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商银行借记卡被(克隆)取走现金1万多 (广东中山市招生网

网售银行卡复制器7000一套&制克隆卡不到一分钟--财经--人民网
网售银行卡复制器7000一套&制克隆卡不到一分钟
&&&&来源:&&&&&
人在广州,8张银行卡均随身携带,密码各不相同,一个小时之内却在东莞相继被盗刷11万元。据了解,我国目前银行卡还大多是磁条卡,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磁条卡已被淘汰,取而代之是复制难度极高的IC卡。
  广州警方演示如何利用读卡器读出银行卡数据。马强 摄
  人在广州,8张银行卡均随身携带,密码各不相同,一个小时之内却在东莞相继被盗刷11万元。近日,家住广州天河区的金先生遇到这样一件离奇事。
  金先生的遭遇绝非个案。前日,知名网友“厦门浪”发微博称,他的银行卡近日被盗刷数万元,随即引起众多微博网友转发和回应。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数据显示,广东2011年因银行卡疑似被克隆而向人民银行投诉数是前一年的近9倍。今年1到7月,全省法院新收信用卡纠纷案件高达13096宗,同比增长17.30%。
  “克隆卡”引发的纠纷成为当前民商审判的新问题,并呈高发态势。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原因多在于卡被复制,而一种被称为“银行卡复制器”的设备在网络上被公开叫卖。
  盗刷 卡不离身却异地消费
  本报过去两月接到10余起此类报料,涉案金额超过50万元,大部分属于银行卡异地被盗刷的情况
  8月26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家住天河区的金先生正在吃午饭,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提示他的农业银行借记卡被取现3000元。还没等金先生反应过来,接着一条短信提示该卡又被取现3000元。这让金先生一下慌了神。
  不到一个小时,金先生接连收到短信称,他的银行卡取现和消费共计115700元。短信分别来自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8家银行。金先生当即拨打各家银行客服,证实银行卡确有被取款事实后立即报警。
  金先生通过银行客服查询得知,8张银行卡均在东莞虎门镇被取现。金先生表示自己从未去过虎门,也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银行密码。“我也不知道银行卡是怎么同时被盗刷的,卡一直在我身上,平时用卡也很谨慎,不可能泄露密码,突然就不见了11万多元!”
  9月3日,金先生接到招商银行的电话通知,答应全额赔偿被盗刷款项13000元,最迟于本月22号到账。但其他银行均表示,要金先生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此事。
  对于能否找回被盗刷的钱,金先生很忧虑。有同样忧虑的不只金先生一人。
  今年2月,海口的吴先生向警方报案,称自己卡内的105万元被盗刷。经过调查,这105万元是在广州番禺一家珠宝店内被盗刷,卡内金额全部用于购买珠宝。
  吴先生将银行卡开户行告上法庭,认为用户将钱存入银行,银行就有保证钱财安全的义务,账户里的钱离奇被盗,银行存在失职行为。目前,案件还未公布结果。
  7月17日,广州的朱女士在卡不离身的情况下,被异地盗刷596万元,成为近年来广州地区被盗刷数额最大的信用卡诈骗案。由于警方行动迅速,很快破获了这起案件,为朱女士追回全部财产。
  记者了解到,此类案件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成高发态势。南方日报仅在今年七八月份就接到10余起此类报料,涉案金额超过50万元,大部分属于银行卡异地被盗刷的情况。
  克隆 复制设备叫卖7000元
  不到一分钟,一张“克隆卡”就诞生了,不法分子只要获取银行卡密码,就能够代替原卡进行刷卡取现和消费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就银行卡异地被盗刷事件致电广东省银监局,该局工作人员表示,银行卡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原因多在于银行卡被复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网上有不少商家出售一种名为“银行卡复制器”的设备,只要将银行卡刷过微型读卡器,卡内信息1秒钟就能被读取,然后再通过一款软件将卡内信息复制到另一张空白卡中,就这样,不到一分钟,一张“克隆卡”就诞生了,而不法分子只要获取到银行卡密码,就能够代替原卡进行刷卡取现和消费。
  记者在网上搜索“银行卡复制器”,显示有45万余条相关信息,其中有不少卖复制器的商家隐藏在一些博客和论坛里。记者联系了一家名为“东鹏技术咨询服务部”的商家,自称欲购买“银行卡复制器”。该商家表示,一套设备7000元,包括磁卡读写器、采集器、空白卡、卡口磨具、光盘、微型高清摄像头、操作说明书。“如果需要的量大,还可以优惠。”
  记者表示准备购买20套,最后经过砍价,该商家给出记者4000元一套的价格。此外,记者也同时咨询了其他的几个商家,价格大都在元之间。当记者咨询其存货量时,该商家表示“你要多少,我提供多少”,并称国内目前很多卖这个设备的,“我们是长期供货,有时一天卖十几二十单。”
  省银监局工作人员指出,犯罪分子通过在ATM机上或者自助银行的“门禁”处安装复制设备,窃取银行卡信息后制作伪卡,并通过偷拍银行卡密码进行盗刷。
  “一些不发分子则和商户合作,通过在POS终端安装‘盗卡器’来窃取银行卡信息。还有犯罪分子通过电话银行,打着各种幌子让用户在通话时打开免提,录下密码按键音,用专业的音频软件分析出密码,继而实现盗刷。”
  “银行作为强势方本应有条件做到识别假卡,为何识别不出克隆卡?为何银行在卡使用上获得巨额利润但将风险留给社会公众?督促银行卡换代;克隆卡成功取现和转账,银行责任该不该全负?”知名网友“厦门浪”在微博上对银行公开提出4点质疑。
  一名专门从事银行卡纠纷诉讼的张姓律师告诉记者,目前此类案件争议存在盲点。
  “银行和储户建立了存款合同关系,银行有责任承担识别伪卡,保护储户财产不受损害的义务。但如果储户状告银行存在义务过失,而不是自己人为过失,就必须拿出证据举证自己主张,如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确实是在银行系统内的场所被盗取密码,银行就必须承担全责。但举证过程往往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实际诉讼中储户多数会败诉。”
  广东德比律师事务所律师金豪表示,如果市民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发现账户有异常资金流出,应立刻到就近消费场所或银行进行小额交易,以此固定证据证明事实。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并去银行办理挂失业务,一旦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即可证明储户的被盗刷事实。
  由于目前国内在立法上并没有对“克隆卡”案件作出明确规定,并且被盗刷当事人很难举证自己不存在人为过失导致密码泄露,被盗刷一方完全胜诉的案件并不多。有业内人士调查指出,2010年和2011年此类案件,大多是判银行负50%-80%的责任,到了今年,判银行负全责的案件开始上升。
  防范 新金融IC卡亟待推广
  全面推行金融IC卡,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克隆卡”造成的损失,而生产、采购的规模扩大也会带动产品价格下降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盗版技术的升级,克隆一张卡越来越容易,面对如此猖狂的盗刷行为,银行应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了解,我国目前银行卡还大多是磁条卡,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磁条卡已被淘汰,取而代之是复制难度极高的IC卡。据了解,新一代金融IC卡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个人信息,并且卡上有读写保护和数据加密保护,复制难度极高,具有更强的安全性。
  早在2005年,我国就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但至今未完全推广开来。
  据记者了解,目前一张IC卡的成本平均是20元,而一张磁条卡的成本仅不到1元,IC卡的成本是磁条卡成本的20倍,如此大的成本差距也致使银行推广IC卡并不尽力。
  据某国有银行负责人称,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关键问题是因为IC卡的造价成本高,目前国内通行的磁条卡交易系统与IC卡不兼容,更换相应的终端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大多数消费者对IC卡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推广起来有一定难度。
  根据中国银联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发行的银行卡约有31亿张,若实行大规模换卡,涉及费用约需五六百亿元。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更换银行卡的工本费用应由银行承担。
  昨日,记者从建设银行了解到,目前该行已经可以办理IC卡,但不可以更换原来的磁条卡。“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默认还是办理磁条卡。”而工行和中国银行则表示,IC卡已经开始逐步推行,具体事宜需要到柜台询问。
  央行日前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要发行金融IC卡,自日起,所有新发行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去年3月,央行已全面启动银行磁条卡向IC卡迁移工作。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已开始发行金融IC卡。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发行8亿张金融IC卡。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累计发行金融IC卡4500多万张,较去年底增长2070万张,增幅达85%。
  该国有银行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行金融IC卡,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克隆卡”造成的损失,而生产、采购的规模扩大也会带动产品价格下降,IC卡的普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完全停止磁条卡的使用还需再过5至10年的时间。
(责任编辑:乔雪峰、聂丛笑)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返城知青与王震的恩怨最新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四大银行卡“克隆术”最常见 须谨慎防范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时间: 08:07:27 
  不到半小时,卡未离身但596万元资金被分7次套现。广州个体工商户朱女士仿佛经历了一场梦魇,而这正是近期频发的银行克隆卡案件的一个缩影。
  来自广东省银监局、公安部门的信息显示,去年以来,发生在广东境内的克隆银行卡犯罪呈爆发增长态势,并已形成从窃取卡片信息、制作伪卡、到最终套现的完整黑色产业链。节节攀升的发案率令各方备受煎熬:持卡人忧心忡忡、发卡行如坐针毡、监管方疲于应付&&谁来保护持卡人的安全?
  跨国、跨地域、集团作案
  &当时我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魂飞魄散&。&受害人广州个体工商户朱女士向记者表示。7月17日下午,朱女士因现金不足到银行ATM机取现,但连续两次操作均未成功,她以为是ATM机出现故障,而当时手机正好没电,便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也未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询问。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等回到家中给手机充电时,竟接连收到来自发卡银行的7条短信,显示其名下两张银行借记卡从当日16时30分开始,从POS机刷卡消费了596万元。&卡还在我身上呢,怎么转眼钱就没有了呢?&朱女士至今还心有余悸。
  接到报案后,广东省银监局和广州市经侦支队立即冻结了相关账户,并迅速锁定克隆卡盗刷地点,是广州市总统数码港一个体工商户胡某的POS机。据胡某交代,他帮刷卡人套现可得3%的好处费。警方就此顺藤摸瓜,并最终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近年来,克隆银行卡犯罪开始出现翻倍激增的趋势。据广东省银监局统计,2011年,工农建中四家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涉及克隆银行卡的投诉高达1280件,涉案金额达2919万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9倍和5.7倍;2012年仍呈高发案状态。
  据介绍,2011年,广州市经济犯罪发案量最高的就是银行卡犯罪,其中,克隆银行卡犯罪315宗,是2010年的近4倍,也是涉及银行卡的所有犯罪类型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案件。而广东高院资料显示,今年1-7月,全省法院新收信用卡民事纠纷案件就高达13096件,同比增长17.30%。其中,因克隆卡而引起的纠纷数量上升最快。
  目前,克隆银行卡犯罪呈现出跨地域、集团化的犯罪特点。今年3月,某国有大型银行广东江门分行抓获一名年仅17岁的外籍犯罪嫌疑人,仅两天内,该犯罪嫌疑人便在该行的ATM机上套现近30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该嫌疑人是在用ATM机取现时,因几张克隆卡被机器所吞,银行营业部对ATM机进行检查,发现了这几张可疑卡片,经过监控排查和部署,终于锁定并将其抓获。警方在其住宿的酒店缴获克隆卡64张,经审讯,嫌疑人曾在东莞、珠海、佛山、江门等地轮流作案,用ATM机取现共80万元。
  记者看到,被缴获的克隆卡看起来像是一张境外流通的银行卡,黄色的卡面上印着&Funny Bank&、&BAGA&等字样,背面贴有磁条。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有关人士说,克隆银行卡犯罪多为集团作案,不同环节由不同人员分别单独实施,同一集团内的成员可能互不相识,上下环节衔接都由集团头目调度控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猫机&能存储8万多条信息
  卡未离身的情况下,受害者的银行卡是如何被克隆又被盗刷的呢?记者多方调查发现,现行银行磁条卡防伪措施严重不足,极易被克隆,且读卡器等工具在网上或电子市场即可买到。此外,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及台湾地区的银行机构都已陆续完成磁条卡向芯片卡改造,一定程度导致克隆卡犯罪风险向我国转移。
  据警方介绍,克隆卡犯罪的作案手法分为侧录(盗取银行卡信息)、制卡、套现三个环节。由于国内银行卡属于磁条卡,容易破解,不法分子在盗取磁条信息后,利用电子设备制成克隆卡,再通过购物、提款等方式进行套现。
  近年来,盗取银行卡信息的侧录多发生在餐饮、酒店、娱乐场所等高消费场所。当消费者在这些场所的POS机上刷卡时,一些扮成服务员的&内鬼&便偷偷用读卡器复读银行卡磁条信息,偷窥消费者输入密码。
  记者在警方缴获的作案工具中看到,用于侧录银行卡信息的读卡器,俗称&猫机&,如两节五号电池般大小,握在手里很难被发现。警方告诉记者,只要把银行卡在&猫机&上一刷,磁条里的信息便乖乖进入&猫机&。最新版的&猫机&最多能存储8万多条信息。
  而克隆卡的制作也堪称&速成&。据警方介绍,把&猫机&的信息输入电脑,再重新写入一张磁条卡,只需几十秒钟。克隆卡制成后,不法分子在ATM机上直接取款或在POS机上购买贵重商品就能进行套现。此时,如果特约商户结算时对银行卡审核不严,就极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磁条卡易克隆
  事实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作为&堵截&克隆卡重要一环的特约商户,由于缺乏有效约束力,极易出现&道德风险&。根据中国银联的相关规定,只要特约商户及收单行能提供有签名的签单,发卡行无权拒付。若特约商户出现虚假申请、侧录、泄露账户及交易信息、套现、盗刷等行为,得到的最高处罚仅是终止协议、收回POS机具设备,并将商户信息录入银联不良信息系统。
  &免责金牌&使特约商户不断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犯罪。记者采访中发现,有部分特约商户在明知是克隆卡的情况下,不审核持卡人签名、签单内容、卡片基本特征等信息,纵容、甚至直接参与了克隆卡盗刷行为。&而有些不法分子为了使其配合作案,会给特约商户3%到5%的抽成。&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有关人士说。
  与&高科技&的克隆卡产业相比,国内银行卡的制卡技术近乎&零门槛&。广东省银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磁条卡的技术含量不高,本身就存在易被克隆的技术缺陷。读卡器等工具在网上或电子市场可以轻易买到,一整套设备只需8000多元,一张贴有磁条的卡片成本最多10元。而从事克隆卡犯罪成本低、利润高,也直接导致犯罪分子日益猖獗,案件数量翻倍飙升,给公安机关打击克隆卡犯罪带来极大挑战。
  信用卡犯罪源自境外
  克隆银行卡犯罪翻倍飙升,用卡安全风险持续升级,如何保障持卡人权益不受侵害?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芯片卡信息安全程度高,目前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复制,且信息容量更大。因此,给银行卡更&芯&换代,推进磁条卡向PBOC2.0标准芯片卡迁移及受理终端改造已是迫在眉睫。
  来自中国银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发行的银行卡约有31亿张,芯片卡不到1亿张,一张芯片卡的成本在30元左右,如果全部更换,费用接近千亿元。尽管耗资巨大,但面对克隆卡案件高发态势,国内商业已纷纷行动加快更&芯&换代速度。
  以广东为例,从9月中旬开始,工商银行已经率先推出磁条卡免费更换芯片卡业务,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向外界承诺,将于近期全面开展磁条卡更换芯片卡业务。
  此外,在提升银行卡安全等级的同时,还亟需完善对银行卡消费管理的风险监控。如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准入审核制度,加大对违规商户的问责力度,完善《特约商户受理银联卡业务协议书》的有关条款,明确特约商户在防止盗刷等方面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为客户信息保密、协助调查处理等义务,对有不法记录的商户坚决清退,以便有效堵截克隆卡套现。
  值得关注的是,记者发现,信用卡犯罪源自境外,近几年,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大大降低了信用卡犯罪的比例。譬如在英国,特约商户倘若利用POS机盗刷、变现,可能会被永远取消准入资格,甚至无法继续经商,在这样的规则限制下,很多人自然不愿轻易去触犯法律底线。
  为此,专业人士呼吁,为维护持卡人和银行、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用卡环境,应对信用卡业务进行立法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不仅如此,多部门联动建立打击银行卡犯罪的&绿色通道&及信息共享平台也至关重要。据了解,克隆银行卡犯罪是经济案件中最难办的一类,需要银行、银监等多个部门协作配合,像打击电信诈骗一样,开设&绿色通道&,避免走流程花费过多时间,影响办案效果,造成财产损失。
  最后,持卡人的自我保护和防盗意识也亟待加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持卡人在公共场所刷卡消费时,安全意识淡薄,输入密码时不加遮挡,有些持卡人甚至直接把银行卡交由他人代刷,极易造成密码的泄露。广州中院法官说,持卡人不仅要提高用卡安全防范意识,在遭遇&克隆卡&盗刷后,应当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并注意保存好证据,在发生诉讼后就能居于优势地位。
  警方提醒:四大&克隆术&最常见,须谨慎防范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七支队副支队长王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目前最为常见的四大银行卡&克隆术&作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手法一:通过非正规渠道办卡时个人信息遭泄露
  一些违法&代办公司&打着可以代办信用卡的幌子,可能将储户填交的重要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转售他人。
  防范:尽量到银行网点开办储蓄卡和信用卡;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交给亲朋好友代办银行卡业务。
  手法二:以提高信用卡额度为名骗取信息
  有人通过谎称可以到银行代为办理信用卡透支额度提高业务,骗取储户的信用卡信息。
  防范:现在各大银行都有临时提高信用额度的服务,卡主可自行致电银行办理,切勿轻信这种&代办业务&。
  手法三:不法分子趁事主刷卡时窃取资料
  随着监管加强,目前本市通过ATM窃取银行卡资料的案件已明显减少,一些嫌疑人开始通过与商家勾结,在卡主刷卡时盗取银行卡信息和密码。
  防范:尽量避免在非正规的商铺刷卡消费,尤其避免使用POS机套现;不要找他人代刷卡,保证银行卡始终在视线范围内;输入密码时要遮挡;刷卡消费时,要留意卡有没有在两台POS机上重复刷。
  手法四:通过网上支付窃取资料
  不法分子主要是通过&钓鱼网站&和病毒程序,窃取银行卡资料。
  防范:登录网银或网上支付时认真核对网址,防止误入&钓鱼网站&;尽量不在公共网吧和使用公共wifi时输入银行卡信息或使用网上支付功能;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和网银安全控件。
责任编辑:朱丽文
相关新闻>>
热门图文>>
新闻排行榜错误: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当尝试读取以下网址(URL)时:
发生了下列的错误:
Connection Failed
系统返回以下内容:
(115) Operation now in progress
The remote host or network may be down.
Please try the request again.
您要连结的网络服务器或网络可能发生故障。请稍后再试。
本缓存服务器管理员:
Via:hnlywt61:80 (Cdn Cache Server V2.0)
Generated Fri, 13 Feb :36 GMT by
(Cdn Cache Server V2.0)您所在的位置: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卡在身上却被人取走2万多 老板状告银行(图)
日07:35  
卡里的钱究竟被谁取走,让包先生感到非常郁闷 本报记者 周凡力 摄
时报讯(记者 苟明) 卡在自己手上,钱却被人从自动取款机上取走了。存在银行的钱居然失窃,巴南一公司老板包燏彬至今摸不着头脑。目前,他已委托律师起诉银行。
短信通知ATM机取走7万
8月9日,包燏彬到广州进货。跟对方谈好价格后,8月15日,他乘朋友的车,从天河区红河酒店前往虎门付款取货。在路上,他突然接到银行发来的短信:他的银行卡在当日15时29分,从ATM机上支出9笔共69500元和手续费295元。不久,他又收到一条短信:又被取走300元。
包燏彬蒙了,卡明明在自己身上,怎么会取钱呢?他随即下车到工商银行琶洲一分理处查询,发现卡里确实少了那么多钱,于是赶紧将卡号冻结。
包燏彬打110报案后又到琶洲派出所,但派出所称不是案发地,不予受理。
取款地在广州天河区
4天后,包燏彬通过重庆的银行服务电话查到取款地:天河区中山路支行和天河区石牌支行,他随后到天河区石牌派出所报案。
8月19日,他回到重庆。询问广州警方,警方称正在破案。包燏彬找到巴南区支行,希望他们能帮忙让广州方面提供ATM机监控录像的截屏图,以辨认取款人是否是熟人,但对方称不行。
要起诉银行对损失负责
卡没有被盗,但钱却被盗了,并且一天之内被取走超过2万元,包燏彬认为银行应该负责。目前,他已经委托律师起诉涉及此事的3个支行。但他担心,银行的监控录像只保存一个月,眼看一个月都要到了,如果没有保存证据,官司很不好打。
银行提醒》
银行卡可能遭“克隆”
打印凭条别一扔了之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包燏彬的卡可能是被“克隆”了。他提醒市民,取款时要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偷窥窃取;如果打印凭条或有签账单据,客户一定带走或保管好,不能随地一扔,以免银行卡资料被窥视者唾手可得而拿去“克隆”。
另外,目前又出现了一种新型骗术:市民到ATM机取款时,一伙人在自助银行的刷卡入门处,装上“读卡器”,只要有人刷卡,就自动记忆该卡卡号,然后再在ATM机装上具备拍摄功能的荧光灯,轻松窃取密码。这样,犯罪分子能轻松拿到卡号和密码,再复制出另一张卡,就能取走储户卡上资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wyjessie]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山市招生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