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AD福特斯皮卡是什么样的公司

当前位置:&|&
“双无”公司行骗 正规律所当托
作者:高健&&
责任编辑:郑泽川
  本报记者 高健 通讯员 李龙 赵虹 曲志鸿
  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法分子便以帮助融资为由实施诈骗,然而,中小企业创业者并不傻,不会轻易相信融资几千万元、上亿元的承诺。可是,如果骗局中加入了正规的律师事务所等评估单位,结果会怎么样呢?
  “今年至少有几百家中小企业上当。”东城检察院日前透露,该院今年已审理类似案件5件13人,被骗款项都在百万元以上。
  典型案例:
  “瑞士公司”诈骗300多万元
  瑞士AD福特斯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一个“高大上”的公司名字;总部设在瑞士,北京代表处位于王府井黄金地段的写字楼里;项目经理个个身着高档西服,佩戴名牌手表,手拿奢侈皮包,连名片都很高级,上面均是中英文对照信息……这样一家公司,给人的感觉是:实力非同一般。如果这家公司说“轻松融资几个亿”,可信度想必也比较高。
  如果这样想,那么就落入了“陷阱”——一切都是表面功夫:这家公司仅仅是个“皮包”公司,之所以能以瑞士命名,是因为创立者是个德籍华裔,虽然宣称注册资本达千万元,实际注资却少得可怜,随后更是以10万元的价格就把公司卖给了陈某,陈某成为公司真正的所有人。
  陈某雇用唐某等人,给外地的中小企业打电话,承诺可以帮助融资。如果对方需要融资,陈某要求其先到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尽职调查报告,以查清该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以确定具体融资额度。“这是必须的程序,其实就是个形式,一般都没有问题。”陈某承诺,只要调查报告合格,立马就能放款。
  “律师可以做调查报告,评估费20万元。”律所开出价码。相比融资额度,很多中小企业都接受了这一报价。律师到了当地企业随处逛逛,收一些“车马费”,有时还索要一些土特产,回京后,很快做出报告。
  但是,报告到了“瑞士公司”,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就漏洞百出了,不是资本不够、就是没有相关经营权——总之,不够融资资格。
  很多中小企业不明所以,以为真的是自身原因,有一些企业感到被骗,选择了报警。经过警方侦查,原来“瑞士公司”和律所合谋,就是为了骗取企业的“评估费”。经初步统计,不到1年,“瑞士公司”骗走了300多万元。
  骗局揭秘:
  律所是诈骗关键
  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介绍,其实此类案件和以往的融资诈骗案没有太多区别,只是诈骗团伙引入了正规律所,这样亦真亦假的组合,就具有了更强的迷惑性。
  策划骗局的投资公司实际上是“双无”公司:既没有融资资质也没有融资能力。但是,做足表面文章后,就能以“高端”、“国际”等形象诱惑中小企业主。经过审讯,公司中“头顶光环”的项目经理、金融俊才,根本没有从业资格,甚至完全不懂金融,很多人只有中学学历,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长”,就是能忽悠。这些人嘴里描述的投资公司,简直可以跻身世界500强。
  更主要的是,这些“双无”投资公司指定的律所都是正规律所,律师也都有职业资格,而走一遍评估程序,显得更加正规,更可以赢得信任。实际上,这些律所都是一些小律所,为了生存,被“双无”投资公司买通。
  “一般以二八或一九分账,律所实际上只能拿很小的一部分。”检察官说,实际做调查报告的律师,一个案子挣300元到500元不等,一年下来挣个4万元不成问题。有些案子中,“双无”投资公司直接“承包”了律所一间办公室,挂上“投融资法律事务部”的牌子,“部长”都是公司指派的,直接指挥律所的律师。
  一旦中小企业上当,为了避免被追债,“双无”投资公司立马改头换面,打一枪换一地方,像上述“瑞士公司”就曾改成过“德国公司”。被害人找不到投资公司,只能找律所理论,律所则振振有词:我们只负责做评估报告,投资公司是否是骗子,我们不管,所以我们的收费是合法的。
更多关于&双无;瑞士公司;陈某;评估费;皮包&的新闻:
当天,由国家汉办主办、天津国际汉语学院承办
7月15日,湖南株洲秋瑾故居“槐庭”修复完成瑞士AD福特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诈骗后雇黑客删帖
瑞士AD福特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诈骗后雇黑客删帖
  上海某公司被瑞士AD福特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诈骗全过程、造成的经济损失及骗术曝光如下(以下简称:上海公司和瑞士AD公司)。
  1、2010年12月初左右接北京英才鸿入投资公司(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百子园4号楼B座703室;电话/传真:010-)金女士经理电话(手机:),据金经理讲,英才鸿入公司与瑞士AD公司是一个整体,预约上海公司到瑞士AD公司洽谈融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C二办公楼506室,010-81/,传真:010-),根据上海公司日上午10点44分星期二提供的资料(有邮件证明),被该单位瑞士AD公司确定认可,他们通知上海公司15日前来京洽谈。在日公司法人坐G20次上海虹桥-北京南16点发车,到达北京,13、14号经初步洽谈成功,并在15号与该公司项目部经理吕永(手机:)签定了《合作洽谈备忘录》。同时要求上海公司做一份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费用1:往返机票、住宿费3680元,(有凭证及票据2、根据瑞士AD公司吕永指定“北京中航泰丰项目数据分析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冯总(女士)(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路1号金泰大厦905室,010-)编制《项目数据分析报告书》,期限是:一周内(日至12月23日)(有合约为证)      *费用2:报告编制费8万元;北京中航泰丰项目数据分析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不开票只开收据。(现有收据凭证1张3、日瑞士AD公司项目部经理吕永在上海公司对融资项目的迫切心情下索要1万元回扣,(此钱是在虹桥机场取的,有票据)说是尽快帮助呈报此项目,日再次通过电话和短信的方式索要一台电脑,说是送给他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日到京,5日与吕永面谈时,后改为索要1万元现金,(此钱是在本人所住的宾馆-北京和家宾馆连锁安外店对面银行取的,有票据。)由他本人亲自选购电脑送给上级负责人,并郑重承诺保证项目通过,做内部工作降低借款还本付息回报率,快速能让资金到位。当时第二笔款是有人证在场。    *费用3:总费用25630元。(取款凭证4张)其中回扣两万元整。      4、
日至1月6日上海公司法人再次接瑞士AD公司吕永电话通知去京商谈投融资,与瑞士AD公司投资总监史立峰(手机:)签订了《借款意向书》,史立峰表示:按国际惯例程序要做《法律意见书》,并指定所谓有“涉外资质”的“北京市世坤律师事务所-世坤风险控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1号金地中心A座16层,电话:
010-13)做《律师尽职调查报告》才能通过。史立峰并信誓旦旦郑重承诺在做好《法律意见书》后,一周内也就是在日前保证资金到位。北京市世坤律师事务所田佳(主管,手机:,北京市世坤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证号:70969;)洽谈委托做《法律意见书》,(注:在我未到世坤律师事所前他们已知道我的来意)。他俩初始要价10万元,后谈到8万元还不想开票,还不包含:
  (1)事务所指派赵春杨律师去上海的调研费用(含往返机票、食宿等费用)由上海公司承担。其中索要回扣:2000元,吃饭、住宿、游玩3000元。(对方给少量发票)  (2)8万元不开含税发票。(有合约为证*费用4:
85000.00元。(凭证、发票10张)    5
、日至1月16日瑞士AD公司叫上海公司法人去北京签订《借款合同》,签约时路易·王对上海公司说:  (1)上海公司必须再支付4万元,用于《借款合同》签订后要派人送瑞士AD公司总部盖章的往返费用(根本就没去什么瑞士AD总部盖什么章签什么字,也无机票凭证)  (2)此次费用要求支付到:梁士夫(会计)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学院南路支行,帐号:6459900帐户,被上海公司警觉后没有支付,可后来史立峰多次打电话催要此款,致此合同签订后,再无下文。
  (3)瑞士AD公司要求上海公司办理外汇帐户、承诺到相关部门办理备案、外汇登记、外债还本付息专用帐户等手续。此等手续是国内所有中小企业无法办到的事。他们以此为借口到时推卸责任。
  (4)所签《借款合同》中金额只能借到40%,还是外汇,需汇款转成人民币。余款需经他们批准再分批次到位。
  (5)瑞士AD公司还规定在洽谈融资期限禁止再与其它公司洽谈融资业务,否则造成的损失有需融资方承担,这样影响到上海公司在其它方面融资的时间和精力。     瑞士AD福特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登记证于日正式登记,注册号:801,在日办理了税务登记证,税字441号。在日与瑞士AD公司交涉时,上海公司强烈要求退还所有费用或立即放款,瑞士AD公司均不理睬。据调查这家公司在中国投融资绝没有一家成功典例。   瑞士AD福特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是骗子公司无疑,我公司已被骗经济损失194310余元(含一切费用,凭证、发票若干张)。到目前他们仍在新疆、山东、山西、宁夏、湖北、浙江、江苏、河北等全国各省、市以各种方式在行骗,瑞士AD公司北京代表处明知国内很多中小企业根本不具备借外债资格,却大肆引诱国内各中小企业来此处以融资为名进行诈骗钱财。在国内各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中本身就出现特大困难的情况下,再次雪中加霜横加一刀。
  敬请所有上当受骗的企业及个人尽快大家组织起来,一起揭露这些害人的骗子,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骗子。以免再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检察官揭新型融资诈骗利益链条
作者:黄洁新闻来源:法制日报
  调查原因: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调研发现,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骗局多发。
  调查发现:一些无融资资质又无融资能力的公司与评估机构合谋,以融资资质审查为由,骗取评估、调查费用,此类诈骗方式隐蔽,不少受害企业不知被骗。在骗局背后,凸显相关行业监管不足。
  先是信誓旦旦的融资承诺,然后是必不可少的风险调查,接下来是无法满足的材料要求,最后是不知不觉的财产损失,这一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骗局,正悄然在北京市内兴起。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14年,仅东城区检察院就已经办理此类诈骗案件5件13人,且与以往不同,此类诈骗陷阱均为所谓的投资公司与评估机构“合谋共赢”,骗取评估费,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豪华包装打造成功企业形象
  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内,有一家名为“瑞士AD福特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投资公司,其对外宣传为外资独资企业,总部在瑞士。这家公司办公环境高档奢华,所有职员全部穿着高档西装、佩戴名牌手表皮包,连名片也是中英文对照刻录,散发出浓浓的“国际范儿”。在这样的环境内谈融资,一般人都想不到自己走进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融资骗局。
  据东城区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李龙介绍,这家瑞士AD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虽然为外籍华人,但此人并不实际参与公司运营,公司与瑞士也没有任何关系。
  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间,瑞士AD公司在没有融资资质和能力的情况下,承诺高额迅速融资,与被害人签订融资借款合同,然后再以融资需要考察资质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到指定的数据分析公司等机构进行审查并出具数据分析评估报告等材料。当被害人缴纳高额费用完成上述所谓的资质评定后,瑞士AD公司会另外找种种理由、提出苛刻要求,使得想要融资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满足,最终逼迫其放弃融资。
  对于被害企业来说,由于其并未向瑞士AD公司交任何费用,又信任评估公司等机构是提供服务正常收费,因此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被骗。事实上,瑞士AD公司与其所指定的评估机构之间早已沟通好,一方收费、双方分成。
  “经我们查实,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瑞士AD公司的诈骗数额已达人民币300余万元,而这还只是被告人供述的部分,其公司所接待的中小型企业远不止于此。”李龙说,为了躲避被骗公司的维权讨债,这一诈骗团伙不断变换身份,自2010年起先后以德国斯诺格投资公司北京代表处、瑞士AD福特斯资产管理公司北京代表处、安吉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等名义进行融资诈骗活动,办公地址不断变更。
  联手专业机构瓜分服务费用
  湖南的徐女士就落入了这样的融资诈骗陷阱。2013年年底,为了支持丈夫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徐女士通过朋友联系上一家据说颇具实力的投融资公司――华厦财富(北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自称华夏财富公司总经理的董某看了徐女士提供的公司基本资料后,立即“打包票”:“融资5000万元的需求绝对可以满足。”可几次会面后,董某就向徐女士提出要求,要求徐女士先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徐女士说:“这类报告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只是一个流程。”
  融资心切的徐女士没有产生丝毫怀疑,立刻到董某指定的事务所,交纳20万元费用签订了一份《融资调查委托协议》,很快便拿到了董某需要的投资风险评估报告。此时董某又提出,徐女士的公司提供的资料有问题,要求其完善。就这样,徐女士一次又一次地按照要求完善公司资料,董某一次又一次提出新要求,直到徐女士公司根本无法满足董某的要求。最终,董某答复,因徐女士公司在规定日期前无法备全要求的材料,视为自行放弃融资项目。
  东城区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曲志鸿告诉记者,这家华夏财富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为企业成功融资过一次,这家公司的收入来源就是其指定的事务所按约定比例返还的风险调查费用。
  记者了解到,在此类案件中,一些评估事务所早已与诈骗团伙达成“共识”。一般情况下,由这些所谓的投资公司租用事务所的场地,设立“投融资部”,使用该事务所账号、公章,交纳相应的租金。双方同时约定,每做成一笔业务,事务所收取的费用与投资公司“一九”或“二八”分成,这样事务所不仅能挣得租金、管理费,还能获得额外分成。双方的账目往来,往往采用现金交易的形式,不入公司账目,且由主要负责人之间一对一进行,方式极为隐蔽。
  骗局隐蔽性强相关监管不足
  据东城区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副处长赵虹介绍,投资公司与评估机构合谋诈骗的案件有几个典型特点:一是这些投资公司都属于“双无”企业,既无融资资质又无融资能力。这些公司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招揽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承诺能够在短期内帮助解决企业的资金困境。可事实上,这些公司的注册资本往往只有几百万元,账上的资金则更少,根本无法满足融资业务的需求,更没有获得北京银监局的金融业务许可。
  据介绍,此类诈骗案件的第二个特点是,投资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分析公司等机构合谋骗取手续费、评估费等费用,因被害企业对于评估公司等机构的信任,导致此类犯罪欺骗性较强。事实上,评估报告并不是投资环节的必要条件,法律并没有规定个人或者私营企业进行融资必须出具调查报告,也没有规定必须由提供资金的单位指定的机构进行调查评估。
  赵虹告诉记者,此类诈骗案件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在骗取钱财后,这些投资公司通常采用卷款而逃等方式阻止被害人进一步联系。而在被骗的企业中,大部分都选择保持“沉默”。据了解,目前上当受骗的多为外地中小型企业,因此类诈骗方式隐蔽,有些被害企业尚未意识到自己被骗,还有些企业则因为损失不大,不愿往来奔波,干脆“自认倒霉”。
  “此类诈骗行为呈高发态势,一方面凸显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业监管中存在问题。”赵虹说,“涉案投资公司均没有正规手续,不具备投融资资质,长时间以从事投融资为掩饰进行诈骗活动,部分评估机构与涉案投资公司串通实施非法行为,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取缔非法投资公司,制止投资公司与评估机构合谋诈骗行为,说明监管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东城区检察院提示称,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应提高警惕,在融资前要充分了解法律规定的融资手续;不要被投资公司的华丽外表和虚假宣传所蒙蔽,应到相关部门了解投资公司的注册信息、经济实力等基本情况,综合考量。此外,主管部门也应加强行业监管,打击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情况,同时严厉打击评估公司等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编辑:孙彦红]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京公网安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资本市场新型融资骗局揭秘
商机 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新媒体广告热线:027-
当前位置: > 资本市场新型融资骗局揭秘
资本市场新型融资骗局揭秘
长江商报消息 投资公司与评估机构勾结,骗取评估、调查费用
□本报记者 刘倩雯
曾几何时,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涌进一批“华夏骄子”、“金融精英”。他们找到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先是信誓旦旦地承诺可以帮企业融资,然后进行所谓的风险调查,接下来找各种理由提出各种要求,最后急需资金的企业因无法满足其所提要求,而被视为自行放弃融资项目,此前所花费的评估费也打了水漂。与以往不同,此类诈骗陷阱均为所谓的“投资公司”与“评估机构”“合谋共赢”,骗取评估费。
他们中有自称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有债台高筑的急需资金的企业家,也有梦想一夜暴富的居间人,还有一些真假莫辨的二法人、总代理等,构成了地下金融街里的一条产业链。
2014年12月底,混迹金融圈十年的张华(化名)向长江商报记者揭秘新型融资骗局,“这种骗局在圈内常见,多发生在北京和广州。”张华称,圈内都觉得“这是公开的秘密”。
角色分工,打造居间人
张华介绍,投融资一般是“三块五方”:三块,即投资(财团)、用款(项目法人)、居间各为一块,其中居间人又可一分为三方,即靠财团一方、纯居间一方、靠法人一方。“投融资角色分工明显,其中居间方最活跃。”张华介绍,居间方遇到财团,便说手中有项目法人需要融资;遇到项目法人,则称他身后有财团可以提供资金。
早年活跃的居间人最惯用的套路就是跟项目法人声称自己有财团,需要套用项目,达到“财团洗钱”目的,“他们一般会说,身后是海外回来的大财团,有一种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款,款到你企业账上,返回30%,剩下70%给你白使。你的项目需用款300亿元,他打给你333亿元,你只返回33亿元,保证你项目全额用款。”张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一旦项目法人开始进一步询问,居间人就会索要《可研报告》、《申贷书》,同时要求法人签订《居间承诺书》,方便引资。居间人的回扣一般在3%,如果是十亿的项目,回扣就有三千万。
此时,投融资的“钩”才刚刚放下去。接下来,法人会接到投资人的《放款确认函》;手里没资金的法人需要先找工程公司包工头,以给工程为条件借款;再以高规格接待投资人、居间人代表进行项目考察、游玩。“最后就是永无止境地等待放款,一直等到包工头起诉法人,法人涉嫌诈骗罪,也没见到一分‘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钱’。”张华称,尽管骗局方式看起来拙劣,但还是有很多人上当。
据了解,这种骗局也会更名为如“扶贫款”、“解冻资金”、“增值下线款”等。
国际范儿的“投资公司”
“这类‘投资公司’,都会豪华包装自己。”张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这些所谓的“投资集团”,大都号称在高档写字楼有间办公室,只有几台电脑、几位员工,“实际没有一分自有资金,办公室也大多都是借用或租用的。”公司名称中大多有“中国”、“中华”、“中超”、“国际”、“华人”之类响亮的字眼,再搞一个发布投融资信息的“忽悠网页”来套项目、骗钱。但这些公司多是花几千元委托咨询公司在香港注册的,根本没有金融许可证。
“听说在北京王府井办公的一家‘瑞士公司’就是专门从事投融资诈骗的,已经被公安机关查获。”张华透露。张华指的是一家名为“瑞士AD福特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投资公司,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内办公,其对外宣传为外资独资企业,总部在瑞士。
据法制日报此前报道,经手该案件的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办公环境高档奢华,所有职员全部穿着高档西装、佩戴名牌手表皮包,名片也是中英文对照刻录,散发出浓浓的“国际范儿”。在这样的环境内谈融资,一般人都想不到自己走进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融资骗局。
据了解,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虽然为外籍华人,但并不实际参与公司运营,公司与瑞士也没有任何关系。
该公司在没有融资资质和能力的情况下,承诺高额迅速融资,与被害人签订融资借款合同,然后再以融资需要考察资质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到指定的数据分析公司等机构进行审查并出具数据分析评估报告等材料。当被害人缴纳高额费用完成上述所谓的资质评定后,瑞士AD公司会另外找种种理由、提出苛刻要求,使得想要融资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满足,最终逼迫其放弃融资。
对于被害企业来说,由于其并未向瑞士AD公司交任何费用,又信任评估公司等机构是提供服务正常收费,因此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被骗。事实上,瑞士AD公司与其所指定的评估机构之间早已沟通好,一方收费、双方分成。
据透露,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瑞士AD公司的诈骗数额已达人民币300余万元。为了躲避被骗公司维权讨债,该公司不断变换身份,自2010年起先后以“德国斯诺格投资公司北京代表处”、“瑞士AD福特斯资产管理公司北京代表处”、“安吉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等名义进行融资诈骗活动,且办公地址不断变更。
各方联手,瓜分“服务费”
重庆陈女士为了支持海龟儿子创业,通过朋友牵线搭桥联系上一家投融资公司——华厦财富(北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最后却因陈女士不能在规定日期前备全材料,而视为融资项目自动放弃,此前她为此花费的20万元定金也打了水漂。
陈女士介绍,自己通过朋友联系上这家北京公司后,该公司总经理董某称,可以为他们融资1.5亿元,但要求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司资料,后又提出必须先要由律师事务所等专门机构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出具专业的法律调查报告后,方可融资。董某对陈女士说:“这类报告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只是一个流程。”
融资心切的陈女士没有产生丝毫怀疑,立刻到董某指定的律师事务所,交纳20万元费用签订了一份《融资调查委托协议》。该律师事务所的投融资部随后派出一名律师与陈女士等人一同回到她儿子的公司所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出具了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此时,董某又提出陈女士儿子的公司提供的资料有问题,要求其完善。就这样,陈女士一次又一次地按照要求完善公司资料,董某一次又一次提出新要求,直到陈女士根本无法满足董某的要求。最终,董某答复,因陈女士公司在规定日期前无法备全要求的材料,视为自行放弃融资项目。
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华夏财富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为企业成功融资过一次,该公司的收入来源就是其指定的事务所按约定比例返还的风险调查费用。
记者了解到,在此类案件中,一些评估事务所早已与诈骗团伙达成“共识”。一般情况下,由这些所谓的投资公司租用事务所的场地,设立“投融资部”,使用该事务所账号、公章,交纳相应的租金。双方同时约定,每做成一笔业务,事务所收取的费用与投资公司分成。双方的账目往来,往往采用现金交易的形式,不入公司账目,且由主要负责人之间一对一进行,方式极为隐蔽。
“事实上,这些投资公司都属于‘双无’企业,既无融资资质又无融资能力。”张华说,投资公司与评估机构合谋诈骗,非常影响正常的金融环境,以至于像他们这样规矩的金融人,在进行正常的业务往来时也经常被投资者怀疑。
“这些公司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招揽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承诺能够在短期内帮助解决企业的资金困境。”张华透露,事实上,这些公司的注册资本往往只有几百万元,账上的资金则更少,根本无法满足融资业务的需求,更没有获得北京银监局的金融业务许可。
据介绍,此类诈骗案就是投资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分析公司等机构合谋骗取手续费、评估费等费用,因被害企业对于评估公司等机构的信任,导致此类犯罪欺骗性较强。
张华介绍,评估报告并不是投资环节的必要条件,法律并没有规定个人或者私营企业进行融资必须出具调查报告,也没有规定必须由提供资金的单位指定的机构进行调查评估。
在骗取钱财后,这些投资公司通常采用卷款而逃等方式阻止被害人进一步联系。有些被害企业尚未意识到自己被骗,还有些企业则因为损失不大,不愿往来奔波,干脆“自认倒霉”。
被骗企业多选择“沉默”
●“投资公司”在没有融资资质和能力的情况下,承诺高额迅速融资,与项目法人签订融资合同;
●然后再以融资需要考察资质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到指定的数据分析公司等机构进行审查并出具数据分析评估报告等材料;
●当被害人缴纳高额费用完成上述所谓的资质评定后,公司会另外找种种理由、提出苛刻要求,使得想要融资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满足,最终逼迫其放弃融资;
●对于被害企业来说,由于其并未向公司交任何费用,又信任评估公司等机构是提供服务正常收费,因此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被骗;
●在此类案件中,一些评估事务所早已与诈骗团伙达成“共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特斯皮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