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

  人们在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时,往往从相对于居民储蓄率偏高找原因,如亚洲文化因素、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因素,这自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恰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为什么推动我国总储蓄率从1996年的36%上升到2007年的51%,不是居民部门(11年中居民由19%提高到22%,仅提高三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同期印度的24%),而是政府和企业部门(两部门11年中由17%提高到29%,提高了12个百分点,对总储蓄率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也就是说,研究提高中国居民消费率,一要研究如何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的转化,二要研究如何进一步缩减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率,从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居民在相对更高的收入水平基础上提高消费率。三是通过改变投资的内部分配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以进一步开发与挖掘新的消费潜力。为此,采取的对策应是多方面的、综合的。
  1.毫无疑问,首先应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确保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让国民无后顾之忧。在这方面,重要的是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包括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应尽可能从金融市场筹集,节省的财政资金进一步用于扩大农村养老、医疗改革、住房补贴、农村补贴等资金来源。
  2.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二次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以进一步扩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
  3.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目的是提高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的中产阶层消费能力。2007年,44%的纳税适用税率为20%,缴纳税额却占全部工资个税总收入的44%,确实有些偏高。
  4.继续鼓励各级政府,有条件的继续采取各种直接刺激消费的政策。包括发消费券、“家电下乡”补贴、车辆购置税减免等各项政策。
  5.调整投资结构中向民生、向消费基础设施倾斜的力度,以少量的投资刺激广大的农村消费。
  6.实行有区别的消费信贷政策。对居民真正用于耐用消费品和教育等支出,应大力发展各类消费信贷产品,并下浮一定的利率幅度,给予金融手段的大力支持。
  7.细心研究人均GDP在美元期间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人口逐趋老龄化中的消费需求,鼓励政府资金引导、与民间资金捆绑使用,并以税收、房建、医院改革等多种政策优惠支持,大力发展直接服务于消费的服务业。
  8.积极培育扩大居民消费能力的资本性收入来源。应该充分做到“让利于民”。只要是有盈利、能赚钱、政府规划必须搞的项目包括大型项目,应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开设各种金融产品,鼓励民间资金直接与间接参与投资,尽可能使地方政府少发债或者不发债。但不应该鼓励民间资金把房地产市场作为资本性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因为这对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非常不利。
  9.以上八条措施更多的是按常规思路,在现有的财政部财力和可供用于投资、消费的存量与部分增量中进行分配。在中国现高储蓄率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快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满足经济增长因外需陡减、投资难以弥补的一块增长“空缺”,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中国居民消费问题,要算大账,不仅要算财政部的收入账,更要算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收入账。可以通过制度改革,以释放更大的消费能量。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还不含金融机构)净资产高达17万亿,平均每个国民1.29万元,且都是优质资产。从2007年起,国家仅开始在中央企业实行少量比例的资本分红制度。应进一步要求:对地方国企、金融企业中国有股份也要一视同仁,制定相关制度,实行资本分红;并修定有关规定,实行动态调整分红比例。分红资金统一纳入财政各级预算,专项补贴用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或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
  10.有计划地逐步减持各类国企(包括地方国企)中的政府持股比例。减持后的资金除酌情部分划转社保基金外,也一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专项补贴用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或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
  除以上十条政策措施外,在目前扩大消费问题上,同样还受到其他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如城市户籍管理制度、人口政策调整、政府消费如何进一步让渡于居民消费、资本市场深化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这一切同样需要以改革的态度来认真处置,同样可以通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居民消费能力。  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84元,同比增长9.5%。在收入的带动下—  近日,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的一项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8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6元,增长9.5%。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影响,农民增收放在了农业工作的突出地位,全省各级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扩投资、调结构、保就业、惠民生,实现了一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较快增长和生活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  从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来看,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内部结构呈现新的特点。工资性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占比略有下降;经营净收入增长较快,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增大;转移净收入稳步增长,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是主要来源;财产净收入持平略增,红利收入占比最大。  尽管山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但与全国、中部六省和周边五省相比,差距仍较大。一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79元,与全国相比,山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低795元,从全国31个省、市(区)的排位来看,山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居第24位,增幅居26位。  随着收入的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农村居民消费观念逐步更新,消费品质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06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3元,增长6.3%。  饮食结构日趋合理。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0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元,增长4.3%。在食品消费稳步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进一步优化,饮食消费更加注重营养和品位。从食品消费的种类看,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用于蔬菜、肉类、蛋类、水产品和干鲜瓜果方面的支出都比上年同期增长,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较高的副食品消费倾向日益提高,体现了农民饮食结构不断优化,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衣着消费快速增长,生活品位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着装品位明显提升,衣着消费逐步向时尚、美观、品牌方向发展。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28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元,增长17.4%,增速居八大类消费之首。  医疗支出稳步增加,健康意识明显增强。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老百姓看病治病的负担在逐步减轻,但受医药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医疗支出仍在增加。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元,人均医疗费156元,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滋补保健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44.6%。  服务性支出逐渐增加,生活日趋城市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服务性消费支出逐渐增加,生活消费方式日趋城市化。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在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中,人均食品加工服务费增长64.8%;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46.3%;人均家庭服务支出增长3.6倍,家政服务正迅速走进农家。  文娱活动日渐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盈,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生存消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和文化娱乐方面的追求。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在购买生活消费品支出中,人均文娱耐用消费品支出35元,同比增长51.5%;人均用于体育健身活动、团体旅游支出和园艺花卉产品等方面的支出均成倍增长。  本报记者 樊晋铁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设的说明&中指出,要不断拓宽消费领域·····
09-10-07 &匿名提问 发布
吕薇:应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日 17:10:04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 8月26日下午16时30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人大网联合邀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吴晓灵、乌日图、尹中卿、吕薇与网友在线交流,共议“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薇表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应制定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钟雪泉]下一个提问。各位专家,内需不足关键在于消费信心不够,这样的观点是否准确?普通老百姓那么点工资,可是各种物价始终在涨,谁舍得大手大脚地花钱。当前的消费和投资失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国家还会有什么样的举措来刺激大家的消费?    8月26日下午,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人大网联合邀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吴晓灵、乌日图、尹中卿、吕薇与网友在线交流,共议“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薇。新华网 杨理光 摄  [吕薇]实际上,内需不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量两个方面,有一位网友提到了,内需不足不舍得花钱消费,但是这是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现在讲的主要问题,内需不足主要讲的是消费不足的问题。我们提到的,关于在内需当中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问题。我们通常讲,内需不足是指消费比例过低。如何提高消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外需减少,扩大内需就是一个保证经济增长的很重要因素。  如何来提高内需,有很多因素。比如,现在国内的消费不足有多种原因,一是现有的收入分配情况下,劳动者报酬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在GDP中,劳动者报酬的份额在逐步下降,比如说从1995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在GDP当中的比例从51%下降到39%。但是,同时企业盈余从23%上升到3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劳动者报酬在分配收入结构中有所下降。二是目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与城市收入的差距比较大;二是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差距比较大;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我们现在的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群众对未来的消费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有些人有钱不舍得花,为保证未来长远的支付。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重视到了提高消费水平,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比如家电下乡、购买小排量汽车的减税、汽车的以旧换新。这些年,我们也逐步提高了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这也是刺激消费的一个方面。下一个阶段,我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来刺激消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民群众近期消费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三是要加大刺激农村的消费。四是加强市场消费环境的建设,要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制,加强监督。 浅析如何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 8:20:37    [摘要] 本文通过我国城市 体育 健身消费的现状研究,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提出理性建议。旨在为 发展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 参考 。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体育健身消费 建议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研究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对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健身消费   健身是建设人的身体,或健全人的身体,或增强人的体质。体育健身消费是人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时的货币花费。包括参加体育运动的花费和运动服装的花费等等。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体育健身消费,侧重于研究参与型的体育消费,不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等其他体育消费。   二、影响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1.空闲时间少。空闲时间少是制约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每周40小时劳动用工制度和新的休假制度制定后,余暇时间进一步增加。居民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为体育消费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不同职业的人群的工作时间并不都是每周40小时,有一部分人,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的时间,在余暇时间还要加班。而从城市居民对余暇时间的分配来看,休息、看书、娱乐占大部分空闲时间。人们能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聊聊无几。可见,没有空闲时间一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工作时间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们不会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有益的活动有关。   2.不能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只了解体育的健身功能,而对其他的体育功能了解甚少。然而体育的功能的实现,是有条件的。由于体育是一个整体,它的各种功能各有所侧重,互相交叉,都不是完全孤立的。如 教育 功能和 政治 功能,只是角度不同,很难截然分开,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中有一体化教育,在政治功能中也有一体化教育,在社会感情功能中也有一体化问题。所以当人们不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的时候,就不是完全了解体育运动,那么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就处于低水平状态。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居民不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功能也是他们体育健身消费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缺乏体育锻炼方面知识。大多数城市居民缺乏 科学 的体育锻炼方法、对体育运动中应注意事项的了解,以及体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这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宣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使人们的体育意识水平无法提高到 现代 化体育发展的层次上。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因素,从而也制约了人们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另外,有部分城市居民认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无教练指导也成为阻碍其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说明我国不仅在宣传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而且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也很缺乏。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相差甚远。   三、引导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建议   1.优化体育消费结构。要想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必须改变我国现有的体育消费结构,即从以实物型消费为主转向以劳务型消费为主。主要是让我国城市居民多到消费性的体育场馆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运动时要穿轻便的运动服和运动鞋;接受专门的教练指导,科学的锻炼身体。在消费和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对体育锻炼的价值的认识。优化了这样的体育消费结构,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还能使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使我国城市居民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是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场所,体育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制约我国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重要原因。加快体育设施建设除了国家要继续家大投入之外,运用市场机制,调动非国有投资人兴办各类体育经营实体是解决问题的现实选择。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非国有投资人在社区、居民小区兴建多功能、小型适用的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以优质服务和合理价位提供健身娱乐服务。国家投资的公共体育场馆,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场馆,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快由公益型、事业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和 经济 效益,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3.宣传 体育 运动知识。在 现代 社会,接受学校 教育 是人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社会过程。人在一生中至少要接受学校教育近10年,所以 发展 国民体育,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必须重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培养人终身体育的观念,从而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体育人口的数量。学校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体育专业人才,使他们既能成为学校体育的主导者,又能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活体育志愿者,以充实和改善国民体育活动环境,促进国民体育的发展,提高体育活动场所服务的质量。   4.大力发展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因为各测算单位的总人口数量不同,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我国现有的体育人口参与的人群以老人和在校学生为主,可见我国体育人口数量之少,且年龄结构不平衡,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体育人口,来唤起国民的体育意识。只有全国人民都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 意识才是真正得到了提高,同时扩大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   5.扩大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已经制订形成,我们要利用高等院校以及体育院校的优越条件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扩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广大体育教师,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以城市运动委员会为龙头,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会指导员队伍和全民健身体系,使我国的全民健身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同时引导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    参考  文献 :   [1]卢元镇: 中国 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卢元镇减超美杨技: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才立辉刘松林:强化体育意识切实发挥体育本质功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3   [4]翁永良:都市人的健康消费观念与现代体育意识教育[J].体育与 科学 ,003--------------------------------------------------------------------------------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正文
提高农牧民消费水平 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
日期: 10:45:12
&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5、6年,我国市场内需不足、国内消费滞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对国内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已逐渐显现,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不足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更为突出。从2008年底开始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冲击。为保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从2009年开始国家及时出台并认真贯彻实施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有效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较大的提升农民家庭的消费倾向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市有104万农牧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9%,农牧区无疑是个大市场。农牧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会对全市经济尤其是农牧区经济的增长形成持久、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了解农牧区居民消费水平,把握农牧区居民消费需求,开拓农牧区消费市场,挖掘农牧民消费需求潜力,对于实现我市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一、全市农村牧区居民消费的现状和特点&&& 2003年撤盟设市以来,随着全市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牧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一)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农牧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撤盟设市6年来,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农牧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广大农牧民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期,农牧民纯收入连续6年以两位数增长。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8066元,比上年增长22.16%,比2003年增加5051元,增长1.68倍,年均递增17.82%。
(二)农牧民消费水平持续快速提高。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生产、生活消费总支出为11608元,比上年增长10.86%,比2003年增加6995元,增长1.52倍,年均递增16.63%。其中,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为5221元,比上年增长13.33%,比2003年增长1.35倍,年均递增15.34%;农牧民人均生产费用总支出为6387元,比上年增长8.92%,比2003年增长1.67倍,年均递增17.76%。主要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见下表:
2009年巴彦淖尔市农牧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 &&&&&&&&&&&&&&&&&&&&&&&&&&&&&&&&&&&&&&&&单位:元、%
(三)农牧民消费货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撤盟设市6年来,随着全市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农牧民商品意识增强,现金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增大,货币消费与实物消费的比例发生转化。据调查,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生活、生产消费现金总支出为10244元,比上年增长10.67%,比2003年增加6456元,增长1.70倍,年均递增18.03%。生产、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2003年的82.12%,提高到2009年的88.25%,提高6.13个百分点。
(四)农牧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撤盟设市6年来,农牧民的消费结构正逐渐发生改变。虽然吃、穿、住仍是目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事项。但随着农牧民消费理念、方式的不断变化,农牧民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等高品位消费需求比重也在逐年加大。一是农牧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生活水平提高。据调查,2009年全市农牧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40.36%,比上年降低1.25个百分点,比2003年降低3.49个百分点;二是农牧民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比重提高。据调查,2009年全市农牧民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2003年的6.78%、10.56%和2.97%,提高到2009年的7.53%、11.54%和5.05%,分别提高0.78、0.98和2.08个百分点。
(五)农牧民消费质量显著改善。一是食品消费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据调查,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主食消费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3年20.66%,下降到2009年18.39%,下降2.27个百分点,人均副食消费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3年的67.97%,提高到2009年70.16%,提高2.19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蔬菜和乳肉蛋的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由2003年5.08%和35.63%,提高到2009年6.34%和37.84%,分别提高1.26个百分点和21.21个百分点;二是衣着消费由“穿暖”向“扮靓”转变。据调查,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购买成品服装支出312元,比2003年增加 222元,增长2.47倍,年均递增16.24%,购买成品服装占衣着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3年的56.05%,提高到2009年的71.56%,提高15.51个百分点;三是居住消费由“能住”向“好住”转变。据调查,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5.93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3.02平方米,增长18.35%,年均递增2.09%。其中,钢混结构和砖木结构面积占住房面积的比重由2003年62.77%,提高到2009年68.03%,提高5.26个百分点;四是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据调查,2009年全市农牧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手机、电冰箱和摩托车分别为106台、161部、49台和85辆,分别比2003年增加11台、131 部、34台和31辆,增长11.58%、4.37倍、2.27倍和57.41%。
(六)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明显缩小。撤盟设市6年来,全市城乡居民消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差距,但这种消费差距在总体上呈逐年减小趋势。据调查,2009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比值为1.71:1,比上年减小0.02个百分点,比2003年减小0.27个百分点。从绝对消费水平来看,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预计为8953元,农牧民生活消费支出为5221元,比城镇居民少3732元。农牧民生活消费支出是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58.34%,比2003年提高7.72个百分点。
二、影响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
(一)农牧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牧民“不能消费”。近6年来,我市农牧民收入虽然逐年提高,但总体收入水平仍低于部分先进盟市,同时对农牧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据调查,从2003年到2009年6年来,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区12个盟市中,始终排在第5位,低于乌海、包头、鄂尔多斯和呼市等先进盟市。
(二)农牧民消费水平提高速度较慢,导致农牧民“不会消费”。一是农牧民消费支出绝对数较低。据调查,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生产和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387元和5221元,比上年增长8.92%和13.33%,增幅低于呼市、包头、鄂尔多斯;二是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幅一直低于同期的GDP增幅。据初步预计,2009年全市GDP增幅为20.0%,比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幅度高6.67个百分点。年,全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22.9%,比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快7.56个百分点;三是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低于人均纯收入增幅。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为22.16%,比生活消费支出增幅高8.83个百分点。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17.82%,比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快2.48个百分点。
(三)农牧区消费环境还没有完全改善、消费市场不健全,导致农牧民“不愿消费”。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农牧区的水、电、路、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商业网点少,中间环节多,售后服务差,这些都限制了农牧民的消费升级;二是市场环境及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社会诚信意识不强,假冒伪劣产品还比较多,市场监管力度还不够,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三是消费信贷发展滞后。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金融部门消费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及门槛太高,导致消费信贷发展缓慢。
(四)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极不稳定,导致农牧民“不敢消费”。当前我市农牧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比较薄弱,农牧民的养老、医疗、子女入学、住房等各种问题时刻困挠着农牧民,使得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增加储蓄,限制了收入增长时的即时消费。虽然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已基本覆盖全部农村牧区,但由于市县大医院路途较远,并且报销费用有限,农牧民除非有大病,一般有病不敢也不愿去大医院。
(五)重储蓄轻消费传统观念,导致农牧民“不思消费”。农牧民的消费习惯历来崇尚勤俭节约和“存钱防老防病”的消费观念和传统的攒钱模式,即使手中有钱,农牧民依然对花钱显得十分谨慎,长期以来形成的过苦日子的消费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尤其是40岁以上的农牧民这种思想尤其严重。因此,农牧民沿袭多年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就是维持基本生存消费,逐步发展享受消费。
三、扩大农牧区消费需求和提高农牧民消费能力的建议
(一)要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购买力和消费能力,使农牧民“能消费”。从我市农牧民消费与收入增长的变化轨迹可以发现,收入与消费的关联度极高,农牧民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年份,基本上也是农牧民收入增速较快的时期。因此,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通过加大对农牧区和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和加快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来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
(二)要努力改善农村牧区消费环境,释放农牧民消费潜力,使农牧民“愿消费”。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城乡特别是农牧区的水、电、路、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商业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二是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消费信贷的管理和考核方法,加大金融创新,降低信贷门槛来扩大消费信贷规模;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从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等方面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是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每几个村应建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为农牧民集中提供计生、公安、民政、社保、农技、医疗、文化、商业服务,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方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三)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及福利体系,稳定农牧民支出预期,使农牧民“敢消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持和稳定居民未来收入和消费水平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现在多数老年人基本都和子女分立炉灶,受子女赡养的幅度越来越低,主要靠以前的积蓄来度过晚年生活。因此,如果农牧区社会保障及福利体系完善,农牧区老人就可以减少储蓄,增加即期消费,事实上如果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年轻居民也敢于和愿意消费。
(四)要切实搞好家电、摩托车和家用汽车等下乡工作,提高农牧民对耐用、高档家电的消费欲望,使农牧民“想消费”。家电、摩托车和家用汽车等下乡补贴政策是国家在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后的又一项惠农利农政策,是国家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农村牧区消费市场、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切实搞好这项工作,保证把家电、摩托车和家用汽车等下乡活动办成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来源:巴彦淖尔市统计局农调队
作者:张 登
下一篇:没有了
盟市统计网站链接与友情链接: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版权所有 &&
电话: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63号 邮编:010055 ICP备案: 网站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民消费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