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抑制通货膨胀胀是如何引起的?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源是什么?
  票子印多了……
发行量过多呗。也就是一楼说的票子印多了。这是经济书里写的。房价、石油、粮食的价格只是影响货币发行量的因素而已。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通货膨胀是市场流通中的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的现象。
通货膨胀是货币流通规律,也就是纸币发行规律在起作用。 ...
大家还关注严重通货膨胀是怎么产生的?_百度知道
严重通货膨胀是怎么产生的?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原因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 ,没有价值 ,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 ,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特点 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100%例如 ,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 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物价上涨率=(-1)×100%例如 ,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1)×100%=100%。 类型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 ,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后果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 ,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货紧缩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就是从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纸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①增加税收。②提高贴现率和减少信贷总额。通过这些办法抑制总需求,使之接近于总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来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 : ①颁布价格指导线。 ②以减税等手段刺激企业实行低价。 ③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的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而只是把它作为对通货膨胀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其结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相反却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原因,赤字持续增多,直到失去控制```例子:严重通货膨胀一般是政府最初为贴补一些财政赤字,以多发货币的方法贴补赤字,又不注重减少开支,发行的货币越来越多:津巴布韦注: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国家出于某种目的,多印了钱
通货膨胀的主要危害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对这些危害人们一般概括为物价上涨,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等。但实际上,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 是对于市场机制的破坏。这种破坏首先造成了对资源的错误引导;其次导致了对劳工的错误引导。
1.关于通货膨胀对资源的错误引导
哈耶克认为,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之所以起重要作用,是由于一切价格都以货币表示,一切交易都以货币为交换手段,市场通过货币把它的各种信息传递给有关的当事人,使各生产者,消费者按照市场的指示去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的中立性或者说货币的稳定性是市场信号真实和顺利传递的前提保证。只要排除货币干扰,每个人就能在自由交换经济中根据获得真实的信息并作出选择,在价格机制...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是201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开&&&&本&16开
书 名: 中国通货膨胀 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
出版时间: 日
定价: 58.00元
通货膨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于转型期间的中国经济而言,由于市场的不完善,通货膨胀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关注的焦点。以通胀预期为全书基础,《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对于通胀预期的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研究、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研究。
《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适用于从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也适于从事经济管理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士阅读。陈彦斌,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实验班项目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国家统计局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系统首席专家,国家农业部“十二五”规划专家组成员。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讲授课程为宏观经济学等。主要著作有《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等八部,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七篇,在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管理世界》等国际SSCI和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等奖励。前言
第一编 通胀预期
第1章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
1.2 通货膨胀预期的度量与计算
1.3 预期的长期性质:理性预期检验
1.4 预期的短期性质
第2章 通货膨胀预期的微观基础研究
2.2 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各种因素
2.3 实证分析
2.4 稳健性检验
第二编 形成机制
第3章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3.2 文献综述
3.3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四因素模型
3.4 数据和数据处理
3.5 通胀预期的定量估计
3.6 经验研究
第4章 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研究
4.2 模型设定
4.3 数据及数据处理
4.4 计量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6 经验解释
第5章 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
5.2 文献综述
5.3 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经验研究
5.4 结论及展望
第6章 通货膨胀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相同吗
6.2 数据与群体划分
6.3 微观货币需求函数与福利成本
6.4 实证研究
6.5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7章 “超额货币之谜”的一个新解释
7.2 模型构建与求解
7.3 数值分析
第8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年
8.2 当前通胀的主要特点
8.3 当前通胀形成原因分析
8.4 计量分析
第9章 我国物价形势与预测:年
9.1 物价的形势与特征
9.2 物价变动的机制分析
9.3 物价走势预测:VAR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
9.4 政策建议
第10章 信心、动物精神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10.2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10.3 信心能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吗
10.4 企业家信心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动物精神的视角
第三编 治理政策
第11章 货币供应量能预测中国通货膨胀吗
11.2 数据处理
11.3 向量自回归模型
11.4 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
11.5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12章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一种推测:来自于调查数据、马尔可夫机制转换和时变参数的证据
12.2 计量模型
12.3 通胀预期和产出缺口的度量
12.4 实证分析结果
12.5 货币政策规则结构性变化的稳健性检验
附录一 参数估计结果
附录二 基准货币政策规则添加滞后通货膨胀率或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第13章 通货膨胀、投资与经济增长
13.2 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
13.3 经验研究的文献回顾
13.4 经验研究的缺陷与理论的再思考
13.5 中国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13.6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14章 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与宏观调控策略研究
14.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14.3 我国通货膨胀的长期特征
14.4 我国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14.5 我国近期会发生通货膨胀吗
14.6 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稳定物价措施的必要性
14.7 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基本政策框架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前位置:
>>>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有人认为“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
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有人认为“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你是如何认识的?
题型:论述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①纸币发行量的多少受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制约。纸币作为价值符号,无论发行多少都只能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就应当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相一致,不能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②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当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③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多,由此而增加纸币的发行量,这种增多是好事。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有人认为“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主要考查你对&&价值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量入为出,适度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价值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量入为出,适度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
&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理解价值规律:
1、把握两句话:①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②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明确三对概念: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理解价值规律十对关系: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③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的比较:
判断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④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于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购买者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就意味着交换实现。 商品的属性:
理论联系实际: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适度消费的含义:
适度消费也称合理消费。是指在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的消费。做理智的消费者:
怎样理解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是要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是适度消费的重要内容。量入为出不能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包括利用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还要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反对超前消费与坚持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应考虑收入的动态因素(预期收入)。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能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
不能认为适度消费就是限制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不能超前消费也不能过于紧缩消费。适度消费的意思是强调消费应该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收入水平,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这种消费原则既反对铺张浪费,也反对过于节俭。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如果过度节俭,或者限制消费,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以我们不能把适度消费和限制消费等同起来。 做理智的消费者:
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吗?
不一定。贷款消费是通过信贷等方式把只有未来才能消费得起的内容移到现在进行消费的行为。对此要进行辩证分析:如果信贷消费是依国情及自身实际而进行的,并且未来有还贷的能力,那么就属于适度消费;但是如果超越了这种可能,那么就属于超前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做理智的消费者: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是否过时辨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消费观念,任何时候都应提倡,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也不过时。
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理智消费中一个难点问题。目前,有些学生会认为,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讲艰苦奋斗有些过时了。特别是前面讲贷款消费、预期消费,而这里又提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似乎不太一致。 对此,可以从四个角度加以说明: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并且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个永远倡导的精神。 三是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懂得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四是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的关系的角度看,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强调不要浪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发现相似题
与“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有人认为“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6891268360267084269953179779103048如何看待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引起的通胀预期_新华财经_新华网
 您的位置:
如何看待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引起的通胀预期
日 18:04:27
 来源:新华网
】 【】 【】 【】&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专电 题:各方专家评说:如何看待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引起的通胀预期
&&&&新华社记者姜锐、王宇
&&&&近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但同期的货币供应量依然高增,狭义、广义货币供应量(M1、M2)同比分别增长32.03%和29.42%,均创历史新高。
&&&&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当前通行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每一个当前的经济形势都是历史的延续,价格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介绍说,研究经验表明,货币供应量和CPI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长期关联,通常会滞后6个月到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当期的信贷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反映在今后的物价水平中。据此,他预计CPI和PPI会在年底相继转正,至少将确立向上的势头。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货币信贷增多只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不是必然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增加流动性就一定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判断已经陈旧,不适用于当今的经济状况。
&&&&李扬认为我国长期存在银行存款多、储蓄多、外汇多等情况,这些都是需求不足的表现。此外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这两方面因素表明,供过于求,物价不可能大幅上升,不会出现内生的通胀。
&&&&但李扬也指出,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入全球经济,有可能受到输入型通胀影响。近年来突出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因素,容易波及到国内物价。同时,个别领域和产品也有引领物价水平上涨的可能,尤其是土地、资源、环境等“不可贸易”等领域的价格变动。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指出,目前为止,CPI所代表的还是“通缩”,有的只是预期,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潜在的通胀问题,预计明年各通胀预期会强化,甚至出现实际通胀。
&&&&陈东琪分析认为,目前的需求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的实际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刺激消费带来的集体需求。如果这些需求保持强劲势头,需求型的物价上涨会显现,由隐性到显性。
&&&&不过,把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看,陈东琪预计明天全年CPI将控制在3%左右,这一水平可控,并且合理。
&&&&此外,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会副主席焦瑾璞认为,防止通胀预期应加强和公众的沟通。否则,预期能够通过不断的自我强化,进而具有了自我实现的能力。
&&&&另外,李扬认为,物价上升不是洪水猛兽,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维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唯有物价上涨企业才愿意开工,才会有投资和就业,才会有收入,进而有增长。
(责任编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相关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抑制通货膨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