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台历怎么经营超市

温州百一超市创始人谈经营的三大“秘密武器”_联商网资讯中心
温州百一超市创始人谈经营的三大“秘密武器”
  &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培训有课堂、娱乐有去处、安全有保障、特困有救助&,用这句话来形容温州百一超市最好不过了。
  自1992年10月开出苍南县第一家超市以来,百一超市已走过了21个春秋,从当年一家小门店到如今的47家门店、1300多名员工;从年销售额不足百万元到销售不断攀升;从单一超市业态到超市、、贸易公司为一体的多元业态共发展。
  百一超市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而此次温州之行,记者将为读者揭秘百一成长背后的三大&秘密武器&。
  武器一:&变脸&精品店
  日上午10时,我们有幸参加了温州百一超市龙华店的开业典礼。
  据了解,龙华店是农改超的产物,其前身是龙华农贸市场,由石维国以租赁期12年、年租355万元的价格拍下。改造后的龙华店,共三层,一层以生鲜为主,二层主打日化食品,三层则作为美食餐饮来聚人气,占地面积共6000平方米,其中超市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上架商品达20000多种。
  这座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220人的大型现代化超市,在空间设计、陈列技术、灯光效果、硬件设备及色彩搭配等方面均做了改进,不仅购物环境与之前的门店拉开了档次,还增加了与消费者更为贴切的服务,整个门店也颇显高端大气。
  但改造龙华店之时,石维国最简单的想法并不是奔着&高贵不贵&去的,而是为百一的员工和顾客改造的。在他看来,同等价格的话,消费者肯定会青睐于环境好、氛围好、服务好的超市购物,好的工作环境和购物环境才是给员工和顾客的最好礼物。以前做超市叫粗放经营,但现在来看,只有勇于变革的企业才有发展的机会。
  在龙华店,货架多采用带有复古色彩的棕色木制货架,整个门店的色调也多以棕色、绿色和白色为主,特别是灯光的运用,提高门店亮度的同时,也重点突出了商品的特性。
  除了高端大气的风格设计外,品类细分也被运用的恰到好处。单体现&中央厨房&的就有&烘培区&、&熟食区&、&海鲜区&以及&蔬菜水果区&,像一些&酒屋&、&玩具体验区&、&碗碟套装区&、&一次性用品区&等新鲜词汇,在龙华店也随处可见。
  &这十几年来,新店的布局都是由石总一人设计的,从每一块瓷砖到每一盏灯都是他精心挑选的,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理念,设计、规划新的门店。&谈及龙华店的筹备工作,章海燕这样评价了自己的丈夫。
  &龙华店投入44万安装了1000多盏灯,多以轨道灯和筒灯为主,光源在4000K到6000K之间,灯与灯之间的距离也都是设定好的,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移动,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确保门店内部灯光的和谐、不刺眼,像一些色彩鲜艳的蔬菜区就可以通过调节灯光,来突出其色彩,也更加便于消费者选购商品。&石维国介绍道。
  石维国说,龙华店的定位就是&高贵不贵&,提升卖场的环境本身也是在为消费者服务,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对物质的追求也丰富多彩起来,龙华店是一个娱乐购物的好去处。
  武器二:企业好就是最好
  听石维国讲话,最大的感触是心里很静。他会让人感觉到他是在用心经营企业、用心与大家分享。他说,对百一他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但不是让百一做到多大多强,把百一经营成一个好企业就是最好的。
  谈及超市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章海燕告诉记者,&超市企业其实面临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租店难。现在开发商的店铺租金太贵,没办法加速开店;二是,农改超的机制还不规范。目前来说,菜市场改为超市的过程并不理想,也并没有大的突破,我们改制了一年还是原先的样子,这让我一直很困惑;三是,变革的方向并不明朗。企业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又该以何种方式发展,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没有股份,没有担保,完全是靠自己一步步做起来的,如果非要说一条诀窍的话,那就是我们在单品采购上下足了功夫,60%是现金直采,其中生鲜占30%,其他占30%,&现金直采&施行后,利润马上就提高了。&对于近年来百一销售业绩的翻番,石维国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实际上,百一能在&现金直采&上做出业绩,一方面是团队的辛勤付出,另一方面,其在上海、新加坡均有采购基地,所以也具备&现金直采&的条件。
  而谈及如何把一个小店的商品品类拉宽,石维国说,&把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门店卖出1000平方米的效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说没有方法可言,在百一,我们通常以改造货架来拓宽商品品类,也就是说拿一个堆头搞定一个品类,节省下来的空间,自然就有多余的地方放置其他商品了。
  人员流失问题,是零售企业一直无法摆脱的难题,因为员工的流失,走掉的不仅是企业辛苦栽培出来的员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造成了损失。针对如何预防人员流失,石维国与我们分享了三点:
  一是,选择员工,要选有家庭的、年龄在30岁左右的人,这样的人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有幅度的给员工涨工资,激励员工的干劲。2012年,百一为工作5年以内的员工每人涨50元,工作5年以上的每人涨100元,通过这种加薪措施来控制员工的流失率。
  三是,组织员工参观学习业界标杆企业,用理念感化员工,自己获得少一点无所谓,但一定要让员工开心。
  &多数中国企业只注重企业形象的设计,却忽略了对员工的培训。一个企业的成长,除了老板的领导作用外,绝大部分靠的是员工的支撑。&石维国说,百一不想做的太辛苦,我们更追求顺其自然,做到对社会好、对顾客好、对员工好就好。
  武器三:尊重有文化的人
  在温州,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人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作为地地道道的温州人,章海燕和石维国这对夫妇秉承了这一特性。
  采访中,石维国特意向我们介绍了百一超市选拔的机制:不看业绩、不看知识,第一看的是人的精气神!
  在百一,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店长,首先,要通过他人推荐或毛遂自荐报名;成功报名后,统一参加由百一组织的演讲比赛,也就是选拔店长的初试比赛,通过演讲,评委们要判断分析选手的形象展示、语言沟通能力、个人素质与修养,并以此为据,选出可以进入复试的选手;复试阶段以笔试为主,主要是考核员工的业务知识和基础技术的掌握,最终通过选拔的选手即可晋级成为百一的店长了。
  石维国说,店长很重要,一个好的店长更重要,通常我看人先看他们的精气神,精气神好说明这个人有干劲、有动力。而对于如何考核店长,石维国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子。
  一般零售企业考核店长时,多以店长的业绩为重,但百一最先抓的是管理。从卫生、服务、商品陈列、管理等小细节抓起,真正落实细节管理。&起初,我们也抓销售业绩,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喜人,索性就换种思维,从细节抓起,如果员工连细小部分都做不好,那抓细节管理就抓对了。&石维国坦言。
  临行前,记者了解到,百一特意请了老师给员工做长期培训,也许百一并没什么&秘密武器&可言,但百一独特的发展史本身就已是&秘密武器&。
  (来源: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作者:王岩)
正在读取评论...
参与讨论,请先
联商网版权所有 &济源有个刚开的食品超市叫什么?是温州人开的,大约2000平方
具体在那里望知情人告知
09-08-29 &匿名提问苍南百一超市经营恢复正常
04:18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发表评论
“抢购潮”之后,政银企联手解燃眉之急
瓯网讯 (记者 沙默 报道组 蔡运近 通讯员 朱笑颖 林超群) 前几天,在苍南有着36家门店的百一超市出现“抢购潮”,门店内商品被持卡顾客抢购一空。当地流传“百一超市撑不下去了”的消息,很多市民担心手中购物卡会作废,因此出现了大采购。不过,记者昨天从苍南县商务局了解到,在苍南县政府的多次协调下,百一超市的资金周转困难、货源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超市昨日恢复正常经营。 记者昨天在龙港镇多家百一超市看到,货物配送车辆陆续抵达门店,工作人员把一箱箱货物搬下车,再摆上货架。“电饭煲、大米、饼干之类的日用商品已经陆续送到超市了。”百一超市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的供货商忙着为苍南各地的百一超市连锁店配送货物,尤其是食品、油、米等必需品会优先补齐。 记者从苍南县商务局了解到,因为民间传言,苍南各地的百一超市连锁店在本周一、二两天的单日销售额一度超过往常的两倍以上,其中购物卡的消费比例占三分之二,许多货架被搬空。 苍南县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后,迅速做出反应,25日和26日两天先后召集龙港镇以及银行、商务、金融、审计等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共同商讨问题解决之道。了解到百一超市近期确实面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苍南县政府协商决定,将百一超市有限公司配送中心的部分仓储空间作为龙港镇审批中心用地,由龙港镇提前预付百一超市配送中心租金600万元,专款支付供货款,以解决企业货源的燃眉之急。同时,民生、交通、平安、农商等四家银行基本达成共识,在半个月内提高百一超市的抵押贷款额度,增贷2100万元,以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此外,苍南县相关部门还与超市多家供货商协商,在近期应急资金到位后,按照资金1:2比例向超市各家连锁店配货,并由银行和供货商对百一超市的财务进行联合监管,确保贷款资金和销售资金不挪作他用。 苍南县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苍南县政府成立的协调帮扶小组工作人员了解,百一超市有限公司目前的资产依然优质,为解决流动资金周转困难问题,正在协调超市下一步转让部分经营权,或者变卖部分优质资产转为流动资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搜索: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它新闻
声明: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评论 (0)
您还可以输入字
地址:温州公园路日报大厦1204室&&& 值班电话:0 0
Copyright & 2009 -
.cn. All Rights Reserved
瓯网1号客服:
瓯网2号客服:您现在的位置:
移民美国 >>
>> 温州人北美创业经营超市
温州人北美创业经营超市
.cn 发布日期:
  短短十几年,温州人的蔬菜水果超市在纽约已达30家左右,在华人社区处于主导地位。别人经营超市亏钱,温州人接手后业绩却翻了四倍。
  张利惠和吴宽和在温州市七都镇老家是邻居。1992年,他们在纽约一起摆地摊卖菜,后来合夥开蔬菜水果超市。目前,两人拥有大中华超级市场集团。该公司现有八家分店,分别设于纽约、新泽西州、麻州和维吉尼亚州。
  担任集团总裁的张利惠把一万平方英尺作为划分大型与小型华人超市的分界线。他认为,大型超市中,大中华超市集团规模应该是全美华人超市中的第一。他说:「摆摊卖菜实际上是熟悉业务,真正的发展是在2004年。」那年大中华第一个分店在纽约有第四华埠之称的艾姆斯特创办。此后,大中华每年以新增两个超市的速度扩张。
  他说,温州人有「做生意的细胞」。短短十几年,温州人的蔬菜水果超市在纽约已达30家左右,在华人社区处于主导地位。在法拉盛,十来家温州人办的超市占绝对优势。在曼哈坦的唐人街和布碌仑的第八大道,尽管温州人的超市数量不超过一半,但是「生意很旺」。
  超市老板 异常低调
  纽约华人的蔬菜水果超市集中在纽约三个主要华人社区。记者挨着华人超市逐个查看,发现温州人开的超市的确很火。周一至周五,买菜的顾客很多,其中还有许多老外。周六和周日,生意更是火爆,人流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
  但是,绝大多数超市老板都很低调,不愿接受采访。这是温州商人的特点。除了同乡,生意上的事他们对「外人」总是三缄其口。为了让他们谈谈,常须要同乡会的人出面打招呼。有的温州人先约法三章,随便讲讲可以,一定不能露姓名。
  一些温州同乡透露,在纽约温州人圈子内,开蔬菜水果超市最成功者有三位。他们是张利惠、吴宽和和虞锡龙。张利惠有大中华超级市场集团一半的股份。而吴宽和除了拥有大中华超市集团的另一半股份外,还拥有一家位于法拉盛的金城发超市。「那家超市很大,也很旺。」
  虞锡龙是纽约华人社区的名人,人称「龙哥」。一些温州人称,他于1992年来到纽约,从做小生意开始,逐步发家。他先在唐人街摆地摊,卖些价值一两元的廉价玩具。后来,他在超市中租下一个摊位,卖些蔬菜水果。
  他创办的第一个超市叫第一龙兴超市。「该超市被称为温州人创办最早和规模最小的超市,但生意甚好。」它位于唐人街的东百老汇和凯瑟林街交界的东南角。该地处于唐人街的中心地带,人流如潮。东百老汇现在被称为福州街,以福州籍商家为主。
  第一个超市成功几年后,他又在东百老汇上开了另外一家超市,名为鹿城超市。「这第二个超市也很成功。」接着,他又和别的温州人合夥,在法拉盛开设另外两家超市。它们分别为新中国超市和中美超市。
  温州人的超市具有温州特色。其超市员工中温州人较多,通用的语言是温州话。超市中除了蔬菜水果外,还有许多杂货。这些杂货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也有不少温州特产,如盘菜和鳗鱼等。
  摊贩起家 逐步做大
  一些知情者透露,现在温州籍蔬菜水果超市的老板许多都是十几年前摆摊卖菜的小贩。温州人超市的兴起也反映出温州人商业的草根性,即白手起家,逐步做大。
  张利惠于1992年来美,在法拉盛摆地摊卖菜。现任中美商会常务会长的张利惠说,自己喜欢做小老板,因为比较自由,也符合自己的性格。他当时和吴宽和一起摆地摊,他的太太也和他一齐拚搏。从1993年到2004年,他每天早上五点就去批发市场进菜,晚上十点才收摊回家。「我们一共摆了五年,一年挣个几万块钱。」
  他说,这与温州人的勤劳有关。如果早一点去批发市场,就能够挑选好的蔬菜。而且,早去挑菜不仅新鲜,而且可能会挑到多几磅的箱装蔬菜。他说,摆地摊那几年实际上是熟悉业务,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法拉盛过去有一家中国城超市,一直亏本。1996年,他和几个温州人接手经营。「我们接手做,业绩翻了四倍。」越华超市由越南华侨创办和经营。他们接下来后,也把业绩翻了四番。他把这些归结为「对市场专心,不东想西想」。「我们多少年就做这一行,没有转过行。」
  新鲜便宜 最大特点
  他说,蔬菜水果超市的关键是「新鲜和便宜 」。他们公司没有农场,所有的蔬菜、水果和鱼肉都去批发市场进货。这些货物的来源相当广泛,远的来自墨西哥、加拿大、加州和佛罗里达,近的来自纽约邻州新泽西。
  他说,就是自己有农场也无法满足客人的需要。现在,他的超市每天出售上百种蔬菜和上百种水果。他说,上百种水果不是说上百种完全不同的水果,而是一种水果中不同的品种。例如,不同种类的苹果就有十多种,而不是十多种苹果仅算为一种。
  为了保证所卖的蔬菜、水果和鱼类保持新鲜,负责进货的员工很早起来去批发市场拿货。例如,如果是去蔬菜批发市场挑选蔬菜,进货人员要在午夜12点赶到。如果要去布朗士鱼市挑鱼,早晨两点就要到达。肉类批发也要在早晨五点抵达批发市场。
  他的超市每天都要计算流量。他说,每个超市都有六、七十个员工,有人专门负责计算每天蔬菜销售量。例如,如果今天进了10箱蔬菜,到了晚上还剩两箱,这个两箱在六点钟后「便宜卖掉算了」。于是,人们天天可以听到温州超市前 「一元一包」 的叫卖声。
  他说,有的顾客摸清了这个规律,就在晚上和早晨逛超市,专门购买这些便宜货。「这些蔬菜只不过不好看一些,其实其他方面都差不多。」
  规模经营 发挥效益
  他的第八个分店位于布碌仑汉密尔顿堡街(Fort Hamilton),距离第八大道有两个街区。该分店面积为2万2000平方英尺,下面还有停车场。它于本月上旬开业,销售的货物有两万多个品种。
  为了开这个店,他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在第八大道上,华人开设的蔬菜水果商店有20多家。其中六、七家是温州籍商家,其他的店主是广东人和福州人。「从人流上,可以看出他们生意如何。」
  他说,目前华人商家主要集中在第八大道的单一线路上。但是,第八大道街道狭窄,店面不大。例如,该大道上的蔬菜水果超市都很小,都是一两千平方英尺的超市。「居民买菜也是在这买一点,在那买一点。」
  因此,他认为这个分店具有优势,因为顾客在此可以一次买齐。八家分店可以一齐进货,「批发量大,就可以压低价格」。同时,他自己有进口公司,从中国进货,价格也比较便宜。
  新的分店管理也比较正规。所有员工都有身分,工资都达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他说,过去,温州籍员工比较多,但是现在只有一两成,因为身分问题。「如果没有身分,亲戚都不行。」现在,员工中的广东人较多,内地人也有一些。「广东人老华侨多,因此移民过来的多。」
  经商意识 独一无二
  同时兼任江浙工商总会副会长的张利惠说,温州人比较钻研做生意的技巧,有做生意的细胞。温州人有一个传统,孩子出生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钱。只要有一点赚钱的机会,他们就会去寻找。温州人非常勤劳和聪明,也比较大方,因此信誉比较好。「温州人如果欠人家的钱,就会感到无法做人,因此就要拚命赚钱把欠的钱还掉。」
  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人台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