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机对进口商品的影响有哪些?

2016年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必修二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概览】
两种经济模式的形成、调整和新变化
十月革命至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至
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两种经济模式的形成
两种经济模式的调整
两种经济模式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单纯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俄人民先后探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废除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资本主义: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社会主义: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最后以失败告终
资本主义: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的局面,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迎来“新经济”时代
社会主义:苏联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证明了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20世纪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相互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单元专题知识整合】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身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命题规律】
纵观历届高考试题,均着眼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发展及影响,并注意与世界史中的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当今中国的经济改革相联系、相结合。
【突破方法】
1、学习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是要注意理解国家垄断在不在的基本概念,应当运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既要重视它对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又要重视它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也应作如是观。三是要注意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状况,密切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2、罗斯福新的措施要注意分清主次,期中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考纲解读】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了解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作为命题的立意点考查。
2.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3.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4.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2)罗斯福新政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分析】
1、调整的背景——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调整的措施——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3、调整的影响——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附:西方经济学说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早期
金银充足&&&&&
是国家富裕的标志,发展工商业
干预经济,&& 奖励出口,减少进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财富与利润
来自生产领域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充当经济的“守夜人”
20世纪30年代
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无法消除经济危机
国家要积极干预经济,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引言分析】
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
一、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
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16~18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手工工场有两大类: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是较为低级的形式,在经济学上也称之为简单协作。集中的手工工场是以手工业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阶段。
2、蒸汽时代的经济模式:
①工厂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自由放任经济模式。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兴起。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工业家主张靠个人奋斗发财。他们认为:任何人都有权通过合法手段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政府应该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充当一个谦虚的警察,维持秩序和保护财产,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经济活动;保护性关税也应该一律予以废除。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此种经济模式被放弃。
3、垄断组织形式的经济模式: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便产生了垄断。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垄断最初产生在流通领域,如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后来又深入到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盲目性。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①开创(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的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②进一步发展(二战后):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对传统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的变革。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转变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索
1、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主要特征: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无代价征收农民多余粮食;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是欲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种探索,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政策由直接过渡转变为间接过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其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此模式在社会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对集中有限的物力和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南斯拉夫的自治体制——其主要特征: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由工人集体代替整个社会管理生产资料,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弊端是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最先摆脱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的一次探索。
5、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它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一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三、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1、新加坡、韩国模式——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和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2、泰国、马来西亚模式——加强与邻国的经济与技术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适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3、印度发展模式——政府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4、西亚石油国家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努力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同时,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标要求】
了解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复习导入】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
【知识梳理】
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特点:“繁荣”——“柯立芝繁荣”
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另一个为伦敦)、商品丰富。
(虚假的“繁荣”是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合作探究】一战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原因:
(1)美国参战较晚且本土未受战争破坏,且战争期间美国大发军火财;
(2)西欧强国普遍被削弱,而美国则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的债权国;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4)国内刺激经济繁荣的因素发挥着作用。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大大提高劳动了生产率;用分期付款的方法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5)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鼓励企业自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幻灭:“大萧条”的来临(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的冲突(生产过剩)或供需矛盾。
③具体原因:
A、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从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委缩,生产的相对过剩。
B、资本家盲目生产,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C、而20年代后半期盛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得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D、股票市场的投机活动,却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学思之窗】P81
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了解分期付款的概念。
思路引领: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范畴,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其经济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
答案要点:①积极影响: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②消极影响: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提前消费)
2.危机的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狂跌,股市崩溃。
3、表现: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
①从经济领域看,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信贷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就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②从地域范围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又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其它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是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霸权美国居支配地位。
4、特点:三个特别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从经济领域看,信贷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就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以往的危机只持续1~2年,而这次危机则持续4年之久,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长期难以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
③破坏性特别大:是它不仅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世界工业生产平均总值下降到年的水平,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①局部:对资本主义各国来讲,经济危机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失业工人和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1933年开始,德国纳粹希特勒的统治开始主宰德国的命运。
②整体:对整个世界来讲,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和世界局势的动荡,从而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诱因。
三、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措施:奉行自由放任传统经济政策。
①主要理念: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的干预;认为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干预的市场来决定,政府应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自由放任主义”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在大萧条时期,政府惟一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自由放任──让经济听其自然。只要不对价格、工资率和商业的清算进行干预,必要的调整过程就会平稳而迅速地进行。否则,会加剧恶性的经济环境。
②措施: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来解决经济危机。
2、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加剧了。胡佛的名字成了贫困的代名词,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年,进入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时代。
3、启示:出路
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时代需要新的政策——强化政府干预经济。
〖易混易错点警示〗
1、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不一定飞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一般会出现生产停滞,物价下降的现象,物价飞涨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一般出现在经济危机爆发前。
经济危机:通货紧缩,生产过剩,物价下跌。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学习延伸】
P83《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解题关键:确定问题本身的时空定位。
思路引领:在确定的20世纪的大危机这一背景后,着重理解歌词的内容。
答案提示: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重难点问题阐释】
1、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
第二,资本家盲目生产,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三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这种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到总爆发。
这三个因素,层层递进,紧密相连。上面三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另外造成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导火线是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价的暴跌。
2、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留下的教训:
①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③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④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联系当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①经济发展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要关注民生);
②规范股市与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③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④要注意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温馨提示】
①繁荣和危机往往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联系当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把握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典例1】引发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包括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
③市场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名师点睛】对组合型的选择题,先确立或排除一个最正确或最明显错误的选项,如本题中,①是可以首先确定错误的,那么带①答案的A、B、C均排除,故选D,(②项实际上说明的是生产的盲目性)【答案】D
【方法技巧】把握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配对练习】
1—1.(拓展题)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支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不仅德国、英法战后经济恢复也靠美国扶植
C、美国在一战后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国战后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1933经济危机相关的知识,之所以这市场危机能从美国开始后就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是美国支配了世界市场,B、D说服力不够,C项错误,一战后美国没有操纵国联而由英法控制正说明是英法而不是美国掌握世界霸权,所以选A项。【答案】A
1—2.(易错题)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解析】股票是经济晴雨表,经济危机前信贷膨胀,造成金融业首先陷入危机,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答案】A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知识归纳】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德国、日本走向法西斯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温馨提示】经济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正所谓“赛翁失马,安知祸福!”
【典例1】年的经济危机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向更高阶段的迈进,表现在:
①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②导致法西斯势力的上台
③促使“凡尔寒——华盛顿”体系解体
④导致战争策源地形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要理解题干的意思:促进世界历史进程向更高阶段迈进,既然“更高”,那么法西斯上台和战争策源地形成就可以排除,剩下①③的C即为正确答案。【答案】C
【方法技巧】考查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如此题:“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向更高阶段的迈进”是积极方面的影响。
【配对练习】
1—1.(拓展题)年经济危机加剧了当时世界形势的紧张,其直接原因是
A、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人民的掠夺
B、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C、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设置关税壁垒
D、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解析】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A项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关系紧张的因素,B项表面上看可能是正确答案,但时间、史实都不符合“直接”含义,D项只是导致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不是导致世界形势的紧张,C项指的是因为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取招高关税的政策,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世界形势的紧张,所以答案为C。【答案】C
1—2.(易错题)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美国的股市崩溃而引发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C、它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一战造成的损失
D、它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恶化了国际关系
【解析】考查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全面认识。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B项表述错误。【答案】B
【历年热门考点透视】
考点1&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热门原因】繁荣和危机往往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经济发展、繁荣时期要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联系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考查经济危机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命题角度一&& 经济危机的表现
【真题1】(2007.广东高考)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的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爆发时的表现。经济危机必然会带来大量工人失业,找工作难。【答案】B
【真题2】(1998·上海·22)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内外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②高水平军工技术转向民用③生产合理化运动深入发展&&
④减少国内税收,维持高额关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真题3】(2004·江苏·2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放弃关税壁垒&
推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命题角度二&& 经济危机的实质
【真题1】(2007.江苏高考)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解析】主要考查知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的迁移能力,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煤生产得太多了”体现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列出选项的时间中,只有1825年英国爆发过经济危机。【答案】A
命题角度三&& 经济危机的影响
【真题1】(2008年全国文综)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人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解析】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解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向法西斯道路,促进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答案】A
〖限时基础训练〗
1.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大前提是正确的。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小前提也成立。但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所以结论是错误的。
2.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这次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有
①造成金融危机 &②工业生产下下降
&③农业遭到毁灭打击
&&④社会秩序混乱
⑤人们对现有制度丧失信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解析】考查对经济危机表现的再认再现能力。逐项对比,容易得出结论。【答案】B
3.1922——1929年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但被称为“虚假的繁荣”,“虚假”的表现有
①贫富差距拉大&
&②股票售价远远高出生产利润&
&&&③分期付款迅速膨胀&
&&④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考查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政府缺乏对经济的必要调控,正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排除④。
4.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空前严重,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没有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贫富悬殊过大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解析】注意理解题意,关键词是“之所以空前严重”的根源,一般来说,危机都会带来严重破坏,现在强调“空前严重”,意味着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答案】A
5.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包括
①阶级矛盾激化&&&
②法西斯势力抬头
③股市崩溃&
&&&&&&④企业大量破产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③④属于经济危机自身表现,而不是“社会危机”的表现。
6.“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坚持这一经济政策的美国总统是
A.赫伯特·胡佛&&&&&&&
B.富兰克林·罗斯福
C.约翰·肯尼迪&&&&&&&
D.乔治·布什
【解析】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表现.
7、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映,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B、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机
C、一战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被削弱,严重依赖美国扶持
D、美国为应付危机撤回大量对外投资,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
8、(2014·龙岩质检)下表反映了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
9、(2014·淄博质量抽测)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得出,胡佛时期针对大危机,实施了国家干预,材料无法说明其采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同时材料只是局部信息,无法说明其对经济干预是“全面”干预,故B项错误;比较胡佛、罗斯福,二者都对经济进行了国家干预,故罗斯福借鉴胡佛是可能的,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
10、(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所学知识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都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变革所以选B项。[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二十世纪美国史》有关史实:
……失业者只好一面等着饿死,一面举行示威。在若干大城市的垃圾站的四周,出现了一种所谓‘胡佛村’——穷苦不堪的男男女女的居住处。这些男人和女人都以沿门托钵或拾垃圾为生。他们的住处是用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破白铁罐子和碎木片所搭成的小棚子。
1932年9月,美国退伍军人团通过一项决议,宣布“现在所用的政治手段已不能迅速有效地对付经济危机了”。在亚特兰大出现了“美国法西斯协会和黑衣社。”接着在一些地方又出现了银衣社、白衣社、褐衣社、“民兵团”、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团体。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年的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材料一说明了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人民,人民已经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材料二说明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得以发展。
1932年初,胡佛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著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评论说:“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政治、金融和工业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失败的原因。有谁预见到了整个危机并预告了它的进程?就我所知并无一人。”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这些专家和评论家的意见?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梅隆的观点是:这种危机不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李普曼则认为这场危机是不可知的。
他们的观点都不能表明发生危机的社会经济根源。实际上,这场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和认识经济危机的根源,读懂材料的同时联系课本知识即可作答。
2、一战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美国参战较晚且本土未受战争破坏,且战争期间美国大发军火财;(2)西欧强国普遍被削弱,而美国则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的债权国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4)国内刺激经济繁荣的因素发挥着作用。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大大提高劳动了生产率;用分期付款的方法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5)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鼓励企业自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阅读下列材料
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出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制”,其他国家纷纷效法。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美国为何要提高进口税率?其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美国提高进口税率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市场产品大量积压,所以要限制外来商品。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的生产,抵制外国商品的竞争。
(2)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这种关税战造成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贸易混乱局面加剧;激化了国际矛盾,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成为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
4、18世纪晚期,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推崇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其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8世纪晚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积极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资本主义运动,所以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因为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得到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相适宜的经济战略。
5、(2014·江西新课程适应性考试)亚当·斯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两次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的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缺陷:弱势群体生活缺乏必要保障(没有社会福利机制);缺乏政治诉求的渠道。
影响:劳动人民购买力下降,影响市场购买力的扩大和供需平衡;造成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分化严重。(只笼统回答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适当扣分)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现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总统演说
(2)材料二中胡佛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什么?
看法:反对变革和新政,认为对市场的干预会产生专制。
“百日维新”的最后一项立法,是日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可以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并将作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使劳工获得了某种保护。
……新的改革的头一个立法,是1935年元月17日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1)对失业者、老人、病人和无丈夫的母子户,每年发给最低救济金;(2)由联邦雇主支出工资额征税,所得款项作为失业保险基金;(3)同意建立保险制度的州,可抽取这笔税款的90%供其支配;(4)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构成工人的老年保险金,到65岁以后可以领取退休金。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说明:规定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重申工人权利,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举办公共工程帮助人民就业;进行大规模救济。
(笼统回答《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适当扣分,且与具体措施不重复加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亚当·斯密所称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答案]关系: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约束。
[解析]第(1)问,据“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的应用于工人阶级”、
“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等信息即可解答缺陷;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的大危机的背景进一步分析思考。第(2)问,胡佛的“自由放任”与其对手罗斯福的新政成对比。解答本题需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四川文综,22)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需要各国相互合作。回答22—23题。
2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年世界经济危机,只有B项符合题意。
2、(2007广东卷,21)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要求考生回忆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从而分析四个选项中哪个才是“当时最有可能”的“体验”。再认、再现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我们知道,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工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难;西方大国加紧争夺,各国政局动荡,政坛丑闻不断,德、日法西斯势力乘机上台。可见A“价格都涨”;C“西方世界平静”,D“亲如兄弟”这些选项均与历史不符,故排除。【答案】B
3、(2011·福建文综·T22)图6、7、8是有关美国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图7&&&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思路点拨】本题以漫画作为切入点,通过年经济大危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精讲精析】选B。从图8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7“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6“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物价上涨,这一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故选B项。
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来源:学科网]
【考点】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 解历史问
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答案】D
5、(2013年天津高考7题)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考查点】经济危机的影响
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 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从“20世纪
30年代”这一时间概念中无法判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绩,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美国经济危机时亦有社会暴乱和动荡,且从题干中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可知淡定应对表述不准确,故B项错误;从“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
7、(2014·海南历史·20)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答案】A
8、(2015年高考浙江卷T21)右图是美国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面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的事情,而材料却是“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综上所述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只能是B。【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014·广东文综·39)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知识进步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
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苏联的建立、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实。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解放出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们的知识”、“促进了思想自由”作答;第二小问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设问的时间限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人物的身份限制“西方学者”,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的时间提示“1992年”和“2001年”,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亚金融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