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购买力 m1是M2?还是M2-M1?

货币金融学里的概念M0, M1, M2, M3
没有学过经济学就是吃亏,随便一个术语就能让我查半天,
害得我读报告,翻译报告的速度大大折扣,
可是要想早点不被这些问题困扰,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学习,学习,在学习;积累,积累,在积累;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货币金融学里面的M0, M1, M2, M3这些基础概念:
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  参照国际通行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为四个层次:  M0, 指现金或流通中的货币。即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  M1,指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集体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  M2,指M1+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  就以上几个基本概念而言,M1的流动性极强,是国家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此外,还有M3,指M2+债券、财政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存款+货币银行同业存款。而M3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在我国目前暂不测算。  M4,即:M4= 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供应量亦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关联的经济指数,它的多与少、量与度,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决定手中货币的币值。
M0=流通中现金 M1=流通中现金+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帐信用卡存款) M2=M1+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0流通中的现金量作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 M1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能力,商品的供应量应和M1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不然经济会过热或萧条. M2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研究M2,特别是掌握其构成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分析,预测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新闻热线:021-
央行行长周小川:就业指标比M2更重要
原标题:央行行长周小川:就业指标比M2更重要
周小川接受采访
  6日下午,在小组讨论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要过分强调M2,要更重视经济发展的最终指标,如就业等。
  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略高些。
  6日下午,在政协中共一组讨论会后,周小川对说,世界上很多央行不再使用M2作为宏观调控的特别重要的目标,理论上M2是一个中介目标,对观察经济是有用的,但是经济情况变化以后, M2与宏观调控效果、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已不是很稳定。
  中国要一方面保持M2作为观察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变化和支付系统的变化,不能再过分强调M2要控制在哪个值上,而是要把实体经济的最终目标例如就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看得更重要一些。
  周小川说:“M2有一个目标数字,同时也要保持灵活性。”尹安学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央行行长周小川:就业指标比M2更重要
日 14:35 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央行行长周小川:就业指标比M2更重要
周小川接受采访
  6日下午,在小组讨论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要过分强调M2,要更重视经济发展的最终指标,如就业等。
  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略高些。
  6日下午,在政协中共一组讨论会后,周小川对说,世界上很多央行不再使用M2作为宏观调控的特别重要的目标,理论上M2是一个中介目标,对观察经济是有用的,但是经济情况变化以后, M2与宏观调控效果、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已不是很稳定。
  中国要一方面保持M2作为观察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变化和支付系统的变化,不能再过分强调M2要控制在哪个值上,而是要把实体经济的最终目标例如就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看得更重要一些。
  周小川说:“M2有一个目标数字,同时也要保持灵活性。”尹安学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什么是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有什么区别?反映的经济指标是什么?_百度知道
什么是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有什么区别?反映的经济指标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果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查看更多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图文:中国过去35年M2和M1变化对比图_世行数据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图文:中国过去35年M2和M1变化对比图
中国过去35年()M2和M1变化对比图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9月13日下午消息,据世界银行收集的数据,可得出如上的中国过去35年()M2和M1变化对比图。这里的M1指的是银行系统之外的货币总额加活期存款(但不包括中央政府的活期存款)。M1即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是各国中央银行重点调控的对象。
  M2为M1加上定期存款、居民的外汇存款(均不包括中央政府的)。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往往意味着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所有数据的单位都是当年本地货币,对中国来说即当年人民币的名义值,即没有针对通胀进行修正。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与加速增长的M1相比,中国M2的增速更快。M2和M1最快增速都出现在年间,这与政府推出的4万亿人民币投资计划不无关系。近年来M1增速放缓,但M2依然保持强劲增势,M1最新数据是2011年的28.98万亿人民币,M2是85.16万亿人民币。(立悟/编译)银行从业公共基础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10年银行从业公共基础模拟试题,)三、判断题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判断题:()伪造货币罪的行为人均有牟利目的,此目的是伪造货币罪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答案:有,判断题:()银行业从业人员应确保交易的透明性,在同客户进行交易的时候,应向客户提供所有可能影响其决策的材料。(
)答案:有,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模拟试题热门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在购买力 m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