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老师怎么填企业房地产所得税预缴月(季)度预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怎么填写?_已解决 - 阿里巴巴生意经
大家都在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怎么填写?
baozi072013的答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二、本表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三、各列的填报&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应填报第2行至第19行,其中:&本期金额&列,填报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数据;&累计金额&列,填报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缴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1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应填报第21行至24行,其中:&本期金额&列,应填报22行和24行,填报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数据;&累计金额&列,应填报21行至24行,填报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3、&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应填报第26行。&四、各行的填报&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2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1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1至24行;实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6行。&2、第二部分为第27行至第32行,其中: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28至30行;实行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填报第30至32行。&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取得的预售收入按照规定的预计利润率计算出预计利润额,填入本行&利润总额&内;开发产品完工、实现销售后,相关已纳税的预售收入预计利润可在本行&利润总额&内扣除。&4、第5行&不征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5、第6行&免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包括:&(1)包括国债利息收入;&(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3)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4)符合税法规定的综合利用资源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收入10%的数额;&(5)符合税法规定的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在申报本行&免税收入&前,应事先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6、第7行&减、免税项目所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享受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所得额,包括:&(1)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2)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3)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4)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等。&纳税人在申报本行&减、免税项目所得&前,应事先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7、第8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8、第9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4行-5行-6行-7行-8行。&9、第10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10、第11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11行=第9行&第10行,且第11行&0。&11、第12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优惠、软件企业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过渡期税收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第12行&第11行。&纳税人在申报本行&减免所得税额&前,除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外,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12、第13行&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填报当期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享受减免税额。第13行&第12行。&13、第14行&其中:软件企业&:填报当期软件企业实际享受减免税额。第14行&第12行。&14、第15行&其中:小型微利企业&:填报当期小型微利企业实际享受减免税额。第15行&第12行。&15、第16行&其中:过渡期优惠企业&:填报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实际享受减免税额。第16行&第12行。&16、第17行&其中:其他&:填报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实际享受减免税额。&17、第1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18、第1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19行=第11行-第12行-第18行,如第19行<0时,本行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19、第2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累计金额&列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本期金额&列不填。&21、第2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季预缴企业:第22行=第21行&1/4&按月预缴企业:第22行=第21行&1/12&22、第2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23、第2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24行=第22行&第23行。&24、第2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26、第2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行至第2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8行&本期金额&=第19行&累计金额&列&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8行&本期金额&=第24行&本期金额&&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8行&本期金额&=第26行&本期金额&&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28、第2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2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9行&本期金额&=第19行&累计金额&&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9行&本期金额&=第24行&本期金额&&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29行&本期金额&=第26行&本期金额&&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29、第3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2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汇总纳税总机构:&①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总机构:第30行&本期金额&=第19行&累计金额&&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②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30行&本期金额&=第24行&本期金额&&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③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30行&本期金额&=第26行&本期金额&&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2)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3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30、第3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31、第3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3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3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回答:共&0&条附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的分支机构年度汇算清缴申报适用本表。二、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为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记载的纳税人全称。三、各列次的填报1.第一部分,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税款的纳税人,填报第2行至第20行。其中:第2行至第20行的“本期金额”列,填报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的数据;第2行至第20行的“累计金额”列,填报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额。2.第二部分,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税款的纳税人,填报第22行至第28行。其中:第22行至第28行的“本期金额”列,填报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的数据;第22行至第28行的“累计金额”列,填报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额。3.第三部分,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30行。其中:“本期金额”列,填报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的数额;“累计金额”列,填报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额。四、各行次的填报1.第1行至第30行,纳税人根据其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实行“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行至第20行。实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2行至第28行。实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30行。2.第31行至第37行,由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以下简称汇总纳税企业)填报。其中:汇总纳税企业的总机构在填报第1行至第30行基础上,填报第32行至第35行。汇总纳税企业的二级分支机构只填报本表第34行、第36行、第37行。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一)按实际利润额预缴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收入。本行主要列示纳税人营业收入数额,不参与计算。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成本。本行主要列示纳税人营业成本数额,不参与计算。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利润总额。本行数据与利润表列示的利润总额一致。4.第5行“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从事房地产开发等特定业务的纳税人,填报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特定业务的应纳税所得额。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按照税收规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填入此行。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转入已完工开发产品收入时,其在取得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时按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在本行以负数填列。5.第6行“不征税收入”: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6.第7行“免税收入”: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如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收入、国库券利息收入等。7.第8行“减征、免征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在月(季)度预缴税款时享受优惠政策的减征、免征、减计收入、加计扣除的应纳税所得额。8.第9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可在企业所得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9.第10行“实际利润额”:根据本表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第10行=第4+5-6-7-8-9行。10.第11行“税率(25%)”: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税率25%。11.第12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第12行=第10行×11行,且第12行≥0。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第12行≠第10行×11行。12.第13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13.第14、15行“小微企业减免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的减免税:(1)第14行“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减免所得税额”: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额不超过10万元的,填报本表第10行“实际利润额”与15%的乘积。13行≤第12行。(2)第15行“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至30万元(含)小微企业减免所得税额”: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额超过10万元但不超过30万元的,填报本表第10行“实际利润额”与5%的乘积。第13行≤第12行。14.第16行“实际已预缴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本年度如何填写“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申报表(A类)”_百度知道
如何填写“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申报表(A类)”
73元5月份盈利22161.68元:实际已预缴所得税额”这一栏么,是将5540,请各位前辈指点,那么这个月应缴10753,预缴所得税5540!在线等.31等于5213.97元?急急急.31元填写在第13行“减.31元.99元.68元.68元,才会体现缴0?但是应该怎样填写,对么,预缴10753。本月盈利20854。本月本年累计数盈利43015,预缴所得税5123.24元
提问者采纳
31元的所得税额输入后。。.68元来,以此类推.68)元的所得税额输入.31+5213;然后再下月申报实际已预缴(5540,下面才会体现本月应预缴5213。实际已预缴5540是的
提问者评价
讲的很明白,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地产所得税预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