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的区别是什么啊

为什么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影响固定资产折旧?_百度知道
为什么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影响固定资产折旧?
减值准备其实是对资产公允价值的调整,当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时候,说明你的固定资产已经减值了,再按原基础折旧会使财务数据失真,同时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因此,需要按最新的公允价值来进行折旧,但新公允价值与原基础的差异,则通过减值准备调整到当期损益,从当期利润中获得补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因为固资计提减值后,要按照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在未来的可使用期限内计算折旧,这样的话与你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时的月折旧额当然不一致了
固定资产折旧是按减值后的价值计提折旧的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16。而减值准备则是在下面的情况发生时计提,就需要就其差额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回答:53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即如果在事实,是在增加固定资产时确定的按照一定的计提方法每年计提一定的数额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是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备抵科目、证据表明固定资产有减损使得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之后的余额仍大于现值或将来应收金额
减值准备在事实、证据表明固定资产有减损使得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之后的余额仍大于现值或将来应收金额,就需要就其差额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是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备抵科目,是在增加固定资产时确定的按照一定的计提方法每年计提一定的数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累积折旧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累积折旧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各年累计数。该指标按会计“”中“累计折旧”项的期末数填列。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根据计算的原值和规定的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的原值和规定的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和。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行政用办公房屋的,计入帐户,由当期收入负担。折旧合计数计入“累计折旧”帐户的。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率(x%))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消耗,其价值会逐渐减少,这种价值的减少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少,就应该把这种价值的减少计算出来(即),并在中予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同时引起费用的增加,所以,从理论上讲,计提折旧时,应该根据使用该固定资产的受益对象计入折旧费用,采用谁受益谁负担原则。
生产成本—X产品 (如果机器专为生产某种产品,可直接入生产成本)
(机器为生产多种产品,先入制造费用,再按比例分配到生产成本)
(机器为管理部门使用)
(销售或独立销售机构使用)
贷:累计折旧
折旧计提后,累计折旧在,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抵减项目。折旧提完时,固定资产项目在报表中仅反映为“净残值”,该残值在报废时或变买时,转入“”,清理变卖的净损失为“”。
但是如果这样进行记录,“固定资产”的金额会随着折旧的计提而逐渐减少,其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原值在账户中就无法反映出来,折旧的累计数额也在账户中得不到反映。为解决这个问题,就专门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在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时,用“累计折旧”账户来代替“固定资产”账户,计入“累计折旧”账户的。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所以,折旧意味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计提折旧后,累计折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减少了。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只是形式,其实质是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因此,累计折旧增加即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计入(“累计折旧” 账户)的贷方,反之,累计折旧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的。这在实质上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一致的。
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后,时,不减少“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固定资产”账户始终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同时,“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数额。此外,“固定资产”的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余额可以得到固定资产的净值。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
有很多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计提折旧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是有关于计提的一些实例平均年限法又称,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10]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之比。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例1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 ÷(10×50000)=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元×0.8%=400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的比率。此外,还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纳为一类,再按类别计算平均折旧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各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各项是根据实际工作量额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1-)]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例11]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只不过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平均。
[例12]某电子生产企业进口一条生产线,安装完毕后为300000元,为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下: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折旧=300000元×40%=120000元
第二年应提折旧=(000)×40%=72000元
第三年应提折旧=(000-72000)×40%=43200元
第四年固定资产=000-=64800元
第四、五年应提折旧=()÷2=284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或者: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
以上几种固定资产的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企业所得税条例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以下规定:
一、应当的固定资产。包括、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器具、工具;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财政部确定的计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
二、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封存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提取维检费的固定资产;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的固定资产,提前的固定资产不得折旧。
三、提取折旧的方法和依据。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四、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新所得税法: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区别
与折旧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内容上看,“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益、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价值补偿尺度的。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认为累计折旧已经表示了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再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显得多余和重复,其实,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目的也完全不一样。累计折旧是“资产价值损耗的计量”,它把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的期限内,以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属于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摊过程。折旧表示的是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它可以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与进行定期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该资产在当前市场上的实际价值。固定资产价值所表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不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实务中更需要依赖的专业判断。
由此可见,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分摊,并不表示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尽管折旧特别是加速折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映诸如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资产贬值的作用,但这并非折旧的主要作用,折旧也不能及时反映与调整与的偏差。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现时价值计量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因此,也有人认为,计提减值准备是对的修正,反映了固定资产当前的价值,是一种计价的手段。《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除已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对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是: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①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②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③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④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⑤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⑥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有: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②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③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④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⑤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由此可见,的固定资产范围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范围要大得多。的计提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属于因正常时间推移在不同的成本或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在并无论据表明减值已发生的情况下,一般不作账务处理。因此,不同会计期间的减值损失与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除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可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外,一般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调整。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没有像折旧那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期末通过对固定资产与其的估价、分析比较、判断来进行计提的。是以减去的余额作为折旧基数,并在预计使用寿命的折旧年限内。固定资产如果已计提了,则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原值、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等都是事先确定好的,属于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会计估算。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针对固定资产而言的,在期末按账面价值与孰低的原则来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依据核算日前后的相关信息确定的,不可事先确定。可见,相对折旧而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种估算是事后的,客观一些,不同时间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所得税办法》规定,企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可以在税前扣除,不过接受捐赠和的固定资产,虽然会计上按允许,但由于企业没有支付任何代价,所以在企业所得税上就不能扣除任何折旧费用。《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按照,结合国际惯例,又新增了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内的四项减值准备。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则明确规定:“在计算企业时,、、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都不得税前扣除。”这就表明,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在税收法规上均不予承认,以避免对产生冲击。可见,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不得在的,它对所得税数额没有直接影响,但因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影响折旧额的变化,因此会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折旧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息息相关,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其折旧额直接体现在企业的经常性费用中,提取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记折旧”科目,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冲回问题。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无直接关联,导致减值的情形也并非经常发生,因而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在此后的期间,若表明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全部或部分消失,则应在相关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转回,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贷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折旧了还要减值准备_百度知道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折旧了还要减值准备
提问者采纳
是在增加固定资产时确定的按照一定的计提方法每年计提一定的数额。而减值准备则是在下面的情况发生时计提:即如果在事实、证据表明固定资产有减损使得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之后的余额仍大于现值或将来应收金额,就需要就其差额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回答: 16:53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是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备抵科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累计折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