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8年中美贸易额美国对外贸易额、...

美国服务贸易分析
美国服务贸易分析
  美国是现代服务贸易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其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服务贸易额的增长率还是服务贸易对GDP的贡献率都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大、增长快、顺差多。美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基本上在世界的排名都是第一位的,出口额最高已达到4791.5亿美元。
  [摘要]国际贸易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服务贸易,西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大大的超过其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的中心也在逐步的向服务贸易倾斜。由于服务贸易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各个国家也在积极的研究发展服务贸易的途径。美国是当今世界服务贸易最为发达的国家,其货物贸易的逆差也可以由服务贸易顺差来弥补一部分。把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高速发展的典范进行分析,可以充分的认知美国服务贸易高速发展的原因和推动力。
  [关键词]服务贸易 现状 政策
  美国是现代服务贸易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其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服务贸易额的增长率还是服务贸易对GDP的贡献率都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2009 年美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07486亿美元, 2008年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522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4%,服务贸易进口额达到364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10.5%。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部门中, 美国更是重要的参与者。2007 年在美国服务出口中, 版权和许可证、保险、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等部门出口额为1725.01 亿美元, 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34.17%。美国在这些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CSI在号的新闻发布中称美国的服务贸易至少从美国政府有详细统计数据以来都是处于贸易顺差,美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具竞争力的服务出口国。
  一、美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大、增长快、顺差多。美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基本上在世界的排名都是第一位的,出口额最高已达到4791.5亿美元。(2)美国服务贸易结构合理。美国的众多服务贸易行业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金融、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休闲、通讯、建筑、交通运输、旅游和版税和许可证等。(3)政府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美国的服务贸易对于美国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美国国会贸易立法和行政部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减少本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增强出口竞争力,因此服务业出口也成为目前美国政府促进贸易和本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服务贸易方向有多元化发展趋势。以贸易的地理作为考量标准,美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伙伴逐渐趋于多元化。(4)服务贸易均衡发展对经济贡献率高。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分别为2959.7亿美元、2830.6亿美元、2887.9亿美元、2993.9亿美元、3409.4亿美元、3767.9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额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美国的服务贸易基本都是顺差。服务业十分发达,服务业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政府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部门优势得以发挥。
  美国的服务贸易可以迅速的发展并且对本国的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与美国政府的扶持政策是息息相关的。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为了给本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够快速形成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为以后能够从服务贸易方面获取更多的利润。在颁布的法令及法案中比较重要的是1994年制定的对外贸易法案&&《乌拉圭回合协定法》及1994克林顿总统向国会递交了《国家出口战略实施报告》。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时候美国依靠自身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实施多边主义、双边主义和区域主义策略,对他国施压,以满足自身需求。在经过历时8年的谈判后终于在日的摩洛哥正式达成并签署了第一个服务贸易国际规范框架&&《服务贸易总协定》,由此美国在服务贸易开辟出了新的空间。
  二、现阶段美国的服务贸易政策所体现的主要特点
  (1)通过制定政策刺激服务贸易的增长,保持服务贸易全球领先的优势。美国根据本国的自身优势和经济增长需要而制定的支持服务贸易政策,这些服务贸易政策中作用居于首位的是:历年《国家出口战略》报告的所有战略、策略、政策、具体措施。(2)支持服务贸易中的重点产业,保持服务贸易出口的全球竞争力。(3)制定服务贸易统计的法律法规支持服务贸易的发展。19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调查法》就是一个重要的起点。现在美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完备,最为科学的统计体系,并且还会根据自身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的改进完善统计体系。(4)建立高度发达的出口促进体系及对重大的服务出口项目实施扶持政策。
  美国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自身的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其中一些优势产业更是远远地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其中美国的旅游收入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的第一位,2007年的旅游收入到达了1067.36亿美元。美国在2005年的金融服务出口额达到398.78亿美元,2006年达到474.39亿美元,2007年达到582.66亿美元保持增长趋势。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在年间6225.51亿美元上升为 771.72亿美元,成为服务业中出口额较高的产业。
  对美国而言高速发展的服务贸易不仅对经济有着卓越的贡献,更对本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及就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仅为产业结构为例:服务贸易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各个服务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其中一个行业在占据着国内市场直至国内市场饱和后,就会寻求向国外市场发展,在国外市场获得收益后又会回到本国积极的发展更先进的服务产品。国内企业研发新产品或者服务升级后又会投放到国外市场,这样循环上升,就会出现有产品带动行业,而行业又会促使产业结构向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看出美国在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对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陈宪,程大中.中国服务经济报告Zoos[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程大中.服务业就业与服务贸易出口: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对比分析[J].世界经济,-52.
  [3]程大中.美国服务贸易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启示[J].经济纵横,2000,(l):55-57.
  [4]曹自强.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战略及战略[J].国际贸易,-22.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美国服务贸易分析相关推荐
[美国服务贸易分析]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78133" data-title="美国服务贸易分析" data-image="">【图文】美国的对外贸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美国的对外贸易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396.27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与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关于FOB贸易术语的主要差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与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关于FOB贸易术语的主要差异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度解析_无尘小道_新浪博客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度解析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08年金融危机概述
2007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它是美国国内政策以及全球经济不均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化合的结果。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金融,地产及全球经济都受到重大打击。
1.1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国际收支失衡。首先,美国政府的经常项目和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长期以来奉行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早已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加剧了全球的资本流动,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而美国在经历互联网泡沫以后,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领国美经济走出低谷,而美国政府这时想到了从古至今都最容易产生泡沫的房地产行业。
1.2&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外部原因:
&&&&第一,崇尚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
  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原来的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美国国内大肆宣扬自由经济的好处,认为经济自由是高效率配置资源的有效保证,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保证。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缺乏有效的政府管制,也导致了美国90年代的金融危机。其一,自由主义使金融完全自由化,接触了对金融的管制。虽然使金融机构能更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大大的增加了金融风险。其二,新自由资本导致贫富差距的日益严重。而大量的贫穷者遇到唯利是图,不管风险和后果的金融机构,进入借贷市场后,便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抵御能力。其三,当经济自由时,容易产生泡沫。当资本缺乏管制时,便会自然的流进利润丰厚,资源稀缺的行业,导致此行业发展过热,产生泡沫。
  第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1世纪初,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一直采取降低此利率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从2000年1月3号—2003年6月25号利率从6.5%经过13次下调到1%并维持到2004年6月。而2004年前后的三年多时间里,美国的实际利率为负。负利率的绝对值在最高值时超过3%。这种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房价的极具上升。可见短期利率变动是房屋需求短期变动的关键因素。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导致严重负利率时,融资成本下降和流动性过剩刺激房屋需求增加。受到短期供给缺乏弹性供给因素限制,房屋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导致房价上涨。房价飙升影响人们的预期,反转激发人们投资房地产博取资产升值利润,投机需求活跃和狂热进一步推动需求上升和价格上涨,从而为房地产泡沫提供温床。而2004年美国货币政策开始逆转,利率持续上调,借款人融资成本增大。在随后的加息周期影响下,不断升高的利率导致还款成本激增,超出众多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次级贷款的信用风险被诱发。
  第三,过度负债消费及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
美国政府21世纪初的每年的财政赤字以及美国公民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是危机爆发的根源。截至2008年10月,美国信用卡债务接近1万亿美元,人均信用卡负债约8000美元,相比2003年增幅超过25%。可以说美国经济是靠全球借贷消费支撑的。过度消费虽然刺激了经济,同时也累计了财政赤字,贸易逆差及大量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泡沫,最终导致风险爆发。其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根基动摇。适度的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本身不产生价值,但可以无限放大金融资本,放大的资本放过来扩张信用。一旦预期出现问题,就可能引起虚拟经济的崩盘,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内部原因:
&&&&第一,次级市场机构道德风险蔓延。
  信用评级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定价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从发放这些证券的机构到购买这些证券的投资银行等,都没有把风险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评级机构对这些经过对此包装和加工的产品难以给出合理的定价和评级。投资者在追求搞利润和业绩排名的驱动下,也忽略了内部风险。所以这个产业链上几乎每一个参与者真正关心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道德风险隐藏在整个产业链和虚拟经济中。
  第二,次贷产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次贷产品存在缺陷,借贷双方互相作用,风险源头失控。借款方设计产品时,几乎认为此证券依赖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而贷款者也同样认为如此。单边思想在设计产品和进行交易中体现的十分充分,这直接给后来的违约率上升埋下种子。
  第三,次级产品过度衍生。
  次级产品过度衍生,风险跨市场传递。投资银行通过从贷款发放机构买次级贷款,进行结构化处理和设计,将次级贷款进行证券化,形成衍生产品MBS,进而再形成衍生品CDO,并向市场发售,使次级贷款的风险链条通过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由次级贷款内部向多元化机构延伸,进一步加剧了次级贷款的风险。
  第四,政府监管不力。
  这次金融危机与政府缺乏监管也有密切关系。虽然美国一直被认为是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先进监管手段的国家,但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一法案极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再加上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缺乏预警以及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金融监管部门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相当滞后。具体表现如下:
  (1)监管当局对次贷相关机构的监管存在缺失。
  政府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45%左右的银行累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机构,银行分支机构,尚有比较严谨的监管措施;对于占刺激房贷发放量约43%的金融控股公司分支机构缺乏严格的监管;而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约12%的房贷公司的监管则十分薄弱,而他们恰恰是次贷危机中最先出现问题,也是问题最多的。
&&&&(2)各国监管机构长期忽视对对冲基金的监管。
  各国对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态度存在分歧。美,英等国主张一种较为宽松的间接监管态度。以法,德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则主张较为严格的直接监管。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英等国的主张占市场主导。他们认为政府制定的行为规范有可能会扼杀市场自发的金融创新并进一步阻碍市场效率的提高,因此坚决反对在当时的监管框架下对对冲基金的进一步的监管要求。同时美国监管机构认为不应为信贷衍生品制定特别规定。
  (3)忽视外表业务监管,缺乏资本约束。
  狭义的外表业务是指那些按通行的会快准则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与表内资产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变为表内资产或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外表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一般包括担保类业务,承诺业务和金融衍生交易业务。采用资产证券化得表外业务处理,可以把证券化得风险资产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之外,降低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资产总额,进而成为受《巴塞尔协议》约束的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利器。因此,在金融创新不断加速的背景下,监管机构仍主要关注资本充足率,没有充分意识到新的复杂环境所积累起来的高风险。
  (4)场外交易成为监管真空。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在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时,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交易双方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场外交易中的金融创新非常活跃。由于场外衍生品的交易不尊在场内交易的清算支付体系,需要以担保的方式控制和防范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提供变现能力强的担保品,如现金和债券,采用紧盯市值方法定期调整。然后,担保品的变现能力往往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左右,尤其是当出现极端市场环境的情况下。次贷产品经过证券化过程所衍生的各类证券或产品多通过场外交易转手,而这就给监管机构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了实际上无法监管的局面。
1.3&次贷危机的演变及爆发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及“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恢复,美联储开始连续降息。从2000年1月3号到2003年6月25号,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把联邦利率从6.5%左右经过13次下调降到1.0%并维持到2004年6月。就在此期间,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美国“两房”及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储蓄机构等金融机构对那些坏款能力差,信用分数较低的发放了大量的次级贷款,鼓励他们贷款买房。此类贷款占美国房贷市场的13%-15%。于此同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适时的推出了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金融衍生品,主要有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债务抵押支持证券),并将这些具有高风险的金融证券卖给投资银行和普通投资者,使其参与到其中。2004年,美联储感到美国经济发展过热,为使其降温,从2004年6月30号—2006年6月29号通过17次升息把利率提高到5.25%,这成为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导火索。利率的提高使还款能力低的次级贷款者无力还款,房屋出售出现困难,房价开始下降。低信用的借款人违约率骤升,导致贷款机构亏损严重,进而引起次贷市场资金链出现裂痕。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加速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到2007年,金融衍生品赖以支撑的基础房市严重萎缩,使证券市场产生恐慌情绪,贷款抵押证券无法卖出,投资银行按照事先的约定要求贷款机构回购证券,加大贷款机构的流动性危机。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都参与其中,多米诺效应一触即发。由此,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由于全球各国在美国有大量美元投资,所以无一幸免的受到拖累,全球经济都因此而出现衰退。
第二部分:面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
2.1&美国政府第一轮推出的救市措施有哪些
&从金触危机爆发到2008年9月21日,美国财政部周末与国会共拟方案,动用上万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冲走”银行资产负产表上的坏按揭资产,以防金融系统崩溃。据香港《文汇报》援引路透社的报道,这项救市方案加上此前拯救各大会融机构的行动,将共耗费近2万亿美元。下面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财出台的一系列救市措施:
1.从大萧条时成立的汇率稳定基金拨出500亿美元,替货币市场的互惠基金保本。
2.美联储承诺会透过贴现窗,向金融机构借贷,资助在货币市场中购买资产,金额末明。
3.9月,美国财政部最少动用100亿美元,直接购买按揭证券。未来数月会加大购入额。
4.“两房”增购按揭证券达1440亿美元,并将会继续增购,直至其各自的8500亿美元投资组合上限为止。
5.拯救美国国际集团(AIG).耗资850亿美元。
6.支付摩根大通最少870亿美元,为雷曼兄弟公司等交易融资。
7.用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8.拨3000亿美元给联邦住宅管理局.为即将陷入断供的按揭再融资
9.拨40亿美元赠予各地居民,让他们买下断供的银行主盘,并加以修葺
10.拨290亿美元给摩根大通银行,作为3月收购贝尔斯登的融资
11.最少拍卖2000亿美元贷款予银行。
在危机爆发初始段,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主要是救助金融机构,防止金融危机再度恶化.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到实体经济,主要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产业发展政策以阻止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复苏。
&&&&应对危机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加速经济回暖.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彻底清除、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未来可能逐渐凸现。
&&&&首先,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反映银行间信贷成本指标的
LIBOR&已经显著下降,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水平也明显下降.2009年5&月,美国财政部对
19&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实施压力测试,结果是
9家商业银行不需要增资,其余
10&家合计需增资
746&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如果没有新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美国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趋稳.但是,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和经济可能继续下滑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信贷紧缩问题依然存在,消费者和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在市场资金和融资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融资缺口。
&&&&&其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复苏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一,主要发达经济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公共投资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能源和基本设施建设的投资周期长,收效慢.第二,如果减税能够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但美国失业率持续上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日益悲观,减税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有限.第三,刺激计划还会产生“挤出”效应,即政府开支可能导致资源从私营企业流出,形成政府与私企争资源的局面.第四,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增加.
再次,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抬头.大量放出钱后商业银行又把钱放回央行,变成了超额存款准备金.但国债泡沫早晚要崩溃,如果投资者放弃国债选择其他的资产,就会导致其他资产的价格上涨.国际油价和初级产品价格的反弹可能也会超过预期.这将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最后,各种产业发展政策的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以新能源而论,新能源的发展受到传统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如果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新能源的发展就会较快,而一旦石油价格下跌,对新能源的投资将是沉重的打击.&以生物工程技术而论,一旦出现突击性的创新,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对于受人口老龄化困扰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将是巨大的福音,但其发展仍面临技术、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制约.&诸如环境保护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均依赖技术标准、消费者偏好、法律体系、国际合作等方面出现实质性的变革,短期内商业前景并不乐观.
2.2&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内容是什么
&&&&据美联社2008年9月28日报道,美国国会领导人和布什政府达成协议,同意通过一个暂时的金融救市计划,涉及金额达7000亿美元。
当日,众议院将对此法案进行表决,30日送交参议院表决。美国东部时间27日午夜过后,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宣布,国会和政府已经达成一致。7000亿美元将主要用采购买受困于抵押贷款危机的金融机构的不良债务.以防信用危机进一步加深,动摇美国经济。但该方案出台后一直未能全面付诸实施。随着市场情况发生改变,美国财政部此前已对面方案进行修改,宣布将拿出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银行的股份,以此向银行注资,这一计划目前已部分实施。
&10月6日.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获国会通过后的首个证券交易日.美国道琼斯指数4年来首次跌破10000点且创下单日最大跌幅。除此之外,欧元区股市指针富时300指数下跌7.4个百分点.俄罗斯文易系统(RTS)指数下跌19.10%至866.39点。
2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说,考虑到市场情况发生的变化,美国10月出台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用途将有所改变,由原先拟定的购买银行不良资产转为通过其他方式稳定金融市场。保尔森说,之所以作出这一转变,是因为美国政府经仔细评估后认为,在目前市场情况下,购买银行不良资产并不是稳定金融市场最有效的方式。他强调,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对这一问题继续予以关注,并探讨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加强美国金融体系和缓解信贷紧缩局面。
此外,保尔森当天发出警告说,美国合融体系仍相当脆弱,金融机构的坏账依然显著,而美国经济则在下滑,并面临一系列其他挑战。但他强调,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已出现改善的信号,美国金融体系比几周前更加稳健。
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用在了哪里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对国会表示.在2009年1月20日本届政府卸任前最多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中的—半。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决定如何使用剩余的3500亿美元。
&美国国会于10月4日通过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其中2500亿美元立即拨付使用.政府还可以决定另外1000亿美元用途,但剩余的3500亿美元如何使用则需要接受国会的监督。
&美国政府近期改变了救援资金的预定使用方法,将购买不良资产改为直接向银行注资。美国财政部已决定拨出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银行股份.此外援助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也耗资400亿美元,到2008年年底本届政府可以动用的资金还剩600亿美元。
2.3&美国是如何拯救房奴的
&&&2008年11月14日,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宣布,寻求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资金中调拨超过240亿美元,激励抵押贷款机构调整贷款规定。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是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这项计划,主要针对借款人信用等级和首付金额较低、还款违约率较高的次级抵押贷款。计划规定,贷款月供金额不得高于借款人月收入的31%。另外,贷款机构应适当调低利率或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借款人还款难度。根据计划,抵押贷款机构每调整一笔贷款,可从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获得l000美元补贴。如果借款人在贷款调整后仍然无法按约还贷,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诺替贷款机构承担一半损失。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估计,即使1/3借款人拖欠还贷,这项计划也能够帮助大约150万借款人保住房产。如果我们能够避免那些丧失抵押房产赎回权的情况,房产市场将获得更多稳定性。这项汁划预计在2009年年底之前覆盖大约220万笔住房抵押贷款,耗资244亿美元左石。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希望,这笔费用从财政部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中调拨。然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总裁贝尔计划公布之前花费数周时间,却未能说服政府为计划埋单。
2.4&美国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
2008年11月26日上午,美联储和财政部联合宣布,政府将动用8000亿美元鼓励消费者支出,降低消按者房贷、车贷和学贷的利率。这是美国政府在大规模拯救金融市场后.为刺激经济增长采取的最新举措。
&&&&根据计划,关联储将向那些发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2000亿美元的支持。其中,2000亿美元中的200亿来自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汁划,用于消化金融机构参与这一计划可能招致的损失。财政部表示,2000亿美元是起点,实际金额将根据需要增加。
&&&&除鼓励消费者支出外。美联储将购买“两房”及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拥有的1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以增加流向房市的资金,达到降低房贷利率的目的。同时,美联储还将购买5000亿美元的由上述机构发行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购买行功将从12月初开始。关联储在声明中表示,政府此举将降低房屋购买的成本,增加信用流动,有助于改善房向和金融市场。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发布2008年第三季度GDP第二次评估,经济收缩0.5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消费支出和房市的低迷。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约有2400亿美元的各种形式的消费者贷款被打包成各种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但在最近的两个月里,金融机构的这些行为几乎陷于停滞状态,导致贷款利率上升,放贷规模萎缩,对美国经济的威胁进一步加大。
2.5&奥巴马经济复苏计划
2008年12月6日,美国当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公布经济复苏计划五大内容,即政府节能、启动50多年来国内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史上最大规模学校硬件升级活动、改进医疗状况和普及宽带网。希望这项计划能化解当下经济危机,提高就业率,同时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
&&&&增支节流。奥出马当天在广播演说中说:“你是否还有能力送孩子上大学?是否还能支付医疗费?退休后还能过体面安稳生活吗?你、你丈夫或你女儿的工作是否还保得住?”针对这些问题.他2009午1月就职后会推动国会迅速通过一项经济复苏汁划,挽救或创造至少250万个就业岗位,以帮助失夫工作的近200万美国人知道自己还有将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奥巴马说:“借助向我国基础设施投入自联邦高速公路系统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最大单项新投资,我们能创造数以百万计就业岗位。”考虑到联邦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可能因地方政府官僚作风不能及时下放奥巴马说,我们会设一条简明规矩:要么用它,要么放弃它。如果州政府未能向州内道路桥梁投资,就会失去这笔钱。
&&&&新政府采取节能措施削减开支。按照奥巴马的说法、新政府会采取措施促使公共建筑更节约能源。政府现在支付全世界最贵能源账单,必须改变这一点。他承诺升级联邦政府办公设施,更新取暖设备,安装节能灯泡,不仅为纳税人省钱,还能帮人们找到工作。
&信息化建设。奥巴马计划投入巨资普及宽带服务,提高公众上网速度。他认为.美同宽带普及率世界排名第15位。根据这一计划,普及宽带从娃娃抓起,每个孩子应有机会上网,这是我们提高美国全球竞争力的手段。新政府会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校园设施现代化升级建设,修好破损的学校设施,让它们更节能,并在教室中装新电脑。按照他的说法,要提高孩子以后的竞争力,就要送他们上21世纪的学校。
&&升级医院设施。确保医院彼此联网,确保全国每处医生办公室和医院都用上最先进技术,使用电子档案。在他看来,这项措施不仅能遏制官僚主义风气、避免医疗失误,每年还能节省数以十亿美元计开销。
&&&&实施经济复苏计划。关键是不会走华盛顿老路。奥巴马在讲话中没有透露投资总额,但据预计,总额大约7000亿美元.一些经济学家甚至预计投资总额高达上万亿美元。奥巴马说,新政府计划州用这笔投资在化解经济危机同时进行改革,以增加就业岗伦、节约能源并增强美国全球竞争力。
美国《政治周刊》评论,奥巴马试图在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实现他竞选时公在育、能源、医疗方面的核心改革倡议,所提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
第三部分: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影响
3.1&对美国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
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爆发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
&&&&首先在经济方面,金融业元气大伤。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或被收购,包括华尔街最大的五家投资银行中的三家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公司,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规模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美国股市出现持续性暴跌,其中道琼斯指数一度跌破8000点,为5年来的最低。随着麦道夫骗局和金融高管红利事件的相继曝光,华尔街金融公司和银行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万人仰慕跌到千夫所指实体经济遭到重创。房地产,汽车,钢铁一向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汽车,钢铁业也相继陷入困境。通用汽车公司2009年6月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依据《破产法》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第一大制造业企业。钢铁产量大幅下降,危机期间美国钢铁业开工率不足生产能力的一半。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美国迅速从资本主义的灯塔沦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某些缺陷的橱窗。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收购和接管了多家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
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回摆,预示着华盛顿共识引领全球化时代的结束。
美元霸权受到冲击,金融危机重挫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元霸权地位遭受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第二次冲击。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
2009年9月28日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发表演讲时称:如果美国认为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那就错了。展望未来,除了美元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其他选择。
在政治方面,金融危机增添了美国民众对保守主义长期主导美国社会思潮的厌倦心理。选民用手中的选票将奥巴马送入白宫,为长达30多年的保守主义革命划上了句号,美国迎来了自由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孤立主义倾向开始抬头,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的孤立主义情绪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峰1964&年仅有18%受调查者表示支持。美国应首先管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支持这一观点的比例高达49%&。
在社会方面,美国新闻周刊2010年1月18日发表记者拉纳.福鲁哈尔撰写的一篇题为《衰退的一代》的文章,称我们从表面上看已经摆脱衰退,但大家普遍感到,美国人的心理和习性已经以某种方式被这次危机永远地改变了。美国人一向是乐观主义者,而这种乐观情绪鼓励冒险,带来了创新和财富。但危机后美国人趋向保守,流动性已降至二战以来的最低点,现在只有18%的美国人跨州流动,仅及10年前的一半。美国人正在改变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开始学会算计着过日子。美国个人储蓄率已经比
2008&年的低点增加3倍以上,达到目前的4.5%。全球商业咨询机构阿利克斯合伙公司调查发现,美国人不想停留在这个水平,而是希望把收入的15%储存起来。
在外交方面,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力量格局的演变过程。美国推动召开G20&金融峰会,固然有转嫁危机的现实考虑,但更是在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情况下的无奈选择。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局限性,国际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为集中精力应对金融危机,对外不得不转而强调巧实力的运用,展现,接触,倾听与合作的新姿态,与传统盟国合作,与新兴大国协调,与敌对国家对话,寻求打造一个多伙伴世界。美国对外政策带有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
3.2&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谈一下对日本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日本金融机构因大量持有美国金融产品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日本金融厅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12&月末银行业的金融直接损失累计为
6000&亿日元,
3&月底上升至
8500&亿日元。2008&年
10&日,&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第一家因金融危机倒闭的日本金融机构。日本评级公司
I&将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的支付能力评级调低是其破产的直接诱发原因,而在大和生命的投资组合中,&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及相关产品的比例高达
20%,&其他资产的风险程度也较高则是其破产的根本原因。2009&年
3&月底,&日本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产品余额为
9580&亿日元,&累计亏损则达到了8960&亿日元。其中瑞穗、
三井住友、 三菱和住友信托等大型银行的实际亏损为
6990&亿日元,账面浮动亏损为
1280亿日元。虽然日本金融市场面临的流动性问题较小,但不可低估国际金融动荡对日本的影响。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不但使投资者对与次贷产品相关的资产丧失信心,而且对各种金融资产的安全性也产生了高度怀疑。一旦金融机构或企业被曝卷入美国次贷问题,将难以在资金市场上获得短期融资。银行与企业之间互不信任,&使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受到了影响,&一些大型上市公司也陷入了难以摆脱的财务困境。
美国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间接影响也十分显著。房地产方面,&由于担心房地产抵押贷款出现与美国相似的问题,日本国内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放贷规模急剧下降,一些原本依赖海外投资基金融资的日本房地产商也陷入了国际资本抽逃的尴尬境地。而房屋销售量下降、地产价格暴跌、
建材价格上涨和资金成本提高使日本房地产企业面临严峻压力,&大批房地产公司纷纷倒闭,暂时幸存的企业为度过困境被迫低价抛售资产,&致使房地产价格加速下挫。而日本银行的坏账水平持续上升,经营业绩严重下滑,使其不得不减少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数量以规避由次贷危机诱发的信用风险。银行放贷规模压缩又使更多以其为贷款对象的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条断裂,&破产浪潮愈演愈烈,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股票市场方面,日经平均股价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接近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最低水平。2007年
7月 9日,&日经
225指数在创下 18262点的阶段性高点后出现连续下跌,
2007&年末报收于 15307.
78&点。2008&年
12&日,日经
225&指数报收于12214.76&点,此后的下跌速度之快几乎令所有的投资者都始料未及,10&月
10&日、 16日的单日跌幅都超过了
9%,&其中10月
16&日的跌幅更是高达 11.
1%。2009&年
24日,&日经
225&指数已经狂泻至8707.
2007&年底下跌了 43.
11%。日本股票市场下跌除受全球股市下跌的影响之外,企业相互交叉持股也是日经指数下跌的重要原因。由于企业相互持股是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股票市场价格全面下跌对日本的企业盈利和整个实体经济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
在外汇市场方面,日元在2008&年
1&美元兑换 110.
66&日元的阶段性低点后一路升值,
2009&年 1&月
21&日最低成交价达到 1美元兑
87. 10日元,&目前美元兑日元汇率仍维持在
197&左右。日元的大幅升值对日本企业的出口成本形成了巨大压力,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迅速萎缩,&日本出口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
3&月,&日本出口同比下降
45.6%,虽然低于 2月份创记录的 49.
4%,但日本企业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在汽车市场方面,日本新车销售量同比大幅度下降,汽车零部件的销售也受到影响。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
2009&年2&月
2&日发表的声明称,&在全球经济疲弱的背景下,
1&月,&日本市场新车(&不包括微型车)&销量连续第六个月下滑,比2008&年同期下挫近三成,其中丰田、
本田、日产三大汽车业巨头领跌。该机构提供的数字显示,由于经济衰退造成的国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导致需求不振,
1&月份日本新车销量仅为 17.
43&万辆,&同比锐减
27. 9%,跌幅高于2008&年
12&月的 22.
3%。其中丰田销量(不包括雷克萨斯品牌)下跌
22%,跌至 8.
19万辆;&本田、
日产的销量更是下降31%,&分别跌至 2.
21&万辆和3.
08万辆。因为汽车销量大幅下降,不少汽车公司在下调盈利预期的同时,纷纷调整投资和生产计划。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相继宣布
2009&年将进一步减少在北美地区的产量。丰田公司还可能取消或推迟在中国、巴西、
印度以及日本国内的投资计划和增产计划。这可能在日本汽车业界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对其他相关行业产生更大的影响。由于汽车业减产导致钢铁需求下降,维持了近
2年半的钢材旺销状况在2008&年
8&月份开始逆转。为此,&新日铁等大型钢铁公司时隔
3&年再次实施减产措施。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汽车销售低迷状况得不到改观,&短期内钢铁需求也很难恢复。此外,&日本各大公司在调整生产经营的同时,也纷纷通过裁员来减少开支。企业裁员将给日本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也会对整个日本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汽车和钢铁业的景气最早要在
2010&年以后才会恢复。
目前,日本正滑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08&年
12&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比
11&月下降了 9.
6%,刷新了历史最大降幅纪录,失业率经季节调整后升至 4.
4%,比11&月份上升 0.
5&个百分点。在上述背景下,
2003&年以来作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企业投资将有可能趋于停滞。资产价格暴跌的财富效应将导致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日本非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也将日益恶化。预计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状态至少要持续到
2009&年末。
3.3&对中国的影响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自身存在的矛盾日益明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就需要我们从国情出发,积极应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趋利避害。
&&&&首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美元作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币种,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顺差额的下降,导致外汇储备增速降低。央行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了4178亿美元,但同比少增加了441亿美元,并且我国外汇储备已低于19000亿美元,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在减少。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危机造成美国需求的衰退,美国政府为了恢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刺激消费,就要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增发货币向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从而导致通胀的加剧,造成美元及美元资产的贬值。全球经济在2009年逐步恢复,中国2009年外储增幅超过
2.399&万亿美元,短期来看,中国外汇储备在规模、
币种结构以及投资结构方面的调整是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家外汇资产的冲击的暂时选择,然而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才是最终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次,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我国最近几年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证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成功。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尽管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达
14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同比增长
12.5%,从 2008&年
11&月份开始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
欧盟等国家对我国进口需求减少,外需下降导致出口减少,使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下降,这成为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恶化的主要原因;其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各国政府为了减缓经济衰退,保证产业安全,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外来竞争者的影响和减少失业,利用技术、环保等各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商品进行阻碍;再次,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而人民币相对坚挺,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减弱,这给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最后,企业融资不顺,金融危机造成的信贷亏损打击了银行的信心,银行收紧信贷标准,导致信贷短缺。
&&&&第三,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不仅仅是影响到全球的金融市场,作为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的房地产市场在这场冲击波中也受到巨大牵连。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可以说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受到的冲击越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步入正轨,但面对金融风暴的来袭,对于羽翼未丰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仍是“雪上加霜”。一方面,投行持有我国物业面临贬值风险;另一方面,打破人们对楼市的心理防线,促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普遍持下行预期,导致火爆数年的楼市陷入萧条,外资抛售物业,购房者持币观望,楼盘销售乏人问津,空房率持续增加,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缓、还贷困难,从而造成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提高。
重庆、 成都、 深圳、 等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开始裁员或减薪,与此同时,房地产经纪机构亦进入人员结构调整期。特别是以深圳、北京、
上海一些大城市为首,都出现暴跌,市场低迷。
&&&&第四,心理冲击连锁反应
&&&&美国首先推到了米诺骨牌,它毁于不良信用贷款,致使华尔街金融风暴越演越烈,日本、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悲观的情绪在市场上蔓延。
美国大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破产和重组虽然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延伸性危机,但是它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要远远大于美国房价下跌、资产价格缩水等不利的影响。
美国知名大投行的破产使人们产生了全球金融陷入危机的错觉,不仅会引发抛售资产的风潮,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暴跌的联动效应,还会使国内包括海外投资于中国的很多投资抉择往后推移,这不仅会造成金融市场的萧条,还会使实体经济受到不利的影响。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华尔街危机,进而引爆世界金融危机。从演进路径看,这场危机已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扩散蔓延,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致使世界面临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来罕见的严重经济危机。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欧洲金融业。随后巨大的金融冲击波对欧洲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也是空前的。
第四部分:中国是如何应付08年金融危机的
通过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知道对外贸依存度曾高达71%历史高位(2007年9月份)的中国经济来说,其微观和宏观经济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我国经济所受到的影响,中国各个经济主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以下是采取的具体措施。
4.1&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保稳定的方案。首先,解决民生问题。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实现全民医保,扩大农村社保。其次,新形势下新观念、刺激消费。再次,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五,加大金融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心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使金融对危机起到正调控的作用。(扩大内需保稳定)
4.2&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
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增加了在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力度,调低税率(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
的下降和利息税
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
正在实施中);并推出旨在促进耐用品消费的鼓励性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下调了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了对信贷增幅的限制,促使银行信贷大幅增加。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中国的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并在未来两年内实施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
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
首先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投资
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
4万亿元投资用于各重点领域的情况是:
——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约4000亿元;
——农村水
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3700亿元;
路、公路、机场
、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
改造,投资约15000亿元;
——医疗卫生、教育
、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投资约1500亿元;
——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约2100亿元;
——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投资约3700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投资约10000亿元。
二、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实施消费性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赋,促进企业增加自主创造和技术改造的投入。
三、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像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等民生工程也占到了相当的比重,这几项投入就将近7000亿元。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这三大民生难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这7000亿元的资金对民生问题的缓解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农民的预防性储蓄和市民的强制性储蓄,支持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要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同时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详细论述)。五、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4.3&中国出台的经济调整振兴计划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十大产业的经济战略地位自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仅40余天的时间里,中国政府连续推出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十个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业内人士表示,十大规划有利于解决企业目前遇到的实际困难,也有利于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国的经济一直是出口拉动模式,在危机发生后,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将会使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拉动转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好的发展趋势。
4.4&中国金融业对金融危机的应对&&&
一是拟定保证金融稳健进行的各项预案,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演变的监制,加强与其他央行的沟通。
二是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供应。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
四是结合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加强金融支持工作。
五是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的服务。
六是加强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外汇形成机制改革。
七是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 。
此外,金融机构在以下两个方面应有所注意。一是金融机构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1)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2)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3)正确认识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审慎调整风险标准;二是金融机构应兼顾创新与监管(1)加强金融创新(2)完善金融监管
以银行业为例,中国银行业能够在危机平稳度过,除去自身的优势外,和采取的措施有很大关系。五大优势主要为(1)充裕的居民储蓄。到2008年底,城乡居民储蓄超过20万亿元;(2)充足、安全且质量良好的银行资本。去年,银行资本超过60万亿,资本充足率超过99.5%;(3)中国银行业有一个巨大的且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城乡市场;(4)中国市场经济是具有自己特色的国家主导性市场经济;(5)中国的汇率并不是自由的,此外,中国银行的资本金充足。
鉴于以上中国银行业所处的环境,中国银行业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第一,严抓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提示制度,建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情况通报和风险提示专题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银行内部风险制度管理,建立监管协作机制。不仅要有效识别风险,而且要持续监测风险和科学经营风险。
第二,充分发展自身特色。坚持特色定位;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开拓特色业务。塑造特色品牌;此外,银行的业务变化应由投资向提供建议和服务转型。
第三,紧跟国家政策。直接介入政府投资项目,积极介入政策支持领域,大力拓展政策扶植行业业务。
第五部分: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分析及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各国金融业,还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在此背景下,及时梳理学术界对次贷危机形成原因的各种理论观点,并重新探讨次贷危机的深层次成因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七种理论观点,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出发,提出了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观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代,资本市场更是无限繁荣。在美联储低利率政策的刺激下,再加上政府力推的宽松住房政策,以及金融创新的巨大推动,最终造成流动性过度泛滥,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业,同时投资银行不断介入次级抵押债券市场,使住房贷款机构的放贷积极性空前高涨,借贷条件也就越来越宽松,甚至信用分数低于620分的借款者也能申请到贷款,这必然使美国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房价泡沫不断膨胀。
然而,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两年时间内连续升息17次,将利率由原先最低的1%升到了5.25%,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促使房价开始下跌,随之而来的是经营次级按揭贷款业务的各类金融机构纷纷遭遇困境。实际上,对这次次贷危机产生重要影响的次级抵押贷款的数量并不是很大,只占了全部贷款的14%平左右,即使全部违约,损失也不会太大,但由于投资银行的介入,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使得次级贷款的影响无限地被放大。&
&截至2008年11月3日,世界五大投资银行已不复存在,华尔街经营模式已彻底被改写,美国已有14家银行倒闭,世界各国联合救市,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股指纷纷下挫,冰岛已宣布财务破产,美国、巴基斯坦、韩国、俄罗斯、英国、日本、阿联酋等国家也岌岌可危,一场世纪性的金融大动荡已席卷各国。因此,在此背景下探讨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时假定资本主义经济是封闭的,并把国家假定为“守夜人”的角色。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贸易往来非常密切,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次贷危机的蔓延性和传染性,越开放的经济体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就越大;资本主义国家当局虽能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但这并不能根除经济危机,只能推迟危机爆发的时间或改变经济危机的存在形式。所以,次贷危机的爆发具有客观必然性,它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建立新的金融体制的启示&
(1)根据国情,选择合理的金融发展模式及经济成长模式。国际上一些学者和舆论在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时,几乎都提到了美国金融模式的不合理性及现有国际经济关系的不合理性。我们需要主动地去逐步加以改变,需要认真、深入、广泛地思考我国今后的金融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如何选择的问题。比如说,美国由于居民整体收入水平高,因而往往选择投资作为家庭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因此,美国的金融创新大多集中在各种金融投资工具、金融投资方式的开发方面;而我国居民由于收入较低,生活负担重,承担风险的能力弱,因而多数人选择储蓄作为家庭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因此,同样动员社会金融资源,美国就主要依靠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而在我国,依靠银行储蓄的间接融资方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因为我国大多数居民在内心并不把股市作为自己资产真正安身立命的场所,而只是当作一个可以赚点钱、撞撞大运的地方。我们在推进金融改革、金融创新、选择动员社会金融资源的模式时,应该考虑这种以储蓄为首选的民众心理和阶段性国情。总之,次贷危机给我们的警示是:要求我们注意防范来自国内和国外的金融风险。保障我国金融安全,避免遭受重大金融损失;给我们的启示则是:要求我们在选择未来的金融发展模式,推进金融改革、金融创新时,需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人民的心理、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要服务于、服从于、适应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
  (2)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的法律
制度。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而深层次的原因却是资金供应方降低信贷门槛、忽视风险管理,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尽管这种风险基本上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已经分散了,但是这些风险并没有消失,一旦条件具备,风险就会暴露出来,而且风险通过证券化的渠道影响更为广泛。首先,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的信用门槛。其次,要完善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金融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与理论研究的热点。经济
学界广泛探讨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如交易结构风险、信用风险、提前偿还风险和利率风险。目前,规范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法律是2005年央行颁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中国银监会颁布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以上法律对信贷资产业务的市场准入和风险管理作出了专门规定,专门设立了“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一章,对资产证券化的各个参与主体提出了统一的风险管理要求,强调了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隔离和风险揭示问题,要求参与证券化交易的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隔离机制。以上法律属于部门规章,法律层次较低,难以解决现存的一些法律问题。应当借鉴国外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尽快制定专门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法,处理好外部监管和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  (3)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慎重推进资产证券化。对于次贷的低信用品质及其潜在的威胁,美国银行业之所以存在过分乐观的情绪,根本原因在于发放贷款的银行可以通过证券化将贷款卖掉,从而将风险转嫁给金融市场的投资者。由于这种转嫁关系的存在,美国银行业可以在基本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进一步刺激了银行贷款的冲动。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很大程度是由资产证券化产生的风险放大效应导致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缓慢,长期以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居民银行存款,一旦长期居高的储蓄率下降,有可能导致银行面临资金短缺危险。因此,许多业内人士建议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抵押贷款债券,以有效解决银行资金问题,并减少风险积聚。但鉴于美国教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市场并不能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价。所以,在国内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时,不仅要强调基础资产的优质性,而且要特别注重其现金流变动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工作,以稳健发展为基调,切勿操之过速。&& 
 (4)谨慎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健全存款准备金运转机制。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过度地使用利率调整手段。从国际货币环境来看,过紧的货币政策难以为继,美国、日本、欧洲央行都在放弃过紧的货币政策,不得不降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却在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同时提升利率,严控信贷,无疑是值得思考与商榷的。强行紧缩的结果有三:一是金融资源难以配置到我国经济效率的主要增长企业上;二是使人民币资产成为世界投资洼地,外资银行与国际投资者成为享受我国经济成果的主流群体;三是在紧缩政策之下,CPI因为经济效率的下降而继续攀升。国内经济形势不支持过紧的货币紧缩政策。我国的产业梯度转移,如制造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与提高成本的双重压力之下,东部大部分制造业转移成本加大,因而不得不破产或转移到其他国家。这在珠三角等地已现端倪,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经济衰退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次级贷款和不良资产的增加如果普及,那么我国也可能爆发次贷危机。&& 
 (5)把握金融创新的合理方向,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我国的金融创新,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要注重各种物质性生产产业的成长,因而金融创新的主导方向应当是有效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促进就业增加,推动农村
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升级,产业竞争力提升,本国跨国公司的培育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只要坚持金融创新与实业成长相结合的方向,就可以在盘活过剩的金融资源的同时,有效防止泡沫经济的蔓延。因此,我国的金融创新,重点应放在企业投融资体制及相应的投融资方式、投融资工具的创新方面,放在有效支持自主创新及新兴企业和产业的风险投资方面,放在大力支持可以有效增加就业和鼓励创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放在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总之,金融创新要围绕有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来展开,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在一些热门投资领域分得一杯羹(像美国次贷抵押贷款公司那样)。同时,在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增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意识和市场约束。这也是次贷危机给我们的警示。也就是说,美国是在一个比较成熟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中进行金融创新,而我国则是在一个市场还远未发展成熟、体系远未完备的环境中进行金融创新。在这样一个不成熟但又资源比较充裕的环境中进行金融创新,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即把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规则完善、工具创新等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6)规范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合理、有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品是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MBS出现之前银行放出按揭贷款的能力完全取决于接纳存款的多少,该产品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银行发放按揭贷款的能力;同时,金融衍生产品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杠杆,放大了购买资产的能力。然而,衍生品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风险虽然可以对冲,但不会消失,特别是如果大量机构参与此类产品的投机,衍生品的风险将加剧放大。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此次次贷风波表明:借款人的抵押贷款被打包发售MBS,而MBS又和其他债券一起被打包发售,甚至会被进一步打包发售更为复杂的衍生产品。复杂的数学模型和产品结构使得投资者与初始贷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准确估计违约情况;而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性使得实体经济的问题被加倍放大成为可能。加上很多金融衍生品缺乏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投资者需要自己评估价值,不同估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差异很大。一旦发生问题,这类产品可能会有价无市,对冲基金将难以为继,引发相关机构的连锁反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给各国准确地预计危机程度和采取相应措施带来很大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除金融机构本身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外,我国货币和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管理,规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合理、有效发展,以降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7)审慎有序地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开放。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是,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们,全球化这枚硬币有两面:一面是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面也会造成风险以更快的速度蔓延。次贷危机发源于美国,但迅速波及到欧洲、拉美、亚洲等,演变成一场世界级别的危机,其蝴蝶效应不可小视。金融市场上的危机有很大的传导性,即使危机来自发达国家,我国这样谋求开放的发展中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当前,开放我国的金融体系,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更好发展的举措。但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尚在建设初期,金融产品和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都有待完善,这就更需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加大对跨境资本的监管,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审慎有序地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8203;&  (8)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建立国际金融风险预防机制。金融全球化也是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人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我国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应当谨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为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建立有效的国际金融风险预防机制。如为了控制次贷危机的蔓延,美联储与全球主要国家央行联手行动,向金融系统注资,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引发了全球股市的积极调整。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证监会国际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金融组织,并且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签订了金融谅解备忘录,为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建立国际金融风险预防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当善于利用金融监管合作机制,获取信息,了解政策甚至要求就某些具体目标采取联合行动以更好地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和本国的金融安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817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外贸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