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依据与审计证据,国家审计准则则,审计工作...

2012年审计学05任务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2年审计学05任务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注册会计师
&&>>&&>>&&>>&正文
2014注会审计必背知识点连载(一)
10:41:49东奥会计在线字体:
  东奥提示:注会审计是注重于理解的学科,但是有些知识点还是精准记忆比较好,一来可以提高客观题的答题速度,二来主观题中用教材原文回答总比自己在考场现组织的语言靠谱。基于此目的,永不言败为大家整理了“2014注会审计必背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审计这门课,鉴于“2014注会审计必背知识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故连载发布,每工作日一篇。本篇为第一章审计概述和第二章审计计划的有关知识点。
  对于第一章,2012年审计教材删除的三方关系又重新回到教材,这也增加了可考性,对于职业怀疑和职业判断都涉及到审计问题解答,故也会是一个考题高发区,认定当然是第一章的重中之重,但只需记住认定的分类即可,其余更要结合第九至十二章来具体学习,综合运用。对于第二章重要性属于考题高发区,童鞋们应将大量的精力用于此节。
  第一章 审计概述
  1、审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2、是否存在三方关系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否属于审计业务或其它鉴证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3、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为履行这一职责,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4、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5、鉴证对象是否适当,是注册会计师能否将一项业务作为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予以承接的前提条件。
  6、适当的鉴证对象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鉴证对象可以识别;
  (2)不同的组织或人员对鉴证对象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评价或计量的结果一致;
  (3)注册会计师能够收集与鉴证对象有关的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提出适当的鉴证结论。
  7、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
  (1)相关性;
  (2)完整性;
  (3)可靠性;
  (4)中立性;
  (5)可理解性。
  8、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9、每项审计准则通常包括总则、定义、目标、要求和附则。
  10、审计准则的总则可能对下列事项进行说明:
  (1)审计准则的目的和范围,包括与其他审计准则的关系;
  (2)审计准则涉及的审计事项;
  (3)就审计准则涉及的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和其他人员各自的责任;
  (4)审计准则的制定背景。
  11、职业怀疑要求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
  (2)引起对文件记录、对询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
  (3)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
  (4)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
  12、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
  (1)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设计恰当的风险评估程序,有针对性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助于使注册会计师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充分考虑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重大程度,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恰当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降低选取不适当的审计程序的风险;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表明可能存在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形保持警觉,并作出进一步调查。
  (3)在评价审计证据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审慎评价审计证据,纠正仅获取最容易获取的审计证据,忽视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的偏向。
  13、职业判断对于作出下列决策尤为重要:
  (1)确定重要性和评估审计风险;
  (2)为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3)为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和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
  (4)评价管理层在应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时作出的判断;
  (5)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如评估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出的估计的合理性。
  14、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
  (1)财务报告的性质;
  (2)审计程序的性质;
  (3)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
  第二章 审计计划
  1、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2、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3、审计的前提条件:(与执行审计的前提相区别)
  (1)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可接受或是否适用。
  (2)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前提”的认同。
  4、在确定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2)财务报表的目的;
  (3)财务报表的性质;
  (4)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5、审计业务约定书必须包括的内容: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管理层的责任;
  (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6、下列原因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变更业务:
  (1)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3)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7、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变更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而管理层又不允许继续执行原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
  (1)在适用的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解除审计业务约定;
  (2)确定是否有约定义务或其他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或监管机构等报告该事项。
  8、总体审计策略包括:
  (1)审计范围;
  (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
  (3)审计方向;
  (4)审计资源。
  9、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以及对其工作进行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2)审计领域;
  (3)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4)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10、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
  (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4)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11、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目标;
  (3)财务报表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12、在确定重要性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13、注册会计师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与确定计划的重要性考虑因素比较)
  (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
  (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14、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包括:
  (1)非连续审计;
  (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15、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的原因: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2)获取新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
相关链接:
  (东奥会计在线 永不言败)
&&&&&&&&&&&&&&&&&&&&&&&&&&&&&
责任编辑:永不言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注册会计师导航
专业阶段科目优惠价/购买
财务成本管理&元
战略与管理
财务成本管理380元
经济法380元
战略与管理380元
财务成本管理480元
经济法480元
战略与管理480元
财务成本管理680元
经济法680元
战略与管理680元
会计1800元
审计1800元
财务成本管理1800元
经济法1800元
税法1800元
战略与管理1800元
案例精讲班元
学习指导班
财会英语元
案例精讲班
学习指导班
财会英语元
案例精讲班
财务成本管理元
战略与管理元
综合阶段元
名师编写权威专业
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解答详细质量可靠
一书在手轻松过关
&&官方微信
东奥会计在线
微信号:dongaocom
京公网安备:号&& && &&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注会考试通
微信关注东奥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的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的通知
财会[2010]21号
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现予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财会[2006]4号文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等35项准则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
2.财会[2006]4号文中废止的35项准则名称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 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 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 1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1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 1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 1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 1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 1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 1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 1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 1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 1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 2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 2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 2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 2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 2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 2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 2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 2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 2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 2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 3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
&&& 3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
&&& 3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 3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 3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 3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二○一○年十一月&&&&&&&&&&&&&&&&&&&&&&&&&&&&&&&&&&&&&&&&&第5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第5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大小:29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审计准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