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交易员在日本地震保险赔付后依次买入日本保险公司...

&日本自卫队的F-2战斗机被冲撞到机库的墙壁上,受损十分严重。图片来源:日本新闻网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从日本防卫省获得的消息称,航空自卫队位于宫城县的一个航空基地,在遭受海啸袭击后,28架战斗机全部进水,部分战斗机被冲撞到机库的墙壁上,受损十分严重,携带的导弹也丢落海啸中。  该网站的消息称,这28架战斗机都是F2战斗机,配置在宫城县航空自卫队松岛基地。海啸发生时,这些战斗机无法转移,瞬间被海啸淹没。  目前,海水已经退却,航空基地开始清理。但是防卫省担心,这28架战斗机可能因为有不少程度的损伤,加上海水的侵蚀,因此可能已经无法使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京时间13日7时24分发生里氏6.2级地震&&&&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京时间13日7时24分,发生里氏6.2级地震。  郭丽琴 第一财经日报  本次地震对于中日两国外贸走向影响几何?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为556.5亿美元,扩大68.5%。  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商务部亚洲司相关负责人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日中资企业数量还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但这些企业在日本设厂总体数目不多,基本上集中在东京周边,即本州岛中部左右。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仅有几家接近东北部震区的企业,比如由一家中国企业投资的两家株式会社在千叶附近设有厂房。  这位负责人强调,目前来谈地震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为时尚早。  目前,东京以东的千叶地区也受到海啸冲击,基础设置受损严重。  本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近几年中国企业对日投资规模增长较快,但总体而言,中资企业在日本设厂的情况较少。  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联系到的情况表明,相关企业都未受到太大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很多企业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日本设立代表处或联络所,但在当地开始进行实质性投资的时间相对较晚。  &真正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是2000年以来的事情了,尤其是近三年左右,增长较快。&上述负责人说。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2010年中国企业对日投资金额为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上述负责人透露,对日投资较早的企业包括:由上海实业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的上海国际株式会社、上海电气以并购的方式分别投资1500万美元的日本池贝株式会社和投资950万美元的日本秋山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海尔在日本设有合资公司,华为、中兴都在日本设有分公司。  大连东软集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在日本的工作人员联络上了,都很安全。  该企业在日投资成立了大连东软集团(日本)有限公司从事软件研究开发。  &目前大连东软集团在日本的分公司为100%投资的,每年出差赴日的人员为200~300人,当地中方员工与日本雇员为200人。&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日本的分部主要设在东京,由于是软件公司,不设厂,只需设立办公室,只要网络运行正常,就可以办公。而东京目前的交通秩序也已经在逐渐恢复。由于地震对在日的合作伙伴没有太大的伤害,因此基本预期也是稳定的。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成套设备部负责人韩圣健则对记者表示:&华为现在属于我们会员中在日人员较多的机电企业。他们国内员工加上当地雇员大概上百人。目前反馈回来的情况是,因为代表处设在东京,所以没什么问题。&  地震对于中日两国贸易影响暂时难以评估。  上述商务部亚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部分制造企业如果在地震中受损,生产恢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那么整体进货、销售都会受到影响,会对日本对外供货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从贸易手段上来说,由于日本的主要港口都在东京、神户、横滨等非灾区,所以受到影响并不大。&他说。  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2010年日本货物贸易及中日双边贸易概况》,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韩圣健表示,对于电子高端产业来说,由于中国承接了一些从日本转移的加工贸易,对于那些从日本进口零件组装再销售海外的企业来说,可能会间接受到影响。&&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页&(共85页)&&日本大地震重创世界经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我们感受到的灾难和危机要比新闻报道的严重。”当记者接通东京日本友人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急促地说道,“到处是流动的人群,人们的恐慌已经开始慢慢蔓延,大家现在最担心的是核电站是否会失控。即便是在距离福岛200公里外的东京,往日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快要被打乱了。”
  目前,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和核辐射已经让各国人民感到不安。截至17日18时,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5457人死亡、9508人失踪。同时,核辐射危机已成为多国关心和争论的焦点。
  经济生活秩序被打乱
  “地震、海啸和核泄露造成的当前形势,是二战结束以来的65年里最严重的危机。”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地震发生两天后表示。
  当14日(周一)股票市场重新开盘时,这场地震与海啸灾难已经迅速演变成一场不断升级的核危机,福岛第一核电厂已经发生了3起核爆炸。周一下跌6.2%后,日经225指数周二收盘再度下挫10.6%。这意味着,在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后的两天里,日本股市已经失掉了1/5的市值。亚洲其他市场也全线走低,周二欧美股市开盘后,继续大幅下挫。
  虽然现在的估算还只是初步的,但日本这场地震带来的损失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尽管没有受到任何物理伤害,但受限电政策影响,一些工厂依然将关闭,东京“不夜城”银座也开始熄灯节电。日本最大的几个出口商,包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和尼桑本周一(14日)都已经关闭了他们在日本的大部分工厂。电子巨头索尼公司也关闭了大部分工厂,称无法确定何时恢复生产。
  日本是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国,根据研究咨询公司数据统计,去年日本生产电脑、消费性电子和通信装置占全球的14%。
  高盛集团的一份报告指出,短期内全球电子业的供应链将遭到“极大破坏”。比如,韩国公司对日本液晶显示器玻璃、芯片设备、硅片和其它用于半导体产品的电子元件就有较高的依赖性。中国、欧洲和北美等地的工厂可能也会难以获得所需要的零部件。但多数经济学家预期全球供应链中的多数日本产品不会缺失太久。
  过去20年间,日本一直在衰退与增长之间徘徊。许多投资者都预期,债务问题将是日本下一个爆发的经济灾难。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正值日本政府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说,日本地震是该国在“最坏的时间发生的最坏的事”。鲁比尼称,地震过后日本将需要进行财政刺激来重建经济,但是日本已经背负了高额的预算赤字和人口老龄化的严峻问题,地震后的重建将令日本不堪重负。
  同时,这次大地震将会导致史上最严重的保险损失。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损失可以被保险业和再保险业吸收,而不会造成广泛的偿付问题或无法解决的财务压力。
  地震对住宅房地产的损害由现有的日本政府支持的地震保险系统承担,日本政府可承受高达526亿美元的住宅地震损失。日本非寿险公司近年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住宅巨灾准备金,达到64亿美元,占其在此机制下潜在债务的88.4%。
  不过,经济学家提醒,所有对遭灾的日本经济损失的估量,其前提必然是核泄漏未造成重大影响,换句说话,如果可以确凿证明在核泄漏方面未出现重大问题。
  核辐射危机
  上周五(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时,日本股市距离收盘只有14分钟。当地震袭来,交易员们开始抛售股票,日经225指数在14分钟内下跌了1%。但投资者们当时还不知道,地震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海啸正向日本海岸袭来,更加没有料到的是,因为冷却系统停止运作导致的核电站爆炸引发的核辐射危机会击垮了很多从没有被地震吓倒过的日本国民。
  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在日本福岛1号核电站的四座反应堆接连发生重大险情。福岛1号核电站内共有6座反应堆,其中1、2、3号反应堆在地震发生后自动停止运行,但先后发生了爆炸,造成两座厂房和一座反应堆外壳受损。电站冷却系统因被海啸引起的洪水淹没瘫痪,反应堆内核燃料温度居高不下,救援人员只好用消防水龙头吸海水为反应堆降温。
  造成各类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后,750名救援人员纷纷撤走。目前,仍然有一支人数不多但相当精干的抢险救援队始终坚守在核反应堆附近工作,成为阻止福岛核电站局面继续恶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每分钟都有数百立方米海水源源不断地注入震后“高烧不退”的反应堆中,并确保堆内压力始终保持正常。
  这些坚守电站的抢险队员有的是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工人,也有的是志愿加入抢险队伍的电站骨干力量。尽管他们身穿最现代化的防护服,但仍不足以抵抗控制室外高强度放射线的危害。1986年,参与切尔诺贝利电站救援任务的176名工人中,有很多在任务结束后数周就不幸因接受了大剂量辐射而去世,当地还有50万居民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由于保护措施到位,福岛核电站预计不会发生类似切尔诺贝利那样的大灾难,但工人健康仍将严重受损。
  此外,日本震区未来几天内可能发生雨雪天气,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一些放射性物质可能会随着雨雪降落地面,给本已遭受重创的当地人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关于一些核辐射向外扩散的谣言,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16日表示,并未发现日本福岛核电站核辐射向外大幅扩散的迹象。
  随着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震后危机迟迟不见缓解,许多国家民众开始担心,核能是否真的如同一些媒体宣传的那样,是种“清洁干净的未来能源”。这个问题在许多欧洲国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过后,德国总理默克尔15日宣布,该国7座1980年前修建的核电站将“暂时关闭”。拥有5座核电站的瑞士此前也表示,未来将冻结新的核电站建设计划,现有核电站将在达到滋生使用寿命后将停止使用,不再修建“接班站”。
  英国、意大利、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则一致宣布,日本的核辐射危机将不会影响各国的核电发展计划。核电占全部发电量的80%以上的法国则反复宣布,该国50多座核电站是“最安全的”。
  重创世界经济
  美国高频经济信息社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温伯格说,虽然目前仍无法准确计算地震的影响,但鉴于现状,此次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可能大于阪神大地震。而且,无论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纽约,还是被“卡特里娜”飓风重创的新奥尔良市,都在遭受巨大灾难后出现经济衰退,本次地震将给本就不振的日本经济带来重创。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由于大地震导致该国炼油设施破坏,进口需求减少,国际油价11日出现大幅回落,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周来首次盘中跌破每桶100美元。
  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交易员雷蒙德?卡本说:“日本大地震将推动油价下跌,但不会持久。”他认为,按照以往经验,国际范围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油价最初反应是下跌,但短期内就会反弹,因为重建过程将使原油需求增加,从而推动油价上涨。
  温伯格说,日本为重建筹措资金,有可能加剧全球资产抛售趋势。日本需要大量重建资金,但目前日本政府债务是经济总量的两倍还多,为所有发达国家之最,而且日本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近10%,政府没有过多资源可以利用。这就可能导致日本在海外的投资回流,从而引发资产抛售。另外,大量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因为需要偿付地震损失,也会出售资产。全球金融市场因此可能面临动荡。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日本私人在国外投资总额为1660亿美元。日本是美国国债的第三大持有者,截至2010年年底,共持有美国国债近9000亿美元。如果日本出售美国国债,美元将走低,美国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上涨,无疑会令美国债务雪上加霜。
  虽然短期内日本经济将出现萎缩,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重建过程可以创造就业,长期来看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卡利什说,在重建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私营部门都会进行大量投资,“因此我相信,在未来几年,日本经济会因此增长。”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总经理李山泉说,日本灾后要恢复生产,首先要恢复供电,但目前来看,短期内核能将受到极大限制,势必加剧对传统能源原油和煤炭的需求。因此,他认为原油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全球将面临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作为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日本的灾后重建以及之后的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原材料,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需求增加,将推高物价,加大全球通胀预期。
  目前,据统计,受地震影响而停产的日本上市公司主要涵盖科技、汽车制造、运输等行业,其中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尼康、丰田、日产、本田、软银及日本全球最大的铁路旅客运输公司东日本公司等。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尽管这并不直接影响到中国,但将冲击全球多个产业给中国经济带来间接影响。
(责任编辑:null)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您所在位置:
每经记者赵笛
昨日(12月23日),沪深两市跌停个股数量由272只降至58只;但沪指由22日涨18.85点变为重挫94.84点,跌幅3.03%,跌破3100点整数关口。沪市成交由6245亿元降至419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
《每日经济新闻》(日)
《每经投资宝》
金融业影响甚微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孔驰 杨练】凯恩斯“破窗理论”造成的一些似是而非理论需要谨慎对待,例如简单讲地震刺激重建支出,利好宏观经济,这是片面的。  理解事件对经济的影响,除了要看社会生产流量(如GDP)的变化,还必须看社会总财富存量的变化,若把日本整体国家看作一个上市公司,则该“公司”的净资产显然在这次灾害中严重受损,为此,日本整体市净率(PB) 指标受冲击上升,而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类似GDP)指标则确实在未来某个时候会因重建支出而大于历史趋势值,但是,由于生产、物流设施的破坏,即使是收入、利润(类似GDP)流量指标,也至少在1-2个季度左右是减少的,为此,日本GDP可能出现“先降后升,再降回历史趋势值”,三阶段背后的诱因是“生产破坏、生产恢复叠加重建支出、重建结束”。  由此,日本这个“公司”整体市盈率(PE)指标是先升后降再升。由此,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考虑PE、PB 双升,大地震负面影响是确定的。1995 年“阪神地震”日本股市跌了5个月后见底, 日经225指数跌幅达到22.16%;中国汶川地震也明显有加速2008年中国股市下滑的迹象。  再回到金融层面来探讨,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或许会更为清晰。  1995年阪神大地震,日元在其后3-4个月的升值幅度接近20%。但随后的半年时间,影响逐步消退,一年后,基本回到之前的水平。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币值变化的基本逻辑是:地震引发日本公司将汇回日元用于灾后重建。同时,市场预期在日本有业务的外国保险公司以及总部在日本的跨国保险公司将很快需要买入大量日元,用于弥补地震损失以及支付保险索赔。在这些企业主体不得不将其他货币兑换成日元的过程中,日元将升值。日元作为亚太资本市场开发区域的主要套息资金来源,回流将令这些市场的资金面临压力。  总体看,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由于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此次日本地震对其负面影响的程度不大,以下从银行、证券、债券三个子行业来具体分析。  银行业:日元资产占比低,直接影响较小  日本东北部发生9.0级大地震后,日本央行在3月11日夜宣布,把原定3月14日至15日的金融政策会议缩短为14日一天,日本央行同一天发表声明说,为确保金融市场和资金调剂的稳定,日本央行将采取包括扩大流动性在内的做法。  日本央行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的举动,会使投资者对于未来日本央行政策退出的预期将会降低,由于目前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还无法准确估计,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继续维持。  短期而言,灾情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加剧日本资产的外流,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对日本经济灾后重建需求的预期,在灾情稳定后的一段时间里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目前日本对华ODA(官方开发援助)余额约为50亿美元,占将近10万亿元外汇占款的0.35%,影响较小。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由于目前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只有1074亿元,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不到0.5%,其中90%以上是美元资产,日元资产估计占比不到1%,目前来看对银行业的直接影响还比较小。  证券业:日本地震对证券行业影响较小  远在日本的地震对中国证券行业的直接影响恐怕无法估量,更多是心理层面的短暂恐慌导致的影响,实质性影响应该微乎其微。  市场走势与成交量是证券行业盈利的核心驱动因素,3月11日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海啸,为研判地震对于国内证券行业的影响,国信证券比较了1995年1月阪神大地震期间日本证券市场的变化及同期A股市场价量表现,以及2008年5月汶川地震期间A股市场价量表现,可供投资者参考。  1.阪神地震对日本证券市场影响  阪神地震后指数连续下跌,5个月后见底,期间日经225 指数跌幅达到22.16%,直至地震7个月后,指数才恢复至震前水平。成交萎缩,阪神地震后5个月,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持续萎缩,月度成交跌幅达到37.79%,直至11个月后,月度成交才恢复至震前水平。  2.阪神地震对中国证券市场影响较小  1995年1月阪神地震期间,日经225指数在震后5个月出现持续下跌,跌幅达到22.16%,然而上证指数并未受日本地震影响,同期涨幅达到12.09%,伴随指数的活跃,国内股票月度交易额也由1月的74亿元增至5月的193亿元,增幅达到160%。  3.汶川地震对证券市场影响  汶川地震发生时,恰逢2007年A股牛市泡沫破裂和全球性金融危机,A股市场走势受多重负面因素影响,导致指数出现了连续下跌,5个月后见底,跌幅达到49.56%,14个月后指数才恢复至震前水平。成交量也出现萎缩,汶川地震后的5个月股票市场成交额持续萎缩,月度成交跌幅达到41.98%,直至9个月后,成交才恢复至震前水平。  因日本与中国经济、地理的关联性,预计强震将带来A股市场的短期震荡,但影响程度预计弱于汶川地震。基于日均股票成交额2748亿元,佣金率同比下降11%,营业成本率同比提升500BP至50%的假设,2011年行业平均PE26.09 倍,PB2.23 倍。“新三板放开+转融通公司设立”年内很难带动业绩提升,除非我们可以看到大盘估值整体上移,以及换手率的大幅提高,否则很难修改全年假设。  债券交易:避险资金压低10年期新债收益率  3月16日,财政部招标发行的10年期固定利率长债收益率仅3.83%,不仅远低于此前3.89%的预测均值,也低于二级市场同期限现券利率。交易员称,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推升了债市的避险需求。在资金面宽松状态下,本期国债利率走低,同时投标倍数创年内第二高。  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显示,10年期固息国债3月16日收益率为3.86%,较上一交易日跌0.59个基点。  上海某大行一交易员称,由于日本遭遇百年强震引发核电站泄漏事故,全球避险资产均有升温。国内长债也受到一些机构追捧,同时,国内中长债收益率处于历史相对高位,而债券市场对货币紧缩预期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避险需求和资金面宽松双重原因共同压低本期长债收益率。  招标公告显示,本期300亿元长债吸引643.1亿元资金认购,投标倍数2.14倍。今年此前财政部发行的5期国债,投标倍数均在1.7倍-2倍之间。本期国债认购倍数创年内次高,3月2日招标的7年期固息国债认购倍数2.41倍,为年内新高。  另据外媒报道,英国公债及美国公债均被避险资产买进。3月16日,美国10年期公债收益率一度跌至三个月新低3.14%。英国公债走势和美债及德债走势一致,10年期英债收益率跌至六周低点。(责任编辑:HN026)
延伸阅读:
Copyright (C) 2014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400-889-00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地震保险赔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