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对银行的影响经济的影响?

综述:日本央行上调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您的位置:
综述:日本央行上调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日 21:28:08
 来源:新华网
】 【】 【】&
&&&&新华网东京2月22日电(记者 刘浩远)日本中央银行21日宣布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原来的0.25%提高到0.5%,同时还决定将央行的贴现率从原来的0.4%提高到0.75%。这是日本央行自去年7月14日解除零利率政策后又一次采取紧缩银根行动,表明日本央行正在努力使金融政策正常化。 &&&&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认为,由于日本的生产、个人收入和企业投资增长并将逐步拉动消费,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因此央行判断有必要推进利率的正常化。日本内阁府本月15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的个人消费开支比前一个季度增加1.1%,按年率计算增幅则达到4.8%。这是日本央行上调利率的基本依据。 &&&&日本央行提高利率将对日本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利率上升可以增加国民的存款利息收入,提高购买力,从而促进个人消费增长。据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主席测算,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日本国民一年的存款利息收入将增加6645亿日元,在扣除相应增加的住房贷款利息后,日本国民仍可获得4866亿日元的利息收入。 &&&&其次,利率上升有助于推升日元汇率,从而可缓解日元持续贬值带来的各种压力。日本现行的超低利率政策诱导投资者把手中的日元换成高利率的美元、欧元等货币,这反过来促使日元进一步贬值。日元贬值虽可增加出口企业的利润,但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使进口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日本央行提高利率意在阻止日元进一步贬值,并降低出现地价上升和投资过热的风险。同时,日本央行提高利率可部分消解美国和欧盟等对日元贬值的指责。 &&&&但是,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提高利率能够增加储户的利息收入,但这主要是对存款多的富裕阶层和靠退休金生活的老年阶层有利,对一般家庭而言则会加重住房贷款的还贷负担,因此利率上升对刺激个人消费的作用非常有限。另外,提高利率也会增加政府和企业的利息负担,对那些负债率高、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更大。 &&&&其实,在是否提高利率的问题上,日本政府和央行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分歧。今年1月份,在日本央行召开金融政策会议前,日本政府和执政党高官纷纷表示,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各项经济指标,央行不宜上调利率,最终央行决定维持利率不变。这一结果使日本央行的威信受到市场质疑。因此,市场人士认为,日本央行此次提高利率,除了要表明逐步恢复金融政策正常化的意思外,还有取信于市场的意思。&&& 相关阅读:&&& ?&&& ?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责任编辑:
 读图时代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率对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
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率对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
09-10-11 &
 利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利率的变动,又将影响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等等。显然,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利率的变动是判断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率走势分析是宏观经济形势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的: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的机理: 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调节和干预经济,是通过中央银行实现的。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发行权和金融管理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节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最终影响企业、个人的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就会引起投资和消费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应量,调高利息率,就会引起投资和消费减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以及通货膨胀的抑制。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主要措施: 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货币供应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一般都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发行银行向流通界投放的货币数量超过从流通界回笼到发行库的货币数量,是货币发行量。按货币发行的性质分为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根据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的货币发行,是以生产增长、商品流通的扩大为依据的,称为经济发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发纸币,叫做财政发行。中央银行掌握货币发行权,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量,从而有力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利用对政府贷款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向政府贷款,结果是通过政府支出的渠道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增加或减少政府贷款,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同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商业银行就有较多存款交存中央银行,用于贷款的货币就会减少,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反之,则增加。 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票据(其中主要买卖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国家公债等)以控制金融市场的一种活动。中央银行购进政府债券,无论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卖出,还是社会公众卖出,都将表现为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贷款数额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多;反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无论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买进,还是社会公众买进,都将表现业银行准备金减少、贷款数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可见,公开市场业务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有力措施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提高到市场利息率以上,商业银行通过贴现得到的资金就会付出较多利息,再按市场利息率贷放出去,就会做赔本生意,于是会放弃再贴现,被迫缩小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反之,就会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a href=&zhidao.baidu/question/7714854.html& target=&_blank&zhidao.baidu/question/7714854.html/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的: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的机理: 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调节和干预经济,是通过中央银行实现的。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发行权和金融管理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节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最终影响企业、个人的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就会引起投资和消费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应量,调高利息率,就会引起投资和消费减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以及通货膨胀的抑制。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主要措施: 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货币供应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一般都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发行银行向流通界投放的货币数量超过从流通界回笼到发行库的货币数量,是货币发行量。按货币发行的性质分为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根据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的货币发行,是以生产增长、商品流通的扩大为依据的,称为经济发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发纸币,叫做财政发行。中央银行掌握货币发行权,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量,从而有力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利用对政府贷款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向政府贷款,结果是通过政府支出的渠道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增加或减少政府贷款,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同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商业银行就有较多存款交存中央银行,用于贷款的货币就会减少,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反之,则增加。 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票据(其中主要买卖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国家公债等)以控制金融市场的一种活动。中央银行购进政府债券,无论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卖出,还是社会公众卖出,都将表现为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贷款数额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多;反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无论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买进,还是社会公众买进,都将表现业银行准备金减少、贷款数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可见,公开市场业务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有力措施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提高到市场利息率以上,商业银行通过贴现得到的资金就会付出较多利息,再按市场利息率贷放出去,就会做赔本生意,于是会放弃再贴现,被迫缩小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反之,就会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a href=&zhidao.baidu/question/7714854.html& target=&_blank&zhidao.baidu/question/7714854.html/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加息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上升。央行加息对美元会产生利好,因为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如果持续加息到一定幅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因为这会导致企业借贷成本上升,阻碍经济发展。所以说,加息是一把双刃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课​件​,​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美国高利率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金融》1984年04期
美国高利率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摘要】:正 一、美国高利率政策的起因战后,美国一直以凯恩斯主义作为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不断使用货币膨胀和财政赤字的手段刺激经济。进入七十年代后,凯恩斯主义失灵,财政赤字和货币膨胀的政策不仅没有使经济摆脱危机,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1979年通货膨胀率为11.3%,1980年升至13.5%。在通货膨胀恶性发展的同时,生产下降,经济危机爆发的“滞胀”的局面十分严重。里根政府上台后,为了遏制通货膨胀,采取了紧缩银根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一、美国高利率政策的起因 战后.美国一直以凯恩斯主义作为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不断使用货币膨胀和财政赤字的手段刺激经济.进入七十年代后.凯恩斯主义失灵,财政赤字和货币膨胀的政策不仅没有使经济摆脱危机,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1979年通货膨胀率为11.3肠,1980年升至1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庄起善,刘燕;[J];世界经济文汇;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观烈;[J];世界经济;1980年08期
厉以宁;[J];经济问题探索;1980年02期
滕茂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彼得·莫里西;张君一;董祖杰;;[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0年Z1期
R.W.马斯凯尔;吴君实;;[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0年Z1期
杨培新;;[J];中国金融;1980年Z1期
洪光国;;[J];南方金融;1980年27期
王启人;;[J];南方金融;1980年45期
叶义材;;[J];上海金融;1980年05期
夏治沔,吴念鲁;[J];世界经济;198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曼霞;;[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王军波;邓述慧;;[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胥莉;;[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江学军;唐焕文;;[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张吉军;刘振水;龚红彬;敬林;;[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刘巧芹;张广凤;;[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胡言;[N];中国审计报;2000年
陈雨露;[N];中国证券报;2000年
王依夏;[N];国际商报;2000年
辛华;[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李连仲;[N];经济日报;2000年
孙时联;[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宋国青;[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迈克尔·曼德尔
任美芬编译;[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龚华;[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谢戎彬;[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学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刘素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罗贵发;[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嵚;[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田志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尤建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蔡超婴;[D];中南大学;2005年
唐林;[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张营;[D];吉林大学;2006年
王贵彬;[D];西南大学;2006年
李扬;[D];湖南大学;2006年
高春华;[D];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
李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率对银行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