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的构成和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之间是...

2、货币供给_文档下载
亿万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2、货币供给
2、货币供给
货币银行学 按照答题格式整理
第一章、 定义、分类和度量
一、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二、 它有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两个层次,其中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创造的负债,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三、 其投放的渠道包括,
直接发行通货; 变动黄金、外汇储备; 实行货币政策。
四、 原始存款是基础货币的转化形式。而货币供应量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债务总量。它是在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的参与下形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取决于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货币乘数的大小,即货币供应量M 1 = 基础货币B ×货币乘数k 。
五、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应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基础货币供应增加后,由于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货币存量的增加量会以基础货币增量的若干倍数扩张。即货币乘数k =M1 / B或k =ΔM 1 /ΔB 。存款乘数是存款机构的存款变动和准备金变动之间存在一种乘数或倍数关系。在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式中,则第一个括号中的数即为活期存款的存款乘数;第二个括号中的数是货币乘数。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一、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和中央银行的支票所形成的存款,其中后者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再贷款)、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购入证券的途径注入商业银行体系的。
二、 原始存款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它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三、 派生存款是通过银行转帐方式发放贷款而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创造的,它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四、 创造派生存款要有两个前提,
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须小于100%。准备比率越大,信用创造的规模就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 越小;
一、 通货比率也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二、 影响人们资产选择行为从而影响通货比率的因素主要有五个,
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 其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银行体系活期存款的增减变化;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下载1-6页,共6页)
公式 第十二章第三节引述了这样的公式: 金~融~学第十二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2、解析 B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本文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 1996 年第一季 度至 2010 年第一季度的广义货币供给 M 2 增长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 同比 增长率数据为事实依据研究......二.名词解释(16分) 1.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2.Trade Weighted...中国61年来的货币供应量2013-2-28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货币超发 货币供应量统计 中国货币量 M1 M2您搜索的是:(货币财政数据:货币供应量) 从1952-01......向右平移△G 单位 B ) 二、 名词解释 1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 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第十二讲 货币供求与均衡(2)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01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02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03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04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05 货币均衡 06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 手段。 《西方经济学二》模拟试卷二四、 【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双顺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组员:张兴洪 杜浪 郝美玲 钟华 张洁 田光全 黄霞 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 显示,2010年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 ......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哪一个变量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2.挤出效应发生于( )。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也就是认为:中央银行不 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 ......中国基础货币到底是怎么影响银行的生存的?
中国基础货币到底是怎么影响银行的生存的?
货币系列专题二:中国基础货币与超储率的测算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基础货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的货币负债,基础货币则中央银行(货币当局)的货币负债,后者是前者创造的源泉,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因此,基础货币是市场流动性的基础,是银行间市场资金的来源。 图表1. 一张典型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 基础货币的供应变化完全始自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是实现基础货币增减变化的主要工具。如上图1示是2017年7月份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所谓基础货币,即为负债端的“储备货币”项,包括“货币发行”(流通中的现金M0与银行库存现金)、“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即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以及“非金融机构存款”(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该项长期为0,大部分情形下占比较小可忽略)。2006年至今,中国央行的储备货币规模基本上趋势性上升,2017年7月,储备货币规模29.9万亿,其中货币发行7.3万亿,存款准备金22.5万亿,非金融性公司存款0.09万亿。 图表2. 基础货币走势及其构成(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 从本质上讲,基础货币即为央行的净货币负债。信用货币的创造的过程是由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行为直接创造货币,那么基础货币的创造过程也是来源于央行资产端的扩张。因此,我们通常分析基础货币,并不从其货币发行与存款准备金的组成成分来分析,而是从资产端外汇资产等部分的变动来分析。根据资产恒等于负债的会计关系,我们很容易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基础货币的决定公式: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其他资产-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债券发行-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其它负债上式是根据资产负债表直接得出的,如此多的统计品类反而使得基础货币的分析变得复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简化公式。资产端(资金运用):如下图示为2017年7月货币当局报表资产端的各个组成部分,外汇占款占比61%,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比26%是最大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政府债权和其他国外资产占比4%,其余部分占比较小。图表3.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资产端(资金使用)构成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国外资产:国外资产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下图1所示,自2002年至2014年初,国外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直线攀升,一度达到85%,近年来虽有下滑,仍然有60%以上。从央行公布数据来看,国外资产有三大组成部分:外汇、黄金、其他国外资产(主要记录央行持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头寸、SDR等)。从图2来看,外汇资产占比在90%以上,是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黄金占比较少,且总额保持稳定;其他国外资产也基本稳定,2007年8月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从而导致此块内容在2007年占比骤升的现象。图表4(a,b)国外资产占比及其结构分析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反映了央行对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再贴现、再贷款、逆回购操作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主要记录央行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从历史上看,2010年之前,这一项变动并不大,随着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这一项占比持续下降。2010年之后,随着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与应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无论是额度还是占比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目前该项占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比重约26%。 图表5.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走势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端其他部分:央行财务报表资产端主要受到国外资产(主要是外汇占款)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的影响,其他部分或者长期基本不变(对政府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或者占比较小(对非金融性公司债券,占比不超过0.03%),或者是包含内容难以查证(其他资产)。例如对政府债权项主要包含特别国债和部分历史遗留,在2007年8月至12月,财政部共发行8期特别国债,发行总金额1.55万亿。这此特别国债最终被央行购买,因此带来对政府债权项的陡增。但这项操作更多的是资产端各项之间相互增减,并没有引起总资产的变动。图表6. 资产端其余部分走势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负债端(资金来源):从负债端来看,央行负债85%都是基础货币(储备货币),还有约11%是政府存款,其余各项占比不超过2%。 图表7.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负债端(资金来源)构成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政府存款: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委托国库制度,央行会经理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管理预算内收支。从历史走势上看,政府存款在2012年趋势上升,近些年趋于平稳波动,且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内来看,从环比增速来看,财政存款在1、4、5、7、10月份明显上升,又再3、6、9、12月明显下降,且每年12月下降幅度尤其大。原因在于,每年4、5、10月是企业上缴企业所得税的集中时期,财政存款规模明显上升;而3、6、9、12月为财政支出集中时期,财政存款规模明显下降。 图表8 a,b. 政府存款走势及其季节性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发行债券科目核算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金融机构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央行票据。央行票据分为两部分,一种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而发行的普通央票,也是央行票据的主要部分;另一种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为了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发行的专项央票。如下图所示是央票存量的历史走势,央票存量在2008年曾经达到4.5万亿元的高度,通过央票发行回笼的基础货币甚至占到了50%以上。此后央行考虑央票票息转而采用其他方式对冲外汇占款,央票发行规模逐渐萎缩,至今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图表9 债券发行科目走势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负债端其余部分:除储备货币项与以上提到的两项之外,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端其余部分占比较小,且变动不大。需要说明的是“其它负债”科目,这一项主要包括正回购余额,以及金融机构以外汇形式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应资产端“其他国外资产”项)等。在2007年8月,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利用外汇缴存存款准备金,同时引起了资产端“其他国外资产”和负债端“其它负债”科目的跃升,两相抵消实际对基础货币影响并不大。 图表10. 负债端其他科目走势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总结:简化的基础货币分析框架我们研究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最终目的是测算基础货币与超额准备金率,前文细致分析了央行报表各个科目包含的内容与历史走势,对基础货币影响较大的科目为: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存款,以及在历史数据分析中要加入的“债券发行”项。因此可以得到一个简化的公式: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政府存款-债券发行(或有)+误差如下图示,是我们采用简化公式计算的基础货币与央行公布数据的比较,我们计算的基础货币与真实数据存在3万亿左右的差额,且比较稳定,因此我们可以在上式加入3万亿的误差项进行调整。 图表11. 简化公式计算的储备货币与真实值的对比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以上简化公式有助于我们分析基础货币的结构,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起绝对存量,我们有时更加关注增量变化。下图是近年来影响基础货币环比月增量的央行报表各科目的走势图(对负债端各科目采用相反数进行处理),可以看出,就增量而言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依然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政府负债”、“外汇占款”、“债券发行”,尤其是进入2017年以来,央票基本已无存量,外汇占款变动趋于稳定,前两者的影响日益增大。 图表12. 从增量数据看基础货币构成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从增量上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简化公式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公开市场操作)-政府负债-债券发行(或有)+误差同样,我们计算了采用简化公式计算的基础货币环比变化与实际变化的关系图,如下图示,大部分时间我们简化公式计算的基础货币变化额与实际变化走势一致,但是在2014年3月、月出现了较大差别,结合上图可以看出这些月份基础货币变动的影响科目中“其他资产”与“其它负债”项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上文中也指出,该两项央行并没有权威的公告点明其中包含的成分,这给我们的分析造成一定困难,但像其他负债部分应该与央行正回购操作有关,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同时考虑正回购与逆回购就可以避免类似问题。 图表13. 简化公式计算的储备货币增量变化与真实变化的比较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基础货币环比增长的预测总体来看,中央银行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工具与渠道是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吞吐以及外汇占款吞吐。这三个渠道的性质并不相同,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中央银行自身的意愿,具有相对可操控性。财政性存款的吞吐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的财税政策相关联的,中央银行才能综合衡量流动性的变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外汇占款的变动,这个项目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中央银行意愿支配的,是我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重要渠道。基础货币同时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属性,其总体变化综合反映了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汇率政策。中央银行每个月中旬公布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从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月储备货币的具体情况。本文接下来部分解决的问题是站在月末,央行还没有公布数据的时间点对基础货币的当月增长值进行预估和测算。之所以测算增长值而非绝对存量,一方面是因为测算的方便,另一方面我们站在月末是可以看到上月数据的,只需要估计当月的增长值也就实际上知道了当月的存量。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近年央票不再发行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变动与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变动有关。我们预测基础货币的变动就需要预测这三个方面的变动。外汇占款外汇占款很大程度上是央行无法控制的、被动投放货币的途径。外汇占款主要与我国资本项目账户和经常项目账户相关。但该项目账户也是低频数据,我们采取汇率ExR、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FFR(反映外部货币政策影响)以及前期自身值作为自变量,构建带外生变量的AR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作者对同比数据、环比比例数据也分别进行了建模尝试,最终发现还是初始环比增加值数据效果更好。当然,模型可以进一步复杂化,此处仅为说明问题)。当月外汇占款增加值=-218.21+0.537×上月增加值+0.253×上上月增加值+77.9×FFR+48.8×ExR下图所示为模型预测的外汇占款增加值与实际增加值的比较,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走势基本一致,误差较小。但是也有AR模型固有的通病,对拐点反应滞后。若采用此模型,当前是2017年9月初,可以预测8月外汇占款增加值的数据为85.87亿元. 图表14. 模型计算的外汇增加与真实值对比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政府存款预测:如前所述,政府存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见图8b),从环比增速来看,财政存款在1、4、5、7、10月份明显上升,又再3、6、9、12月明显下降,且每年12月下降幅度尤其大,历年基本变动不大。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的采用历年平均增速来作为当月增速的合理预期。历年增速如下表15所示。图表15. 政府负债历年月度环比均值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8月环比均值为0.1%,7月政府存款38442.69亿,可以预期8月增量为38.4亿。实际上2017年7月环比增加36.74%,远高于历史均值14.9%,按常理政府会在8月增加消费,我们计算的8月增量可能偏高。公开市场操作这一部分本身就有高频数据,央行每日公布公开市场操作量及价格,可以按时跟踪。央行货币政策在近年来注重创新,新型工具种类和期限很多。此处为了回测,我们采用Wind公布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净投放”(主要包括正、逆回购带来的净投放)、常备借贷便利余额变动、中期借贷便利余额变动以及当月新增抵押补充贷款的和进行近似处理。如下图示,是我们计算的公开市场操作带来的货币投放与实际央行报表“对非存款性金融公司债权”科目的对比,可以看出,我们的模型与实际值变动基本一致。按照模型,8月份的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货币-1323.6亿元(回笼货币1323.6亿元)。图表16. 模型计算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投放与对费存款性金融公司债权变动科目对比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至于货币发行项,我国自2013年之后再没发行过央行票据,货币发行项主要是央票的存量。这一部分也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今年以来实际上这一项已经不再公布。我们采取以上方法测算得到的基础货币增量与实际增量的对比关系如下图17所示。大部分时候我们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别并不大,变动趋势也基本一致。个别时间,例如2017年7月我们预测的值是717.8,实际值是-4673.55,差别较大的原因是政府存款的超预期增加。根据我们的模型,8月货币增量预期为-1264.32亿元,环比减少0.42%,如果经历了7月份超预期的政府存款增加之后,8月份政府存款会比预测减少较多,那么模型计算的货币增量可能会低估实际值。 图表17 模型计算的基础货币变动与实际对比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超储率的测算如果说央行报表中的储备货币是货币创造的基础,那么超额存款准备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能货币”。商业银行就是针对它的派生操作,才产生了货币供应量的概念,这是从实体经济角度而言。如果单纯聚焦到银行间货币以及债券市场,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多与少直接对应了市场中的资金丰裕度。简言之,经常在银行间市场所提到的资金充裕与否所指的基本上对应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多少。忽略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基础货币等于现金+准备金,也即:基础货币=货币发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则有: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发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货币发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影响超储率的因素有五个:外汇占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货币发行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如前文分析,前三者是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在这五个因素中,央行可以控制的是公开市场操作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三项则相对被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每旬进行一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补退缴,也即:每月的5日、15日、25日是商业银行按照规定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的时期,每个调整日所对应的存款基期分别是上月月底、当月10日以及当月20日。在每个调整时点采用多退少补的方式进行超额资金规模的调整。央行每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会公布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但却明显滞后于市场(季后第二月的中旬公布),因此如何相对领先的估算未来的超储率就是流动性分析中的核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上式估算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变动,并在央行数据上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计算超储率。在每月的基础货币报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基础货币和货币发行的变动,却无法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动。因此估算超储率,归根到底落脚到了估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需要交纳准备金的存款基数上。 存款基数一般情况下 ,人们使用一般性存款作为需缴准的存款的基数,但是随着存款性公司存款种类的不断丰富,由单位存款、个人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构成的一般性存款并非全部需缴纳存款保证金。如我们的系列报告一所指出的那样,2015年起,保证金存款计入“各项存款”,纳入M2统计范畴,且缴纳准备金,但是同时纳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暂不缴纳存款准备金。从存款的种类类别来划分什么存款缴纳准备金什么类型的存款不缴纳是比较难的。我们接下来按照我国货币统计的层次,近似计算存款基数。如货币系列专题报告一所述,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和M2三个层次。简单地说,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由此我们可以采用M2-M0的差值作为存款的基数,但如上文所述,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存款都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易得性,我们采取“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其中纳入广义货币的负债”作为前文中不需要缴纳准备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的替代变量。因此,我们测算的存款基数用下式表示: 图表18. 存款基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银行都是不同的。央行公布的数据包括“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两类数据。我们需要分别估算大型、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占比(采用“中资大型银行资产负债表”),再和对应法定准备金率相乘,从而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量的估值。图表19.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其变动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由此,我们首先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额的变动,再通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直接得出基础货币和货币发行的变动额,然后计算超额准备金的变动额,带入上期数据(上期数据会用公布数据进行修正)计算超储率。从我们的样本来看,根据上述模型测算的超储率与实际值误差不大(见图20),最大不超过0.5个百分点,平均误差在0.06个百分点,模型表现良好。 图表20 测算的超储率与央行官方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需要说明的是,与基础货币站在当月末或次月初的预测不同,超储率的测算是基于央行各类存贷表格已经出来的情况下(即次月中旬),采用公布报表计算存款基数,从而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季报出来之前,对超储率有一个预期。若是我们想要更加及时的得到超储率,除了上文提到的方法对基准货币预测之外,还需要对存款基数进行预测。目前我们能看到7月份的央行报表,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7月的超储率为1.13%。作者简介:周文渊,华创证券投资决策委员,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本文获作者原创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和作者联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最具成长价值的财经自媒体平台
作者最新文章计量/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简介如前所述,基础货币是由所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如果把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也视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则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现金就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大众的负债。因此,通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导出。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对政府债权A1对商业银行的债权A2国际储备资产A3其他资产A4通货B1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B2政府及财政存款L1对外负债L2其他负债L3资本项目L4由上表可导出基础货币一般方程式基础货币得:A1+A2+A3+A4?L1?L2?L3?L4=B或者是:(中央银行资产)-(中央银行非货币性负债)=(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外金融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资产净额B=(A1?L1)+(A3?L2)+A2+(A4?L3?L4)根据复式记帐原理,任何时候资产负债双方都是相等的。一般说来,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增加,基础货币量必然增加;相反,基础货币量减少,反映出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减少。如果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有的项目增加,有的项目减少,则基础货币是否增加或减少,要视各项资产负债变动相互抵销的净结果而定。计算基础货币量计算基础货币量的多少,通常所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基础货币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二者加总求出;二是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用基础货币方程式进行计算。
与央行关系/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不可兑现的负债基础货币不兑现货币的应用,离不开早期使用商品货币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不兑现货币是由可兑现货币发展而来的,而货币发行的垄断权为不兑现货币的实行铺好了道路。一国转向不兑现货币,一般是由中央政府赋予单个机构具有垄断发行货币的特权开始的。中央银行的负债如同黄金白银被广泛接受,并且成为其他银行的储备。然后,政府持久性地取消了中央银行负债的可赎回性,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也就成为不可兑现的货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虽然也将此列入负债,但在一般情况下,却是一种长期无需清偿的债务。当今,对货币发行人的要求权不可兑现。此不可兑现货币能够持续流通的首要 原因在于国家法律的强制规定,再者,人们已经熟悉它,并可用自己的物品去交换货币,再用所交换的货币购买自己想买的在购买能力范围内的任何东西。这样,继续接受它也就有了自我强化的性质。在纸币购买力不变至少是不减少的情况下,人们完全可不考虑它对外部货币的要求权,因为它本身可直接实现人们换得所需物品的最终目标,而不必将它换成外部货币从而间接换得自己的所需物品,是不现实的。纸币并不具有稳定的购买力,它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这样人们对物的要求权可能无法实现,或实现得很少,也就满足不了人们的最终目标。而纸币购买力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不兑现的货币制度。正是这种制度,使央行能按照政府意志随意操纵基础货币量,这是以损失大多数人的福利为代价的。在可兑现货币制度下,基础货币必须以该国的黄金量为基础发行,如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即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若美元的发行超过了美国拥有的与其等价的黄金量,超过的美元也就不能换取黄金,这种制度将崩溃。实际上,当初这种体系的崩溃,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为美国陷于越战的泥潭不可自拔,财政赤字迅速增加从而大量发行美元造成的。在不兑现货币制度下,由于中央银行不兑现其负债,基础货币量发行的多少对中央银行也就无约束作用。中央银行可通过操纵基础货币量的变化为政府融资、敛取铸币税并实施货币政策以实现政府的目标。通过垄断对基础货币的铸造为政府获取铸币税铸币税,是中央银行从发行货币中获得的净收入,它等于发行出来的货币的交换价值与制造货币和维护货币流通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新旧货币没有差别,通过将新货币投入流通,则基础货币的扩张意味着现有货币的价值缩水,也就对货币持有人进行了课税。显然,铸币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税收。而在征收铸币税时,往往伴随着货币供给的增长。在金银铸币本位下,铸币税指封建主从铸币中所获得的收益,即铸币的面值与实际的金银含量、铸造货币的成本之差。即S=M-PQ-C,S为名义铸币税,M为该批铸币的面值,P为铸币厂为每单位金属支付的名义价格,Q是该批铸币所含金属的重量,C是铸造货币的成本。铸币厂常常通过减少铸币重量和贵金属含量、降低贵金属价格等手段增加每批铸币的铸币税。如果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中,竞争将促使铸币面值等于其边际成本,铸币税S=0。但政府竭力在货币生产上推行垄断,希望赚取铸币税。基础货币在不兑现货币制度下,基础货币的黄金含量为0,生产成本也几乎为0,假定Q=0和C=0,则M=S,在不考虑物价水平变化的情况下,每年的名义铸币税即为基础货币存量的变化。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控制并发行的,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基础货币即可增加铸币税。由于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特殊关系,铸币税大部分为政府获得。如果政府将获取的铸币税再投入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既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又能通过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为公众谋福利,那么这部分铸币税对公众来说是乐意接受的。但是政府本来就有为其公民提供各种设施的义务,在通过制定十分复杂完备的税法向公民征收各种税收后,它就不应该再征收铸币税这种隐性税收,这样的重复征税牺牲了公民的福利。假如这部分铸币税用于清偿自己的债务或其他用途,那更是对公民福利的巨大牺牲。中央银行在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市场的货币供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但作为政府的银行,在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有责任为政府筹措资金和提供信贷。如果中央银行简单地通过印刷纸币直接为政府偿债,因增加基础货币量而获取的铸币税有助于为政府弥补赤字,但却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所以很多国家从法律上对央行向政府的贷款加以限制。基础货币是形成中央银行资产的主要来源虽然不同的国家,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不同,资本构成也不同。不过,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其资金来源大体由资本金、流通中货币、各种存款等构成。资本金包括中央银行实收资本(初始资本金)和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得利润进行分配和上交财政税金后剩余的公积金。有些国有化的中央银行还包括财政增拨信贷基金。按照资本金所有的形式,中央银行可分为全部资本金国家所有、公私股份混合所有、全部股本私人所有、资本金没有等类型。新建立的中央银行要么依靠国家的力量授权和没收某一或某几个私有银行而来,要么国家自己先建立银行再来没收和改造原来的私有银行,要么采用其他一些方式。中央银行不是银行业发展的自然产物,而是外部力量强加的或者是政府偏好的结果。由于中央银行的发展路径有很多,初始资本金所采取的形态也较为复杂。基础货币如果中央银行从私有银行转变而来,其私有银行原来的资本金构成是影响现有资本金构成的重要因素,不管它是否是因为国家授权或没收。而私有银行原来的初始资本金构成应该不是它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券或货币,只可能是某种外部货币,如黄金、白银等,或者是先于它的银行所发行的、被普遍接受的内部货币,因为在它建立时还未发行自己的银行券或货币。如此类推,最早的银行的初始资本金构成只可能是外部货币。关键是,由于中央银行被赋予的强大力量和特殊地位,它一建立就能发行自己的新货币或统一发行原来的货币,而旧货币必然对新货币具有可赎回性,并且在新货币被广泛认可和流通时,旧货币也必须兑换成新货币。所以,中央银行是否拥有初始资本金的意义并不是很大。虽然为维护币值稳定,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须具备一定的准备金,诸如以金、银、外汇、证券作发行准备的现金准备和以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库券、政府公债等为准备的保证准备。但是中央银行可更多地使用保证准备,如先用自己发行的纸币从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发行的公债,再以政府的公债作为准备发行纸币。中央银行既然自己能发行货币,并且其货币即负债被社会公众和各商业银行作为资产和财富储备广泛接受,这样,它发行的基础货币对自己而言也就是资产和财富的代名词。它的收益和公积金也采用了自己发行的货币形式。这样,它发行的基础货币即自己无须清偿的负债成为其资产的来源。它的资产业务也就是通过基础货币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和再贷款、收购黄金和白银、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等。通过将基础货币投放到各领域,带动各种资产业务的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资产,中央银行就可以调整自己的资本构成。随着基础货币总额的增加,中央银行资产总额也跟着增加。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来调控经济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是中央银行各政策措施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指标之一。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而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它们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可动用的基础货币量相应减少,信贷规模减少,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应量,造成通货紧缩,抑制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买进证券,便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但可动用的基础货币较之增加更大,信贷规模增大,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促进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外汇储备是一国综合实力的象征,它具有调节国际收支、稳定币值和汇率、应付政治经济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功能。所以,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除了对商业银行进行再贷款和购入公债外,还要购入外汇。我国外汇储备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角度看,我国外汇储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表现为对外债权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急剧增长,央行外汇占款比重日益增加。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越多,投放在此领域的基础货币也就越多,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便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并可能诱导通货膨胀。
相关资料/基础货币
麦克勒姆规则(McCallum规则)麦克勒姆规则又被称为基础货币——名义GDP目标规则。与泰勒规则一样,它也是一个适应性政策方程,但具有不同的政策工具及其背后的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麦克勒姆规则的政策工具是基础货币而不是联邦基金名义利率。根据这一规则,基础货币增长率依名义GDP增长率(或水平值)与设定的目标之间的离差而变动。这一规则中也包含了基础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在基础货币增长率变化不是很大时,名义GDP目标和基础货币目标可以说是等同的。麦克勒姆规则包含三个主要部分:(1)名义GDP增长目标;(2)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移动平均值(即,相对于名义GDP的货币需求的变化);(3)名义与实际GDP之差。
相关资讯/基础货币
日本央行数据显示,日本1月基础货币按年升幅再度扩至51.9%,报200.414万亿日圆;调整后基础货币转飙76%,报201.463万亿日圆。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世界经济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6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33:59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础货币的构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