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 kindle业务员怎样?

苏宁未来怎么玩?-看点-虎嗅网
苏宁未来怎么玩?
业绩预警是短暂的调整信号还是进入长期下降通道?线下店从包袱转为优势,还有可能吗?
来源:编辑:虎嗅
苏宁会成为另外一个柯达吗?当年,柯达担心数码业务会抢食了胶卷生意,左右互搏,最终因为战略的摇摆而一落千丈。苏宁呢?
在最近《》的一篇报道里,有这个细节,
“家电连锁行业的巅峰期已经彻底结束,整个行业已迎来转折点。”苏宁电器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这是半年前他们公司一位领导的内部讲话,此前他们还曾拿这句话开玩笑,现在则是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一些店的客流量突然就消失了。”
同期,国美发布了公司2004年以来国美的首次中期业绩亏损。此前市场已预料公司业绩将大幅下滑,但未料到会出现亏损,多名券商研究人员接受《上海证券报》的采访称,“比预期的还要差,最重要的是,还看不到有反弹的迹象。再看看苏宁,根据苏宁2012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苏宁上半年净利17.45亿,比上年同期下滑29.49%。
苏宁、国美业绩集体预警是短暂的调整信号还是长期进入下降通道?对传统的家电连锁零售巨头而言,线上、线下并举之策略如何演变?家电制造商又如何在这场渠道的巨变中抉择?
虎嗅三地调查:线下究竟有多糟?
苏宁财报显示,上半年,苏宁电器在大陆新开连锁店79家,置换和关闭连锁店74家。注意,这是苏宁7年来第一次减少了线下的门店数量,宣布苏宁门店大扩张时代的彻底终结。
在租金上升和门店销售下降的双重压力下,苏宁声称加速向“旗舰店+互联网”的新模式转型。苏宁的意图很明显:以乐购仕品牌,专攻城市中心区的旗舰店,向全百货类零售商拓展,同时加速苏宁易购的扩张力度。
苏宁的线下到底有多糟?虎嗅选择北京、深圳、湖南三地不同级别的城镇,发动当地虎嗅网友,走访苏宁的线下业务。
北京的虎嗅网友是名硕士在读生,她先到了就近的中关村精品店,但没想到这家店已经关闭了三个多月,外围墙上贴着“石材养护工程进行中”的告示。
她又照百度的排序去了苏宁崇文门精品店,位置在国瑞购物中心三层,店面足有近千平米。据她观测,周末下午三点钟,只有不到10来个客户。在四十分钟时间里,只有一位女客户买了iPad的贴膜,重办了会员卡。
周一下午,虎友再次探访,通往苏宁店面的扶梯20分钟没上来一个人,进入大厅之后,手机区约有三、五人试用,家庭影院之类的区域无人体验。
与导购员聊天得知,这家店开业两年,主流消费群是周围的非流动性人员,选择线下的原因是“线上有风险,线上货不全”之类。
这位虎嗅网友是某知名家电品牌的区域经理,是苏宁的供应商。他称,近年间,苏宁线下业务进步不少——商品分布更合理,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逛的体验更爽。作为后台供应商,他感觉到财务控制更严格,服务流程更规范化。但即使如此,线下客流变得稀少是真实的情况。其中的原因有市场的饱和、耐用消费品重复购买率的降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与此同时,消费者从线下转到线上的动机越来越强。
此位虎嗅网友是湖南某偏远山区小镇的苏宁门店总经理,为了在销售上创造佳绩,他可是想了不少办法,做公益、推品牌,甚至还和底下员工半夜全城发打折传单(怕被城管打)。
上半年,他所管门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但他感叹生意是是一年不如一年,前年是融资崩盘,去年是房地产限购令,今年,不得不与电商正面拼杀,他明显感觉到,年轻人越来越少到实体店购买东西,他们愿意在线上购买。
现在,他已经将小店转型——线下门店成为线上业务物流点,每天,他要接下苏宁易购给的40 个左右的订单,这其中包括电器、香水、书籍等等,然后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地送到易购用户手中。另外,在门店购买大件电器,苏宁也会提供免费送货上门,以此来跟线上比拼。
线下业务何去何从?
刘强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苏宁易购是要革自己的命,直击苏宁左右手互搏的“要害”。
不同于天猫、京东和当当,苏宁的先天基因决定了其与众不同的转型之路,某家电业内观察人士称,苏宁已经或者即将要跨越三个时代——家电大连锁时期、双轨制并存时期、电商大百货时代。
苏宁有机会过渡到第三个时期吗?
苏宁已经用金钱换到了发展时间。2010年,苏宁易购的销售收入20亿元,今年上半年,收入达到59亿元。20亿的销售收入,已相当于运营超过十年之久的当当网2010年的全年销售收入(22.82亿元)。即使在电商火拼的2012年,苏宁的成绩单也并不逊色,家电分析师刘步尘称,如果苏宁电器也不具有投资价值了,那么家电行业还剩下谁有投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称,苏宁电器是2012上半年业绩表现仅次于格力电器的家电类企业。
虽然二级市场对苏宁是否会重蹈柯达的命运存有疑虑,但苏宁的投资人似乎决心不小。7月,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将个人股权质押,向弘毅融资47亿元,据说,弘毅决定投资苏宁之前,阿里巴巴为从雅虎手中回购股权寻求融资也找过弘毅。弘毅面临选择:投苏宁,还是投阿里巴巴?最终选择苏宁,弘毅是看中了苏宁千亿元的线下销售收入、1900家店、能够配送1500亿元的网络。
但如何盘活这些资产?对张近东而言,一边是近千亿的线下业务,一边是不足百亿的线上业务,任何一个决策都是“难以两全”的纠结。老练的张近东最初从“人”入手,在苏宁易购成立之初,张近东在半年内建立了一个300人规模的事业部,易购网站上线运营一年后,张近东决定将B2C业务从苏宁电器中拆分,成立独立运营的子公司。据《新世纪周刊》的报道称,高管团队也入股苏宁电器,通过入股解决团队的激励问题。
但接下来呢,在当电商平台之争进入关键时刻、张近东甚至赌上自己全部身家之后,线上、线下业务究竟怎么玩?虎嗅采访各方人士后,进行了如下几方面探讨:
一、线上、线下双渠道会成为苏宁最大的资本吗?
署名为“有谦”的投资者在雪球()评论称,进入电子商务时代后,苏宁是线上线下双线并举,最完整的渠道商——这使它能够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拥有巨大的销售规模,拥有开放物流平台的重要基础设施,双线服务消费者,双线与制造商合作,甚至服务其他电商。
双线业务带给苏宁的优势包括:1、与供应商的议价优势,“在规模上,苏宁还是会维持比较长期的优势”,电商观察人士李成东说。他举例称,一、二线实体店关闭了,销售下滑,但是三四线的扩张会平衡销售规模,另外一、二线线下实体店萎缩了,线上的业务会弥补这部分缺失。
2、线上线下的用户并非割裂,部分用户能重合,这意味着苏宁可以提供给他们其他电商提供不了的双线服务。事实上,如果苏宁放弃线下,京东和易迅就会去抢,苏宁怎会拱手让人呢?
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称,苏宁易购充分利用了母体在采购和自有物流两方面的优势,在前端压低进货成本,在运营中缩减物流费用,在仅有 4-5%的毛利率水平下,仍然能够将亏损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即使假定京东商城压缩其市场营销费用到和易购一样的水平,则其净利润率为-6.25%,仍然低于易购 4.75个百分点。换言之,强大的线下资源让京东打得起“价格战”,早期京东以低价进入市场,使得本应该有 20%左右综合毛利率的电商获利空间瞬间被压制到 7-8%,易购在今年不断以促销的方式回应京东,再次将毛利率水平降至 4-5%,当然,双方都存在不同幅度的亏损。
二、线上线下同价,行得通吗?
7月,苏宁走出了一招险棋,宣布将逐步实施“线上线下价格统一战略”,有评论认为,这是苏宁背水一战,成王败寇的绝杀之作。
在上述走访中,虎嗅发现,部分产品价格其实有几十到100元的差距。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认为,同价对家电行不通,苏宁家电毛利率22%,同价就巨亏了,所以同价的最有可能是3C——3C苏宁的门店毛利率大概七八个点,线上大概四五个点。苏宁可能会拿3C最先试验同价。换言之,苏宁不会对毛利高的家电实行同价,因为这无疑于“自断”活路——价格战还指望线下业务输血呢。
苏宁的决心似乎比想象得大,前日的苏宁易购的新闻发布会上,其北京地区负责人不仅拿电脑产品进行了双线同价对比,更是列出了其他3C产品的同价对比案例。
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对苏宁而言,这是必须要经过的路径。他甚至判断制造商会更积极,过去是线上线下区别产品,但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而且导致线上品种少于线下,未来同价后,制造商多了线上供应产品的通路。
虎嗅亦认为,同价是苏宁重新夺回主动权的“救赎”行动。实体渠道会因“同价”重现机会,如果说过去是苏宁体验,京东下单,双线同价后呢?苏宁兼具体验和价格优势,京东反而只能被动应战,门店重新赢来了喘息之机。
三、体验模式下,实体店利益怎么平衡?
相当数量的人现在的购物路线是这样的:在苏宁、国美实体店看中了某件商品,然后到京东、天猫、易购等电商平台上下单。这个消费行为证明了实体门店不可替代的展示、体验功能。而对于制造商,也希望维持实体、电商多渠道的模式,由实体店为消费者创造购买的体验环境。
已经有人在讨论这种模式的可能性,雪球网友“有谦”认为,将来在同等采购规模下,实体渠道、电商渠道的价格是一样的,但制造商给予实体渠道的返点高于电商渠道,来弥补实体渠道的展示和体验。雪球网友“风口”想得更“狂放”,未来的苏宁线下业务可以转型为京东和天猫的前端服务商,提供实物展示体验。
四、大百货猜想
仅仅是提供实物展示体验,或者是线下自提点,这显然小视了张近东的大手笔。前天,苏宁公布了150亿冲刺计划的实施“要点”,副董事长孙为民再次提出苏宁“沃尔玛+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即:一、从商品品类方面,将从3C家电拓展更多的商品品类。随着苏宁易购开放平台的实现,目前商品品类达到上百万SKU;线下商品品类在乐购仕同步延伸。二、线上线下进一步提升自主经营比例。三、线上线下在后台、服务、物流方面深度融合。举例来说,以云技术为载体,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消费者触点,“苏宁的线下业务也可借助于线上业务积累的丰富数据,实现个性化的定制”。
一位匿名的家电业内人士称,国内百货业的整合度远远不够,凭借其强大的后台系统,数据信息系统,未来苏宁的线下转型为大品类的百货化零售连锁的现实可能性极大。
虎嗅简单梳理了苏宁SKU业务扩张路径:2011年5月,对外推出“运动馆”;9月,虚拟物品频道上线;10月末,集纳60万SKU的图书频道上线。2012年4月后,从商旅到酒类再到母婴频道……苏宁易购生活百货品类以“每月一个新频道上线”的节奏在飞速递增。目前,其SKU数量已达100万个,涵盖20大类商品,对标沃尔玛,以乐仕购为品牌。
五、物流的角色如何变?
不管是要当沃尔玛还是亚马逊,苏宁都必须依托强大的物流。正如网友“”在微博中说,京东们对苏宁们的最大威胁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品牌从工厂库房已经大规模分仓给电商物流中心了,传统卖场对品牌的定价权已经逐步丧失。价格战背后电商地产化已经开始,大流量、大物流、大规模需要中心仓的面积量化。(零售竞争)从“客户在哪里”进化到“货在哪里”。
如果说过去,苏宁是利用线下强势渠道控制上游资源,那未来,苏宁要以占据的强大物流资源控制制造商。
来自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称,苏宁易购目前在物流方面的费用率大概为3%左右,相比当当的13%和亚马逊的10%,已经有了相对优势。
苏宁计划到2015年在全国 60个城市建成约 60个物流基地,主要以自建仓库为主,侧重两类:1)按照产品的畅销程度由高到低将所有 SKU 分为A\B\C三个等级,越是畅销的 SKU,越会在更多的仓库中进行放置,而对于特别不畅销的“长尾商品”,则专门建立起一个“长尾仓库”,用来应付对该品类突如其来的需求;2)苏宁对不同的供应商会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比如可以根据供应商要求在自己的仓库中划分区域供其使用,也可以在接到订单之后,再让供应商将货物送至自己的仓储。
在前五大电商巨头的争夺中,惟有京东和苏宁加大物流建设,意图很明显,成为制造商的仓储和配送服务商,像亚马逊那样,赚取第三方平台上的物流服务协议利润。
由此,虎嗅为苏宁线上线下双线作战做出判断与总结如下:
1、线下店的关闭是优化之举,而非断臂求生。线下店的存在将成为苏宁未来一大战略性优势,只是其定位与功能将变化。
2、苏宁将从“以客流向制造商议价”走向“以物流向制造商议价”。
3、制造商能否给予实体渠道以展示补贴,以实现线上线下利益的再平衡?
4、大百货、以“云数据”精准营销、以销定产的畅想看上去很美,但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苏宁中短期内还会纠结于线上转型的痛苦中,无力顾及其他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或者,您也可以快捷登录:
微信公号:ziyan-watc...
传统服装业老油条--CEO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美啦美妆市场总监
用最粗糙的语言陈述最操蛋的现实
安踏EC张斌
静静思考或者喜欢泡杯香茗,沉浸...
商业有味道
本文还没有被收录到任何文集,赶紧来收录它
2周内自动登录快递员工资怎么算?快递员能挣多少?揭秘快递员薪酬
离双11不到一周的时间,天猫、京东、苏宁等各大电商都争先展开预售活动。面对即将到来的&送货高峰&,多家快递公司开始&招兵买马&,并打出了月薪万元的招聘口号。而为了&抢&到腿脚麻利的快递员,他们甚至争相标价&&这边喊到一万,那边就敢喊一万二,更牛的快递公司甚至给出了一万五。对此,办公室的白领们各种&羡慕嫉妒恨&。快递员的工资真的有这么高?他们一个月到底能挣多少钱?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90后快递员:双11&月薪能轻松过万
李泽生,90后,高中毕业,是京东花园路配送站的一名年轻快递员。&别看我只做了一年快递员,咱也是经历过双11和6.18大战,经得起考验,大战面前从不畏惧&。小李对即将到来的双11非常期待,&双11是累点,但挣得也多呀,当月工资能轻松过万的。&
今年双11,天猫和京东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争夺&剁手族&,各种商品的预售活动已经开动,快递员们也是马不停蹄,小李好不容易&挤&出半个小时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的见面采访,回答问题简单利索,恨不得马上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对于快递员们来说,时间是绝对的&真金白银&,他们的工资来自每个快件的提成,送的快件越多,当月工资也越多。
月薪构成:底薪+送件提成
离双11还有一周的时间,小李已经迫不及待,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快递员的工资,是底薪+送件提成,也就是说送的件数越多,工资越高。双11期间,京东也会搞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订单一般都会翻倍,我们的工资也最高,能轻松过万,所以大家都很期待。&
做快递员这行,年轻体力好很占优势,小李也算&快枪手&,如果是普通居民楼,每个小时可以送出15-20个件;如果是写字楼,因为收件人相对集中,同样的时间里送的快件多一些,每小时可以送到20-30个。&这些都是平时的送件量,要是到了双11,可以多送30%,这样当月工资自然也高不少。&
&除此之外,京东在双11和6.18期间,送件数量排在前几名的快递员还可以得到额外的奖金,比如今年6.18,奖金就有618元&,小李说:&所以双11期间,很多剁手族买得开心,我们送得也十分开心。&
不过,小李也坦陈,双11期间确实很辛苦。平时7点打卡,如果早点送完货晚7点差不多就能回家了,而双11期间,早上6点就要打卡,紧接着要马上分拣货物,开始一天的忙碌,除了中午吃饭之外,一直要干到夜里11点。
&当然要想当月工资高,送件数量是考核的一个方面,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态度,也很重要,如果有客户给我们好评,我们会有加分,这样在工资里也会体现&,小李举了个例子,每次送件的时候,如果遇到客户家门口放着垃圾,都会随手帮着带到楼下,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工作习惯,希望给客户留个好印象。
京东快递月薪平均七八千
尽管双11期间月收入能过万,但每天将近十多个小时的&飞奔&和一堆堆等待派送的快件,都让快递员的工作显得有些&沉重&。意外的是,采访中,小李谈到自己的快递员经历却非常开心,他说:&这是毕业后最为正确的职业选择&。
小李来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也非常累,每月工资也就一千多块钱。没干多久,老乡建议他做快递员,&京东快递员工资高,月平均工资都在7000元-8000元,还有五险一金,比你现在强多了。你在这小餐馆挣得少不说,谁给你上保险?你老了怎么办?&经过老乡这么一&鼓动&,小李果断去应聘京东快递员。
&京东快递员的面试有要求,比如高中毕业,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等。面试通过以后,也不一定能行&&要经过三天的试用,三天里就&实战&去做一名快递员,公司会考验他面对用户随机应变的能力。&小李说,&我很幸运通过了面试和试用,上班了以后,我才知道京东快递员的工资和福利在行业里都是非常好的,很多其他快递公司的人都跳来我们这儿,现在干了一年了,心里一直很感谢鼓动我来京东的老乡&。
年节工资高快递员抢着加班
快递员的工作虽然挣得不少,但也非常辛苦,一年到头,都会在街上或楼道门口见到他们飞奔的身影。很多人都奇怪他们会有假期吗?
&说心里话,过年过节的,我们这行都不愿意休,因为遇到年节,京东给三倍的工资,所以大家都抢着加班。&小李告诉北青报记者,&不过,你别以为我们是铁人,一年到头连个假都没有,我们都有正常的休假,只不过不像其他行业会有正常假期,我们一般都是倒休,这样不影响送货,大家也都能休息一下。&
不过,快递员毕竟是个体力活,如果年龄大了,以后怎么办?小李说:&我们这里有很通常的上升通道,如果干得好,也会提拔成管理人员,就不用天天送件了&,小李指着坐在一旁的京东学知园配送站站长助理小张说。
苏宁快递员:熟练老手最高月入15000
今年29岁的陈建平已经加入苏宁的快递队伍整三个年头了,他现在是苏宁金融大街配送网点的一名快递员,他所在的这个网点担负着金融街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小件商品配送和自提服务,像他这样的快递员目前这里一共有8名。
平时月入元
说到收入,陈建平和他的同事们都感到比较满意,&虽然付出很多但也确实能得到很多,比社会上很多工薪族的收入都不低,甚至超过了很多白领。&对于社会上流传的&快递员月薪上万&,陈建平告诉北青报记者,&确实会出现,当然也要看时机,通常有大型促销时送货量就会爆发,收入自然也就高了。&
据了解,苏宁的快递员工资是底薪加提成,快递员每送一件快递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提成,如果是货到付款的话提成还会增加。陈建平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平时的薪资水平基本上在4500元至7000元之间,&但如果赶上像今年苏宁易购&818大促&时,靠近中关村这种业务繁忙地区的不少快递员月薪都能过万,而一些业务熟练的老快递员甚至能达到15000元以上!&
每天送单接近百单
不过在这种不低的收入背后则是快递员们超乎其他工作的额外辛劳。陈建平和他的同事们每天早上7点之前就要到达快递点了,这显然就要比做其他工作&早起很多&。早点开工分拣完货物,就可以在很多单位8点一上班就开始投递了。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在苏宁干快递三年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淡旺季区分不再是那么明显了,似乎天天工作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他介绍,当初刚来工作时,能够感受到很明显的淡旺季,往往周一周二业务多,一方面是周末挤压下来的货,还有就是很多人喜欢周末宅在家里网购;还有就是搞大型促销活动时要忙翻了天,此外的其他时候则相对轻松一些。不过现在可不一样了,平时的订单量就很大相当忙,到了促销季就更别提了。陈建平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平时每天的工作量都是接近百单,如果苏宁易购有大活动的话,每人每天的工作量都要涨2倍以上,他和同事们早上6点就得赶到快递点拣货。
这样一天下来,陈建平和他的同事们通常都得晚上七八点才能下班。从早上领取工单到晚上结束工作,工作时间一般都要12个小时左右,货物多的时候他们就在店里找个地方将就一宿。目前他们一般一周只能休息一天,赶到大忙的时候,甚至一个月都不能休息。这些多出来的加班时间就都只能等到淡季时再补休了。
快递不只是体力活
据了解,现在苏宁执行的是&一日三送&和&次日达&,一般来说,每天的早上7点、11点和15点中心仓的调拨车都会送一批货过来,而中午这个时间段的货物比早上和下午要多。而且中午的时间比较特殊,有人会外出吃饭或者午休,他们就只能在楼下等着。&如果不是这些问题,中午这拨两小时就能送完,但往往因为等候时间较长还会影响下一家的配送,甚至连午饭都耽误了。
据陈建平介绍,他们干这一行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区域内的每条街道、每个大厦都很熟悉,每个快递员都要根据路程远近和配单量来规划自己的配送路线,越是熟练的员工路线就越合理、配送效率就越快。随着工作有了经验,现在金融街周边各个写字楼里的不同单位哪家是8点上班、哪家8:30、哪家9点,陈建平他们都已经门清,然后再合理安排出最佳的送货线路。
陈建平告诉北青报记者,快递不仅是体力活,也要求快递员细心、有耐心。顾客的支付方式一般为直接网上支付或者货到付款。而选择货到付款的顾客有可能刷卡,也有可能直接支付现金。这时,他们就需要仔细清点货款,回到快递点完成销单之后再统一清点上交门店财务。所以,他们的工作其实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不仅要确保配送效率,在商品保护、开箱验机、货款收取等方面也不能马虎大意,只有顾客确认无误之后才可以完成这单配送。
据北京苏宁区域物流中心总监胡潘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苏宁的物流配送基本都靠自己的快递队伍完成而不外包,从而能实现以统一的标准完成服务,目前苏宁已在北京及环首都经济圈有100多家这样的快递点,快递员数量超过千人。
&你在找工作吗?会不会考虑当快递员呢?月薪万元不是梦。&尽管快递行业这样的揽人广告很吸引人,但调查显示,很多人在找工作时还是会在快递门槛前犹豫,辛苦是一方面,人员的流动性以及收入的不稳定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了解,包括美国、德国等国家快递员很多都有长期的雇佣关系,这种稳定的雇佣关系会影响到快递服务的服务能力、态度和品质。对比之下,目前国内快递业看上去在从业人员薪酬上有了不断的改善,但仍面临着诸如暴饮暴食式的市场波动、员工漂流式的职业变动等现象。
快递员漂流式职业变动值得关注
一家招聘网站的统计显示,快递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快递员的收入,自2007年以来上涨幅度平均超过20%,一度成为国内除月嫂之外加薪频率最高、幅度最大的行业之一。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快递基层操作人员的流动性一直不小。&我们看到的很多统计数据是70%-80%,但是实际的情况可能比这还要严重,有快递企业老板就亲口说过,自己公司的快递员流失率在100%,一年内有些站点的快递员几乎换了一个遍。&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
国际上多个国家的数据证明,蓝领收入超过白领不是梦想而是可能的现实。数据显示,在英国,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级的技术工人,平均年薪可以达到2万4千英镑到2万6千英镑,而英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不到2万5千英镑的起薪;在澳大利亚,一些蓝领工人平均周薪达到1229澳元,而一些行业白领平均周薪只有1085澳元。&一名有一技之长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蓝领工人在美国可以生活得很好。&有专家表示,蓝领之所以能够取得高收入,有些甚至超过白领,正是基于他们聚焦专业的服务技能和经验。
对比之下,目前国内快递业仍面临着诸如暴饮暴食式的市场波动、员工漂流式的职业变动等现象。资深物流业观察家杨达卿认为,这对行业的发展其实影响很大,非常值得关注。
快递员高收入背后暗藏不可持续
杨达卿表示,快递从业者都是采用计件取酬,多劳多得的收入模式,收入差异较大,好的商务区或者高峰时段业务量大收入就高;相反,相对边缘的区域业务量低收入就低。他认为,尽管有些快递员看起来收入不少,甚至能拿到1万,但从整体行业看这样的&高收入&中较大一部分有着不可持续性和不稳定性。
杨达卿认为,电商造节,吸引来的是&暴饮暴食&式的消费高峰。近年来的网购盛宴,中国创下单日网购最高量的世界纪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流通体系不够健全,才带来大家(集中在特定时间)到网上找便宜的现象。电商的商业模式迎合了消费者的&暴饮暴食式&消费。但这样的销售方式(所需要的服务)最终要转嫁给快递服务企业&。根据近年的经验,双11带来的快递压力有时需要快递企业半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才能完全化解,需要快递员连续数周的加班加点。而阶段性的高峰之后,行业整体来看并不景气。
杨达卿认为,从发展来看,这样的消费模式和行业应急机制并不理性,应当呼吁从上游消费到渠道建设再到下游的联动共生协同发展,不再延续不可持续的模式。
合理薪酬加职业培养&才是&职业收入&最大价值
杨达卿认为,在所谓高收入的薪水背后,更应该关注快递人员的&职业疲劳&现象和行业人才培养。&相比拿1万甚至两万,如果企业通过合法而稳定的雇佣关系,也许8000或者7000的薪水,配合必要的职业教育、再培训,其实对员工而言,价值更大&。
他认为,整体来看,快递行业属于透支性经营。去年网购高峰,曾有快递员累死的一例个案发生,杨达卿介绍,又一季网购高峰在即,已有快递企业曝出员工出现为此离职的苗头,&这是今年的一个新的迹象&。杨达卿认为,对此,行业应当给予高度关注,&职业疲劳,看上去对行业和企业伤害并不明显,但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它会带来人才的不稳定性,人才培养的不可持续性。&杨达卿表示,包括美国、德国等国家快递员很多都有长期的雇佣关系,这种稳定的雇佣关系会影响到快递服务的服务能力、态度和品质。
本文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宁 kindl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