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新建厂房流程,老板选我埋了一块红砖在...

[转载]建国后第一个被判刑的省长从囚徒到老板—倪献策
第一章 从省长到囚徒
老百姓议论说:“这是第一个被判刑的省长。”
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文汇报》:“本报南昌专讯 江西省六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九月二十八日通过决定:免去倪献策的省长职务,由吴官正代理省长。”“中共江西省委于九月初召开了常委扩大会,中纪委书记强晓初传达了经中纪委常委研究、报中央书记处批准的对倪献策免职审查的决定。中纪委端正党风赴赣检查组通报了倪献策的主要错误事实。”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新华社南昌十月二十四日电 江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二十三日通过决定,罢免倪献策的省长职务。”“在罢免倪献策的省长职务之前,中共中央已免去倪献策的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与中国官方新闻机构字斟句酌措辞讲究的报道同时出现在人们视听范围内的关于这位祖籍山东省高密县、年仅五十周岁的中共高级干部的各种新闻,包括海外传播的与内地大小报纸发布的,一时间沸沸扬扬。人们关心的不仅是一个十六万六千平方公里的省份的省长易人的新闻,更注意的是“新闻背后”。不少发行量很大,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的报纸及时地满足了一些人的好奇心。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八日《新民晚报》“新闻背后”专栏:“经过半年的调查证实,倪献策犯有腐化堕落、道德败坏、丧失原则、滥用职权、循(应为“徇”)私说情、包庇走私、泄漏机密、散布流言等错误,已造成严重后果……现在,对倪献策的审查仍在继续中,倪献策一直在家中写检查材料。”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山东工人报》“报刊博览”专栏,“原江西省长倪献策五毒俱全。”数月之后,在官方与民间的舆论中,关于倪献策的消息又汇起一个新的潮头。对这一前省长熟识的不熟识的,了解的不了解的海内外的各式人等,都从自己的观察角度,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议论中共官方发布的一系列报道,也不乏利用其他途径与方式探询“内幕”的人士。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右上方三行醒目标题:《清洗腐化堕落分子
维护党的肌体健康 中纪委决定开除倪献策党籍 通报全党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遵纪守法模范》。长达两千余字由第一版转至第四版的两条新华社北京五月二十八日电讯稿,分别报道了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出的开除倪党籍的决定和中纪委为此发给全党的通报。《决定》列数了倪的“违法乱纪”行为和思想、人生观方面的根源;《通报》就倪“犯了如此严重的错误”总结教训,从五个方面告诫全党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引以为戒。同日《工人日报》(第一版)摘发此电讯稿时使用的引题是《岂容利用职权填充个人私欲》。
同日《文汇报》(第一版)则突出了以《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为题的中纪委通报。
倪献策家乡的省报《大众日报》同日第一版照发新华社电讯稿,只是标题稍有调整。
另有记载,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开除倪献策党籍的决定,已于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通知江西省委。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三月十九日公开审理“倪献策走私、受贿、行贿、徇私舞弊一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省辖市的中级法院直接审理省长任职期间案事的先例。《中国法制报》记者的报道中说;“在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良钰宣读起诉书和庭审调查结束后,几名被告人一致否认检察院对他们犯有走私罪的指控,声言无罪。他们的辩护人也为他们作了无罪辩护。”
四月十三日,市中院作出判决:“原江西省省长倪献策因犯徇私舞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倪献策等提出上诉。五月二十七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倪献策等六名上诉人陈述,上诉无罪;十二名律师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至三十日下午六时,审判庭作出终审判决:上诉理由不能成立,“维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倪献策犯有徇私舞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的判决”。这是中纪委《决定》《通报》发布的第二天。
这一切,都是在庄严的国徽下严肃地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的。倪献策作为建国后第一个因普通刑事犯罪而被判刑的省长级政府高级干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用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警示各级干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个反面典型。
北京出版的《中国法制报》六月二十七日刊出长达一万三千字的通讯《庄严的判决》,并配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决不允许滥用职权》。上海出版的《民主与法制》一九八七年第六期发表五个页码的“本刊特稿”《从省长到囚犯》。列数罪行的同时,也作了许多“合理想象”的细节描写。天津出版的《蓝盾》杂志一九八七年第七期刊登了长达十五页约二万五千字配有四幅插图的长稿《倪献策外传》。既是“外传”,似乎便可以尽情发挥,因而难免有些望文生义捕风捉影的渲染,借题发挥迎合口味的描写。比如许多心理活动、语言表情、环境气氛的刻画。
至此,见诸报刊的关于倪献策的文稿无论其广度还是深度都已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与此同时,许多人没有想到的事情俏然发生了:倪献策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曾任省长职务的人。成百上千的在职或退职、离职的省长们,没有其他任何一位能够在中国老百姓甚至国外许多人中间享有这样高的知名度。
虽然他在监狱里。
老百姓说:这是第一个被判刑的省长。
第二章  从囚徒到平民
倪献策对美国人说:“美国的律师打不赢中国的官司。”
在南昌市西南的新建县境内,离赣江八一大桥约十公里,有设在该县长崚镇的江西省公安厅看守所。有关方面研究决定,在按法律程序审理判决倪献策之前,暂将其关押在此,为这位前省长安排的“号子”是院内后排的二号囚室。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日中午,南昌市公安局的公安人员和市检察院的检察员,在江西省政府宿舍大院内倪献策家中向倪宣布市检察院批准的逮捕决定。倪献策尽管坚持拒绝在逮捕证上签字,但没有能够影响公检人员执行公务。
在看守所内,在中纪委调查组调查人员面前,在一切可以发言的场合,倪献策作无罪申诉。虽然许多人无法作出正面回答。《中国法制报》记者报道说:倪献策提出“不喝看守所的水,不吃看守所的饭,不睡看守所的床”,“并绝食两天以示‘抗议’”。
江南寒冬,气候也是十分严酷的。
两名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律师,与中纪委调查组的官员们一样,日夜不停地搜集材料,查访证据,各自准备着向法庭提供证据。尽管律师们也意识到,这场“官司”他们很难打赢。
美国六个州的州长,以对江西省以及对倪献策都颇有了解的肯塔基州柯灵斯州长、南达科他州詹克鲁州长和犹他州班格特州长为主的合众国的一些要员们,曾在中共中央关于党内纪律问题的权威机构派出“非常精干”、由一位“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的“女常委”带队的检查组四月二十五日进驻江西两个多月之后,在他们的官邸接待过这位正被“调查”的江西省省长。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可以飞抵大洋彼岸,沟通两国的交往,但州长们没有找到一种工具可以沟通两国的法律和意识形态其他领域。州长们的全权代表在倪献策一案发生之后,急赴南昌,要求会晤倪献策本人,并提出要“单独”接触,不希望中国官方有“工作人员”。这颇使中方“工作人员”为难。允许与不允许都有诸多不便。征询倪献策的意见时,倪坦然一笑,说:“大家一块儿谈嘛!”
在“大家一块儿谈”的进程中,美方来人当众转述了倪献策的州长朋友们的三个意向:一,仅以他们个人的名义向倪献策表示最亲切的慰问;二,以个人的名义赠送一张美金汇票,作为第一次赠予的身体补养费;三,将由他们出面“请美国最好的律师,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律师”,帮助倪献策打官司。
随即,倪献策当众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有三:一,向各位州长以及专程来华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二,我什么都不缺,这笔美金请劳驾退回;三,美国的律师打不赢中国的官司。
倪献策把这张五万元的美金汇票交还给感到不可思议的合众国的朋友们,十分友好地同他们—一握别。
共和国第一个被判刑的省长,被由看守所转到江西省宜春市某监狱。这里远离南昌市,远离省府。
在一处独立的院落内,倪献策正在观察熟悉他将要“服刑”的这个所在,监狱工作人员来了。不同于看守所里那些受命的人,他们显得十分平易地同倪约法三章:一,如果要外出,一定要事先提出;二,想要吃什么饭莱,每天早上可以写一张条子;三,不能饮酒,至多只能少量。
虽然他仅担任一年多时间省长职务,但多年担任常务副省长,主持全省工作,许多下级部属对他十分尊重。即使落入“阶下”,也不曾改变。有些人反而更加注意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表达自己的敬重之情。这想也不能一概而用“中国人习惯于同情弱者”来作解释。一日,倪献策正在读报,门开处进来的不是监狱管理人员,而是一位相当级别的负责同志。他从一位随同者手中接过一只提包,然后对几位随行人员说:“你们各自去忙吧。”当他在倪献策面前的桌上打开提包,取出现成的酒菜时,倪献策只好“就范”:“你怎么这样来?”“检查这里的工作,顺便来说几句话么……”
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倪献策连续几日到一处僻静的水边垂钓。这里人迹罕至,又加上事先做过准备工作,不会遇上其他什么人,是个很合适的场所。倪献策自己选定了一处水湾,在岸边一块平展的草地上放下折椅。背面的树林密密地在轻风吹动下瑟瑟地吟着,水面不时有嬉闹的鱼儿们推出的波环。他很喜欢这里。可是当他再一次踏着草间晨露走进这个幽静的区域时,发现在他昨日垂钓之处已有两个中年人戴了草帽甩下了钓竿。倪献策好生奇怪。待走近时,两人几乎同时站立起来,摘下草帽。倪献策感到似乎在何处见过但又不敢肯定。两人自报家门,竟是这方地面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不待多言,两人请倪献策坐在中间,从身边的几个提包里取出的是多种酒菜。他们用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最习惯用的方式表达着他们最不寻常的情感,感谢老领导对全县人民往日里给予的关怀和支持帮助。倪献策却很是为难,恐怕会给他们或其他有类似想法做法的人带来不便,虽然他十分感激这些当初并不去有事无事地表示亲近而他落难时却执意要来“答谢”他宽慰他的陌生的人们。少有的同外界的直接接触,使他知道也感到许多人记着他,在关心他的情况。他感到是莫大的快慰。他反思回顾过去,更感到江西人民的可亲可爱。不过,他再也不去钓鱼了。随后一段时间,一位很有资格的美术家不时如约前来。倪献策向他学习油画技法。一间屋内布置了画板画布,画笔画色第一次为倪献策这样专注地使用。有时,他换下西装,套一件画家们工作时常穿的大褂;有时,他也读一些美学理论的专著。在工作岗位上,从来没有过这样清静的日子,即使是担任江西省建工局局长职务期间,接中央组织部指令到中央党校脱产培训一年,也没有这样精力集中专一。中央党校十二号楼二二六室是供他专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课程的,然而省内连绵不绝的电话、电报、信函,不断地要求他阅文、批办,表态、签字,使他不得不仍以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处理。现在,他可以专心致志了。当然,外界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当人们再从官方新闻媒介得悉关于他的消息时,已是一九八九年早春。
《人民日报(海外版)》赶在《人民日报》的前一天,于三月三日在第一版发表中新社南昌三月二日电讯:“原江西省省长、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倪献策服满两年徒刑,最近出狱,现在家中休息,待业,……倪今年五十三岁,他于一九八五年六月至一九八六年十月出任江西省省长。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倪公开审理时,倪本人对判决不服,他的两名辩护律师一直为他作无罪辩护。”
《人民日报》三月四日发表这一电讯稿时,以副题标明“江西准备为其安排适当工作”。文中说:“据悉,倪出狱后仍在继续为自己作无罪申诉。江西省有关部门准备安排他做适当工作。”
在南昌,倪的居处,他不得不以大量时间接待前来看望、慰问的各界朋友,同时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对始终关心、照顾他和他的全家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三章 从平民到老板
倪献策对宋平说:“我照样可以为江西老表弄化肥。”
没有了党内外一切职务,没有了党籍,南昌市的这样一个普通公民,家中依然人来人在,电话昼夜不断。连女儿女婿和儿子都劝他尽量减少一下接待活动,保证正常的作息时间。倪献策却感到,这比当省长时的那些同样频繁的接待活动要轻松愉快得多,何况来的客人都是感情深厚的朋友、同志呢!官员,在很多场合下只不过是演员,而民间淳朴的交往才更真挚更感人。五年多时间担任江西省常务副省长,一年多时间任省长职务,长期在重要岗位上主持工作,使倪献策养成了十分勤劳的生活习惯。晚上的各种公务活动结束后,更深人静之时批阅文件,亲笔起草重要文电,有选择地看一些公开或内部发行的报刊资料。无论入睡多迟,次日清晨六时前准点起身洗漱完毕,六点至六点半外出散步,然后才听新闻吃早饭。他旺盛的精力健强的体魄使他在繁杂沉重的公务面前依然有着敏捷的思维、准确的分析、果断的论定与惊人的记忆,因而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很多同龄人,很多职务上相同或相近的人,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嫉妒他的能力与能量。那些衰弱、梗阻等病症缠身的领导人,看到这位在同龄人面前有职务优势,在同级人面前有年龄优势的强健的省长,能吃能睡,能干能拚,往往感到十分惭愧。没有了那些无穷无尽的党务政务、会务事务的活动,倪献策依然保持着起早睡晚的习惯,他很少外出。没有客人的时候便读书,读各种门类的书,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都读。自从免除职务,活动量骤减。离开监狱里那座小院时,体重便已经增加了许多。回到家中,他自己动手,养花浇水,十分认真地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这也是一种活动方式。在国务院召开的省长工作会议上,他年轻得很,然而,在中国老百姓当中,五十几岁正是抱孩子养鱼玩花的年龄。
只是,倪献策并不是一个能够清闲下来的人。一九三六年一月,生于山东高密县姚哥庄镇西姚哥庄村的倪献策,就在村北胶河给这片穷瘠的土地造成大旱大涝连年不断的岁月中生存,长成。春的风沙干旱,夏的暴雨成灾,使秋的收成冬的存贮都成为乡亲们泪眼以对的现实。倪献策和他的小朋友们,小同学们,放学之后也要同大人们一起去抢“三夏”,忙“三秋”。高密这块坚实质朴厚重的土地,高密这些勤劳耿直聪颖的汉子,是倪献策秉性不移的基因的缔造者。
一九八九年的这个春节,倪献策家中同往年一样人来人往。人们利用辛劳一年难得的几天闲暇,相互走动拜年,不忘到倪家这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壁垒森严的院里来问一声好。倪献策却从人们看似闲暇清静的神态里感到大家都在经年忙碌,为着这江西省的父老乡亲们。
他坐不住了。通过报纸电视电话了解社会经济与市场,掌握经济信息与资料,判断动向,研究商情。没过多久,在南昌市,在江西省便找不到他了。
“省长,电话接通了。”秘书把话筒递给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叶选平很宏亮的声音立刻通过专线电话传出了广州。
“好你个倪献策!来到我们广东三天了,竟然不告诉我一声!”“我说老叶啊,我这一介平民,哪里敢惊动您省长大人!”
“少跟我闲扯!哪里也不要去,很快有人去接你来广州!”
倪献策只好答应。客随主便。
广州。广交会大厦对面,气派恢弘,确有东方风姿的东方宾馆。
透过花园餐厅宽敞明亮一尘不染的玻璃墙,可见园中喷涌的泉流和几只造型迥异的羊,在葱葱嫩嫩的花草间显着动的神姿与静的韵味。主人们关切地问询倪献策为什么出狱之后不留在江西继续为自己作无罪申诉。
倪献策淡然一笑:“我既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不做事情,也不能因为‘有关部门准备安排适当工作’,而不寻找更多地为江西老表做好事的机会啊!”
多给老百姓做些好事实事,不能靠行政,否则难免会是拆东墙补西墙,目前只能靠经济实力。倪献策心中有数,暂时秘而不宣。随后,叶选平省长陪同他一起在一些城市、乡村、企业调查情况。
海风吹拂。哪一个热血男儿面对浩瀚的大海不是这般感奋?几年前,他一次次在岸边、在机舱、在甲板感悟人生之海的波澜是何等壮阔,慨叹自然之海的伟大神奇。此时,他离开广东境地跨越琼州海峡时,心情格外不能平静。建省不久的海南椰岛,作为共和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对倪献策这样一个特殊人物,将会持何态度?他不得而知。然而他深信,自己有信心有能力为这琼州海峡两岸的人民做一番事业。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使这条山东汉子炼就不凡的气度,从省长到囚徒的巨大落差并没有使他颓然跌倒,如今,共和国的一个平民百姓,无官一身轻,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
在广东、海南两省,用三个月时间,倪献策考察了二十四个县市。酷热难当,风尘一身,夜以继日,虚怀若谷。海峡两岸的每一个港口,每一个县市,每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或企业,每一个他感到可以成为沿海省区或是江西省发展振兴的契机,他都不放过,都要仔细看遍吃透。
海南人民,以海南热风一般的热诚欢迎他。所到之处,无论是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还是黎民百姓,欢迎这位一度“落难”的“省长先生”,无不情真意切。为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条件,帮助他、支持他为开发大特区再展雄风。
海南特殊的政策与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个现在还相当艰难地迈进着的开发区,势必会迅速崛起。倪献策认准了这一点,认识到海南特区的政策,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是无价之宝,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他决定把自己事业的基石立在椰城。经过相当认真的筹备,倪献策注册组建了海南华夏实业发展公司。作为公司总经理,他成为这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法人代表。
“以海南为基地,向国外拓展,发展外向型经济。”他制定了公司的主要目标。“做每一笔生意,都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海南和江西两省。”他有这样的信念和志愿。
在海口市机场东路,有一个八九座楼房组成的大院落。其中一座楼的二层楼梯口处挂起了黑底金字的牌子。“海南华夏实业发展公司”几个大字,在探进走廊来的几条椰枝的葱绿的陪衬下,十分醒目。走廊尽头一间,是倪献策的卧室,简单而整洁的环境,使人很自然地感到这便是创业人的风格。紧邻的一间,是他的办公室。靠窗安放一张大写字台。永远也离不开与外界的通讯联系,使得他桌上的这部程控直拨电话,昼夜不得消闲。一把高靠背黑色软座转椅,左手一侧是从地板上整齐地堆起的一堆各地飞来的信件。室内中央是会议桌。一侧放了一对沙发,沙发对面墙上,中央悬了一把带红色精致外鞘的长剑,那剑缨金黄,长悠悠地在椰风中飘动。右侧挂一长长的条幅,草书“长城剑”三个大字;左侧条幅却仅有一个草字:“笑”。顶端有几行小字: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位邹姓书法家左笔书写题赠倪献策的。倪献策很喜欢。的确,许多事情他只不过付之一笑。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二日《联合时报》曾刊载署名文章题为《从倪献策的笑谈起》。文章说:“五月三十一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倪献策一案的实况。法官宣布维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判,判处倪献策有期徒刑两年。当法警取出手铐走向被告时,这个倪献策竟笑脸相迎。”许多老朋友一如既往地交往。许多新朋友热忱百倍地联系。海南、上海、广东、江西、山东五个省市的有关方面,各自出人,各入股五百万元,成为华夏实业发展公司的坚强基石。几位副总经理兢兢业业,与“倪老板”一起,励精图治,开创大业。仅用半年时间,已有四个大的项目得以论证,陆续开始出台。与海南金岛集团联手,在海南省临高县这一紧邻琼州海峡的开发区,建设一个钢铁基地,与南朝鲜三星集团、海南金岛集团三方联合新增一个移动电话项目,为大特区尽快实现通讯现代化办一件实事;引进台湾的资金与技术,在广州附近的南海县建起一个粉末涂料化工基地,在江西省会南昌市开发水合离子固体燃料新技术,这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很快就动工了。
海南省计划厅对这家公司的成立给予十分优惠的政策。经贸部在贸易权、各地报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倪献策如虎添翼。在海口,华夏实业发展公司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贸易往来日渐增多。许多内地企业、集团,通过华夏公司联合发展贸易,利用海南大特区的优惠政策,资金设备人员概不增加,经济效益却显著提高。
望着办公桌上拆开的这许多报喜讯、致谢意的来信,倪献策很感欣慰。
“去年市场疲软,价格下跌,今年回升很快。这是好现象。不过,这现象表现出的反弹,不会居高不下。”倪献策对刚刚进屋的一位副总经理说。
“是的,市场依然十分脆弱。”副总说,“你看,这是刚收到的一份传真。”
倪献策视力很好,传真纸上密密的中英文稿他都看得很仔细。这是一份催办玉米出口事宜的国际传真。看着传真纸上“FROM”一栏里那熟悉的签名,倪献策想起当初他出访大洋彼岸在州长官邸受到的热情接待。
州长,省长。大致相似的职位以及同样豪爽的性格,使他们短期的交往成为此后长久友谊的美好的开端。不过,州长先生所表现的风度以及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养成的作风,很久很久虽然令倪献策十分羡慕,但却使随访的有些工作人员很不理解。倪献策作为代表团长,按议程同一家电子公司总经理谈判。州长先生陪同前往。倪在谈判桌一侧中间位置坐定,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对面一侧中间位置摆放的对谈的人员姓名,惊奇地发现竟不是州长先生,而是在政府机关并无职位的电子公司总经理的名字。礼节性交谈之后,倪献策利用译员转译的时机注意看看四周,发现州长先生泰然自若地在后排靠墙边的沙发里仰坐着品咖啡。当然,这在合众国或许是天经地义的,在中国却是不可思议的。“昨天州长先生来过电话。”副总经理说。倪献策放下传真纸,轻轻一笑:“前天我在哈尔滨已经接到他一次电话了。‘黑龙江、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都有玉米急于出口,我就要你倪献策的。’是不是还是这句话?”“不错。怎么办?倪总。二十万吨呢!”“按他定的价格和数量,从黑龙江省组织货源,保证质量,直接发运吧。大概要十来艘轮船,必要的时候,请海军帮助一下,这是对黑龙江十分有利的事嘛!”“州长是想通过这几件事,让我们公司做中间人,得一些利益。他们几次给您的直接帮助都被您推辞了,恐怕这是一种感情表达方式。”副总经理说。“当然,我能不清楚么?这种诚挚的情谊的确是十分高尚的。可是我倪献策并不缺少什么。我在东北看到,许多乡村学校的教室很简陋,甚至很危险。老百姓的日子还很不富裕。当江西省长,我管不了那么远;作为中国公民,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就这样办吧,尽快联系。东北方面如果觉得这样的甜头太意外,可以请他们卖给江西老表们一些优质化肥。他们化工基地很多,江西的化肥工业太落后啊……”
一位十分和善的老师傅走进来,没等开口,倪献策就说:“端进来吧,我也真饿了呢!”一边说,一边起身同两人一起整理会议桌,掀起台布,摆放几把折椅。老师傅出去一会儿,端进盛在一个食盘上的四碟菜——炒鸡蛋、肉炖大头菜、半只烧鸡、几片煎鱼。一只钢精锅里闷了白米饭。各自盛满一碗,倪献策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包油炸花生米,从办公桌下摸出大半瓶五粮液;“来,每人两杯!”
出访美国、泰国,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沙特等十来个国家,倪献策只是在官方宴会上适量喝一点酒。相比起来,在国内的一些活动中,似乎喝得比较畅快,但他要认真地区分是什么场合,无论是否当省长,这一点他始终十分注意。“许多人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酒喝了,饭吃了,东西拿了,风景区看了,一分钱没有留下,什么买卖也没有做成……”倪献策十分讨厌这种败家子作风。当然,他有时拒不喝酒究竟是因为什么,或许只有他自己清楚。
江西省歌舞团出访归国,特意到海南岛慰问演出。招待酒会,倪献策三请不到。但陪同海南方面有关领导同志接见、座谈,他却十分激动。请他在签名簿上题词,倪献策当众挥毫,赋诗一首,记叙观看江西歌舞团到海南演出时的心情。
很久之后,倪献策回到南昌,江西省长吴官正特意同他谈到此事:“老倪你的诗写得蛮有感情的啦!”
倪献策不知吴官正所指何事,问道:“你怎么晓得?”
“你看,他们都复印出来了,你的亲笔哟。不知复印了多少份呢!”吴官正取来一张,递给倪献策。上面是倪献策的笔迹:
怀乡抱海天涯行
念念不忘老表情
江水如潮奏旋律
西山高歌南海听
“哈哈哈!”倪仰天大笑,“信手写来,不值一提哟!”“不对,这里面还有文章哩!藏头诗么,‘怀念江西’这四个字,你融合得很好啊!江西著名的西山风景区与南海,有山有海,有呼有应。想不到你还颇有诗才!”“江西三千五百万人民,与我倪献策此生息息相关,我们还有人均收入不超过二百元的贫困地区,一想起来,我便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老表们多做几件实事。”从海南到东北三省,倪献策几次往返。几个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有关领导,对这位无职无权却热心为江西老表办实事的倪老板十分尊敬,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化肥、塑料货源,老区人民急需化肥,省市工业急需塑料。这是雪中送炭的事,是救苦救难的事,他们同倪献策一样焦急。
货源正在迅速扩大,部分产品已开始集中。倪献策及时联系铁路运输部门。但东三省铁路运输从没遇到过如此大量而且专运的货物。按规定是要“研究”的。局长说:“我们很理解,但的确很为难。如果……”
“你尽管讲,有什么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倪献策斩钉截铁一般的态度,犹如在组织一场工业师团决战。“您如果能弄到铁道部的指令,有多少列车我们都放行。”倪献策直飞北京。战争年代为创建共和国贡献了生命和热血,江西的大地与共和国首都一脉相连。铁道部负责同志亲自安排。专列呼啸,从白山黑水之间,一路绿灯,急奔赣水之滨。
华夏实业发展公司声威大震。台湾用于港口建设需要五万吨以上一百号沥青;美国某公司需要二万吨液碱,可由湛江交货,改换码头也可以;台湾几家公司大量购买丁苯橡胶;南朝鲜三星集团需要橡胶;日本一公司可购进苯酐每月五百吨左右……信息和方案都在倪献策手中。
与此同时,各地慈善机构、民间社团、流动人口纷纷来人来信来电:求援、求职、求救。一万两万元不怕多,一千两千元不嫌少。甚至有闯过海峡,来到海南的“人才”,无计生存却又无法返回,打听到华夏实业发展公司,求倪老板“可怜一下给点路费”。倪献策尽其所能,力争让人们不失望。许多企业家、政府官员、职能部门不想做、不会做、做不到的事情,倪献策热情地去做,而且做得很出色。可是,没有很多人知道,一九八六年,倪献策的弟弟专程从山东赶到江西看望当了“省长大人”的兄长,辞行时倪献策只给他三十元钱做路费。这些路费,连一半的路程也解决不了。
一九九一年春,北京气候宜人。
宋平同志以朋友的身份与路过北京的倪献策谈话。
友:“你做了很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你出来工作的问题也应该解决了。”
倪:“我的问题还没有落实,带了那么多罪名,怎么能出来做工作?”
友:“你先出来么,出来以后再逐步解决。”
倪:“我不出来,不是照样为人民服务,照样可以为江西老表弄化肥?”
第四章 老板与老乡
众人不约而同向倪献策喊道:“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人民大会堂。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正在酝酿。休息厅内,山东省省长李昌安踱到倪献策身边,在左手一张大沙发上坐下。两人开了几句玩笑,话题就转到齐鲁大地来了。
“我这一别故土就是二十八年哪,也不知家中老少爷们儿什么样子。”倪献策两手一摊,摇了摇头。
“会后我们一起回山东,我陪你回家看看,怎么样?”李昌安热情相邀。
“正中下怀。”倪献策向会议厅望了一眼,“能不能走得成,可不一定噢!”
全国省长工作会议由万里主持。李昌安拉起倪献策,穿过会议厅到侧面小会议室,两人对视一下,倪献策推开一扇侧门,万里正与大会秘书长谈话。两位省长一唱一和。万里望着倪献策说:“会议这么重要,赶快回去传达贯彻。”话音未落,目光又移到秘书长身上。
李昌安做了一个表情动作。两人一起回到会议厅。
经过充分准备的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十二日在京举行。期间各省市自治区紧张传达贯彻“七五”计划报告和关于报告的决议。四月八日晨七时,倪献策照例在上班时间之前来到办公室。《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条中国民航山东省管理局新辟济南——烟台——大连航线的消息。这又使他想起了山东的乡亲们。坐在办公桌前,他用黑色软笔给远在山东齐鲁石化公司的小学同学鞠梅初写信——
梅初同学:你好?
来信早已收到,因公务实在太忙,未能及时回信,请能原谅。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都已是年过半百了。虽时隔数十年未见面,但童年相处的欢乐年代,实在使人难忘。友谊是长存的。
我一切都好。工作每天都在十二小时以上。省长实在难当。望你见到老同学及乡亲时,代我问好。
祝工作顺利,全家幸福。
献策4.8
错过那样一次回山东老家的机会,一转眼又是五年。在海南椰城,他时时想起家乡的胶河,想起满坡的红高粱,想起勤苦顽强的高密乡亲。三十三年,离别故土,他为没有能够给山东父老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而时常负疚,为没有能够照料村中亲友乡邻而焦灼不安。因为几宗生意,他同副总经理熊德胜——一位精明能干的助手飞到上海。深夜,他几乎每到睡前便给在山东担任一家报社总编辑职务的老同学鞠梅初拨电话。听到乡音,如见乡人,他急切地盼望踏上故乡的路,握住乡亲的手。一九九一年三月三日中午,倪、熊二人乘坐的班机在济南张庄军用机场着陆。赶来迎接的潍坊市、高密县两部高级轿车停在机场出口。市县派出的有关负责同志陪同他们一起东去,经周村、张店,到齐鲁石化公司这一国家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天齐宾馆。
产品极其紧俏,恭候购货的人们把方圆十几里内大小宾馆、旅社、招待所都住满了,这总使得齐鲁石化公司这个年总产值六十多亿元、利税十二亿元的大企业里,很有一些人对名目繁杂的这类公司那类集团不放在眼中。但是这家公司以最高规格接待这位非党企业家,是因为他曾任江西省省长,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十分亲切地关心着惦念着他的山东老乡。他此行是为山东老乡来的。
北京靠中央,湖南靠“故乡”,广东靠香港,辽宁靠鞍钢,上海靠的确良,江西靠樟木箱,河南靠灾荒,山东靠老乡——这六十年代即十分流行的民间“谚语”中,只有河南山东是靠人——靠灾荒之年人为的救济,靠乡亲之间热诚的扶助,而不是靠什么自然地理因素。山东人的老乡观念似乎格外厚重格外浓烈。
晚宴之后,在接待贵宾的二楼小会客室,公司总经济师梁传海同他们亲切交谈。同是山东乡亲,话便格外多,情便格外浓。梁传海介绍的齐鲁石化公司的历史、规模、发展以及在山东省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倪献策很感自豪。
次日上午,倪献策、熊德胜一同参观了这里一百平方公里的厂区。在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成型包装工序,倪献策对这里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大为赞赏。在聚乙烯生产线,他捏起一些雪白的塑料颗粒,从衣袋中取出一个小包,与里面的另一种牌号的塑料产品对比,评论着造型、粒重、色度、硬度等指标和各自的最佳用途。技术科长听着他熟稔的专业介绍,不住地点头。聚丙烯、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甘油、烧碱……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线、包装线、成品库,他都提出来要看一下。他对石油化学工业及其产品的熟悉程度,使陪同的人们十分惊讶。
十几个生产厂的党委书记、厂长们,听说倪献策前来参观,纷纷提出要“见见面”,要接待。但无一例外地都被谢绝了。因为,倪献策没有办法一一同大家畅叙乡情,又难能决定去哪厂不去哪厂。同时,行程短暂,时间也不允许。倪献策一遍又一遍地对陪同参观的有关同志嘱托:“替我谢谢大家。”“感谢他们的关心!”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齐鲁分公司经理孙绍德,一位炼油化工专家,在天齐宾馆同倪献策纵论国际国内石油化工形势与政治经济形势。孙绍德同他一见面,就握着手说:“好哇,多干好事,多交朋友!”
倪献策在天齐宾馆的贵宾楼居室,外间会客室宽大的博古架前是环绕的沙发。开完一天的齐鲁石化公司第六届职代会,又主持了连夜召开的主席团会议,公司经理李承友特意赶到倪献策住室。公司几位副经理、“老总”、处室负责同志也赶来了。“在海南办企业,三年免收所得税,五年半税,八年后企业就强大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给大特区带来蓬勃生机。”倪献策热情介绍海南开发情况,并且邀请各位亲身去感受一下。“齐鲁公司还要更进一步地开放,更深入地推进改革,加强外部合作,视野要真正开阔。”李承友对几位助手说完,又转对倪献策说,“我们十分感谢倪先生这样关心家乡和家乡的工业建设,真心希望倪先生此次多住些日子,将来经常回家乡来看看。”
关于在许多领域内的合作意向、项目,双方都感到谈得很愉快,很乐观。双方都有能力有信心为繁荣山东经济做出新的贡献。摄影记者恰到好处地把这些场面记录下来。
三月六日晨,三辆轿车驶离齐鲁石化公司沿宽阔的济青公路东行。在潍坊市建设银行,倪献策三十余年前在青岛土木建筑工程学校读中专时的同学、建行行长王笃善盛情接待,转而陪同一起继续东行,直抵高密县城。
高密县委、县政府以最高礼遇欢迎阔别故乡三十三年的倪献策。以热情豪饮著名的高密人民,从县委机关、部委局办、企业集团,直到姚哥庄镇、西姚哥庄村,都在以故乡热土纯朴真挚的盛情努力争取请倪老板光临,用浓烈的高密乡情一般的美酒,款待“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亲人。这实在难为了这位在任何风浪里都不曾犯难的倪老板。
县委书记说:“就在这宾馆。其他活动可以参加,吃住要回来。”
镇党委书记说:“倪总是俺们镇上的人,总该回家吃个便饭吧!”
村党支部书记说:“街坊四邻从他落难时就盼着他回来,俺们不管他是省长是老板,他是俺的乡里乡亲!”
十几家企业的经理、厂长等候在宾馆客厅里。
县委书记主持了欢迎倪献策的第一次宴会,县长和几位部门负责人坐陪。随着电影《红高粱》而一举闻名的高密特产红高粱酒那精致的“小黑壶”与一级飞天茅台酒,都是一种载体,也只是一种载体。
次日上午,六辆高级轿车相继开出宾馆,沿城内人民大街东去。县委书记王在辉、副县长崔红旗、物资局长高健等陪同三十三年前曾在这块土地上读书的三位中学生倪献策、王笃善、鞠梅初,参观考察县里几个重点生产厂家。以生产涤纶、丙纶系列长丝为主的山东省合成化学纤维重点厂高密合成纤维厂,五年时间,已成为拥有国际先进水平成套高速纺织化纤设备的骨干企业。厂长丁原鸿向远道而来的老乡亲介绍说。“这种涤纶丝,九公里长才重一克,现在市场情况也不错。”倪献策介绍了远东、南朝鲜等地化纤生产销售情况,介绍了几种国际市场名牌产品的质量标准,并且提出大出大进,来料加工,返销台湾等地,尽快提高生产能力,满足商场需要的具体意见。
在县气门嘴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旁,倪献策说:“轮胎再好,没有气也不行。这小玩艺是喉咙。这种产品利润低,密集性劳动,你们能成为全国这种产品的标准化厂,领头人,很不容易。”“我们现在占全国销量的一半,其中自行车气门嘴占全国销量的三分之一。不过许多地方搞地方保护主义,控制外省进货,竞争很不公平。”女厂长说。“也得让人家吃饭嘛!东南亚等地区车辆多数还是有内胎的。但外商不愿搞这类小东西,你们产品质量好,再开拓一下外销市场,日子会更好过。”倪献策穿行在一排排机器设备中间,对厂长说,“也可以通过外贸,组织对苏出口。不过他们没有美元,换些化肥之类产品还是可以的。”位于高密县人民大街的潍坊电机厂是国家二级企业,这里生产的鲁光系列产品,包括在国内外市场很有影响的小型柴油发电机组,是中国农村和部分军工、矿业部门的信得过产品。倪献策早有所闻。他特意请厂技术人员提供全部出口电机型号、外贸价格、可供货数量。对土生土长的高密人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掌握先进技术,制造大批量出口机电设备,倪献策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
全国最大的棉浆粕生产厂家高密化纤厂,年产能力达四万吨。厂长李桂荣先生治厂有方,泰山牌棉浆粕一直保持省优,畅销国内外。倪献策一行在二楼会议室听完李桂荣介绍厂子的基本情况,又察看了丙纶车间、丝织分厂。
“县太爷,不要光挑好看的看呀,咱们找个落后的典型,看看有没有法子治嘛!”倪献策在车中对县委书记说。
“当然,我们想到了,就要借你的神功来起死回生哪!”王书记对司机说,“去木器厂。”
一队轿车开出城区,过北大王在,走上一条司机们实在很少遇到过的颠簸不平的路,路人看到了一队几乎从没有看到过的明亮耀眼的车。七拐八弯,人们在县木器厂大门前下车,鱼贯地穿行在空旷冷落的院内。两排平房,几堆圆木。倪献策对市建行王笃善行长说:“这块地皮很好啊,我们那个计划正好可以在这里落实嘛!多大面积?”王在辉说:“六十亩。”
午后,副县长崔红旗陪同倪献策一行赶往城东五公里的姚哥庄镇。这个在胶济铁路线上有一个慢车站的镇现在已发展得很让人振奋了。车到镇政府大院,镇党委书记咼智义率全体工作人员列队迎候,倪家乡亲们、邻舍故旧,大都赶来了。在会议室,咼智义向倪献策介绍如今镇上的经济状况——八个镇办企业,每年可提供财政收入二十万元,全镇工业总产值一千九百多万元。如今,“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投资十九万元建起了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教育发展,职业中专是省级重点学校。
“都有什么专业?”倪献策十分关心这里的教育问题。当年他离开这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有没有机电专业,化工专业?”好多乡亲隔着门窗张望,倪献策请他的侄女倪连君一起到会议室里坐。镇上一位很精干的小秘书取来准备好的当地胶河里四种沙样,分摊在桌上。倪献策逐一对比、分析,冷静地对镇里的领导人谈论着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设想,从总体趋向到具体项目……
“走吧!看看你们的工业项目,看看我的家。”倪献策起身,用小秘书递过的热毛巾擦拭过两手,率先走出去。他今日穿一身深黑色合体的西装,结一条银灰色金利来领带。倪献策几十年来一直十分注意服饰整洁高雅。即便是在看守所蹲了四个多月之后再上法庭被告席,他也是理发更衣,穿着得体:一身最后一次率团出访时订做的蓝黑色全毛花呢西服,雪白的衬衫配一条紫红色斜条花纹领带,穿一双崭新的三接头黑皮鞋,这使省高院法庭有几位官员有些不愉快。乡亲们看到报纸刊登的两名刑警给倪献策戴手铐的照片,从那神态和衣着上分析说:“献策倒不了。”
离镇政府不远,是姚哥庄镇最重要的企业密封件厂。倪献策几乎看遍了每一间厂房、仓库、办公室。各种型号规格的胶垫密封件,他都仔细问过产量、成本、用途、销路,不时提供一些产供销的信息给厂负责人。
有三百多户人家的西姚哥庄村,到处可见落成的新房和建设中的房基。村子很大,村内村外的道路平整宽阔,看完全村的大致情景,车队停在村西北角的路边。“我家的小胡同在哪儿?”倪献策一下车就高声向村干部们问道。
“早就没有了。”走在前边引路的村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先启介绍说,“自村里按照新的规划建房子,这几年变化特别大。”
绕过两排红砖新瓦房,有三间旧北屋,墙皮剥落,屋顶是陈年麦草,墙外堆了一些碎砖头,几个抱孩子的中年妇女望着这些陌生人,点头笑着。村主任王先启问其中一位,“献友在家吗?”
“在,在家呢!”
“这就是,我家就在这三间北屋里呀!”倪献策似乎一下子回到三十多年前那少年岁月,记忆的门户洞开,“这里的生活我记忆犹新呢!祖辈创业,就创了这么三间房子。”
迈进院落的门楼,迎面就是曾经容纳倪献策青少年岁月无数甘苦的旧屋,门窗已破烂不堪,里面除去屋角落堆放了十几袋水泥,已经空空荡荡。王先启说:这房子已经打算拆掉了。献友一家住在西边这新房子里呢!”
紧邻旧居盖起了一排新瓦房,两相形成极为鲜明的反差。听到嘈杂的人声,油漆一新的玻璃门打开,走出一位中年汉子。
“献友!”倪献策认出来还是判断出来,人们不知道。他拉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的堂弟倪献友一起走进屋去。
门厅里迎面是一张铺了干净台布的桌子,没有人。献友的妻子从里面一间走出来,热情地请大家里面去坐。
和堂弟一起盘腿坐在大床上,倪献策一边看这房间里的摆设,一边问着家中的情况。
倪献友的父亲是倪献策的叔父,早年被日本兵抓往日本当劳工,与后来在深山中苦度岁月的刘连仁是一起被抓走的。不久,他历尽艰险偷跑回国,一直在村里务农,前几年去世了。倪献策的父母晚年是在江西新余市度过的,他的妹妹在新余钢铁公司一所学校担任党支部书记,始终精心服侍二老。一九八六年,母亲病逝,倪献策正在狱中,妹妹送老人家骨灰到高密县西姚哥庄老家来。倪献策的姐姐嫁在郑州。每逢年节,倪献友便为两家老人祭典,这使倪献策很难安心。又回故乡,又见亲人,倪献策说:“今后一定多回家来,多来家乡做些事情。”
离开院子时,倪献策又深情地望望那三间破屋。或许,他下次再来时这房屋已经不存在了。留在这里的,只是一个游子念念不忘故土乡里的亲情。在他另一位兄长七十六岁的倪献和家中,他动情地听老兄的叙说,真诚地祝他长寿。临行留下一些钱让老兄长买茶喝。他带来的许多香蕉、饼干、罐头、奶粉等礼品,也分别留给各家。依依地离开乡亲,没有更多的时间畅谈,在村北胶河桥头刻有村名的石碑前留个影,在车中回望退向后去的乡亲们和渐渐远去的村庄,倪献策很久没有说一句话。
车过胶河又开进邓家在,绕到村另一端,那里有几间平房,是这个庄的卫生院。一位远近很有名气的医生王曙晓,早在一九七五年前后曾多次为瘫痪了的倪献策的母亲治疗。这事倪献策一直记在心中,虽然已是十多年前的旧事,老人家也已不在了。难得回故乡来,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表达谢意,能够见到,当面致谢,也是一番心意。但是,王曙晓出诊了。镇党委书记咼智义写下一纸留言,请他次日晚上到县宾馆去。
看望当年诲人不倦的老师,看望幼时嬉戏玩耍的同学,一户户,一家家,倪献策对往事有着惊人的记忆,对一切曾经关心、帮助他和他的家人的亲朋好友、师长乡邻,都念念于心,千方百计给予报答、感谢,哪怕只是一般的远不足于表达完全心意的礼物,和他几十年记挂心中回乡来匆匆一见的问候。
中午在城关镇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吃饭,谈论这公司去海南搞开发建设的方案。晚上在高密宾馆,请物资、供应部门几位负责人和几个企业的经理、厂长,边吃边谈内外贸易问题。高密县的老乡们每时每刻牵挂着远在他乡的游子。游子归来,每时每刻也都不忘为老乡们的事业尽心尽力。
“倪老板为高密带来了旱田甘露。”早上六时,天还没有亮,深夜里送走深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的县府领导之后又起草几份电报、信件,仅睡了不到五个小时的倪献策习惯地早起到室外散步。漫天大雪,为整整一个冬天没有降下雨雪麦田旱情严重的高密大地带来了喜悦。值夜班的服务员在院里扫雪,与已经很熟识了的倪献策说笑着,毫无拘束。
三月大雪,气温很低。倪献策仅穿一件白衬衣套一件深棕色毛背心,西裤皮鞋也都是年轻人春秋时的穿着,却丝毫不怕寒冷,踏着院中雪毯往返几度,又沿路走出宾馆大院。
难得故乡行。原拟三月八日赶往青岛次日飞赴哈尔滨,中苏边境口岸几笔贸易需要倪献策亲去处理,但家乡的许多企业怎样更好地发挥效益,尽快成为高密县经济腾飞的羽翼,这使倪献策很难放心离去。整整一天,他又同县领导人一起考察了七八个重点企业,每到一处都踏着泥泞冒雪察看生产现场,详细听取技术人员的介绍。
在县印刷厂,他介绍东南亚各国和港台地区对中华民间剪纸、版画及其印刷品的要求和市场情况。在染料化工厂,他询问技术力量、开发新产品能力、流动资金和年生产能力,对于出口染料和换外汇的许多技术问题给予详尽的提示,并且十分关心这个省级先进企业作为全省硫化染料生产基地之后的环境保护情况。在省内首家纺织工业联营公司,他十分赞赏这里百分之九十四的产品达到出口标准。得知产品大部销往佛山,有许多转销海外,他干脆利落地说:“好嘛!赚咱们老乡的钱不算本事,有能奈去赚外国人的钱!”关于怎样发挥联营优势提高纺织品档次,他提出许多深为大家赞服的见解。在毛巾厂,他根据厂里的生产现状、能力和国内外主要市场趋势,提出许多增加新品种的具体建议。在针织服装厂,他高兴地告诉厂长傅修善:“我已经把你们的几种产品样品,请朋友带去台湾了。T恤衫,有人叫作文化衫,在港台很流行,关键在于色调和图案。”他提出好多设想,并且请县里工作人员把各厂的主要产品名录、外贸价格尽快汇总造表,他要随身带走。有些服装、毛巾被系列产品,马上就可以在中苏边境贸易中谈出。其他有些产品情况,在青岛等飞机时将整理成产品分类目录传真发出去。
谢辞各家企业热情好客的主人的挽留,中午时分,倪献策只留熊德胜、王笃善、崔红旗等六七人陪同,接受为高密县的对外宣传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作家莫言邀请,到他南关村建章街的家中做客。进屋之后不久,又闻讯赶来好多乡亲。先后在《人民日报》以三个整版的篇幅刊出莫言的报告文学《高密之光》、《高密之星》、《高密之梦》,介绍了红高粱故乡的企业家。《高密之光》的主人公、党的十三大代表高密兴华总公司董事长王建章也特意赶来。
晚宴将是他与老师、同学们的“专场”,此外,仅有最后一个下午的时间了。县委书记王在辉去参加市里的工作会议,县长姜玉生请倪献策给县里留下一笔最宝贵的财富——给县里分管和主管工业经济、物资供应、内外贸易的全体官员,各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开导开寻”:“您毕竟多年主持省府工作,管工业经济,现在又集中精力抓经济了。谈谈感受和看法,对乡亲们都是大有好处的。”姜县长很恳切,倪献策也便只好坐在了宾馆会议室的首席位置。
“中苏边境贸易上有些事情,路过山东,回来主要是探亲。”倪献策环视几十张热情期待的面孔,注意到几乎每人都握着笔准备详细记录,有几人带来了微型采访录音机。
“进山东七天,在县里三天,不论县里的镇里的还是村里的,企业都生机勃勃,所到之处给人欣欣向荣的印象。现在是两头热:这里有充沛的资源,外边有出口的需求。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更快更好地做工作。家乡变化很大,但经济状况仍很不乐观,实力不强,目前也不易盲目搞大项目。我总的感受有五个方面……”
包括县长姜玉生和秘书在内的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在认真记录。这些对乡亲们随便交谈时说出的真心话,或许正是许多急于脱贫致富却不甚得法,没有明确方向却热血沸腾的地区最盼望得到的财富。
“大家普遍感到资金紧张,这也是建设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各厂都提出能否采用引进外资、合资或补偿贸易等方式解决。作为一种意向是可以考虑的,但目前我们的投资环境决定了还不宜这样做。第一,外商一般喜欢独资,不愿合资。独资可以自己说了算,但合资就有时会很使他们为难。比如我同你合作,是很好的伙伴,官方一张纸,把你调走了。第二,我们的通讯手段太落后。要搞外向型,首先要解决通讯问题。外商一小时半小时也离不开信息,离不开通讯。家产万贯,信息不通,家里罢了工也不知道,他怎么敢来?我们在上海,在海南,一天几十个电话、传真,全国和世界各地都连起来了。许多进出口贸易,拨几个号码就可以定了。进了山东,外界联系就断了,高密比齐鲁石化公司还要差劲。即便我们在外面谈妥了,消息又传递不回来。县里投资几百万元正在搞程控工程,确有必要,必须保住。邮电应首先为外向型企业服务。解决资金问题,作为过渡,可以采用一揽子解决的办法:由我公司从国外借款,由县里计委、经委或其他某个部门出面统一安排,分配使用。同时也并不排除某些前途乐观的项目可以单独联系。”“外贸问题,我们许多产品可以组织出口,方式也很多。……提请大家注意报价问题,一定要实际一些,不要觉得机会难得,抬得太高,否则很好的机会也会错过了。三十八元可以卖,一定要报四十二元。谈到四十元还不干,国外的朋友飞走了,你们厂长来说四十元也可以,但人家选了新客户。”“内贸则因地区差的不同,要执行合同,又要留有合作的余地。特别要重视信誉……”
“新增项目问题,一要量入为出,二要快出快进。根据实力情况,二三十万元投资的小项目可以搞一些;技术不太复杂、投资较省,又可以广泛安排就业的项目可以多搞一些。比如静电喷涂生产线,喷枪国产的二十万元一支,进口美国的四十万元,买几支来,吊挂生产线也不复杂。几名技术人员学习一下涂料配制,可到江西去实习。工人技术就简单多了,静电喷涂附着力强,无污染,色泽、平滑度提高,质量稳定,活源广泛,成本比氧化处理低百分之四十左右,价格可提高百分之二十。上海高桥一家水泥厂,三十五人,改上喷涂生产线,加工华生电扇部件,每年利税三百万元。这类项目‘短平快’,国家的说法叫‘星火项目’,投资要当年可以收回,否则不干。算得准,卡得住,当年收回投资,第二年以后就可以缓缓劲儿慢慢赚钱嘛!”
“发展经济要搞联合。谈买卖不要先想到自己的小仓库。我们华夏公司也正在与经贸部、北京科学院,上海等方面所属几家公司合作,搞一个大的项目,大致要有百十个生产企业加入。许多项目、产品,可以间接支持,形成网络……”
太阳从宾馆橘黄色琉璃瓦屋檐上滑落下去,余光残留在白雪上显出一种很温暖的色调。室内日光灯全部打开了,服务员住返倒茶、递毛巾已经五六次。许多人提出许多问题,倪献策一一作答。几乎没有一个工业领域他不熟悉,似乎对任何一种产品、商品都有发言权。
“山东靠老乡嘛!姚哥庄他们的人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倪总以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望与辛苦的行动,两三天时间,对全县各局、各主要企业全面考察,宏观指导,微观帮助,项目、产品,一个个分析、论证、研究,意见和建议很切合实际。令人钦敬的不仅是学识与能力,更主要的是乡情与友谊。”县长姜玉生以县委、县政府和全县父老乡亲的名义对倪献策,对所有为振兴高密出主意作贡献的朋友深致谢意。掌声中,倪献策起身抱拳向各位致意。
两个月后,一九九一年五月四日,倪献策亲去海口机场迎接高密县委书记王在辉一行。姚哥庄镇党委书记咼智义、城关镇第一建设公司经理单杰等已先期抵琼。几个新的项目将在海南出台。高密县的外向型经济又揭开新的一页历史。
傍晚,椰城的太阳依然高照。北纬二十度的太阳几乎是直射了,至少在北方人看来是这样。不过,风是凉爽的。岛上极为著名的皇爷酒家内,倪献策设宴迎接家乡的父母官。酒家的新增名菜、“保留”项目,作为南国极富特色的饮食的精美的代表作,自然使北国乡亲情绪大振。倪献策也因此而放怀连饮。
“小姐!,”倪献策招呼频繁斟茶倒酒的服务生,“请给一张点歌纸。”
倪献策十分流畅地在点歌纸上写出几行字:
海南华夏实业发展公司为山东高密县来宾点歌
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
两分钟后,女歌手清亮的嗓音读完这句话,乐队应声奏起了前奏曲。王在辉和随行人员一起热情地鼓起掌来。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倪献策举起酒怀,邀请大家共同为高密县的振兴腾飞干杯。
王在辉一次而尽,转身对咼智义说:“代表家乡父老,为倪老总点一首歌回敬!”
“咱们红高粱的故乡,点一首《红高粱》的歌吧?”咼智义说着,从服务生手中接过点歌纸。
电影《红高粱》中,歌曲不止一首。点哪一首呢?众人不约而同向倪献策喊道: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建厂房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