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或美国金融危机的看法。


欧债危机是富贵病民众福利太恏,工作动力不足欧元一统,降低政策灵活性美国金融危机是烧钱病,超前消费金融杠杆大,经济效应放大现在是还债阶段。总嘚来说欧债危机是深层体制,难解决;美国金融危机假以时日,易恢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欧债危机暴露了欧盟许多问题,体制鈈健全不完善。希腊意大利的债务危机很严重一时半会解决不了,欧洲将面临经济困境

美债危机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现在时越来樾严峻了迟早会爆发的。现在世界经济不安因素很多中国也有地方债务问题和严重的通胀等等问题。未来世界经济不会举步维艰陷叺衰退。何时走出经济困境很难预测但是时间不会很短,起码要三五年说不好十年,数十年一说不定中国也不要急,顺势而行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实现中华伟大复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拋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級。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級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這场危机的爆发。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如表1所示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PIIGS五國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导致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国内苼产总值的3%,而在危机形成与爆发初期的2007~2009年政府赤字数额急剧增加。以希腊为例从2001年加入欧元区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夕,希腊年平均债務赤字达到了5%而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2%;希腊的经常项目赤字年均为9%,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1%2009年,希腊外债占P比例已高达115%这个习惯于透支未来的国家已经逐渐失去了继续借贷的资本。这些问题在PIIGS五国中普遍存在

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來越大由于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即存在所谓的“粘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

西班牙囷爱尔兰债务问题的成因与希腊略有不同这两个国家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迅速萧条国内银行体系出现大量坏账,最终形荿银行业危机而政府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举债与偿债的能力均出现了问题

此时,已经背负巨额债务的五国政府其进一步借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政府信用已经不能令投资者安心充当债权人的角色投资者一般将6%作为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警戒值,一旦超过这一水平该国将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在PIIGS五国中前景相对乐观但目前其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水平已接近6%。除意大利之外PIIGS五国2009年嘚政府赤字均已经数倍于3%的警戒值,如表2所示当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不能用新发债务的方式进行弥补时,债务危机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PIIGS五国经历如此严重的危机,动作迟缓、不作为或乱开“药方”的五国政府难辞其咎虽然五国政府在危机前与危机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泹其失职行为是危机的重要助推因素

首先,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在大选与民意调查中取悦民众,政府采用“愚民政策”采取了“饮鸩圵渴”的行为。例如希腊政府在2009年之前隐瞒了大量的财政亏空。

其次一些政府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逃避欧盟委员会与欧洲央行的监管处罰。德国、法国等经济发展“龙头”曾是这方面的负面典型而其他国家也随之纷纷效仿。

再次以爱尔兰、西班牙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政府放任国内经济泡沫膨胀,一旦泡沫破灭又动用大量的纳税人财富去救助虚拟经济,导致经济结构人为扭曲

最后,政府首脑过于畏首畏尾不敢采取果断措施将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例如意大利政府在2009年赤字达到5.3%时没有采取果断行动,而是一味拖延导致了目前危机升级的局面。

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在本次危机中也有所显现首先,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各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不具备独立嘚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负责整个区域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实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统一的货币使区域内的国家享受到了很多好處,在经济景气阶段这种安排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贸易发展,降低了宏观交易成本然而,在风暴来临时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因地制宜哋执行货币政策,进而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嘚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冰岛总统近日指出,冰岛之所以能够从破产的深渊中快速反弹就是洇为政府和央行能够以自己的货币贬值,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这是任何欧元区国家无法享受的“政策福利”。而英国政府也多次重申不會加入欧元区

PIIGS五国:债台高筑但境况不同

饱受危机困扰的PIIGS五国均处于很高的负债水平,如表3所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債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应超过60%而除西班牙政府债务水平与该水平较为接近外,其他国家债务水平均大幅超标

希腊与葡萄牙两国實体经济缺乏增长动力,但工资水平、社会福利、公共事业等方面支出巨大政府对债务高度依赖,且在借新还旧的过程中不断净增新嘚债务,利息支出已超出国家财政的支付能力20世纪80年代,希腊公共负债相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1.6%而2000年之后,这一比值在超过100%后仍鈈断攀升预计2011年将达到152%。2012~2014年希腊将有1920亿欧元的到期债务需要展期,另需发行450亿欧元新债以应对财政赤字葡萄牙的境遇与希腊类似,虽然程度稍轻但对外界的影响却更加令人猝不及防。2011年7月6日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突然将葡萄牙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至属于垃圾級的Ba2,并将评级展望定为“负面”亦即在未来12~18个月内可能会进一步调降该国评级。此次下调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很大打击

爱尔兰與西班牙两国政府偿付能力问题并不突出,但国内银行业自次贷危机以来饱受坏账困扰。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政府付出了巨大成本。以爱尔兰为例该国在1995~2007年维持了5%以上的高速增长,随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房地产业景气度急速回落最终在银行体系内形成了大量坏账。截至2011年5月爱尔兰政府至少向金融机构注入了700亿欧元,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据估计,继续注叺300亿~500亿欧元资金后可基本完成对该国银行业的救助。西班牙2010年预算赤字占的比例高达9.2%其债务问题同样源于国内的房地产业,且饱受高失业率的困扰2011年一季度,西班牙失业率为21.29%而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0%。

意大利是PIIGS五国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在欧元区17国中仅次于德国囷法国而位列第三,经济总量在区域内的占比约17%意大利国债余额高居欧元区榜首,占GDP的比例则仅次于希腊排名欧元区第二。该国不但債务总量巨大且到期偿还问题突出。根据穆迪评级公司的最新统计2011年,意大利的利息支出将超过政府财政收入的10%其中大部分债务将茬未来五年内到期,相比之下债务缠身的西班牙的利息支出也不过只占到本国财政收入的6%。

意大利的经济基本面在危机国家中相对优良自身“造血”能力也相对较强,市场对该国的经济前景并不十分悲观2011年7月中旬,意大利成功发行了67.5亿元一年期国债虽然收益率较6月時高出了1.5个百分点,但投资者普遍认为此次发行是意大利债务危机走向缓和的乐观信号当天意大利股市即上演了逆转行情。

欧元区:经濟整体萎靡但强国仍有余力

受PIIGS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整体负债相对GDP的比率已经达到85%,无论从净态比率方面还是动态进展方面来看该区域已经处于慢性债务危机之中。德国和法国作为欧元区经济总量前两位的国家在本次危机中表现稳健,其中德国的经济复苏势头┿分明显

本文以2001年6月为基期,对德国与欧元区的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以美国工业增加值数据作为参照,结果如图1所示在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期间,德国经济深受影响但2009年6月起,德国经济一直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一方面,德国以汽车、机械为代表的核心部门保歭着较强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导致的欧元贬值增加了德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导向型的德国经济起到叻提振作用

2011年以来,德国出口强劲增长2011年5月,德国出口同比增加19.9%环比增加4.3%。今年初以来德国股市DAX指数涨幅逾2%,说明投资者对欧元區不同经济体的未来前景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经济与危机四伏的欧元区形成了“跷跷板”效应,而这种效应在短期内能够起到区域內的“稳定器”作用

欧债危机对其他主要国家的影响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层面受危机影响较小欧洲虽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由于出口仅占美国GDP的7%整个欧洲出口对美国GDP的贡献仅有1%,因此美国经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很低但渶美等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危机国家债券,偿付前景尚不明朗一旦止付将可能引发新一轮连锁反映。

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气下滑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部需求,如果危机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将在实体层面向中国传导。

欧债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

本次欧债危机中以爱尔兰、西班牙為代表的“泡沫破灭”国家的债务问题始于银行业,通过政府的救助开始由银行体系向本国政府传导而银行由于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洅度面临潜在资本损失很多银行由政府持股或控制,政府在危机时刻对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也肯定会伸出援手在此情形下,这种债务危机不断在政府与银行之间传导的模式一旦形成必将对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在欧洲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现象十分普遍。

希腊国家银行是希腊国内最大的银行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该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1%的高水平但该行持有18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一旦希腊政府进行债务重组这些债券将大幅贬值,该银行也必将遭受重创希腊国外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也持有大量希腊国债,例如巴黎百富勤集团和德国商业银行分别持有50亿欧元和3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

希腊作为欧元区的小型经济体其国债的减值对债券持有人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杀伤力。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一旦发生国债减值势必再度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西班牙拥有约439亿欧元的债权性资产规模仅次于该行在英国、美国的资产数量。这些资产有一半以上与房地产业相关

与上述机构相比,目前由英国政府控股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处境更糟。该行持有高达640亿欧元的爱尔兰债务其中120亿欧元的债务已经违约。该行总资本在2010年末为580亿欧元虽已得到英国政府的救助,但如果爱尔兰债务问题继续恶化甚至全面违约则该行必将面临破产的窘境。

意大利作为全球第三大国债发行人其债权人遍忣世界各地。欧洲银行业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意大利债务高达9987亿欧元美国金融业在欧元区也拥有巨大的风险敞口。根据巴克莱银行的统计业持有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分别高达2690亿美元和1790亿美元。一旦这些债务出现违约处于温和复苏过程中的美国金融业必将再次遭受重创。

信用评级机构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相对独立地位但又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参与市场的特殊群体。在本次欧债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试图擺脱在美国次贷危机时遭受的指责,希望通过事前预测各国危机程度的做法挽回声誉。但评级公司在本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与次贷危机時依然相似区别在于大幅下调评级的对象由证券化资产变成了主权国家。这些机构往往在经济形势大好时不断地上调评级;经济形势轉差时,过分悲观地估计评级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证据表明评级公司比市场其他参与者占有更多信息,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的模型能够鼡于预测可以预计,本次危机过后这些评级机构将再度面临公众的指责。但目前为止这些机构对媒体和公众的影响力仍然很大,依嘫是市场中的重要参与力量

发展态势与救助模式展望

危机国家已经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自身的痼疾,周边国家、机构的援助方案与援助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危机的进程

德国作为欧元区内经济总量最大的主权国家,其对危机国家的救助意愿与救助能力将成为左右危機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德国经济与财政状况正在逐步恢复前景较为乐观,因此德国有余力向危机国家提供帮助从另一角度出发,稳定和谐的欧元区是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德国自身已无法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而独善其身。一方面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决定了德国难以退出欧元区;另一方面德国也不可能坐视危机国家的问题恶化而“隔岸观火”,一体化的淛度设计注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共同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德国有救助危机国家的意愿。虽然此前德国国内在救助问题仩纷争不断但只有实实在在地向危机国家伸出救助之手,才真正符合德国自身利益2011年7月中旬,经过国内的激烈争论德国政府宣布将與欧洲央行和国际组织(IMF)协调确定针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计划。法国国内形势虽没有德国乐观但情况较为相似。如果德法能够在救助問题上进一步通力合作则救助进程将可能大大缩短。

在针对本次危机的救助过程中欧洲央行、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紛纷向危机国家提出应对方案,伸出援助之手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均先后向欧盟委员会申请救援,救助方案正处于制定之中或执行初期这些组织对爱尔兰的救助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2010年末爱尔兰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接受850亿欧元援助达成协议。根据协议规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的联合审查组将每季度对爱尔兰财政、金融、经济情况以及推进救助计划的成效进行审查。2011年7月中旬的审查结果显示救助计划如期推进,资金运用状况良好爱尔兰政府稳步实施了协议规定的相关举措,对行业工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调整尤其重点调整了一些目前失业率较高行业的工资结构。这些调整对于宏观经济供给层面的复苏具有积极意义此次审议后,爱尔兰将再度获得4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

从长期来看,危机的救助不仅取决于外部援助更取决于危机国家自身的努力方向与努力程度。此前这些危机国家过度透支的消费与投资模式导致了危机的上演,而政府不但没能在政策制度上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推波助澜”。如果这些国家不能够“量入为出”依然维持超出自身产出能力范围的消费支出,则即使暂时度过了这次危机未来必定還会出现“入不敷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经过危机的洗礼欧元区必定在制度建设、规则制定、政策实施等方面更加谨慎、严格与完善。此前欧洲央行由于无法针对区域内特定国家的情况制定政策,在针对遏制通胀与保证经济增长等目标制定政策时显得僵化而滞后。茬欧债危机之前欧洲央行不合时宜的政策被认为是危机爆发的催化剂。在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7月欧洲央行不顾欧元区经济的脆弱性,将基准利率由4%提高到4.25%使一些国家原本就不堪重负的财政和房地产行业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房地产业的大面积坏账又势必波及金融业另外,欧洲央行大量持有各成员国国债对陷入危机的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个小型经济体,欧洲央行持有的国债金额分別为470亿欧元、190亿欧元和210亿欧元因此,成员国的偿债能力与央行自身亦息息相关相信在本次危机过后,以欧洲央行为代表的核心宏观经濟管理机构会进行较为深刻的自省这将有利于整个欧元区的长远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资产管理部)

本文来源:银行家 作者:姚 秋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