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奶牛场每头奶牛,罐 头咋生产

当前所在位置: >
瑞士:十亩牧场仅喂养一头奶牛
现在很多母亲,为了能让宝宝吃到放心的奶粉,个个都出尽法宝,有人出钱找代购,有人全家出动去“拖奶粉”。其实在国
现在很多母亲,为了能让宝宝吃到放心的奶粉,个个都出尽法宝,有人出钱找代购,有人全家出动去“拖奶粉”。其实在国内的超市,也有不少正规上架的进口奶粉,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所有在商场上架销售的进口奶粉,都必须印有中文商标和成分说明。而洋奶粉摇身一变,披上中文外衣之后,源于某种不信任感,一些敏感的妈妈就怀疑它们的产地、质量和标准等等,可能不如亲自或找代购从国外带回来的奶粉好。到底只是语言标志的不同,还是罐内奶粉的质量也有所不同?近日,应瑞士百年企业赫尔达夫(H ochdorf)集团的邀请,记者与同样带着疑问的部分广东消费者一起从广州飞往瑞士,探寻这罐进口到中国的百立乐瑞士奶粉的秘密。牧场牛吃的 牧草多汁无污染
提起瑞士,很多人只知道它的手表,其实那也是世界三大黄金奶源之一。记者一行去的是位于琉森和苏黎世之间的Buchackerhof牧场,探访牧场主Lucas和他的奶牛。Lucas的牧场有三千亩大,除了怀孕或未成年的40头,真正在提供牛奶的只有三十头。
Lucas的牧场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北纬47度的高海拔地区,那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均匀、纯净冰川融水、土质干净肥沃,因此阿尔卑斯山的牧草多汁丰腴无污染,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草料。赫尔达夫指定的奶源牧场也集中在这个区域。
牛住的 有约7平米的专属空间
在牧场里看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为了保证充足的营养,按照瑞士联邦政府的规定,每头奶牛一天要有8小时的日照,十亩牧场仅喂养一头,进食的草必须25%是鲜草。”Lucas说,温暖季节奶牛可直接食用黑麦和三叶草、寒冷季节会食用贮存的干草及发酵制备的富含活性益生菌的草,以保证其胃肠道健康。
来到牛棚,便看到一番有趣的景象:大棚里播放着优美的交响乐,听着音乐的奶牛们一个个自觉自愿地像人一样排着队去挤奶。挤完奶的就跑到户外去晒太阳,或者吃草。觉得身体痒痒的牛,则会走到一个带着轮刷的自动洗澡机那,碰一下轮刷就可自动喷水旋转,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牛棚里还有一个圆桶形的机器人负责清扫被奶牛吃得到处都是的饲料,难怪牛棚看起来这么整洁。Lucas说除了放牧时间外,回到牛棚里的每头牛,都有其法定的专属活动空间,大概在7平方米。
挤奶机 全自动的,价值25万瑞士法郎
此行最值得一提的是价值25万瑞士法郎的全自动挤奶机。奶牛只要觉得吃得饱想挤奶了,就会自己走过来站好,挤奶机先扫描奶牛脖子上的条码,确定其身份后,通过红外线探头找到奶头进行清洗,紧接着5个带有红外线的吸管会自动找到奶头,紧紧吸住,然后开始采奶,这些鲜奶会直接从管道运输到冷罐。“挤奶机已经输入了健康鲜奶的相关数据,整个过程不经人手,一旦采奶过程中检测出异常,如奶牛病了,奶的数据就会有变化,机器就会亮红灯停止采奶,并发短信到我的手机,让我立即过来处理。”Lucas说,奶牛从一出生耳朵上就有专属编号,电脑系统中详细记录着每头牛的年龄、产奶量、下犊次数、时间、疾病及用药史。“甚至它上次挤奶的时间,如果离上次时间没超过6个小时,机器会拒绝给它挤奶!”在现场,记者亲眼目睹一头奶牛被拒绝采奶,那头奶牛只好悻悻地离开。“牛因为经常被挤奶,所以很少生病,而且不用忍受涨奶的疼痛,心情好,产奶多,牛奶质量就更高。”Lucas眯着眼睛笑着说。
据了解,瑞士牧民必须接受至少三年的高水平教育培训,获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而瑞士兽医机构每年对牧场进行14次监督检查,确保奶牛及乳制品的安全和品质。
鲜奶直制,比传统干法奶粉制造时间缩短100倍
像Lucas这样的供奶牧场,赫尔达夫一共有3000个,鲜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运送到苏黎世东北部Sulgen小镇赫尔达夫的加工厂。在生产车间,除了看到机器还是机器,“只有全自动化的生产才会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保证奶粉的安全。”赫尔达夫生产总监K arl G schw end告诉记者,他们采用鲜奶直制技术,也就是说让鲜奶从挤出来那一刻起,就与外界保持隔绝,并维持在3-5℃之间,鲜奶从牧场到封装入罐,制成干粉再混合其他配方到最终的配方奶粉出炉,全部在瑞士本土进行,整个过程也控制在36小时之内。“鲜奶直制工艺,比传统干法奶粉制造时间缩短了100倍,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奶粉的新鲜活性。跟一般传统大包粉进口后再加工的奶粉相比,大大缩短了装罐成粉的时间。”K arlGschw end自豪地说。据悉,鲜奶直制为世界先进的奶粉制造工艺,因会受到工厂奶源地、生产设备等诸多限制,成本很高,采用的企业并不多。
“只要通过在电脑系统输入产品罐底的生产批号,3小时内就可以找到这罐奶来自哪个牧场,甚至来自哪一头牛。同时还能获悉所有原料厂家的生产批次及检验报告。”K arlG schw end说,而全球惯例一般需要4个小时左右。此外,在百立乐官网溯源框里键入奶粉罐底的生产批次,即可看到与奶粉相关的所有流通信息。
奶粉若有任何质量问题,工厂得关门
回答者:赫尔达夫生产总监Ka rlG schw end、B uchackerhof牧场主Lucas
Q:如果从法律角度来看,你们的牛奶因为质量问题被消费者投诉,你们会怎么做?
A:工厂会被关闭,我们会被告上法庭。如果你的婴幼儿奶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你就得关门停业,不能再开业。我们会提供奶粉的检测报告,如果产品质量控制没有达标,我们不能打印出口单证,也不能装运产品。我们不会因为中国的市场大而盲目提高产量,因为我们只有这么多鲜奶,我们首先要保证的是质量。
Q:一旦发现牛生病了,你们会怎么样处理?
A:如果牛生病了,首先要跟其它牛分开,观察它是什么病,然后要让兽医来检查,至于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则要看病情如何,一旦要使用抗生素的话,这头牛的奶就暂时不能挤了。等到治愈,且兽医检查后,确定其恢复健康能够产奶,才能重新采集奶。
假如奶有问题,机器依然会发出警报。而且在赫尔达夫集团,对于所采集鲜奶的检测也非常严,每辆罐车都要检测,万一采集的鲜奶在实验室被检验到有问题,农场主得自己把鲜奶拉走,所有费用农场主自己承担。而一旦出现严重问题我们面临的是牧场倒闭,我们不会为了小利而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
Q:听说中国对进口奶粉的把关堪称世界最严?
A:中国的进口奶粉法规非常严格,检测项目和各类指标,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多,因此厂家也必须一一配合。西方的膳食结构与中国不同,我们的奶粉配方既参照欧洲标准,又符合中国法规。中国海关的标准可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一般只检宏量元素,比如说奶粉所含的蛋白质、含菌指标等;中国更精密,连微量元素、‘10的-6次方’级别的元素都要一一检测。有一项不达标,就不让你的奶粉进入中国。此外欧盟对菌落总数、亚硝酸盐等污染物没有具体的指标,而中国却有详细的指标,你必须一一对照。
微信号:rysbwx
发布乳业最新资讯,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实时发布奶业科技信息与技术服务的交流平台.
最新加入微信帐号
TA的最新文章
微友网总共收录2049127个微信公众账号.&&&&
Copyright 2015 52WeiXi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新商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28版:读周刊
中国奶牛没草吃
  文/西可  奶品安全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于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后就受到了几乎一边倒的质疑,但卫生部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事隔几个月后,卫生部以及旗下的专家们似乎才终于想好了怎么向公众扯圆这个场子,于是,在7月13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首次解释了我国乳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情况。&  对“新国标”最大的责问来自于两个标准的大幅度下降: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这是“新国标”被称为“历史新低”的主要原因。&  对此,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设置这一指标符合我们国家生乳的生产实际。虽然这个解释显然不能让公众满意,但从另一面来说,吴和平的说法确实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牛奶原奶的质量确实很糟糕,否则不会“因地制宜”地将原奶标准降到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的程度。&  可是为何几十年过去了,我国奶牛的奶水质量不升反降呢?  低产量引发恶性循环&  正如我们在各种包装、宣传上看见的一样,黑白花的奶牛是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这种奶牛学名叫做荷斯坦牛,原产地荷兰。荷斯坦牛早在15世纪即以产奶量高而驰名世界,也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乳牛品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以及欧洲各国荷斯坦牛饲养数量均占80%~90%以上。不过每个国家为了适应各自国家的自然情况,都会用荷斯坦奶牛和本地奶牛杂交从而培育出各个国家的“荷斯坦”。比如我国黑白花奶牛的全称就是“中国荷斯坦”奶牛。这是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荷斯坦牛与我国的黄牛杂交后长期的选育而形成的品种,国内90%以上都是这种奶牛。&  从产奶量来说,良种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和其他国家的荷斯坦奶牛完全是可以媲美的。国际农场比较网络(IFCN)的中国代表,以及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奶牛培训项目(CPDF)国际咨询组专家史枢卿告诉记者,“这个品种的奶牛每头标准年产量可以达到10吨。但现在国内的农户大多数只能达到5吨左右。”以北京双桥农场为例,其最高产奶的奶牛可达到11吨左右,但一般平均产量只有4.5~5吨,而双桥农场在国内已经算是单头年产奶量比较高的农场了。&  据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200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单头年产奶量不足4吨的养殖场(户)数量占了50%以上。而4吨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一个盈亏平衡点——高于此,养殖场(户)就能赚钱;低于此,就会亏损。按此数据分析,我国50%的奶牛养殖场(户)都在亏钱,那要怎么样才能不亏钱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饲料、饲养设施、卫生设施等方面削减开支,于是,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产量低——赚得少(甚至亏钱)——减少投入——产量更低。  20年前,原奶比现在好&  难以在奶牛品种、饲养方法、饲养条件等必要环节投入足够资金,是引发我国奶牛养殖业一系列问题的源头所在,导致此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便是: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是散户为主,而不是规模化养殖,这就导致投入成本高而收益却非常有限。&  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70%以上的奶牛都集中在养殖规模20头以下的个体农户手里,这种小规模的养殖场(户)的数量占全部养殖场(户)的95%以上;而个体散养户的平均规模仅为5~7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平均规模的牛场养殖数为100头,西欧为50头。)&  这种由奶农们各自为政的小规模养殖模式,必然出现饲料质量低;圈舍条件差,运动场缺乏;环境脏乱,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治不力,细菌、杂质污染严重等连锁问题,于是,原奶中干物质含量和乳脂率偏低,微生物和体细胞数量严重超标就成了必然结果。&  被屡屡拿来和“新国标”相比较的旧生乳标准制定于1986年。那时,在国内的养殖场中占绝对主体的是国营农场,规模化养殖在统一管理上自然比现在的散户养殖要有保障得多,所以,那时的原奶质量反而是比现在高的。&  这30年来,我国的奶牛养殖数量翻着倍地增长:1978年奶牛的总数不足50万头,1993年接近350万头,2002年接近700万头,2004年达到1100万头,2009年超过1200万头——养殖业的整体规模是扩大了,而养牛户的平均规模却是不断缩小了:由头成年乳牛下降到近年来的3头左右。&  望草兴叹&  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奶牛小区和奶牛牧场,而前者占了绝对的比例。在奶牛小区里集中有着数量众多的个体养牛户,小区能给散户们提供统一的挤奶服务:在“挤奶大厅”里,每滴牛奶都通过挤奶机从牛乳头直接进入社区大罐——可以说这是30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唯一突出的进步。得益于奶牛小社区,现在90%以上的养殖户都摆脱了手工挤奶的原始操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经常在广告画里看见这样极不卫生的方式,并以为那样的奶才够“原生态”。&  但是,在奶牛小区的这些散户农场里,你是找不到草地的,只有牛棚。被饲养在这些农场的牛也只有“不务正业”了:在它们的饲料搭配中,能有干草吃就不错了。至于对占我国产量主体的北方牛场和奶牛小区的奶牛来说,新鲜的绿草基本上算是痴心妄想。国际农场比较网络(IFCN)的中国代表史枢卿告诉记者,我国奶牛大多数吃的就是玉米面+玉米秸+少量的豆粕(大豆榨油以后剩下的物质再经干燥处理)。玉米面是精料,属能量饲料,能多出奶。但仅仅有精料是不够的,饲料里还需要大比例的粗料,就是草料。牛本就是草食动物,大量的草饲料对饲养奶牛来说是必要的,这些粗饲料会转化成牛奶中的脂肪;豆粕是蛋白饲料,增加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现在饲料中豆粕的比例也偏低,这就导致现在以精饲料为主的喂养方式不仅让牛奶中脂肪、蛋白质含量不足,缺乏牛奶的香味,还容易让牛得病。  中国草贵&  那为何不给牛喂草料呢?原因很简单:对这些小散户来说,这样做的成本太高。黑龙江是我国的奶牛业养殖大省,其双城市畜牧部门今年7月的最新数据显示,豆粕3.6元/公斤,玉米1.6元/公斤,玉米秸2元/捆,每公斤牛奶的成本约为2.65元,而奶价却只有1.9元/公斤,养奶牛就是亏本。  和这30年奶牛数量突飞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草场面积的节节败退,一言以蔽之:我国目前的草根本就不够奶牛吃,这就导致草的价格上涨,在自己没有牧场的奶牛养殖场中,只有大农场会购入干草料,比如从东北买入羊草,但干草的营养肯定没有鲜草好。而就连退而求其次的干草,小散户都是承担不起的。国内草料不够,进口国外的呢?一公斤从美国进口的苜稽草的价格和奶价相当,没人会做这亏本买卖。为何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牛奶便宜?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国家有大量的天然牧场,养殖者根本不需要因为饲料而愁眉不展,每天让奶牛在辽阔的牧场里自由自在地吃草便完事儿。虽然美国也主要是舍内养牛,但有相当部分的奶牛场拥有很大的牧场。欧洲国家的家庭农场尽管也是圈养舍饲,但都拥有很多的土地来种植牧草,平均每头成年乳牛有牧草地1到15公顷(即15到22亩)。而我国既无条件实行放牧饲养,也没有充足的土地来供给优质牧草,如何解决我国牛场的牧草供应是政府决策层面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不是农场和势单力薄的个体养殖户能完成的。  草退牛饥&  我国尽管天然草地面积很大,但优良草地绝大部分被开垦为农田,可用于放牧饲养奶牛的草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同时,养殖业却在不断扩大,于是,近10年牧草稀缺的情况越来越凸显。我国牧场资源总量26570万公顷,约占世界牧场资源总量的78%,居第2位,但我国人均牧场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牧场面积的36%。以每头奶牛每天平均饲喂4公斤干草计算,我国1300万头奶牛一年需要约1900万吨干草。我国人工草地每年生产干草9000万吨,可利用天然草原每年生产干草24万吨。但由于奶牛养殖重点区域和牧草种植重点区域重叠较少,所以大量牧草以自产自销方式就地消化了。牧草作为商品来流通的最多不超过100万吨,即使全部给奶牛吃,100万吨对于1900万吨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牧场资源的总量还在不断减少。据报道,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6359多万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中,目前退化草地面积已达386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的60%。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沙漠化土地165.3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7.1%,其中90%以上分布在北方温带干草原区。以科尔沁草地为例,由于近年不合理的利用,退化草场面积已占草地面积的45.9%。&  好奶源才是优质奶的根本&  即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史枢卿也不认同卫生部降低原奶乳蛋白含量标准的做法。“这样做不能解决原奶定价机制的问题,无助于奶农得到合理的奶价,其次,不利于养殖户提高牛奶卫生。首先因为,对奶制品企业没有意义。在现有条件下,只要原奶中没有掺水,达到之前蛋白质含量2.95的标准(国际标准是3.2)也是没有问题的。奶制品企业并不需要在蛋白质含量上再做什么文章,只需要做杀菌消毒处理即可。因为现在食用鲜奶的蛋白质含量都是企业自己在定,一股是28,还有低到25的。另外,降低蛋白质标准,对奶农来说也没有积极意义。前面说了,只要不掺水,现有养殖条件也可以满足2.95的标准,他们卖原奶给奶企业的时候是不会被扣钱的(奶制品收购企业会对收购的牛奶进行检查,蛋白质标准不够的,会扣奶农的钱)。降到2B是在鼓励大家往牛奶里加水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降低原奶标准显然是一个拙劣的办法。史枢卿认为由政府出面,尽快出台合理的原奶计价体系,才是当务之急。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史枢卿建议,在购买牛奶时,最需要了解的是奶源产地,这胜过企业宣传的任何一项“高科技”。天然牧场生产的牛奶肯定好于牛奶小区的牛奶。后期加工并不能将品质不好的原奶质量提升多少。那么相对应的,政府应要求乳品加工企业标明原奶来自于哪个牧场,特别是对于高端奶。转自《新知客》
| | 合作伙伴:
大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记者调查】“奶业寒冬”中 寿光不倒奶没杀牛_头条_新闻中心_中国寿光网
【记者调查】“奶业寒冬”中 寿光不倒奶没杀牛
【记者调查】“奶业寒冬”中 寿光不倒奶没杀牛
与伊利签订合同的,奶不愁卖、价还挺高;暂时陷困的,打算开拓寿光鲜奶消费市场
行业人士称目前形势符合市场规律,养殖方式落后、牛奶质量不高的养殖场早晚被淘汰
寿光日报讯(记者 付冰川 宋晓青)虽然2011年三元乳业投资3亿元在田柳镇建了万头奶牛场,可寿光一直以来都算不上是奶牛养殖大区。如今,“奶业寒冬”来袭,我市仅有的几家奶牛养殖厂无一例外受到波及,多余的牛奶低价卖出,有的卖不掉,无奈加工成了奶粉。
有的养殖户说,2014年初,国际原奶价格下降,国家放开了国外原奶及奶粉的进口量,直接冲击了国内奶粉市场;有的养殖户则表示,优质牛奶仍不愁卖,愁卖的是一般奶。“寒冬”只是一个阶段,它会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乳企和养殖户,倒逼国内奶业向安全、高标准发展。
日产3吨牛奶没销路,养殖户被迫加工成奶粉
“养了近10年奶牛,从没遇到过这么差的行情。”1月20日,在稻田镇灶户乳制品公司,经理张毓鑫看着储存罐里的原奶越攒越多,仓库里的奶粉越摞越高,心里焦急万分。
张毓鑫说,他是重庆忠县人,2001年来到寿光,2005年起开始养殖奶牛,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不少养殖户纷纷转行,可张毓鑫却觉得这是个机会,他贷款扩建了养殖场,增添了新设备,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养殖奶牛数达到150多头。2009年,原奶收购价稳步上涨,他先后与三元乳业和潍坊紫鸢乳业签订了供奶合同,稳定了销路,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有了不错的收益。
可2014年春节后,新鲜生奶收购价一路走低。“合同户每月每公斤生奶下降两毛,散户价格每月下降了四毛。”张毓鑫说,价格降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2014年3月份,紫鸢乳业也不再收购自己的原奶,他只能联系一些“贩子”、乳品加工厂,卖价有高有低,大都在3元/公斤左右,“最近,还有一些收购户甚至开出了每公斤1.6元的低价。”
张毓鑫算了一笔账,他饲养的奶牛每头每天平均产奶20公斤,150头能产奶3吨多,按最便宜的市场价1.6元/公斤计算,一天能卖4800元,而每头牛每天需要喂饲料20斤,玉米秸秆55斤,如果再算上人工费、水电费等,每头奶牛每天饲养成本近50元,150头奶牛成本就高达7500元。
“现在每个月我都赔好几万元。”张毓鑫说,从2014年初,他开始减少喂养饲料,降低成本,同时将卖不掉的原奶加工成奶粉,借以延长保存时间,期望奶价上涨后,再卖掉奶粉,“目前,家里已存着40多吨奶粉。”
除了养奶牛,张毓鑫还成立了乳制品公司,具有收购原奶的资质,一直以来,附近的奶牛养殖户都把牛奶卖给他。“价格好的时候,咱收人家的牛奶赚了钱,现在价格低了,人家的牛奶卖不出去,咱不能不管。”张毓鑫表示,再加上收来的牛奶,他一天积攒原奶四五吨,很难全部加工成奶粉,于是,在半年前,他申请了《食品流通许可证》,新上了设备,决定将原奶加工成鲜奶,供给附近村庄的住户,可目前来看,鲜奶销量也有限,“这都一周了,原奶攒下了近20吨。我打算扩大鲜奶生产规模,在市内开展订奶优惠活动,全市70岁以上老人订鲜奶半价,80岁以上免费,希望打开当地鲜奶消费市场。”
盲目发展导致劣质奶增多,优质奶仍不愁销路
洛城街道丁家楼村的李松亮养了300多头奶牛,与张毓鑫有所不同,面对“奶业寒冬”的来袭,他显得不那么焦虑,因为与伊利签订的供奶合同期限一直到2017年,所以他家的奶牛产下的原奶不愁卖,售价4元/公斤。
“只要是优质好奶,不会愁卖。”李松亮告诉记者,1999年,他买了36头奶牛;2005年,奶牛大了,可奶质差了;2008年,出现了三聚氰胺事件,让他认识到应该提高牛奶质量,于是,当年他与其他17户村民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承包土地,建设了新的奶牛场,开始向“小区制”发展。
改变成效立现。第二年,蒙牛、伊利接连找上门,要与他们签订合同。李松亮考虑再三后,与伊利签下了合同,一天供奶3.5吨,“伊利对牛奶质量要求很严格,从产奶、运输奶,到奶牛的生活环境都有监控,只要牛奶质量达标,他们会抢着要,可如果牛奶质量不行,合同结束后,他们是绝不会再续的。”
在李松亮的奶牛场,记者看到,300多头奶牛散卧在几个大院子里。在产奶间,几名工作人员在正忙着给奶牛挤奶,挤奶需要经过消毒、擦拭等几道严格程序,且有监控。“虽然与伊利签订了合同,可每次厂家来拉奶的时候,都会对原奶进行检测,检测项主要包括原奶中细菌、微生物、体细胞、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李松亮说,牛奶的质量除了与奶牛品种有关外,与奶牛的生活环境、饲料、饮水以及是否生病也有很大关系,为此,他决定,下一步继续改善奶厂环境,提高牛奶质量。
对于这场波及全国奶牛养殖业的“奶业寒冬”,李松亮坦言,“并非一日造成”。一部分原因是,2013年国内奶源紧张,市场遭遇“奶荒”,供不应求,奶价高涨,一些奶农看到了利益,纷纷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尤其是一些散户也加入奶牛养殖行列,到2014年,新增产能开始释放,逐步显现出生鲜牛乳供大于求的形势,导致原奶价格下降。
此外,过于追求利益之下,一些散户纷纷养殖奶牛,牛奶质量很难保证。2014年,国际奶粉价格一路走低,国内放开对国外原奶和奶粉的进口量,大量“洋奶”涌入有力地补充了乳品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从成本和质量上考虑,一些乳制品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
年轻妈妈们“拒绝”国内奶粉,加重国内原奶压力
当“倒奶杀牛”风波在全国多地蔓延时,“准妈妈”李涵(化名)正在心满意足地为儿子整理奶粉,“两箱12罐奶粉,足够吃一阵了。”
李涵说,怀孕时,她就开始研究奶粉,不过,她对国内奶粉关注不多,主要是了解国外奶粉。“国外品牌的奶粉也要看奶源地和口碑,还要看孩子喝着是否习惯。”在众多奶粉品牌中,李涵选择了荷兰的一个牌子,从购物网站上买了几罐,孩子喝着不错。后来,她就开始托朋友、亲戚,以及所有能搭上关系的人,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从荷兰代购奶粉。
记者采访得知,存着像李涵这样想法的80后、90后妈妈不在少数。“现在国内的一些品牌奶粉,不比国外便宜,但生产标准如何,谁都没法肯定,事关孩子的健康,多数妈妈会选择国外奶粉。”家住现代小区的桑女士表示,由于不放心国内奶粉质量,孩子出生以来,喝的都是国外奶粉,“我很多朋友在国外,买国外奶粉挺方便。”
其实,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后,很多人就开始以挑剔的目光审视国产奶粉和牛奶制品,导致海外代购奶粉行业逐渐兴起。2010年,寿光人桃子(化名)也做起了海外奶粉代购商。
“2010年,我到澳大利亚留学,没过多久,哥哥家的孩子出生,嫂子让我从澳大利亚代买奶粉,后来,越来越多的朋友托我邮寄,我就干脆做起了专职代购。”桃子说,最初做奶粉代购的人还不是很多,国人想买一罐国外原产的奶粉,得花好几百元,比国内奶粉贵很多,可后来,价格开始便宜起来,从事奶粉代购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了确保是原装进口,一些‘妈妈们’买奶粉的时候,都让我把澳大利亚当天的报纸、购买小票一起发给她们。”桃子说,国内妈妈们最看重奶源品质,而她主要代购两个高品质奶粉品牌,国内妈妈习惯一次买一箱,6罐。
桃子透露,由于澳大利亚限制每人每次只能购买2罐奶粉,所以为了凑够一箱,她通常还要托朋友或同学帮自己买,“购买过程很紧张,运费也高,一罐赚不到20块钱,我和朋友们已经不太想做了。”
“奶业寒冬”符合规律,国内奶业问题需抓紧改
针对“奶业寒冬”的原因和奶业未来的走势,记者采访了潍坊乳业协会会长秦贞福。秦贞福告诉记者,“奶业寒冬”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比如国外奶粉市场低迷,奶价低;也有内部原因,比如鲜奶产品少,国内一部分人的牛奶消费量偏低,消费观念缺乏科学性,热衷于喝原乳,过于崇尚国外乳产品等,“其实目前国内养殖户养的奶牛都是国外品种,喂的饲料也都是国外饲料,产出的奶怎么会不如国外呢?”
秦贞福表示,奶业发展遭受如此困境也属正常情况,这是奶业发展的规律,不必过于惊慌。不过,这次牛奶过剩导致的“寒冬”,也的确暴露出了奶牛养殖行业的某些问题,如发展方式粗放,养殖方式落后。山东省70%奶牛养殖还是“小区制”,看起来是规模饲养,但这只是保证了统一挤奶,影响产量质量的分群饲养、良种繁育等问题仍未解决;另外,由于存在产业链条脱节,奶农和乳品企业之间缺乏利益链条联结机制,养殖与加工一体化程度低等问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此外,乳品质量引发的消费者信任危机仍在持续,重塑消费者信任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希望这次奶业寒冬暴露的问题能切实倒逼养殖户提高养殖标准,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促使国内奶业走向高端。”
责任编辑:刘君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公奶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