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影响资产和成本的税金有哪些?影响损益类科目有哪些...

所得税费用_百度百科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费用”,核算的所得税,是;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如果只有,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2.5%)、业务招待费、支出、广告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税费用
()--(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即发生了)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即转回了)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或验算上述方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当期没有发生税率变化,则简单至极,只需考虑永久性差异(即税法根本不让抵扣的税会差异)的影响。
所得税费用(包含当期和递延)等于当期的(对应的所得税费用)加上(因所得税率降低导致的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抵扣时少抵税的损失)减去(因所得税率上升导至的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抵扣时多抵税的利益)减去(因所得税率降低导至的期初纳税时少纳税的利益)加上(因所得税率上升导至的期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纳税时多纳税的损失)加上(其他如罚款赞助支出对应的所得税). 其他那些本期发生了或者转回了的什么东西暂时性差异都不管.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解说: ⑴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⑵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⑶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⑷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例1]甲公司2008年11月初和乙公司签订售后回购协议:协议规定销售价格1000万,成本700万,回购价格1400万,期间为5个月。
销售时候分录,不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75
贷:所得税费用  75
借:财务费用 ()×2/5 160
贷:其他应付款  16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60×25% 40
贷:所得税费用  40
[例2]甲公司2008年度的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为2 0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1 800 000元。假定甲公司全年无其他因素。甲公司年初数为400 000元,年末数为500 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数为250 000元,年末数为200 000元。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甲公司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如下:
递延所得税费用=(500 000-400 000)+(250 000-200 000)
=150 000(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甲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000
期末将所得税费用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2650000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递延所得税的定义: 由在会计上已经入账但在税务上尚未入帐的一项收入而引起的负债,这项负债记入资产负债.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下核算确认,而在“”下不予确认。
根据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时间性差异。当期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税款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科目为,则列入中的“”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
对于“递延税款贷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
在采用下,所得税税率的变动,无需对所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进行特别的会计调整。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某100万元,企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而税务处理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预计净残值为0,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第1年企业所得税税率30%,第2年国家出台新政策,从第3年起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为20%。则,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题中:
会计折旧额 = 100 * (5 / 15) = 33.33万元
账面价值 = 100 - 33.33 = 66.67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100 - 20 = 8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80 - 66.67 = 13.33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13.33 * 30% = 3.999万元
(假设企业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下同)编制会计分录:
借:3.999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3.999万元
会计折旧额 = 100 * (4 / 15) = 26.67万元
账面价值 = 66.67 - 26.67 = 40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80 - 20 = 60万元
= 60 - 40 = 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 * 20% = 4万元
当年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4 - 3.999 = 0.001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0.001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0.001万元
会计折旧额 = 100 * (3 / 15) = 20万元
账面价值 = 40 - 20 = 20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60 - 20 = 4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40 - 20 = 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 * 20% = 4万元
当年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4 - 4 = 0万元
当年无需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折旧额 = 100 * (2 / 15) = 13.33万元
账面价值 = 20 - 13.33 = 6.67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40 - 20 = 2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20 - 6.67 = 13.33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13.33 * 20% = 2.666万元
当年应减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4 - 2.666 = 1.334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334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334万元
会计折旧额 = 100 * (1 / 15) = 6.67万元
账面价值 = 6.67 - 6.67 = 0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20 - 20 = 0万元
当年应减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2.666 - 0 = 2.666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666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666万元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即: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在新的准则下所得税费用如何处理?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我们必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严格要求来进行所得税的管理,自2007年起我们将全面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个会计准则当中剔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清等方面的债务要求,要采取资产负债表的方法来进行财务核算递延所得税。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所得税费用来说主要有如下内容。对于资产负债表日来计算当期的会计利润来计算所得额时,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纳税的调整增加额就是说企业利润减少,根据税法的要求,不能够在税前扣除相应的费用,比如是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或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于超过了工资标准的费用,以及行下罚款等费用的支出都不能在税前扣除。然而,纳税调整的减少额就是指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根据税法的相关要求,不能计入收益项目里,特别是国库券的利息或是长期股权投资权的核算时,所得的税率如果是相等的,那么,在所得税的确认时,不能引入投资收益里面。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的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应收股利、应收帐款等会计科目。
企业在损益类科目中需设置“所得税费用”,使用该科目时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3)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与企业损益无关的税金有哪些(会计考试内容)_百度知道
与企业损益无关的税金有哪些(会计考试内容)
这次期末会计考试的内容之一。各位同胞帮忙解决下,谢谢!!
只有一个 就是增值税。因为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税款和货款都是单算的 不牵扯到损益科目。 而其他的税种就都牵扯到 损益了,比如营业税、消费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或成本里边;印花税房产税等计入管理费用;企业所得税计入所得税费用 等等等等。 都计入了损益类科目 所以只有 增值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单选题(20)1、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的原则是(B) 。
A、可比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 C、配比原则D、权责发生制原则2、会计计量以( A)为主。A、货币计量 B、实物计量 C、劳动计量 D、实物和货币计量3、下列业务会引起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B)。A.、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 B、用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C.、以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 D、.以银行存款购买无形资产4、营业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应按月归集,月末转入( B)帐户,以确定当期经营成果。A、生产成本 B、本年利润 C、利润分配 D、管理费用5、用现金支票支付购货款,应填制以下哪类凭证?(C )A、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B、转帐凭证C、现金付款凭证 D、银行存款收款凭证6、会计人员登帐时,误将687元写成678元,而记帐凭证无误...
会计考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正文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的关系
来源:论文网
  《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颁布以后,取消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这给很多财务人员带来了困惑,都觉得比较难理解,本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在会计利润与之间,存在两项差异,其一是永久性差异,如国债利息收入、罚款等;其二是暂时性差异,也就是时间性差异,这部分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为了符合期间原则和配比原则,新准则强调确认暂时性差异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像待摊和预提费用一样,将之分配到其所属的期间。而永久性差异因为不可能对以后的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因此不予考虑。对一个企业的财务事项,只要会计和税法规定存在差异,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之间就存在这两项差异,所得税费用就永远不简单地等于会计利润&所得税税率。那么在新准则和新税法下,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交所得税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笔者屡经验证,得出一个比较简洁的公式: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   该公式忽略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借方或贷方核算实际上就代替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作用。   按该公式计算与按教科书经典的算法比较,简单明了,现援引一网友的例子举例比较如下:   某生产型上市公司(下称甲公司)2007年有关所得税资料如下:(1)甲公司所得税率为33;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9.5万元,其中存货项目余额29.7万元,未弥补亏损项目余额19.8万元。(2)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其中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10万元,工资及相关附加超过计税标准60万元;上述收入或支出已全部用现金结算完毕。(3)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年初减值准备为0),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小50万元;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使存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年初余额90万元减少到年末的20万元。(4)年末计提产品保修费用40万元,计入营业费用,预计负债余额为40万元。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在实际发生时可以在税前抵扣。(5)至2006年末止尚有60万元亏损没有弥补,其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9.8万元。(6)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计算2007年所得税费用。   1、用笔者所述方法计算所得税费用(纳税调减以负号表示,调整以加号表示)   (1)所得税费用=[500+(-20+10+60)]&33%   =181.5   2、以教科书所列经典算法计算   (1)首先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500+(-20+10+60+50-70+40-60)] &33%   =510&33%=168.3   (2)其次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及其变化额   计算200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①固定资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固定资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50&33=16.5(万元)②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存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20&33=6.6(万元)③预计负债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预计负债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40&33=13.2(万元)④弥补亏损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亏损弥补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0&33=0(万元)⑤200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固定资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6.5 +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6.6+ 预计负债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3.2 -弥补亏损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0.00=36.3(万元) 那么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化额为-13.2万元。   (3)确认所得税费用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168.3+(0.00-0.00)-(36.3-49.5)   =181.5   由上例可以看出,两者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但第二种方法相当繁琐。在实务中,建议用第一种方法算出所得税费用,其与应交所得税的差额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所得税费用大于应交所得税时,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所得税费用小于应交所得税时,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本没有必要进行繁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也没有必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企业财务结果不会有任何影响。   注:本文参考和利用了《新准则下所得税处理三步》的成果。 责任编辑:冠
编辑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资讯:
&&&&&&&&&&
岗位实操课程
税务筹划课程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电话:010-0
Copyright & 2000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建议邮箱:
客服邮箱: 投诉电话:010-
咨询电话:010- /
传真:010- / 人工转传真
  /   京公网安备66 利润表_百度百科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收益表。
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在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每个项目通常又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用列。“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多步式利润表主要分四步计算企业的利润(或亏损)。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基本关系来编制的,其具体内容取决于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及其内容,利润表项目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内容的具体体现。从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反映企业经营资金动态表现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属于动态会计报表。[1]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地发生各种,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资产减值损失
加:(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
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补充资料:(非常项目)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4、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每股收益:
1、根据编制,登记总帐及,并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及账证核对。
2、保证所有会计业务均入账的前提下,编制,检查会计的正确性,为作准备。
3、依据试算平衡表的发生额,结合有关明细账户的发生额,计算并填列利润表的各项目。
4、计算营业利润。是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损益)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5、计算利润总额。是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6、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
4、检验利润表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包括表头部分的填制是否齐全、各项目的填列是否正确、各种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
5、有关人员签字盖章。
计算利润时,企业应以收入为起点,计算出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的形成的计算步骤为:
(1)以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主营业务直接有关,先从主营业务收入中直接扣除,计算出主营业务利润。
(2)从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中减去费用、和费用,计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后,得出的营业利润近似净利的概念。公式中,将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营业利润的扣减,意味着不仅主营业务应负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他业务也应负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3)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计算出当期利润总额,目的是考核企业的综合获利能力。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计算出当期净利润额,目的是考核企业最终获利能力。
多步式利润表的优点在于,便于对形成的渠道进行分析,明了盈利的主要因素,或亏损的主要原因,使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在财政年度末,所有帐目必须平帐。所有帐目的余额都需放在(TrialBalance)里。会计师需根据上的资料制作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部分公司除制作这两个外,还会制作和。公司会先计算公司的净销售和销货成本,得到这两个项目的数目后就可计算毛利 (Gross Profit/Loss)。将收入和支出的总和相减后就可计算亏损(Net Income/Loss)。以下会有几条重要公式: 计算毛利(Gross Profit/Loss)的方法:
毛利=净销售(Net Sales)-销货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净销售=销售(Sales)-销货退回与折让(Sales Returns and Allowances)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 (Beginning Inventory)+购货(Purchases)-购货退回与折让 (Purchase Returns and Allowances)+购货运费(Freight-Out/Delivery Expense)-期末存货 (Ending Inventory)
计算纯利的方法:
纯利=所有收入(Revenue)-所有支出(Expenses)
(利润表中的各项目都列有“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 )
利润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
1.一般根据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
由于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因此,该栏内各项目一般根据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所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所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利息费用等。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减值损失。本项目应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当期利得和损失。本项目应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一”号填列。
(9)“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账户和“”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利润的构成分类项目根据本表有关项目计算填列
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项目,均根据有关项目计算填列,此处不再赘述。
本年累计数
该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应根据上月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各项目数额,加上本月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各项目数额,然后将其合计数填入该栏相应项目内。
利润表分项列显示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对外投资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以及与各种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损失并将收入与费用、损失加以对比结出当期的净利润。这一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损失进行对比,结出净利润的过程,会计上称为配比。其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业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为考核经营效益和效果提供数据。比如分别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并加以对比,得出,从而掌握一个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成果。配比是一项重要的,在利润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常,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
(3)构成(或)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营业外收支后得出。
(4)构成净利润(或)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后得出。
在利润表中,企业通常按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也就是说收入按其重要性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费用按其性质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利润按、和净利润等分类分项列示。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销售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与进行比较,计算出;将与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将净利润与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编制利润表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提供给各种报表使用者,以供他们作为决策的依据或参考。主要作用有:
(1)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通常指以营业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费用、等的差额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
所表示的收益信息。经营成果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财富增长的规模。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值指标,它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这里,经济资源可以因报表用户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区别,可以是资产总额、净资产,可以是资产的耗费(成本或费用),还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职工人数)。因而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税后)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实现收益等指标。经营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润表反映,而获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润表外,还要借助于其他会计报表和注释附表才能得到。
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标,能够揭示企业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通过比较和分析收益信息,可以了解某一企业收益增长的规模和趋势。根据利润表所提供的经营成果信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部门可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据以对是否投资或追加投资、投向何处、投资多少等作出决策。
(2)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指企业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利润表本身并不提供偿债能力的信息,然而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本结构,也取决于获利能力。企业在个别年份获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响偿债能力,但若一家企业长期丧失获利能力,则资产的流动性必然由好转坏,资本结构也将逐渐由优变劣,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因而一家数年收益很少,获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损的企业,通常其偿债能力不会很强。
债权人和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和比较收益表的有关信息,可以间接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并揭示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而作出各种信贷决策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决策,如维持、扩大或收缩现有信贷规模,应提出何种信贷条件等。管理部门则可据以找出偿债能力不强之原因,努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改善企业的公关形象。
(3)企业管理人员可据以作出经营决策。
比较和分析收益表中各种构成要素,可知悉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与收益之间的消长趋势,发现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缺点,找出差距,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杜绝损失的发生,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4)可据以评价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项收入、费用、成本及收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查考其增减变动的原因,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以及这些部门和人员的绩效与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关系,以便评判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功过得失,及时作出采购、生产销售、筹资和人事等方面的调整,使各项活动趋于合理。
利润表上述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利润表所列示信息的质量直接相关。利润表信息的质量则取决于企业在收入确认、费用确认以及其他利润表项目确定时所采用的方法。由于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性,企业可能会选用对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导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旧费用、坏账损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面都可按多种会计方法计算,产生多种选择,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利润表中的信息表述的是各类业务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合计数以及非重复发生的非常项目,这也会削弱利润表的重要作用。
(1)它不包括有益于企业发展和财务状况的许多信息。
(2)损益数值经常受到所用会计方法的影响。
(3)损益计量会受到估计的影响。
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如下:
1、利润表是按照“收入一费用=利润”编制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期间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变动。
2、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的,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会计主体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来源。
3、由于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的结果既会在利润表中反映,也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它门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表示。
4、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年初、年末数等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利润分配部分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度之中,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期末数等于年初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的净利润之和。
1.市销率:相对于市盈率来说,该指标是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跟该公司销售收入的比率。有私募做过一个跟踪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销率对股价波动的关系的影响后发现,市销率比市盈率还要可靠。根据国外统计,通常情况下市销率等于1是最合适的。而在这个指标里,销售收入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企业销售收入不断增长而利润没有增长,这个企业的价值就要重估了。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先出现收入的改进,后出现利润的增长,所以收入比利润更真实、市销率比市盈率更有效、收入比利润更快反映企业状况。
2.毛利率:要跟踪一只股票的毛利率变化,就要了解该股票的历史情况。一般来说,毛利率过高(垄断行业例外)和过低的现象都不会持续。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在毛利率很低的情况下有稳定的业绩,一旦价格上涨,利润的增加会非常明显。反过来,如果毛利率过高,那么,一旦价格下跌,利润的降低也会非常明显。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业绩已经稳定,毛利率平稳的行业更受投资者的追捧。
3.三费操纵:所谓三费,指的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从理论上来说,销售费用很难操纵,而管理费用更易操纵,“计提”就是企业操纵管理费用时的惯用伎俩。譬如有的公司计提绿化费、福利费,有的公司计提坏账损失,有的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一切,都会列入管理费用。而这些计提,多数不影响交税,却可以将企业的利润部分隐瞒起来。
“计提”还可能增加企业利润。例如,某钢铁公司对某项资产计提了大笔资产减值或坏账准备。但如果在某段时间后这项资产的市场价格突然大涨,又或者款项获得了全额收回,那么,公司冲回这笔计提费用,当期利润自然也会大幅度增加。
一家好的公司,一般会保持三项费用的相对稳定。正常企业的期间费用应当与销售收入成正比变化并保持合理的递增速度。如果某家企业在扩张的同时,三项费用并没有同步增加,那么,就说明这家企业充分挖掘了降低费用的方法并取得了成效,在这方面,这家企业具有价值。
4.终极净利润:我们都知道,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就是主营业务利润;而主营业务利润减去三费,就可以得出营业利润;用营业利润加减其他收入再加减投资收益,可以得到税前利润;用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就可以得到净利润;最后,用净利润减去少数股东权益,这个结果就是归属于母公司的终极净利润。
许家林.《会计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二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有哪些科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