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琅华原是瑶台品一个单位的,母亲已正式退休,...

我妈妈是地方国企的一位下岗工人,快要到退休年龄了,请问在退休前,需要去单位里再办一些什么证件?_百度知道
我妈妈是地方国企的一位下岗工人,快要到退休年龄了,请问在退休前,需要去单位里再办一些什么证件?
或者是在退休时需要什么证件或手续?(退休金已经交够了)单位里的领导马上散完了,很急。求解。
提问者采纳
你妈妈是地方国企的下岗工人,下岗工人的养老保险是由单位来缴纳的,而且每月还有一定的生活费。到退休年龄时单位就会给她办理退休的。至于退休时需要什么证件或手续,到时候单位会通知她的。(不过快到退休时间时还是与单位有关人员联系一下为好)
单位已经破产了,领导已经快散完了。请问你知道办理退休时需要什么证件吗?
单位已经破产了,你让你妈马上去单位问领导她的事情怎么办。正常的应该对她有补偿的,之后的保险费得自己缴了,直至她退休。
其他2条回答
如果单位破产了,养老保险交足了,退休没问题了。把养老保险手册对好帐,到年龄退休就有保障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老公因工亡加车货一共赔了八十万,现共有五个人有分配权,系,我儿子女儿父亲母亲,父母亲有退休工资..._百度知道
我老公因工亡加车货一共赔了八十万,现共有五个人有分配权,系,我儿子女儿父亲母亲,父母亲有退休工资...
我老公因工亡加车货一共赔了八十万,现共有五个人有分配权,系,我儿子女儿父亲母亲,父母亲有退休工资,请问该如何分配?
我儿子五岁,丫头十一岁
提问者采纳
按照法律 这笔钱首先是由直系亲属领取
是配偶及子女
如果放弃领取 才会涉及到父母及其他亲属
其他类似问题
父亲母亲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这钱用得着分啊
要嘛你一个都不给把他们养大或者孝顺把他们两老送终
要不你就一分的部要
其实这分配还是要看你自己
打算要自己儿女不打算要父母 个人觉得比例为7:3
打算给老人养老送终并且是单传就不需要分配了 那样可以咨询老人的意见 相信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的
打算全部不要建议你的比例是3:7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硕士毕业在一家外企工作2年了,我自幼父母离异,跟母亲生活,跟父亲没有联系,母亲现在国企退休,_百度知道
我硕士毕业在一家外企工作2年了,我自幼父母离异,跟母亲生活,跟父亲没有联系,母亲现在国企退休,
我硕士毕业在一家外企工作2年了,我自幼父母离异,跟母亲生活,跟父亲没有联系,母亲现在国企退休,本想着就这样好好照顾母亲好好生活,但命运仿佛给我开了个玩笑,近期得知对我和我母亲不负责任的父亲其实已经在5年前因为抢劫罪判了无期徒刑,目前在外地服刑,一辈子也这样了,我知道后心情很不好,我从来没有也没想过指望他,我凭借我自身的努力大学毕业,找到工作,跟母亲安稳的生活,但没想到他还是这么不争气,现在理解到母亲也许是因为怕影响我,也是忍无可忍才跟他离婚了,我本想不让母亲操心,现在工作也稳定了,有一定经济基础,也又有个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她已经知道我父亲的事情了,她虽然没说什么,但我感觉还是挺自卑,觉得配不上她,她家人只知道我是单亲家庭,但我父亲的事情他们还不知道,我不想再拖着不说,这种感觉很难受,我想给她家人说清楚,但又下不了决心,我该怎么办,我也不希望太多人知道他坐牢的事情,可偏偏这个时候我知道了父亲的事情,我真的有点丧气,而且我也不知道如果公司知道我这件事,对我以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我很沮丧,我该怎么办?
你为什么自卑? 因为他是你父亲。 你觉得他和你有关系,并且是永远撇不清的关系。另我很不解的是,硕士学位的你难道就这么“着相”? 他让你难堪了,他让你陷入窘境了。好吧,其实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 新东方的CEO俞敏洪当初被北大记了大过,走在校园里都不敢抬头看人,生怕大家耻笑他。 到毕业了才知道了,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俞敏洪是谁。
其实,之所以你会现在这样不敢面对,始终是你的内心不敢面对。你的心有着太多的浮华和虚荣。 他始终是你的父亲,这是烙印在你内心的事实。改变不了的。你只能去面对,坦然地面对。 难道当你得知他坐牢服役之后,仅仅只是觉得他让你很没面子,你就不担心他吗??? 你不觉得你这样是极其自私的行为吗? 纵使他有多么多么地可恶,在此刻,重要吗?? 好好想想吧,哥们。
其他类似问题
父母离异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正如你说的,告诉他们,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就算是失败了,但给人的感觉是,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不会隐瞒这些事情,我是穷人,但对自己的家庭很满意,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孩,人家的家庭比我好,是的,我也很自卑,自己配不上人家,但还是大声的说出了自己心声,不管结果是什么样的,过去的,曾经
自己努力过了,不后悔就好!
无论结果是怎样的,你应该更加坦诚的面对你的女朋友及她的家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那都是已经过去多少年的事情了,况且你们之间也早就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关系,你现在心里不要想的太多了,勇敢的面对所有的问题,只要她是爱你的,就一定会接受你的,况且这些事情也不是你的错,男女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坦诚,信任,相信自己,一定会做的很好的,你不要有太多的思想负担,只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孝顺父母,爱女朋友及她的家人,更疼她,你一定会幸福的!
我也不知道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CIQer检疫局公务员论坛     
混了这么久,怎么也得拿出个重量级的东西出来,要不然对不住这么多分享好东西的同学们.    家里二老一个在事业一个在企业,从70末到现在,各方面境遇变化甚大,现在写下来供大家思索...    我自己就不介绍了,看我的用户名了解下时代背景即可~    重点介绍我亲爱的老爸老妈.他们全部属兔,算下来是1951年的. 全部生长在山东农村, 老爷子家里姊们多,他排老二,所以我伯伯 叔叔 大姑
小姑都有,一共6个赫赫,这种情况在那个年代非常普遍.所以家里面很穷,老爷子没上多少学,据他说每次上一阵子就必须辍学去放猪,这千真万确是真的,当然不是给地主家放是自家的哈哈,所以这样上学就给耽误了,但是看得出来老爷子非常认真努力,从他对我的要求可以看的出来,另外还有一点,老爷子字写的相当漂亮,我的字这次国考非常有信心,但是跟他的字比起来,那是标准的一代不如一代.小的时候每次家长签字,老爸总是先练练笔,这点我印象深刻. 现在我也为人父了,所以现在写自己的父亲,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最后好像他可能有一张正式的初中文凭,但我是没有亲见了,到是看到他的党校函授大专文凭,这是后话了.    
三年自然灾害,老爷子跟兄妹几个吃尽苦头,印象深刻的据说他竟然有一  次饿的跑到人家地里剥大葱充饥,结果差点小命不保,幸亏被人用凉水灌过来了.到了60年代末,必须要为自己生活找出路.当兵可能是那时唯一的选择.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当兵也就是为了一口饱饭而已. 老爷子最怀念当兵的日子.老妈也常说他当了5年的兵也没当够.记得他是这样描述当新兵的样子,到县兵站换装,每人先分两个馒头,不够再领.山东的大馒头每个少说都要近半斤沉,结果他路上三顿一共吃了12个~
这个也不夸张的..老爷子说在家里只能吃  瓜干煎饼~
就是红薯切片 晾干,磨碎,然后和成糊摊煎饼,有时瓜干都不多的时候就得搀一些麸皮,麦子去殼剩下的.麦子是大队公社的,屯在粮站,不管外面如何吃不饱肚子,粮站的是不能拿来用的,那是用来打仗的.所以他刚当上新兵就有面馒头吃根本不奇怪. 后来坐了两夜一天的闷罐车,就是现在所说的车皮,到了地方,远倒是不算远,临省----河南新乡.  
老爷子当兵的当兵的日子不再细说,反正趣事一锣筐.陪他喝酒的时候总会提及,但是我从来不烦他这个,人对年轻时代总有那么几年值得怀念永生难忘,我们是在大学,他是在军队. 5年也没混上个一官半职就复员了,甚至连个排长也不是.我一直没问他的番号,是没想到.当看完&&集结号&&谷子地上来就说&我是中野独9师.....&的时候,突然想今年过年一定要问问他当年是哪个部队的,印象中好像是警卫连的,反正老站岗去了.  
74年复员的时候,竟然进了城.现在看看,也是靠了关系.我爷爷的一个亲弟弟  那时在县公安局,大概在74年之前就上调到地区公安处(那时我们那里还是地区行署,90年代划市),所以等我老爸复员的时候,我这个爷爷就给他准备好了去处~(晕,不好意思,特殊年代,只讲历史) 一个是看守所的狱警,一个是标准的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专管理发/宾馆/旅社诸如此类,恕我不说具体单位,差不多有点跟&果品公司&类似的单位,现在80后谁还听说过果品公司,一轻,二轻,肉联厂这种奇怪的名称?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如果换做我或是无论各位谁,这两个选择不经过大脑也应该知道选择哪个,但那个时候老爷子偏偏选择了后者;难道那个时候天天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不是件光彩的事情?    
忘了讲了,74年老爸老妈已经订婚,就在这时,老妈的人生转折点,或这说偏离点吧,也到来了.老爸老妈是同一个庄上的,只不过不是一个村.老妈家境较好,外公在公社里好像还有点威望加上我只有一个舅,而且比老妈大两岁,所以她小时候跟老爸比起来,那是幸福得多了.学习方面老妈应该说肯定不行,从她写字我也可以看得出来,赫赫简直就是惨不忍睹~所以最终也就是个初中毕业. 74年,好像老妈那时已经是村里得妇联主任了好像,能当上这个肯定也是靠关系...细细想来,虽然我们现在得考试还是少不了关系,但相比那个年代,已经好了很多,只不过那时的矛盾没有那么突出罢了~    
现在可以分析那时候老妈总体上肯定非常优秀.要不然一个推荐上海复旦大学的名额不会无缘无故落到她的头上.据说当时最好的两个名额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北大.    
工农兵大学生向来是被老三届所不齿的,当然里面多少搀杂了忌妒的成分,在哪个上山下乡的年代,这样的待遇只有她们才享受的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在交大跟老师聊天提及母亲74-76年曾就读于复旦的时候,他也只是轻蔑的&哦&了一声,全然没有现在同龄人的惊羡之情.    
不知是谁送老妈去的上海,从县城到徐州再到上海,反正也是走了大几天.  
当时分配的专业是生物系的微生物专业.感觉命运跟我家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我老是感叹好事情总是让他们赶上了,那个系现在是复旦大名鼎鼎的生命科学学院,一个市的高考状元即便能考入复旦,这个学院的门槛也不一定迈得进.    
老妈复旦的几年在我这里只能靠几张相片获得.一张是周总理去世,老妈和几个同学在复旦门口有张合影,手臂上有吊唁的黑沙.那是76年应该;还有一张就是外婆曾经看望过她一次,小脚的外婆在外滩留下了唯一在上海的老相片,背景是个钟楼.那时候拍相片不象现在,都不看镜头的,外婆远眺的目光明显可以看出一丝骄傲与自豪.  
再有就是老妈从上海稍回过一张工业票,老舅用来买了一辆大金鹿;还有我家的那部飞人缝纫机也是真材实料的上海产,全是都是铸铁和不绣钢,品质优良.  
工农兵底子差,所以据老妈讲3年其实也没学多少东西.我说现在也一样,现在大学生真正在大学里学到多少东西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最多是一个整体素质的提高罢了.她说当时有个西藏的,到复旦中文系,但是不会说汉语,跟不上,加上想家和孩子,后来选择绝路.真是教条主意害死人哪.听说复旦75届工农兵学员听说恢复高考后学制改为4年,曾经要求延后半年毕业多学点知识,怎奈那时学校早对他们失望,最后没有批准,还是让他们按时就业了.这也是后话.尽管如此,老妈班上的同学总体上大都很有出息,后来半数以上在国外,另外好多现在在知名高校任教,有浙大,中国农大,还有至少一个留在复旦.现在看来,老妈算是混的比较惨的了,但是这也是因为太多的原因,后面再说.其实他们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代,前面的路,也看不清楚.    
04年我老婆怀孕,他们从山东来苏州看看儿媳妇,顺便去了趟上海,去了她的母校,校园发生很大的变化是预料之中,但是很多老学院还是保留着原来的样子,还有五角场也是繁华的多.这是母亲离校后第一次回来,物是人非,那种感触之情不用描述也可以想象出来.    
05年复旦百年校庆,她又在苏州帮我看孩子,走不开,但是我怂恿她去一趟,见见老同学,看得出她很想去.虽然没有陪她去,但回来看看她拍的相片可以看出30年同窗再聚首的场面是何等让人珍惜.  
  CIQer检疫局公务员论坛 /      
说回来,老妈76年顺利毕业.开始分配的工作绝对让现在的我们垂涎三尺---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老师虽说学校知道他们的底子,给分配的工作不是讲台,而是实验室老师,照本宣科即可,但是在那个说你行你就行的年代(现在好像也一样),走上讲台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意外又出现了,老妈因为老爸的关系,请求回到我们那个地区.这件事情我也是上高中后才知道,有点懊恼她的选择,不过又说回來她一变的话,我还不知有没有呢哈哈~    
就这样,老妈76年回到我们地区,来到当时老爸所在的地区行署所在县级市,现在升格为地级市了已经,算是正式跳出了农村. 呆的的地方绝对让现在的我们大跌眼镜---一家地方国营酒厂~
学微生物的嘛!    
再此前,我爷爷已经在地方为老妈联系了一个单位---地区教育局~
结果那个年代的人想法的确跟我们不一样,选择酒厂的理由很简单: 去企业比去事业单位的工资上来就高半级!
6块钱!那个年代的工资级别定义我非常模糊,好像分一级12和一级24块,因为老爸老妈不再身边,所以没法问清楚,回去以后好好跟他们探讨探讨~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妈的工资的确是比老爷子高的多.    
就这样两口子77年结婚了,好像老爷子在单位食堂花了6块钱办了桌菜.好家伙,那个时候钱还叫钱吗?就是个凭证,跟古代珍珠贝壳差不多!   
78年我出生那天老爷子还在一个县城的乡下扶贫,听到消息左手提了两只鸡右手提着路边买的一个茶几就赶了回来,路上还把茶几的石面给摔裂了.    
整个80年代老爷子的单位波澜不惊,一个单位20个人不到,朝9晚5.放学我去他那里做功课,然后到旁边一个会议室打打乒乓球,基本上他们每个办公室都是烟雾缭绕,虽然没有打牌的,但是下棋的居多,还有练书法的.然后就是报纸狂多,那个时候还没有晚报,大多都是机关报.    
老妈在工厂倒是非常繁忙,经常两班倒.那时她在厂部办公,职务好像是车间主任.记得厂门总是停满了来拉产品的货车,供销是不用去考虑的.好像.厂里迷漫着一股酒香,粮食酿造车间燕子都在做窝,一副安然的样子. 那个时候老妈的工资绝对是家里的主力,记得老妈破200的时候,老爷子也就是100出头,这就揭开了老妈在经济上长期压制老爷子的序幕.  
    #######################################################################      CIQer检疫局公务员论坛 /    
或许是小地方的缘故,整个改革开放整个80年代好像都没有动静..反正记忆真的找不到了.老爷子,现在喊他老爷子才觉得有点别扭~,那时候他还年轻嘎嘎,就这么叫吧.老爷子的优闲和老妈的忙碌一直是80年代的主题.小学从来都是老爷子解送,老妈从来没有接过一次,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每天放学都是老爸把饭菜做好了,天都快黑了,身为车间主任的老妈才下班~    
97年高考我落榜老妈到现在却一直很内疚,说我小时喉她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来关心我的学习.然而她一直关注的工作到头来却没能给她应得的回报.改革开放,有人收获,就要有人牺牲.  
那时在我老妈的安排下,我最小的一个姑妈,现在儿子上高二了,也在80年代进入这家国营酒厂;紧接接着是88年我大伯的大女儿,从东北回到山东也进了厂.估计老妈在我们整个家族德高望重,地位无出其右的局面就是从那时开始奠定的吧~  
80年代末的时候,老妈终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颠峰---副厂长. 相对于前几年的车间主任,88 89那两年,逢年过节,家里送礼的明显是老妈的占了绝对上风,都是烟酒之类,当然可以保证:现金绝对没有.别忘了那时是什么收入,都是大团结,你给几张阿哈哈~.当然人情世故老妈也必须应酬,老爸是绝对不出马的,现在看看他肯定有点郁闷;都是我被指使在夜幕下自行车后座上绑,着烟酒苹果之类,去厂长书记家..进门叔叔阿姨过节好我妈今天让送点年货之类~
那时实在不想去,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都还是这个理儿阿~理解她.    
现在看来,1990年那年家里终于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破了门.家里填了两大件:  
彩色电视机和电冰箱.
彩电是70后都印象里都还能拣得起来的松下2185 (shit!)  
就是一个日本体操妞蹦来蹦去最后蹦到一台彩电里的那个广告,一边蹦还一边喊2185!
这一蹦掉了家里10年的积蓄.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制造平面直角彩色现象管的能力,所以这台凝聚着大阪工人几天劳动价值的玩艺,竟然带走了一个家庭几年的收入,外加一台2800块的三星级南斯拉夫的狗屁冰箱,家里面真可谓倾尽所有.  
忘记具体的收入是多少了,让父母如此大手笔的原因肯定是快速增长的工资,说句实在话,那几年他们的收入增长的幅度是比较大的,但是副食品的价格并没有跟上,加上刚刚改革开放,在穿的方面也没有太多讲究,更重要的是我们住的平房是老爷子的公房,加上家里就我一个,让他们根本没有危机感.时隔20年,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教训说给我听,让我无论如何也要手里攒俩钱,可谓用心良苦.  下班了.回家再讲.  
  做个标记,
  #######################################################################      CIQer检疫局公务员论坛 /    1/8 pm 8:15更新  
对于我的父亲母亲,90年代才真正是个改变的年代,但是现在坐在这里的我,却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初中与高中的日子太过单调,无暇去体察身边父母处身环境的变化。现在我没有办法像有位同学所说的对他们进行“采访”,因为他们不在身边,每天视频的联络我也没有办法去挖掘他们的90年代,那十年对它们而言同样是阵痛,同样不愿回首。要挖掘是肯定的,因为到了我这个年龄,对父辈那个活跃的年代的变革必须要了解,但那估计要到春节,要到配陪老爷子喝两盅的时候。希望跟我年龄相仿的哥们过年也会去了解,他们那十年其实并不比我们现在好过多少…..    
在这里我必须静下心来回忆那点点滴滴,蛛丝马迹,来汇总,然后来分析,到底都有那些变化….    
回过头来看啊,我们的改革是小心翼翼的,90年代初期的时候,珠三角可能已经是台巴子的天下,但是内地却要裹足许多,但是毕竟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某天偶然从老妈那里听到“入股”这个新鲜名词,而且是干部带头云云,虽然国家那是已经有股市,但是这个词在家里出现还是头一回,后来在我看来,或者说在他们看来,入股只不过是类似高利息的存款而已。但老妈的确去响应了,好像是3K的样子。但是直到现在她那个国营企业已经香销玉损,也没见上市~。。。    
90年代初,老妈的企业股份制经营,肯定是(现在猜测)为了平衡权力,在西边建立一个分厂,跟总厂分而治之,她也被调到那边负责相应事务,职位没有丝毫变化。现在分析起来,按道理建一个新的势力范围,原来的副手理所当然应该委以重任,但是没有。应该是两个原因:一个萝卜一个坑,可能没有她的坑;然后是因为是女同志,这一点没法质疑,女同志通常难以往高层次上提拔,尤其是那时她那个企业还是属于小市里统筹领导的时代…    
老妈的新厂我也经常光顾,尤其是在暑假。那时真的很奇怪,工厂职工的子女是可以不受约束的在厂里乱跑的,无论是放学后,还是假期中,企业里总少不了小捣蛋的身影。甚至他们还会组织夏令营。深受前苏联的影响,但不得不说是一种福利。在老外看来这几乎不可理喻。管理可能真正成为了国企的软肋,众多国企的消亡,工业管理的缺乏是可能是真正的症结所在,这是后话~…  
刚才说到内地在改革上面是裹足的,当时我们哪里“引进外资”是听都没听说过的名词,至多是买一些国外的设备而已。老妈的企业也不例外,在新长的旁边,一座崭新的饮料厂拔地而起,当然,新厂和饮料厂全部都是我们党买单~ 饮料厂规模宏大,光占地就了不得..生产线都是日本引进的,价格昂贵。新产品我总是可以提前品尝。形形色色的饮料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那些在国外倍受欢迎的东西在国内一点也卖不动,这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那是只能吃橘子罐头和山楂罐头的国民,对那些洋玩艺会有多感兴趣?那时的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一个字:菜。 最有印象的是一个叫做“米果”的膨化产品,之所以叫我印象深刻,因为是15年之后,它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并且换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名字:旺旺鲜贝。  
看看,我打这几个字的时候,搜狗拼音都毫不费力的找到它。但是我发誓我15年前就品尝了它的味道,而“米果”的确是它刚刚被发明出来的名字。但是台湾人却精明的多。那是老妈的那个饮料厂生产的旺旺鲜贝不是现在的两片装,而是半斤一袋,大概有40—50片。味道完全一样,米粉糊膨化后加盐加味精,相信生产线同样,都是引进日本的。但是旺旺鲜贝现在小孩子都要,米果那时送给你都没人吃。工业工程,IE 不是噱头。这个让我们的国企吃尽苦头。  
没过两年,新厂便已经难以为继,饮料厂早就关门大吉。所有的职工便回到总部,但是老厂已经元气大伤,市场不在,不回头的地走上下坡路。老妈的收入虽然没有变,但她那是时能已经有所预料,红红火火的时代已经渐渐离她远去了。    
老爷子的事业单位,此时,竟也好不了哪里去~  
  ##########################################################3  1/8pm10;00更新    
没过两年,新厂便已经难以为继,饮料厂早就关门大吉。所有的职工便回到总部,但是老厂已经元气大伤,市场不在,不回头的地走上的下坡路。老妈的收入虽然没有变,但她那是时能已经有所预料,红红火火的时代已经渐渐离他远去了。    
老爷子的事业单位,此时,竟也好不了哪里去~    
当母亲那边的新厂关门大吉之时,老爷子的单位也已经摇摇欲坠,上面讲到,诸如,一轻局,二轻局,物资局,果品公司,食品公司,运输公司,业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老爷子的单位如果写出来,大家可能也根本没有听说过,当时本来就不大的一个单位,在这种变革中毫无疑问应当没有立足之地。本来只负责理发培训,旅社,宾馆稽核,厨师培训甚至澡堂子规划的事业单位,现在看来是否近乎可笑?但是那个凭介绍信住宿,就餐的年代,确实设立了这样一个单位进行统筹计划。单位里所有的人看不到未来,记得有段时间,大概是在我初二初三的时候,吃完午饭经常有两三个邻居跑来跟老爷子探讨。我在自己的房间做功课,出来倒水,用现在的话说他们的表情都很郁闷。老爷子人缘好,职位又不高,估计那时也就是个科员,所以他们喜欢跟他聊,反正烟雾缭绕。    
最先开始行动的是他们的经理(他们公司设经理和书记),不得不承认那是个有远见的家伙。当他看到自己的前途未卜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当时我们是正儿八经的邻居,平房,两个院子搁到墙。说走就走了,撇下十几个弟兄,跑去了中国银行。后来他一帆风顺,位置还挺高,那时银行和机关分得没有现在那样清澈,走个调动工作的路子非常正常,毕竟副县级的起点在他以后的仕途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理职位的空缺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进行提拔,上级把另外一个六指单位的负责人调过来填补了,那时候萝卜太多了,但是,坑却太少。再就是一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刚刚分到房子就走了,年轻人就是年轻人,他我现在还十分佩服,为了调动工作花了很多心思,最后调入交警。后来只在街上遇过一次,很牛的说。这是那两年走掉的唯独的两个人,直到今天,其余的都还在。  
就在这个时候,老爸老妈遇到了另外的机遇。可是,他们能抓住吗?    
92或93的样子,我们地区划市。与此同时,沿海原本属于我们地区的一个小市也升格地级市,如此一来,肯定会有大量的空缺。更加要命的是,那里所有的增补干部将优先考虑我们市。所以那两年,大量的干部迁往那里,成为那里的开山鼻祖。老爸老妈在这里混了十几年,人脉是有的,调去那里,我现在分析绝对不是难事。因为有些亲朋好友过来串门的时候,都提及此事。而且我一个个公检法系统的表舅,不好意思,他真是我的表舅,这里太多表叔帖我不得不阐明,我只有一个亲舅一直在农村。这个表舅义无反顾调往那里,这么多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个从小跟我一起长大的表哥(我靠,这不是表哥帖)也在高一的时候转学,后来97年考入南开。  
相信父母也有动心,相信他们已经觉得自己的前途可能会出现危机。但是这么多年过后,我认为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过于乐观,就算有准备也没有预料到。
在饭桌的聊天中,也有对此事的探讨于患得患失。 当时事业单位跟机关根本没有明确的划分,就连企业和机关,都是可以互进的。所以,父母到那边全部进入进入机关,或许有些难度,但是像我所说的。人脉宽泛的父母,这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成行。他们对我说是怕耽误我的学业,毕竟那是我在读初三,马上面临中考,突然的变动会影响我的未来。刚刚建市的高中会有什么水平?他们这样认为。  
或许这是一方面。这件事情我一直在考虑,或许是因为我的原因,但是可能更深层的原因是缺乏一种适应全新环境的魄力,还有就是对前途的盲目乐观。毕竟他们两个那时的环境并不是特别的糟糕,老妈正常上班,厂里正常生产,虽说没有了排队的卡车,但是周围的市场换还是要满足;老爷子也是照常上班,除了雷声之外,没有雨点。  总之,失去这次机会之后,父母最后的稻草也渐渐飘远了,日后的发展已经由不得他们。  
这时已经到了94年的样子,94,95年是超级虚假繁荣的几年。父母的工资突飞猛进,竟然月收入到了1500的样子两个人,我那时已经考入高中。为了奖励考入市重点,他们竟然满足我的要求,奖励了一辆700多块的阿米尼单车,看看,那时境外资本家已经开始疯狂掠夺我们的财富了,我们却浑然不觉。  
终于有一天,老爷子被召集会议,理发,餐饮,宾馆已经放开,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了。  
  ##################################################  1/8 pm 11:10  
刚才跟老爷子视频,问起90年代他们单位的事情,想套一些话出来,他说你问这个做什么?我虚心的说不是考公么,了解一下参照管理。蒙混过关不说,还真套了点东西出来,事实证明跟我回忆分析的是吻合的。而且不出我的意料,他也不愿回忆十年前的事情,对他来说,或许可能是不光彩的。老爷子,请允许我用”不光彩“,用”或许,可能”来解除尴尬,或许直到今天我写下这个的时候,我才真正了解那个年代你的不容易,而当时我却浑然不觉。    
公司名存实亡,几天的事情,改革突然间就来到了。因为开个理发店不需要到你这里来登记,厨师不需要你来组织培训班,住旅馆也不需要拿着介绍信来让你安排哪家旅社了。  根据市里的指示,这种单位要先进行“自创利润“的试验,以观后效。说白了,市里不知道拿你们怎么办,你们能不能自己先想办法谋出路?    
所以,那时候流行一个词:实体。
老爸的单位也不例外。写报告向财政要钱,作一些些自负盈亏的小生意。 所以那时各类“实体“多如牛毛。当然,其中不乏成功者,完成了对现在而言至关重要的原始资本积累,例如现在好多房地产,建筑集团,好多都是那个时候的”实体“发展而来,只不过不知怎地就私有化了。    
老爷子从那时起好像就不去上班了,工资也那不全,好像也就70%的样子。不仅如此,每个月上交200元,什么时候复职,听从通知。    
现在我们用这样的话来说这件事情:分流。    
不能说是下岗,下岗是企业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可能万万想不到,事业单位怎么也会这样?现在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参照管理的队伍都是已经经过洗礼,经过阵痛的了。那场90年代的大洗礼,现在会让经历过的人不堪回首。有人是幸运的,有人却真正下岗了。有些事情现在还应该不便曝光,相信几十年之后,这次面对公务员队伍的大变革,总会被人提起的。  
计划到市场中,那也无法维继的事业单位是惨烈的。与此相对的,电业局,邮电局,公路局,广播局诸如此类却非常好的发展甚至壮大起来,国家电网 中国移动 高速公路。。。。。。都在他们的基础上后来陆续出现了。  应该说是温柔的,至少还有70%的收入。但是每月上缴200块从何而来?
实体。记忆里老爷子的单位里至少有两个实体:  
1是从日本进口了一部彩扩机,就是冲印彩色相片的,那是还是老爷子94年从徐州货场提的的货,跟了部卡车,那时我正好暑假,印象里第一次去了徐州,第一次在台儿庄吃了黄鳝。 后来他们单位在闹事开了一件相片冲洗店。但是老爷子不知为何没有参加,我现在的结论是遭受排挤,不是他不想,如果他不想加入就不会揽去徐州拉机器这个差事。  
2 是一家杂货店。说起来搞笑,单位的几个家伙是在没办法,竟然在家属院的前面开了一家杂货店,招牌是’xxxxxxx公司经营部“,墙上赫然写着“烟酒糖茶”!你说可不可笑,几个坐机关的大老爷们竟然坐在里面卖烟酒糖茶!老爷子同样没有参与的分,那个时候,对他们这些坐机关的,另外找件事情做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每个月上缴200块钱去哪里搞?    
老实的父亲竟然连坐杂货店的机会都没有!    
但这些事情我毫不知情,可以说,那段时间是身为国家公务员的父亲最失意的日子。后来,他可能通过一个战友的关系到了一家卖机床的门面去上班,应该说去打工了。用他的话说,是“帮忙”。一个月不知道多少钱,跟上班一样,早出晚归,就是远了一点。我那时丝毫没有受委屈,上高二快要高考,也没有精力去了解大人的事情。    
回想起来,那时候“实体”还真的很多,旁边食品公司也有,利用本身的“专业优势”,开了一间进口食品超市,卖的都是现在市面上很常见的食品,印象最深刻的有M&M巧克力豆和dove之类的,全部产自国外,那个时候关税高,价格超级贵,谁能买的起?里面门可罗雀,只有我们这些小孩子进去开开眼。 所以没多久便倒号了。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不适应市场经济而上演的种种闹剧,回想起来令人无限感慨。    
同样,老爷子单位的两个实体也因为经营不善,相继结束。至于开冲印店和杂货店的资本,也由财政承担,不再追究了。  
  ############################################  1/9 am 0:27    
老妈这边终于也开始像大家熟悉的那样,开始让职工推销自己的酒了,老妈是高层干部,暂时还没有到这一步。平心而论,领导班子还是曾经做出过一些努力,试图开发新产品,试图开拓市场。有一次开发的黄酒我喝过,非常好,是学习了有名的即墨黄酒自己开发酿造的,  
玉米做的,很甘醇。但是基本上没有销路,竟然没有看到广告。或许我们附近的口味对黄酒根本就不接受。10几年过去了,无论我喝沙洲优黄还是古越龙山,都没有那时的感觉好。但是,没有用,没有市场就狗屁不是。 当时的青岛啤酒已经开始动作,逐步开始兼并一些小啤酒厂了,同样应经改名股份有限公司,差距却越来越大。印象里那两年最牛的是秦池,  
竟然斥巨资购买了7;00的新闻联播,当时好像是800万。直接让秦池一跃成为山东老大,他其实也就是个县城的小酒厂,自己根本不酿造,只是到处卖酒精加香料勾兑。老妈的厂里就拿到过他们的订单。可以说,那几年她们厂已经沦为仅靠一点酒精原料来苦苦支撑了。  
后来秦池也因为经营不善垮台,原因很好分析,靠广告可以一时,你能一世吗?喝了勾兑的就容易头疼,下次谁还买你的喝?所以各位,买白酒一定买那种纯粮食酿造,喝了可以犯晕,但绝不能头疼,那不是好酒。    
那时长三角的私营企业如火如荼。譬如张家港,现在的繁荣完全靠那个时候的原始积累。说句不好听,那时的张家港骗的是全国人民的钱。老妈的厂也被骗过,上百万的酒精发过去,货款没收到,那边破产了。这边急急忙忙派车过去拉设备,只抢过来几个不值钱的酒精发酵罐子。原来他们玩破产是老把戏了,北方人只能干瞪眼,那次损失之后,厂里更是每况日下,  
老妈的工资也开始发不全了,还有,新厂喝饮料厂的地盘也卖掉了。小姑和大表姐正式下岗。从那时开始,96年,老妈900多的工资降为600多,被老爷子超过,从此再也没有翻过身了。  
从77到96 19年的时间,老爷子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但是他这口气吐得并不轻松,虽说,在外面打工,加上70%的工资-200,好像并不比以前拿的少,但是,这个内心高傲的家伙却实在无法接受现在的事实。他开始寻求出路,一个相识的朋友找他合伙做模具,只是投资而已,缺资金。老爷子和老妈商量后决定投入5000.但是这五千3年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益,直到房改我家缺钱,老爷子才硬着头皮要了回来,那个家伙还不错,5000块没白用,给了500块的利息,我操。    
97年对老爷子来说还算是个不错的年份,他终于回归,跟他妈香港一样。公司里的经理退休,导演的闹剧终于可以收场。书记也退了。同样没有内部提拔,双飞了两个人物过来,作为补偿,上级主管局给了提了几个副经理,科长,老爷子级别提升为副科级,挂科长职。  
可能是这近两年这些温室的花朵在市场纷纷被打蔫了,几乎所有那些已经可有可无的事业单位的上级终于决定进行合并整编,老爷子的运气真的不错,他们单位人少,加上新来的经理还算是有点能耐,打通了财政,说少你们不少,多你们也不多。照样财政发工资,100%,级别工资照涨。换句话说,他们被保留了。现在想起来老爷子那段时间真的很高兴,几个邻居又开始共同上下班了,只是经过了实体的排挤风波,明显老爷子跟有几个同事的关系不是那么融洽了。妈的就那十几个人,还真是复杂。那时老爷子工资轻松破千,直指老妈的两倍。  
老妈那时还必须忙厂里那些个烂摊子。职工都在家了,忘记说了,我的小姑夫也是厂里的,也没事做,必须养家,只能开摩的,开了一阵子,又改开公交了,那时连他妈公交都是个体的了,老板还嫌他开得慢。  
光说老爹老妈年轻浪费机会,也说说我。97年第一次高考,失败。不是我找理由,没扩招前山东的录取比率那叫一个低。别说大本,大专都不够。老爷子求过一个朋友,看能否近师范,铩羽而归,估计找的也不是什么有实权的人。后来爷爷说公安怎么样,当时他准备让我去隔壁市的警察学校(中专),警察我当然愿意,我只说能不能去济南的公安专科。  
他老人家本事也不是通天,看我心比天高,就说要不明年在考吧。我当时也这么想,就直接复读了。接下来的十年我越来越觉得放弃那次机会是个失误。 第二年那所公安中专就不再招生,改为警察的训练基地了。而当年那最后一届毕业的中专生,全部分入交警队伍锻炼一年,然后分到各个岗位。老妈到现在还对我当初的选择耿耿于怀:当时上那个的话现在还考什么公务员? 我却无言以对。    
不写了,睡觉,明天继续!  
  #######################################################  1/09 11:57更新  
97年高考溃败真正让我做到卧薪尝胆,那时朝5晚9回家还要挑灯夜战的日子,让我直到第二次高考对父母的工作没有任何印象.只是97年底的时候,听说要房改了.因为我们住的是单位家属院,清一色的平房,单位把它卖给了一个开发商.  这里会变成一楼门面,以上住宅的商品房. 说来颇为感叹,我们的家属院坐落十字路口,直到90年代初,四面都还是围墙,上面铺满了玻璃茬子.想想看,十字路口周围都是各个单位的红砖墙的时代有多么久远,现在估计现在想看要去朝鲜.  
更加令人感慨的是这个开发商,没想到就是82年我们家属院盖房子时的一个粉刷工,15年以后竟然重新回来把他自己盖的房子推倒,不过这次已经是老板了.或许就是这层关系才让他拿到这块地?退一步讲,不知道他当年在粉墙的时候,是否已经想到回来的这一天? 看来每个时代都会有特别适应的人,这个不服不行.  
再后来这位开发商倚靠这块地皮顺利完成他第二次原始积累.10年后的今天,已经跻身市里的大亨级人物. 看来他对自己真正发家的这个地方情有独钟,不仅自己家安在这里(就在现在我们对面的楼),每年正月十五他都会安排物业有一次约十分钟左右的烟火.后话不提.  
这个消息对我而言极其欢欣鼓舞,早就期待着住楼房了.但是却没有看到他们面临的困境.估计是会议开了大大小小十几次,关于政策 搬迁 价格等等,  
到98年春节的时候,基本已有定案.大概是 ,98年9月搬迁,2000年9月搬回,期间所有人员自行寻找居住点,单位每月补贴200块; 至于房价,具体的政策我是搞不清楚的,但是肯定有文件.总之我家的100平左右,花了不到6w,当时搬迁之前要先交3w.  
如此,我在老房子里过了最后一个春节.那是典型的80年代北方机关家属院的平房.一排5间,被隔成2户,每户两间半,我就住那半间,另外那半间是邻居家的.然后一户一个大约150平米的院子,有院墙.院子角上是小厨房.老爷子曾在院子里靠近窗台的地方垒了个花窖,冬天里面除了他那几盆茶花,君子兰之外,大多是萝卜和白菜. 屋边门口,曾经有棵石榴树,初三高一长身体的时候经常摸高,常常很惊异于可以摸到越来越高的石榴花.甚至大门口的侧边还有鸡拦和鸡窝.直到我们搬迁我们家还很少买鸡蛋.描述的这种地方让我追忆无限,肯定很多同学的家早先与之类似..但随着2000年初全国近乎破坏性的城市建设,这种充满味道的北方小居已经踪影难觅.  
住在外面的两年,应该说还是比较欣慰的,相对于我们的邻居而言.那是单位里十几户大多在外面租住.也有住在父母那里的.租住的条件皆不理想,尤其是冬天,取暖都成问题.99年春节大年初一去拜年,跟着老爷子跑了一整天才将他的同事们跑遍;2000年春节的时候在他一位同事家里坐了一会愣是把我冻感冒了.  后来大家重新搬回新居坐在一起,聊起来都说那两年可真受了不少罪.    
我们那时候住在老妈厂里,也是房改房,是她先于搬走之前买的厂里一家刚刚搬走的,她的工龄长职称高,拿下这套40平的房子只花了4000多.99, 2000年寒假和两个春节我就在这里渡过.老楼了,而且潮.但至少暖气很足,是酒厂自供.  后来,有政策出来说一家双职工只能参加一方单位的房改,第二套算商品房.  当时,老妈当时想偷偷把这套房子隐瞒掉算了.但是老爷子胆小.不干,怕违纪处分.  所以这个小套在01年还给厂里了.事实证明老爷子没有赚便宜的命,后来这种两口子在各自单位皆搞一套的屡见不鲜,而且房产证都办下来了.留着给儿子用,省多大心?  
98年一边看世界杯一边高考.那是没扩招的最后一次了.这一次过线,但不高.那是我们没有本1 2 3 ,就一本科线,所以报志愿小心翼翼,跟现在报公差不多.  高复班里一家伙849(标准分,总900),科大发邀请函,拒,非清华不上,结果被毙,被烟大录取.打电话过去说突然生重病,不去可否? 烟大答曰.OK 学籍保留一年,明年再来. 还有600多分进北大的,因为那年北大没人敢报,竟然分数低得一毛.这位傻哥们本来不理想想放弃,结果被北大录取,后来家里连请三天客.  
我没有那么传奇,只是中规中矩,还好至少是重点,去了武汉.  就这样,房改和教改,被他们一年中赶上.让二老以后得几年里承受着从未有过之重.老爷子说,那两年比小时候都苦.  
  ########################################  1/9 pm 3:15  
基本上可以肯定,房改父母措手不及,因为他们手上基本上没有任何积蓄.是通货突然膨胀的两年,所有的东西突然价格飞涨起来.外婆那时经常会到我们这里的市场进一点小商品在农村的集市上卖卖.但是那两年据她讲,东西明显没有前两年好卖了,虽然手里的钱不见少,但是明显毛了.另外老妈承认她是个花钱比较大手脚的人,没有忧患意识.我在回忆那两年钱花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是些人情世故,毕竟厂里适龄的年轻人结婚的那几年相当多,身为领导的她想必已经常少不了付出这些人情.但是后来等我结婚的时候,那些欠的人情大多随着企业的瓦解,收不回来了.我曾说过母亲是个家族荣誉感相当强的人,在我们家族中德高望重,现在也一直一样,在她的影响下,结婚三年多在外地,每年都会按时带着老婆回家过年.老婆对此颇有微辞,说结过婚一次也没在家过年.我说这个是绝对的传统,你是Z家的媳妇,就要到Z家过年. 她显然把她的威望带到了娘家,比她大两岁的舅舅有什么事情都要让她定夺. 老舅4个孩子,三个大本,一个技校.虽然他们大多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并轨,她也跟着着操了了不少心.当然,这些都是有回报的,房改的时候我的这几个舅家哥姐也出了不少力.  
号,他们两口子执意共同送我去武汉,老爷子一个人送我她不放心.那个时候银联还没有,只有邮政卡片可以异地取款,但是山东竟然还没有联网.所以身上的近1w块是家里所有的家当了.忘了说,我的学费当年是2450, 住宿500 ,报道的时候交的最多,乱七八糟好像是7k的样子.老爷子把钱缝在大裤叉里哈哈.   
报到不多说,第二天在校门口留了个合影,嘱咐了两句他们就走了.我站在后面看着他们并肩往前走,头也没回一下,最深刻的是老爷子脖子上搭块毛巾,9月的江城,刚刚抗洪,天气热得他受不了.  
他们回去没多就家就搬了.而且房子的第一笔3w,他们费了很大工夫,全部都是借的.  
真是没有想到,辛辛苦苦为我们党贡献了20年,最后手里买房子竟然没有一分钱.  
工厂此时彻底玩完.连她这个副厂长都没有幸免,不去上班了,但是好像还有300左右的收入,不知道这个钱是哪里支出,这是近十年她最低的工资,在最困难的时候.  
这就是我为什么在上面她被推荐上大学的时候,说是”偏离点”,而不能说是转折点,复旦大学大学生对她而言,现在已经只剩下一个光环而已,那时她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走出农村,但现在彷佛一下又回到原来的路线,即便她呆在农村,老爷子也有方法把她弄进城,大不了25年后也是相同下岗的命运.  
25年在山师是什么概念?手底下少说也带了几茬硕士生了;25年在教育局是什么概念?  
不用说了吧.  
人生十字路口不多,遇到要好好考虑是转弯还是直行,一定要好好地,因为下一个路口很难再碰到,更重要的是,过了,就禁止调头.  
值得欣慰的是老爷子的薪水,虽然没有很大的涨幅,但每月1000多还是可以让我在武汉没有饿肚子.我那时太不懂事,一个月500块是绝对不够的,看看,那时候钱如此之毛,一个月仅有1500左右的家庭收入,要供我生活费,要买房,还要为我准备下个学年3k的学杂费,这种压力谁能够承受?   
寒假回来老爷子跟我算学校的花销,我算来算去结论一个:乱花钱,没有节制.  
老爷子严厉指责我,并把目前家庭状况说明.说了一句话我难受了半天:我和你妈每天吃饭只花1块钱. 写下这个的时候当时老爷子的表情我还记忆犹新.他的烟已经由3块钱的大鸡改成了1块钱的宏图或大前门. 宁愿抽低等香烟也不愿戒掉,可见心里当时承受压力之重.    
现如今给他买整条的红双喜放在那里我们爷俩一起抽,一周一条.南京的他说太贵,我说好,我也改红双喜,咱爷俩一起省钱 .这里插一句.    
第二学期我好很多,每个月定时400块过来,我基本够花.曾经跟室友买了了电热水壶,带水泵那种,晚上卖开水泡面给那些或者打游戏或者看毛片忘记吃饭的家伙们.第一天生意狂好,第二天生意更好,第三天被辅导员没收了shit! 水壶要了回来,几包面不给.妈的被他吃了. 再插一句缓冲下情绪,以后就再也没有勤工俭学过了.  
老妈此时肯定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但是能做什么,1999年48岁的她,虽然有高级职称,但满眼萧条的企业,谁会再聘任?找工作是不可能的.做生意没有本钱..  
有次打电话过来,说在给人家看店了,服装城里.就是卖衣服,一个月500块.     
现在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心里很难受.就是现在,  
还好,都过去了.     
  ################################################    CIQer检疫局公务员论坛
/      1/9 pm 11:55    
自己也没想到竟然越写越长…到了快发成绩单的日子,大家都比较浮躁,难得把它全部看完,所以这次使点劲,一口气写完吧,后面应该没有多少了。  
暑假回来去老妈所在的服装市场,八点开门六点关门,中午随便那种推车摊上买点午餐。老妈看起来已经比较乐观了。看了几个她做生意的过程,熟练,老道。然后会跟我讲起市场里的趣闻,这家商户的老板怎样,那家商户的小姑娘怎样。。。最搞笑她竟然连市场里的小偷都认得出。这根本不奇怪,老是窜来窜去,脸都可以混熟了。她还告诉我,当贼跟着顾客进来的时候,她提示一声“注意自己的东西”就算是尽到责任。但是万万不可以告诉顾客已经贼盯上了,这是破坏“潜规则”的。道理大家自然都明白。如果得手,贼会竟然会上门扔下一部分报酬,10块到100块不等。她就曾经收到过100块,并说这一票贼肯定干了不少。 我在惊愕之余,一点也没有责备她。如果换作我,也会这样,也只能这样。在这样的环境强立牌坊的话,注定要成为异类而消亡。  
买衣服之余她发现服装城的入口处那种卖内衣袜子的小摊非常红火,别看卖的东西不大,每天的利润不比买几件衣服差。而且投入的成本比较少,也就千把块。更重要的是,不用再为别人卖衣服了。所以,没多久她便辞掉了买衣服的差事,自己摆起小摊来。  
2000年搬进新居,家装其实挺出乎我的意料,父母用最少的前做了还算体面的装修,如果让我看来,他们那一套硬装怎么也少不了3w,但他们竟然之花了1w多点。这一点充分说明老妈的思想应该还是比较开的,她有句话脚“穷家富路”,意思是在家里可以节省,但是在外面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节约耽误大事。换句话说,就是好钢用到刀刃上。装修即便没钱,也不能随便讲究,否则日后重工起来可能要更加浪费。2001年的春节终于在新楼房里过了。 大年29那天我陪她出摊,真没想到那一天竟然可以遇到两个熟人,是她以前厂里的职工。见到了双方都热情寒暄,他们还一直喊老妈“赵工”,过程中老妈没有一点那种因巨大落差带来的自卑或类似的表情,一直很从容。我很是感动,或许双方都知道这种不景气都不是他们自己可以改变的。真没想到小摊的生意还不错,可能是过年的原因,虽然说现在过年新衣服不用多买,但是新袜子,新的内衣还是要添补一些。我就在那里记账,清楚的记得那天的毛利竟然有65块7毛。老妈说这几天不错,平日里也就20几块到30几块。她在考虑是不是明天大年30再来出一次摊,肯定会很好。  
但是最终第二天没有出摊。因为她可是整个家族的重要人物,那天要到爷爷奶奶家张罗年夜饭,我们一直保持这大家庭共度除夕的习惯,由于近两年的人丁兴旺,又最初的7口已经到现在的20几口,因为越来越多的我的小叔叔们都在城里安了家。  
说是张罗年夜饭,无非是在爷爷奶奶家做一些指挥工作,然后摆一些干货,跟奶奶打扫一下卫生,到了下午就挨家打电话催促“出门了没有?这里已经快好了!” 饭菜是老爷子和一个小叔叔准备,他们俩一个是厨师,一个曾经是厨师的考官。你说搞不搞笑。  
总之跟电视上演的还真一样。然后是其乐融融的聚餐,看晚会。包饺子。我已经不再对鞭炮感兴趣了,但是一点办法没有,那些小的弟弟妹妹还是需要我这个大长孙来打发。  
好像就从搬家的那个春节开始,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复苏的迹象,虽然仍旧有几万的外债。但是父母俨然轻松很多。  
老爷子还是那样,老妈的厂已经开始为部分职工的后路做准备,好像依据50(女) 60(男),老妈应该不算是机关干部(55),依据企业标准实行,正好被划到圈里.他们被工厂交到了社会,社保开始启动了。老妈跟她的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大妈级人物开始经常电话联络,进行这方面的交流探讨。虽然有些茫然,但是也没有办法,木已成舟。目前的状况已经很差了,难道社保还能更差? 那是她的工资收入已经沦为老爷子的1/4.  
2001年底的时候老妈就动员我报考公务员。我当时不以为然,具体理由不说了,反正不够成熟,这很正常,有些东西不经历是不会有体会的就像现在外资呆了近5年,已经出现了强烈的疲劳感。这是才能重新审视老妈的规劝。当然,大学刚刚毕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小家伙们可能同样会认为外资很精彩,有强烈的意愿跳出来,这也无可厚非,都尝试过才算是完美的,重要的是你最后的落脚点在哪里。要为你的将来留一条路,到底是里面,还是外面,自己决定。。  2002年老妈正式进入社保,同年,光荣退休,正式结束了“下岗”生涯。但是之前好像有一段时间断档,补交了4k多,每个月从社保领500多块的退休金。  
  ################################################        CIQer检疫局公务员论坛 /    
2004年老爷子“退居二线“,还没有正式退休。工资基本照拿,就少百八十块,当时的工资已经接近2k,这还是扣税,公积金,还有医疗之后的数目。每次涨工资他都会把好消息告诉我,并且说一补都是几个月的补,只有市直才有的涨,区级和县级都不一定给涨,言语中竟充满一种说不出的优越。  
2003年我的一个姑妈开了家饭店,需要人手帮忙,执意邀请老妈去,她驳不了只好退了摊子跑去“帮忙“。做一些洗菜,擢菜,洗碗的杂活。这可是人情事故,虽然她不愿意。  直到2004年我结婚,她以张罗我结婚为由辞掉了,因为那个活真是相当辛苦,腰有点吃不消。  
我搞定了几件大事,结婚,生子,买房。注意这个顺序,我是在我家小姑娘出生后才买的房,好在都是自己的积蓄,当然只首付了两成。到了2006年底我装修的时候,父母竟然拿出来4w给我,这一点我非常非常感动。他们当时在我苏州租住的地方帮我看孩子,有一天跟老爷子喝酒,他突然说,她跟老妈两个人觉得很对不住我,人家都可以为自己的子女铺好路,至少房子都能给准备好,而我只能自己弄,在这点上他有点内疚。  
他们有这种想法我能理解他们,并且说实在我从来没有觉得他们欠我什么。我对他说,你们没有成为我经济上的负担已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看看我工厂里的小姑娘们,本身赚不了几个钱,每个月发工资都还要再去挤邮局。与他们相比,我不是幸福的多?而且我对他们讲,我真的讲了,我还有一笔财富就是你们的健康,这个无论对你们和我们,都是弥足珍贵的。  
单单这两条你们已经足够对得起我了!我们从1998聊到2006,老爷子烟一直接一支,酒一口接一口。这八年对他们来说,还真不亚于八年抗战,此时家里的外债已经全部ok,没有用我一分钱   
2006年,老爷子的单位被列为依据公务员法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  
2007年初,老爷子的工资已经高达2700,老妈每月从社保拿到的钱也变为700左右,她们老两口春节过后来到苏州,跟我们和孙女一起。房子春节前装修完毕,算上家具家电一共大概8w的样子。得感谢父母给了4w的弹药,另外同事也资助了3w呵呵。  
2007年7月,我还清了同事的钱。10月底的时候,给家人买了一部标致307,从高中就喜欢汽车,终于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虽然,也是靠的银行。因为受不了苏州冬天阴冷的天气,11月底的时候,送他们回山东过冬。  
整个2007老爷子的工资又有两次上调,最近的就在上个月的样子,目前好像已经逼近3300,而且级别终于到达正科级,是依据这个级别调的。这是视频的时候老爷子“汇报“的,我问老妈你社保那边怎样,她说涨也张不了多少,但是下一步越来越完善了,会依据技术职称进行调整,好在她是高工,应该还有的加。并嘱咐我一定要考职称,以后用的上。现在看来老爸老妈两个人的收入基本达到4k,在山东那个地方,应该算是中上等水平了。粗略算一下,两个人的收入老爷子占了总额的80%,老妈明显处于下风。这基本上就是30年后的最终结局,而且从趋势来看,这个结局已经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了。  
再补充一下老妈的厂,现在已经正式并入一家私营企业,生产一些医疗上的用品,彻底转产了,以前的书记也不错,去那个集团做了副总。50(女) 60(男)以下的职工没有买断工龄的,全部回厂上班,效益还是不错的。小姑也回去上班了,老妈说给我听,到小姑拿到这们多年返岗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大概1K的样子,竟说:哎呀,从来没有拿到过这么多钱啊! 一语横扫了多年的抑郁。。希望这个企业能够把原来酒厂的职工带往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感谢父母,你们在这20年的改革中虽然没有能够脱颖而出,但也绝对没有自暴自弃,顺利的从暴风雨中走出,为我遮风挡雨,让我顺利地走在人生路上,我爱你们,并祝你们永远健康。(完)  
  ################################################    转载完毕!    原帖由“zjx781026”发表在QZZN论坛    特此注明    ################################################        CIQer检疫局公务员论坛 /
  很温馨,很和谐!
  不错,写的很好啊,我原来一直想放弃现在这份看来和你老爷子差不多的工作,现在想想,在等等吧!呵呵  
  很好,很强大
  最后感谢父母,你们在这20年的改革中虽然没有能够脱颖而出,但也绝对没有自暴自弃,顺利的从暴风雨中走出,为我遮风挡雨,让我顺利地走在人生路上,我爱你们,并祝你们永远健康。----------------------这句真是很感人,谢谢楼主分享!!
  感谢LZ,和我们分享了这个温馨的故事,我觉得这正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普遍的写照。
  很真实,所以现在我看到有些在论坛上吵的人就烦。不可否认现在公务员比一般的企业好,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比公务员好的多,怎么当时不说呢,就扯着现在说
  感谢楼主,其实大部分老百姓的家庭都是一样的,有起有落,有机会,
  咳,体制害死人啊,我妈妈从建国前到现在给共产党干了一辈子,还是一直是单位不大的个领导,最后从企业退休,现在工资才不到1000元;我有个姨姨远不如我妈能干,可是人家是从事业编制退的休,现在工资一个月快3000了。不能提这事,提起来妈妈就伤心不已。妈妈说,以前只知道听党话,跟党走,几乎很少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过,想不到会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一看写的就是我家乡的事 山东临沂 LZ所述的所有的东西我都很熟悉
  企业职工的退休金的按照缴费年限、社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指数化计发的。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发办法仍执行国发(号文件。
  很温馨,就像看电视剧金婚一样,虽然没有什么精心动魄的故事,但是看了很舒服,也很让人感慨。顺便说一点自己的看法,现在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和企业退休的人相比,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待遇明显好很多,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待遇也比企业好很多。将来肯定会改变这种局面,尤其是退休人员退休金走两条线,但是不管怎么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办法肯定不会比企业差,因为他们是自己给自己改革,怎么会改的很差。
  楼主写的好呀,波澜不惊,但是却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写出了中国这30年来的大变化。我家也是,2001年买房的时候基本上掏空了家底,那是我还在上大学。不过当时我们家的经济开始也开始好转了,主要是爸他们那家国有企业死而复活了,不过我妈就正式退休了,呵呵。
  作者: zhangsx66  ---------------  所言极是。现在单讲退休金,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起码是企业人员的二到三倍,在一个较易控制的领域还能发生这样大的差距,你说中国的贫富差距怎能不大?所以说最近国家说的缩小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很难实现,只能等下届或者下n届政府来解决了。
  很好,非常和谐的结局,家庭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党和政府也没亏待大家。
  我妈妈是企业的,退休工资只有六百多块,我丈母娘是事业单位的,退休现在有二千二百多,两个人的工龄差不多,级别也一样!真是不公平啊!!
  自己努力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琅华原是瑶台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