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11年玉米价格格走势图

行业领先的食品资讯网站
┆┆┆┆┆┆┆┆┆┆┆┆┆┆
站点位置: &
【设置字号:大 中 小】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玉米市场受天气政策双重影响走势看好
11:13:07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上周(截至11月13日当周),国内玉米市场受雨雪天气及政策传言的双重影响,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普遍上扬,关内地区局部价格还出现了大涨。市场监测显示,全国产区玉米磅秤收购均价为1,670.90元/吨,周比上涨31.79元/吨;全国产区玉米磅秤出库均价为1,697.18元/吨,周比上涨6.14元/吨。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近日华北普降大雪,江淮降雨,华北黄淮产区供应面临断档,而东北玉米尚未大量上市,局部地区玉米市场供应偏紧。除了恶劣天气之外,市场对于政府收储政策的传言也刺激了玉米价格的走高。&
一、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上涨&
近日,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主体继续增加,为吸引粮源,部分深加工企业上调了玉米收购价格。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1,240元/吨,水分30%,杂质1%以下,杂质1.5%的玉米收购价为1,230元/吨,均上涨20元/吨;公主岭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1,250元/吨,水分30%,杂质1%以下,上涨2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1,250元/吨,水分要求30%以内,杂质要求1%以下,折扣比例为1比1.5,上涨10元/吨。&
黑龙江肇东地区深加工企业也已开始收购新玉米,挂牌价为1,150元/吨,水分30%,杂质要求1%以下。目前市场传言,2009/10年度临储玉米收购价格已经确定,新国标中等1,500元/吨(吉林),相当于较2008年上调20元/吨,同时补贴东北深加工及养殖企业收购。据企业表示,国家将对参与收储的国有粮库补贴60元/吨储存费用,在其向南方销售后另补贴150元/吨。有关市场人士预计,如果国家授意多方主体入市收购,市场可能形成抢购局面,加之2009年东北玉米减产,东北产区价格可能会被推高。&
二、华北黄淮局部玉米价格大涨&
自11月9日起,中国北方迎来入冬以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华北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雪。受恶劣天气影响,北方产区农户运输以及销售玉米的难度明显增加,玉米上市量极度萎缩。加之目前当地用粮企业库存相对偏少,采购意愿相对较强,华北黄淮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普遍出现不同幅度上涨,局部出现大涨。
山东潍坊当地新玉米农村收购价1,740至1,780元/吨,水分14%左右,周比上涨40元/吨,饲料厂新玉米收购价1,860元/吨,水分14%,周比上涨80元/吨;济宁地区当地贸易商玉米收购价1,640至1,660元/吨,水分16%至17%,淀粉厂玉米收购价1,740元/吨,水分15%以内,均较上周上涨20元/吨。河北廊坊地区货源紧张,由于本地玉米供应基本停止,当地饲料厂东北陈玉米采购价1,920元/吨,周比上涨70元/吨;石家庄玉米饲料厂新玉米收购价1,780至1,800元/吨,周比玉米价格涨80元/吨;保定地区现当地玉米装车价涨至1,800元/吨,降雪前装车价在1,700元/吨,价格出现了100元/吨的大幅上涨。&
目前据有关市场人士分析,随着后期天气的好转,运输将会得到缓解,农户玉米上市量将会增加,华北过高地区玉米价格难以持续,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落,不过由于国储收购政策将继续支撑市场,预计市场后期回落的空间也较为有限。&
三、港口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反弹&
据悉,受雨雪天气影响,海运困难增加,近日港口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反弹。&
北方锦州港口贸易商玉米收购价调至1,680元/吨,上涨10元/吨,平舱价格顺势涨至1,730至1,740元/吨。大连港口08年产中等以上质量东北玉米平舱价格在1,750元/吨左右,上涨10元/吨;09年产新东北玉米平舱价格在1,730元/吨左右,上涨5至10元/吨。&
另据了解,由于北方港口有沉船事故,近日封港可能性较大,后期南下船期较为紧张。南方广东港口东北一等陈玉米成交价在1,860元/吨,新玉米成交价在1,840至1,850元/吨,09年新季玉米价格小幅上涨10元/吨。深圳港口08年产中等以上质量东北玉米,港口成交在1,855至1,860元/吨左右,上调5至10元/吨;09年东北玉米售价在1,815至1,835元/吨之间不等。由于南下航运较为紧张,目前深圳港口部分贸易商已经暂停玉米出库,惜售待价。&
四、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稳中有涨&
近期由于交通运输条等因素影响,市场到货减少,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稳中有涨。湖南长沙08年产中等质量东北玉米,到站价格在1,950至1,960元/吨左右,河南北部玉米到站价格在1,850至1,860元/吨左右,贸易商库存偏低,价格维持高位稳定态势。广西南宁地区08年产中等质量东北玉米,市场成交集中在1,940至1,950元/吨左右,上涨20至30元/吨。四川成都东北玉米到站价1,870至1,920元/吨,上涨20至30元/吨。浙江宁波东北玉米产码头价1,840至1,860元/吨,上涨10元/吨。
后期市场预计:近日雨雪天气的肆虐、收储政策的传言,打破了玉米市场前期的平静局面。笔者认为,短期内由暴雪引发局部供给不平衡,导致华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上涨迅速,其影响可能会将向南推移,并影响到东北收购价格,不过这种影响时间不会长。就收储政策来看,如果当前市场传言的政策得到确认,则对市场的支撑将会是长期的。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很容易引发收购抢粮行动和农民惜售行为,那么后期玉米市场价格将会易涨难跌。
相关搜索:
来源:中国农业网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评论
&热门图片新闻
春夏湿气大 多食用薏米可以帮助祛湿
春季进入快速生长期 孩子如何补钙是关键
这13种排毒食物能帮你改善熬夜失眠
春天好时光 茶饮来养生
上班族的保胃战!如何养好你的胃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本网站内的相关新闻: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万达广场B6-1302 邮编:350028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连玉米震荡整理连玉米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品]连玉米震荡整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信建投期货—玉米年报
玉米市场基本面分析
全球玉米供求概况
2010年全球玉米产需继续增长,但是需求增幅远远超过产量增幅。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口径,10/1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增加219万吨至8.2亿吨,消费量则增长2541万吨,远远超出产量的增加量,因玉米的饲料用量和FSI用量均出现了明显的恢复性增加,其中美国的表现尤为突出,以971.5万吨的增量排于首位,而从用途角度来看,饲料用量和FSI用量几乎平分秋色,工业需求和居民消费保持同步增长。需求的大幅增加使得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急剧下滑至1.3亿吨,库存消费比15.51,为74/75年度以来的第二低位;美国期末库存更是降至2114万吨,库存消费比7.25,也是历史最低水准之一。
全球玉米供需走势
图5 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
图6 玉米需求增加量(分国别/千吨)
图7玉米需求增加量(分用途/千吨)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玉米已经呈现供应紧张的局面,更加令人忧心的是近两年天气变化非常极端,这可能为明年的生产带来困扰,在需求刚性增长、经济继续复苏的背景下,玉米的供应可能继续趋紧,前景不容乐观。
美国玉米供求分析
尽管2010年美国玉米收获面积略有增加,不过产量较去年减少1449万吨至3.19亿吨,主要受单产下降影响,而且单产下调的过程充满变数,5-8月USDA报告预估今年单产接近甚至高于去年水平,但是从9月份开始单产预估逐步下调,这也导致了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扬。
2011年美国玉米的产量还难以准定,种植面积则可能有所增加。目前美国大豆与玉米之间的比价为2.22,处于历史上较低水准,这意味着玉米播种更有竞争力;12月20日informa公司调低玉米播种面积预估值,同时调高大豆播种面积,但是从同比来看,玉米播种面积仍然较上年增加288.3万英亩,大豆减少130万英亩,可见玉米的竞争力仍然较强,如果按今年美国玉米的单产来计算,产量增加将会达到1130万吨,当然这只是初步预估,事实上目前大豆的涨势更为凌厉,预计到明年美国玉米播种之时,大豆与玉米的比价会进一步抬升,因此这方面的预估还需要时间来修正。
美国大豆玉米比价
表1 美国玉米种植面积预估(千英亩)
图9 美国猪、鸡肉产量走势图
图10 : 美国食用蛋产量
玉米的需求可能是本年度美国玉米上涨的很重要的原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年肉类总产量分别为916.47和916.53亿磅,基本持平,不过结构有所变化,其中牛、羊以及火鸡肉分别减少29.53万、0.27万和2.4万吨,而消耗玉米量较大的猪肉和鸡肉分别增加11万和21.5万吨,食用蛋增加2800万打。
为便于测算,我们将肉类按季度调整为玉米作物年度,则得出如下数据:10/11年度,美国肉类总产量增加67.45万吨至4179.81万吨,其中牛肉、鸡肉和火鸡肉分别增加8.07万、56.84万和2.68万吨;猪肉和羊肉分别减少7.76万和0.5万吨;食用蛋产量增加4.92亿只,玉米用量的增加应该不超过100万吨,再考虑到USDA将美国小麦的饲料用量调升82.7万吨,可能实际玉米饲料用量的增加值会更低些,而美国农业部报告中显示10/11年度美国玉米饲料用量同比增加357万吨,存在高估的可能,高估部分可能在200万吨左右。
图11 美国燃料乙醇月产走势图
美国乙醇生产/汽油
美国玉米的另一大用途是燃料乙醇,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报告,2009年美国生产燃料乙醇107.58亿加仑,累计消费108.47亿加仑,而汽油的消费量为1379亿加仑,实际掺混比例为7.87%;截止2010年10月美国燃料乙醇生产量107.99亿加仑,超过09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23.54%,消费量107.77亿加仑,同比增长21.27%;而截止9月汽油消费量累计达到1037.7亿加仑,同比增长0.39%,前九月实际掺混比例提升至9.35%,可见今年燃料乙醇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掺混比例的提高。另外,根据周度数据来看,自10月1日至12月17日当周,掺混比例均值提升至9.85。按照比较保守的估算,2010年美国汽油消费量同比提高0.39%至1385亿加仑,10-12月按9.85掺混比例来算,2011年美国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将达到131.2亿加仑;
2011年的乙醇产量难以估算,2010年美国燃料乙醇产能130亿加仑,在建产能14.32亿加仑,将合计达到144.6亿加仑,另外,随着美国经济的继续复苏,2011年汽油消费持平于今年的1385亿加仑,掺混比例达到10,将会有138.5亿加仑的需求。由此,对玉米的需求估计: 09至2011年,生产燃料乙醇需求玉米的数量分别为1和13608万吨,10和11年的增量预估分别为2321万吨和717万吨,两年合计3038万吨;12月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09/10和10/11年度玉米FSI用量分别为1万吨,增幅分别为2318.7万和614.6万吨,合计2933.3万吨。对比来看,从两年合计来看,与笔者的估计相差100万吨,差别不大,不过美国农业部仍然可能低估的玉米的工业用量,一方面笔者算法比较保守,2011年的实际情况可能比现在的预估要好,因此10/11年度美国玉米的工业消费有望被进一步调高。
不过,真正让人不安的是美国燃料乙醇的掺混比例仍有调高的空间,目前美国生物燃料组织以及农业组织积极建议政府将目前10%的掺混比例提高至15%,这意味着,玉米的需求量仍然有很大的上调空间,如果美国方面真的通过法案,那么玉米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而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掺混比例每提高1%,对玉米的需求就至少提高1000万吨,前景堪忧。
美国玉米的第三大消费来源则是出口,根据美国农业部在12月报告中仍然维持10/11年5000万吨的出口预估,不过这一数据可能偏低。11月18日阿根廷总统称,2011年中国将从阿根廷购买550万吨的玉米,进口数量超过远超USDA预估的100万吨。另外,据USDA报告,10/11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2500万吨,国内消费750万吨,出口1500万吨,期末库存102万吨,意味着阿根廷根本没有能力满足中国需求。换言之,中阿之间的玉米协议可能会迫使阿根廷玉米出口提升至1750万吨,另外的300万吨进口需求将主要转向美国,考虑到美国占据全球玉米出口的54%,那么美国出口的预估值至少存在200万吨的提升空间。
总的来看,受美国玉米单产远低预估以及需求超常增长等因素影响10/11年度美国玉米的供应将会非常紧张,这必将为国际投机基金提供炒作题材。
中国玉米供求分析
一、时隔一年中国玉米再丰产
尽管2010年中国玉米生长过程曲折,不过对产量的影响并不太大,整体上仍然是丰产的格局。从面积来看,今年玉米种植面积略有增加,受2009年大豆价格低迷影响,2010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竞争力有所提高,但是年初低温多雨天气使得播种面积实际要低于之前预期的40万公顷,实际上播种面积的增量可能是只有10万公顷左右,预计收获面积为3040万公顷。单产较09年有恢复性增长,但是要低于08年水平,而且后期的早霜对玉米产量可能有30万吨左右的影响,综合来看,2010年中国玉米基本丰产,产量可能在1.63-1.68亿之间。
二、中国玉米需求继续刚性增加
1、玉米饲料需求稳步增加
中国养殖业继续平稳发展,肉、蛋类产量自07-08年的剧烈波动以来一直稳步增加,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来看,2010年中国猪肉产量增加110万吨至5000万吨,2011年将再增加150万吨至5150万吨;2010年中国鸡肉产量增加45万吨至1255万吨,2011年将再增45万吨至1300万吨。另外,中国禽蛋同样平稳增加,初步估计2010年中国禽蛋产量增加19万吨至2760万吨,预计2011年产量会增加20万吨左右至2780万吨。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行,中国的肉、蛋类消费继续稳步增加,这也对玉米的饲料需求提供保障。
中国肉、蛋产量图
图14 中国猪价与猪粮比
图15 : 中国生猪存栏
图16 中国能繁母猪
不过,今年养殖收益比不上去年,从上图可以看出,猪粮比价自2010年年后大幅下滑,直至5月中旬方才触底回升,至年底升至与去年持平的水准,整体上养殖收益不太理想;不过后期养殖收益明显改善也吸引了更多的补栏意愿。从生猪存栏来看,2010年11月的存栏量为4.547亿头,同比减少1120万头,2010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4660万头,同比减少210万头,能繁母猪占比降至10.25,是近三年的低位水平,也是一个合理水平,这意味着明年中国生猪的生产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预计2011年中国生猪期末存栏将会小幅下降。另外,受第四季度养殖收益好转影响,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明显高涨,而且延续时间也要长于往年,按照养殖周期来看,压力将会在明年4、5月间体现。
总体来看,受中国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明年肉、蛋类产量将会继续稳定增长,而受生猪存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占比下降影响,明年的期末存栏量会有所下降,对应的猪肉价格将不会出现2010年的大幅波动,尽管年后受消费旺季过后会有所走低,但是下跌的幅度不会太大,2011年养殖收益可能要好于2010年。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初步预计,受中国养殖产量的增加影响,2010年中国饲料产量同比增加5.41%至1.56亿吨,其中配合饲料同比增9.23%至1.26亿吨,浓缩料同比减少8.79%至245万吨;由于明年中国牲畜产量将会继续增加,但是生猪存栏可能会下降,因此饲料产量可能会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但是增幅可能会缩小。
2、玉米深加工开工率明显提高
2010年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业开工率明显提高,据统计截止2010年11月止,中国味精产量累计257.9万吨,同比增长12.21%,产量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0、11月两月产量出落下调,可能是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发酵酒精同期累计729.03万千升,同比10.62%,增速也达到两位数。开工率的提高往往意味着良好收益,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玉米淀粉自2009年以来稳步上扬,今年创出历史高位,而淀粉与玉米的比价也处于历史高位,并于10月份开始急速上扬,预计这种势头会保持到明年。2011年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可能会受到限制,粮食问题困扰中国,不过正是如此,明年深加工企业的开工冲击也会增加,限制后的产量无法满足增长的需求,必然会导致相应产品价格的上扬,进而带动生产。
总体来看,2011年全球玉米供应将会非常紧张,尤其是美国方面的历史性低库存将会为玉米价格提供支撑,而中国重建库存的需求以及稳步增长的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进而带动中国玉米与国际接轨。
中国味精月产量
中国发酵酒精月产量
图19 中国玉米淀粉价格走势
图20 淀粉/玉米比价走势
其他因素分析
一、经济复苏的主线与通胀困扰的支线双重影响
整体来看,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复苏的过程之中,只是各国表现差异比较明显,中国已经率先实现复苏,从中国的GDP走势来看,从三季度保持在10.6%的高水平上,不仅仅是复苏,已经存在过热的现象,而且从中国的CPI走势来看,自5月以来绝大部分月份CPI处于3%的警戒线之上,可见,通胀压力非常明显。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计2011年中国GDP将会&超九冲十&,可见明年对中国通胀而言,将会是非常大的挑战,尽管中国政府把通胀管理放到更高的管理地位,但是仍然排在GDP之后,因此,预计明显的CPI将会继续保持高位。
美国经济则仍然处于复苏的过程中,GDP增速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一直保持正值,且2010年前三季度GDP年率增长平均为2.67,复苏态势也相对较好,与此同时美国CPI表现也相当温和,2010年6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1%左右,对美国货币政策没有太大的压力;不过美国的问题在于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2010年全年大多保持9.5%的高失业率水平,这使得美国很难收缩流动性。
图21: 中国GDP
图22 : 中国CPI
图23: 美国GDP
图24 美国CPI&失业率
欧元区经济可能会继续漫长的复苏之路,受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大多难以像美国一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因此表现可能最弱,从IMF预估来看,2011年全球经济将会呈现&双速&复苏的模式,新兴经济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发达经济体则会继续低速运行。
这样的一种GDP复苏模式将会给全球的货币政策带来很大的挑战,美国在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前提下可能会继续保持量化宽松的政策,加息基本不太可能;欧元区受债务危机影响量化宽松而不可得,加息可能性更加渺茫;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难度将会非常大,一方面美国方面通过释放流动性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中国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会使加息变得困难异常,任何加息的预期都会加大热钱的流入,从而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预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加息可能不超两次,而下半年是否加息还要取决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情况。这也给中国的通胀管理带来困难,物价上涨的势头恐怕很难抑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玉米市场的调控可能通过行政的方式来实现,不过,困难同样不小,粮食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大问题,而目前中国农民的收入仍然绝对偏低,因此过多的调控将会继续抑制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至少抛荒现象表明中国种植收益仍然不理想,因此即使行政性的手段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对中国种植的长期发展存在很大的副作用。
综合考虑以上条件,笔者认为,2011年尽管政策调控将会给玉米市场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受货币政策难以&放心&实施、行政手段负作用突出,对玉米市场抑制作用可能比较有限。不过,对商品的负面影响可能也出于宏观经济,比如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等。
二、美国政策的担忧
正如前文所述,对美国政策方面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生物燃料掺混比例上,目前美国玉米的掺混比例政策是10%,而有关各方正在积极说服美国当局采用E15汽油,而15%的掺混政策提案也多次提上日程,这一提案在四季度未必能够通过,但是对这一提案的预期也将会玉米形成强力支撑。
三、中国玉米种植收益分析
2010年笔者随团考察,东北地区一垧到租金在元之间,即300-500元/亩。2009年种植成本较08年小幅上涨,种植成本约为546元/亩,根据实地调查显示,2010年东北玉米种植成本与09年相仿,化肥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跌,但是柴油、人工成本价格有所上扬,总体上大致持平;另外,从商务部公布的农资产品价格指数也可以看出,月期间农资产品价格指数维持在125-127之间,低于09年137-140的水准,与08年的120-130的水准较为接近。另外,今年中国玉米单产恢复性增加,虽然比不上08年水平,但是也比较理想,考虑到今年的玉米现货价格明显高于2009年,初步推判断2010年玉米的种植成本在420-443元/亩。
中国农资产品价格指数
2011年的种植成本目前还难以预估,不过笔者仍然担心物价上涨会推升粮食价格,根据农资产品价格指数来看,截止日,为129.96,09年10月9日则为127.46,同比小幅增加,但是目前农资产品正处于上行周期,去年同期则处于下行过程,预计2011年种植成本将会明显高于2010年。
免责条款: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2013年中国玉米市场分析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 者:&粮油市场报
时间:& 17:52
将本文分享至:
文章摘要:作者:来源:粮油市场报字数:7449 回顾2013年玉米市场,国内外由于丰产导致玉米供给宽松,玉米价格均出现下跌,国外玉米价格下跌幅度大于国内。国内玉米价格在玉米丰产以及深加工需求不足等多重利空因素压制下弱势运行,但托市政策和运费补贴的利好支撑下,..
    作者:来源:粮油市场报字数:7449
  回顾2013年玉米市场,国内外由于丰产导致玉米供给宽松,玉米价格均出现下跌,国外玉米价格下跌幅度大于国内。国内玉米价格在玉米丰产以及深加工需求不足等多重利空因素压制下弱势运行,但托市政策和运费补贴的利好支撑下,玉米价格跌幅有限。国家粮食局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年度我国玉米单产为6.024吨/公顷,同比增长2.62%,玉米总产量为2.15亿吨,较去年增长937万吨左右。展望2014年玉米市场,虽然供应压力不小,但有限的进口数量和有望攀升的深加工需求,再加上收储政策的利好,预计玉米价格难有大幅跌涨,整体将受供给压力影响而弱势运行。
  2013年我国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与前两年相比,2013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异常平静,基本呈现区间波动的走势,全年均价基本在元/吨之间波动,年内价格波动仅100元/吨,2012年年内价格波动150元/吨,2011年波动幅度高达450元/吨,这是我国玉米市场供应增加、需求增速放缓背景下供求格局迎来拐点的一个印证。当然,按照月度来看,国内玉米市场继续沿袭了其受季节性和政策因素双重影响的特征。
  (一)2013年我国玉米现货行情回顾2013年年初,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产区农户售粮意愿提高,玉米集中上市压力较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春节之前农民卖粮热情有限,导致大量粮食推迟至年后售卖;二是冬天东北地区雨雪天气较多,增加粮食水分含量,加之气温升高后,高水分玉米不易保存,导致农户集中抛售。而南北港口玉米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价格承压回落。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持续笼罩在H7N9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乃至饲料养殖业的不利阴影之下,受此影响玉米价格不断下跌,并跌破上年新粮上市高峰的最低水平。生猪养殖深陷巨幅亏损泥潭,畜禽养殖业低迷,禽料销售大减,玉米饲用需求量大减。直至5月份,随着禽流感疫情的缓解,东北天气及政策等利多因素使得国内玉米市场行情重返上行通道。虽然原料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使得深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但下游产品需求持续低迷,库存积压现象较为严重,产品销售压力较大,企业盈利并未见明显好转。
  截至5月31日,中储粮本年度临储玉米累计收购量总计3083.2万吨,成为继年度的3571万吨之后的历史第二大临储收购库存。6月份正值国内新麦上市阶段,国内玉米市场购销活动略显清淡。农户手中余粮下降至较低水平,且基层粮源中优质玉米数量较少,多数玉米霉变率在3%~4%,市场粮源流通量明显下降,尤其优质玉米的供应更显紧张。
  与此同时,东北临储玉米跨省移库方案确定,但对于南方销区的影响有限。6月下旬,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继续温和上扬,南方销区需求平淡以及北方港口高库存水平使得市场不温不火。
  2013年7月至9月属于国内玉米市场青黄不接时期,按惯例,玉米价格在此时期应坚挺上涨,但2013年情况较为特殊,受制于上年东北玉米产量大幅增加,而2013年上半年市场购销活动一直相对清淡,加之市场需求整体偏弱,玉米价格不涨反跌,饲料企业采购步伐转向谨慎,尤其是前期饲料企业普遍看涨玉米,玉米库存备货较为充裕,一些饲料企业可以用到9月中下旬,另外一些库存不足的饲料厂也以随用随买为主。再加上8月初南方春玉米开始上市,对陈粮销售形成一定的压力,而且炎热夏季玉米保存难度加大,使得国内产区大型贸易商及粮库出货意愿增强,陆续释放手中库存,短期内玉米总供应量表现充足。虽然9月初,产区优质粮源供应量持续缩减,东北优质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且南方港口及部分销区价格也同步上扬,但仍未改变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整体偏弱局面。而深加工企业在原料成本高企、下游产品销售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已经维持了2年的亏损运行,2013年情况仍不如上年,行业开工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深加工用量不大,制约玉米行情。与此同时,国际玉米价格也创下年内新低。9月中旬天气转凉,加之受国庆、中秋假期支撑,国内猪肉消费量提高,养殖盈利转好,9月份饲料消费继续环比增加,且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消耗,国内大部分饲料企业有补库需求,采购玉米积极性大幅提高,玉米需求量增加,其间又因煤炭运输增加,南北多地铁路运力显现紧张,船运运费上涨,物流运输成本增加,带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大涨。
  到了9月下旬,各种利空因素纷至沓来,打压玉米价格:一是秋粮收购到来,新年度玉米大获丰收,新玉米供应压力明显;二是&十一&过后,生猪和鸡蛋消费明显减弱,价格也呈现震荡下跌态势,且局部地区猪病或将提前扰市,影响猪肉消费,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水产养殖也进入淡季,玉米饲用需求明显进入下降阶段。而淀粉需求进入传统性平淡季节,采购玉米热情普遍不高;三是2013年玉米进口配额720万吨将在年底到期,第四季度进口玉米将大量到港,给国内玉米带来利空影响。在国内玉米再获丰收、市场需求表现不佳及国际市场低价玉米进口增加的背景下,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相继出台,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凸显,其价格整体呈&北强南弱、窄幅波动&格局。
  国际市场方面,在全球玉米丰产预期增强及转基因玉米频频遭遇退货等因素影响下,国际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创下3年内低点。
  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下发《关于2013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中储粮总公司于11月25日在东北地区全面启动临储玉米和大豆收购。2013年生产的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均比2012年提高0.06元/斤。另外,《通知》中提到:&符合条件的关内企业到东北产区按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采购粳稻、玉米,国家将按140元/吨的标准给予费用补贴。&&今年东北地区搭建露天储粮设施费用标准一次性提高至117.35元/吨。&《通知》又强调,严禁进口玉米进国储。此外,生猪价格稳中上涨,养殖利润有所改善,加之小麦玉米价差扭转,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优势完全丧失,玉米价格优势凸显,饲料厂调整配方,增加玉米的采购。
  在2013年最后一月中,玉米价格震荡小幅回落。临近春节,部分农户将面临还贷压力,且不看好年后玉米走势,春节前售粮积极性增加,玉米供应压力增强。
  11月25日东北地区临储政策启动后,在对江苏等16个省的140元/吨运输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很多南方地区的用粮企业和贸易商把玉米采购重点放到了东北地区,而对于华北及西北地区玉米采购量大幅下降,压制玉米价格走低,而南方港口也因补贴粮,价格大幅走低,东北产优质玉米跌至当年最低点,区间在元/吨。另外,冬季天气寒冷,养殖场环境封闭,开始出现疾病、禽流感及部分区域生猪疫情,令春节前后国内养殖户加大畜禽出栏力度,生猪价格震荡下跌,养殖户补栏心态较为谨慎。在宏观经济一直不景气的背景下,酒精企业开工率并未因生产利润好转而大幅提升,淀粉糖等淀粉副产品需求欠佳,价格呈弱势,企业加工仍处于亏损中,继续保持低开机率。因此玉米价格再度出现震荡小幅回落。
  (二)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提前公布日,发改委公布关于提高年度玉米临储收购价格的通知。通知称,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决定继续在东北等部分主产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适当提高临时收储价格水平。
  和往年相比,政策公布的时间明显提前,是公布时间最早的一次,这使传统的玉米购销节奏发生较大的改变。同时也是政府向市场释放利多信号,当时玉米市场旧作价格得到较大支撑。
  受供应压力和新粮水分较高等因素影响,新季玉米收获之后,贸易商普遍压低玉米收购价格,早期建立库存。但2013年政策的提前出台将使临储收购价格成为新作玉米的&开秤价格&,这减弱新季玉米收获之后大量上市对玉米价格的压力,使和年度的玉米现货价格衔接。2013年玉米市场受气候、需求、禽流感等因素影响,玉米价格长期走弱,不但无法体现玉米的实际价值,更打击种粮农民信心。此次政策的利好较大地提振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和对新季度玉米价格的看涨情绪。
  (三)期货市场2013年玉米领跌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玉米期货以39.6%的价格跌幅成为商品跌幅榜的冠军。截至201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CBOT玉米价格为每蒲式耳4.22美分。这也是自1960年以来玉米价格跌幅最大的一年。玉米价格走势之所以这么弱,是因为供给过剩。世界最大玉米生产国是美国。2013年美国玉米产量超过2009年,创历史新高,接近140亿蒲式耳。
  从CBOT玉米指数日线图可以看出,2013年美国玉米期货总体呈现一路下跌的走势,而年末又有小幅回升迹象。美玉米丰产、乙醇需求不足、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美玉米期货价格。
  因美国大豆期货强劲上涨及市场预计阿根廷将出现更加干燥的天气,引发对玉米的买盘,导致玉米期货出现震荡上涨,但总体的供应宽松状态压制期货价格,使得美玉米期货价格处于区间震荡。3月28日美国农业部季度报告显示,受玉米季度库存利空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当日大跌,旧作合约急挫40美分跌停。
  美国农业部(USDA)在季度库存报告中表示,截至3月1日美国玉米库存为53.99亿蒲式耳,高于分析师预估均值50.13亿蒲式耳。USDA在3月种植报告中预估2013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为9728.2万英亩,高于分析师预估均值9725.2万英亩。由于现货库存紧张和美国玉米播种延迟,4月和5月,CBOT玉米期价震荡上涨。2013年后半年,在美国天气利好玉米提高美国玉米单产、美国和全球玉米皆丰产的利空因素下,7月份美玉米指数更是创出三年内新低,而后一路走低,接连跌破500美分/蒲式耳、450美分蒲式耳。
  从大连玉米指数日线图可以看出,2013年连玉米总体呈现震荡下跌的走势,而年末又有小幅回升迹象。玉米丰产、进口扩大、深加工需求不足、饲料需求缓慢恢复、政策利好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玉米期货价格。
  2013年年初,农户惜售,华北深加工企业继续上调挂牌价格,带动玉米价格上涨。随后春节消费高峰期过去,下游企业看跌后市,且库存较为充足,玉米价格不断下跌。4月份受禽流感拖累,玉米价格持续走低。5月份禽流感利空消息逐渐退去、冻猪肉收储和财政支持家禽业发展,玉米价格迎来又一波反弹。6~10月份玉米价格呈震荡下跌走势,主要是受供给过于宽松影响。7月上旬国家提前公布临时收储价虽然利多,但在国内玉米丰产预期、国外玉米价格下跌导致国内外价差扩大促进进口、深加工需求不足以及港口库存高企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玉米价格承压下行,一路走低,9月30日大连玉米指数下跌到年内低点2309元/吨。11月份,玉米政策利多信息逐渐释放:关内企业采购东北玉米运费补贴、露天打垛补贴、征用社会仓储库容、灾区提前收储,饲料需求维持稳定,年前备库需求,退运美国转基因玉米利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连玉米价格年尾出现一波反弹行情。
  2014年玉米市场展望
  (一)全球供需情况年度,全球玉米的产量和总消费量预估值较上一年度都有所增长,预估产量上涨幅度较消费量上涨幅度大。从饲用消费看,目前全球饲料消费进入增长期,饲料需求占玉米总需求55%以上。库存消费比为17.34%,较前几年有所增长,处在粮食安全线17%~18%水平,全球玉米供需由前几年偏紧格局逐渐转向宽松格局。
  (二)美国供需情况2013年由于美国天气状况良好,利于玉米生长,美国玉米单产以及总产量均超出此前预估,2013年美国玉米总产量35533万吨,创出历史新高,美国玉米供给宽松。从饲料需求来看,2005年以来总体呈现震荡回落的走势。而库存消费比经过4年的连续回落后在2013年终于有所上升,达到15.45%,比2012年的7.94%增加了7.51个百分点,翻了近乎一倍,接近粮食安全比。而2014年在饲料需求难以大幅提升以及燃料乙醇对玉米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美国玉米供给将呈宽松格局。
  (三)国内供需情况2014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仍难出现突破性行情。从供给看,2014年天气是否有利于国内玉米再获丰收尚是一个未知数,国际市场廉价谷物的进口优势依旧。从需求看,目前国内生猪存栏水平高企、养殖盈利周期有望持续至2014年第四季度;深加工行业继续处于行业整合阶段,玉米消费拉动乏力。新的年度,除了庞大的临储玉米库存,还有政策、消费以及突发事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1.玉米市场处于&不缺粮&状态2013年玉米继续丰收,致使玉米市场处在&不缺粮&状态。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3年玉米产量达到2.15亿吨,比上年增加937万吨左右,丰产加上上年临储没有轮出,市场供应较为宽松,各收储主体玉米收购热情大幅降低,国内玉米年度结余量预计增加。此外,2014年国家继续发放720万吨进口玉米配额,虽然2013年12月出现转基因玉米退运事件,贸易商近期装船可能会比较谨慎,但由于国内外玉米价差较大,国内进口意愿仍然较强,因此,预计对2014年玉米进口总量不会有太大影响,全年720万吨玉米进口配额预计仍将大部分用完。
  2.市场各方需求将有好转2013年12月,冬季天气寒冷,养殖场环境封闭,开始出现疾病、禽流感及部分区域生猪疫情,但并未出现大规模禽流感病例,春节后养殖户或将积极补栏,2014年玉米饲用量或将呈稳中增长态势。
  深加工方面:近两年来,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规范整顿,生产规模小,生产线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小型企业或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关闭,或在市场竞争中因经济效益不好遭到市场淘汰,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形成完整产业链,对玉米的需求渐趋稳定,但据市场预测,2014年社会经济复苏情况不会低于上年度,企业下游需求或许会有所好转,玉米工业消费量或将缓慢上升。
  饲料养殖方面,玉米和小麦是能量饲料的主要原粮,玉米相较于小麦仍具有价格优势,国内饲料消费增长预期有助于提振玉米消费预期,进而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生猪存栏稳定恢复,能繁母猪略有减少,抵制了生猪存栏的大幅增加,玉米饲用需求有所增加。预计2014年玉米饲料需求维持稳定或略有小涨。
  深加工业方面,2013年酒精、淀粉等玉米深加工行业持续亏损,企业开工率不高,对玉米需求不足。
  2014年在国内宏观难以大幅改善情况下,酒精行业在众多政策影响下开工率难以有效上升,而淀粉行业在国际以及国内糖价低迷的情况下竞争激烈,淀粉下游需求不足。预计2014年深加工行业消费需求难以大幅增加。
  3.一号文件利好玉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再次聚焦农业发展,市场价格方面,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并指出&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向市场释放明显信号:临储收购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仍将是国家调控相关品种的重要及主要方式之一。
  东北玉米临储收购导致大量东北粮源流向临储,东北市场贸易粮供应量将大幅缩减,而华北市场因处于政策环境外围而受冷,区域性购销热度偏低、玉米上市节奏缓慢、市场价格低迷、农户余粮偏多,当前华北市场悲观氛围笼罩。但因临储大量收购预支东北供应、运输补贴加快东北粮源消化、节后市场需求转移及集中释放等因素影响,春节后华北玉米市场或率先迎来价格阶段性反弹。
  首先,从东北临储收购节奏来看,按后期临储收购持续至4月30日计,今年东北临储玉米入库量接近4000万吨的可能性较大。大量临储玉米收购在稀释东北产区农户集中卖粮阶段粮价下跌风险的同时,也使临储收购结束后东北产区市场贸易粮供应大幅缩减;其次,在东北临储玉米收购的同时,南方企业采购东北玉米可享140元/吨运输补贴政策落地,更多南方饲料企业通过直接或合作等方式加大对东北粮源的采购力度,使得东北玉米加速消耗;第三,与东北产区政策性收购相比,华北市场购销热度整体偏低,去年华北玉米质量较上年整体下降,抑制了南方企业的采购热情,此外,由于深加工产品行情持续欠佳,导致企业原料需求增速放缓,也抑制了华北产区玉米的上市进程;第四,虽然当前华北区域市场需求偏弱,市场心态多以谨慎偏悲观为主,但在疲弱的表象下却有潜在需求等待释放,华北玉米价格经过前期持续下跌现已偏低,局部地区甚至突破去年低点成为全国价格底部,虽然市场看涨信心仍显不足,但市场已普遍认为华北粮价再跌空间相当有限,而尚未启动收购的各地粮库在春节上量后将陆续展开收购,贸易环节需求的集中释放将成为春节后华北地区最大市场提振因素。
  2014年,国家将改变大豆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转为对农户直接补贴。但玉米和油菜籽仍实行临储收购制度。另外,国家加强了对玉米进口的检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深圳、福建、广东、浙江、厦门等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相继检出含有未经我国农业部安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的美国玉米共60.1万吨。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已经对这60.1万吨玉米作出退货处理,与此同时,上海检验检疫局对两批次美国输华玉米酒糟粕进行检验时,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安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品系,也已对上述玉米酒糟粕依法作出退运处理。后期进口美玉米风险加大,使得前期签购进口玉米的南方饲料企业已经转采国内产区玉米,而采购东北玉米又能享受国家补贴,对玉米市场形成些许利好。
  综合来看,年度国家临储收购玉米价格与力度明显强于上一年度,且国家将按140元/吨的标准给予东北玉米外运费用补贴,使得年前东北玉米上量及轮出速度持续加快,年后东北优质玉米供应量下降,价格预计相对偏强,但东北部分品质偏差、霉变率较高的玉米还将处于弱势。
  随着东北大量玉米外运,南方销区或重新转向对华北地区玉米采购,或将提振华北地区玉米开始反弹。受国家托市收储支持及第三季度供应将进入青黄不接时期,2014年9月份之前,价格难再有大的下跌,底部或有望震荡适度上移,但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及全球玉米丰收影响,也难以出现暴涨行情。而2014年9月份及以后走势则尚需看2014年美国玉米、大豆收获情况及中国2014年新玉米产量情况,如果大豆、玉米收成较好,将可能再度拖累玉米行情下滑。总的来说,2014年4月以前临储政策利多玉米,而后利多效应将逐渐消去,甚至转为利空也有可能。
   &&&& [责任编辑:shijg]
网友评论 &
在粮食生产方面,农业保险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这几年,农业保险在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秋时节,粮油市场报记者踏上东北玉米产区考察之旅,田间地头调研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玉米产情,倾听农
恒大集团已正式进入多元+规模+品牌战略阶段,在集团多元发展的战略决策下,目前已成立恒大粮油集团、恒大乳业
意见与建议
版权所有 《粮油市场报》社有限公司
开发人员:刘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年玉米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