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与“杠杆基金”对冲是什么意思?

高杠杆对冲基金QE套利窗口关闭
中国对冲基金
&发表于&1&小时前&|&|
  6月24日,看着上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2011年8月以来的新高值2.667%,一家经理张明开始确信,美债泡沫开始走向破裂。
  去年以来,他曾做出三次美债泡沫破裂的预测,一次是去年7-8月美国高收益债平均收益率跌至6%的合理估值区间;一次是去年底美国悬崖爆发;还有一次是去年年中有所缓和时。但三次预测,均告失败。
  “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被人为诱导的国债低收益市场,任何模型都是摆设。”他说,在这个市场,除了美联储每月850亿美元购债计划吸引无数投资机构投机,还有各类对冲基金借资金泛滥,不断放大资金杠杆倍数投资美债,赚取超额高回报。
  直到6月20日美联储伯南克明确暗示将在下半年开始收紧QE购债规模,所有的高杠杆融资与投机套利忽然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债市似乎也闹起钱荒,各类对冲基金开始抛债自救。
  杠杆融资:基准+100PB
  量化投资出身的张明,一直认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应比美联储基准利率高出约300个基点。
  然而,当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QE)并执行0-0.25%基准利率时,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却持续走低。
  “有人说,是欧债危机升级令全球资金涌向美债避险,导致美债价格持续上涨而收益率走低。”不过,张明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过去一年,他不断接到美国投行与经纪商的电话,后者愿意向他提供更高的杠杆融资倍数投资美国国债。他听到的最多一句诱惑,是QE资金并没有投入实体经济,不如拿到金融市场做杠杆融资。
  一位投行人士对张明估测,自美联储执行QE政策起,约有3/4资金被投入金融投资市场,其中1/4资金流向新兴市场投资,其余资金则投入美债美股市场。而投行与经纪商之所以敢提供更高杠杆,是因为杠杆融资利率徘徊在基准利率+100个基点左右,是一笔不菲的资金拆借利息收入。
  在资本的诱惑下,张明将美债投资杠杆倍数,从3倍提高至5.5倍。他还不是最高的。
  “有些对冲基金先用1000万美元买美国国债,然后拿国债做抵押融资1000万美元,再将1000万美元再买美国国债,反复循环达到10次。等于放大10倍融资杠杆。”他说,只要美国国债价格持续上涨,被抵押的国债被经纪商与投行视为“安全资产”,可以一直放大资金杠杆倍数,直到对冲基金经理自我感觉需要“适可而止”。
  正是高杠杆资金持续流向美国10年期国债,令其收益率在今年4月一度降至2%的历史最低值。
  在他看来,这并不影响对冲基金的高回报预期,奥秘就在于高杠杆融资。如果对冲基金用5-6倍资金杠杆购买美国10年期国债,即使收益率接近2%,但综合投资回报仍能超过10%。
  “简单说,就是杠杆倍数越高,即使收益率走低,也能取到债券投资高回报。”他说,对冲基金想套美联储的利,而美联储则抓住高杠杆资金的套利需求,“引诱”他们一起投资10年期美国国债,最终实现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被人为压低,以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美债市场钱荒“蝴蝶”  股神巴菲特曾说,当美联储开始收紧QE时,全球金融市场将听到一声“枪响”。
  这声“枪响”,的确着实吓坏了张明等玩转高杠杆投资的对冲基金经理们。
  他回忆说,6月中下旬,曾经表示“不差钱”的投行与经纪商开始要求提高杠杆借贷利率并压缩融资规模,甚至一些高风险投资组合被他们强制平仓。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美联储即将收紧QE,市场资金供需收紧状况不再允许过高的杠杆融资。
  “他们没说杠杆融资倍数降至多少,才算合理。”张明说,但在最近两周,他看到一些对冲基金同行拼命抛售黄金与赎回新兴市场投资基金份额,四处筹资归还高杠杆信贷。
  数据显示,上周,新兴市场债券投资基金就流出26亿美元。
  “现在急于筹资还贷的,主要是杠杆倍数超过8-10倍的对冲基金。”张明回忆说。他曾碰到两家高杠杆融资的对冲基金,愿将一些新兴市场投资组合以9折市价迅速转让,但他没有买单。
  他说,现在有经纪商已将杠杆融资利率提高至基准利率+130个基点,较原先提高30%。对基金而言,这将彻底改变基金原先的投资思路与投资组合模型,“借贷利率提高了,很少人再敢做高杠杆的美债投资。”
  所幸的是,他认为对冲基金当前闹钱荒,是局部效应,主要是高杠杆的对冲基金面临筹资压力。然而,当他们四处抛售美国国债、黄金、股票并引发金融市场大跌时,钱荒效应将传递至整个金融市场。
  上周末,经纪商已要求他开始追加美债资产,充实杠杆融资的估值。
  “大量资金迅速撤离新兴市场,与其说是QE放缓的资金吃紧效应,不如说是投资机构正在去高杠杆化。”他说。美联储已不可能无限期留给投机者美债套利机会,“随着QE资金收紧,杠杆融资越高的对冲基金,越容易闹钱荒。”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杠杆小缺乏流动性 国内对冲基金难对冲
昨日,第三届中国对冲基金峰会暨第二届经理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基金人士通过对话与互动讨论了欧美债务后危机时代如何面对输入性通胀,以及基金、的发展问题。 周三沪指暴跌超过3%,即使昨日上涨2.29%,但仍在2400点以下。AHL亚洲区主管邱树芳表示,海外市场变动太大,希腊等国的债务肯定还不了,借得太多了。但是,深圳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认为欧债不是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恶性通货膨胀预期是主因,但是实际上中国通货膨胀并没那么厉害。现阶段中国经济主要矛盾是经济减速。他表示,市场不缺钱,缺的是信心。
对冲基金是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市场中普遍将2010年看作中国股指期货元年。但是许多对冲基金经理人、股指期货研究者对此不以为然。 康浩平表示,对冲基金在中国起步维艰。对冲基金本是对冲风险的,但现在还不能避免大部分风险。原因是国内杠杆只有0.8%,80%做现货,20%做期货,几乎没有杠杆。再加上对冲成本高,缺乏流动性,基差赚不了钱。 邱淑芳表示,中国对冲基金的交易机制不够完善,交易工具不够多,还有监管没有放开。国内目前的市场让对冲基金的很多交易难以实现,但是潜力很大。 财富证券金融衍生品部人士表示,今年不好,但股指期货会有很多机会,明年也会更好。
(本文来源:深圳商报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217条
评论2851条
评论1584条
评论1570条
评论1402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对冲基金“两化”趋势:透明化与去杠杆化
日01:06  来源:
第1页:业绩为何能好于水平?
第2页:管理账户先行者
第3页:上市风潮?
  管理账户先行者
  对冲基金正在改革以留住投资人。
  今年4月以来,欧洲最大的纯对冲基金GLG Partners已经赢得了运作30亿美元新资金的委托。据了解,其收费结构较平常水平低。汤森路透理柏对冲基金全球研究主管Aureliano Gentilini说,“减少单一经理和对冲基金的基金管理费、下调管理费与增加比预计回报率高都是可能的创新”。
  金融危机重创了对冲基金业,投资人在短时间内远离了对冲基金。研究机构EPRF环球公司和加德纳金融公司的数据都显示,投资者日益青睐那些投资于大宗商品的共同基金而不是同样投资于大宗商品的对冲基金。截至3月25日,商品基金吸引了32亿美元的净,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0%,而商品对冲基金的资产则没有太多净流入。
  从2007年8月开始,对冲基金就开始减持其持有的现金并被迫降低杠杆,因为作为其投资人的养老基金、投资银行等出于自身资本充足率的考虑,要求赎回其资产。据了解对冲基金的杠杆已经从2007年1月的17倍下降到2008年的1.35倍左右,英国金管局今年3月份的报告显示,目前对冲基金的杠杆比例仅为1.15倍。
  去杠杆化(de-leverage)的进程中,对冲基金的投资人发现对冲基金不仅不赚钱,“卖掉”也很难。
  麦道夫(Madoff)丑闻又给对冲基金业雪上加霜。目前已经有5起相关诉讼,主要是起诉中间人没有做好对麦道夫旗下基金的尽职调查,例如组合对冲基金。Man Group旗下的RMF基金,也有3.6亿美元的投资与麦道夫相关。
  “要赢回投资人对对冲基金的信心,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业绩表现。”郭嗟滤,“提高基金本身的透明度也是重要手段。”
  当前投资人包括对冲基金中的基金,都会寻求对所投资产,进入与退出的时机有更强的控制。“投资人在选择对冲基金时更严格,也更挑剔”,而他们对基金的运营风险和相关风险,也会更加关注。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正在考虑引入管理账户(managed account)。
  通过管理账户,投资人可以看到任一时点上投资经理的具体运作,比如对、等产品是如何进行买卖的。而与以前所有资产都属于对冲基金不同,投资人直接拥有所投资的资产。也就是说“投资人可以随时赎回相关资产”。
  “我们之所以这么乐观的第一个原因是,Man Group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管理账户平台。”郭嗟滤怠S氪蠖嗍猿寤鸩煌,Man Group在1997年就开始运作管理账户。
  但郭嗟乱仓赋,Man Group最初引入管理账户的目的并不在于吸引投资人,“对于投资人和监管机构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投资管理公司的业务机构如何,而不是看具体表现。”只是现在更有理由去推广管理账户了,通过这一平台,投资者“随时可以卖掉资产”,而不会遭遇投资人想赎回但对冲基金管理人不让他们赎回的尴尬。
  12年前的这一创新举动,首先是为了“控制风险”。通过管理账户,可以对旗下所有对冲基金的具体投资行为有清晰的了解。“由此,我们也可以根据基金的实际运营状况,提高某些基金的杠杆、降低另外一些基金的杠杆,”郭嗟滤,这样能使得总体收益最大化。2
【作者:杨杨 来源:】
(责任编辑:董文)
05/08 05:0505/06 07:5105/02 14:1404/28 08:4604/28 08:4604/27 13:3304/24 09:2504/24 08:38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股票搜索:
----(------)
AIMA主席:香港对冲基金杠杆空间仍很大
05:21:03 来源: (广州) 
"香港是目前最大的亚洲对冲基金中心,拥有240亿美元管理资产。"3月19日国际对冲基金权威研究机构AIMA(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另类投资管理协会)发布了&2007年亚洲及香港对冲基金的表现回顾&(下称"报告")。
报告称,2007年亚洲对冲基金管理资产1600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21%,高于全球对冲基金的增长幅度。2007年,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16450亿美元,增长13%,亚洲对冲基金占全球对冲基金的比率由2006年的9.1%增长到9.7%。
报告认为,2007年亚洲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量在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总额中占据重要份额,比率接近10%,投资者关注亚洲。
报告表示,亚洲对冲基金表现强劲,尽管2007年全球经济动荡,亚洲对冲基金的投资回报表现突出,2007年亚洲对冲基金投资回报的Eurekahedge指数高达18.8%,超过2006年与2005年。2007年,几乎所有亚洲对冲基金的业绩都比前两年表现好。
就亚洲对冲基金的发展现状、发展的制约因素、香港作为亚洲对冲基金中心的地位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AIMA主席Christophe Lee。
&21世纪&:亚洲对冲基金去年表现如何?
Lee:2007年全球经济波动比较大,但整体来讲亚洲对冲基金总体跑赢全球大市,亚洲对冲基金运用长短仓投资策略的人最多,但杠杆策略则相对较少。
&21世纪&:今年亚洲对冲基金是否也将面临点,截至目前有无一些具体的数据?
Lee:2008年1月,亚洲对冲基金Eurekahedge指数下跌5.66%,2月份有所回升,上涨1.5%,但总体上讲截至日,有一个4.2%的跌幅,但总体小于全球对冲基金的跌幅,全球对冲基金的跌幅在两位数以上。
&21世纪&:亚洲市场对于对冲基金来讲的地位如何?
Lee:亚洲市场对对冲基金公司来讲相当重要,特别是香港与印度这两个市场,国际对冲基金都看好这个市场。
&21世纪&:有无国际对冲基金往新加坡、香港移动的趋势?
Lee:国际对冲基金公司会在新加坡、香港开设分支机构,一些对冲基金总部的转移也很正常,比如从新加坡转移到香港,或者从香港转移到新加坡,但看不出来国际对冲基金是否有整体往新加坡、香港转移的趋势,开拓亚洲市场的趋势则是非常明显的。
&21世纪&:香港在国际对冲基金业中的地位如何?有什么因素会制约香港发展对冲基金?
Lee:香港已成为亚洲对冲基金行业最大的中心;而亚洲对冲基金资产会在个别国家大幅增长,特别是大中华区;2007年大中华区的回报在过去数年的表现突出(特别是香港),日本作为对冲基金中心的投资目标的地位则在下跌。
从去年整个亚洲资产管理市场来看,亚洲对冲基金有加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新加坡与香港区域发展迅猛,涌现出一大批专业的对冲基金经理,且这两地的管理资产量也大幅提升。
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在财务杠杆的运用上。香港的债务工具的使用比较小,香港在债务工具使用这一方面的发展空间会比较大,另外,杠杆策略在香港的使用也很少,2007年亚洲对冲基金长短仓持股策略(即同时买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净长仓或净短仓)所占比例很大,达57%。
(本文来源: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易财经今日推荐
  第一次创业选择了开餐饮店,挺有信心的……
——政治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马明哲2008年薪酬将分文不取
——下乡家电卖价高于最高限价
——一生交的税都去哪里了?
两市超过8成个股上涨,盘面被有效激活。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您好,欢迎来到首商网!
热门推荐:
您当前位置:
> 查看资讯信息
对冲基金募集难度上升 私募股权基金杠杆融资不易
  尽管金融海啸横扫全球,但是2008年全球25名顶级对冲基金经理依然狂赚近116亿美元,这一“风光”业绩也无法回避对冲基金自去年以来倒闭数增加,发行难的事实,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的运营环境也在恶化,新的监管规则将极大地制约其投机交易。
  对冲基金募集难度上升
  金松是一名长期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他曾担任过德勤管理咨询顾问公司金融机构业务部的高级经理,现在是Gotham投资顾问公司的副总裁。由于长期参与管理投资基金的设计和管理,他对于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影响有着深入的研究。
  金松日前对记者说:“对冲基金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遭到严重的冲击,有三分之二的对冲基金倒闭,从一些数字中也可以看出对冲基金行业的变化。最有钱的25个对冲基金经理的去年收入总和是116亿美元,其中收入最低的是6500万美元,而之前一年他们的收入总和达到250亿美元,收入最低一个人的收入是3亿美元。”
  由于市场恶化,对冲基金的资金来源也出现萎缩,原本投资对冲基金的金融机构、共同基金由于自身遭受损失,减少了向对冲资金的投资。
  “由于对冲基金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投资者以前会把资金的20%或者30%的投入对冲基金,但是为了规避风险,现在的投资者可能只拿出5%到10%的资金来投入对冲基金,”金松解释说。
  私募基金杠杆融资不易
  与对冲基金不同,金融危机对私募资金的影响并不表现在资金募集方面。金松分析说,与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相比,私募资金的资金的来源比以前少了一些,但变化并不明显。对于私募基金来讲,最大的变化是从银行贷款的难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举例来讲,一个资金规模2亿美元的私募基金以前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收购价值20亿美元的企业,但是随着金融系统信贷紧缩,现在这家私募基金只能贷到2亿美元,其收购企业的规模只有4亿美元,以前杠杆化效应没有了。
  对于私募基金来讲,由于经济基本面恶化,市场价格严重下滑,不少企业具有投资价值,但是限于融资困难,私募基金在企业并购的数量和规模都要比以前小了很多。
  “过去几年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鼎盛的时候,经历过这场金融危机之后,相关的基金行业要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恐怕需要5到10年的时间,”金松预测说,“私募基金的经营模式仍然是很有前途的,它通过对企业的并购重组创造价值,一旦银行系统恢复过来,私募基金行业也会重新复苏。”
  金松说:“对于对冲基金来讲,金融危机将淘汰一大批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基金,剩下的对冲基金如果能从这场金融危机生存下来的话,还会受到资金的追捧。”
  对于美国政府刚刚宣布强化对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进行监管,金松明显持反对意见,“这场危机暴露出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问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水平都受到质疑。无论是对冲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来讲,其成功运作的前提保持自身的相对私密性,比如说一家对冲基金看到了卢布可能贬值准备去做空,如果这些信息都被公开披露,那么基金也没有什么盈利机会可言。”
  金松说,美国政府现在寻求私人投资者购买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但是政府在AIG分红事件的做法给私人投资者的造成了不好的印象,一是政府出尔反尔,二是与政府合作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果这个时候政府出台政策对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强化监管,那么政府前面的努力很可能事倍功半。
-- 来源: 首商网信息中心
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首商网所有信息均由用户自行提供和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不提供任何保证,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或版权,请马上处理。
首商网 &&&&& 沪ICP备号-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冲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