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计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

近代在华外报的传播特点及其意义近代在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近代在华外报的传播特点及其意义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每月统计传》: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该刊1835年由“”续办,1838年停刊。郭立士曾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楚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49: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试论《遐迩贯珍》语言的时代特色
一、近代白话与文言的第一次交锋《遐迩贯珍》年在香港发行,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出版的中文月刊。在此之前由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几种中文月刊如《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都只在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发行。它是香港英华书院以竹纸单面铅印,16开线装书形式发行。最初传教士定其名为“Chinese Serial”,直译过来就是“中文期刊”,最终定名为《遐迩贯珍》,显然是经过了中国文人的润色。遐迩者,亦作“遐尔”,远近义;贯,通也,指连通;合起来即为“贯通四方之精奇事物”之义。卷首有二五言诗题词,其一云:创论通遐迩,宏词贯古今。幽深开鸟道,声价重鸡林。妙解醒尘目,良工费苦心。吾孺稽域外,赖尔作南针。大致的意思为:“创立的论述可以连接远近,浩瀚的辞藻可以贯古通今,在深奥幽静的地方开辟险路,甚至在朝鲜也有很高的名声和评价,巧妙的解释擦亮了世俗的眼光,精良的工人煞费了苦心。我们儒者要想了解中国域外的事情,可以以此来作为指南...&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东西洋考》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是研究明代东南亚地区史地的重要文献之一。作者张燮是福建龙溪人。他生长在与海外贸易有密切联系的海商、水手之乡,自小耳濡目染,对航海、海外贸易及海外各国情况有一定认识。他虽是举人,但深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疾苦,对那些抱残守缺、甘于闭关自守的保守势力,持批判态度;主张加强对邻近国家的研究,发展我国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这些政治观点是进步的,客观上反映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趋势。在学术方面,他痛感时人著述有略今详古的缺陷①,在其著述《东西洋考》时,除部分采用前代史籍和前人著作外,更大量采用当时抄传的政府“邸报”、故老的口头传述和海商、水手提供的资料。这种注重现实和重视调查的治学态度,使该书的记述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中国同这些国家交往的情况。 该书卷九《舟师考》中的“二洋针路”,是书中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其中,《东洋...&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Magazine)(以下简称《东西洋考》)于日创刊于广州。这份报纸在中国的报刊史、新闻史和出版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以郭实腊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对于鸦片战争前夕的南中国海地区的社会和文化景观进行了描绘,尤其是其中那些带有文化象征意味的新闻、事件、现象,为我们重新理解此一时期的南中国地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提供了具体、可感的现场叙述。虽然囿于叙述者的身份、立场和思想的限制,传教士笔下的鸦片战争前夕的南中国海地区的文化景观不可避免地带有其自身的先在优越感和他者眼光,但该刊还是为我们展现了许多富于现场感的新闻细节、鲜为人知的生活场景、活色生香的情感体验。一、澳门的历史变迁与报刊叙述由于《东西洋考》创办、编辑于广州,因此其报道中对南中国海地区在19世纪30年代的人们生活、思想多有描述,其中对于澳门这一中西方文化最早...&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明张燮《东西洋考》是一部闽人记录和汇辑的明代晚期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资料的重要专著,特别是保存了大量明代漳州一带海上交通、对外贸易方面的宝贵资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明代后期漳州月港的繁荣景象及其在中外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张燮作为文人,并没有漂洋过海的经历,但是正如该书《凡例》所说,他“间採扵邸报所抄传,与故老所传述,下及估客舟人,亦多借贷。庶见大全,要归传信”,不但收录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还详细介绍了航海知识和地理知识,是闽南舟师长期航海的经验总结,对于研究明代后期福建社会政治、经济及中外交通史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往研究中西交通史的专家学者都将主要精力倾注于古代海外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文化诸方面,而对于丝路上的我国南方沿海某些地方的历史地理则疏于探究。我们所见中华书局1981年版《中外交通史丛刊·东西洋考》一书附录《地名今释》中,就有几处明显的错误或不够准确,似应...&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但区别于张燮《东西洋考》)是近代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杂志,在新闻史、报刊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许多学者给予这份杂志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后出现的中文定期刊物,“多少模仿《东西洋考》的格式和内容,诸如香港的《遐迩贯珍》,宁波的《中外新闻》,上海的《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以及北京的《中西见闻》等等,均受此影响”[。1]73虽有如此的“盛名”,学界对这份杂志的关注略显不足。已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法律、史学及编辑宣传策略等,其中不少成果对杂志有整体性的介绍,但叙述和关注点大同小异,有待于进一步开拓研究的空间。本文试图以“新闻”栏目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杂志的栏目设置、新闻文本②等内容,以期呈现杂志的多样面孔。一、《东西洋考》的创办情况《东西洋考》,1833年8月(癸巳年六月)在广州创办,曾几度停刊复刊,1838年底停刊。杂志的出版情况非常复杂,1834年、1835年两次停刊复刊,18...&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东西洋考辱月统纪传》这个名字很怪,今天的读者不易理解,说白了其实就是(东西洋考月刊》如果我们不j十那些邸钞、京报之类,应该说中国的新闻报刊事业是由西方传教士发其端的二池们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很想按西方的模样在中国创办报纸杂志,但在中国却没育现成的名称叮套用如maa.:,。e,如邢zCtte,都不知如何翻成中国话才好于是就杜撰了“统记(或作纪)传’,或“记传”这个词,作为nl agazine的译语。最早的中文杂志就叫、栏提供一些新信息,如报道西方探险家在南极探险的事;科学技术方面则既有天文学的介绍.也有蒸汽机的描写。须知英国始制蒸汽机车在一八一四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在一八三O年,而(东西洋考)在乙未年(1835)六月己发表(火蒸车(即蒸汽机车))专文,传播速度不谓不快。中国政治虽然不谈,但西洋的民主政治却有专文介绍。《英吉利国政公会)一文连载三期,详细介绍英国国政公会分为爵房与乡绅房(即上院与下院),以及两房的职权与议事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西洋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