股息发放率和股利发放率分配率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股息率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股息率
股息率(Dividend Yield Ratio),是一年的总派息额与当时市价的比例。以占股票最后销售价格的百分数表示的年度股息,该指标是的简化形式。股息率是与之间的。在投资实践中,率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尺之一。外文名Dividend Yield Ratio功&&&&能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标尺
股息率是挑选收益型股票的重要参考标准,如果连续多年年度股息率超过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则这支股票基本可以视为收益型股票,股息率越高越吸引人。 股息率也是挑选其他类型股票的参考标准之一。决定股息率高低的不仅是股利和股利发放率的高低,还要视股价来定。例如两支股票,A股价为10元,B股价为20元,两家公司同样发放每股0.5元股利,则A公司5%的股息率显然要比B公司2.5%诱人。
[1]股票市场上,一个叫&神火股份&的煤炭股,在1999年、2000年行业低谷的时候,仍能保持每股三、四毛的业绩,并每年都把大部分的利润用于,2003年中期和年底分红合计每股0.56元,扣税后0.448元,以现价13.8元计算,股息率3.2%。最近公布半年每股盈利为0.92元的,全年利润保守估计至少应该在1.5元/股以上,按照公司很低调的估计,2005年有15%的增长,应该有1.7元,不考虑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全球航运业的复苏,假设从2005年以后公司业务零增长,保持1.7元的每股盈利(由于公司在所处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成本优势,公司经营应该不会出现突然失控,大幅下滑),并按照2003年股利政策35%的利润用于现金股息,那么其A股(000039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8月12日的17.5元股价意味着3.4%的股息率,其B股(200039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低于12元港币的价格意味着5%的股息率,还不算其他65%未分配利润逐年留存在公司。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当我们纠缠于1300点是底还是1400点是底,或者想着1000点、800点让自己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那些脚踏实地的人们正轻松收获着超越银行存款的收益。
我们从QFII的言行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从全球各经济体的增长前景看,以中国为代表东亚地区是最有吸引力的;中国的能源、交通运输和部分有竞争力的制造业被长期看好;在人民币有长期升值潜力的影响下,中国的投资品市场极具吸引力;从实物操作的角度看,部分A股公司即使以国际视野来审视,也极具投资价值。
百年之后,当我们的后人评价世纪之交的改革开放,必将记入史册的一定有两个年份:1978年和2002年。1978年中,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除了真理标准的讨论等意识形态上重大的转变,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中国政府将工作重点全面转向经济建设,拉开了此后至少三五十年的经济腾飞历史的序幕。2002年同样是值得记录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加入了经济联合国--WTO。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入WTO如同是第二次改革开放,中国面临从政策性开放到制度性开放,从局部开放到全面开放,从开放到服务、金融等行业整体开放的巨大转变。
因此,QFII应运而生、QDII渐行渐近。
2003年是QFII大发展的一年,QFII给我们这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带来了国际化的思路,以瑞银为代表的国际投资者向我们阐述了一系列的大道理:从全球各经济体的增长前景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是最有吸引力的;中国正成为全球的制造工厂,因此中国的能源、交通运输和部分有竞争力的制造业被长期看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钢铁、石化、机械等许多行业都将出现大型的国际性企业;在人民币有长期升值潜力的影响下,中国的投资品市场极具吸引力;从实物操作的角度看,部分A股公司即使以国际视野来审视,也极具投资价值。因此,我们看到了众多QFII资金大量介入了以宝钢、为代表的制造业,以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以及以中兴通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且可转债成为既能享受股市上涨收益,又能回避大部分不确定性因素的品种,得到QFII大量持有。
我们从QFII的言行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但是随着2004年以来QDII的渐行渐近,国内保险、纷纷摩拳擦掌要去海外市场淘金,A股市场的问题显露得越来越多。用国际化的思路看A股市场,给它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给好公司一个合理公允的价格,给差的公司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是当务之急。
简单地说,香港市场开放度非常高,它基本上可以代表了国际资金对宏观经济、产业、企业的主流观点。由于香港经济从1997年回归以后,楼市遭重创,经济一直处于调整中,而香港股市的主要构成是金融、地产行业,所以,国际资金对香港经济的评价是中性偏负面,导致对香港股市的评价也比较低,是相对边缘化的市场。由此,导致了对中资背景的国企股、红筹股的严重低估,1998年金融风暴更是极大强化、扭曲了这种低估。2002年以后H股市场的价值回归使得H股指数从900多点上升到5000多点。目前4000点处于多空平衡区域。香港市场上H股的估值对A股市场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以国际眼光审视中国市场,成分指数、部分企业的优势已然突出·
部分A、B股公司的估值接近H股,派息也比较有吸引力,但它们的增长潜力相当巨大,消费类品种上,H股的估值更是十分明显地高于A、B股;QFII以及所有欲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金必须选择并长期持有的品种。
指数给我们一个全局的概览,图:年间S &P500、恒生指数市盈率显示,9年平均值分别是28.57倍和16.38倍,其中S &P500在1995年的市盈率最低,是17.41倍,2001年最高,是48倍,恒生指数在2000年最低,是12倍,2003年达到18.82倍。而深证100、上证50成分股指数的情况是,根据2004年一季度业绩和6月30日1399点收市价格计算的动态市盈率分别是18、16倍,基本与香港市场接轨,如今指数跌到1350点,市盈率应该更低,接轨更彻底。
此外,我们看到港口、机场、电力等具备的企业。由于置换了集团公司的资产,今年业绩将大幅增长,白云机场在8月搬迁了新机场,侯机楼等资产比老机场扩大数倍,预计2005年以后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等为主的大型枢纽型机场、港口,将随着经济腾飞获得持续、垄断的增长。其目前的市盈率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消费类品种上,H股的估值更是十分明显高于A、B股,值得注意的是,A-B公司从收购战中获胜,取得哈啤的控股权,并进一步改制,收购价格是45倍市盈率,显示国际战略并购中对有市场地位、销售渠道、品牌的企业是给予了很高的估值。
虽然乳业、葡萄酒行业在行业整合方面还需要时间,这些企业能否胜出也有不确定性因素,但目前它们的市盈率大大低于成熟市场,应该是投资者给予了相当保险的折扣。
因此,对于贵州茅台、同仁堂、光明乳业以及燕京啤酒、张裕等,我们期待它们的成长,并认为目前的估值至少是合理的。
从动态市盈率的角度看,上述这些品种的市增率都小于1,在各自的细分行业中做到了亚洲甚至是全球最大,而这些品种并没有在香港市场或美国市场上上市,因此是QFII以及所有欲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金必须选择并长期持有的品种。
怎样看待短期下跌以及人民币长期升值的潜力·
贪婪和恐惧令人们把股价看得低了还要更低,忘记了一些优质的公司正给股东带来滚滚红利。我们不敢说市场下个月的出价是否更低得离谱,但是遵循基本的估价原理和朴素的,是在市场上生存并发展的唯一法则。
除了上述垄断增长的公用事业、细分行业龙头、高派息个股外,多数A股公司情况不妙。市场走到今天的境况,原因很多,但我们仍需面对,抱怨、等待政府救市都是不现实的。我们注意到,2003年是经济相当繁荣的一年,宏观数据上出现了多年难得一见的产销率98%、95%的好数据,多数行业中的大企业利润增幅可观。但A股市场中仍有592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于5%,这意味着,按照50%的资产负债率算的话,总资产收益率才2.5%,这些公司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活生生地在毁灭财富。股东再多的投入都将填不满公司低效率运作的漏损,三板市场已出现几毛钱个股,主板市场出现6家1元个股,大多数股票仍难逃漫漫熊途。
当前市场看空气息弥漫。市场心态和投资思路从结构性牛市转向少数具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基金持股也大体是集中在少数基本面比较清晰的品种上,但是最近这些品种也出现了跳水,我们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和心态来对待这个市场?
从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教诲中我们得知,市场每天都会给一个价格,有时很高,有时很低,喜怒无常。如果从市场角度看,有许多理由会跌到1000点甚至500点;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结论则相当不同。
上面说了一个中集集团的例子,上市10年的清白历史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过去不曾作假,今后作假的概率也不大,即使在行业最低迷的年,仍有六七毛的业绩和每股两毛的分红,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成本优势和管理优势将在集装箱行业继续保持。半挂车市场的容量是集装箱市场的4倍,行业性质与集装箱市场几乎一样,那么在新领域里保持增长并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是值得期待的。如果说3%以上的息率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我们可以看看它的同类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胜狮货柜(0716),该公司2003年销售收入3.825亿美元,利润1429万美元,而中集是138亿人民币和6.8268亿人民币,是胜狮货柜的4.2倍和5.68倍。胜狮货柜无论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行业地位等方面都不能与中集相提并论,但在香港市场上的定位是3.825元,12倍市盈率。为什么中集不能有同样的估值,或者因具备行业领导地位而高于胜狮的估值?虽然2005年以后增长速度将低于爆炸性增长的2004年,但依然是有增长的。美国企业长期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长期增长速度不可能高于12%。
另一个例子是福建高速(600033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2004年全年不出意外应该有0.4元/股,则目前的动态市盈率是15倍,我们翻看了香港H股中的宁沪高速、以及皖通高速,市盈率均15-25倍之间,按照去年的派息政策,今年能用40%利润派发股利,则每股可派发0.16元,税后股息率高于存款。既然国际标准给流量充沛的省级高速公路定价在15倍市盈率以上,有什么理由在A股的市场上要给它一个更低的估值呢?
的确,我们会面临这样的诘问:海通证券持有福建高速大量的流通筹码,万一有各种不测风云,则股价难免下跌;或中集(A、B股)都有了不俗的升幅,其中一个持有者需要变现,则短期浮动亏损必然出现。
面对这样一些无法回避的疑问,我们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中找到这样的答案:公元前600年的智者伊索对投资就有一个不朽的论断:&手里的一只鸟值灌木丛里的两只鸟&。当你无法判断:1、灌木丛里真的有鸟?2、它们何时出现?3、那里到底有多少只鸟等这些问题,那么合理运用无风险收益,以及企业未来可能带来的现金流、利润、股息这些信息,就应该从常识的角度判断,是否手里的一只鸟值灌木丛里的两只鸟,或者某只股票是否值得拥有。
请让我引用以下一大段原文:&分开投资和投机的那条线永远不那么明亮清晰,当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享受凯旋时就变得更加模糊了。并没有什么能像大笔轻易得来的钱那样给理性服镇静剂。有那种飘飘然的经历之后,通常明智的人会卷入与舞会中灰姑娘的行为相似的行为中。他们知道在庆祝会上逗留过久--也就是,在那些相对于很可能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有巨大估价的公司中继续投机--将最终会带来南瓜和老鼠。尽管如此,他们都讨厌错过盛大聚会的每一分钟。因此,眼花缭乱的参与者都计划在午夜之前的几秒钟离开。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正在一个钟没有指针的屋子里跳舞&。
文中评述的是牛市现象,其实也适用于熊市。贪婪和恐惧令我们把股价看得低了还要更低,忘记了这些优质的公司正给股东带来滚滚,并从2003年以来从未停止过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讨论,现在也被所有人置于脑后。我们不敢夸言上面列举的公司今后不会出现业绩下滑或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出现问题(例如伊利股份),更不敢说市场先生下个月的出价是否更低得离谱,但是遵循基本的估价原理和朴素的理财思维,是在市场上生存并发展的唯一法则。
表1 A、B、H股电力、港口、机场等公用事业股票的市盈率和派息率一览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8月12日收市价 以2003年业绩 以2003年派息
(元/或港元) 计算市盈率 计算的股息率%
0836 华润电力H 3.625 17.76
0902 华能国际H 5.6 13.18 4.21
0991 北京大唐H 5.65 17.1 2.92
1071 华电国际H 2.15 11.66 2.41
600642 申能股份 6.54 15.57 3.05
200037 深南电B 7.37 9.1 4.77
600098 广州控股 8.57 13.35 3.26
0144 招商局国际H 10.75 15.38 3.9
200022 深赤湾B 12.38 20.82 2.3
0694 首都机场H 2.475 25.7 2.02
600009 上海机场 12.18 35.1 0.6
表2 A、B、H股消费类品种的市盈率、股息率一览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8月12日收市价 以2003年业绩 以2003年派息
(元/港元) 计算市盈率 计算的股息率
0249 哈尔滨啤酒H 5.5 45 0.66
0168 青岛啤酒H 7.2 32.13 2.61
000729 燕京啤酒 11.5 31.76 1.25
600597 光明乳业 7.2 16.74 2.2
600519 贵州茅台 30.09 20.1 0.61
200869 张裕B 6.06 13.44 1.24
表3 A股市场少数和国际比较具备核心竞争力优势的企业一览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8月12日收市价 以2003年业绩 预计未来2年增长%
(元/) 计算市盈率
600309 烟台万华 10.82 30.9 50%
600660 福耀玻璃 6.89 21.53 40%
200039 中集B 11.74 18.5 20%
200726 鲁泰B 6.02 14.24 30%
表4 H股市场主要蓝筹的股息率以及A股市场部分高派现股票一览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8月12日收市价 以2003年业绩 以2003年派息
(元/港元) 计算市盈率 计算的股息率
0001 长江实业H 60.75 14.34 2.77
0002 中电控股H 44.3 13.88 4.65
0003 中华煤气H 12.6 25.22 2.57
0004 九龙仓H 24 19.3 1.66
0005 汇丰银行H 118 18.04 4.1
0006 香港电灯H 33.6 11.83 5.09
0011 恒生银行H 102 20.44 4.9
0016 新鸿基地产H 68.75 25.07 2.33
0019 太古AH 51.25 15.94 2.61
000709 唐钢股份 4.26 9.46 6.57
000959 首钢股份 4.76 13.2 5.04
200541 粤照明B 8.3 14.03 4.16
000027 深能源A 9.09 15.4 2.64
600019 宝钢股份 6.75 12.05 2.96
600153 厦门建发 5.53 17.34 4.52
600177 雅 戈 尔 6.5 15.78 3.61
600508 上海能源 11.15 25.93 2.72
000933 神火股份 13.8 21.23 3.24式中:
D——股息;
股息率计算公式,D—股息;Po—股票买入价Po——股票买入价。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成长型公司的普通股票预计下一年发放每股股利为2.5元,股利增长率为5%,该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为10%,_百度知道
成长型公司的普通股票预计下一年发放每股股利为2.5元,股利增长率为5%,该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为10%,
求 股票价值
提问者采纳
不然按照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而是用EPS和EPS的增长率计算的。根据本人理解应该属于高配息率的大笨象公司,亏损或者浮亏可能性超级大,而是含糊数字。只有配息率高的才会用上面那条公式计算。不过不是针对成长型公司的;R为资本成本=8%,股东无从股价上获得很大收益的情况下使用。 最后内在价值V=股利&#47,所以多数不配发股息或者极度少的股息,请采纳给分,R为合理的贴现率,当然还有些书籍显示。如果根据分析公司内在价值做投资时。PS。这是本人分析经验而已:成长股股票价值评估不是用股利来计算的,而是把钱再投入公司进行再投资,这个相信LZ可以自己计算,以下公式的适用范围是。因为成长型公司要求公司不断成长;G是股利增长率 根据公式代入得出结果,请加分,而不是以股息发送,而不是成长型公司。 打字辛苦:大部分的收益都以股利形式支付给股东,谢谢,需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买入;(R-G)
其中股利是当前股息,如有提问,记得内在价值不是绝对如此曾经在某本国外的书籍看过类似的公式
提问者评价
原来是这样,感谢!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股利增长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市盈率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市盈率
(earnings multiple,即P/E ratio)也称“”、“”或“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除以年度(EPS)得出(以公司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结果)。计算时,通常取最新收盘价,而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计算,称为历史市盈率(historical P/E);计算预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预估值,一般采用市场平均预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踪公司业绩的机构收集多位分析师的预测所得到的预估或中值。何谓合理的市盈率没有一定的准则。市盈率是某种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市场广泛谈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的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公司的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市盈率是很具参考价值的指针,一方面,亦往往不认为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盈利数字真实反映公司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正式公布的净利加以调整。[1]外文名P/E Ratio计算方法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
应该说对中国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的回答不可能是绝对的。理论上市盈率低的适合,因为是每股市场价格与每股收益的,市盈率低的购买成本就低。但是市盈率高的股票有可能在另一侧面上反映了该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或注入使业绩飞速提升,结果是大幅度降低市盈率,当然前提是要对该企业的前景有个预期。因此市盈率是高好还是低好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只要拉升就行,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到老鼠就是好猫。[2]分为静态市盈率与动态市盈率。静态市盈率被广泛谈及也是人们通常所指,但更应关注与研究动态市盈率。广泛谈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这给投资人的决策带来了许多盲点和误区。毕竟过去的并不能充分说明未来,而投资更多的是看未来!动态市盈率的计算公式是以静态市盈率为基数,乘以动态系数。该系数为1÷(1+i)n,其中i为每股收益的增长性比率,n为企业的。比如说,该企业未来保持该增长速度的时间可持续5年,即n=5,则动态系数为1÷(1+35%)5=22%。相应地,动态市盈率为11.6倍,即:52(静态市盈率:20元÷0.38元=52)×22%。两者相比,差别之大,相信普通投资人看了会大吃一惊,恍然大悟。动态市盈率理论告诉一个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即股市一定要选择有持续成长性的。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成为市场永恒的主题,以及有些业绩不好的公司在实质性的重组题材支撑下成为市场。
具体如何分析静态市盈率、?如果一间公司受到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收益带来较好的每股盈利,从而导致其该年静态市盈率显得相当具有诱惑力;如果一间公司该年因动用炒股获得了高收益,或者是该年部分变现获取了不菲的收益等,那么对于一些本身规模不是特别大的公司而言,这些都完全有可能大幅提升其业绩水平,但这样更多是由非经营性收益带来的突破增长,需要辩证地去看待。非经营性的收益带给公司高的收益,这是好事,短期而言,对公司无疑有振奋刺激作用,但这样的收益具有偶然性、不可持续性。了就没有了,股票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没有谁敢绝对保证一年有多少收益。因此,非经营性收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3]可以将影响市盈率内在价值的因素归纳如下:
⑴b。显然,同时出现在市盈率公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在分子中,越大,当前的股息水平越高,市盈率越大;但是在分母中,股息发放率越大,股息越低,市盈率越小。所以,市盈率与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⑵无风险资产Rf。由于(通常是短期或)收益率是的,是投资者期望的最低报酬率,上升,投资者要求的上升,的上升导致市盈率下降。因此,市盈率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⑶资产的Km。资产的越高,为补偿承担超过无风险收益的平均风险而要求的额外收益就越大,投资者要求的就越大,市盈率就越低。因此,市盈率与资产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⑷无的贝塔系数β。无的企业只有,没有,无财务杠杆的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衡量,该贝塔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就越大,要求的就越大,市盈率就越低。因此,市盈率与无的贝塔系数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⑸程度D/S和权益乘数L。两者都反映了企业的负债程度,程度越大,权益乘数就越大,两者同方向变动,可以统称为。在市盈率公式的分母中,被减数和减数中都含有。在被减数()中,上升,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投资回报率上升,市盈率下降;在减数()中,杠杆比率上升,股息加大,减数增大导致市盈率上升。因此,市盈率与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⑹企业所得税率T。企业所得税率越高,企业的优势就越明显,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就越低,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与企业所得税率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
⑺销售净M。销售净越大,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就越大,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与销售净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
⑻资产周转率TR。资产周转率越大,企业运营资产的能力越强,发展后劲越大,增长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与资产周转率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4]决定股价的因素
取决于市场需求,即变相取决于对以下各项的期望:
⑴企业的表现和未来发展前景
⑵新推出的产品或服务
⑶该行业的前景
其余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市场气氛、新兴行业热潮等。
市盈率把和利润联系起来,但没有变化,甚至下降,则市盈率将会上升。
一般来说,市盈率水平为:
&0 :指该公司盈利为负(因盈利为负,计算市盈率没有意义,所以一般显示为“—”)
0-13 :即价值被低估
14-20:即正常水平
21-28:即价值被高估
28+ :反映出现性泡沫
股息收益率
通常会把部份盈利派发给股东作为。上一年度的每股除以,是为现行。如果为50元,此数字一般来说属于偏高,而市盈率则为10倍,反映市盈率偏低,被低估。
一般来说,市盈率极高(如大于100倍)的,其为零。因为当市盈率大于100倍,表示要超过100年的时间才能回本,被高估,没有派发[5]值得指出的是,市盈率的倒数就是当前的报酬率,即为,市盈率越高,股息收益率越低。这显示了购买的带有较大的风险。购买的真正动机也许不是为了获得的。而是期待市场价格继续上涨带来利润,这就可能引发股票市场上的价格泡沫。美国的市盈率平均为14倍,表示回本期为14年。14倍PE折合平均年为7%(1/14)。
如果某有较,代表:
市盈率⑴市场预测未来的盈利快。
⑵该企业一向录得可观盈利,但在前一个年度出现一次过的特殊,降低了盈利。
⑶出现泡沫,该股被追捧。
⑷该企业有特殊的优势,保证能在低风险情况下持久录得盈利。
⑸市场上可选择的有限,在下,将上升。这令跨时间的市盈率比较变得意义不大。利用不同的数据计出的市盈率,有不同的意义。现行市盈率利用过去四个季度的每股盈利计算,而预测市盈率可以用过去四个季度的盈利计算,也可以根据上两个季度的实际盈利以及未来两个季度的预测盈利的总和计算。相关概念 市盈率的计算只包括,不包含。从市盈率可引申出市盈,此指标加入了盈利增长率的因素,多数用于高增长行业和新企业上。
市盈率(静态市盈率)=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上式中的分子是当前的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
市盈率市盈率越低,代表能够以较低价格购入以取得回报。每股盈利的,是该企业在过去12个月的减去之后除以总发行已售出股数。
假设某的市价为24元,而过去12个月的每股盈利为3元,则市盈率为24/3=8。该被视为有8倍的市盈率,即每付出8元可分享1元的盈利。 计算市盈率,主要用来比较不同的价值。理论上,的市盈率愈低,愈值得。比较不同行业、不同、不同时段的市盈率是不大可靠的。比较同类的市盈率较有实用价值。
公式中的“每年每股盈利”也叫,通常指。确定的方法有:
⒈全面摊薄法。全面摊薄法就是用全年净利润除以发行后总股本,直接得出。
⒉加权平均法。在加权平均法下,的计算公式为:每股净利润=全年净利润 /(发行前总股本数+本次公开发行股本数 * (12-发行月份)/ 12 + 回购股本数 * (12-回购月份)/ 12)。根据的统计数据,过去12个月的市场,花了前十个月上涨了52.7%,市盈率(PE)从14倍涨到25倍,后两个月则涨了38%,PE从25倍涨到了35倍。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上交所平均市盈率41.28倍——是世界平均市盈率的2.6倍。于是专家教导股民:泡沫,。
那么,市盈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呢?
市盈率是与(年)的比值。即:市盈率=/(年)。明显地,这是一个衡量的价格与价值的比例指标。可以简单地认为,市盈率高的,其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就越高。也就是说市盈率越低,其越具有价值。
内地和香港对的认识并非一致,因此出现同一家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上遭遇不同待遇。可能香港更加看好银行股,而内地投资者对宝钢等资源国企的实力更加了解。A股与H股的市盈率可能不那么具有可比性。单纯用以“市盈率”来衡量不同的优劣和贵贱具有一些片面性。由于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已有的市盈率只能说明上市公司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公司未来的发展。
从近几年来看,经济一直保持一个高速的发展,这是及欧洲发达所不能比拟的。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反映在上面。因此,中国业绩的进一步增长是可以值得期待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市盈率比欧美发达高一些,应该也是正常的。
同时,市盈率作为衡量价格和价值关系的一个指标,其高低标准并非绝对的。事实上,市盈率高低的标准和该国的水平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美国股市的市盈率保持在1/(4.75%)=21倍的市盈率左右,这是正常的。因为,如果市盈率过高,不如,大家就会放弃而把钱存在银行吃;反之,如果市盈率过低,大家就会把存款取出来进行投资以取得比高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31倍的市盈率基本算得上合理。美国年增长只有2%~3%,而且它的还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却是可以预期的。这一点在的年报中可以窥见一斑。
市盈率从截止2月27日已经公布年报的158家公司情况看,平均0.31元,每股收益0.5元以上的37家。再从680家有业绩预告的公司看,其中254家公司预告06年业绩增长50%以上;40家公司预告业绩略增,159家公司预告扭亏。116家2006年报全部出齐,平均净利润增长25.16%。06年全年净利润增长已成定局,能源、石化、地产以及机械是高的主要行业。
大部分机构对未来两年业绩增长预期表示乐观。单从、燃料、动力与增速的比较来看,1月份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4.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3.3%,尽管增速仍然倒挂,盈利提升情况预期乐观。再从之后制度变革带来的外延式增长机会看,股改之后,由于股东利益一致以及等制度变革带来改善和经营效率提高,以及未来的和整体上市带来的效应将使得A股的业绩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如果考虑到并轨带来额外的,未来两年业绩的大幅提升预期相当乐观。A股相对于H股的全面,这种现象与2006年初的状态已经截然不同。尽管未来两年的业绩增长趋势仍未改变,从宏观形势看,居高、反弹将使得紧缩的没有悬念——这在最近的加息措施中已经得到验证。从3月份的情况看,短时间内的流动性尚难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央行发布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增速持续下降,活期存款明显增多,股市的火爆吸引了大量储蓄资金持续流向股市,短期内市场资金的供给依然十分充沛,但考虑到每年两会期间的动荡惯例,以及4、5月份将是非流通股解禁的高峰期,市场的宽幅震荡难免。
《》一书的作者,的罗伯特·希勒教授因成功预测了2000年网络股泡沫的崩溃而名噪天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1996年12月,当有史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渐入佳境的时候,教授向美联储提交了一篇学术报告,认为被明显高估。然而,这一声“狼来了”竟然喊了三年有余。在此期间,从1996年收盘的6560.91点上涨到日的最高点11908.50点,为81.5%。
同期,从1291.38点飙升到2000年3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5132.52点,涨幅高达297.44%,也就是说,市场整整涨了3倍。如果某个在1996年末认为市场水平过高而退出市场,那么他无疑将错过牛市中获利最为丰厚的一段。
国泰君安证券兼研究所所长认为,A股市场泡沫肯定是有的,泡沫能持续多久才是关键所在。A股泡沫可以持续相当长时间。理由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过程。他表示,几乎所有行业都有泡沫,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速没有放缓迹象,短线泡沫就不会破灭。他建议与泡沫共舞,最容易产生泡沫的地方,还是可以参与的。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正式公布的净利加以调整,作为市盈率的分子,公司的市值亦无法反映公司的负债()程度。但如果A公司有10亿美元的,而B公司没有债务,那么,市盈率就不能反映此一差异。因此,有分析师以“(EV)”——加上债务减去来取代市值来计算市盈率。用来衡量股市是否合理具有一些内在的不足:
⑴本身的缺陷。样本股的选择具有随意性。各国各市场计算的与其选取的有关,样本调整一下,平均市盈率也跟着变动。即使是,也存在与微利股对市盈率的影响不连续的问题。举个例子,日上证A股的市盈率是37.59倍,如果中石化2000年度不是盈利161.54亿元,而是0.01元,上证A股的市盈率将升为48.53倍。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中石化亏损,它将在计算市盈率时被剔除出去,上证A股的市盈率反而升为43.31倍,真所谓“越是亏损市盈率越高”。
⑵很不稳定。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大起大落,这样算出的也大起大落,以此来调控股市,必然会带来股市的动荡。1932年美国股市最低迷的时候,市盈率却高达100多倍,如果据此来挤,那是非常荒唐和危险的,事实上当年是上百年难遇的最佳入市时机。
⑶只是价值的一个影响因素。选择,不一定要看市盈率,很难根据市盈率进行,也很难根据市盈率说某某股票有投资价值或没有投资价值。令人费解的是,市盈率对价值的解释力如此之差,却被用作衡量市场是否有价值的最主要的依据。实际上的价值或价格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用市盈率一个指标来评判过高或过低是很不科学的。市盈率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指标,考虑到可比性,对同一不同阶段的市盈率进行比较较有意义,而对不同市场的市盈率进行横向比较时应特别小心。
⑴的市盈率与综合指数的市盈率比,的市盈率与成份指数的市盈率比。综合指数的包括了市场上的所有(沪深市场上PT股除外),市盈率一般比较高,而的样本股是精挑细选的,通常平均较大、平均业绩较好,所以其市盈率比较低一些。而经常看到的国外时常的市盈率大多是的市盈率,如果与综合指数的市盈率相比较,则犯了概念性错误。
⑵市盈率应与挂钩。基准是人们的参照系数,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高低。一般来说,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基准的倒数与股市存在正向关系。如果基本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如果基准利率很高,合理的市盈率就应该低一些。中国央行为2.97%,一年期储蓄存款为1.80%,为 1.75%,美联储再贴出率为1.25%,中美基准利率差别不大,另据权威部门研究显示。
⑶市盈率应与挂钩。与和都有关,总股本和流通股本越小,就会越高(思腾思特管理咨询中国公司,2001);反之,就会越低,中西莫不如此。据统计,日中国沪深市场770只(剔除了PT股、ST股、和2001年中期低于0.05元)算术为29.43倍,其中,总股本最小的100家算术平均市盈率为42.74倍,而总股本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算术平均市盈率只有19.82 倍,前者是后者的2.16倍。在美国,的平均市盈率也高于平均市盈率的好几倍,市场市盈率高于市盈率,部分地与因素有关。
因此,看一个市场水平,还应考虑到这个市场的结构,如果是以小股该公司为主的市场,它的合理市盈率就应高一些。如果不考虑市场的构成,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即使原有上市公司不变,只要上一个中石化,若再上中石油、中移动、中海油,就会把降下十几倍,就会把市盈率降到所谓的“合理区域”。事实上,2001年12月 31日上证A股指数市盈率降为37.59倍,如果中石化尚未上市,这一数字将戏剧性地升为43.31倍。
⑷市盈率应与挂钩。市盈率跟也有关系。如果是的,市盈率就会低一些,如果股份不是全流通的,那么的市盈率就会高一些。原因在于,如果的总价值不变,分成流通股和,而的流动性会增加资产的价值(),从一般意义上说,流通股的每格自然要高于非流通股的价格,非流通股的价格越低,流通股的价格就越高,其结果就必然是流通股的高于非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流通股在中所占的比例越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越大,流通股的就越高。
中国市场,占到总股本的三分之二,在它们没有的情况下,流通股的市盈率较高,也是正常的。
⑸市盈率应与成长性挂钩。同样是20倍市盈率,平均每年利润增长7%的市场就要远比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润增长3%的市场有价值。根据经典的评估模型,如式⑴所示。其中V为,D。为在未来无限时期支付的,k为,g为股利每期固定的。从式⑴可以看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成长性对的内在价值,从而对和影响巨大。
V= D。(l+g)
举个简化的例子,假设净利润与经济同步增长,中国年均7%,,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那么中国的平均内在价值就是美国的2.42倍,中国股市的合理市盈率也是美国的2.42倍。从成长性这个角度看,NASDAQ指数的市盈率比较高,新兴市场股市的比较高,都是有道理的。
⑹市盈率与一些制度性因素有关,居民方式的可选择性、、一国制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等制度性因素,都与水平有关。
⑺中国市场的还应考虑因素。1997年以前,参照当时中国的水平,管理层对初次发行定价控制得比较严,一般初次不得超过15倍,为了照顾边远地区,像西藏金珠这样的股票才发到20倍左右的市盈率。后来为了推进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对发行定价的控制渐渐放松了,闽东电力2000年发行时达到了88倍的市盈率,一般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也维持在四五十倍的水平。发行市盈率四五十倍都可以,四五十倍怎能说不正常?从理论上说,发行市盈率越高,筹集的资金越多,潜在的发展、就越强,上市公司帐面资产的含金量也就越高,而这一点从静态的中是看不出来的。误用市盈率会导致很大的失误。市盈率是用得最多的一个估值指标,机构投资者也常常拿市盈率来说事,遍观诸多券商的研报,几乎少不了对于的预测,从而得出市盈率估值。也许是用得太多了,使习惯了用它去评估一家企业,这是隐藏着很大风险的。
第一,市盈率是和直接对应的,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而企业的收益是不稳定的。对于业绩非常稳定的企业来说,用当前市盈率来评估是简单易行的,而对于业绩不稳定的企业来说,当前市盈率是极不可靠的,当前的很低的市盈率也未必代表低估,相反,很高的当前市盈率也未必代表是高估的;
第二,对于一个面临重大事项的企业来说,用当前市盈率或者历史来估值都是不可行的,而应当结合重大事件的影响程度而确定,或者是重大事件的确定性而定;
第三,有些行业的市盈率注定是比较高的,比如,医药行业因为拥有更为稳定增长的盈利预期,整个行业的市盈率估值都会比金融地产这两个行业的高,而高科技类的企业则更甚;
第四,具有某种爆发性增长潜力的行业或者企业来说,通常意义的市盈率估值也是不可滥用的。举个例子,像微软吧,如果上市之初有幸可以买这只股,但是却被它高高在上的当前市盈率吓跑了,估计也只能留下后悔。因为对于某些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来说,如果其行业属性又是属于可实现爆发性增长的,那么,无疑不宜轻易用市盈率去评估它;
第五,对于一个当前业绩极度高速增长的企业而出现的现象同样也是要警惕的,可以说,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维持一个超过30%的都是极其困难的,由此,对于那些业绩增长数倍的而导致的当前市盈率低得诱人的现象,是不是该多一点点冷静呢?会多多考虑的;
第六,对于没有或者其他重大事件影响的企业来说,采用历史10年以上的法来评估是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同样不可对此市盈率抱以太多的希望;
第七,对于一些具有很大的潜在提升价值的企业来说,也是不太可行的,资产重估可以实现企业资产价值的大幅提升或者大幅降价;
第八,对于很多公用事业的企业来说,比如铁路、公路,普遍都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市盈率估值状态,因为这些企业的成长性不佳,如果以公用事业的去比较科技类股的是不合适的,跨行业比较是一个不小的误区;
第九,对于暂时陷入亏损状态的企业,也是不适合于用市盈率也评估的,而更多的是考虑其亏损状况的持续时间或是否会变好、恶化等问题。
简而言之,成长性与稳定性是核心,切勿滥用市盈率。市场上几乎没有人不注意的市盈率,这种衡量指标很简单、直观,如果用好,对提高帮助很大。
股票市盈率高低,大致能反映市场热闹程度。早期美国市场,市盈率不高,市场低迷的时候不到10倍,高涨的时候也就20倍左右,香港市盈率大致也是如此。中国股市市盈率低迷的时候,15倍左右,高涨的时候超过40倍(比如2001年)。市盈率过高之后,总是要下来的,持续时间无法判断,也就说能维持多久,很难判断,但不会长久维持,这是肯定的。
一般成长性行业的企业,市盈率比较高一点,因为对这些企业未来预期很乐观,愿意付出更高的价钱购买企业,而那些成长性不高或者缺乏成长性的企业,投资者愿意付出的市盈率却不是很高,比如钢铁行业,投资者预计未来企业业绩提升空间不大,所以,普遍给与10倍左右市盈率。
美国90年代市盈率很高,并不能完全用泡沫来概括,当初一大批科技股,确确实实有着高速成长的业绩作为支撑,比如、、戴尔,他们1998年以前市盈率和业绩成长性还是很相符的,只是后来网络股大量加盟,市场预期变得过分乐观,市盈率严重超出增长幅度,甚至没有业绩的也被大幅度炒高,导致泡沫形成和破裂。并不代表着一定的,必须有企业业绩增长,没有业绩增长做为保证,过高市盈率很容易形成泡沫,同样,缓慢增长行业里如果有高成长企业,也可以给予较高的市盈率。
处于行业拐点,业绩出现转折的企业,市盈率可能过高,随着业绩成倍增长,市盈率很快滑落下来,简单用数字高低来看待个别企业市盈率,是很不全面的,比如前年中信证券市盈率100多倍,但却大幅度飙升,而市盈率却不断下降。包括一些,业绩出现转折,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用市盈率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具体情况。
不能用该国企业市盈率简单和国外对比。因为每个不同行业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航空业,中国应该算是,而国外只能算是平衡发展,或者出现萎缩阶段。房地产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在工业化程度很高国家,算是稳定发展,因此导致市盈率有很大差别。再比如银行业是高速发展阶段,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是很大,而西方,经过百年竞争淘汰,成长速度下降很多,所以市盈率也会有很大不同。一个发展空间应该和一个所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成长空间,导致人们预期不同,会有不同的定价标准。简单对照西方定价标准很容易出错。
在考虑市盈率的时候,应该记住三样东西:一是和企业业绩提升速度相比如何。二是企业业绩提升的持续性如何。三是业绩预期的确定性如何。是不是的市盈率越低就真的越好呢?不一定, 市盈率只是某日的股票价格与该股票的。由于的价格时时波动,公司的年终也会因为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股票的市盈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此,人们在比较市盈率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的成长率,即公司的。比如甲公司T年的年终税后利润为5000万元,其总股数为2亿股,t日其价格P为10元。则其E为=0.25,市盈率S甲为10/0.25=40;乙公司T年的年终税后利润为8000万元,其总股数为2.5亿股,t日其价格P为10元。则其E为=0.32,市盈率S乙为10/0.32=31.25。从计算的结果来看,甲公司的市盈率高于乙公司:40&31.25。所以,如果光是以t日两种的市盈率来决策,应该投资乙公司的股票。
但是,如果甲公司的利润年为15%,而乙公司为8%。比如,T+1年时,甲的总股数仍为2亿股,利润为%)=5750万元,乙的总股数也不变,为2.5亿股,利润为%)=8640万元,再来按照t日的来分析两种的市盈率情况:P甲=10元,E甲==0.2875元;S甲=34.78;P乙=10元,E乙==0.3456元;S乙=28.93,S甲&S乙。到T+2年时,P甲=10元, E甲=%/.5/元,S甲=10/0.33=30.3;P乙=10元, E乙=%)/元,S乙=10/0.37=27。按照市盈率来看,甲的市盈率高于乙,但是,甲的则始终高于乙。以上假设了两种的股数都未作改变,如果两种股票的股数在两年内都作了调整,则又会有很大的不同。以上的分析说明,市盈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的决策因素,不可单以之作依据。在实际的中,要与的成长率结合起来考虑才比较全面。只有,同时成长性也好的才是最佳的选择。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时候,比较两种的市盈率,大致说明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公司的不变,市盈率越高时,则获得该种股票的价格成本就越高;或不变时,市盈率越高,则该种股票的每股收益就越低。因此,市盈率所反映的只是按照过去的来判断的获取同等收益的的高低程度。越高,市盈率越高,成本越高;相反,则越低。但是由于市盈率是随着而不断变化的,且这个指标是以现时的价格去与过去的作对比。因此,在实际运用市盈率作为参与指标时,还应关心的未来发展状况,也就是的成长性。如果只看市盈率,不顾成长率,很可能所选的是过去的骄子,今日的垃圾。反映到具体指标上就是:成长率的下降引起市价的下跌,市价的下跌又导致市盈率的下降。当然,将这个情况举出来,是为了说明在时不应将宝全部押在市盈率低的上,明智的做法是通过对、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选择价位较低、有发展潜力的。即应在考虑市盈率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的成长性。A股平均市盈率规律
市盈率用来判断单票的估值,难免有失偏颇。但用来判断整个大盘的估值高低,却是最为有效的参考指标。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上证综指的最低点是16倍,出现在日,上证综指998点。次低点是23倍,出现在1994年,当时上证综指325点。第三个低点是日的512点,市盈率20倍左右。
上证综指的最高点是68倍,出现在日,上证综指为6124点。次高点是60倍,出现在2001年,当时的上证综指为2245点。
由此可知,16倍平均市盈是上证综指低估的极限位,68倍是高估的极限位。极限位的出现往往是低点或高点出现的最准确的预兆。
上证综指的历史表现显示,的20倍以下为低估区域,50倍以上为高估区域。价值应在低估区域买进,高估区域抛出。
合理的市盈率
没有一定的准则,但以个股来说,同业的市盈率有参考比照的价值;以类股或来说,历史平均市盈率有参照的价值。
市盈率对个股、类股及大盘都是很重要参考指标。任何股票若市盈率大大超出同类股票或是大盘,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这往往离不开该公司未来盈利将快速增长这一重点。一家公司享有非常高的市盈率,说明投资人普遍相信该公司未来每股盈余将快速成长,以至数年后市盈率可降至合理水平。一旦盈利增长不如理想,支撑高市盈率的力量无以为继,股价往往会大幅回落。
市盈率是很具参考价值的股市指标,容易理解且数据容易获得,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作为分母的每股盈余,是按当下通行的会计准则算出,但公司往往可视乎需要斟酌调整,因此理论上两家现金流量一样的公司,所公布的每股盈余可能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投资者亦往往不认为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盈利数字忠实反映公司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正式公式的净利加以调整。
比如两家市值同为10亿美元、净利同为1亿美元的公司,市盈率均为10。但如果A 公司有10亿美元的债务,而B公司没有债务,那么,市盈率就不能反映此一差异。因此,有分析师以“(EV)”--市值加上债务减去现金--取代市值来计算市盈率。理论上,企业价值/EBITDA可免除纯粹市盈率的一些缺点。
市盈率的高低说明什么?
市盈率表示的是为了获得公司每一单位的或盈利而愿意支付多少倍的价格。比如,某只有1元的业绩,愿意以10元购买该股票,该股票相应的市盈率就为10倍。一般来说,市盈率的高低可以用来衡量承担的投资,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越高。当然仅用市盈率来作为决策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参考其他因素。此外,不同行业的市盈率也是不同的,应该加以注意。在市场中,当人们完全套用去衡量价格的时候,会发现市场变得无法理喻:股票的市盈率相差悬殊,并没有向看齐;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市场表现越好。是市盈率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吗?其实不然,这只是没能正确把握对市盈率的理解和应用而已。
对市场具有整体性的指导意义。
衡量要考虑股票市场的特性
以动态眼光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公司增长潜力的认同,不仅在中国股市如此,在欧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场上同样如此。从这个角度去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科技板块的市盈率接近或超过100倍,而摩托车制造、钢铁行业的股票市盈率只有20倍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的市盈率越高就越好,中国股市尚处于初级阶段,肆意拉抬,造成市盈率奇高,市场风险巨大的现象时有发生,应该从公司背景、、、管理层素质、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政策导向、国际发展程度等方面多加分析,对市盈率水平进行合理判断。
市盈率在使用需要注意不同行业的合理市盈率有所不同,对于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行业考虑到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市盈率较低,如钢铁行业在较发达的市场是10~12倍市盈率,而受周期较少的行业(饮料等)较高,通常是15~20倍。通常理解的市盈率,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当为100%时,经过多少年的可以通过全部收回来。一般情况下,某只的市盈率越低,表明越短,投资风险越小,股票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成熟的证券市场上,通常十几倍的市盈率被认为是的安全区。但是,如果单凭市盈率来作为选的标准,很可能导致失败。因为的经营状况是动态变化的,只能说明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的情况,对未来只能是预测。这也是人们认可成长性比较好的公司其市盈率高一些,而成长性一般的公司市盈率低一些的原因。因此,对市盈率这个指标的计算运用以及预测,只能在单只上有实际意义。用“大盘多少多少倍”的说法,来进行对比分析市场中全部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市盈率这个指标虽然有局限性和缺陷,但它对衡量一只还是有重要参考作用的,当然其前提是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而中国的会计信息可信度较低,相当多的公司在造假和违规,在&造假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问题相当严重&的情况下是无法用市盈率这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公司的价值的。更突出的问题还有,中国特别的,也决定了无法用市盈率来横向对比上市公司的价值,股份会低一些,不是全流通的市盈率就会高一些。
市盈率这个指标在当前中国股市上基本没有参考作用的更重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不分红或基本不分红,很多绩优公司也是很少分红。
多数只索取不回报或少回报的疯狂圈钱行为,也决定了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其价值。本来原有的政策就够宽松的了,已由三年10%修改降低为6%,还有许多为保这6%而做假账,以骗取配股资格。
应该是中国企业中的精华。而整体效益连年下降,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越来越低,资金这个最宝贵的资源其配置效率如此低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中有70%的企业未给创造价值,这些公司是靠通过圈钱来维持盈利的(见日经济日报)。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同时也说明的整体质量亟待提高。:当一家的市盈率高于20:1时,被认为市盈率偏高(这只是一种经验性的常识而不是一种定律)。历史上,这种是成长型公司的特点。像、、这样稳定增长型的公司的市盈率可能会略高于或略低于20倍,但是,在大的中(像90年代),它们的市盈率可以远远高于20倍。反映了对这些公司的信任,他们认为这些公司的和市场拓展的努力很可能给公司股东带来不断增长的回报。另外,一些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的公司(像阿莫根)或者PennyStock公司可能有40倍、90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
一些分析师认为,意味着对公司的长期成长前景看好。因此,他们愿意为今天的付出相对较高的,以便从公司未来的成长中获利。另外一些分析师则将看作信号,对于他们这意味着公司的被高估,很快将会下跌,返回到正常的。
从这些相互矛盾的理解中新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通常意味着高风险,高风险意味着可能会有高回报。
如果公司的业绩像期望的那样增长,甚至更理想,超过预期,那么很可能从公司价格上涨中获得可观的。
但是,预期的增长并不总能变成现实。当一家公司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时,就像故事里逃离沉船的老鼠一样抛弃这家公司的。蜂拥而来的抛售使得急剧下跌,的一个特点就是剧烈的价格波动。
:如果一家的市盈率低于10:1,就被认为是偏低。低市盈率通常是那些已经发展成熟的,成长潜力不大的(像食品公司)公司的特点,此外还有和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困境的公司。如果是由于低迷的销售、缓慢或等暂时的市场状况造成的,的价值可能被低估,低市盈率很可能是的标志。但同时,也可能是的第一个征兆。在购买的以前,查看一下信息服务公司对公司安全性和财务稳定性的评价。
习惯反向思维的则认为,如果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偏低,那么市场已经触底,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很可能将要出现。对于这类分析师,市场整体市盈率偏低是一个,标志着这是买进的时候了。
虽然市盈率最终要被用来对一家公司的价格进行相对的评价,但是不要凭借这一指标单独进行解释,要把它与同行业的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进行对比,与公司股票过去的市盈率进行对比,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股票、标准普尔500家公司股票、价值在线指数股票等的市盈率为整体市场市盈率标准进行对比。在国际市场上,考察一票的价值,最典型的不是市盈率,而是用市盈率/这指标为标准,一般来说,只要市盈率/&1,这股票就被看成存在合理的价格。中国股市中的,其增长率平均在50%以上,那么,在中国股市,一个50倍的市盈率是绝对合理的。换另外一种算法,由于在3%左右,也就是一个33倍的市盈率意味着和利率的水平相匹配,而一个50%的,将使得一个50倍市盈率的在一年后的市盈率变成33倍,因此,这也反证了,50倍市盈率对中国的合理性。
有人可能反驳说,说的是。废话,价格就是各种预期的合力,反映的是对价格的预期,哪天中国企业的下来了,可以接受的市盈率自然就下来,在这趋势没有出现之前,当然就是按现有的可预期的增长率作为参考的标准,没有谁是上帝,也别把自己当上帝去规定未来。 上面说的都是些最简单的道理,但某些人故意不承认,不过是别有用心而已。可以很明确地说,中期业绩出来后,沪深300的将远远低于50倍,中国股市的价值是被大大低估了。 站在更大的层面上,由于中国的企业,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因此,现有的里,将出现以后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公司,中国的企业也将跨国化,很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即使是盘子最大那些,站在成为世界上最大公司的角度,都只能算是中,都是。只要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就没有理由对中国的企业失去信心,谁又能说,21世纪最伟大的公司不能是中国公司?而且可以肯定的预言,21世纪世界最伟大的500家公司里,至少有100家是中国公司,中国的企业,有着各种毛病,但所有的发展都是在毛病下出现的,没有毛病的企业早死了。而经济资本化带来的历史性动力,将让中国的企业走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性发展时期,这才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没有这样的历史眼光,只不过是被人洗脑的可怜虫。数据在F10不可能完全看到,要根据政策、行业动态、世界经济动态、产能扩张、技术的升级、垄断的程度、竞争的程度、企业文化等等去分析。市盈率是每股市价与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 =每股市价()
式中的每股市价是在中买卖的交易价格。
市盈率反映对每一元的利润所愿支付的代价。一般而言,市盈率越低越好,市盈率越低,表示公司的价值越高;反之,则投资价值越低。然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市盈率越高,意味着公司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也即对该的评价越高;反之,投资者对该股票评价越低。
一般而言,影响公司市盈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
第一,预期获利能力的高低。如预期获利能力不断提高,虽然市盈率较高,也值得进行投资,因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会随公司获利能力的提高而不断下降,说明公司具有较好成长性。
第二,分析和预测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如果的成长能力越高,公司持续成长的可能性就越大,则就越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以换取未来的成长。
第三,所获报酬率的稳定性。如果经营效益良好且相对稳定,则获取的也较高且稳定,投资者就愿意持有该公司的,则该公司的股票市盈率由于众多投资者的普遍看好,会相应提高。
第四,市盈率也受到水平变动的影响。当水平变化时,市盈率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在市场的实务操作中,与市盈率之间的关系常用如下公式表示:
市盈率=1/1年期
以上公式可作为衡量一家市盈率是否合理的标准,但也非绝对,如有许多高科技上市公司,因其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而为广大所普遍看好,所以其市盈率也可以高一些。
一般而言,如1年期银行存款为10%,则合理的市盈率为10.而当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到12%时,则合理的市盈率应降低到8.33.如银行存款利率降到3.78%,则合理的市盈率应会上升到26.46.所以,的市盈率一直是广大股票进行中的指标。
以市盈率的高低来评价的价值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因素:
⑴不能简单地框定中国股市理性的市盈率区域,项目的优劣,只有在相互对比中才能确定,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指标,即超过这个指标是优的,而达不到该指标就是劣的。对市盈率的考察,离不开特定下的。当降低时,市盈率可以适当偏高却仍有价值;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即使原来比较合理的市盈率也会变得不合理,由于不同之间市场利率上可能存在的差异性,因此,不能以简单的横向引用,来框定中国股市理性的市盈率区域。
⑵不要过分看重对价值评估的作用。市盈率是一个,它只能说明单个时期的情况。而作为一种权益性,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对其投资价值的评价,不仅要考虑到当期的投资情况,还要考虑到以后时期的投资收益情况,而在这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选择进行投资时,不能单纯依靠市盈率的高低。例如,在西方,高科技及新兴产业股的大大高于传统产业,但后者仍缺乏价值,甚至更具投资价值。
⑶还必须与的风险水平相结合,才能做出合理的价值评判。风险高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反映在市盈率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该比别的股票更低。因此,在不同风险的之间做出选择时,也不能单凭。
【例】某公司2005年为0.3772元/股,1月4日,此公司收盘为18.20元/股,则:
市盈率=18.20/0.
若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的为31.87;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29.93,则可以判定:此公司市盈率偏高。[6]PE腐败和市盈率过高的现象都是供求关系造成的,是钱多、上市的公司比较少造成的。他说,过去两年多中间,中国一下出现了4000多只基金,平均的规模不到7000万元,而且很多地方都成立一个上市办公室,鼓励企业去上市,可是能够得到证监会批准的公司也是很有限的。[7]
纠错 关闭纠错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利发放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