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地位?

中国各大银行机构最全面解读!每个银行人必备!(下)
14:51:19 来源: 金融行业网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转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银行”之称谓有着非常深远的文化含义,“银”代表的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轩所著的《资政新篇》。
  最新消息:
  2012年以来,由于信用风险上升与存贷比限制等原因,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与能力出现下降,为了实现&稳增长&,需要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使其加大了债券融资力度。
  在债券市场上,国开行已经成为仅次于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发行人,其过去三年发行量分别为11550亿元、8500亿元和6700.6亿元。
  政策性银行债券历来享有债信零风险待遇,能够持续以低成本在债券市场融资。近年来国开行率先进行商业化改革,导致政策性定位生变,从而催生了债信问题,给国开行金融债发行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中央政府对国开行债信政策已经连续三年展期,使之等同于其他两家政策性银行,但目前国开行发债利率已经显著高于农发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
  在国开证券开业仪式上,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透露,国开行可按照市场原则择机收购存款类金融机构。此语引发了市场的猜测:国开行是否将收购存款类机构,&间接&解决债信问题。
  一直以来,国开行资金来源于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截至目前,国开行已经成为国内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发债主体。收购存款类机构,初看起来,使国开行负债多元化的难题迎刃而解,同时也&间接&降低了国开债债信问题的重要程度。
  &此前曾经有过这种想法,但现在看来,短期内不符合实际情况。&上述国开行高管表示,国开行无意收购存款类机构。国开行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主,与存款类银行差别巨大,靠中长期债券支持国家中长期建设。
  而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国开行也无意放弃中长期、开发性金融的定位。近日,国开行董事长陈元在研究部署国开行&十二五&规划时强调,国开行要立足长期处于建设阶段的国情,坚持开发性金融的实践和发展方向。
  中国三大最可惜的银行:
  1. 华夏银行
  四大国企银行之一,第一家由工业企业创办的银行,以民族名字命名的银行。日,邓小平视察改革先锋首钢总公司,对首钢勇做改革试验田的义举大为赞赏, 于是有人趁机进言, 要效仿中信集团创办中信实业银行那样,给予首钢总公司银行牌照,邓老欣然接受。 同年12月22日,国务院总理亲自前往剪彩, 华夏银行从此诞生!
  顶着&以民族名字命名的银行&这顶高帽子,应该说,华夏银行的出身不可谓不高贵, 其后16年连续4位副部级高官空降华夏,中央可谓给足了华夏银行面子,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华夏银行发展到今天,不但没有赶上早4年创业的招行、中信, 还居然输给了晚3个月起家的浦发,甚至输给了没有任何中央背景的兴业银行, 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华夏行发展落后于其他行? 在招行担任行长达14年之久的马蔚华曾一语道破天机: 有一个强势的东家有时是好事,有时却是坏事,招行庆幸有招商局这个好东家,虽然与中信集团定位于金融业不同,招商局是做实业的,但招商局集团对招行的支持,是招行发展到今天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原因。
  同理,华夏银行之不幸,便在于其早年的东家:首钢的制约。 应该说,首钢在其专业领域是非常强的,但它对华夏银行的定位,乃在于内部的财务公司,是为首钢服务的, 它的强势,以及对华夏行的绝对控制, 直至2010年华夏行增资扩股时,仍然体现得淋漓尽致。 试想首钢如像招商局集团那样英明, 加上红色的背景和中央的支持,20年发展下来到今天, 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就不是招商银行了。
  同样的道理在同城的北京银行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北京市政府在决定不扶持华夏银行,转而扶持北京银行时, 便放手把第一股东的地位给了境外战略投资者荷兰银行,在荷兰银行和北京市政府的双向支持下,北京银行在短短5年时间,便已超越渤海、浙商、广发,大有赶上华夏银行之势。
  不要说北京市政府没对北京银行偏心,市政府那么多的财政存款都放在哪了?
  假使首钢当年放手把第一股东地位交给战略伙伴德意志银行,到今天,各位看官应该可以看到一场同城好戏了: 究竟是荷兰银行支持的北京银行厉害? 还是德意志银行支持的华夏银行厉害? 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德意志在2010年非常希望通过增资扩股获得华夏行第一股东的地位,但首钢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凑足了70亿,硬生生地把德意志按在了第二把椅子上。
  2. 中国光大银行
  光大集团的嫡系孩子, 中央背景, 1992年创业, 早年发展很不错, 有希望光明正大地成为中国第五大行。可惜,1998年金融改制, 负债累累的中国投资银行被一拆为二,通过行政命令,优质资产全给了国开行,负债却给了光大银行, 这一下,光大银行10年没喘过气来。
  2004年,交通银行弯道超车,通过股改试验,一举成为第五大国有商业行。 光大银行一看不对劲,以当年为国家牺牲为由要求中央注资。 中央答应了,可钱却不是白拿的,汇金注资后成为光大第一大股东,活生生把光大集团的大儿子给抢走了。 到今天,光大集团都在不断地跟中央索要光大银行控制权,没有了儿子,谁来给我挣钱啊? 没有了银行这个平台,我这个光大集团还怎么玩?
  光大银行当年接收了中国投资银行的负债主体,阴差阳错,把原先中国投资银行深圳分行的大楼卖给了华夏银行深圳分行, 看来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还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啊。
  3. 广发银行
  以前的广东发展银行, 当年国家为了打破银行由国家创办的垄断局面,给深圳、广东省、上海分别发了3张银行牌照。 深圳最先,成立了深圳发展银行,到今天已经卖给了平安保险。 广东其次, 搞起了广东发展银行。
  背靠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大省,占据地理和人和优势,广发最早发展态势也非常不错,如果一直保持,到今天早就可以拼掉浦发,成为股份制前三了。 可惜,98年广东国投事件中,行政命令让广发背上了债务包袱, 虽然换来了5张异地分行的牌照,但口子一开,广发就再也不能不受行政清算命令的干扰了。
  05年政府决定给广发换个婆家, 中国人寿联合花旗、平安保险联合汇丰先后找上门, 省里向来跟深圳是不太合的, 于是给了中国人寿和花旗。 应该说,花旗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东家的,但可惜, 由于官商结合太紧密了,广发内部的经营氛围已经不好, 即使是花旗这样的外来和尚,也念不了这个经了。
  2010年,董建岳空降,广发终于找来了一个改革家,改名、抓人、上市,一步接一步,虽然目前落后于前面的华夏和光大,但广发的未来,已经看到了曙光。
  华商银行是工银亚洲的子行,也是当年中国为了打破银行由政府独资而批准成立的几家合资银行之一,当年还有福建亚洲银行、华一银行等,普遍发展都不太好,福建亚洲银行后来卖给了平安保险,成为平安银行的前身。
  华商银行目前被工银亚洲控股,大股东其实是工商银行,这一层关系已经决定了它不能和工行形成直接竞争,只能定位于为港商服务,以后在大陆的发展空间不会很大,可能只会局限于华南地区。
  再说说那些在中国的外资银行
  外资行在中国因为受到扩张限制,普遍网点不多,但经营情况却十分良好,特别是深圳地区。 其实外资行才是中国的银行最需要学习的对象, 比如汇丰,人家存在都150多年了,比一些国家的历史还长, 如此庞大的机构, 这么多的人员,却能经久不息地持续发展壮大, 很值得中国的一些银行深思熟虑。
  汇丰曾经说自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1865年汇丰成立的原因,就是当时西方的银行因为普遍路途遥远,没有办法照顾到在东方特别是香港经商的英法商人的金融需求, 故而苏石兰最初的想法,只是办一个能为远东的英国商人提供便利金融服务的银行, 没想到160年后,汇丰成长成为了影响世界的国际大财团。
  汇丰的成立背景,就注定了它是:中国人认为它是英国的银行,英国人却不认可它是英国的银行,只有香港人认为汇丰可以算是香港的银行,但汇丰的总部却偏偏设在了伦敦。 到今天,如果你去到香港中环,你会发现香港人都把汇丰银行叫成Hong Kong Bank, 可见香港和汇丰的亲密关系。
  而汇丰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色彩较清淡。 因为英国人不认可(它是英国银行), 中国人也不认可(它是中国的银行), 只有中国香港人认可它,所以,到最后,汇丰和任何政治派别都不太沾边,于是就发展壮大了。
  反观中国的中国银行,因为是旧时代的央行,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在新中国是受到抵制和排挤的,因此,它的发展一直不如新中国嫡系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好。
  汇丰、花旗、渣打、东亚,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银行,个人认为,到外资银行学习先进理念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目前的时代,是一个中国元素全面崛起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中资压倒外资是指日可待,因此,可以先到外资学习三五年,然后跳槽到中资银行,为国家金融发展效力,师夷长技以制夷。
  978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历经几次改革,78-96年间改革方向主要是扩大办行渠道,打破由国家创办的垄断局面,解决办法是发牌照给地方政府(浦发/广发/深发展/福建兴业)、国有企业(招商/中信/华夏/光大)和民营法人单位(民生); 94-04年间则主要是解决工农中建生存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商业化(成立政策银行、AMC/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04-12年间则主要解决治理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上市交易。
  在96年之前,因为交通、通信等原因,银行总部和分行之间联系不便,故而采取了直属各地、多级法人的机制,即:工农中建的地方分行都直属于当地政府管辖,都是独立法人。 于是,全国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 工商银行总行和工行广州分行(以前还不叫省分行)是两个独立的单位,工行总行直属于财政部,工行广州分行直属于广东省财政厅,总部只对分行有指导作用。
  96年前后,全国的银行都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分行的独立法人资格,分行成为总行的分支机构,这才形成了今天的组织结构。
  上述事情看起来和银行信息科技关系不大,实则相反。 银行的这种组织变革是怎么兴起的? 原因便在于通信和科技力量的推动。
  银行组织结构的变动,促使银行总部产生了解分支机构各方面信息、控制管理分支机构的强烈需求,而信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解决这一需求成为了可能, 于是,在年间,全国的银行产生了轰轰烈烈的信息科技大集中运动,进而促成了各大银行的软件开发中心的诞生。目前,工农中建在内的各家大银行大部分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地建立了包括软件开发、灾难备份在内的信息中心。
  银行软件开发从小的层面来讲,属于IT行业,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属于金融业,应该说,信息科技在银行的发展是以应用为主,地位很重要,作用很突出,但银行信息科技从业人员的发展,却是很小的。 简单而言: 你不可能让一个管电脑的人,去做银行董事长行长吧?
  工农中建的软件开发中心,普遍采用了半外包方式进行管理,即自己养一批管理人员,做事的人全部外包给外面的IT公司。而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后起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采取了全外包的方式,即:完全把系统开发任务,外包给了外面的IT公司,如招行的融博公司。
  至于薪酬,如果是银行正式员工,自然执行的是银行内部的统一标准,如果是外包公司的人员,自然就是外包公司的薪酬标准了。
  下面是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2月份公布的全球银行品牌500强名单中的中国入围银行情况,国开、进出口、农发、广发、渤海、浙商六家银行因为没有上市,故而没有入围。由品牌排名,可以大致知道国内各家银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
  英国《银行家》杂志2012年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名--中国入围名单
Top 500 Banking Brands -- China Bank
中国建设银行
154.64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
151.64亿美元
128.57亿美元
中国农业银行
99.29亿美元
56.30亿美元
39.80亿美元
24.50亿美元
22.95亿美元
中国民生银行
21.07亿美元
15.71亿美元
中国光大银行
15.61亿美元
10.93亿美元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3.26亿美元
3.21亿美元
2.25亿美元
  广发:
  自1988年成立之日起,广发行即带有浓重的政策性和试验性色彩。这家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适应广东综合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需要,探索金融改革新路子&,但现实与美好的初衷往往大相径庭。作为&金融试验田&和&地方经济助推器&的广发行,在当初的体制设计和机构布局方面先天不足,为日后埋下诸多隐患。
  成立之初,广发行系&全民&性质的股份制金融企业,注册资本15亿元。发起股东55家,包括各家专业银行、广东省各级财政和大型企业集团。表面上,广发行是按新型商业银行模式筹建的新银行,但与同时期成立的国内第一批股份制银行一样,它仍是一家国有股占绝对地位、受政府影响巨大的商业银行。
  从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以支持广东经济建设为己任&的广发行,累积发放贷款2000亿元,其中90%用于广东经济建设,支持的项目涉及能源、交通、通讯、贸易、高科技、环保等行业。这种向政府主导的项目倾斜的信贷政策例行多年,直到2002年后才转以确立&培育优良债务人&的思路,将信贷重点明确转移到中小民营企业。
  广发行前任高层介绍说,即使在成立之初,对于政府指派性质的贷款,广发行总行亦非言听计从,甚至还多有抵触。但在当年的多级法人制和机构设置限制下,&准政府贷款&在地方上往往难以控制,而风险巨大。
  。。。。。。
  南方日报讯(记者/向松阳通讯员/李凌岩)
  屈建国在担任广发银行珠海分行行长时,贪污、受贿近3500万元。今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贪污、受贿罪两罪并罚判处被告人屈建国死刑、缓刑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屈建国作为国有出资银行分支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其担任某银行珠海分行行长职务上的便利,单独或伙同他人侵吞、骗取公共财物共计人民币万元;单独或伙同他人非法收受、索取财物共计人民币1697万余元;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人民币106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屈建国的上述行为已经分别构成贪污罪、受贿罪,应当数罪并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告人索贿行为,应从重处罚。法院综合本案其他情节等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董建岳给自己的时间是3-4年重建广发行,面对广发行七大棋局之一:大股东股权均衡的格局,董建岳要从内至外打造新的广发行。他很清楚广发行的四大股东花旗银行、中国电网、中国人寿、中信信托,仅只有花旗银行是具有战略意识。而其它三家仅在业务上有所合作。
  一位已离开广发行的老员工表示,该三家投资者当初进入广发行最大的作用是制衡花旗银行在广发行的地位。如今外资持有中资行股份有所限制,花旗银行持股已达监管要求。而其它几家股东在董事会的格局,在经历几次变革后格局也达到稳定。其中中国电网、中国人寿获董事名额各2名,中国信托3名。
  董建岳最难的其实并不是权衡四大股东,而是花旗籍高管与广发行内部之间的博弈,这就是广发行第二大棋局。广发行较特殊,党委在银行具有较高威信,传统的党管干部没有改变。一位广发证券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2008年5月的《5位花旗高管集体辞职事件》就能看出花旗籍高管与广发行沟通的效果,同时也体现党委在广发行的势力。在汇报机制上还是总分行制,分行领导的权力比总行的业务部门总监大,而往往分行领导都是由党委所指派。种种情况也加大了花旗籍高管与广发行内部的沟通难度。如何使花旗籍高管与广发行内部沟通顺畅,则需要打造出一套有效的组织机制。现任广发行行长利明献曾表示广发行现行机制不一定合适,但也不一定要走事业部制,广发行如今还在继续摸索出一条广发行自身特色组织架构。
  而对于广发行的高管稳定的棋局,自董建岳任职以来广发行高层延续&1+7&制(1个行长7个副行),现高层格局一直未曾变过。高管格局非常清楚,由董建岳带领具有浦发银行(600000)背景的宗乐新副行长狠抓公司业务;花旗籍高管分管最擅长的零售业务和风控。要想高层的稳定,最核心的是能解决股东股权均衡格局,同时能为花旗籍高管与广发行内部建立起一条顺畅的沟通机制。
  对于吸收执行力的中层干部的第四大棋局正与掌局人董建岳任职广发行重点提出的&三大事件&之一&人才培养不谋而合。而对于董建岳所提出来的人才培养,他在上任后一直加大对人才选拔和培训,并贯彻管理部门中层干部选聘制。
  广发行第五棋局加大与大股东间的合作,是未来广发行最具有潜力的地方,因为四大股东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广发行的代理保险业务走的较前,如北京分行在2007年就获得北京首批A类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商业银行。但是信托业务合作就差强人意,中信信托虽然有3名董事入驻董事会,但是双方的合作则少之又少。广发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发行反而托管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较多。业内交通银行(601328)与汇丰银行的合作是有口皆碑,兴业银行(601166)与恒生银行的合作引发兴业银行提出银银合作的战略,而广发行合作成绩单无法交待。其实广发行面对中国人寿和中信信托两家金融圈里的牛企业,广发行如果能借力使力,后期的想象不可估量。
  至于广发行利用自身的原有优势谋求华丽转型、能否成功上市补充资本这两个棋局,董建岳现延续着广发行自身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寻求发展突破点等,则必将是从现在开始并要维持一段长时间的持久之战,但也终会有凯旋的一天。
  今天的广发行从面对7大棋局如何对&建设一流商业银行&发起冲击,董建岳与他并肩作战的行长等高管团队将通过3大手段,打开广发行新的篇章。
  在国内,各家银行在业务上均归属银监会监管,但在行政上,各自的控制人是不一样的,具体体现则在人事任免上。虽然都需要报备银监会的批准,但实际上那不过是走过场, 各家银行的高管,实际上是由实际控制人任命的。
  国内20家拥有全国牌照的大中型银行行政管理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 -- 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 -- 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
  中国银行 -- 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 -- 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
  交通银行 -- 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
  国家开发银行 -- 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
  中国进出口银行 -- 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财政部直接控制,中央汇金暂未注资
  招商银行 -- 招商局集团
  中信银行 -- 中信集团
  中国光大银行 -- 名义上是中国光大集团,实际上已经被中央汇金公司控制
  华夏银行 -- 北京市人民政府(通过北京市国资委)
  中国民生银行 -- 无
  兴业银行 -- 福建省人民政府(通过福建省国资委)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 上海市人民政府(通过上海市国资委)
  广发银行 -- 广东省人民政府 (通过广东省国资委)
  恒丰银行 -- 无
  浙商银行 -- 无
  渤海银行 -- 天津市人民政府(通过天津市国资委)
  平安银行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还有一家,属于专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控制,业务上接受银监会监管。
  民生银行董文标呼吁:改革银行业国资一股独大局面字号
  &中国银行业是虚胖,个头大但没有肌肉。&民生银行(600016,股吧)行长董文标(编者注:董文标现任民生银行董事长)近日在三亚国际经济论坛的金融改革专场上表示,他同时强调,&中国的银行业改革要改变当前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局面,让更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参股或者开办银行。&
  作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民营银行的掌门人,董文标认为,当前的银行控股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现在的银行业控股方要么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要么是国有企业,这种一股独大的局面造成了银行业公司结构的严重缺陷,也导致银行低效和腐败。& 董文标称。
  董文标认为,改变这种&一股独大&的局面应从城商行着手。&让民营企业家参股城商行,中央需要加大决心鼓励民营企业创办民营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兼并收购银行,争取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中国银行业40%~50%的股份由民营经济控股。&
  政策性银行之不同于商业银行,其根本在于商业银行通过开设网点吸纳存款进行融资,而政策性银行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进行融资,故而政策性银行普遍网点不多。 目前,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经过18年发展,其发债融资模式已经陆续到头, 和讯网关于国开行的报道,即可见其中一斑。
  政策性银行年度发债首破两万亿 国开债面临天花板字号
  2012年步入尾声,三大政策性银行继续忙着发债。昨日,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在银行间市场再次发行300亿元金融债券,为该行本月以来第二次发债。而今年前11月,国开行累计公开发债规模达到1.17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16万亿元的规模。
  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截至2012年11月末,三大政策性银行合计发行债券2.04万亿元,为史上首次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其中,国开行发债11665万亿元,进出口银行发债4281亿元,农发行发债4428亿元,均超过或接近去年全年发行规模。
  实际上,国开债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国开债是债券市场第二大品种,存量仅次于国债,其价格水平已经成为重要的基准利率;另一方面,处在转型关口的国开行面临债信问题,其发行成本已经显著高于进出口行与农发行。
  光大集团&金控梦&即将起航 十年重组终成正果字号
  自2003年开始重组方案设计到2012年最终定稿,近十年的光大集团重组之路&终成正果&。拉直中投公司&&光大集团&&光大银行(601818,股吧)的股权关系,理顺光大北京、香港两个总部的股权关系,卸下100多亿再贷款本息包袱,三个&闪电收尾&动作让&光大系&实现了完整的统一,让光大的实力更强,也更有后劲。
  近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调整后的光大集团改革重组方案即将获批。
  此次调整的光大改革重组方案核心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光大集团从以前单一股东的国有独资企业改制成为由财政部、汇金公司等股东投资的股份制公司。财政部以光大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的股权和财政部借款本息作为出资,汇金公司以部分光大银行股权、光大实业股权等作为出资。二是汇金公司将部分光大银行股权注入光大集团,实现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并表;三是财政部将光大香港总部注入光大集团,由光大集团直接在香港登记为光大香港总部的股东,实现光大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的合并。四是人民银行再贷款本金和正常利息由汇金公司承接后转为对光大集团的股权并承担偿还责任,免除再贷款罚息。据了解,在这个基本框架内,有关方面将尽快达成具体操作方案。
  这些调整在理顺了财政部、汇金公司、光大集团、光大银行股权关系及光大集团与人民银行和其他众多商业银行债权关系的同时,也解决了三十年来光大北京香港两个总部无法并表的问题。
  自2003年开始重组方案设计到2012年最终定稿,近十年的光大集团重组之路&终成正果&。拉直中投公司&&光大集团&&光大银行的股权关系,理顺光大北京、香港两个总部的股权关系,卸下100多亿再贷款本息包袱,三个&闪电收尾&动作让&光大系&实现了完整的统一,让光大的实力更强,也更有后劲。
  国开行最大的变数就在于融资渠道要改变,政策性银行单纯靠发债的模式去融资,始终是有一个尽头,下一步要么就这个规模,不断循环,要么收购一家商业银行,靠吸收存款进行融资。
  国开行最大的优势,在于和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做得好的话,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最看好哪家银行的竞争优势?
  很难说现在国内的银行谁的优势最明显,工农中建交规模虽然大,但船大不好掉头,而且实际上的经营情况不太好,有些可能是在亏本也不一定,只是看你怎么做帐而已。 其它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里,招行、中信、民生、浦发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了,但谁能在下一个十年胜出,很难说。
  利率市场化是大趋势,金融网络化更加是大趋势,今天看到了一则报道,平安保险马明哲、腾讯马化腾和阿里巴巴马云联手投资了一家网络保险公司,不设分支机构,完全在网络上运行业务, 如果能实现, 将是业界的一个巨大突破, 而且极其具备竞争优势。
  银行业也是一样,谁能充分利用网络,把业务网络化,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谁就能在竞争中做强做大。 前段时间招商银行马蔚华还说,下一个10年要消灭信用卡, 用手机代替信用卡, 招行信用卡做这么好, 马蔚华还敢这么说, 足见现在银行的竞争,早已从产品、服务,转移到网络上来。
  谁的信息化做得好,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资金周转率就能大大提高, 资金使用成本就能大大降低, 就能在利率市场化中胜出。 从这点上说,我不看好工农中建交,反而更看好第二梯队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还有新近崛起的平安银行。利率市场化、服务网络化、平台多元化就是银行业的趋势,谁能在信息化方面做得最好,谁能有效整合保险、投行、基金、证券等多元化业务,谁就能占据主动,打赢未来的利率战争。 反之,不做信息化、不搞多元化的银行,就只能等着被淘汰,被收购兼并。
  在西方一直都是经济决定政治,没有经济支持,政治势力就要倒台。 但在中国则完全相反,是政治指挥着经济运行,政治决定了经济,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的。
  平安保险也是这样,平安的发展历程看起来很光鲜,其实背后的道理很简单: 伴大款。 马明哲的厉害之处不仅是经营和用人,关键在于跟对了政治势力。 汇丰作为在中国起家的西方银行, 对中国文化的洞悉显然不亚于任何人, 投资于平安便是投资于马,投资于马便是投资于马背后的势力。而当这股势力当家的时代马上要结束时,汇丰很适时地选择了退出,可见汇丰之精明。
  经济现象崛起的背后永远是政治势力在撑腰, 西方不一定是这样,但在中国一定是这样。纯民营经济在起步过后要做大,除了讲求经营研究市场外,一定要走红顶商人路线,别无它法。
  马明哲已经快60了,如果他还在平安保险,相信平安保险基本面没什么问题,会继续发展壮大,如果马退了,可能就很难说了。任汇川不过是马的一枚棋子而已,就像当年用梁家驹、张子欣革创业元老们的命一样。
  汇丰的退出对平安来说可能是坏事。
本文来源:金融行业网 作者: (责任编辑:)
服务电话:010- 服务信箱: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