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发行货币的流程是怎样的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就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钞票、硬币及各种形态的存款货币。
2. 债权债务文书是货币的载体
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即债权债务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信用货币本身就体现着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货币支付即是债权债务的转移。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1.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2.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⑴ 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紧密联系的必要前提条件:其一,各个银行对于自己
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其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⑵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3.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从存款货币创造过程的推导,首先可知其派生乘数就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即:
考虑到更多因素时,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可逐步修正。
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时:
引进现金漏损因素时:
引进超额准备金因素时:
以上只是就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过程中的基本可测量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做的分析。此外,也还有诸如企业贷款意愿等其他因素制约着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4.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与其倍数创造、扩张过程相对称,派生存款的紧缩也呈倍数缩减过程,即原理一样。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现金是客户通过提兑其在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进入流通的;而此又以存款货币银行先要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为前提。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
2. 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⑴ 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⑵ 要使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3. 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
⑴ 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力。中央银行的任何资产业务均会有商业银行准备存款和通货发行之和与之对应。这就是中央银行运作的规律。
⑵ 中央银行的行为也并不是完全不受任何约束。就“技术层面”、就可能性来说,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可以是无限的。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4. 基础货币
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R(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C,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常用表达式为: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在市场经济国度中,基础货币的数额均占中央银行负债总额的绝大比重。
5. 货币乘数
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货币乘数。可列式为:
又可分别变型为:
以上三式表明:货币供给 MS 决定于C/D(D/C) 、R/D(D/R) 、B ,从而分别取决于私人部门――包括个人与公司的行为、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的行为。
6. 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货币创造:源与流
基础货币及其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着存款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
7. 发行收入与铸币税、美元化和铸币税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1.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与以往的实物和金属货币制度相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节约了货币材料及相关的货币流通费用;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又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2. 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⑴ 存款货币的创造层次:存款货币银行的分散决策和它们的自我约束机制。
⑵ 基础货币的创造层次:中央银行的集中决策与宏观调控。
3.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在金融领域,信用货币的创造所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于:这一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4. 探讨金融、经济问题需要了解货币创造机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4页
文本预览: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问题如下: 第一,谁(机构)来决定货币的本年度新货币发行量,根据是什么。 第二,新货币印刷出来之后如何分配流通呢? 第三,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我放火烧了一屋子的钞票(两个可能,这些钱是我的, 这些钱不是我的),谁在我的行为中受益,谁是受害者。国家会重印这些钞票吗? 货币由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央行无商业职能,管调控货币 M0、M1、M2。 在现代经济里,各个国家只有一个银行可以印钱,那就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政 府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中央银行把印出来的钱贷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把钱贷给企业 或者个人收取利息。中央银行再从商业银行回笼货币,烧掉一部分现钞,又印一些新钞,维 持心目中理想的现钞总数,即 M0 的数量。大部分贷款是用票据或者电子形势大额走账的, 并没有对应的现钞,总数会大大高于 M0 的数量,就是狭义货币 M1 和广义货币 M2。例如, 支票、活期存款算 M1。M2 包括 M1,还多出了机构存款这样的大头。 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的国际兑换币值,由该国的实际经济容量以及中央银行操 纵 M0、M1、M2 决定。中央银行对挣钱没兴趣,因为钱就是它印的,对它没有意义,它的 任务是让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就是调控通货膨胀、货币币值之类的。一国经济增长了,中央 银行就可以把 M0、M1、M2 的数值放大一些,老百姓外国人却仍然觉得你的货币与原来价 值一样。这种无代价多印多贷出来的,就是政府搞经济的直接成果,相当于“铸币税”,政府 可以拿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中国政府最近真的是发了,中央银行印钱贷钱增长比 GDP 增长 要快得多,却仍然没有通货膨胀,人民币还要升值。蒋介石没有多少本钱发动内战,就通过 央行疯狂印 M0、搞 M1 之类的捞钱打仗,于是恶性通货膨胀。 为了防止中央银行乱印钱,一般要求印钱的时候政府有对应的金银、合格票据、外汇、 有价证券等等,作发行准备。不过这个很复杂,实际运行是个动态平衡,汇率、通货膨胀的 变化怎幺调控太专业了。经常有国家调不过来,就经济危机了,其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该国的 中央银行失败了,某些数据变得很坏,却没有办法阻止。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不理这一套,全国就一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印钱也是它,贷款 给个人或者单位也是它。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它一家包搞,反正是计划经济,印出钞票来不 是为挣钱,而是为了算账方便,不搞那么复杂。改革了,这样搞不行了。1984 年,弄出“四 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