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生薪酬福利制度制度是怎样的

国家卫计委:医生工资低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
核心提示:“调查显示,我国八成以上医务人员认为医院薪酬与自己的付出不匹配,感到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黄洁夫说,平心而论,医生们着实不易。
  “工作负担过重,缺少休息时间,收入偏低。”曾在苏州一家三级大医院当了5年外科医生的徐华荣说,他经常会问自己:“你这么多年辛苦学医,究竟为了啥?”“调查显示,我国八成以上医务人员认为医院薪酬与自己的付出不匹配,感到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黄洁夫说,平心而论,医生们着实不易。本科医学生需要读5年,博士医学生需要读8年,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在发达国家,医院将60%以上的支出用于人力成本,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20%左右。有人于是把“灰色收入”视为合理补偿,但是损害了信誉和形象。  上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曾表示,医生劳动价值在就医费用里没能体现,是导致医患矛盾的内在症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目前,我国医生的收入情况如何?怎样建立适应医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医生价值如何实现,成为医改的一个核心问题。  医生感受 频繁夜班 外科医生丢了爱情  医学专业十年苦读,徐华荣2008年进入苏州市一家三级大型医院,成为亲友眼中令人羡慕的外科医生。  他进入医院普外科,整个科加上主任在内医生共有9人。由于医生少而病人多,他开始了高速运转的生活。普外科病种杂、病人多,急诊也多,正常情况下每天病人不少于40人,大都是刀刺伤、癌症病人等,医生们别说是白天高速运转,24小时连续运转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徐华荣和同事每天要做多台手术,还要3天轮一次夜班。“经常一天做四五台手术,普通的手术从进手术室到出来,也要2个钟头。夜班更不用说了,病人一有情况,就得马上到床前处理,太伤身体了。”徐华荣说。  5年来,徐华荣每天在这样的快节奏中度过,他也早已习惯这种忙碌的生活。一线医生这个看起光鲜的职业,几乎牺牲了他的休闲时光,曾经深爱的女友终于无法忍受,离他而去。直到如今,他依然是单身。  去年,徐华荣辞去工作,跟随导师去北京读博。他说,希望以后再回医院时,有更好的职称支撑更好的收入。  工资不高 还常被病人谩骂  昨天,四川某大型三甲医院的一名医生向记者提供了他的工资条。作为一名主治医生,他3月份的工资税后金额为5600多元。目前,他所在的医院基本招收的都是博士生,“从本科到博士,十几年,这样的工资单……”  苏州的医生待遇整体要比成都高一些,徐华荣说他现在的这家三级医院,一个月收入在7000元到8000元左右,5年平均下来年薪10万左右。这在苏州只能算很普通的收入水平。“劳力”外最窝火的莫过于“劳心”,被病人羞辱谩骂,已成为家常便饭。  徐华荣说,被病人问“你水平够不够”已算温柔。“医学是非常专业化的,又关乎人是否痛苦和生死,而医生的对象又多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差不多就是‘秀才遇上兵’,因为有理说不清,医生被病人辱骂甚至攻击就难免了。这种委屈,我受过不少。”  医生尴尬 多点执业 普通医生几乎不可能  在医生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18岁的理发师学徒两个月,理一次发至少能收15元,医院的三级专家工作了30年,门诊挂号费才20元、四级专家10元;主任医师号7元;副主任医师号5元。  “依据国际上同等级医院的挂号标准换算成中国的物价,医师100元,主治200元,副主任300元,主任医师500元的挂号标准才能和国际接轨。”来自新津的医生胡敏说,每当医务工作提出挂号费应该适当提高,即使是几元的建议,都会受到网友的攻击。  说到“多点执业”,徐华荣说,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的仅仅是医生中的“大佬”——专家、权威,像他们这样占大多数的普通医生,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从“多点执业”提高自己的待遇。首先一线医生全日制运转,根本就没时间去多点执业,另外不是权威专家,其他医院也不会邀请。  薪酬制度 被质疑的收入来源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指出,中国医生的收入相对是合理的,但是收入的来源却很尴尬。  4月8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明确表示,严禁公立医院设定的考评机制和医生所开的处方、检查相挂钩,而要建立适应医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此前4天,全国1011个试点县启动新一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处方”“大检查”这些颇受诟病的话题,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对此,内分泌科的徐浣白认为,制度设计得不合理,导致医生的部分收入见不得光。这不仅令患者不满,也为很多医生所不屑。  事实上,身处话题旋涡中的医生,亦有难言之隐。  在上海一家国内一流三甲医院工作的一位外科医生刘海说:“医生是一个高投入高付出低回报的行业,拿我而言,当年高考600多分考入国内一流医科院校,苦读七年到硕士毕业,至今每月总共几千块。投入和回报的极大落差,是医生收取药物回扣的始动原因。”  各方声音 卫计委:医生工资低是不争的事实  同样是在4月8日,毛群安表示,能否破除以药补医,能否把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问题解决好,也是考验公立医院改革成败两个硬指标,是必答题。  毛群安说,目前,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比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要研究制定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如果不能够保障医务人员有一个合理的收益,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恐怕就很难实现。在医务人员薪酬待遇问题上,希望能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如果我们在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很难说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绩效考核把医务人员的待遇和一些收费、处方、检查挂钩,改革的结果恐怕很难令老百姓满意,也很难令医务人员满意。  医生呼吁:提高待遇首先要解决考核机制  徐华荣说,作为一线医生,他认为要缓解“看病难”,从医生角度就要提高待遇,提高待遇的根本,首先要解决绩效考核机制。  他告诉记者,目前,像他这样一线医生,他这种中级职称的,在三级公立医院的基本工资一般也就2000多一点,这个收入水平和其他行业比起来,结合医学的专业性和强度明显太低。他建议,要想办法提高医生的基本工资。在这种前提下,应学学“包产到户”的做法,鼓励医生勤者多得。现状是,很多一线医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因为大家拿的等同于死工资,干的活多少,都差不多那么多。原因是现在医院把绩效考核和科室挂钩,算科室工作量后,由科主任根据职称来分配奖金。作为主治医师的他,做的手术台、门诊数、夜班,是主任医师的几倍,奖金却只有主任医师的一半。如果把绩效和医生个人的工作量挂钩,那一线医生的收入和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多。  钟南山:医疗改革不能抛开医生  在钟南山看来,目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既涉及患者利益,也涉及医生利益。他介绍说,一些医院采取各种创收方式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医生的收入相对的合理性和收入来源的不合理性,是当前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他分析说,在资金不足的情形下,医院为了保证医生的收入和医院的运行,就需要扩大病床数量,设置分院;甚至通过增加检查项目,分解手术和麻醉程序的办法来增加收入。这造成社会上存在对医生的怀疑和不信任情绪。  他指出,医院的创收方式,尤其是设置分院,增加医生接诊病人数量等,一方面使医生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医生和病人缺乏沟通的时间,又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由于医生这一方参与不足,在一些公众眼里反而成为被改造的对象。这对医改取得成功是不利的。为此他呼吁,不要抛开医生搞医改,“莫让医改变改医”。调查  八成医生曾想转行 近三成当医药代表  3月25日,中国医院协会发布《县医院人才(流动)流失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明确指出,县级医院人员流失趋势明显,超过六成县级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难以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事实上,目前全国各级别医院都面临着医生跳槽或转行的困境。2013年,一家医疗专业网站进行的调查显示,11910名一线临床医生中,81.9%的人表示曾有转行的想法。今年1月,辽宁省医师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同样指出,过半医生对工作缺乏成就感,41.4%的医生有离职倾向。  究其原因,这家网站的调查显示,约64.3%的人认为“工作负担过重,缺少休息时间”;约57.4%的人“对收入情况不满意”;约51.5%的人觉得“工作压力大”。“社会偏见”也让近一半医生无法忍受。  医生转行是人才流失,也是极大的人才浪费。调查发现,37%的人转行后会选择非医药行业,27%的人转行企医药代表。德国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地区总经理克利斯·李对此表示,在大多数国家,医生转行做医药代表是极其罕见的。而在一些中国医生看来,去外企做医药代表是条好出路,因为医生培养成本不断攀高,工作后薪金却普遍偏低。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适用于对本品敏感的细菌引起的下...[]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从穿衣下手未来将实现无卡预约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个本质不是医患冲突一旦停下就会焦躁
易拖成“大中风”高三生近九成视力不良预防脑卒中从幼年开始实行登记管理
[] [] [] [] [] [] [] []
杜甫死因或是糖尿病并发的酮症酸中毒或心、脑血管病…… []研究表明,长期坐姿不良会导致腰肌劳损发病率增加…… []
均衡饮食是健康的必要条件。我们日常的饮食含有五大…… []一句话就是保持干爽,不单单是宝宝自身的干爽,生活…… []
保护肝脏健康,远离脂肪肝…… []皮肤传染病不要自行用药,脓包疮莫当成“痱子”…… []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的一项调研显示,在三级医院治疗的疾病,其中约60%是可以在县级医院解决的,而县级医院里近一半的疾病是可以在乡镇医疗机构治疗的。如何把病人尽可能留在县域内就诊,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医药负担?记者昨日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为转变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切断公立医院在药品销售中的经济利益关系,明年起我省县级公立医院销售的所有药品都将按进价“零差率”销售,届时,全省县级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您所在的位置: &
&华西医院是这样给医生发工资的(2)
华西医院是这样给医生发工资的(2)
作者:程永忠
来源:腾讯空间
基于资源消耗(RBRVS)的外科医师绩效改革
RBRVS医院于1979年,怎么衡量一个医生作每一个服务项目投入的资源、风险和贡献。所以,通过长达6年的研究,最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模型,从总的劳动、专科执业成本、专科培训机会成本认定医生的劳动价值。当然,总劳动是最重要的,每一个项目的总劳动包括服务前中后,从时间、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当然从承受的压力来判断。时间好测量,而强度较难测量,所以为了测定强度,发动了美国医师学会所有的医生们一起来做这个工作,采用比例尺度法,客观地评价。到1992年的1月1日,正式作为美国专科医师的付费标准。
从1992年开始,每年都要对这个项目和系数进行修订,从1997年开始,对整体的架构都会进行修订。RBRVS乘一个货币转换因子可以拿到当年实际的钱。通过后年几年修订,到2002年所有这三项评价的要素全部资源要素化,把医生买的保险全部包含进去。所以我们做这一项改革,就是想借助这个工具,但是美国的情况和大陆不一样,所以我们想,怎么能够把它合理的内涵拿过来,但是又要满足我们国家、我们医院自身的情况。因此,我们借用了2006年美国版和2004年台湾版的系数,拿过来,首先进行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我们发动了所有的外科医生,首先是名称要标准化,原来一个手术名称不同的科、不同的医生写的都不一样,第一步我们花了半年,变成3803项标准手术名称库,医院有,只能有一套标准的手术名称库,有了以后,所有医生必须要用。
但是,物价收费只有1000项,又花了半年时间对应物价收费,再对应到RBRVS分类,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分配很简单,刚才我们提到每个医生是不是12级岗位,有一个岗位系数,体现了长庚医师费制度里面科类积分和年资积分。医师费制度里面的收入积分体现在工作量,这时候用外科医生的手术难度系数来替代,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
所以每个医生要多拿钱,就是年资系数、岗位系数,成为你的手术难度系数。这个月500万的手术分配,整个点数是50万点,一共一点就是10元,这个医生做了2000点就是2万元,做了1000点就是1万元,相对客观、简单。
整个改革把二次分配变成N次分配,二次分配就是过去医院分到科室,科主任再进行分配,就会出现多劳少得、优劳少得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医生的积极性。现在有医生直接核发,85%的钱由医院自己算到每个医生直接发,15%由科室进行统筹。当然护士、麻醉同步考虑。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我们还有创造性的做法,采用了超额分段累进制。
每个医生都会根据亚专业确定一个基准点数,比如脑外科这个医生一个月应该做1000点,超过这个基准点数的额外的部分给你加倍奖励,这个制度非常有效。比如这个医生1000点,超过1000点到1100点的这10%的部分1.2倍奖励。超过点的奖励,给你1.4倍的奖励,超过1200以上的部分给你1.6倍的奖励。所以,极大地激发了医生的积极性,一般手术下午四五点钟不再接手术,现在常规可以做到晚上九点、十点,因为超过部分可以拿1.6倍的奖励。所以,绩效就是来鼓励医生怎么多拿。
第二,这个制度解决了客观解决医生劳动风险价值的问题。物价收费水平很难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现行的物价收费标准,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反而比较高,真正难复杂的手术物价体现不出差别。这是我们选取的6项普外科的手术,肝移植在成都只能收5360元,其实包括3台手术,从取肝、植肝,修肝,但是只能收5000多,物价收费只有3倍多的差距,但是我们通过RBRVS系数,这个差距是10多倍。
所以,我做一台肝移植相当于做9台、10台一般的外科手术。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就非常好的体现了复杂、疑难手术医生的价值,鼓励医生做大手术、难手术。这是我们选取的2009年3月份的系数表,过去是按照台次和收入分配,结果我们看到,这两个医生台次很多,平均每台的系数,平均手术难度很低,但是过去拿了很多的钱。而中间的医生,虽然台数少,只有11台,但是平均每台的难度系数最高,过去拿很少的钱。当然,现在要拿钱多,就是台数也要多,难度也相对比较高,就可以拿更多的钱。
有了这样一个制度激励,所以医生的积极性迸发,结果发现床位不够用,手术间也不够用。所以我们在2009年的下半年启动了日间手术,加快床位周转,2010年4月启动了周末手术,把手术室周末的资源也用好。这是国外日间手术的情况,所谓日间手术就是今天来,明天走,或者72小时入院、出院。现在国外最高的日间手术比例是丹麦,占择期手术高达87%,极大的节约了资源。一张床如果每天都入出院,一个月可以收20几个病人,如果进来以后再做检查、再等、再转,可能一张床一个月只能收3-4病人,这一部分解决床位资源的问题。
首先和医保联系,所有手术病人的检查在门诊做,只要在27天之内做了手术纳入报销,在出院的时候把门诊检查并入到住院财务之中。我们从2009年的10月开始做,专门成立一个日间手术中心,2010年鼓励病床用自己的床位、住院部手术间开展日间手术。目前,效果还不错,下一轮我们准备做两日、三日手术。但是日间手术只作为一天的时间,万一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办?所以必须要有三个准入,哪些手术能够做,哪些医生能够做,都由医院的授权委员会确认。
现在我们有450项手术可以做日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手术时间2个小时以内,最好是一个小时以内。哪些医生可以做,这个手术做了200台以上没有任何纠纷投诉就可以做。哪些患者可以做,最重要是ASA分级,美国麻醉学会的分级,二级以下的可以做日间手术,当然还有评估、随访和应急。
所有日间手术都实施临床路径,医生打一个勾就不用写病历了。出院随访很重要,2009年每两小时打一次电话,第二天每四小时打一次电话,第三天每八小时打一次电话。2012年我们和社区合作,所有的病人一天以后直接转到社区继续观察,更能够保证质量。这是我们这些年开展日间手术的情况,到现在占择期手术20%以上。
我们做了费用的分析,日间手术可以节约费用20%以上。除了手术费、麻醉费和检查费没有变化以外,其他的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于这种方式的质量好,效率高,资源省,所以国家也很欢迎,社保也很欢迎。医生怎么奖励?效率高,同样的手术送到住院部做,如果是奖励100块钱的话,日间手术1.5倍,体现了资源效率提升。2010年4月,我们继续做周末手术,因为手术间很缺,只有70个手术间,172个主刀医生,每个医生每周只有两个手术日,国际上通行是三个手术日。
过去医生周末出去做手术也存在风险,现在周末要把医生留下来,在自己医院做手术,肯定要奖励,怎么奖励?让他有积极性愿意留下来做,所以这就涉及到很多的测算。万一平时该做的都不做了,都到周末做,怎么办?所以,经过周密的三年数据的测算,除了每个人定的基准点数以外,每个科周一到周五都有基准的手术台次。在都做完情况下,周末做的手术2.5倍奖励。这个2.5倍奖励,主刀的医生、助手、麻醉医生、手术室的护士、病房的护士、ICU护士、工人、保安全部2.5倍直接发到个人。
在管理上要突破,只要这一个病人这一次住院医院有收益,我宁愿拿出更多的钱奖励他,因为他是工作日以外的额外劳动。所以一下子周末的医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
通过这三招,可以看到整个外科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整个外科床位改革前后只有1570床左右,过去这1570床每个月出院病人占前院出院病人在下降,从2009年3月改革以后,大幅度提升,这1570床每月出院病人可以占到全院一半以上。从每个手术间的劳动生产率来看,改革前后变化非常大,改革前我们一个手术间平均就每个月50-60台手术,一年700-800台,国际上衡量一个手术间的劳动动用率差不多每个手术间800台左右,改革后一个手术间可以做100-120,一年可以完成1500台手术,劳动生产率非常高。
从每个医生来看,改革前我们每个医生平均就二三十台手术,改革以后,五六十台手术,最高的一个月可以做到一百七或者一百九。极大提升了医生的劳动效率。【】 【复制链接】 【】
中国数字医疗网官方微信
中国电子学会智慧医疗工作推进委员会官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号&营业执照
&京ICP备号&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51CTO旗下网站&:&|||·····
·····
资讯排行榜
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三大领域被确定为十三五医药工业与医疗卫...
财政部决定改革纳入范围的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有关经费支持方式。记者27日获悉,...股票/基金&
医生薪酬制度改革将于今年发布
作者:刘亚力
  商报讯 (记者 力)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符合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将于今年发布,医生工资将会提高。”毛群安介绍了卫生计生工作2015年重点任务,把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向纵深进展列为首要任务,要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和人事薪酬制度,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一直以来,医生是高风险、度、高技术含量的职业,由于体制等原因,医生在医院的工资收入并不高。医院针灸科针灸每人每次只收4元,医生的付出与待遇不成正比。医药界著名职业经理人程继忠表示:“现在专家的挂号费是14元,有的黄牛党把专家号炒到几百元,这几百元成为医生的收入才算合理。”  多年以来,医生吃回扣、过度医疗等现象屡见不鲜,程继忠认为:“有的医生仅仅靠医院一个月几千元的收入很难养家糊口,医院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可以高薪养廉。”
(责任编辑:HN022)
01/12 13:5201/09 13:2301/05 02:4512/28 10:2612/22 19:4512/22 02:1912/21 21:5312/21 21:18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薪酬福利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