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未分配利润是负数负数,那未分配利润是负数表里未分配利润是负数总额是...

查看: 3836|回复: 28
利润表里面的净利润是负数怎么办?
签到天数: 12 天[LV.3]江湖少侠
马上注册中国会计社区,结交天下会计同行好友,享用更多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各位大神,有知道请帮忙告诉一下怎么办。。新人作账,不知道怎么处理了。。。现都28号了,要交报表了。。
利润表里面的净利润是负数怎么办?
而且是亏四万多。。。
因为第四季度里面,营业成本有冲之前的凭证。现第四季度利润表里面,营业成本一栏是负数,这个有没有关系?而且净利润是负数。。
这个有没有什么影响的呀?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926 天[LV.10]笑傲江湖
因为第四季度里面,营业成本有冲之前的凭证。现第四季度利润表里面,营业成本一栏是负数,(现在是新的一年开始 跟去年的第四季度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31 天[LV.5]武林新贵
营业成本都是负数了 ,净利润怎么会是负数?应该是正数吧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12 天[LV.3]江湖少侠
营业成本都是负数了 ,净利润怎么会是负数?应该是正数吧
管理费用太高了,因为之前的会计把累计折旧的金额,计的超出原值了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12 天[LV.3]江湖少侠
因为第四季度里面,营业成本有冲之前的凭证。现第四季度利润表里面,营业成本一栏是负数,(现在是新的一年 ...
好吧,我说的是去年的。。。我现在做的是去年的报表。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12 天[LV.3]江湖少侠
管理费用太高了,因为之前的会计把累计折旧的金额,计的超出原值了
我是不是还得把原先的累计折旧的全部冲销呀?
可是有好多呢,之前做的账,会计可能把打印机看成电子设备,把电子设备又看成办公设备了。。。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926 天[LV.10]笑傲江湖
。现都28号了,要交报表了。(你现在咋做的去年的报表呢)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12 天[LV.3]江湖少侠
我是不是还得把原先的累计折旧的全部冲销呀?
可是有好多呢,之前做的账,会计可能把打印机看成电子 ...
而且累计折旧记错的有2013年的,也有2014年的。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926 天[LV.10]笑傲江湖
。现都28号了,要交报表了。(你现在咋做的去年的报表呢)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
签到天数: 12 天[LV.3]江湖少侠
。现都28号了,要交报表了。(你现在咋做的去年的报表呢)
月的是前会计做的,我在做10-12月,第四季的报表。。问题就是现在累计折旧之前多记和少记很多金额。。我是不是都得调回来呀?
中国会计网 会计行业门户.“服务中国会计行业,推动行业进步”.利润表里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表示为负数是何原因?_百度知道
利润表里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表示为负数是何原因?
  有退税或冲减的情况下,会是负数。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帐户属于损益类帐户,用来核算企业日常主要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等。  这些税金及附加,一般根据当月销售额或税额,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于下月初缴纳。其计算公式为:  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城建税额=(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的应交额)*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  教育费附加=(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的应交额)*教育费附加税率  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2%  现行制度规定,市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的提取比例为3%。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有退税或冲减的情况下,会是负数。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如果你记错了帐就会出现负数,否则不可能出现负数.
你们是不是有退税呀,所以是负的
应该是记错账了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利润表里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什么是负数?_百度知道
利润表里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什么是负数?
利润表里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出现负数,就说明当期有发生过汇算清缴就把以前年度多缴纳的税退回才会造成是负的。“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帐户属于损益类帐户,是用来核算企业日常主要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等,这些税金及附加,一般根据当月销售额或税额,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于下月初缴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也就是-577是对你,也就相当于合计的发生额是贷方11104,所以在损益表应该用负数列示.01.52),贷方发生额11577,借贷方发生额都是11577.52,结转损益之后.49至于科目余额表,你本月结转损益前,减少记贷方,由于是贷方发生额.01-472.01,借方发生额472,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记借方,月末无余额
很感谢你!请问,总账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合计是不是应该填写:11577.01元(总账是根据试算平衡表填写的)是吗?那么利润表里的-11104.49元,根本对不上11577.01元.利润表的本期发生期不是应该与总账本期发生额合计相同吗?
损益表填的是期间数据,也就是借贷方发生额合计(结转损益之前)总账明细账以及试算平衡表,要列示起初数,本期借方数,本期贷方数,以及期末数,你用损益表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跟总账里的借方发生额或者贷方发生额比,很有可能就是对不上的!这样是没有问题的!还有,总账是根据明细账登的,然后月末的时候在根据总账做试算平衡表,再然后从出报表,而不是用试算平衡表来填总账
提问者评价
谢谢!那你的意思是说总账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本月合计借贷方都是11577.01元,是吗?
来自团队: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现在还有其他应交款科目吗,我弱弱的问一句,如果跨过啦是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的,有没有跨过一个会计年度啊,我想请问一下你的以前因为你以前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在发生当期结转损益拉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季度利润 利润总额,本季度利润总额负数,但是所得税申报表的利润总额写的是零,已经申报,本季度没有发生营业,如何调整损益表
来源:网络
关键字: 季度利润 利润总额
更新时间:
温馨提醒:以下提供的《本季度利润总额负数,但是所得税申报表的利润总额写的是零,已经申报,本季度没有发生营业,如何调整损益表,季度利润 利润总额》是由139问答吧(www.1398.org)免费提供的有关本季度利润总额负数,但是所得税申报表的利润总额写的是零,已经申报,本季度没有发生营业,如何调整损益表的内容之一,已有不少的网友认为此答案对自己有帮助。本站所提供的优质解决方案均由网友自行提供,仅供参考!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并支持我们!―― 如果以下的解决方案不能满足您的需要,。欢迎朋友们的转载,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谢谢合作!
网友1的回答
没关系的,一般只要不交税,你填什么都没人关注;建议在下期申报时,累计数按正确申报,差额放在当期调整就可以。 希望能帮助到你!网友2的回答
不要调收入,减费用吧.多加冲减费用的凭证,以后再冲回来,应该没有太大影响.网友3的回答
你上次变成正数的原因说明你不是收入填写多拉就是成本费用填写少拉,你们那个表是填写季度数还是本年累计数啊,如果是季度数就把上次少些多写的调整好拉,如果是填写一年的累计数你这次按照实际的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填写就好拉,如果你这次要交网友4的回答
如果本季度的利润总额是正数,本年累计是负数,说明之前季度有亏损,并且本季度的盈利尚未能补足之前的亏损,因此本季度不需要再计提所得税。网友5的回答
利润总额是损益表上的利润总额;不是本表上的收入减成本,营业收入是损益表上的收入,营业成本也是损益表上的成本,所得税表上的收入减成本不等于利润总额;所得税表上不包括期间费用。网友6的回答
网友7的回答
猜你感兴趣
相关关键词
查找更多“”
回答问题赢iPhone 6企业所得税A类表第三栏利润额是写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的金额还是写7、8、9利润表里的利润总额的数字
企业所得税A类表第三栏利润额是写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的金额还是写7、8、9利润表里的利润总额的数字
查账征收企业,如果我其它三个月利润表里的利润总额都是负数相加起来也是负数,那我就不要交企业所得税了 ,就0申报了是吗,连续二个季度都0申报不知好不好?事实上公司也是在亏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表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积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积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四、各行的填报
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行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行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行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行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实际利润额”: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
4、第5行“税率(2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缴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季预缴的企业,第12行=第11行×1/4;按月预缴的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
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8行=第9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8行=第14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8行=第16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15、第1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9行=第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9行=第14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19行=第16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0行=第9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0行=第14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0行=第16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预缴申报表中的利润总额一般等于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若企业有不征税收入和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时,可以用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将不征税收入和可弥补亏损额减去之后填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分配利润是负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