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有什么影响?

当前位置:&&&&&&&&&
股票注册制有什么好处?注册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来源:中金网综合&|& 15:27&编辑:杨小娴
导语: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两件大事:一件是跟A股改革生死攸关的&注册制&;另外一件,则是准备跟创业板较劲的&战兴板&。那么股票注册制有什么好处?注册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呢?
股票注册制有什么好处?
第一,真正的注册制将激活中国人创新和创业的热情。在审批制下,企业上市资格被行政审批牢牢把控,谁能上市,什么时候上市,发行多少新股,每股卖多少钱,这些企业都无法自主。因为上市资格"一票难求",很多企业等得花儿都谢了,只能远走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上市。更多的企业,因为上市渠道没有打开,无法获得风险投资,也更无法获得股民的投资。
注册制下,"上市资格"不再稀缺,即便是没有"好关系"的企业,也可以轻易上市。这样,大量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将获得与"权贵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全民创业、创新的热情就会被激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有可能实现。
第二,中国经济将获得新的、低风险的"加杠杆"机会,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增长无忧。目前经济之所以陷入困境,重要原因是间接融资已经走到死胡同。虽然中国全社会负债率还不是非常高,但企业负债率已经到了极限。企业需要资金,只能激活直接融资。所以,通过IPO注册制打通直接融资渠道,具有战略意义。这个脉络不通,中国经济就走不出死胡同。
第三,在真正注册制下,由于股票供应量接近无限,股市的估值将大大降低,市场中绝大多数股票将维持8到15倍市盈率,只有极少数前景非常好的公司才能享受高估值。大量物美价廉股票的出现,将吸引中国老百姓重新配置自己的资产,楼市高估值的时代自然结束。金融市场将逐步成为未来中国最大的资金池。
第四,在注册制的推动下,民企将获得巨大发展机遇,这将为中国投资主体的切换创造条件。目前中国投资主体是政府和国企,虽然投资低效,但如果他们不投资,经济就扛不住。在注册制带来的"融资革命"的影响,政府完全有条件逐步降低税收,减少投资,将资源留给市场,留给民企。若如此,则中国经济效率会大大提高,腐败机会也自然减少。
但话说回来,IPO注册制下,政府的审批权变成了监管权。如果能公平执法,则注册制成功。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则市场风险将大大超过审批制下。所谓逆水行船、不进则退,到那时,股市将变成更为恶劣的赌场。因为注册制下,证券市场宽进宽出,退市将成为常态。股民如果被骗,真是可以血本无归。
注册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股票注册制影响力将远远超过证券市场范围。
注册制本身是个好东西,关键是在什么位置推出、如果在股市低位推出,大批廉价新股发行,会刺激股市的上涨;如果在股市高位或者相对高位推出,会造成老股票的价值回归,带动股市调整。
那么,现在股市算是高位,还是低位?
不算高位,应该说是偏高。想想吧,市场上充满着这几年被炒高的显得很贵的股票,股市不算低。
当然,有人会说,当年股市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引发了一轮大牛市;注册制是比股权分置还要大的改革,也会引发一轮牛市。这观点成立吗?
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股市在很低的位置,而且流通股得到了对价的好处。一块石头落地了,流通股得到好处,股市点位很低,再加上当时宏观经济向好,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走出大牛。
那么现在呢?注册制对现在的持股者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这项制度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持续性的。加上点位不低,很多股票经过大炒,注册制就是一个股市杀手。
也有人会说,注册制是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手段之一,国家一定会推高股市,来为股市营造好的氛围。会这样吗?我表示怀疑。现在的改革就是去行政化,就是市场化。任何人也改变不了市场的趋势,政府也不能。所以,把国家意志作为看多的支撑点,是靠不住的。
注册制来了以后,股市怎么走?市场永远都是对的。目前股市下降趋势明显,重要的原因我以为就是因为注册制。我感觉这种趋势会不断地强化。
不破不立。注册制从长远来说,是对中国股市发展有巨大的帮助的。因为市场最终将形成以公司价值为投资核心。将来股市上涨的基础是公司业绩的成长,这样涨起来的股市,才是真正的大牛,将最大程度地摆脱政策市、资金市的弊端,股灾、熔断等灾难会大幅减少。
的相关阅读:
窗花有话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深窗立场。
深窗公众平台A股为什么熊六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功与过”
&&不懂证券的历史,就不懂证券的现在。
前言:上篇中讲到那波牛市的几大重要成因,包括宽松货币环境、居民财富大搬家(储蓄转化为“投资”)、以及滚雪球的羊群效应等等。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政策背景——股权分置改革,它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其影响也非草草几行文字能说得清。
资料:股改进程
&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首批股权分置改革4家试点公司推出。
&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大中型上市公司要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表明了管理层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
&国资委发布《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股股东研究确定在所控股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明确国有股流通不意味马上上市出售,以维护政权市场的稳定。
&包括宝钢、长江电力两家央企在内的42家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推出。
&46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全部完成了规定的改革程序。
&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央行、商务部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认为股改试点工作已顺利完成。总体上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
&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这部8章55条的文件完善了相关的程序规范,明确了全面推进改革的整体政策框架。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为改革全面铺开提供了操作指南。
&国资委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扫除了最后的政策障碍。
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2005年6月,沪指见底998点;2006年5月,沪指涨到1500点;2006年11月超2000点;2007年2月超3000点;2007年5月超4000点;2007年8月超5000点……
直至日创出历史最高的6124点。上篇末尾抛出一个疑团:股权分置改革与牛市的时间段重合,6124点到底是不是个阴谋?
何为股权分置改革?用通俗一些的话来讲:中国的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股权设置特殊——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公司法人股、外资法人股等并行,股权分置在事实上造成了上市公司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能够上市交易的流通股在总股本中占有很小的比例。正是由于股权分置,大小股东利益不一致,使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所谓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将非流通股弄上市,解决了同股不同权的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推进。然而,改革的缺陷,使得市场成为产业资本(大小非)疯狂套现的平台。因为股权分置改革打通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隔离墙,导致A股的估值标准骤然生变。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作为产业资本的代表,在A股市场大量抛售股份,对投资于二级市场的金融资本的传统定价方式产生很大压力。尤其在2008年,限售股解禁后遇到疯狂减持,限售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的方式,成功避开了制度上的限制。
股权分置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利益大洗牌,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价格补偿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造成非流通股股东取得股票的成本远低于流通股股东的成本,因此可以理解为流通股股东支付了流通性溢价,才获得了股票的市场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只有支付流通性溢价才能实现全流通,这样由于非流通股的价格与流通股的市场价格差异的存在,需要确定两者的一个转换比例,才能解决非流通股股份的全流通问题。绝大部分企业采取了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其中的主流方案是送股方案,也有缩股和扩股方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