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2010年全国公共2010财政支出出的科目分析对经济的作用

2013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习题班 财政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习题班 财政练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4年会计网校试题答案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2014年会计网校试题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48|
上传日期: 04:02: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4年会计网校试题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如何对税收转嫁与归宿进行一般均衡分析?公共支出为什么有扩张的趋势_百度知道
如何对税收转嫁与归宿进行一般均衡分析?公共支出为什么有扩张的趋势
提问者采纳
&&nbsp,若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考察仅仅局限于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特定市场上,都呈不断扩张的趋势、需求; 各国无论以绝对量表示还是以相对量表示的公共支出规模;&nbsp  所谓一般均衡分析;&&nbsp。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从扩张投资转为扩张消费,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nbsp、需求。&&&&nbsp、价格等因素都是相互作用、价格相互影响的假定下,所得出的结论还不完全;&nbsp、相互影响的;&nbsp,是因为现实生活中;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模型对税收的转嫁与归宿问题作一般均衡分析,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nbsp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公共支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2012---2014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状况
2012---2014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状况
&&&&&&&&&&&&
目录&&&&一、中国财政收支状况......................................................................................4(一)财政收支概况一览...................................................................................................4(三)对年财政收支的具体分析...............................................................11二、中国财政收支状况....................................................................................13(一)财政收支概况一览.................................................................................................13(二)对年财政收支的描述.......................................................................21(三)财政收支状况具体分析....................................................................24(四)财政收支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25三、2014年至今财政收支预算情况....................................................................................27(一)财政收支预算概况一览.........................................................................................27(二)对2014年财政预算的描述...................................................................................31(三)对2014至今年财政收支的具体分析...................................................................34(四)对2014年财政预算预期效果的展望...................................................................38&&&&&&&& 年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及其分析&&&&陈多钊&&&&摘要: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通过税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资金收入;财政支出则是为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财政收支历来是评判一个国家政府作为的依据,尤其在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更是如此,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2012年到2014年财政收支的状况来管中窥豹,以此作为新一轮政策展望和推行的依据。关键词: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结构财政预算财政决算&&&&&&&&中国的财政收支体系日益庞大,庞大的背后代表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体系庞大之余也应该注重一些明显的细节,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通过税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资金收入;财政支出则是为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财政收支历来是评判一个国家政府作为的依据,尤其在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更是如此,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2012年到2014年财政收支的状况来管中窥豹,以此作为新一轮政策展望和推行的依据。下表给出了近几年来财政收支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此先对财政收支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2010年—2013年财政收入的状况&&&&&&&& 2010年—2013年财政支出的状况&&&&&&&&在对近几年来财政收支变化有一个感性把握了之后,接下来将细致的了解近几年来财政收支的变化情况,本文选取的时间梯度为2012年到2014年,所以首先先从2012年开始对财政收支进行分析。&&&&&&&& 一、中国财政收支状况&&&&(一)财政收支概况一览&&&&&&&&2012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单位:亿元决算数决算数项目预算数决算数为预算数的%为上年决算数的%一、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80...-.400..-.492...5.2.399.08.07.13.6..769.269.2&&&&&&&& 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二、非税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31.690.60..&&&&&&&&40.783.12..&&&&&&&&132.01.0.9101.2&&&&&&&&137.06.4.1108.4&&&&&&&&中央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100.&&&&&&&&109.&&&&&&&&注: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支出总量(中央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入总量(中央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2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单位:亿元决算数项目预算数决算数为预算数的%一、一般公共服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二、外交..98...决算数为上年决算数的%111.08.3&&&&&&&& 中央本级支出三、国防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四、公共安全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五、教育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六、科学技术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七、文化体育与传媒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八、社会保障和就业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九、医疗卫生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节能环保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一、城乡社区事务中央本级支出&&&&&&&&342.479..83.028.285.1....3.769..&&&&&&&&332.481..96.101.291.1....4.998...19&&&&&&&&97.03.01.7.8.5.9.1.13.&&&&&&&&108.88.05.18.8.32.22.17.4.&&&&&&&& 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二、农林水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三、交通运输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四、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五、商业服务业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六、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八、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九、住房保障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二十、粮油物资储备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80.27.565......3555.20&&&&&&&&427.02.969......46.87&&&&&&&&532.08.9.13.599.286.899.856.752.784.8&&&&&&&&325.25.04.33.563.874.663.456.850.17.5&&&&&&&&475..74.74..62&&&&&&&&477..10.90..17&&&&&&&&100.2.01.&&&&&&&&110.4.11.&&&&&&&& 廿一、国债付息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廿二、对地方税收返还廿三、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廿四、其他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43&&&&&&&&.38.3153.15&&&&&&&&98.498.498.893.515.49.428.7&&&&&&&&113.09.326.551.119.7&&&&&&&&中央本级和补助地方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中央预备费中央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00.&&&&&&&&4.&&&&&&&&100.&&&&&&&&113.&&&&&&&&.92&&&&&&&&100.0&&&&&&&&113.68.6&&&&&&&&注:1.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支出2012年决算数与预算数相比变化较大,具体原因详见“关于2012年中央本级支出决算的说明”、“关于2012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的说明”。2.本表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小于“2012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表”中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主要是“2012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表”中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工商部门停征两费等转移支付、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基本养老金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村级公益事业奖补等转移支付,在本表中分别列入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科目。&&&&&&&&(二)对年财政收支的描述&&&&&&&&1、全国公共财政收支情况&&&&1)公共财政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133亿元,比上年增加4805亿元,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1077亿元,比上年增加8530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长12.1%。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如下:1.国内增值税26416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主要受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2.国内消费税7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卷烟消费税3949亿元,增长17.8%;成品油消费税2811亿元,增长9.9%。3.营业税15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房地产营业税4051亿元,增长11.6%;建筑业营业税3706亿元,增长18.6%;金融业营业税2874亿元,增长32.7%,主要是金融业贷款利息收入增加。4.企业所得税19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上下年企业所得税退税因素后增长12.8%。其中,汇算清缴上年企业所得税增加1022亿元,占企业所得税增加额的近四成,增长25.1%,主要是2011年企业利润总体增长较快;预缴当年企业所得税增长8.4%。分行业看,银行业企业所得税4564亿元,增长41.9%;工业企业所得税7349亿元,增长2.6%,主要受2012年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低(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以及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影响。5.个人所得税5820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工薪所得税3577亿元,下降8%;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595亿元,下降12.5%。主要是受2011年9月份起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以及调整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税率结构减收影响。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479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关税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8.7%。主要受一般贸易进口增长放缓,以及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7.出口退税10429亿元,比上年多退1224亿元,增长13.3%(账务上作冲减收入处理)。主要是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相应增加退税数额。8.车辆购置税2228亿元,比上年增长9%。9.证券交易印花税304亿元,比上年下降30.8%。主要受股市成交额大幅下降的影响。10.城市维护建设税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11.地方其他税种收入情况:土地增值税27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主要是税务部门加强了征收管理;契税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城镇土地使用税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主要是受部分地区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段等级和税额标准等影响;耕地占用税&&&&&&&& 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50.7%,主要是一些地方推进产业园区等建设、新开工项目用地增加,以及加强收入清缴征收力度。12.非税收入16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非税收入2849亿元,增长5.7%。地方非税收入13760亿元,增长20.3%。地方非税收入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按规定2011年将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部分地区年初相关工作正在启动,使2011年一季度的非税收入基数相对较低,同时,2012年初又有清缴2011年部分非税收入入库的因素,相应地2012年一季度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加较多,增加额(1158亿元)约占全年地方非税收入增加额的一半;二是地方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征管,该项收入比上年增加额(955亿元)约占地方非税收入增加额的四成。以上收入项目中,全额或大部分属中央收入的进口环节税收、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低增长或下降,执行中由中央全额退付的出口退税增退较多冲减收入,这些都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增幅;而主要属地方收入的营业税、地方其他税种及地方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带动地方收入增长。相应地,中央收入增幅低于地方收入增幅。从全年财政收入增长情况看,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幅低、物价涨幅回落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结构性减税力度较大等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12.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幅回落10.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4.7%,二季度增长10%,三季度回落到增长8.1%,四季度增长19.9%。四季度增幅回升,主要是2011年四季度经济下行,10月份开始财政收入增幅大幅下滑,尤其最后两个月收入基数很低,使2012年四季度收入增幅相对较高。2)公共财政支出情况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5712亿元,比上年增加16464亿元,增长15.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财政支出64148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8765亿元,比上年增加2251亿元,增长13.6%;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5383亿元,比上年增加5462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等安排的支出106947亿元,比上年增加14214亿元,增长15.3%。财政支出均衡性进一步提高。12月份,全国财政支出20817亿元,占全年支出的16.6%,比2011年(18.6%)、2010年(20.3%)分别下降2个和3.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813亿元,占全年支出的9.7%,比2011年(11.3%)、2010年(10.8%)分别下降1.6个和1.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19004亿元,占全年支出的17.8%,比2011年(19.9%)、2010年(22.4%)分别下降2.1个和4.6个百分点。&&&&&&&& 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1-12月累计,教育支出21165亿元,比上年增加4667亿元,增长28.3%;科学技术支出4429亿元,比上年增加601亿元,增长15.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51亿元,比上年增加358亿元,增长18.9%;医疗卫生支出7199亿元,比上年增加769亿元,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42亿元,比上年增加1432亿元,增长12.9%;住房保障支出4446亿元,比上年增加625亿元,增长16.4%(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3123亿元,增长19.7%);农林水事务支出11903亿元,比上年增加1966亿元,增长19.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20亿元,比上年增加1399亿元,增长18.4%;节能环保支出2932亿元,比上年增加291亿元,增长11%;交通运输支出8173亿元,比上年增加675亿元,增长9%(上年用车辆购置税安排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增加较多,基数较高)。&&&&&&&&2、全国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1)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37517亿元,比上年减少3846亿元,下降9.3%。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313亿元,比上年增加183亿元,增长5.8%;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级)34204亿元,比上年减少4029亿元,下降10.5%,主要是土地出让成交额下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517亿元,比上年减少4656亿元,下降14%。2)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36069亿元,比上年减少3878亿元,下降9.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355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175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增长0.8%;对地方转移支付1180亿元,比上年增加233亿元,增长24.6%。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33894亿元,比上年减少3896亿元,下降10.3%,主要是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8418亿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等成本性开支占地方土地出让支出总额的79.6%),比上年减少4752亿元,下降14.3%。&&&&&&&&(三)对年财政收支的具体分析&&&&从预算的角度,财政收入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其中,预算内收入主要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而预算外收入主要指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从2011年开始,预算外收入开始取消,政府性收入开始纳入预算管理。一般预算收入包括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及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部分,2010&&&&&&&& 年占财政总收入比例约为69%,近几年转移支付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按有关规定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带动地方非税收入增加较多所致。政府性基金是指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包括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基金,2010年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约为31%。2012年整体上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不会有大的亮点,预算值较11年实际值仅小幅上升,这决定了财政资金更多的使用在个别季度中以对冲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如11Q4-12Q1,最新公布的1-2月财政收入增速仅13.1%,而支出增速却达到了32.9%。2012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增速高于整体收入增速;营业税、关税、非税收入增速慢于中央财政整体增速;个人所得税增速为负;其中,增值税的上升涉及到营业税转增值税的改革面扩展,而个人所得税的下降反映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拉动内需的要求,降低出口关税或以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方式进行。2012年中央财政支出增速中(包括转移支付方面):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文化教育传媒预算增速超过整体支出增速;而一般公共服务,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增速则低于整体增速;201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占比上升的项目主要有: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支出,电力改革预留资产变现收入安排的支出;占比下降的项目主要有: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支出,铁路建设基金支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等;月财政收入增长13.1%,低于05年至今的历史平均增速,其中,非税收入增速达到51.1%。远高于税收增速的9.5%,且二者的剪刀差还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而1-2月财政支出增速为32.9%,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其中,较高的集中在: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医疗、社保,农林水利等方向,和全年预算支出增速较高的行业相匹配。&&&&&&&& 二、中国财政收支状况&&&&(一)财政收支概况一览&&&&1、二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本月数.190..26....737.......77..14一至本月累计数3.861.-.356....759.298..52..29....04累计比上年同期(%)7.25.98.04.2-34.7-8.214.124.7-3.89.48.58.9-34.331.617.215.715.315.212.7-17.627.724.720.542.720.320.3-8.615.17.6-33.241.438.8-6.2&&&&&&&&2、三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本月数一至本月累计数累计比上年同期(%)&&&&&&&& 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83.-.....034...27......15&&&&&&&&9.445.-.083....793.820..579..442....19&&&&&&&&6.96.05.22.2-28.7-0.614.025.69.07.46.36.4-27.538.312.512.113.114.59.3-1.121.911.922.228.019.015.1-6.62.7-0.7-10.334.026.411.9&&&&&&&&3、四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本月数8.44.-872.972.45494.66一至本月累计数8.089.-.578.35累计比上年同期(%)6.76.56.22.3-22.82.613.715.810.0&&&&&&&& 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75...307..05.....95..43&&&&&&&&342.47...304.98.296..024.88...62&&&&&&&&6.57.811.1-20.945.17.913.614.415.813.218.521.515.628.628.618.215.52.79.9-1.13.229.114.5-11.2&&&&&&&&4、五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本月数0.28.-911.588.....57一至本月累计数8.718.-.081...234.715.37累计比上年同期(%)6.66.95.92.7-18.80.613.712.110.76.18.211.4-17.744.04.313.214.3&&&&&&&& 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610.22.......80164.19&&&&&&&&.51.956..671.96..65.81&&&&&&&&15.311.623.916.419.025.424.918.013.14.110.34.9-17.223.58.65.6&&&&&&&&5、六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本月数1.34.-979.203.......50..一至本月累计数0.353.-.630...329.231.746.47.806.001.累计比上年同期(%)7.57.96.63.6-17.1-0.312.914.211.06.57.811.0-16.039.85.310.814.813.610.718.711.915.422.314.119.611.3&&&&&&&& 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934....08&&&&&&&&...03896.89&&&&&&&&-2.39.4-0.8-15.917.8-4.412.1&&&&&&&&6、七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本月数1.00.-740.078....354..50.....120..15一至本月累计数2.954.-.124....950.255.572.228.909.293...16935.04累计比上年同期(%)8.08.57.12.9-13.81.012.514.210.65.78.512.7-13.240.25.28.913.712.29.51.79.714.019.311.219.09.6-4.77.2-2.0-35.510.1-5.87.8&&&&&&&& 7、八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本月数.86.-758.95....607..97.....130..65一至本月累计数1.640.-.607..665..494.452.465.437.780.654...累计比上年同期(%)8.18.47.83.2-12.41.512.413.311.05.28.812.8-12.337.16.38.611.510.28.31.48.512.316.59.020.39.20.48.0-4.7-23.310.2-5.51.1&&&&&&&&8、九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本月数.13.-925.81一至本月累计数2.353.-7725.23累计比上年同期(%)8.69.08.23.8-10.4-0.2&&&&&&&& 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34..80....34&&&&&&&&4.54.151.872....672.006.71..116.03&&&&&&&&10.914.310.85.28.813.6-10.836.86.18.811.910.56.63.19.012.114.68.720.79.92.18.6-4.5-24.110.7-2.94.6&&&&&&&&9、十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本月数2.41.-683.094....一至本月累计数.8...113.5220.78累计比上年同期(%)9.49.88.64.2-8.00.010.315.011.36.09.014.7-8.536.86.9&&&&&&&& 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28&&&&&&&&.215..443.861.75..212.31&&&&&&&&10.011.410.77.34.211.013.515.012.721.010.24.810.7-2.8-19.413.2-0.86.1&&&&&&&&10、十一月份财政收支状况&&&&项目收入合计一、税收收入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契税二、非税收入支出合计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本月数.42.-852.90........66一至本月累计数.6...530.5.884.430..68累计比上年同期(%)11.99.87.011.62.012.214.215.9-5.354.112.124.12.51.627.017.917.712.932.916.519.515.719.7&&&&&&&& 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务&&&&&&&&325.....1584.19&&&&&&&&.204.052..226.42&&&&&&&&12.622.223.611.914.70.7-39.611.616.82.8&&&&&&&&(二)对年财政收支的描述&&&&2013年,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采取措施,大力支持税务、海关部门依法征收,全国财政收入预算顺利完成,特别是中央财政扭转了年初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完成全年收入预算并略有超收。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形势下,认真抓好预算执行和资金监管工作,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43亿元,比上年增加11889亿元,增长10.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0174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6%),比上年增加3999亿元,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8969亿元,比上年增加7891亿元,增长12.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1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在上半年经济下行、财政减收、全国特别是中央财政完成全年收入预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按照党中央、国务
院决策部署,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征收,随着经济逐步回暖、贸易形势好转和相关增收措施落实,下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稳步提高,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圆满完成并略有超收。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清理取消或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财政收入质量提高。以下为2013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1)公共财政收入情况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43亿元,比上年增加11889亿元,增长10.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0174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6%),比上年增加3999亿元,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8969亿元,比上年增加7891亿元,增长12.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1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①国内增值税2880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中央增值税20528亿元,增长4.3%,增幅偏低主要是受工业增加值增速趋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后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地方增值税8275亿元,增长22.8%,增幅较高主要是由营业税改征的增值税全部属地方收入,其中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值税完成1542亿元,增加1246亿元。②国内消费税8230亿元,比上年增长4.5%。③营业税1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受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3%、销售额增长26.3%的拉动,房地产营业税5411亿元,增长33.6%;受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拉动,建筑业营业税4315亿元,增长16.5%;金融业营业税3172亿元,增长10.3%;受营改增影响,交通运输业营业税604亿元,下降3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税962亿元,下降7%。④企业所得税22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扣除年度间退税等不可比因素后增长约8%。分行业看,金融业企业所得税6276亿元,增长14.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2850亿元,增长25.1%;工业企业所得税7422亿元,增长1%,与1-11月累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2%存在差距,主要是受煤炭企业所得税同比大幅减少,建材、钢坯钢材、有色金属、通用设备等行业企业所得税下降,以及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影响。⑤个人所得税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工薪所得税4092亿元,增长14.4%,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长及加强征管的影响;财产转让所得税664亿元,增长38%,主要受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的影响。⑥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4003亿元,比上年减少799亿元,下降5.4%;关税2630亿元,比上年减少154亿元,下降5.5%。进口环节税收下降,主要是受一般贸易进口增长低于预期,大排量汽车等高税率产品进口减少,原油、铁矿砂等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以及上年收入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⑦出口退税10515亿元,比上年多退86亿元,比上年增长0.8%。出口退税增幅较低,主要是可退税出口货物结构变化,以及加强对虚增出口、出口骗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考虑上述因素后,全年出口退税与实际出口增长大体适应,基本上做到了应退尽退。⑧车辆购置税2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主要受汽车销量增长13.9%拉动。⑨地方其他税种收入情况:受房地产成交量增加带动,契税3844亿元,增长33.8%;土地增值税3294亿元,增长21.1%;耕地占用税1808亿元,增长11.6%;城镇土地使用税1719亿元,增长11.5%。&&&&&&&& ⑩非税收入18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中央非税收入3540亿元,增长22.9%,主要是部分企业一次性上缴利润增加;地方非税收入15106亿元,增长9.8%。在上半年经济下行、财政减收、全国特别是中央财政完成全年收入预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征收,随着经济逐步回暖、贸易形势好转和相关增收措施落实,下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稳步提高,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圆满完成并略有超收。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清理取消或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财政收入质量提高。2)公共财政支出情况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39744亿元,比上年增加13791亿元,增长10.9%。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0472亿元,比上年增加1707亿元,增长9.1%;地方财政支出119272亿元,比上年增加12084亿元,增长11.3%。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1-12月累计,教育支出21877亿元,增长3%,主要是上年基数较高(增长28.3%);科学技术支出5063亿元,增长13.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20亿元,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8209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17亿元,增长14.6%;住房保障支出4433亿元,下降1%,主要是按计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农林水事务支出13228亿元,增长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067亿元,增长21.9%;节能环保支出3383亿元,增长14.2%;交通运输支出9272亿元,增长13.1%。全国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如下:①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52239亿元,比上年增加14704亿元,增长39.2%。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232亿元,增长27.5%。主要是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近年依法新设立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增加。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级)48007亿元,增长40.3%。主要是土地出让合同成交价款增加较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250亿元,比上年增加12732亿元,增长44.6%。②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50116亿元,比上年增加13786亿元,增长37.9%。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761亿元,增长26.9%;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47355亿元,增长38.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40600亿元,增长41.9%,主要是征地&&&&&&&& 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增加较多。需要说明的是,2014年1月份财政收支整理期结束后,上述2013年财政收入、支出数还会有小的变化。&&&&&&&&(三)财政收支状况具体分析&&&&2013年财政收入增速创新低。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创1989年以来增速新低。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提升并未改变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状。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提升至53.4%,较2012年提升1.3个百分点,相反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下滑至46.6%。目前,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是1994年分税制体制改革的结果。分税制改革带来了的重大变化是:收入权利上移与支出责任下移。1994年之后,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从80%迅速下降至50%以下,2011年占比再次超过50%,但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占比上升幅度远高于地方收入占比幅度,地方事权与财权不匹配问题持续存在。主要税种增收情况:2013年税收收入11万亿,同比增长9.8%。其中主要税种:增值税2.9万亿,同比增长9%;企业所得税2.2万亿,同比增长14%;营业税1.7万亿,同比增长9.3%;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4万亿,同比下降5.4%;消费税8230亿元,同比增长4.5%;个人所得税6531亿元,同比增长12.2%。完善地方税种体系。预计消费税转为地方税主体税种可能性大于房地产税。根据目前讨论方案,若将现有在生产环节的消费税转移至零售环节征收,划归地方,与现在已经属于零售环节征收的车辆购置税一起划拨地方,预计在1万亿左右。全国财政支出增速创22年新低,但财政支出刚性未改。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地方财政支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013年是习李团队的开局之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成为2013年财政支出主基调。&&&&&&&& (四)财政收支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4.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幅也同比回落14.9个百分点。简单的数字,却是能够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压力。市县两级政府在总局、省局税收计划基础上增加了20%以上的定额,加上国税总局强调减少税收“跑冒滴漏”和坚决禁止收“过头税”,2014年的税收征管难度更大。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之下,2013年赤字规模的绝对数量仍要体现相应的扩张力度,预计赤字率也有相应的提升空间。而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结构性减税将进一步完善,并将推动更深层次的税制改革。另外,财政收支矛盾日趋凸显。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从2012年的整体财政收入情况来看,1至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08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594亿元,增长11.9%。总体看,今年财政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1月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4.9个百分点。前11个月的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完成预算进度有所加快,但整体财政收入有所回落,这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与金砖四国的情况类似,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财政收入有着实质性的影响;二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对财政收入有着进一步的拉动趋势;结构性减税也对财政收入放缓有一定影响。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今年前11个月的财政支出也有着明显的增长。数据显示,1至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1048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940亿元,增长17.9%。展望2013年以及未来的几年,这种财政收支矛盾可能日趋凸显。从财政看,2013年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收入方面,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企业利润下降,结合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都将减少一些收入。财政收入增长将会比较低。支出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水利等支出需求较大,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压力较大。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下移至“七上八下”成为一种常态,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在收入方面,至少明年财政收入不再可能保持远超GDP增速的高增长水平,有可能退回10%左右甚至更低的增长水平;在支出方面,教育、社保、住房、三农、小微企业等刚性社会支出规模很大、压缩很难。&&&&&&&& 2013年,中央财政比起地方财政可能面临更大收支压力。一方面是中央财政相对于地方财政的投入压力不减;另一方面,明年资源税、环境税、房产税等领域税制改革所创造的新增税收主要归属于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关系不大,中央财政缺乏税收增量的足够“弹药库”。&&&&&&&& 三、2014年至今财政收支预算情况&&&&(一)财政收支预算概况一览&&&&2014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亿元2013年项目执行数一、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二、非税收入7.14..5...630.预算数0.33..8...805.014年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107.06.08.07.08.05.5&&&&&&&& 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中央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405..04..&&&&&&&&425..10..&&&&&&&&104.996.02.697.11.8&&&&&&&&注: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支出总量(中央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入总量(中央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4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单位:亿元2013年项目执行数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二、外交支出中央本级支出三、国防支出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014年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102.06.12.2&&&&&&&& 对地方转移支付四、公共安全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五、教育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六、科学技术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九、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节能环保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一、城乡社区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二、农林水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24.296..672.364...40.640..37.27..25.&&&&&&&&27.389..938.580...14.038..90.22.776...00&&&&&&&&113.04.10.02.07.09.13.05.096.132.3.8110.1&&&&&&&& 十三、交通运输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四、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五、商业服务业等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六、金融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八、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十九、住房保障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二十、粮油物资储备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廿一、国债还本付息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廿二、对地方税收返还廿三、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廿四、其他支出&&&&&&&&.63....9.359....05..056.38.82&&&&&&&&.05....71205.71&&&&&&&&105.187..165.480.999.479.&&&&&&&&492..78.393..693..15&&&&&&&&100.9.093.08.16.34.0&&&&&&&&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央本级和补助地方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中央预备费中央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8.9.8037.64&&&&&&&&502.0..00&&&&&&&&148.09.9108.0&&&&&&&&.38&&&&&&&&74880.00&&&&&&&&109.3&&&&&&&&注:本表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小于“2014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中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主要是“2014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中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基本养老金和低保等转移支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转移支付、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在本表中分别列入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农林水支出科目。&&&&&&&&(二)对2014年财政预算的描述&&&&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变化、未来几年各领域支出需求,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指标和重点任务情况,按照收入预算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支出预算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对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筹安排如下:1.公共财政预算。中央财政收入64380亿元,比2013年执行数(下同)增长7%。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由收入任务数变为收入预计数。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0亿元,合计收入总量预计为6538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74880亿元,增长9.3%(扣除预备费后增长8.6%)。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2506亿元,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51874亿元,中央预备费500亿元。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预计为95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0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亿元。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483.08亿元。&&&&&&&& 地方本级收入75150亿元,增长9%,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518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合计预计为127024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30031亿元,增长9%,加上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993亿元,支出总量为131024亿元。地方财政收支差额4000亿元,比2013年增加500亿元,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需要说明的是,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目前尚在汇总中。报告中地方财政收入预计数和支出安排数均为中央财政代编。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财政收入13953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4053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53037亿元,增长9.5%,加上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993亿元,支出总量为154030亿元。收支差额135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00亿元,赤字率为2.1%左右。2014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农林水支出6487.47亿元,增长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52.96亿元,增长9.8%。教育支出4133.55亿元,增长9.1%。科学技术支出2673.9亿元,增长8.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12.29亿元,增长9.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38.05亿元,增长15.1%。住房保障支出2528.69亿元,增长9%。节能环保支出2109.09亿元,增长7.1%。交通运输支出4345.68亿元,增长5.1%。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393.96亿元,增长10.1%。国防支出8082.3亿元,增长12.2%。公共安全支出2050.65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45.15亿元,增长2.6%。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05.77亿元,下降20.7%,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66.69亿元,下降19.1%,主要是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到期后,2014年不再安排补贴&&&&&&&& 资金,相应减少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51874亿元,增长8%。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7217.87亿元,增长10.9%;专项转移支付19569.22亿元,增长6.1%。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均衡性转移支付10807.81亿元,增长10.1%;革命老区、民族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695.22亿元,增长11.8%。均衡性转移支付中,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678亿元,增长10%;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480亿元,增长13.5%;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49.81亿元,增长10%。2.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168.62亿元,下降1.5%。加上上年结转收入806.96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4975.58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4975.58亿元,增长16.8%。其中,中央本级支出3422.37亿元,增长24%;对地方转移支付1553.21亿元,增长3.6%。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43140.61亿元,下降10.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6371.31亿元,下降11.8%。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对地方转移支付1553.21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44693.82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44693.82亿元,下降5.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6871.14亿元,下降9.2%。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47309.23亿元,下降9.4%,加上上年结转收入806.96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48116.19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48116.19亿元,下降4%。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26亿元,增长34.7%。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52.03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量为1578.03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578.03亿元,增长61.3%。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184亿元,增长183.1%,占中央企业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13%。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55.79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55.79亿元。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981.79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52.0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量为2133.82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133.82亿元。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7666.51亿元,增长9.1%,其中,保险费收入28087.56亿元,财政补贴收入8211.85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2581亿元,增长13.9%。本年收支结余5085.51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8527.36亿元。&&&&&&&& (三)对2014至今年财政收支的具体分析&&&&&&&&1、一至二月财政收支具体分析&&&&1)概况&&&&1-2月财政收入增速较高,而财政支出增速偏低,并且财政支出力度偏弱。税收收入增速提升是带动财政收入增速提升的主因,其中外贸相关的税收以及假日因素导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提升是主因;而受去年同期石油特别收益金清缴入库增加、基数较高影响非税收收入回落。1-2月对民生领域(如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和教育)的财政支出增速较高;而作为今年政府预算报告中预算财政支出增速明显提升的领域如环境保护、住房保障和交通运输,1-2月的财政支出增速相对较低,均为负增长,我们预计这样财政支出的节奏有关,考虑到今年预算财政支出的约束提升,年内这些领域的财政支出力度将会逐渐加大。1-2月财政支出力度偏弱,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而当前财政支出力度也偏弱,为年内实施稳增长预留空间。&&&&&&&&2)具体原因及逻辑&&&&中央本级收入受去年低基数影响而保持较高增长,带动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回升至11.1%。1-2月中央和地方本级收入增速分别为9.2%和12.9%,相比去年同期的增速水平,中央本级收入增速提升7.6个百分点,而地方本级收入增速保持持平,这导致在今年前两月经济增速继续下行的情况下,1-2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反而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速提升是带动财政收入增速提升的主因,非税收收入回落。1-2月税收和非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13.2%和-3.4%,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水平,分别变动7.3%和-20.6个百分点。从主要的税收种类看,外贸相关的税收收入提升是带动税收收入提升的主因。1-2月关税、进口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收入增速分别为21.4%和15.3%,相比去年同期的增速水平,分别提高55.7和50个百分点;此外,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速为30.7%,相比去年同期,提高34.5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的大幅提升主要受春节放假因素影响,部分年终集中发放奖金分红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去年在3月份入库,而今年在2月份入库,使今年2月份个人所得税增幅相对较高。企业所得税增速为12.4%,相比去年同期回落12.3个百分点,显示当前经济疲弱导致企业收入下行压力较大。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4%。其中,中央非税收入下降34.1%,主&&&&&&&& 要是受去年同期石油特别收益金清缴入库增加、基数较高影响;地方非税收入增长4%。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速较高。1-2月财政支出增速为6%,相比去年同期回落9.7个百分点。前两月支出增速较高的领域有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和教育,而作为今年政府预算报告中预算财政支出增速明显提升的领域如环境保护、住房保障和交通运输,在1-2月的财政支出增速相对较低,均为负增长,我们预计这样财政支出的节奏有关,考虑到今年预算财政支出的约束提升,年内这些领域的财政支出力度将会逐渐加大。1-2月财政支出力度偏弱,年内稳增长预留空间。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支出力度看,1-2月份该数值为0.685,明显低于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年份的均值水平0.74。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而当前财政支出力度也偏弱,为年内实施稳增长预留空间。&&&&&&&&2、三月财政收支具体分析&&&&1)概况&&&&3月财政收入增速为5.2%,比上月回落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增速为22.3%,比上月大幅提高32.9个百分点,符合此前预期,稳增长政策开始发力,财政支出放量。3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从上月的5.3%大幅上升至18.2%,和财政支出的变化基本一致。从财政支出的领域看,3月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等累计增速比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文化、城乡建设等均是财政加码的方向,这符合此前政策基调。结合稳增长的需要以及财政支出高峰的提前,预计2季度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大的力度。&&&&&&&&2)具体原因及逻辑&&&&经济疲弱,财政收入压力大。3月虽然经济增长比前两月有所回升,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反而继续下行,从原因看,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为-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5%,本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较低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经济增长放缓、出口退税增加较多、个人所得税上下年缴库错月等因素影响。3月出口退税增速为19.3%,比上月大幅增加23.68个百分点,这表明,为稳增长需要,政府相应采取了通过加大出口退税稳出口的举措。稳增长政策实施,财政支出放量。3月财政支出增速为22.3%,比上月大幅提高32.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大幅放量。我们在前两月的财政收支解读中曾明确提出,前两月财政支出力度不大,如果有稳增长需要,财政支出具备大幅增加的空间,实际情况符合预期。3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中的国家预算内资金的表现也可以作证,当月国家预算内资金从上月的&&&&&&&& 5.3%大幅上升至18.2%。财政支出领域兼顾短期和长期,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从财政支出的领域看,3月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等单月增速比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文化、城乡建设等均是财政加码的方向,这符合此前政策基调,当前的调控兼顾短期和长期,也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二季度财政支出预计仍维持较大力度。众所周知,今年经济偏弱,财政收入压力大,在赤字既定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增速也不会很高,但是可以通过控制财政支出节奏,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加大财政支出,等经济企稳后,财政支出力度和相应减弱,由此判断,从三月份开始至少到今年二季度,财政支出的力度将相对较大。&&&&&&&&3、四月财政收支具体分析&&&&1)概况&&&&4月全国财政收入12481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上月提高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9409.5亿元,同比增长为1.1%,较上月大幅回落21.2个百分点。4月财政收入和支出受去年基数影响,波动性增强,但不改2季度财政支出力度。当月财政支出虽然较上月回落,但财政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行业支出仍保持较高增速。4月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延续上月大幅增长走势,当月中央本级支出增长21.3%,比上月提高7.0个百分点,表明国家正在落实两会中提出的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农业、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虽然4月当月财政支出波动性加大,但我们认为2季度财政支出仍将继续保持较大力度。&&&&&&&&2)具体原因及逻辑&&&&受去年财政收入基数较低影响,4月当月财政收入增长9.2%,比3月提高4个百分点;由于去年同期财政支出力度大幅提升,使得今年财政支出同比基数增加,带动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回落21.2个百分点,降至1.1%。今年1-4月,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回落至11.3%,比1-3月回落0.5个百分点,受地产销售回落影响,与房地产交易直接相关的如房地产营业税、契税等对地方财政增收的贡献明显回落。4月税收收入较上月提高6.5个百分点至9.0%,而非税收入则较上月回落6.2个百分点至10.5%。此外,税收收入占比较上月提高9.6个百分点至88.8%,成为拉动4月全国财政&&&&&&&& 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值得关注的是4月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关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比上月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17.5个百分点和8.2个百分点,分别升至10.5%和6.6%,成为带动税收收入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虽然4月财政支出较上月有大幅回落,但是国家增大中央本级支出,当月增长21.3%,比上月提高7.0个百分点,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行业支出仍保持较高增速,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长水平。表明国家在今年两会中强调的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农业、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政策正逐步得到落实,后续这些领域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将有望保持较高增速。4月地方财政支出大幅回落至-3.1%,比上月降低26.6个百分点,但是收入增速较3月提高0.3个百分点,升至9.8%,后续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仍有空间。今年经济维持底部震荡格局,财政收入压力大,在以收定支情况下,国家将着重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节奏对经济进行调节。虽然4月财政支出波动性增大,但我们仍维持2季度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判断。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4、五月财政收支具体分析&&&&1)概况&&&&5月全国财政收入13670亿元,同比增长7.2%,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2790亿元,同比增长24.6%,比上月大幅提高23.5个百分点。当月财政收入放缓主要受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房地产调整带动成交量下滑,以及去年基数逐步提高影响。财政支出大幅提升主要受到地方本级财政支出放量,预算执行进度显著加快带动。当月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城乡社区事务管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领域吸引财政资金强劲。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今年财政部提前通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5月地方财政支出情况看,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调整财政政策稳定增长,同时也加大了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力度。今年3月以来,财政支出力度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预计地方财政支出仍将继续发力。&&&&&&&&2)具体原因及逻辑&&&&当月财政收入由上月9.2%降至7.2%,主要受到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房地产调整带动成交量下滑导致商品房销售额下降影响,同时,去年财政支出基数逐步提高也影响了当月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5.9%,扣除营改增转移收入后增长1.1%,比上月回落近&&&&&&&& 3.8个百分点。受到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营改增力度增加进项税抵扣等影响,增值税收入放缓成为拉动当月税收收入下滑的主因。此外,企业所得税也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降至8.4%,一定程度上抑制了5月税收收入的增加。5月税收收入较上月降低2.2个百分点至6.8%,非税收入增速与上月持平为10.5%。税收收入占比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成为带动5月财政收入下滑主因。主要税种中,除了消费税和契税增速比上月有所回升外,5月关税、出口退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增速均比上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关税、营业税降幅较大,分别比上月降低5.4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分别回落至7.9%和0.8%。当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4.6%,比上月大幅提高23.5个百分点,主要受到地方本级财政支出放量,预算执行进度显著加快带动。5月地方财政支出增速比上月大幅提高30个百分点,上升至26.9%;中央财政支出比上月降低5.5个百分点,降至15.8%,中央财政支出示范效应显著。当月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城乡社区事务管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领域吸引财政资金强劲,财政对其支出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107.8个百分点、41.6个百分点、44.9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21.9个百分点和16.9个百分点,分别升至82.4%、33%、48%、34%、20.5%和23.3%。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今年财政部提前通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5月地方财政支出情况看,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调整财政政策稳定增长,同时也加大了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力度。今年3月以来,财政支出力度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预计地方财政支出仍将继续发力。&&&&&&&&(四)对2014年财政预算预期效果的展望&&&&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从财政看,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受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将趋于平缓。同时,支持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需要增加投入。根据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2014年财政工作和预算编制,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发挥财税体制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严肃财经纪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1)2014年财税改革工作重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各项改革目标,抓好今明两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工作非常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作为今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务必实现良好开局。①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政府支出预决算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部门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按项级科目公开外,要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研究将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二是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需要,确定中期财政政策,研究编制三年财政规划,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评价办法,并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提高财政政策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三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审核预算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硬化支出预算约束。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促进税收依法征管。四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中央财政预算因政策需要可编列赤字,在政策调整后分年弥补。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原则上用于削减财政赤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减支出或增列赤字并在经全国人大审定的国债限额内发债平衡。五是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平竞争环境。清理范围包括:各级政府出台的对各类区域的税收优惠、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政策;对企业的税费减免、先征后返和财政补贴,低价出让转让土地和国有资产政策;对个人的税费减免、先征后返和财政补贴等政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政策要停止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各类发展规划不得另行规定财税优惠政策。六是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明确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出范围和重点,加强统筹协调,避免交叉重复。建立将政府性基金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机制。进一步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力度。加强社会&&&&&&&& 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性问题。七是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研究制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制度规范和操作指南,继续组织地方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对部分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供基础数据信息。②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一是继续推进营改增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抓紧研究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的政策,力争今年4月1日实施。二是实施鼓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三是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四是进一步扩展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五是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六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进程。七是加快推动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同时,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在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积极协同推进养老、医药卫生、教育、科技、住房等相关领域改革。&&&&&&&&2)2014年财税政策&&&&①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14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同时赤字率保持不变,体现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财政平稳运行。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结构调整的优势,把实施财政政策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明晰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编制预算时据实安排重点支出,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办法。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大力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013年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腾出资金重点用于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 护等领域的支出。二是完善有利于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结合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展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促进养老、健康、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发展的财税政策。对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能源原材料等767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关税。对300种资源、能源和高耗能产品实施税率为2%-40%的出口关税。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完善加速设备折旧政策,落实好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的政策。三是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控财政风险。研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除严格授权举借的短期债务外,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城市建设等公益性资本支出或置换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改革方案,推动部分地方开展改革试点。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一般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公共财政收入和举借新债偿还;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专项债务,主要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等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和运营。在允许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举债管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抓紧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的政府融资职能,剥离后地方政府新发生或有债务,要严格限定在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范围内。同时,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列入风险预警范围的高风险地区不得新增债务余额,强化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束,推进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为确保改革措施平稳推进,既要规范管理新增债务,也要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防止资金链断裂。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继续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此基础上,支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一是支持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推动实施保护性耕作,开展深松整地试点、秸秆还田工作;支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开展试点;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二是推进农业走出去,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三是支持耕地修复保护。选择部分省份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试点;支持在河北部分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开展耕地治理和农业节水措施应用试点;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四是推进粮棉收储补贴制度改革。适当控制最低收购价格上调幅度,合理制定临时收储价格,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作用。从2014年起,取消部分地区大豆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开展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重点省份加快推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 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广运用PPP模式,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研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支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工作。③完善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有关年度工作要求,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相应提高个人缴费水平,由70元提高到90元;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进一步减轻群众的大病医药费用负担;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投入,扩大救助范围,支持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给予救助;加大公共卫生资金投入,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元;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研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政策,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增加服务数量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坚持精算平衡原则,堵塞制度漏洞。按10%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同时,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三是健全对低收入群体补助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中央财政补助地区按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分别提高15元和12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四是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力度,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④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发展。一是区分教育的公共性层次,完善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解决教育改革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问题,进一步加强财政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同时引导企业、个人和社会多渠道投资职业教育。落实体现内涵式发展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根据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跨区域流动情况,完善相关测算办法,增加接收地区的转移支付。二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 导向机制。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深入推进中央财政科技专项优化整合,建立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中止机制。加快制定科研成果处置与收益分配政策。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三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以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有效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参考文献&&&&[1]中国财政杂志社.《2012中国财政年鉴》[2]中国财政杂志社.《2013中国财政年鉴》[3]中国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4]中国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5]中国财政局.《2012中国财政收支预算与决算》[6]中国财政局.《2013中国财政收支预算与决算》[7]中国财政局.《2014中国财政收支预算与决算》[8]中国财政局.《2012中国财政年度工作报告》[9]中国财政局.《2013中国财政年度工作报告》&&&&&&&& 财政学论文&&&&论文题目:年中国财政收支状况及其分析&&&&&&&&姓名:陈多钊&&&&&&&&班级:金融4班学号:&&&&&&&&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0财政支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