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2000年9月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到2011年七月,年满51,但是缴纳养老金缴纳比例年限为11年,今年能办退休养老保

全民统一的养老保险方案——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全民统一的养老保险方案——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技术上不可行&
在我国现行的各种养老保险制度之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占有最大的比重:它拥有最多的缴费人群,最大的个人账户空账,最大的个人账户盈余。其他类别的养老保险,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皆由其派生出来,它们的设计思路就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肇始于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其中对1998年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作了如下规定: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即:
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基础养老金为平均工资的20%有些偏低,又在2005年发布了修改后的规定:根据参保人的工作年限,以后缴费每满一年增加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总体水平控制在30%左右。因此如果参保人缴费超过30年,其退休时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公式又变成:
由于参保人缴费超过15年即可具有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资格,因此40年后当今日才参加工作(或缴费)的工人/个体就业人员,届时领取退休金的多寡将取决于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多少了。
按照规定,参保人月收入的8%计入个人账户,我们可以计算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在未来40年始终以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为基数缴费,那么他退休时的养老金替代率,即月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是多少呢?用数据说话:
引用2007全国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24 932元/年来进行计算。
2007年该参保人第一年缴纳工资的8%计入个人账户,即
A=24 932&8%=1
设n=40(年),
n为缴费年数
i为记账利率,
x为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该累计余额除以120,就得到该参保人每月从个人账户中领取的养老金,再加上20%或者是30%的基础养老金,就能够得到其每月的基本养老金。用这个基本养老金除以届时的全社会平均工资,就得到了他的养老金替代率(或称为退休金率),用数学表达为:
设n年后的个人账户累计余额为D(即上述那个复杂的数学分数),则:
当该参保人40年后获得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的基础养老金时,他的退休金率是: ②
当该参保人40年后获得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的基础养老金时,他的退休金率是: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结果如下(见表20-1和20-2)):
基础养老金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0%时的退休金率
基础养老金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0%时的退休金率
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
1. 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改革开放30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实际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为13.73%,因此可以假定未来40年名义工资的增长率介于10%到15%之间;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我给出了较多的变化,从实际的低投资收益率0到高投资收益率10%。在2005年以前,全国各个统筹单位(省市县)所给的记账利率为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储蓄利率,它介于1.98%到4.77%之间。从2005年开始,此一做法做了改变,记账利率改为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实际收益率。在号,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透露:“目前全国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累积额已近2.5万亿元,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这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不到2%,安全与贬值风险加大”。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退休者的退休金率应该达到全社会平均工资的65%~80%,才能保障他老年生活水平不下降。在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为2%的情况下,当基础养老金为全社会平均工资的20%的时候,这个普通的参保人的退休金率仅仅为26%~30%;当基础养老金为全社会平均工资的30%的时候,他的退休金率仅仅为36%~40%,将很难维持其生存。
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加速了退休金率的下降: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为配合国务院这个决定,国家颁发了统一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退休年龄(岁)
由上表可以看出,一个劳动者如果在62岁前退休,其每月退休金计发月数(分母)都大于120,将导致其退休金率低于前面的计算结果。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有没有可能达到10%,从而保证该参保人获得43%~59%(在基础养老金为社平工资的30%的时候)的退休金率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过去10年,中国的股票投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零。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如果投资股市将不会获得更好的收益率,还不如购买银行的定期储蓄或国债收益来得高些。那为何投资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如此之低呢?
原因在于中国的投资率太高。按照经济学上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过度的投资必然导致过低的收益率。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很好理解:当一个行业没人做的时候(投资率为零),如果你第一个杀进去,你将获得非凡的投资收益;但当大家都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就会有大量的人跟进,即投资率迅速上升,最终大家都没有钱可挣了,即投资收益下降为零。再举一个农业的例子:假定一亩农田从来没有施用过化肥,你第一年往一亩田里施放了10公斤的化肥,收获季节你发现产量提高了50%;第二年你继续加码,往农田里施放了20公斤化肥,结果产量比上年增加了20%;第三年你继续增加化肥施用量,这次你施放了30公斤化肥,结果年底产量只比上年增加了5%;如果你神经错乱的话,第四年继续增加化肥施用量到40公斤,结果年底粮食减产了10%。
能否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入到美国的股市呢?结论也不行。因为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从道义上来讲,是不能去支援美国的经济建设的。何况美国政府也从来不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尽管其股市运作更规范),而是向其发售不可交易的特殊国债。为何美国政府的胆子那么小呢?原来是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太大!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加里·伯特里斯(Gary
Buttless,1998)的研究专注于股票风险。他研究了假如工人在工作的40年中每年把2%的收入投资股票指数基金,到62岁时转换到退休金的替代率(就是与退休收入相等的以前工资的百分比)。在1968年62岁的工人从那些投资中的替代率为39%。相比之下,6年之后到1974年,退休工人的替代率仅为17%,不足以前的一半。
另外一个不能将中国养老基金投入美国股票市场的原因是美国的人口变化。因为美国从1945年开始至1965年结束的战后婴儿潮,已经陆续进入66岁的退休年龄,而美国股票市场的支柱是私人养老基金,他们为支付这些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将陆续开始将其持有的股票卖出,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与市盈率的大幅走低。因此,除非发生第四次技术革命,以增强美国公司的盈利能力,未来20年美国股票市场将进入大熊市。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场新技术革命的可能性为零。
从以上两个试算表中也可以看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越高,也即通货膨胀率越高时,则养老金的替代率越低,而这种情况又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的10年超发了巨量的货币,其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2010年)已经超过200%,该指标要比美国的高出一倍,它必将导致未来10年产生每年10%的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以消化这些过量的货币。
尽管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中,对1997年规定的养老金计发的方法进行了修改: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从而使得这个普普通通的参保人在缴费40年的情况下,其基础养老金可以获得40%的替代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个人账户的收益率(即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为2%时,他也只能获得46%~50%的退休金率,仍然不能保证其老年生活水平不下降。
结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从技术上来讲已经破产。几年之后,为避免届时退休者的抱怨,又将修改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又将继续按照2005年改革的思路,增加过渡性的养老金所占的比例,其结果就是40年后参保人还将获得一个额外的“过渡性养老金”,这个“过渡”永远过渡不完。这也非常像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它们永远是“渐而不进”。
2 中国养老保险体制设计思路的错误&
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设计始于20世纪90年代全球自由化思想泛滥的年代,并最终成型于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文件。在当时,受这股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世界银行在《防止老年危机》报告中为世界各国推荐了养老保险的3个支柱:①公共管理的、非基金制的、待遇确定的支柱;②私人管理的、基金制的、规定缴费的支柱;③自愿的私人支柱。它将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模式改革为强调个人账户的基金积累,通过将参保人个人账户的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所获得的收益,来为各个参保人退休后提供养老金。南美洲的智利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它在20世纪80年代就领先世界进行了由现收现付的传统模式转为个人账户基金积累模式。该模式经过20多年平平安安的运行之后,最终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倒下,智利政府被迫宣布将所有个人账户基金全部清盘。
为何通过将养老保险基金的盈余投资于资本市场,以为将来老龄化到来筹资行不通呢?因为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是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当一个经济体处在低度和中度老龄化阶段的时候(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低于20%),进入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大于离开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从而导致资本市场价格的走高。同时,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的依附于养老基金的投机资本,它们皆是闻风而动,这二者的“合谋”,将导致资本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一旦该社会进入高度老龄化阶段的时候,离开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将大于进入的养老基金,再加上“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投机资本先知先觉地大规模撤出,将导致资本市场价格大幅度地走低,从而将过去几十年间养老基金投资盈余吞噬殆尽,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应对老龄化危机,不能依靠一个“与国民经济脱钩”的资本市场,而必须是勇敢地面对,即通过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口政策的实施(但必须提前进行,因为孩子不是一出生就能干活的),而从根本上去化解老龄化的危机。记住,财富永远都是劳动创造的。
正如2000年美国国家社会保障学术委员会主席亨利·艾伦先生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先生(转交朱镕基总理)的信中所言:
“参加中国发展论坛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的许多代表轻率地发表基金投资回报率这方面的意见,在我看来他们是在不负责任地讲话。必须认识到明智地投资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相当比例的资金是极其困难的。国际经验,尤其是亚洲一些国家的经验,对年复一年地投资GDP的30%,以期获得高回报的可能性投上了极大的问号。不尽如意的现象经常发生,如房地产无人问津。这些投资会使投资回报率仅为边界值。即使一些投资是高产出的投资,在这些领域的投资超过一定范围时,额外追加的投资就不会是高产出的投资。积累过多甚至会降低全部资金的投资回报,会对经商计划和金融产业造成极大的压力。
总之,养老政策应该在整个财政预算政策的大盘子内制定。国家财政预算政策决定一个国家积累多少并怎样利用积累资金进行投资。除非有匹配于养老金账户中的资金的增量资金用于投资,除非投资收益率令人满意,养老金的积累不会有助于中国将来养老金退休金的发放。”
在养老保险学术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先生无疑是国内的顶级权威,而他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混淆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本质区别。他天真地认为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领先欧洲100年,其根据是美国的养老保险(养老、遗属与残疾保险,OASDI)基金高达2.4万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的盈余,将能保证未来100年美国的养老保险收支平衡。
不错,美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收支要到2014年才会发生赤字,从那时起美国政府才会“动用”过去积累的高额盈余,并直到2037年才能将这些盈余耗尽。如果美国政府再稍微提高一点缴费税率,将能够持续100年以上。但是,美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盈余是些什么东西呢?
它们只不过是美国政府发行的不可交易的特别国债而已!美国的退休者绝不会接受这些国债抵偿养老金的,他们需要的是现金。那么美国政府如何筹集这些现金呢?
第一个方法是美国联邦储备局印刷钞票给退休者,但这在美国是违法的,因为美国法律(与中国法律相同)禁止中央银行向财政透支。此路不通。
第二个方法,就是征税或发行国债筹集现金给美国的退休者,这是唯一可行和正确的方法。但其结果却与过去70年间养老保险系统所积累的高额盈余没有任何联系(即无法动用这些高额的“盈余”),这些所谓的高额盈余实质上就等于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个人账户中的空账,是一个美丽的大饼,中看不能吃,它们老早就被美国联邦政府“挪用”了,形成了联邦政府的负债(IOU),而非联邦政府的资产,如联邦政府持有的通用汽车公司、花旗集团公司的股票。
其实,早在70年前美国政府建立社会保险的初期,对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争论中,这个问题就有了明确的答案,只可惜后来的美国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在日国会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的辩论当中,社会保险专家亚伯拉罕·
爱泼斯坦严厉地批判了这个社会保障计划,并指出其中的养老保险方案完全是模仿私人保险。“巨额的养老基金储备的设想完全是出自于那些法案的制定者对社会保险基本原理的无知。一个按照私人保险公司原则运作的政府计划是荒诞不经的”。
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莱茵哈特·A·贺豪斯也语气温和地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像爱泼斯坦一样解释了社会保险与私人保险的不同:私人保险是参保人自愿的保险,精算平衡原则(即风险越大,保费越高)是最为关键的。与之相反,联邦政府具有强制征税的权力,社会保险所需要关注的是养老金的充足性。
那么,养老金充足性的底线是多少呢?
那就是全社会税前平均工资(the gross economy wide average
wage)的50%:它就是养老保险的生存性原则。
结论:现行的养老保险设计思路是根本错误的,依靠个人账户的基金积累来发放未来的养老金是行不通的,它保障不了养老金领取者的生存。养老保险永远都是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即现收现付,Pay
as You Go),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存在独立于国民经济与国家财政的社会保险。
现在是建立全民统一的养老保险的最佳时期&
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建立了全民统一的社会保险;在亚洲,日本也保持着同样的步伐。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2002年的报告,二战后日本到1961年为止迅速把公共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由公务员、大企业职工等普及到了包括不满5人的小企业、个体户及农民在内的全体国民。此外为了使老年人也能同时享受到经济高增长的成果,在先后几次调高了公共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同时,通过对不同部门之间养老金给付水平的调整,还缩小了民间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使得全社会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水平在内)分配差距呈现出了随着经济增长而缩小的局面。如今中国也进入了这个时代。将中国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欧洲各国及日本当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一换算成2010年美元价格,结果见表20-3:&
欧洲各国与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1973年美元价格
2010年美元价格
1973年美元价格
2010年美元价格
以色列(亚洲)
日本(亚洲)
中国(2010年)
资料来源:①
1973年美元价格数据来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布里斯&赫里克著:《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2月第一版,21页。
&#年美元价格为1973年美元价格乘以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U-RS)。
③ 由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不是市场价格,因此改为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中国80%的国民没有养老保险,剩下的参加了养老保险的20%的人群又分成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由国家财政负担的无需缴费的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参照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等,而且每一种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内部又被分成了两三千个独立的社会保险中心,这种支离破碎的社会保险体制极大地妨碍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管理、极大地妨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极大地妨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也最终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正当其时。
全民统一的养老保险方案的设计
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真实收益率&
美国20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A·萨缪尔森(年)在1958年证明了一个成熟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真实收益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
何为成熟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呢?
一个成熟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养老保险制度,因为该制度收入的每一分钱都支付出去抚养了上一代人。一旦该制度出现盈余,则制度的收益率就会立刻下降。因此,一个成熟的、高收益的养老保险制度其自身必须永远保持赤字。
那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又是什么呢?
在我们计算一个经济体的全部要素的生产率(TFP)的时候,有下列公式:
注意到经济增长率的公式中,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与资本增长率一起共同形成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即A+βK=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因此,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而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全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
为何经济增长率与全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会恒等呢?
如果工资增长率长期落后于经济增长率,则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将不断下降,导致社会购买力不足,引发经济危机;如果工资增长率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则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将不断上升,投资将变为零,经济将停滞或倒退。
实证如下(见表20-4):&
欧美各国GDP增长率与制造业小时工资增长率
名义GDP增长率(%)
制造业小时工资增长率(%)
资料来源:(美)阿兰·G·格鲁奇著《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
由于中国缺乏全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统计数据,因此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作为养老金的增长率和个人账户收益率的指标,即养老金将按照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而增长,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等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这也意味着退休者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全民养老金——无须缴费&
老年人的最大风险是疾病,但在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之后,此项支出为零,而且此时他也没有住房与教育支出(年轻时这两个任务就已经完成)。因此,当全民养老金达到全社会平均工资的50%的时候,就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那么,全社会平均工资是多少呢?
由于中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不包括私人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而在私人企业就业和个体就业的人群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0%,因此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能代表全社会平均工资。但经济数据之间是有联系的:由于中国和美国反映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相等,即全社会平均工资(非农业,以下同)的中位数的分布是相同的,因此美国的全社会平均工资的中位数(全日制工作雇员)与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就必然与中国的指标相等。
查阅美国《2008年收入、贫困及医疗保险覆盖报告》,美国2008年全日制雇员年工资的中位数是41
857.88美元,当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7
600美元,则二者的比例为0.88。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 353亿元,预计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3%(实际增长率9.5%+通货膨胀率3.5%),则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8
949亿元,除以13.4亿人口,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8
280亿元。乘以比例系数0.88,就得到了2010年全社会年平均工资中位数为24
886元,除以12个月,就得到全社会月平均工资中位数为2 074元。取整数得到2010年全社会月平均工资中位数为2
那么,1 000元即为每月的全民养老金。
附录1:收入的平均数与收入的中位数
以下为10个劳动者的月收入
第一人&&&&&&&&
第二人&&&&&&&
第三人&&&&&&&
第四人&&&&&&
第五人&&&&&&
第六人&&&&&&
第七人&&&&&&
第八人&&&&&&
第九人&&&&&&
第十人&&&&&
这10个人的平均收入为以上10个人的收入之和除以10,等于4355元。
但这10个人收入的中位数为第五人与第六人收入的平均数,即:
()/2=2 000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由于收入的不平等,导致平均收入4355元大大地高于中位数收入2000元,其原因在于高收入的劳动者将整个人群的收入“拔高”了,也就是我们社会上常说的“被平均了”。而收入的中位数是指50%的人群的收入在这个数字之上,50%的人群的收入在这个数字之下,该数字不受极富或赤贫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它是真正的“平均收入”。
附录2:平均工资收入与人均GDP的关系
一个国家平均工资收入与人均GDP的关系,与该国的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基尼系数(Gini
Index)高度相关。在瑞典、日本等基尼系数小的国家,即收入分配平等的国家,其全社会平均工资收入的中位数要大于人均GDP;在中国、美国等基尼系数高的国家,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国家,其全社会平均工资的中位数要小于人均GDP,而且,基尼系数越大,全社会平均工资的中位数就越加背离人均GDP指标。
过渡性养老金——无须缴费&
按照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统一部署,从日开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每月开始缴纳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就被分成了三部分:
60岁及以上&& 已退休,无个人账户
20~60岁&&&&
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
20岁以下&&&&
个人账户,无过渡性养老金
一个标准的进入就业市场的职工的年龄是20岁,工作40年到60岁退休,那么我们就需要给这个20~60岁年龄段的人建立过渡性养老金,共计40年。从1997年满20岁开始(即1977年出生),每增加1岁就给予其社会平均工资的1个百分点作为过渡性养老金,连同全民养老金,我们就可以给出整个40年过渡期的基本养老金(全民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表如下(见表20-5),以2010年全社会平均工资2
000元为基准,2011年基本养老金领取额及养老金替代率如下。&
2011年基本养老金领取额及养老金替代率表
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元/月)
全民养老金
(元/月)①
退休者年龄过渡系数(%)②
过渡性养老金(元/月)③
基本养老金
(元/月)④
基本养老金替代率(%)⑤
1977年及以后
注:①
全民养老金=50%&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
退休者年龄过渡系数=(1977-出生年份)&1%,其中,1937≤出生年份≤1977。
过渡性养老金=②&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
④=①+③。
⑤=④&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
当然,这是2011年的退休金表,那么10年后,即2021年一个未去世的养老金领取者每月可以领取多少基本养老金呢?
10年后全社会月平均工资为:
(注:10%的通货膨胀率+7.46%的实质经济增长率),它的一半,即5
000元就为届时的全民养老金,因此就有下表(见表20-6):&
2021年基本养老金领取额及养老金替代率表
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元/月)
全民养老金
(元/月)①
退休者年龄过渡系数(%)②
过渡性养老金(元/月)③
基本养老金
(元/月)④
基本养老金替代率(%)⑤
1977年及以后
注:①
全民养老金=50%&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
退休者年龄过渡系数=(1977-出生年份)&1%,其中,1937≤出生年份≤1977。
过渡性养老金=②&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
④=①+③。
⑤=④&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
从以上两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下降,过渡性养老金也跟着下降,并最终导致了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形呢?
原因在于,日前满60岁的劳动者已经退休,他们无法缴纳个人账户养老金;而59岁的人只能缴纳一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后就退休了;58岁的劳动者在缴纳两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后就退休了;57岁的劳动者……而个人账户的威力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的,并最终在40年后显现其全部威力。这也是为何1977年后出生的劳动者丧失了过渡性养老金的原因: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可能缴纳40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它同样也是2009年、2010年退休者发现其个人账户养老金如此之少的原因,因为他们从1998年起一共只缴纳了12年、13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退休了,这点时间的积累致使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威力变得极为有限,其退休收入的90%以上来自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是一个引进个人账户的现收现付模式的共同规律。北欧国家瑞典就在1999年开始引入并在2003年全面实施了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为收入的2.5%,他们的养老金替代率的变化如图20-1所示:
图20-1 瑞典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变化图
资料来源:转引自Old-age Pension
System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Nordic Social-Statistical
Committee,Copenhagen,2008,
978-87-,p109.(《北欧各国养老金制度》,北欧社会统计委员会,哥本哈根,2008年,第109页)&
从图20-1中我们可以看到,1942年出生的人(“旧人”)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为66%。但到了1992年出生的人(“新人”),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到了42%,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后总的养老金替代率(法定养老金替代率)为54%,他们应该会感到老年生活困难的。但是,瑞典的企业还为其工人建立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其规模为个人收入的2.0%至4.5%,取近似平均值3.0%,代入下文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公式,这个1992年出生的人未来退休的时候获得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为13.5%(注:瑞典工人是65岁退休,其实际工作年限为45年),加上54%的法定养老金替代率之后,其总的退休金率为67.5%。
当然,你可能会问,瑞典这个发达国家,其最高的退休金率(1942年前出生者)只有66%,而我们国家的最高退休金率(1937年以前出生者)达到了90%,我们的社会福利是不是超越了国家的经济水平?回答是:
因为你看到的是表面现象,其真实的退休金率在两国是相同的。瑞典是一个收入非常平均的共产主义国家,其基尼系数非常的低,因此劳动者收入的中位数几乎与平均数相等;而中国与美国相同,是一个收入非常不平均的国家,其基尼系数非常的高,因此中国的全社会(非农业)平均收入的中位数大大地低于平均数。按照美国2008的家庭收入统计,其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数为68
424美元,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为50 303美元,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出36%。因此,中国表面上的最高退休金率90%,在除以136%后,其真实的退休金率就将下降到66%,与瑞典的最高退休金率持平。当然,今后10年,随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合理化,我们也会变成与瑞典一样,其全社会平均收入的中位数就等于平均数,两国的退休金率仍然是相等的。这同时意味着,未来10年劳动者收入的增长率要高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而使得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例上升到与瑞典一样。
个人账户——需要缴费&
上文说到依靠基金积累的个人账户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养老金,那为何不将它们取消呢?(如同新西兰一样,企业与国民无须缴纳任何社会保险金。)
我们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就无法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因为这样就会伤害到过去十几年来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缴纳养老保险的国民。但是我们可以轻松地将现有体制转变成一个成熟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体制,减轻这些缴纳养老保险者的负担,并刺激那些因为高昂的缴费率而逃避的企业和劳动者加入到这个社会保险网中来。
现有养老保险体制最大的问题就是缴费率太高,连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其合计的缴费率高达个人收入的62.5%。如果不是有80%的企业和劳动者逃避缴费的话,我们今天养老保险基金盈余要高得可怕。非常幸运的是这些人逃避了缴费,从而导致社会统筹账户出现赤字,并被迫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巨大盈余中“挪用”了一大部分,形成了所谓的个人账户“空账”,否则我们的养老保险体制的收益率会大大下降,我们的国民财富会极大地浪费。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国实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试点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空账”规模已达1.6万亿元。这些“空帐”的收益率又是多少呢?
不多不少,13%!它就是1998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但不幸的是,由于过高的缴费率还是导致了整个社会保险系统产生了2.3万亿元的盈余(截至2010年底数据),而这些盈余的收益率不到2%。
为何“空账”的收益率如此之高呢?因为它们被支付出去抚养了上一代人,从而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现收现付体制。这个道理也很简单,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讲就是:“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如果存在银行(而不敢花)就不是你的。”
1)立刻将全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率降低:个人缴费率由月收入的8%下降到1%,取消企业的缴费(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由于没有统筹账户,劳动者能够自由地在全国流动,而不至于损失任何养老金的权益)。
2)封死缴费基数的上下线:下线为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的50%,上线为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的200%。按照2011年的标准,下线基数为1
000元/月,上线基数为4 000元/月。
3)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下线和上线每年按照全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而增长。
4)废除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对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关于计发月数规定的修改,计发月数不随退休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120。
5)个人账户由中央财政统一管理,记账利率设定为每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那就是,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质增长率)有多高,养老金收益率就有多高。
6)对于过去已经缴纳养老保险的参保人,从即日起,其个人账户累计余额亦按照每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记账(见附表2)。&
附表2:新旧养老保险体制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比
国内生产总值&&&&&&&
(当年价格,亿元)
名义GDP增长率,%&&&&
(新体制记账利率)
旧体制记账利率%
新体制记账利率为旧体制的倍数
资料来源: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其中2010年数据来源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旧体制记账利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由附表2可见,新体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在年间平均为13.35%,远高于这期间旧体制的平均记账利率2.64%。当然,按照政府不得制定追溯既往的法律原则,此项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变更只能从改革年份开始,也就是从2011年开始。但新旧体制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间巨大差异可见一斑,由此将刺激那些“理智的”体制外劳动者加入到全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中来,即全体国民将被覆盖。
精算如下:
全社会名义工资增长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i
设B为缴费第一年时上年度全社会月平均工资,则有:
n年后,一个以前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替代率为:
注意:养老金替代率的定义是指退休收入&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因此公式中分母为第n-1年时的全社会平均工资。举例来说,2011年9月份退休的一个退休者的退休金率是退休金&2010年全社会平均工资,而不是2011年全社会平均工资,因为该数据在当时还无法统计出来,即2011年还没有过完。
从养老金替代率公式中可以看出:
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工资增长率)没有关系。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尽管经济增长率不到2%,但养老金替代率始终不变的原因。
缴费年限(n)越长,则养老金替代率越高。但工作年限不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正常工作一般不会超过45年。对于除了工作没有别的爱好的人,冲到天也就是工作50年,即从20岁一直干到70岁。
每年缴费额(A)越高,则养老金替代率越高。但为了防止老年人之间出现贫富分化,我们将最高的缴费基数限定在全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
核算一下今天分别以全社会平均工资的50%、100%、150%、200%为基数缴费的参保人40年后的退休金率,即:
000元/月&1%&12个月=120元/年
000元/月&1%&12个月=240元/年
000元/月&1%&12个月=360元/年
000元/月&1%&12个月=480元/年
月缴费基数(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000&&&&&&&&&&&&&&&&&&&&&&&&&&&&&
&&&&&&&&&&&&&&&&&&&&&&&&&&&&&4
000&&&&&&&&&&&&&&&&&&&&&&&&&&&&&
000&&&&&&&&&&&&&&&&&&&&&&&&&&&&&
由于这些人都属于“新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只有全社会平均工资50%的全民养老金,因此,他们40年后退休时所获得的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52%、54%、56%、58%,略显不足。
如果将他们每月缴费率上调至每月工资收入的3%,那么他们就能分别获得56%、62%、68%、74%的养老金替代率,即平均的退休金率为(56%+62%+68%+74%)/4=65%,完全能够满足其生存与生活品质的不下降。
补充:如果从2012年开始用30年的时间,将法定最低退休年龄逐渐提高到65岁,则缴费年限将上升到45年,1981年以后出生的劳动者的平均退休金率将为(56.75%+63.50%+70.25%+77.00%)/4≈67%,与共产主义国家瑞典(1992年以后出生者)的退休金率一致。
能否将这些“新人”的养老金缴费率提得更高,从而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呢?
原因如下:
社会保险是保障人的生存,而不是保障人的发展,它遵循社会化、广覆盖、可持续、低水平的原则。它不允许将“现世”的(60岁以前)收入不平等带入“来世”(60岁以后),即:在60岁以前你的收入可以高出最低收入者一万倍,但60岁以后,你(来自政府)的收入只能是他的74%&50%=1.48倍,40年后最穷的老人(穷得一辈子都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一个月领取30
000元养老金,最富的老人只能领取44 400元。
“现世”的(60岁以前)幸福比“来世”(60岁以后)的幸福更重要。我不知听见过多少60岁老人告诉我一定要及时行乐,因为只有在“现世”你才能够吃喝玩乐、美女香车地潇洒一下,而到了60岁,你就过了乐知天命之年,你对人生的看法就会与年轻时代迥然不同,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生就是成长的过程。
40年后,中国经济已经超越了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总和,那个时候的人民币将非常值钱,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由今天的6∶1变成1∶1,就凭着这并不算高的养老金收入,他就能够走遍世界,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
最后,就是现在中国经济本身的问题:国民储蓄率太高导致了大量的投资浪费。一切有助于降低国民储蓄的措施都有助于中国经济的改善。
2011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必须选择3%的缴费率缴费。但之前已经参加工作的劳动者,无论其是否缴纳过养老保险,只能选择1%的缴费率缴费。
核算“中人”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
以日之前满30岁的劳动者为例,从日开始就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至日止已经缴纳了13年。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准,1997年的平均工资为6 470元,2009年平均工资为32
736元,则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为14.47%,2010年顺延这个趋势,则2010年平均工资为37
472元。2006年前个人账户养老金规模为收入的11%,2006年之后个人账户养老金规模降为收入的8%,代入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额公式计算,取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平均收益率2%作为记账利率,就有:
这个1997年满30岁的参保人到2010年满43岁,再继续工作到60岁的时候退休,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如下:
该参保人30岁时比较悲哀(命差),每月只拿到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的工资,今日及未来都没有改善,一直以这个比例缴费到退休。
该参保人30岁时正常(命一般),拿到了100%的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一直以这个比例缴费至其退休。
该参保人30岁时混得可以(命不错),拿到了200%的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2011年被月缴纳基数上线4
000元封顶了,并一直以这个标准缴纳养老保险金至退休。
该参保人30岁时就出人头地(命好),拿到了300%的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到了2011年也被月缴纳基数4
000元给封了顶,并按这个标准继续缴纳养老保险金至退休。
设定年名义GDP增长率为x,参保人之前个人账户累计额按照这个利率记账。
在第一种情形下,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替代率为:
同理,第二、第三、第四种情形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11.64%、21.37%、30.36%,加上基本养老金替代率60%(见表20-5),这四个参保人获得的替代率分别是66.98%、71.64%、81.37%
、90.36%。由此可以看出,由于2011年前的缴费率太高,导致了后面两位高收入参保人过高的养老金替代率,所以,对于“中人”,其未来只能选择1%的缴费率。
对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处理&
由于现行的公务员及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过去没有加入到社会保险中来,因此他们就缺少由1998年到2010年之间个人账户所积累的盈余。为使他们加入到全民统一的养老保险体制中来,必须为他们过去所“失去”的个人账户补足。规定如下:
1)工作30年以上,按照201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补足过去13年的个人账户。
2)工作20年以上,按照201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0%补足过去13年的个人账户。
3)工作10年以上,按照201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补足其实际工龄的个人账户。若工龄超过13年,则补足13年。
4)工作10年以下的,按照201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补足其实际工龄的个人账户。
这样,以上各类工作人员将分别获得102.36%、85.37%、71.64%、58%的(相对于全社会平均工资的)养老金替代率。该结果显示,对于工作20年以上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新体制下养老金替代率高于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制的平均退休金率,但低于现行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从而逐年缩小这类群体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上的差别,并且将在20年后将二者拉平。
注意:以上规定只适用于政府公务员、教师和医生。在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内工作的工勤人员(如电工、管道工、清洁工、锅炉工、仓库保管员等),则按照如下规定执行,以保持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一致:
工作13年以上者,按照201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补足过去13年的个人账户。
工作13年以下者,按照201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补足其实际工龄的个人账户。
对已经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处理&
已经退休人员分为两类: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
1)对于60岁以上之退休人员,其退休金调整的原则是就高不就低。若其现在月退休收入低于新的标准,则将其调高到新的标准;若高于新标准,则无须调整。
例一:一个2011年满75岁的退休者现退休金为每月2
500元,高于新标准的基本养老金1 800元,不作调整;若其现在月退休金为1 600元,则调整为新标准的1
例二:一个2011年满63岁的退休者现在的月退休金是1
380元,查阅基本养老金表(表20-5),其基本养老金为1 580元(1948年出生),再加上其退休前个人账户积累额18
000元(假定值),则该退休者的养老金将被调整为1 580+18 000/120=1 730元/月。
2)对于60岁以下之退休人员,若其退休金已经高于新标准,则就高不就低,不作调整;若低于新标准,暂时不作调整,而等到其到60岁时再作调整。
例三:一个2011年满52岁(1959年出生)的退休者,若其现在月退休金为1
750元,高于其新标准的基本养老金1 360元+退休前个人账户积累额20 000元/120=1
527元,则其退休金无须调整。
例四:一个2011年满52岁的退休者现在的月退休金为1
100元,低于新标准的基本养老金1 360元+退休前个人账户积累额20 000元/120=1
527元,则暂时不作调整,而是等到2019年其满60岁时再作调整。如果该退休者保持退休状态到60岁时,其未来岁月的退休金是(假定未来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7.46%,见表20-7):&
低收入退休金者未来8年养老金领取额
注:在该退休者满60岁之前,其每年的退休金按照上年GDP的增长率而增加。
&但到了2019年该退休者满60岁时,其退休金将被调整为
延长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女性职工(国有企业)从2012年始,法定最低退休年龄每年提高半岁,至2021年达到55岁;然后与女职员、男职工(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起继续提高到2031年的60岁;然后所有劳动者退休年龄一起继续提高到2041年65岁,见图20-2:
退休年龄逐步分阶段延迟的建议
立法:与“西方”文明国家一样
1) 禁止解雇或裁员50岁以上的劳动者。
50岁以上的劳动者每年强制性体检。此规定将导致30年后全国医疗费用的大幅下降,这就是预防性医学的巨大威力。
3)劳动者在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时,其是否退休由劳动者本人决定,退休年龄无上限(其含义就是身体好的人可以晚退,身体差的人可以早退);但当其决定退休时,须提前6个月通知雇主。
禁止设立企业/职业年金&
我国很多的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非常热衷于为高收入者设立企业/职业年金,以为他们退休以后提供更多的养老金。正如前文所述,社会保险是由政府出资保障老人的生存权,而不是保障他的发展权(美好的“来世”生活)。对于这些高收入者,他们的发展权由他们个人决定,如是否进行私人养老储蓄、是否投保商业人寿保险等。
除此之外,以下是禁止设立企业/职业年金的更多理由:
1) 企业养老金开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利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及全日本航空公司由于庞大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金的负担而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破产。由于过高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金支出,导致企业研发与创新投资不足,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下。企业的责任不是为其员工“来世”提供更多的养老金,而是在“现世”提高其收入;如果公司效益更高的话,可以为其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福利,如免费午餐、免费住宿、免费通勤车、免费咖啡点心、免费旅游、免费康复及疗养等。企业的责任在于搞好劳动者收入的初次分配,政府的责任在于搞好劳动者收入的二次分配;禁止企业的手伸向二次分配领域,禁止政府的手进入初次分配领域,此乃政企分离的原则。
2) 中国现在的企业年金是为垄断企业服务的
目前中小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基金占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总规模的4%,缴费人数占比仅为10%。当前所有参加企业年金的3万多户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央和地方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交通、通讯、能源、金融等垄断行业。这种建立在剥夺消费者剩余基础之上的企业年金是不值得吹嘘的。
3)中国过高的储蓄率及投资率否决了建立企业年金的必要性
为何美国可以设立企业年金,而中国不行呢?原因有二:第一,美国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为参保人提供的平均退休金率,在年间为35%,在2009年也仅仅为40%,它不足以保障老年人的生存与生活水平的不下降,因此需要企业年金来提供补充;第二,美国的个人储蓄率非常低,1985年为3%,2001年10月,即上一次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个人储蓄率首次出现-0.2%的负值,此后数年基本稳定在2%~3%。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美国个人储蓄率大多维持在1%以下,其中2005年8月再次出现了-2.7%的负值。因此增加企业储蓄是有利于国民经济运转的。但中国则不同,由于中国经济高达50%以上的国民储蓄率(家庭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与固定资产投资率,导致实业投资、证券投资、保险投资收益率趋于零。任何导致储蓄增加的措施都是危害中国经济的;任何减少储蓄的措施都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
正确的人口政策能够应对未来的老龄化浪潮
⑴ 欧洲的过去与中国的现在
200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8.5%,欧洲各国达到这个老龄化比例的时间如下,见表20-8:
欧洲各国老龄化的年份
资料来源:厉以宁主编:《中国社会福利模型—老年保障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第57~58页。
采用插值法得出年份数据。&
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水平与工业化程度皆低于2009年的中国,因此中国不存在未富先老的问题。与其相反,全世界的经济发展规律是:先老先富,后老后富。除了美国、澳大利亚这两个移民国家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富裕国家会出现在人口老龄化之前。从上表中亦可以看出这个规律,在欧洲越落后的国家,其老龄化的时间越迟;越先进的国家,其老龄化来的越早。在东亚亦是同样,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皆是如此(须扣除移民的影响)。那为何会出现这个经济规律呢?因为老龄化是伴随人口增长率降低而来的,而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民众将迫使政府接管国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即政府财政开始为全体国民的养老保险买单,这巨额的养老金支出,将大大地刺激经济增长,这就是经济学上的需求创造供给的原理。
欧洲与中国老龄化的未来&
既然前面说到先老先富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为何我们不让国家更加的老龄化,从而更加“富裕”呢?回答是: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度(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过度的老龄化将损害国家的经济,过度的老龄化将导致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度下降,届时巨额养老金的开支(消费)将无法再刺激经济的产出,因为这时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创造财富了。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过度的消费(即过度的养老金开支)会导致经济产出的下降,它同样是养老保险不可能独立于国民经济的原因。它就如同我们前面所讲的农田施用化肥的例子一样,假定一个政府养老金的初期支出为零,当政府改变政策,将养老金支出扩大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的时候,将能够刺激经济增长50%;当养老金支出继续扩大为GDP的15%的时候,经济规模就只能扩大20%了;当养老金支出继续扩大为GDP的20%的情况下,经济的规模只能扩大5%;当养老金支出扩大为GDP的25%的情况下,经济的规模将缩减5%;当养老金支出扩大为GDP的30%的情况下,经济的规模将继续缩减20%(这是50年后的日本、70年后的韩国和台湾地区将要上演的悲剧)。
如果中国政府果断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妇女总和生育率(β)由现在的1.6返回到2.0,那么我们未来的老龄化浪潮就不会比欧洲更强,否则就会是另一幅图景了。看看中国与欧盟老年抚养比指数的未来变化情况(见表20-9):&
中国与欧盟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
中国(β=2.0,无移民)
中国(β=1.6,无移民)
欧盟15国(β=1.4+20%的移民)
资料来源:① 欧盟数据来源于Old-age Pension
System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Nordic Social-Statistical
Committee,
Copenhagen, ISBN
978-87-, 2008, p.28;(《北欧国家养老金制度》,北欧社会统计委员会,哥本哈根,2008年,第28页)
中国的数据来自于宋健、田雪原、于景元、李广元著:《人口预测和人口控制》,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181页。其中当β=1.6时,老年抚养比指数取总和生育率1.5和2.0的算术平均值,以匹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实际人口状况。&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2.0,或者考虑到性别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使该项指标达到2.1~2.2,我国在未来20年及40年内的老年抚养比皆低于欧盟,前提是废除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实现生育的自由化。若继续维持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则40年后我国老年抚养比指数将超过欧盟,养老保险,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都将不堪重负。
——摘自王志伟著:《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第二十章
&免费养老&,清华书局2013年2月第1版,190-234页
http://www./tjsj/ndsj/2009/indexch.htm.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日。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是分散在各个省市县等统筹单位社会保险收入减去支出后的结余,它不同于中央政府所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个社会保障基金在资本市场能获得平均9%左右的高收益,一是因为划转了国有上市公司原始股,上市后自动升值10倍:二是因为国家政策消息的变动首先会通知该基金会主席。
《审计署:目前五项社保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不到2%》,新华网,日。
彼得&奥格萨、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十个谬论》,见王梦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164页。
此情况在年发生过,见王梦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244页。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数据见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见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tjsj/jdsj/t678385.htm.
美国2009年M2/GDP=86%,见(美)中央情报局网站: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us.html,
王梦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152页。
王梦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493页。
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高达70%。见《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郑秉文:《美社保基金财务可持续性领先欧洲百年》,中国证券报, 日。
(US)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Annual
Statistical Supplement to the Social Security Bulletin,
Table 4.A3,SSA Publication No. 13-11700,Released: February 2010.
[(美)社会保障署:《2009年社会保障白皮书年度补充统计》,2010年2月发布,表格4.A3]
(US)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Fast
Facts & Figures About Social Security, 2010,
SSA Publication No. 13-11785,Released: August 2010, p.36.
[(美)社会保障署:《2010年社会保障的事实与数据一览》,2010年8月发布,第36页]
Abraham Epstein,“Statement Before Advisory
Counsil”,10 December 1937, Box 13, RG47, National
Archives.(亚伯拉罕&爱泼斯坦:《在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面前的陈述》,日,国家档案号Box 13,
R.A. Hohaus, “Memorandum for Meeting with
Social Security Advisory Counsil” ,10 December 1937, Box 13,
&&&&&&&&&&&RG47,
Archives.(莱茵哈特·A·贺豪斯:《在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会议中的备忘录》,日,国家档案号Box 13,
王新梅:《全球性公共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的选择》,载《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6期。
DeNavas-Walt, Carmen, Bernadette D. Proctor,
and Jessica C. Smith, U.S. Census Bureau, 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
P60-239, Income, Poverty,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0,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2011, p32.
[(美国国势调查局)德拉弗斯&沃尔特等:《2010年美国收入、贫困和医疗保险覆盖报告》,第32页]
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ch.html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著:《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111~112页。
(美)阿兰·G·格鲁奇著:《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
第96页、99页、101页各表格数据加权算术平均。
来源同上,第146页、164页各表格数据加权算术平均。
来源同上,第195页、203页、219页各表格数据加权算术平均。
来源同上,第243页、246页、249页各表格数据加权算术平均。
来源同上,第335页、337页各表格数据加权算术平均。
来源同上,第400页、404页各表格数据加权算术平均。
“根据2009年数据,目前我国《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调查单位数为156万个,在岗职工约为1.18亿。”而全国非农业(即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48287万人,“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仅为就业人数的24.4%。分别见国家统计局:《200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和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由于联合国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所提供的中美两国基尼系数不同,故采用二者数据的算术平均数。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income_equality..
DeNavas-Walt, Carmen, Bernadette D. Proctor,
and Jessica C. Smith, U.S. Census Bureau, 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 P60-239, Income, Poverty,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8,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2009,
p.36。平均工资为美国男女职工加权算术平均数。[(美国国势调查局)德拉弗斯&沃尔特等:《2008年美国收入、贫困和医疗保险覆盖报告》,第3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日。
此一计算结果与国家统计局2011年5月首次发布的城镇私营与非私营企业平均工资的加权平均数一致。见《2010年我国城镇私营和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均工资约为2.1万元和3.7万元》,新华网,日。
(USA)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 Europe, 2010,
SSA Publication No. 13-11801,Released: August 2010, p.296.
[(美)社会保障署:《2010年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欧洲》,第296页]
Old-age Pension System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Nordic Social-Statistical Committee,Copenhagen
2008, p.105. (《北欧各国养老金制度》,北欧社会统计委员会,哥本哈根,2008年,第105页)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著:《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198页。
此计算结果的前提是瑞典企业年金资本市场投资的收益率等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也就是等于全社会名义工资增长率。这个假定是可行的,因为过去100年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的增长率与美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一致的。
OECD (2011), Pensions at a Glance 2011:
Retirement-income Systems in OECD and G20 Countries, OECD
Publishing. p.168
&&http://dx.doi.org/10.1787/pension_glance-2011-en
DeNavas-Walt, Carmen, Bernadette D. Proctor,
and Jessica C. Smith, U.S. Census Bureau, 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 P60-239, Income, Poverty,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8,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2009, p.29.
[(美国国势调查局)德拉弗斯&沃尔特等:《2008年美国收入、贫困和医疗保险覆盖报告》,第29页]
(USA)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
Asia and the Pacific, 2008, SSA Publication No. 13-11802 ,
Released: March 2009, pp. 152-159.
[(美)社会保障署:《2008年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亚太地区》,第152-159页]
郑秉文:《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面临五大风险》,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社保财务丛书编委会”编),2011年第3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日,第16-31页。
《筑实养老保险“空账”》,载《财经》杂志,2010年第25期,日。
《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民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最高和最低收入差距上万倍》,日。
财经国家周刊:《企业年金成养老体系短板多为垄断国企独享》,日。
张一德等编译:《美国劳动经济学》,劳动人事出版社,1986年6月北京第1版,第306页。
郑秉文:《美社保基金财务可持续性领先欧洲百年》,中国证券报, 日,
刘涛:《美国个人储蓄率偏低长期难逆转》,第一财经日报,日。
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是51.3%。1990年到2007年,美国的国民储蓄率在13.5%~18.4%之间变动。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大幅减少,其国民储蓄率从2007年的14.2%,下降到2008年的12%左右。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先生在日于北京举行的全球智库峰会“重建平衡——全球储蓄与消费”分论坛上的演讲。《郭庆平:中美储蓄率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新浪财经,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金缴纳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