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千左右的笔记本,如何在中短期内做一个财务...

月薪两千如何理财_百度知道
月薪两千如何理财
不想把钱存银行,月薪两千在深圳打工,没有太多空闲时间,请问如何理财
提问者采纳
定投的复利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充分展现,不必在意市场价格,长期累积的单位数就可以一次获利,适于有一定短线经验的人使用。 五,现在有很多存款了^_^ 你可以选择基金定投:一般在交易日不会出现中断,为避免这种人为的主观判断失误,通过利滚利的效果。 第二,需要考虑和照顾到今后收支情况。而且由于上班族大多并不具备较高的投资水平,积少成多买300元的基金定投 :股票(大盘蓝筹股)、复利效果、二十年后子女出国的留学基金,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收益、定投的方式有哪些,导致基金定投计划中断? 基金定投的方式有两种,不但不会造成自己日常经济上的负担;自己在市场内操作。定期定额投资有点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定投金额如何确定,无需为其短期波动而改变长期投资决策、黄金:由于基金定投具备投资和储蓄两大功能。 4。 二,光是看着1千变2千就能让你有很好的动力来多赚钱,可以在发工资后留下日常生活费,缺陷是需要自己费心,投资者可通过“定投计划”来投资市场,剩余的资金可拿出40%—60%来做基金定投, 定期是指两次投资之间间隔固定的时间周期(月,暂时停盘,可稳步实现资产增值、年轻的月光族; 场内自己操作,减少了再选择的麻烦,省心方便,自动设定划款日期、基金! 定期投资一定要对目标市场有一个长期趋势性的认识。 这两种方式的各有优点和缺陷,能有效降低整体投资成本,但却很少有人在投资时掌握到最佳的买卖点获利,定时由银行扣款。 四,只有在分红,了解投资市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更能让每月的小钱在未来轻松演变成大钱。我以前也是月光族,长期可观,不必在乎进场时点;反之,市场短期下跌反而是累积更多便宜单位数的时机,结余金额往往不多!如果是出于熊市末端、领固定薪水的上班族。 定投的标的可以有很多种类,投资的成本有高有低、除权,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牛市初期。投资的要诀就是“低买高卖”,使得价格波动的风险下降、牛市中期都可以开始定投,复利效果越明显。 第三:由于定期定额投资有投资成本加权平均的优点,部分剩余资金做定投: 银行代销可以通过协议,所以最大限度地分散了投资风险、存款等,如果已经处于牛市的尾声阶段,提早以定期小额投资方式来筹集? 第一,再进行长期定投,每月发放工资除掉必要的开支后,最好是在发工资之初:通过银行签订代销协议进行定投;另外每天就一个价,所以通过基金定投这种工具,长期平均下来比较低、定期投资、在未来某一时点有特殊(或较大)资金需求的,投资有两种方式,通过定期定额投资计划购买标的进行投资增值可以“聚沙成丘”: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投资! 3,将来的大趋势如何、平均投资,缺陷是基金公司一旦暂停申购:例如三年后须付购房首付款。资金是分期投入的,以“强迫”自己进行储蓄,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散风险。 第四,牢记定期在场内进行操作。另外一天价格的可选择性强!一般情况下。“定投计划”收益为复利效应;份额、定期定额投资的优点有哪些,一旦市场反弹,不单局限于基金、外汇,操作简单! 三、不喜欢承担过大投资风险者、基金定投适合什么样的人群? 1、什么是定投,乃至于三十年后自己的退休养老基金等等,当天只有一个未知价格。投资者可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闲散资金,小额的定期定额投资方式最为适合、定投首先要有大局观。在已知未来将有大额资金需求时,无疑是错误的决策? 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的简称,缺少灵活性。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因此不宜因市场短线波动而随便终止。 六? 因人而异! 2,可以帮你攒下钱来,一般而言,多攒钱了,先不说长期投资的无风险性,是长期投资者对市场长期看好的最佳选择工具。 一,毕竟基金定投属于长期投资,在不知不觉中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不用考虑投资时点,定额是指固定的金额或份数&#47、重大公告时,进而稳步获利,无法准确判断进出场的时机,不过这里主要讨论基金定投:大部份的上班族薪资所得在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后。只要长线前景佳、年)、季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服务不可用。月收入两千到三千怎么理财?
月收入两千到三千怎么理财?
现在本人月收入有时两千五至三千左右,怎么理财?& 给给建议?
你说下你的家庭情况,例如现有存款,资产(房产车产)有无贷款,年纪,有没有孩子……还有你能曾受的风险是多少??想实现怎样的财务目标~然后在给你建议。
年龄20岁,有现房一套,月收入两千五到三千左右,资产(房产车产)有无贷款这些都没有,没有结婚,给给建议吧?
已经有房子的情况,可以不用考虑考虑买房支出,那么相对来说比较好打理。
3000元你看你现在一个月要用多少钱,这个钱扣除后剩余的资金才好用来理财,还有单位有没有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每个月基本生活需要多少钱?现阶段父母需不需要赡养??是男士还是女士?结婚费用是自己出还是家人出?你想实现的财务目标是什么?是结婚还是买车?
人男性,3000元一个月一般支出五百左右,这五百包括平日的生活费用及其他。没有在单位,什么保险都没有缴纳,想在五年内结婚,结婚费用准备自己自备,财务用剩余的可以买基金吗?买车想在七年以内。怎么规划啊?
首先建议你购买基本养老保险,每年所需要费用,社保现在的支付标准是要考虑到个人帐户余额的,这个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养老问题。每个月所需要的是300元左右。
商业保险你可以买一份健康险,要有那种住院可以报销的。目前这个费用看各家保险公司,一般在4000一年。
另外买一份意外的卡,100元可以保10万完全意外的。
每年结余30000元减去保险费用约8000元还结余22000
每个月做1000元的定投,选2只定不同日子。一个用在5年后结婚一个用来买车。7年后购车完全按定投是不够的到时可以考虑下车贷。结婚的费用如果只是蜜月婚照摆酒40000是够的,因为你房子不用买了。
这样你每年还可以结余10000元,这个放在银行存定期,一来万一哪要急用钱可以用来支取,第二我看你每个月花500,可能这个是因为你才工作不久,以后可能会多开支,所以说有的结余是不能全部用来投资的。
即使是你可以每年存下1万的定期,这笔费用就可以用来结婚了,而定投就可以用来考虑买车和养老补充。这个只是比较简单的规划,如果想要详细的一方面你可以到银行咨询理财师,另一方面你可以留下联系邮箱,等我上班用计算器给你详细计算下。
已经发送到你邮箱
其他回答 (2)
一、理财的三个环节
1、攒钱:挣一个花两个一辈子都是穷人。一个月强制拿出10%的钱存在银行里,很多人说做不到。那么如果你的公司经营不好,老总要削减开支,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是把你开除,补偿两个月工资,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资降到九百元,你能接受哪个方案?99%的人都能接受第二个方案。那么你给自己做个强制储蓄,发下钱后直接将10%的钱存入银行,不迈出这一步,你就永远没有钱花。
2、生钱:基金、股票、债券、不动产
3、护钱: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所以要给自己买保险,保险是理财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钱就像打一口井,为你的水库注入源源不断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还不够,要为水库修个堤坝——意外、住院、大病。因为开车撞人倾家荡产的例子。坐飞机的例子:一个月我有时需要坐十次飞机,每次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我都会双手合十,我并不是信什么东西,我只是觉得自己的生命又重新被自己掌握了,因为在天上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每次坐飞机我都买了88元保50万的意外险,这是给家人的爱心和责任,这50万够我的妻子和孩子生活两年,两年时间她可以改嫁。
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管钱为中心,攒钱为起点,生钱为重点,护钱为保障。
二、多少钱可以开始理财?
不在乎多少,一个月省下100元买基金,从20岁存到60岁,是637800元;30岁存到60岁,是22万;40岁起存,7万;50岁,2万。钱生钱是长跑冠军,理财一定要从年轻时开始。钱的秉性:你不爱我,我不爱你。
女孩子,一定要自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三、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个人的水库应该分成三份。
第一份:应急的钱,6个月至一年的生活费。存银行,活期、定期,或者货币市场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钱,三至五年生活费,定存、国债、商业养老保险。应该是保本不赔,只会多不会少的东西。
第三份:闲钱,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钱,只有这种钱才可以买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或者跟朋友合伙一起开个什么生意,去做这种投资,那么必须是闲钱。
股票:股市如潮水,怎么涨的怎么退。只有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谁在裸泳。现在的点位不建议进场,买基金都不是好时段。
能够预测点位的只有三种人:一天才、二疯子、三骗子。
买股票之前先问自己三句话:第一,我有房子和保险了吗?第二,我有急用的钱吗?第三,我准备好坚强的神经和良好的心态吗?
退休的老人不应该炒股,他们在财务和精神上都难以承受股市的涨跌。孝顺的孩子不应该让你的父母炒股。
你见过排着队发财的吗?今年进市场的股民,三年后90%都会成为炮灰,只有10%的人能从股市里赚到钱,这是猫扑上流传的铁律!
四、理财什么时候开始好?
从自立开始。大四的学生就应该开始打工攒房租。成年人再向父母要钱是很丢人的事情,在猫扑上都会被鄙视的。
五、理财的习惯
1、节俭:少打一次车,少做一次美容,吃饭少点一个菜,省下来的钱积攒起来去投资,让钱生钱。富人钱生钱,穷人债养债。节省钱、尊重钱是很多富人的习惯。李嘉诚生活的节俭是尽人皆知的。有一天李嘉诚先生从酒店出来,掏车钥匙时从兜里蹦出一元的硬币掉到地上,李嘉诚弯腰去捡,一个印度保安把钱捡起来递给他,他接过这一元钱,从兜内掏出一百元港币给了保安,又把这一元钱也送给保安。别人很不解,问李嘉诚先生为何这么做,他说“这一百元港元是他给我服务,我给的报酬。如果一元的硬币不捡起来,可能会被车碾到地里,可能会掉到沟里,就会浪费掉,钱是用来花的,但是不可以浪费。”我们常常说富人越有钱越抠,因为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而没有钱的人往往“穷大方”。
2、记账:每天记帐,不行的话三天记一次也可以啊。有的人在猫扑上花mp都记账,现实里却不去记。
六、理财的误区
1、理财是有钱人的事:穷人、有钱人都能理财,养成良好的习惯,去投资,让钱自己去办些事。
2、忙,没有时间理:有时间打麻将没时间理财?当年毛主席都每天记帐,不要说你没时间,再忙也忙不过主席吧。
3、理财就是买股票买保险:所有钱都拿去买股票那是赌博不是理财。保险公司都说自己的产品既有保障又能储蓄又能投资,那还要基金公司干吗?
4、钱少,理财没什么效果:理财的秘密是“爱惜钱,节省钱,钱生钱,坚持不懈。”
5、我不懂理财:不懂可以学,理财并不难,任何时候开始学都不晚。
6、理财就是发财:理财和发财没有关系。理财是未雨绸缪,帮助你的财富安全、稳健的增长,达到生活目标。
7、理财要从众:理财不能随大流,一定是个性化的。
8、男人和女人理财不一样:理财是人人一样的,女人更容易冲动,女人在理财方面尽量克制一些冲动消费就可以了,如果完全不冲动,就不再可爱了。男人“分析”,女人“感觉”。
七、理财的五个一工程:
1、一生恪守量入为出
拳王泰森从20岁开始打拳,到40岁时挣了将近4亿美元,但他花钱无度,别墅有100多个房间,几十辆跑车,养老虎当宠物,结果到2004年底,他破产的时候还欠了国家税务局1000万美元。如果你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享受应该是40岁以后的事,年轻时必须付出、拼搏,老来穷才是最苦的事情。
2、不要梦想一夜暴富
天上没有馅饼,天上有什么?雨、雪、沙尘暴,偶尔会掉下来一个花盆什么的,一定不会有馅饼掉下来的,中国有句俗话“财不进急门”。 一年40%-50%的机会不可信,要想想别人的动机,听起来过于完美的东西往往不是真的。很多中了彩票头奖的人十年后还是贫困,因为买大房子,买车,钻出来几十个穷亲戚。精神上也受不了,像范进中举,一下子厥过去。你赚个MP都要一天天在猫扑HI里打卡!
当别人给你貌似很好的投资机会时,问自己六个问题(举例产权酒店):1、谁在卖我东西,对方的信誉如何?2、我的钱干啥去了?3、我挣的是什么钱,盈利模式。4、收益率合理吗?年收益1%-5%低,5%-8%中等,8%以上高。5、如果我不投了,卖得出去吗?6、如果卖不出去,可以自用吗?六个问题如果有两个以上有疑问,就不大可信。
3、不要让债务缠住一生
房奴、车奴、卡奴。中国的负翁大多28-35岁。例如在湖南买100平的房子,30万,首付20%6万,契税等2万,8万装修,2万家电,2万内饰细软,没有20万没法住进去。月还款应该在收入的30%以下,50%会非常难受。想好你是否具备财务能力再买房,努着买房就是房奴。
车奴更甚,车子是持续消费。日本的富翁每天拎着饭盒坐公交。信用卡是财务鸦片。
检查观众的钱包:大学生,月消费1800。北京硕士毕业月薪3000,本科2000,年轻人不要对未来生活抱着虚无的幻想。
改变生活要从小钱开始还,还卡——还车——还房——攒钱——投资。
你永远算不过银行,摆脱财务要还本而不是还息。
4、一夫一妻一个孩
结婚不是最大的财就是最大的债。所以不要轻易结婚与轻易离婚。
5、专心一项投资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一招鲜,吃遍天,一生做好一件投资你就会过上美满和幸福的生活,不是去赌。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要从众。有些钱不是你的。
不会理财的人就不会生活。但是理财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要根据你自己的生活来决定,比如你每月有那些是必须要消费的,那些是没有必要消费的,不过在自己有想消费那些不必要的消费欲望的时候,你就要克制自己了。建议你最好去看几部关于理财的书。给你理财十大忠告 一、在建立个人资产的阶段,应当选择一个没有风险的简单的投资机构,最好是采取储蓄的方式。 二、购买住房是一种建立终生资产的行动,所以应当深思熟虑。 三、在采取任何获得不动产的行动之前,都应当考虑好自己的资金支付能力和支付方式等问题。 四、建立一个家庭资产情况一览表,这可以使你随时了解家庭情况的变化以及有关法规的变化。 五、使你的个人资产多样化。在组成你的个人资产的过程中要使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这三者大体处于平衡状态。 六、使你的资产增值。一份资产应当根据其确定的目的来增值。 七、使你的资产活起来。如果你为你的资产选择的是中长期投资,那就很难考虑这一点,只有短期投资方式才能达到这种目的。 八、你应当关心税制的执行和它的变化情况,如果有必要改变你的积蓄方针,请不要犹豫。变化投资方向和注重投资安全可使你更好地应付各种形势。 九、不要忘了为你的退休做好准备。退休前你最好用其他一些投资方式来弥补社会保障措施的不足。 十、保护好你的家庭。在死亡保险、人寿保险、夫妻理财制度等方面应有所考虑。你积攒的每一元钱你赚一个,花一个,就无法让钱财为你服务,更别指望有更多的钱再为你所用。这道理不是很简单么?还有一种叫4321理财法现在很多人都在用,4321理财法就是每月工资百分之40用来供房或其它投资,百分之30做生活费,百分之20做银行存款急事时用,百分之10交保险。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一样的你也可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银行业务领域专家作者的其他原创文章
导读:财产保险公司的岗位,除了核保、核赔、查勘理赔等比较接地气的,就只有再保、精算这些高大上的岗位了?还有啥??好像就只有一大波又一大波的业务员了吧?非也非也,读了本文您就知道了!
(本文所引用的例子皆由本人亲自认证)
第一部分——例子
例子一:福贵的故事 福贵这一人物是余华笔下《活着》的主人公,是众人羡慕的地主出身,好赌,最终被赌场的人骗掉全副家产,成为穷光蛋一个。那个时代的你一定会认为做地主无比幸福而沦为穷光蛋是多么凄惨。错了,当福贵沦为穷光蛋那那一刻恰好我国土改,兴高采烈刚刚成为地主的赌场老板被弄死了,福贵因祸得福活着。看到这里你们也许会认为福贵这一角色是虚构的,但我很肯定和你们说,不是。这就是我家族的逆写照。
例子二:我奶奶的地主父亲 我奶奶的父亲是个辛勤老实的点心师傅,仅仅靠做点饼干为生,因为手艺好,生活过的不错。能做地主富豪的人都是有力认识或者相关人士,在土改正式实施之前早就洞悉了风声,因此大量低价抛地。奶奶的父亲仅仅是个手艺人,看到如今地价如此便宜,便东拼西凑借钱买了几块地。结局大家可以料到,奶奶的父亲被批斗,被“地主”了,一家被流放到北大荒。
例子三:菜市场经理与大学博导J 50年代哈工大高材生,毕业后到现在很不错的985理工高校任教,坚持做真学术,一路靠自己的真材实料破格晋升,最终位及博导和院长和一级学报主编。然而谁又知道身为院长的他在98年之前他还在住破房子,全部存款10w不到,就在当年装修新房的时候一次清空了所有积蓄?谁又知道改革开放前他在高校任教收入还比不上当时肉菜市场的经理甚至是水泥匠?如今这位前辈退休了,退休收入高过很多精算师,经济上很充裕。然而那位肉菜市场经理,退休收入3000不到。
例子四:J博导的几代学生们 J博导在任教的50年里,带出了很多出色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第一代学生:从入学到如今都是令人羡慕,都是高校或者社会的宠儿。学生们如今任职高校高层或者企业高管甚至有关部门的管理者。 第二代学生:从入学到如今都是一路顺风,如今40多岁的他们一辆车子两套房子几乎都不愁(其中一套是高校福利)。 第三代学生:30多的他们很优秀,削尖脑袋挤进这所985高校,然而高校这一圈子已经人满为患,收入也仅仅不到4000,要依靠拼命上课才能冲击6-7k,科研项目被上面的人垄断着,校内贫富差异很大。很明显这样的经济水平很难在一线城市享受多优质的生活。
例子五:下海与国考 当年的公务员一批批下海经商说明了什么?当下的大学生一批批蜂拥去国考又说明了什么?
例子六:专业人士、工人、服务员,谁才是屌丝? 专业人士看上去风光无限,收入理想。但是大家有没有计算过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平均下来真的很普通而已。而且现在职场趋势就是,高级别资历深的专业人士保留高薪优势,中低级别的专业人士收入真的很普通且相对于物价保持下降趋势,仅仅赚个加班费而已。 说到工人你会觉得很土吗?请搜索雷州烟斗部落,留意一下这一帮在广东偏僻角落的烟斗工匠。请搜索广州天程铜艺,留意一下这位打铜的工匠。论收入,只能说什么注册会计师,精算师都能被他们秒杀,是秒杀。这不是特例,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牛仔裤手工定制,西服定制师傅等等。
说到服务员,在北上广各大私人(正规)VIP会所的一个小服务员收入都能过6000
,一个会所的管理人员收入超过2w比比皆是。
第二部分——提问 1、假设你在土改之前有幸成为了地主,下场会如何? 2、在计划经济年代,你很不容易捞到了当时一个肥差事,肉菜市场经理,如今你的下场会如何? 3、高校现状是这样的,第一梯队管理层50岁,还能继续做10-15年(可能会推迟退休年龄)。第一梯队教师50岁,还能继续工作10-25年(博导可以工作到70岁,且退休后存在返聘制度)。第二梯队教师40岁,还能工作20-35年。作为30岁的你,假设选择来到高校,尝试现实地幻想一下结局。 4、试想一下你现在在这个金融发热的时代,拼命挤进金融机构的下场?
第四问由我回答: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50后,如今都是位高权重了;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60后,大部分也非富则贵了,差劲的也能有个小康;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70后,基本上都是有房有车小有积蓄,开好车买别墅也不太成问题;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80后,基本上都是一帆风顺,但优势已经不及当年了,买得起别墅和正在做房奴的比例差不多就是1:1了;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90后,注定是这个时代的悲剧,10%能享受到优越丰厚的收入,20%的人仅仅是好过而已,注定70%的人会很惨,有些徘徊在这个圈子的底层,有些直接被踢出圈子。
以上道理很简单,对于当年的50后-70后,人不够,你不是精英,就把你培养成精英。而如今,人满了,你不是精英,踢走你。
第三部分——释疑
注:下文指的专业人士特指会计师,精算师,投资分析师等坐在办公室里的高级白领。
1、做金融不好吗?做注册会计师不好吗?做精算师不好吗?做专业人士不好吗? 答:以上职业很好,但是被过分炒作了,所以人满为患太拥挤,很多已经处于饱和,作为职业本身很好,但作为想进入此行业的大学生及其他行业人员的职业规划,请慎重。
不是说现在金融无论是证券还是保险等方方面面都不健全,都有待发展,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还不够吗? 答:提这个问题的人一般犯了一个逻辑错误。金融业不健全并不意味着要招更多的人,这是两码事。不健全的金融业由现有的金融人发展就足够了,不需要更多的人。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不够是因为时间问题而不是人数问题。
3、为什么我不推荐学生们涌向去做“专业人士”? 答: 1)本文开篇六个例子说明了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变迁,90后不适合以“专业人士”择业,因为多余出来的“专业人士”注定成为悲剧,除非特别优异,否则你很容易沦为“多余人士”; 2)学生们选择去做“专业人士”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误认为专业人士比其它职业待遇好,另一个就是他们不知道除了专业人士这种职业,社会上还有什么职业。首先金融专业人士的待遇根本不比其它职业优越,我家楼附近小饭店经利润2-5w的比比皆是,世界那么大,行业如此的多,岗位如此的丰富,金融专业人士从其量能说在社会上不错罢了,优越二字就算了。在我家乡卖猪脚、牛肉丸和海味的很多都能月入5w。
4、怎么样的90后适合去做“专业人士”? 答: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很有耐心的,但有几次真的不耐烦了,90后大三财经院校学生一直问我怎么样才能从业投资岗位,但在和他交流的情况下发现他对很多金融常识都不懂,我问他,你为什么想做投资?他说这是他的理想和兴趣所在。然后我问他,现在我给你100w你怎么投资?你认为股票升跌是由什么造成的?结果就是,他对投资的理解仅仅是理想和兴趣,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懂。
我认为想从事金融专业人士的90后应该是这样的,对现实中的金融保持密切关注,对金融理论和实务有一定了解,至少能与人打开金融这一个话题,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做不到这点,面试关根本过不了,因为在一般300份简历最后只招3个人招聘里面,绝对存在3个以上真正的金融爱好者的。
第四部分——建议
当你被问及,给你一笔钱,你会去买什么?回答LV、GUCCI的绝对是彻彻底底的土包子。同样的,当你被问及,你觉得在保险公司最好的岗位是什么?回答精算和风控的人同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前提是你要知道有多少选择,连选项都不清楚如何选择?
好吧,这篇文章偏离保险太远了,接下来就说回保险公司吧。我发现很多人连保险公司有什么部门和岗位都不清楚。在这个靠百度可以了解整个世界的当下,这种现象不应该。以下是我介绍财险保险公司内大家不太熟悉的优质岗位:
国际部 国际部顾名思义是负责在国际范围内的业务往来。主要负责海上保险等,负责国际物流的承保、风险评估、理赔调查等管理性质的工作,以及船舶承保、海上事故等等。在港口城市尤其重要。
招聘要求: 1、熟练使用英语,要求精通标准书面语,能用英语拟合同和查核合同,口语技能达到商务谈判水平 2、熟悉国内外的保险法规 3、最好有国际物流、运输、外贸、船舶等行业经验
业务部企财对公业务岗 顾名思义,这个岗位面对的客户是大型国企、ZF部门等等。负责大型的基建项目、制造业设备承保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岗位保险公司特别重视,每个月都会给业务员丰厚的业务费去做PR活动。这个岗位应酬的也比较多,在工作中能接触不少高层次圈子的人物,是一份开拓人脉和事业的优质岗位。稳定后月入上万很正常,如果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收入会更加可观。这个岗位很容易升为公司管理层的。
招聘要求: 1、家庭背景优秀的优先 2、负责其它财险业务的骨干业务员优先 C 业务部企财对私业务岗 这一岗位在珠三角(尤其是东莞、中山)是很吃香的,因为制造型企业太多了。累,但是收入高,入职半年后月入过万是很常见的是,之后的发展如何就看你自己多拼命了。
有人问道,那这种岗位和个寿岗有什么不同?答:个寿岗推销基本上靠骗,这是制度造成的,因为你根本没有机会和客户有第二次交易的机会(个寿产品都是10-20年期的居多,买了基本上很少退保的),所以你也无需顾及诚信。然而企财险不同,你每年都要和同个客户打交道,你根本不敢骗他的,你骗他,他一说,在当地的制造业你的名声就会臭掉,以后再也做不了生意。
招聘范围大,门槛不高,因为压力大挑战大所以这个岗位并不“挤”。
大项目部承保核保专业人员 这一岗位算是办公室外的专业人士了,要求有相关行业经验,如建筑、物流等等。重点要求就是头脑灵活、洞察力强,是个趣味性较高的岗位,经常面临不同的任务。
重大案件公估人员 同上个岗位一样,这也算是办公室外的专业人士了,因此要求有相关行业经验,如建筑、物流等等。头脑灵活、洞察力强也是重点要求。同样需要经常面临不同的任务,具备较高趣味性。
大项目部承保核保专业人员和重大案件公估人员一般不招商科应届生,但是做得好的员工转岗很方便,所以有意向的学生或者初入行者可以先去做非车财险业务员熟悉业务流程,而后转岗到专业核保和公估。
文章到了尾声总结一下: 我所要倡导的是,仅有在你知道到底有多少个选项的时候,你才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连选项都不知道有多少,又怎能做出选择?
想乘坐黄金行业顺风车的各位,你们要分析好前景,究竟是坐上了顺风车还是末班车。要知道,历史告诉,当社会上连市井百姓都觉得某一个东西很有“前途”的时候,这个东西不说崩溃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导读:财险行业两核人员(核保核赔)面临着人手短缺,员工素质不高、工作倦怠、人员流失率极高的窘境,这一现象在中小型财险公司尤其严重。然而大型财险公司正面临着被中小型财险公司大量挖角两核人员的困境。此文各方位讲解两核岗这一不为人熟悉,或曾被错误理解的岗位。另外,作为保险业的一员,希望能推动这一不成熟的岗位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不希望业界过多恶性挖角,同时为两核吸引多一些精英。
财险行业两核人员(核保核赔)面临着人手短缺,员工素质不高、工作倦怠、人员流失率极高的窘境,这一现象在中小型财险公司尤其严重。然而大型财险公司正面临着被中小型财险公司大量挖角两核人员的困境。此文各方位讲解两核岗这一不为人熟悉,或曾被错误理解的岗位。另外,作为保险业的一员,希望能推动这一不成熟的岗位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不希望业界过多恶性挖角,同时为两核吸引多一些精英。(备注:为避免误会,本文描述内容仅限于财险范围。)
一、两核岗招聘困境解析
在健康险里面,逆向选择投保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怀疑自己有病或自认为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比普通人更倾向于投保,这种逆向选择无疑给保险人带来危机。
然而,在财险公司两核部门(核保核赔)招聘中,逆向选择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困境不亚于投保逆向选择。因为在保险公司招聘中,知识储备不足,懒惰,缺乏斗志,头脑不灵活的学生更倾向于将简历投向于两核部门,原因如下:
1、从知识和技能储备方面看:专业知识储备优异的学子大多倾向于证券、资管、银行等机构,虽然也有不少精英选择从业保险,但这些精英都流到精算、财务、IT部门。
2、从勤奋和斗志方面看:从业保险的学生群体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经济环境欠佳且无背景的学生,这一学生群体一般分化地很厉害,一部分人十分勤奋,斗志十足,拼了命去工作,大多选择业务类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别无选择,在学历不硬的前提下,唯一能靠自己在这个城市立足的岗位只有业务岗,而且他们认识到自身不足,所以更会将勤补拙。另一部分人说的好听一点就是随遇而安,说的现实点就是破罐子破摔,他们活了二十多年从未出过头,因此也不打算在未来出头,只求有一个稳定温饱的职业,至于房子车子从未考虑,这部分人大多选择非业务类岗位,其中一部分就到了两核部门。
3、从头脑灵活度方面看:在面试的时候,问过不少投两核的学生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频率最高的回答就是:第一,因为专业是保险专业(言外之意除了保险之外不知道能做什么);第二,不想跑业务。这样的群体能有头脑灵活度?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疑问重重,比如:
1、两核部门待遇如何?前景如何? 答:两核部门的待遇、前景和从业经验,知识储备,头脑灵活度挂钩,经验尤为重要,普通两核人员的收入就是你所在城市文员的普遍薪酬,在一线城市只够在城中村租个小房子每个月填饱肚子,高水平的两核人员另当别论,收入水平可观也不足为奇,在公司的地位不亚于精算人员。而积累经验是个漫长的过程,精英积累三五年,非精英积累十几年才能达到效果,由于逆向选择,基本上没有什么精英会主动进入两核部门,所以外界甚至是业内看来,两核人员普遍待遇不佳,如果想升职则需要遥遥的“十年”,殊不知这“十年”是由逆向选择造成的,如果真要有精英愿意从事两核,5年足矣!
2、为什么精英都不愿意去做两核部门? 答: A 两核部门在前几年待遇确实不佳,工作却十分劳累; B 在外界看来从业两核前景不好,因为很多两核人员干了十来年收入相对通胀都每增加,收入不错的两核人员较少。然而这一现象是逆向选择造成的,加薪慢是因为员工水平普遍不高。
二、两核岗在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1、转行率:由于逆向选择,目前选择两核的人群多为能力不高却心比天高的人,受不了经验积累期的苦,也没能力缩短经验积累期,所以很多做了一段时间就不做了。
2、挖角率高:为了短期内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两核队伍,很多小企业向中大型企业挖团队,一挖整个团队都走了。无论如何,这一现象都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
3、两核岗未得到重视:因为这个岗位没有对应的本科专业,头顶也不存在光环,更加不会有培训公司和留学机构为这个岗位炒作,所以也是被忽略的一个岗位。
4、经常被错误认识:因为现实中从业两核岗的人很多混了很久之后都没有“出息”,所以不少人认为两核岗是个没有“出息”的岗位。这就太冤了,很多从业两核岗的人没有“出息”是因为没有“出息”的人更倾向于进入两核岗,这是因果方向性问题!
三、两核岗的工作内容:
有人说两核岗工作枯燥无聊,十分平淡。然而正如销售分高低,高者如咨询公司销售服务,低者如超市里促销饮料,两核岗也分高低,只不过从事低者占多数,所以普遍看来两核岗没什么水平罢了。然而从事低者占多数是因为低者占多数,若你本身水平高,在如今两核人手缺失的当下,没人舍得让你做低级活的。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无聊的路人甲,抱歉,你只能做无聊的车险核保。
车险两核,家财两核,企财两核,工程两核,你能做什么视乎你的能力,即使你不是工程出身,如果你有能力,公司也会培养你往工程两核方向走的,前提是你学习速度快。
四、什么人适合成为两核岗的精英?
对当下两核精英的特点归纳有如下: 1、吃苦勤奋不抱怨 2、头脑机灵灵活,有适当的小聪明 3、百事通,既要熟悉各行各业的显规则,也要了解潜规则。同时还要熟知三教九流的规则,分析能力强。(21世纪通过互联网检索资讯足以让你成为百事通) 4、行业专业知识储备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又会出现以下疑问: 1、我有能力,但不知道进入两核内会不会受到重视,就怕不被重视耽误了前途? 答:基本上会得到高度重视的,因为缺人,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是中上水平的实习生,我们都尽力去培养,原因很简单,缺人。
2、头几年待遇又不好又累吗? 答:是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外表美好的东西大多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包装出来的。
3、从事两核都要考什么证件?又有多少种资格证书? 答:入行考个公估人即可(考这个是因为公估工作要得到法律上的许可),其它证件工作后再考虑,因为工作后证件不占大权重,占权重高的是经验和头脑。
五、我的个人观点
正如很多年前,“工商管理”的很多观念根本无法被商人接受,而若干年前“工商管理”却成就了不少如今已成高管的学子,然而如今人们一听到“工商管理”四个字接下来却不由自主地说一声“扯淡”,很多行业岗位也都是这样变迁的,能不能坐上行业或岗位的顺风车就要看大家眼光了。我很负责任地说,对于精英来说,两核岗是一辆潜在的顺风车,然而当大家都意识到某辆顺风车的时候,必然会引起一系列撞车。精英现在进两核,就是鹤立鸡群,大部分资源和机会都回投放在你身上。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一些就业的意见,也能带动更多人进入两核,业内就别再乱挖人了。
导读:辛辛苦苦找到了理想的实习单位,想要实习结束被录用?那就好好表现吧!不知道怎么才算好好表现?小编懂你,本文,你值得拥有!
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获得一个精算实习的机会实在不容易,然而精算实习的周期在3-6月左右,时间成本确实大。既然付出了时间成本,我们就要完善自己,抱着一颗志在必得的心。
精算岗找人目的通常有两个:情况一,公司梯队建设需要。情况二, 招多一个人分担业务(劳务输出)。面对情况二我们无能为力,因为没有编制位置,你再优秀也不会为了你去破坏制度。本文的大前提是在情况一的条件下的。
那么,如何在实习期增大被录用的可能性?四个字:但求无过。能做到无过,说明你的能力已经很不错了。一、基本要求
略读《保险学原理》《海上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保险法》教材。什么为之略读?就是读框架不读内容(当然你愿意细读是最好)。仅有了解了整个保险的大框架,才能产生保险视角。实习生中统计或者数学、金融专业毕业生明显对保险知识比较缺失。略读框架会使你能在三天之内对保险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如果不读的话,在实务工作中就会出现别人说啥你啥不懂的现象。千万不要问别人关于保险的理论知识,你们都是大学生,这点知识公司已经默认你们已经懂了。即使不懂,公司也默认你们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入职第一周保险知识的缺失情有可原,第二周还没建立起完整的保险知识体系,你的自学能力将会被质疑。二、请教的技巧1、工作方面
当被指派某项具体任务时,很多实习生不懂,就问:请问这个怎么做?
请各位实习生不要问这个问题,一个接受教育近20年的人还要问怎么做,这不是自打嘴巴自认是那种高分低能的人吗?一个新人很多事情不会做很正常,但你要会思考,对未知事物作出推敲,猜测解决任务的方向,操作可以不会,思路要有。
一个好的回答是这样的:前辈,我在这个细节上不太清楚,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做(方法a)或者是那样做(方法b)。用a做会怎么怎么样,b做会怎么怎么样,您的意见是什么?
问问题一定要具体细致,你一句“怎么做”,别人怎么知道你是在哪方面不懂?别人只会认定你压根没思考。一般遇到单纯“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我会随便敷衍几句让他多看xx书,然后叫另一个人或者自己做,让问问题那个在旁边看。因为我觉得教一个不愿意思考的懒人比自己亲自完成那份工作还要辛苦,倒不如自己做了。
问“怎么做”的实习生会在能力分上大打折扣。2、个人建议方面
我至少被十个实习生问到过如下问题,原话:做寿险好还是做财险好?我想深造,考研考到那里好?出国考研好还是读国内的好?我想做一名出色的精算师,请您给我一点建议。
一般我会回复,我要买车,买哪部好?你回答不出我的问题,正如我回答不出你的问题。
要回答一个问题,必须知道详细的背景资料,没有前提的一个空泛的问题让人如何回答?正如买车,不差钱就去买欧洲车,追求性价比就买日本车,单身白领就买甲壳虫,商人就买宝马7,有老有小一家人就买部七座车。
打个比方你要问考研选择哪所学校就要提及以下信息:A 是否一定从事精算,有无考虑转行金融投资证券B 你的家乡在哪里,以后考虑在什么城市就业和定居C 你的家庭能否为你在某城市提供考研和就业的人脉关系D 你的水平大概能考到哪里E 你的家庭经济环境。读三年的成本,算上工作的机会成本是25万,等于你首期的一半费用了,所以说对于考研学生,是要考虑家庭经济背景的。
如果问问题问的太空泛,是会被质疑沟通能力的。3、专业知识方面
首先,保险相关理论知识,谁问谁低能。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网上就没有查不到的资料,这都要问说不过去。
其次,保险实务知识,(保险公司某些行为的具体操作,甚至是黑幕),一般问这些问题的,根据观察都是些能力比较强的,尤其是执行能力,而且很机灵,甚至说很有心计。然而这个时代谁没有心计?蠢人才没有心计,只要不拿心计算计他人即可。关于这些问题,别太早问,否则大家会认为你是个急功近利的人,半个月后大家熟悉后再交流,老员工也不会藏着掖着瞒你不说的,这方面交流得当,你的能力也会因此展现。
最后,行业视野和行业展望。这种话题要说,但少说,说多了别人会认为你是那种不切实际的人。毕竟很多行业预测根本没人能够说个准,也就仅仅说说,实际意义不大。行业视野的话题你谈之前一定要做好知识储备,说的有深度,别人会认为你有思想,说的不好,别人就认为你死读书。三、具体工作方面
1、实习的开头你就要问同事,平时工作是用什么软件,什么版本(不同公司的偏好不同)。接下来的日子你就要迅速熟悉界面,死记硬背给我背下来。这样你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学习能力强,有速度的好印象。熟悉界面熟悉到倒背如流说难挺难说难也不难,纯粹是个态度活。你要是不熟悉界面,别人教你也很吃力,别人吃力了,就不主动教你了。
2、按时完成下达的工作。对于新人,工作很多时候就是给你过往数据让你练练手。按时完成是有技巧的。当你做到1/3时,你给自己做一个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显示按照现状你无法按时完成,那你就去请教你的同事,因为解决方案很多时候不止一个,你可能选择了最低效率的那个。当然,你请教同事的时候要把你自己的思路说出来,你是让他“指点”,而不是让他手把手教。一点就透的人是很受欢迎的。
3、遇到看上去“不合理”的任务或者你做失败了的任务不要质疑。任务失败了,不会做了,你就已经是失败者了,哪里有质疑的权利?一个失败者去质疑一家现代化企业的培训制度,这才是需要质疑的。你失败了或者你觉得任务不合理是你的问题,如果你对此表示质疑,公司会对你的工作态度和操守产生质疑,你也不要提什么意见,失败者没资格提供意见(你都失败了,你能保证你的意见不失败?)你提供意见在公司眼里只会是对失败的一种狡辩。当然,如果你成功完成任务,然后对工作提一点建议,这会让公司觉得你有思考的能力。
4、重复流程。产品开发这种高端的创新工作你在实习期间是不会接触的,在分公司的员工甚至一生都不会接触。我们的工作极少是创新的,大部分都是常规的。那就要求你对流程熟悉。白天的工作晚上反复演练,这种反复能迅速提高你的工作速度和工作上手的速度。相信我,速度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重要优点。四、做人方面
1、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不要太热情,不要太清高。过来人都知道,热情是无法持续的,过高的热情会烙下一个虎头蛇尾的结局。不要清高,这年头清高的人没个过得好的。
2、注意你的微博或者说说或者朋友圈上的言辞。我不下几十次看到很多90后的实习生在这些公共平台上抱怨工作抱怨领导,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的。不满谁都有,我也对公司一些人和事不满,但你在公共平台上这样说,这能证明你低智商。你的微博之类的就别涉及实习的东西了,没啥意义。
3、别套近乎。有一种微博我觉得特恶心。你别说,真的非常多。如下:大爱xx公司、大爱xx精算部、来到xx公司xx部门真的很幸福,我的同事和领导,我真的很爱你们、xx部门让我感觉到家的温暖,同事们我爱你!
是多虚伪的人才能发这么恶心的微博啊?我除了我父母老婆孩子和几个挚友才能谈得上爱,我就奇怪这些人怎么能爱这么多东西,才来了部门一下子就说爱同事,这样的人智商和情商和道德我都直接打零分,绝不录用。爱抱怨的我还会教育一下他,如此虚伪的我也只能虚伪地给他一个笑脸,实习期一到就叫他走人。
本文相关的原创文章
导读:精算师这个高大上的职业已经被很多小伙伴垂涎三尺了,那怎样的人能做精算师呢?除了北美精算师协会的考试,还可以申请哪些协会的考试?迈向精算师之路在何方呢?且看一位来自香港金融人士的建议。
作者声明:作者本科专业为精算,但并没有从事精算相关工作或实习,本文仅为给非精算业内人士或有兴趣的童鞋参考,相关信息若不专业或不更新的,还请多多指教。
1.怎样的人能做精算师: 请放心,数学能力的要求绝对不高,或者确切地说,数学里面抽象的那部分一点都没有要求。精算就是统计而已,而统计,你知道的,根本就不能算是数学。考试中的计算都有计算器来完成,工作中的计算都由精算程序来完成。所以精算师都是程序员/计算器使用家。2.要不要做精算师: 首先精算师确实是一个需要硬技术(就是专业知识啦)和需要时间积淀(没有时间你怎么考试)的职业,不可能取巧,而且会越来越窄。然后精算师是一个很按部就班也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相比整个金融业)——市场再怎么动荡,保险公司总是不能倒的啊——那么也难保你做久了会觉得无聊。其次精算师在香港已经饱和了,各大保险公司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萝卜拔出来的话应届毕业生还真就进不去。工资肯定不低但是并没有高到投行这种属于“传说”的级别,不过——每年都有巨长无比的study leave而且考试费是公司报销。3.精算师都干些啥: 精算么就是很精确地算,你保单上面的每一个数据,保费多少、每年的赎回金多少、不同的年份死掉可以赔多少钱,都是精算部根据各种统计数据比如死亡率退保率etc算的。当然这只是狭义的精算,亦即寿险,而除了寿险之外包括投资回报什么的也可以归精算部,所以——统计要懂,基本的经济会计要懂,金融数学要懂,编程要懂不过具体要会编什么程还是看公司具体用什么软件。狭义的精算师指的就是保险公司里面的,不过广义的还包括第三方精算咨询公司(比如四大的咨询部,比如towers watson),再保险公司,之类(系里的同学多数还是去的大保险公司)。4.精算师和精算师考试: 通过了全部精算师考试的人可以被称为精算师,通过了某一部分精算师考试的人可以被称为准精算师。我们在香港考的都是北美精算师,以下简称SOA。同时还有英国精算师协会的考试,澳洲精算师协会的考试,等等,但是反正鄙校同学考的都是SOA。进保险公司做entry level的精算职位对于精算考过了多少门没有硬性规定,因为有资质的话自学考试真的很快,而且考精算师的阵线很长,所以进公司的时候考到哪个程度基本不make difference。考精算师公司报销,并且放假给你复习,并且每过一门都可以加薪。所以——公司鼓励员工抓紧考,但不大可能因为你不考而解雇你。激励在前当然大家都考,所以你可以预计只要不离开这个行业就要一直考试考到三十岁——精算考试是体力活,如果你到三十岁还没有考完,那么以后也就别勉强了——这不是我说的,是同学的同事说的。
4.1 SOA包括:
preliminary
5门,跟狭义的精算关系不大。分别是统计,金融数学(即time value of money),寿险,金融工程(衍生品计算)和统计模型(比如statistical inference),除了寿险之外的四门都是大学统计系/数学系/经济系/金融系有大概率会开的课,基本修一个学期就可以达到考试要求的程度了,至少我们学校是。自学也不成问题,每门考试都有官方教材,我们叫manual,连理论知识带练习带模拟考,完全可以作为没有基础情况下的自学教材。这5门我们通常大学三年可以考掉。也就是大家找工作的时候基本都没有5门也过了4门了。
3门大学课程,SOA在指定的大学有指定的课程,方向为经济、金融和时间序列,如果你的大学不被SOA认定或者你已经不在大学了,就交钱考试吧。
FAP(fundamental of actuarial
practice),这个东西有8个模块,具体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要分方向了,比如寿险/养老金/投资……,都是进了保险公司才开始考的,原因1是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关仅仅自学的话很辛苦,原因2是考试费好像是两千美元大家都嫌贵。8个模块大概要考个那么二三四年,完了之后你就是准精算师,也就是associate了。
然后就开始奋战在通往fellow,也就是精算师的道路上。这个离我现在太远,我就不前瞻了。5.进入正题——如何成为精算师:
首先refer to第1和2看看能不能以及想不想做精算。
然后refer to 4.1,自学考掉一二三门。
其次就给保险公司投简历吧,香港这边通常由于饱和的关系都只喜欢招实习生,那么就先实习吧。
再次重复,做精算师不是要全部考完精算考试才可以做精算师,但是你在找第一份精算实习/工作之前如果一门都不考那未免缺了那么一点诚意吧。
至于怎么样找到第一份精算职位的工作/实习,这个就各显神通吧。
找到之后就算是入了行了,然后的事就不在这道题讨论范围内,我也算完成任务了吧?
保险精算师是保险行业的精英,入行门槛也非常之高。他们是如何设计开发新的保险产品的?他们一天都干些啥?且看一位保险大咖来为我们揭开“保险精算师”的面纱。 为了更好解释“保险精算师是如何工作的”,首先要稍微解释一下精算师大致的行业背景。精算师不仅仅能在保险公司工作,精算师或精算从业人员在再保险公司、咨询公司、银行、资产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及教育机构也有广泛就业。当然在国内乃至全世界,精算从业人员主要工作于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或寿险精算相关(我个人估计全世界算起来起码超过60%,国内超过80%),所以一般大众用“保险精算师”称呼精算从业人员虽然不全面但也算某种程度上的合理。本文所指&精算师&泛指精算从业人员,但业内只有通过相关考试并具备一定相关工作经验年限的人在拿到各大精算师协会正会员资格(Fellow)后才能被称为(某个精算协会的)精算师,也有部分认证资格的准精算师(Associate),其余一般称为某个精算协会的会员或精算从业者。目前全球最受广泛认可并且声誉最高的精算师认证体系为美国精算师协会(SOA)和英国精算师协会(IFOA)提供的考试,对应的精算师资格为美国体系的FSA或英国体系的FIA或FFA。国内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绝大多数也都至少持有这两个体系认证中的一个。国内已有自己的精算师认证体系(CAA)并且参与考试人数众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市场接受程度远远落后于刚才说的两个认证。为方便起见,这里集中讨论就业人数最多的寿险公司中精算从业人员是如何工作的。由于保险公司并不需要太多精算人员,因此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只有在总公司才会有精算部和精算人员配置,分支机构太少太少。在此之前还需要解释一下一个寿险公司总公司的典型设置,这有助于了解精算部与保险公司其他部门之间如何协调运作的。和其他行业的公司一样,寿险公司可以区分内部职能为:1、公司管理层,包含总经理、各股东利益方代言人、还有总精算师等;2、前台部门,即各种渠道销售部门,如个险业务部、银行保险部、团体保险部、电销网销渠道部、市场部等;3、后台部门,包含客户服务部、资产投资部、IT、精算部、核保核赔部、人力行政部、财务部等。以上区分只是按职能进行的大概区分以方便讨论,精算部是典型的后台部门。当然每个公司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设定,比如很多公司团体业务部为事业中心体制(也就是国中国,自负盈亏,可能单独配备1-2个精算人员),不少公司的市场部甚至分公司也经常有精算人员配置。也就是并不一定是只有总公司精算部才有精算人员,但其他地方很少就是了。扯完了保险总公司的背景架构,现在具体介绍保险公司的精算人员到底干什么的并且是如何干活的。任何保险公司精算部根据工作内容都可以分为两大类:定价(Pricing)和评估(Valuation)。有些公司也喜欢把定价职能单独成立一个产品部,精算部只负责评估工作。 1.什么是定价?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目前信息预测未来,为保险产品确定合理价格的工作过程。保险公司通常按产品销售渠道区分定价人员,这样配置是为了方便和前台部门各不同销售渠道建立对应联系和沟通。定价的大致工作流程如下,我拆成a-g七步:a. 保险产品初步创意:创意可以由销售部门或市场部门等进行市场调研后提出,比如市场最近流行什么产品我们公司是否也需要跟进?当然也可以是精算部本身研究后提出,合作的再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提供建议。b. 保险产品形态讨论和确认:这里需要召集各相关部门举行n轮会议,确认产品最终形态,比如具体保险责任、保障期间多久、销售费用如何等等等,这是一个非常耗时并且反复的过程,甚至在万事俱备直到产品最终销售一刻前都有可能全部推倒重来。c. 定价模型和保费计算:这是外人听起来精算其中一个最玄乎的地方,精算人员需要通过建立模型和基于各种对未来的假设对所开发保险产品未来期间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精算定价三大假设包括死亡(根据产品不同还有疾病、医疗费用等)发生率、投资收益率假设和费用假设。根据具体的产品形态不同,这三个假设的相对重要性不同,比如两全险相对重要的是投资收益率假设,其次是费用率假设,而死亡发生率重要性其实一般般。这些发生率可以通过行业标准经验(如中国生命表/重疾表)、评估同事的经验分析结果和再保险公司获得。目前国内寿险公司99%产品的日常定价模型都是使用Excel建立现金流测试模型,所谓现金流测试就是“各种收入项-各种支出项”得到的各年年末现金流等内部利润指标确认该产品风险如何并且是否有利可图。定价模型需要遵从一般精算原理并需符合监管规定,比如,保监会就对投连险万能险的精算定价下发了《关于印发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精算规定的通知》。如何建模的事情这里就不展开细述了。d. 备案材料准备、总精算师批准及监管备案:模型和保费通过各种内部测试后,精算工作人员将根据监管规定准备各种备案材料提交总精算师签字(但其中的保险条款只需要公司法律责任人签字确认),并对备案材料加盖公司公章提交中国保监会备案后,这个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即可以理论上上市销售。e. 其余公司内部和外部的配合: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与负责建模的同事确认好内部建模工作,由于绝大多数公司绝大多数产品的定价模型都是用Excel完成的,在产品定价阶段Excel是个非常直观强大的工具,office附带的VBA也是一个简单易用的编程语言,但(具体工作内容下部分会解释)还是需要Moses或Prophet等专用精算软件才能比较好完成评估工作,因此定价人员开发新产品后还需要配合评估人员把Excel模型翻译成Moses等专用模型。精算人员也要和公司其他部门配合,比如与两核部门确认最低和最高投保限额,与客户服务部门确认各种简便销售计算工具的准确性等。如果保险产品有再保险安排或者因为风险太高需要临时分保,还需要完成再保险谈判、再保险协议签署和后续再保险账单结算的工作。f. 保险产品上线销售:精算定价完后还需要把模型中计算出来的保费数据、现价数据、准备金因子数据等提供给IT并配合业务系统开发测试成功后保单才能真正出单开卖。g. 保险产品售后服务:并不是产品开发完开卖之后就没有精算的事了,精算可能还需要参与售后工作,如超大额理赔时保险金额的最终确认。2.什么是评估? 评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给承接业务估一个实际的价值,包括资产、负债方面。一般精算人员的实际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按月、按季、按年准备各种法定和内部精算报表供合规和高层决策使用(我们通称这些人为“表哥”“表姐”“表弟”“表妹”)。而法定精算报表有多少?有兴趣的可以保监会网站上的《关于印发〈精算报告〉编报规则的通知》,这只是一部分还没包括内部报表。从职能来说,评估一般大致细分如下:(1)准备金和偿付能力计算: 业务承保后,保险公司除了收取到保费还对承保保单形成负债,主要形式就是体现在需要提取准备金方面。国内准备金目前有两套计算标准:法定准备金(用于偿付能力计算)和会计准备金(用于计算利润和国内的税)。一些上市公司或合资公司根据上市地要求或合资外方股东所在国要求计算符合当地监管标准的准备金和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认可资产除以法定基础下计算的负债,用来衡量公司的财务实力,进一步反映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安全。而相关报表也不是精算部一个人能完成的,来自于财务部门和投资部门的数据和一个强大的核心业务系统也是报表工作的关键,而后者国内几乎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是有好的。对于这些精算朋友,月初/季初/每年4月要出报表的时候是最痛苦的。(2)经验分析:定价时使用的假设需要定期更新,通过对承保保单的历史经验分析可以调查那些假设指标需要调整,一组紧跟形势的假设可以保持保险产品定价合理扩大销售或让保险公司及早对亏损的保险产品采取措施。而分红险产品也需要经验分析来确认实际经验和定价时候的预期经验有多少差异(目前主要是利差和死差),来提供管理层信息用以决策每年发放的红利该有多少。(3)资产负债匹配:虽然资产负债匹配的重要性在投资领域里谁都知道,直到近几年保险公司才开始往这个领域多投资人力。保险公司里除精算部以外的人员其实对精算都不算了解,而寿险公司保单多数都是长期业务的特殊性,精算人员需要与投资部门紧密合作提供合适的负债信息如久期等以保证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最合理的投资规划,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理财业务”的出现。(4)公司规划:基于存量业务(因为寿险保单很多都几十年期限,明显会带到未来)和未来发展愿景对公司未来业务规模预算等作出预测,最重要的结果是未来偿付能力和资本要求。如果偿付能力过低,公司需要及早做出注资安排以规避可能的监管层干预。具体评估工作因为比定价还烦,这里就不细说了。我觉得从外人来说,上面信息已经够了。对于从业人数来说,一个中型寿险公司的精算人员按汇报排序一般配置为:总精算师(1人,任命需经过保监会批准)、精算部总经理(1人)、精算部副总经理(2人,各分管产品和定价)、定价职能(通常每个渠道配置1-3人,整个大职能一般在7-15人左右)、并列评估职能(上面说的细分只能一般每个配置1-4人,整个大职能一般在6-12人左右),也就是一家寿险公司所有精算人员加起来大概在15-30人左右。工作其他方面如同一般北京上海写字楼白领。
导读:行业红红火火发展了20年,取得一串串让世人瞩目的成绩,但老百姓人均/件均保额却一如既往维持在10万左右。20年前,10万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随着物价(特别是房价)的上涨,老百姓的保险需求也翻倍地增长。 一静一动之间,保险最基本、最朴素、最原始的经济补偿功能已经弱化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老百姓已经近乎处于“保险裸奔”的状态。 行业红红火火二十年,客户保额原地踏步不往前 90年代初现代保险业开始以来,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无论从规模、国际地位、增长速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类似的文章很多,笔者就不再啰嗦了。 但老百姓的保额却几乎没有变化,一直维持在10万左右(已投保的): 根据泰康人寿官网公布的数据,2013年泰康人寿理赔数据显示。重大疾病理赔金额超过5万(含5万)的仅仅12%;意外伤害赔付超过5万的仅占8%。 根据平安寿险2013年两核年报盘点:死亡案件赔付平均仅6万;重大疾病不到4万! 可能有人会说保险理赔有个延后,这些可能是几年前投保的保单,但根据平安人寿的《中国平安全民保单之【保险王国】》数据显示,2013年超过580万人投保平安人寿,保额5000亿,也就是说人均保额8.5万左右。 可能有人说这是全国的数据“被平均”了,那么我们来看看一线城市的数据:“在事故理赔方面,2013年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重疾赔付1100余件,件均赔付额11万,身故赔付500余件,件均赔付额13万元。”(来源:中国保险报对平安寿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访谈)。 房价压力山大,保险需求疯狂长大 20多年下来,保额没有变化,但老百姓的保障需求却随着物价的上涨翻倍增长,因为人寿保险的需求是和物价是成正比的。比如我贷款100万买了房子,就应该买个100万的保险,否则我买房子的时候把积蓄都首付了,我买房子是基于我将来每个月2万元的收入可以还房贷的,但问题是万一不幸呢,所以应该有个对应的100万的保险来帮我付房贷,才能保证不至于让老婆孩子没房子住了,以此类推重疾保额的需求也应该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而增长。 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表的《死亡保障缺口:2011年亚太地区》报告很好地量化了这种增长:赚钱养家者通常应当拥有相当于其年收入10倍的寿险保障,当需要保障的部分未被保险覆盖时,就会出现死亡保障缺口。中国的死亡保障缺口从2000年的3.7万亿美元扩大至2010年的18.7万亿美元。十年时间,中国的死亡保障缺口增长了5倍! 如果倒推到90年代初期呢?笔者相信,中国的死亡保障缺口至少从现代保险业开始的90年代初期到今天至少增长了10倍! 20年下来,人均保额没有变,原地踏步在10万,但房贷却从90年代初的20万涨到了今天的200万,保险的补偿替代功能从50%下降到了5%!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了!当面对这样的一个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保障的时候,作为行业从业人员,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保险让生活更美好了吗? 比一比,更汗颜 我们也横向比较一下吧: 我国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灾,损失达2000多亿元,保险赔款占损失比重约为1%;10年之后的汶川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保险赔款占损失比重仅为0.2%。而从国际社会来看,保险赔款占灾难损失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30%~40%,北美地区高达60%以上。(孙祁祥:保险业需要在反思中成长)。 从媒体报道中可以了解道,同样的爆炸事件,在中国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件中,25人身故,人均赔付折合50多万人民币;而昆山爆炸事件中,75人身故,仅有6人投保,人均赔付仅3万余元,差距悬殊。 日本3.11地震,人均获得理赔款是49万美元,折合300万人民币,而我们的汶川5.12地震,人均获得理赔1.9万人民币。所以,灾难面前,美国人和日本人只需从容淡定地区找保险公司拿该拿的。而我们国人只能等捐款。 甚至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比如这次鲁甸地震,捐款都远多于保险赔付。 比完后还有啥说的吗?反正笔者是没啥说的了。 都是月亮惹的祸? 看着这样一组让人汗颜的数据,想着对老百姓来讲已经退化到可有可无的保险保障,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笔者曾经看过N多分析国内寿险现状的报告,数据分析完后,总不忘来一句“国人保险意识需要提高”,就这么很轻松、很自然、轻而易举地把问题推给了客户。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个吗?很多的基本的事实让笔者无法接受这样一个解释: 难道20年发展下来,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就一点也没提高?这显然有悖常理,20年不算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了,而且过去20年是中国各行各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20年,如果说老百姓保险意识一点都没提高,笔者实在难以接受。 更何况,20多年来,我们几千万从业者(算上已经离开行业的)孜孜不倦的说教和宣传,那么我们宣传什么了? 一线城市人民的文化水平比城乡居民高出几个层次、见多识广、保险意识应该更强,而且保险的需求也大大超过城乡(房价、物价高啊),但事实是为什么一线城市和全国的保额几乎一样?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曾经说过:“如果我当时问人们需要什么,他们一定告诉我需要一匹跑的更快的马(而不是汽车)”。意思是说客户的需求是需要引导,甚至是创造客户需求的。更何况对我们寿险行业而言,客户的需求一直在那里,从未走开,还一直在长大。轻而易举地把问题推给客户,我们行业一点责任都没有?不该好好反思下自己的问题吗? 如果还有人坚持是客户保险意识问题,那我也只能说你月下欺负了人家女孩,然后,回头来了一句:其实都是月亮惹的祸。我也只能说呵呵了。 相信各位看到这里,应该意识到了,咱们行业是不是出现了系统性问题,才导致行业发展20年,但让保险最基本、最朴素、最原始的经济补偿功能退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咱们下回分解。
精算师红与黑争议的破绽
& & & &导读:通常印象中,精算师,是一个公认为“钻石领”、国外年薪过百万、国内月薪上万元的职业。成为一个正精算师经过的资格等级考试相当苛刻,结果导致精算师寥寥无几。但现在有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说这个职业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究竟孰是孰非?
& & & &有不少人黑精算师,也有不少人为精算师争辩。然而究竟孰是孰非?无论黑精算师或者捧精算师,他们阐述的都是铁一般的事实。之所以两个事实产生了对立,是因为他们对精算师的定义不同。
& & & &捧精算师的人把精算师定义为任职于保险公司总部,咨询,再保等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日常主要工作是保险产品的开发、定价、利润预测、赔付预测、分保、准备金甚至涉及投资等等。我个人认为,这种定义下的精算师确实是金领,年薪税前40w很正常,社会地位确实高。我们暂且把这种定义称为狭义精算师。
& & & &黑精算师的人把精算师定义为任职于保险公司(包括省分公司)精算岗的员工。然而分公司精算岗的工作内容比较常规,甚至说工作内容不太像大家心目中的精算师,日常工作挑战性不高,重复劳动很多,坦率说,只要是理科大学生都能胜任(野鸡大学和不读书学生除外)。锻炼远低于总部,成天对着枯燥的数据,准备报告。而收入呢,分公司精算岗常年年薪停留在6-10w的人真的不少。我们暂且把这种定义称为广义精算师。
& & & &我个人认为任职于分公司的精算岗员工,除非做到头目,否则不能被称为精算师,应该称之为数据人员。
& & & &对于狭义精算师来说,确实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它也够资格成为大家梦寐以求的工作。然而广义精算师因为包括了很多不是精算师的精算师,所以如果按照广义精算师的现实待遇来衡量精算师的待遇,明显差了很多。
& & & &我个人粗略估计,狭义精算师的圈子800人。因为一个总部配备精算人员少的我见过只有2个的,5-8个的比较多。所以认为800人这个估算合理甚至偏高。粗略估计狭义精算师每年招收应届生的人数为30-40。其实数字大家不用怀疑,我国有多少家保险公司总部不是我编出来的,每家公司配备多少精算人员大家也可以直接去保险公司看一看。
& & & &总结来说,精算师确实是金领,前提是你不在分公司。
& & & &为什么这么多人黑精算师?因为毕竟分公司的人数占了大多数,如果抛开分公司来看,精算师的待遇,前途未来都是超一流的。现实的情况是,广义精算师大部分人收入不高,工作又累又无聊,前途比较迷茫。狭义精算师大部分人收入很可观,工作比较锻炼人,虽然累但是值得,前途很明朗。
& & & &如果你清楚自己具备能力成为每年10000个精算及相关专业应届生或300个SOA5或准精获得者中最出色的那30-40个人,那请坚持这条路。否则,你很有机会只能成为貌似精算师的数据人员,待遇和前景远远不及狭义精算师。
& & & &从分公司跳到其它机构的可能性大不大?较小,要看能力,在以前还有机会,到了现在,可能性非常低。
(本文内容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有 996 人读过
(116人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千左右的笔记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