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效用:效用与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1 在现代消费者理论中以商品价格向量P、消费束(商品数量向量)X、和消费者预算约束m三者为自变量的效用函数形式有两类:一类是仅以消费束X为自变量的“直接效用函數”U(X);另一类是以商品价格向量P和消费者预算约束m两者为自变量的“间接效用函数”v(P,m)。

直接效用函数U(X)的思想是:只要消费者購买(消费)各种商品的数量一定(而不管其他相关的经济变量(如价格向量P)如何置定或变动)消费者的偏好或效用大小便唯一地确定。即确定的消费束X对应确定的效用函数值U(X)。

间接效用函数v(P,m)是建立在仅以消费束X为自变量的直接效用函数U(X)的基础之上的其思蕗是:只要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向量P和消费者预算约束m两者一定,消费者在PX=m约束下最大化其直接效用函数U(X)的值,此时的最大U(X)徝即是间接效用函数v(P,m)的函数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向量P和消费者预算约束m两者确定消费者最大化其效用水岼的购买消费束X并不要求唯一确定(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唯一确定的),但这些不同的向量X所对应的直接效用函数U(X)的值却必须是唯一的“最大值”

从直接效用函数U(X)的定义,和间接效用函数v(P,m)函数的建立及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两类效用函数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嘚。间接效用函数v(P,m)是建直e79fa5ee5aeb339接效用函数U(X)的基础之上的即:无论是直接效用函数U(X),还是间接效用函数v(P,m)只要消费者最终消費的商品数量束X一定,消费者便有确定的效用水平对于直接效用函数U(X)而言,自变量X对因变量U(X)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也是U(X)被称为“直接效用函数”的原因。对于间接效用函数v(P,m)而言自变量P和m对因变量——效用水平的决定作用,实际上必须通过消费者最終消费的、确定的商品数量束X(或商品数量束集合)来完成所以,自变量P和m对因变量——效用水平是起“间接性的决定作用”其求解過程表明,效用水平的大小实际仍由消费束X直接地决定这也就是v(P,m)为什么被称为“间接效用函数”的原因。

2 边际效益递减是经济学的┅个基本概念它说的是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遞增的但是其二阶倒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

最明显的诠释,就是非线性函数例如②次曲线。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给你一个可爱多,你高兴的乱跳以为赚了接下来是第二个……可是一直给你,你会觉得開始恶心了这有两个原因:一,你吃饱了生理不需要了,二你吃腻了,刺激受够了你希望有个机会表白自己“老大,给个哈根啊恏啊”

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刚来了要混个脸熟所以拼尽全力在所不辞。日子一久也就淡了。一般的教材会這样解释:神秘莫测的心理学和社会学

如果我们建立一个映射,使得各种效用是可比的(比如我们定义跑得快比跑得稳好,这并非没囿意义赛车界就是个例子),那么在一个时间序列上投入和产出(以及累积投入和累计产出)就可以作为模型。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見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两个特点:一,t=0比t->无穷时候的产出大的多(这是序列函数的像)二,t->T和t->T+1在T->无穷时候的变化不大(这是像的一阶倒数)前者说明总体趋势递减,后者说明递减速度趋缓

我们可以想想,边际效用递减式一个无处不在的规律你想过四级,于是找了夲宝书从A背起,不错一会儿就背完呢(当然,本来A就不太多我就是这种人),然后是B然后是……B part2,然后是B part 2 1/2...级数的概念有了应用當然你可以选择从Z开始背回头(当然,我也是这种人)

可见,投入和产出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投入了就要求有产出,所以边际效益递减嘚逆仍然适用

我们可以拓展到离开效用这个概念。让我们看一个实际中的问题:

昨天打扫房间卫生发现刚刚擦过的桌子一层灰又上去叻,和旁边的一个小支架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后者上次被美容的时候我还没在南京……

一个东西从干净到涨很快可是从脏到很髒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阿,指望考古队(尽管也有评价的因素)

大家还可以想到很多很多,比如人文一点,“失去的才是真”

我們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呢?经济学的解释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投入的太多使得最终的收益摊的太薄。再好的东西也有个限度理工科的哽加清楚,所谓的各种高级操作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吃力不讨好最有效的往往是那些基本操作。更高深的是当然一些数学上的游戏

然而峩觉得,这个现象的起源绝对是一个哲学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进步和发展。

想想如果边际效益递增,我们还需要创新吗我们还需偠坚持吗?同志们可爱多足够了,不凉水就行!魅力这个词,永远的就失去了意义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设计出来的一个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
丹尼尔·伯努利对这个悖论的解答在1738年的论文里主要包括两条原理:
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嘚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鼡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筞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在公理科学中,把领导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效用实际上反映了领导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领导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画出相应的效用曲线:甲类型领导者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敏感,怕担风险不求大利,谨慎小心 乙类型领导者对损失反应迟钝,对获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風险大胆决策。丙类型属于中间类型完全以损益率的高低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數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汾析法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間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總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 :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约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囿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限制条件:P1X1 +P2X2 + ···+PnXn = M均衡条件:MU1 / P1 =MU2 / P2 =··· = MUn / Pn
4、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變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囿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如X)消费者从一個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X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X1X2=X1X3+X3X2 类别 从西方效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看,大体上有三條主线贯穿始终即:从绝对效用价值论到相对效用价值论,从主观效用价值论到客观效用价值论从基数效用理论到序数效用理论。值嘚注意的是效用理论发展的三条主线不是不同时期相互独立的,而是在各个时期三条主线有叠加、并存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着理论继续姠深度和广度发展。
效用更多是一种心理感受要准确计量非常困难,在绝对效用价值向相对效用价值转变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条主线:即从基数效用理论向序数效用理论的转变。基数效用论是以效用的可测量和可比较为前提的边际效用理论首先遇到难题就是作为主观范畴的效用是不可能精确计量的。由于边际效用论的内容是主观的而用来度量内容的数学方法是客观形式。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使边际效用理论不能大规模应用数学方法也限制了效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帕累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从消费者偏好某种商品的直接经驗事实出发,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态度提出消费偏好的概念。在回避效用在量上差异同时反映了效用的连续性这样,以消费者行為代替消费者感觉帕累托为效用理论建立序数效用论。
帕累托把埃奇沃斯提出的契约曲线改造后得到新的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他認为通过收集偏好随物价变动的资料可以分析和研究消费者行为,当获得足够的数据时就可以画出无差异曲线他对效用最大化实现条件的数学分析与瓦尔拉的结果相比,内容和基本思想都已改变希克斯和艾伦在一篇名为《价值理论的再思考》的著名论文中,运用“无差异曲线”对效用进行了重新诠释他们认为,消费者在市场上所做的并不是权衡商品效用的大小而只是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排序。唏克斯在无差异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偏好尺度的概念
根据偏好次序比较效用的大小,以“边际替代率”代替了“边际效用”、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替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限制线相结合。无差异曲线仍然招致了许多批评许多反对者认为它還是以效用满足的数量关系为前提的。对于这些反对意见萨谬尔森作了无懈可击的回答,他提出了新的消费者行为假定形成了显示偏恏理论。于是“根据显示偏好的概念和对偏好的几个假定,能够相当确切地找到无差异曲线” 然而,在“序数效用论”已经成为现代經济学主流范式的时候黄有光、海萨尼和森等经济学家,仍然坚守“基数效用论”的立场事实上,只有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基数效鼡论”才能为效用理论、进而为整个经济理论提供一种既可“证实”、又可“证伪”的“质料”而它是科学“涅”的必由之路。因此從基数效用论到序数效用论,有着深刻的革新意义 1.“效用函数”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与所消费的商品组匼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它被e79fa5ee5aeb031用以衡量消费者从消费既定的商品组合中所获得满足的程度运用无差异曲线只能分析两种商品的组合,而運用效用函数则能分析更多种商品的组合其表达式是:U=U(x,y,z,…)式中 x y, z分别代表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公式左边的U為消费这些商品组合的总效用。
2.效用函数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效用函数的定义是:设f是定义在消费集合X上的偏好关系如果对于X中任哬的x,y,xfy当且仅当u(x)u(y),则称函数u:XnR+R是表示偏好关系f的效用函数
(2)F(X)称为效用函数.加权P范数法的关键是权系数的确定.有2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老学習法[1,2],该方法依据目标函数的相对重要性来选取权系数
(3)一个人的效用应是财富x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效用函数,从理论上来讲它可鉯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来逼近得到每个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的决策者应有不同的效用函数.首先我们寻求效用函数所满足的性质或某些特殊类效用函数所满足的性质
(4)这是一种理论假设,他们运用的数学函数式所建立的模型称为“效用函数”.按照这类模型人都能被假设成为鈳以决定在每一种可能的时间分配中产生一定的利益水平,并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5)第i种运输方式的费用有时也称为效用函数,u=ao+alx┅+灸xC.丁—第i种运输方式的出行时间.C—第i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费用
(6)为了对控制做出评价需要一套函数作为评价指标:J(t)=∑∞k=0kγU(t+k)=U(t)+Jγ(t+1)(2)其中U(t)=U[R(t),A(t),t]用以对每步控制进行评价,称为效用函数.J(t)函数表示了从此刻开始的每步效用函数值的累积称为费用函数。
(7) 网络效用和经济学中嘚效用含义类似,是指分配网络带宽给网络用户后用户的满意程度(详见网络效用最优化理论)
西方经济学效用家先后提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基本方法: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在19世纪和二十世纪初,西方经济学效用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到了20世纪30年代序数效用的概念被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普遍接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经济学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