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的2010人均gdpP为多少?全国2010人均gdpP为多少,二者相比,凤翔处于什么状态?

欢迎光临中共凤翔县委、凤翔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发改局
索&&引&&号GKXFGJ-发文日期文&&&&号发 布 机 构发改委名&&&&&&称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主&&题&&词&&&&&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凤翔加快发展,实现&撤县设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编制好《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县、打造魅力新凤翔&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凝心聚力谋发展,比拼争先抓落实,成功战胜了汶川地震、特大雪灾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科学应对金融危机、血铅事件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全县经济社会迈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十一五&时期是凤翔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成效最佳、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双拥模范县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等50多项省级荣誉和100多项市级荣誉称号。&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各项指标的预计完成情况来看,规划提出的54项指标已经全面完成,特别是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已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县域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预计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0.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达到14.8亿元、60.8亿元和24.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2.1%、18.2%和16%。地方财政收入24991万元,比2009年增长3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17.9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2.2%。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都创下了历史之最。
(二)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农业基础地位日益巩固,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高。2009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荣誉称号,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北果中菜南牧&的农业产业格局。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9.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8%,其中果蔬业产值5.3亿元,畜牧产值9亿元,发展苹果14.6万亩,蔬菜17万亩,全县牛存栏12万头,猪存栏13.5万头,羊存栏7.8万头,建成畜牧小区 37个。
(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业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主的业态多样化新格局,商贸业业态和档次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三佳购物、恒源商厦、经典庄园、雍康小区等一大批传统服务业、商贸餐饮业和居民住宅小区建设提档升级。东湖、灵山等旅游资源和六营、大海子等民俗文化得以深度挖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正在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预计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4.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县乡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实施了&五街三园四个入城口&改造、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城区街道和重点镇街道拓改、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实现了由城乡混居的小县城向现代化魅力明星城市的转折迈进。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2010年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55元,五年年均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96元,五年年均增长23.6%
(七)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加大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37平方公里,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不断提高
积极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县,成功地完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医药卫生、文化等各项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持低生育水平。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机遇进一步拓展。
(图一):凤翔县&十一五&时期GDP及增速年度变化趋势图
(图二):凤翔县&十一五&时期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速年度变化趋势图
(图三):凤翔县2010年三产比例图
(图四):凤翔县&十一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速年度变化趋势图
&十一五&期间,凤翔经济社会基本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分析整个经济运行趋势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2010年三产比例为14.8:60.7:24.5,形成了二产独大的发展趋势;二是非公经济不强,2010年非公经济总量仅占生产总值的51.8%;三是旅游服务业仍未做大规模。
一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大转移和宝鸡市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部署为凤翔加快推进工业化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是国家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凤翔撤县设区的战略举措为凤翔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打造宝鸡人文宜居新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将为凤翔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创造良好的机遇。四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将继续扩大内需,高度关注民生,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为凤翔争取国家投资和改善民生提供重大机遇。五是未来宝平、凤合、凤大三条如&K&字形高速公路网及麟北运煤铁路专线及宝鸡支线机场的建设,将使凤翔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更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农业产业链较短,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二是中小企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不强。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三是三产发展基础薄弱,文化资源没有充分挖掘,旅游产业尚未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及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围绕一个目标(跨入西部百强、建设活力新区、打造魅力凤翔),坚持两个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三大主题(项目、环境、民生),实施五大战略(实施工业提速战略,打造五个百亿企业集团;
二、坚持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不松劲,不折腾,实施赶超战略,努力做大经济总量。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问题,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发展层次。以观念创新带动实践拓展,最大限度集聚生产要素,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发展。突出特色优势,加快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三、战略定位
五个百亿达产达效,一区三园效益彰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更加雄厚,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经济总量、主要指标进入省市前列,跨入西部百强县。
&&活力新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规模显著扩大,城乡环境日益优化,商贸三产繁荣发达,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撤县设区,宝鸡市副中心的地位全面凸显。
&&历史名城。旅游资源高度整合,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景区品位显著提升,旅游品牌全面打响,奋力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迈进。
&&交通枢纽。&三高两快一环线&和&十纵十横一机场&加快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雏形显现,在全省乃至关天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
四、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指标。到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3亿元,五年累计达到78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
&&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为10:55:35。坚持&一特二强三大&的产业发展战略,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亿元,年均增长17%。
&&城乡建设目标。到2015年,实现跨入西部百强、建设活力新区、打造魅力凤翔目标,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年均增长11%。
&&基础设施目标。建设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各等级公路完备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加大城乡低压电网、供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加快建设县城中心标志、县城供暖、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基础设施。
&&各项社会事业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38%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100%。
&十二五&主要指标预期表
指 标 名 称
2010年(&十一五)预计
2015年(&十二五&)预期
2、地区生产总值
3、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4、三次产业结构
14.8:60.7:24.5
10:55:35
5、工业增加值
6、地方财政收入
2.4991亿元
7、地方财政收入增速
8、固定资产投资额
9、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
10、农民人均纯收入
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
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4、人口自然增长率
15、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
16、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
17、城镇登记失业率
18、县城人口
19、城镇化率
20、城区绿化覆盖率
21、森林覆盖率
2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第四章 &十二五&发展重点任务
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抢抓宝鸡市打造12户百亿企业的战略机遇,坚持园区承载、产业支撑、集团引领、项目推进,突出电力能源、焦化冶炼、煤化工、白酒酿造和水泥建材五大重点,以五个百亿企业集团为引领,率先发展&一区三园&,鼓励支持全民创业,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工业经济腾飞的&三个梯队&,加快构建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特征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
(一)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打造五个百亿企业集团
实施宝二电二期、三期扩建和高压电极箔生产线项目,打造百亿二电,壮大电力能源产业集群;实施徐矿集团甲醇项目,打造百亿甲醇,壮大煤化工产业集群;实施东岭技改扩建等项目,打造百亿东岭,壮大冶炼化工产业集群;实施西凤酒扩建技改项目,打造百亿西凤,壮大白酒产业集群;实施冀东水泥二期项目,振兴水泥产业,打造百亿建材产业集群。
(二)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中小企业
按照&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优化&一区八园&工业布局,加速&一区三园&率先崛起,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新格局。
&&长青工业园。依据园区总体规划,加快环境优化,以大思维、大战略快速推进宝二电二期和三期扩建、东岭集团技改扩建、徐矿集团60万吨甲醇等项目,积极引进与之相配套的产业。依托园区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服务体系、优惠的政策支持,努力发展成为电力能源、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园区,加快&陈长尹一体化&步伐,建设新型循环经济示范园。
&&柳林酒业工业园。柳林酒业工业园重点实施西凤酒扩建技改项目,打造百亿西凤。园区总体布局以镇区为中心,形成东大街西凤酒业工业区、西大街柳林酒业工业区的基本框架,向四周辐射,东扩南移,合理规划园区功能分区,构建以西凤酒厂为依托,以柳林酒业、神泉酒业、双凤酒业等民营酒业为支撑的北方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和誉满神州的中国名酒城。
&&川口河建材工业园。充分挖掘石灰石和陶土资源,依托冀东水泥,盘活园内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拉动建材企业聚集,形成水泥、陶瓷等建材企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优化环境,建设园区&绿化地&,沿园区道路两旁修建带状公园,在道路交叉节点规划街旁绿地和绿化广场,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凤翔加速推进工业化的样板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县城新区。按照新区功能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县钛粉厂搬迁、西凤华山论剑、西凤老字号包装生产线等12个重点项目入园建设,配套跟进市民中心、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县中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现代化魅力新城区。
到&十二五&末,&一区八园&入驻企业数占到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80%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
(三)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发展壮大非公经济
按照民投民有、民办民营、民富民强、民乐民享的要求,放开、放活、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三大平台,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服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按照内抓培养、外抓引进的思路,深挖能人、广找能人、培训能人、聚集能人,做到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给温暖,发展上开&绿灯&,着力培育具有创业精神、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企业家队伍,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事业等领域,增强非公企业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建立县级领导包抓民营企业制度,开展每年确定&百名党员进民企&担任党建指导员,从规划、土地、融资等方面全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确保&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非公企业5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5%。
、突出农业特色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坚持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实施特色富民战略,围绕&四个强力推进&(强力推进优质粮基地建设、强力推进2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县建设、强力推进畜牧养殖大县建设、强力推进2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建设),构建&五大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加快建设西北地区农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
(一)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
按照 &稳定粮油、突出果菜、强抓畜牧、做大劳务&的发展思路,围绕&北果中菜南牧&的农业产业布局,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
1、稳定发展粮油
重点抓好横水、城关、南指挥、彪角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柳林、长青等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确保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在27万吨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5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优质粮基地县,健全完善粮食流通和储备体制,确保县域粮食安全。
2、突破发展果业
在范家寨、田家庄、糜杆桥等北部沿山镇重点发展果业,全面推广&果、畜、沼、窖、草&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加大果园品种改造力度,推动果业生产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每年创建省级、市级示范园3个,到2015年,建成2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县。
3、加快发展设施蔬菜
在横水、城关、柳林等中部西宝北线和凤千公路沿线乡镇重点发展蔬菜产业,扩大特色精细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标准化设施蔬菜。到2015年,建成2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其中,城郊精细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
4、大力发展畜牧业
在南指挥、彪角等南部平原镇,突出奶牛、生猪、肉鸡养殖三大品牌,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小区规模化养殖、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发展路子,不断壮大畜牧产业。到2015年,建成30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0个标准化养猪小区、30个标准化示范养鸡小区,畜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15万头大家畜基地县和年出栏亿只养鸡大县。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开发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的优质蔬菜、瓜果等新品种以及先进适用的栽培、养殖、加工、保鲜技术,突出果品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畜牧养殖小区。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三是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加快产业示范带建设。以华宇公司、雍城面业、同盛食品、雪儿乳业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加工基地。
2、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凝聚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二是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三是加快建立农业保险机制。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和基地建设,逐步建立风险基金,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三)加快农机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加快大宗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坚持走商贸兴县道路,加快发展传统商贸业,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以商贸服务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服务行业齐、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优、承载能力强的三产发展新局面
(一)突出区域特色,构建三产发展新格局
确立&商贸服务区、文化旅游服务区、新兴业态服务区&三大功能服务区,以&一城三镇&(紫荆山新城、柳林镇、城关镇、横水镇)为依托,建立商贸服务区,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以雍城遗址、东湖、六营、灵山等为依托,建立文化旅游服务区,着力打造&先秦文化、苏轼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以县城、柳林、凤翔机场为重点,积极发展会展、文化交流等新兴服务业。
(二)抢抓历史机遇,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抢抓未来五年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凤翔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发挥凤翔商贸集聚区的承载功能和集聚作用,推进商贸业结构调整和业态升级,打造区域商业贸易中心。
1、合理布局商贸流通网点
以重点商贸街区、商贸企业和商贸项目为主导,进一步调整行业结构、商品结构、经营结构,完善和提升商贸功能,形成错位、特色、综合等经营模式。加大社区商业业态结构的调整力度,配套超市、菜场、餐饮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形成县、镇和重点村三级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2、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县城为重点,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区、购物中心、星级宾馆、文化艺术展馆等,推进时代广场、秦都大厦、城东商业步行街、冠森家居建材商城等项目建设。农村商业基础设施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纽带拉动乡村商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新建和改造集镇农贸市场,促进农村消费。逐步形成以县城商贸为中心、集镇农贸为骨干、农村零售为基础的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商业网点、商业街、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
3、保持城乡客货运输畅通
一是合理布局客运线路。全面实现凤翔到周边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覆盖各镇和经济园区的客货运输站、场网络。二是加大现代化货运物流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大运输、大物流&的现代化运输体系。三是打造城乡出租客运一体化。以县城为重点,依托城市设施建设,合理调整交通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位和交通形象。
(三)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按照&规划先行、深度挖掘、开发保护&的思路,以&先秦古都、魅力凤翔&为主题,高起点规划,新创意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品牌推进,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凤翔最具活力的优势产业。
1、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着力打造先秦文化、苏轼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四张特色文化品牌,重点开发先秦陵园、提升东湖景致、包装灵山神韵等一批标志性精品工程,形成以圣地灵山、秦人老家、西凤酒乡、民间艺术之乡、苏轼文化展示地等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六营民俗文化产业园、大海子羊肉宴、豆腐村&豆腐宴&、周家门前&萝卜宴&等地方工艺品、农土特产品为特色,积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打造独具魅力的凤翔旅游文化餐饮品牌。
2、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灵山景区旅游专线公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实施灵山二期工程,加快灵山大佛建设,逐步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加快东湖景区设施修缮保护和景区道路建设,加速苏轼塔和东湖南大门建设步伐,努力把东湖景区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抓紧规划建设雍城遗址公园、先秦文化广场和城市雕塑工程,加快雍城遗址保护区道路交通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提高其旅游知名度;以六营民俗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开发建设雍城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景区宾馆、商场与景区旅游互动双赢的大旅游环境,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四)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
1、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以县城和长青等重要工业园区为中心,加大物流市场设施建设,发展物流服务企业,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一是以畜牧、果蔬发展为依托,建设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西北最大的大家畜交易市场、果品交易集散地。二是以长青能源、冶炼和煤化工工业为依托,实施煤炭物流中心项目,发展专门服务于大型煤化工企业的物流运输服务中心,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十二五&期间,建设改造华龙公司肉鸡储存冷库、范家寨苹果储存冷库、红太阳公司鲜活农产品冷链配送系统,重点支持冷库建设、添置冷藏运输车辆和零售终端冷藏设备。三是在柳林酒业工业园、川口河建材工业园、县城和支线机场建设物流园区,加快西凤物流中心建设步伐。
2、稳健发展房地产业
一是以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为契机,加大房地产投资规模。加快城北生态区经济适用住房、凤凰城精品住宅小区等大型住宅区的建设,加快周边商业房产的改造与开发。二是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形成以住宅为主、商业用房为辅,逐步扩大的格局,科学安排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比例协调的住宅供应体系,尤其要大力增加中低位商品房市场供应,满足各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到2015年经济适用住房达到18万平方米,城市居民户均住房使用面积提高到80平方米。三是规范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积极兴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提升住宅小区功能和品位。
3、不断挖掘新型消费领域
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通信产品、家政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加大金融信贷对消费需求的支持力度,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通过构建城乡消费网络、畅通消费路径、提高消费服务质量、降低消费成本等措施,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保持消费对我县经济拉动的强劲势头。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拓展传统商贸业的消费内涵,倡导潮流消费理念,推动多层次、多元化消费。做好&新农村商网&网上购销对接,强化信息引导,积极推行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市场繁荣,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着力建设活力新区
围绕&撤县设区&战略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基本思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坚持&四轮联动&(县城、工业园区、小城镇、新农村),推进&五项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实现&六位一体&(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全面统筹、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快建设中心城区
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彰显特色、精细管理&的思路,推进县城东扩、西进、北移,拓展城市空间,推进城市扩容和功能提升。依据西部工业区、北部森林居住区、南部文物保护区、东部综合服务区的城市区域功能布局,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加速推进以实现撤县设区、跨入西部百强为重点的关中明星城市建设。以完善和丰富城市功能为重点,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落实有关政策,积极推动农民进城,不断集聚城市人口。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不断强化交通功能;实施城市天然气、排污管线、垃圾无害化处置、污水处理扩建项目,不断完善基础功能;进一步实施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建设天蓝、地绿、水碧、气爽、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靓丽新城。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
(二)率先突破&一城三镇&
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产业支撑、行政推动、点上突破&的工作思路,以紫荆山新城、柳林镇、城关镇、横水镇&一城三镇&为先行示范区,结合各自区位产业优势,突出一极、一点一策、先行示范、分头探路、率先崛起,探索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新经验。紫荆山新城要围绕打造县城副中心,力争形成新型工业主导型发展模式;柳林镇要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形成中心城镇带动型发展模式;城关镇要把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城中村改造与县城新区建设结合起来,组团打造三产服务群,形成三产服务带动型发展模式;横水镇要依托长虹工业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快速推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三)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抓住全省支持重点镇建设的机遇,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为目标,加快编制重点镇总体规划编修,推进撤乡并镇。通过教育资源优化调整、迁户并村进镇安置、项目移民进镇、引进外来资金等措施,抓好工业、商贸业和人口的聚集,每年引导2000名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向城镇转移。完善小城镇道路、供排水管网、园林绿化、垃圾处理、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城镇管理队伍建设,推动小城镇建设扩规模、上水平。加快长青、陈村、柳林、城关、横水、彪角、糜杆桥等跻身关中百强镇,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百强镇为副中心,辐射全县,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三级城镇群。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绩效考核&的要求,以&一城三镇&为突破,积极推进&项目到村&工程,集中整合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项目资金,增强项目到村的统筹性、时效性。全力抓好晋星创建、争先进位工作,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城乡配置均等化。科学规划城乡居民区,整合乡村居民点,大力建设中心村,集中迁建自然村,搬迁零散居民户,完善&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建设管理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入开展扶助行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15年,基本消除农村贫困现象,把2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五星村&。
充分利用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确立关中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一)建设关中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按照&突出骨架、完善网络、增加通达、逐步升等&的思路,以全面提升凤翔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打造未来关中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重点建设三条高速公路(宝平高速、凤合高速、凤大高速)、两条专线(麟北运煤铁路专线、宝鸡支线机场快速专线)、一条环线(宝鸡市北绕城环线)和十纵十横(十条南北纵向线:三井村&万丰村、西劝读村&四家沟、新庄子&杨丹村、赵家山&郭店镇、燕家庄&第二村、枣子河&连村、洛城&槐岭村、汉封村&陈村镇、彭祖塬村&槐岭村、冯家山水库管理处&高咀头;十条东西横向线:前岭&豆村、亢家庄&王家山、三井村&灵山、尹家坞&郑家坪、西古城&灵山、豆腐村&马道口、尹家坞&陇宝高速凤翔立交、淡村&王堡村、宋家村&灵山、田家村&汶家村)的县乡公路,加快宝鸡支线机场建设步伐,构筑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等交通设施齐全、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积极实施桥涵配套工程,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副中心,辐射其他乡村的镇村道路交通网络。
按照&安全饮水惠民生、节水灌溉优调配、水保治理保生态、水利改革促发展&的水利发展思路,以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突破口,突出需水保障、饮水安全、用水节约、防洪保安的水利建设四大主题,努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桂家峡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实现冯家山水源开发利用,保障全县生产生活需水。二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镇区供水、城区配水管网改造三大项目建设,确保满足城乡供水需求和城乡群众饮水安全。三是加快东风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等8项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县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达到49万亩目标。四是加快实施小流域治理、汉封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加强水库、堤防等危及公共安全的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建立防洪减灾体系,实现防洪保安。
加大电网、供热、沼气、天燃气为主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沼气、天然气等清洁、高效、优质能源覆盖面。一是完善电网建设,建设110KV城西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升压改造35KV彪角变电站,改造有关镇街道公网和改造60个行政村低压线路,使全县的网改覆盖面达到99%以上,进一步提高农村安全用电水平。二是在县域内建设一处供热中心,10个换热站,有效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三是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粮&生态模式,把种植业、养殖业发达的区域和有退耕还林任务的镇作为重点,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集中建池供气。四是改造升级现有天燃气配套设施,以县城为中心,东部沿西宝北线、西部沿千凤公路分别建设一条天然气管道,在城郊建设一座天然气加气站。在各镇中心设置液化石油气储气站,中心村建设液化气站,有效缓解全县加气难的问题。
推动基础通信网建设,促进广电网络数字化建设,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速信息网纵向、横向延伸,加强跨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实现党政机关网上办公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加速推进农业信息化,建立&三农&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并延伸到基层行业协会、专业户,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等业务。积极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体育、艺术、旅游、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教育体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和各项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开创公共服务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优先发展教育体育事业
一是巩固省级教育强县成果,围绕打造西部教育名县,加强和完善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幼儿教育规范化、基础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规模化、成人教育终身化。
(二)加快发展科技事业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完善创新主体、创新基地、创新环境着手,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艺、重点产品进行重点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二是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县、镇、村、组四级农技推广网络建设。三是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交流合作。四是加大科技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三)大力发展文化和广播影视事业
一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文化产业集团,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实施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二是加快文化、广播电视、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广电大厦、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构建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培养和引进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人才,努力提高艺术表演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打击非法经营,加强文物保护,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十二五&期间,确定保留县级及企业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19所,规划新建医院1所,并将县医院建设成为三级医院。一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推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多种形式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二是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巩固提升创卫成果。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切实抓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着重推行改水改厕,加强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整治。三是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地方病、职业病防治。
逐步提高人口素质,关注人口老龄化现象,积极发展人口福利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和谐发展。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宣传活动,增强群众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生育观念。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机制,实施计生&三大工程&(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强化服务意识,落实各项补助和保障政策。到2015年,全县人口总数力争控制在53.3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100以内。
建立和完善立体型邮政运输网,在中心镇设邮政支局,逐步完善邮政网点,在居住区及主要道路设立邮政报刊亭和信箱,其他镇设邮政营业网点和邮政设施。加快建设农村地区通信网络,健全移动电话、互联网通信系统,完善电信布点,加强电信局所建设,改变电信布点不足问题。实现中心镇光缆到户,乡镇及农村光缆到村,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村&电缆布局,到2015年使电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七)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按照&四抓四变&和&就业有岗位,培训有基地,帮扶有网络,创业有效益&的思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和劳动技能培训;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打响&凤翔技工&劳务品牌;健全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信息网络。二是强化社会保障保险机制,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保险覆盖面;加大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社会救助服务力度;探索建立农村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维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切实加强弱势群体的扶贫帮困工作,初步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广受惠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到2015年,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5%,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5%。
(八)积极实施民生工程
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类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和民生改善。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寄宿制学校等民生教育工程建设;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食品药品、技术监督等公共卫生工程建设;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住房保障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民生工程项目累计总投资不低于100亿元。
(九)构建公共安全服务体系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力维护社会公平,强化民主法治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稳定防控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一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执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落实防控措施,全力抓好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三是加强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生产安全监管,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强化民主法治建设,积极稳妥处理各类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以创建国家生态县和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一)加强环境保护
一是加大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广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和超低废水排放技术,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污染源治理。鼓励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生产利用工程,实施各种实用型沼气工程,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三是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加快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进程,实施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加大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高生活垃圾收集、运输、集中处理及分类利用水平,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加快建设尾水再利用系统,鼓励回用于工业生产。
(二)狠抓生态建设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着力推进科技兴林。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大森林抚育力度,完善全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林业项目为载体,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实施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低质林改造工程,建设苗木繁育基地,提高造林绿化水平。到2015年,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五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
(三)节约利用资源
一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坚持&占补平衡&原则,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施村庄搬迁整理,规范城镇建房与项目建设用地。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抓好工农业生产的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农村秸秆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加强农膜、畜禽粪便等的循环利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及废旧家电、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三是节约利用水资源。加强县城供水工程的管理和完善,实施东风灌区、横水河灌区、冯家山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到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年降低率达到5%以上。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落实政策环境。贯彻落实中、省、市鼓励投资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全面落实《凤翔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凤翔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相关地方性配套政策。二是优化服务环境。加大资金、政策向园区倾斜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建立项目协作制度,积极创造便利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三是健全创业环境。重点抓好产权、劳动力、技术、土地等交易中心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投资者以独资、参股、租赁、托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四是强化金融环境。加强银企、银政合作,充分利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融资。大力发展信用担保,建设投融资信息平台,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二)扩大对外对内贸易
一是依托凤翔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工业产品资源,积极引进开发型外资项目,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二是重点依托雍城面业、华宇食品、华龙牧业等龙头企业的产业优势,扩大区域合作,谋求合资联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东岭集团、西凤酒厂、冀东水泥、红旗民爆等骨干企业,拓展外部市场。
(三)创新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优化引资环境。以食品加工、电子产品、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为重点,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做大做强开放性主导产业。结合城市功能完善和提升,鼓励投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迅速扩大金融、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度。二是提高引资质量。注重选商引资,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项目,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引资载体,积极利用项目、产业链、投资基金、工业园区、网络和会展等载体招商。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种国际性、区域性招商引资活动,加强项目储备,整体包装优势产业链,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形成吸引投资的新载体。
一、全面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升华认识、创新思路,着力在夯实基础、突破难点、强化保障方面下功夫。坚持&大开放,大发展&的原则,勇于开拓、大胆探索,以更加创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效能政府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廉洁高效的工作要求,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对社会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协调,平衡多元利益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将一批具体事务推向各类社会组织,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建设,完善行政体系中的责任链条,强化决策者责任意识,完善岗位责任制,加强工作考核和评价,全面构建效能政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实施项目支撑,依托园区承载
实施项目支撑战略,立足凤翔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策划、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生态环保型的重大项目,筹划建设项目储备库,构建完备的项目支撑体系。&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总投资达880亿元的八大类223个重点项目,其中工业强县项目27个,总投资656亿元;农业产业项目及农民增收项目54个,总投资48亿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16亿元;市场商贸工程项目19个,总投资12亿元;交通枢纽工程项目25个,总投资106亿元;城乡建设工程项目26个,总投资29亿元;生态环保工程项目25个,总投资9亿元;社会保障工程项目35个,总投资4亿元。
四、注重人才培养,激励自主创新
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和一批专业创新人才,进一步开拓人才事业新局面。大力推动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素质;运用优惠政策和项目吸引人才。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市场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和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五、营造良好条件,优化投资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gdp和人均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