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2010年2010国民生产总值值,人均收入是多少

下面这段话是小珊同学在网络上看到的一段时事报道,请你补充完整。(4分)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要求既鼓_百度作业帮
下面这段话是小珊同学在网络上看到的一段时事报道,请你补充完整。(4分)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要求既鼓
下面这段话是小珊同学在网络上看到的一段时事报道,请你补充完整。(4分)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据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测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GDP和居民收入双倍增就可以实现。除了实现收入倍增,还应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实现 &&&&&&&&&&&&&&&&&&&&&&& 。落实民富优先,就要求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 &&&&&&&&
&&&&&&&&&&&&&&&&&&&& 道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为指导思想。到2020年实现 &&&&&&&&&&&&&&&&&&&& 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_百度知道
中国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
提问者采纳
一定会比零九年高,虽然您我感觉不出来。求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政府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自治区、玉林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争当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排头兵"为目标,积极实施"抢抓发展两大机遇,实施城镇三极拉动,打造农业四大品牌,建设工业五大园区,努力构建和谐博白"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倾力打造新兴沿海经济区,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统计,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全县经济与"十五"期末相比,实现了"14个翻番",即全县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翻一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翻两番以上。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谱写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博白的新篇章。我县先后获得"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获评为平安县。
&&&&1.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综合实力实现大增强。初步统计,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0.5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0.99亿元,年均增长14.34%,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2.3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由3.01亿元增加到6.38亿元,年均增长16.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3.09亿元增加到87.86亿元,年均增长46.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97亿元增加到47.94亿元,年均增长17.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540元增加到14943元,年均增长17.9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67元增加到5083.5元,年均增长16.5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49.9U26.4U23.7,优化提升到2010年的34.9U40.0U25.1,标志着我县已从典型的农业社会生产结构向工业化初期阶段的调整转换。
&&&&2.积极实施"一区五园"工业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发展实现大提速。我们牢固树立工业优先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一区五园"的工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龙潭产业园上升为市统筹推进,县工业集中区被确认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06家。有色金属、新型建材、林产化工、健康食品、编织工艺等骨干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9家增加到14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0家。初步统计,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7.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8.8亿元,年均增长29.9%;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3.2%提高到2010年的34.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比2005年提高了14.1个百分点。
&&&&3.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客家魅力之城,城镇面貌实现大改变。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县城区、龙潭镇、文地镇"三极拉动"和县城区"以南流江为轴心,西扩南进东联北调"发展思路,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县城区规划建设以五条道路、五大专业市场、五大新区、五大市民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4个5"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区框架。县城新兴街骑楼改造、南州路人行道改造、锦绣东路、朝阳西路、县体育馆、公园绿化广场、法制文化广场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年均增长51.51%。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5.3平方公里,新增4.5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增加到21.9万;文地镇、龙潭镇的建成区面积分别增加1.03平方公里和0.8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6.3%提高到2010年的30.5%,比2005年提高4.2个百分点。
&&&&4.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实现大发展。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县级新农村示范点35个,28个乡镇均建立了1-2个新农村示范点,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超过3亿元,农村交通、通信、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超级稻种植,年均粮食产量稳定在48万吨左右;速生丰产林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畜牧业发展优势突出,到2010年,全县年出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达到4837家,全县生猪出栏211.93万头,肉类总产量19.8万吨,畜牧业产值36.23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5.1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农业示范基地9个,发展农业企业199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6 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019个,数量居全区、全市前列。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2.21亿元完成19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共完成外业勘界面积262.6万亩,发证面积191.7万亩,勘界到户面积50.5万亩,到户率19%。全县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6.6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31亿元,年均增长7.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我县先后获评为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区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先进单位、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第二批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
&&&&5.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发展新亮点,第三产业实现大增长。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加快服务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手段,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县商贸批发、餐饮住宿、房地产、旅游、交通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加快,打造了博白客家文化节的会展平台,以零售业、餐饮业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95万户,比2005年增加2.49万户。房地产企业发展到20多家,累计建成商品房4000多套450多万平方米。旅游景点的知名度逐步提升,五年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9万人次,创汇收入1050万美元。公路货运周转量由2005年的4.4亿吨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1.9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由2005年的6.89亿人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15.19亿人公里。"十一五"期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16.67亿元增加到53.45亿元;存款余额由39.23亿元增加到107.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4.33亿元增加到35.42亿元,年均增长15.5%。全县经济发展实现由主要依靠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0国民生产总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