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退休养老双轨制双轨制

双轨制致退休金相差数倍
由于历史及制度原因,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双轨制”的现状,公务员等城镇居民与农民的养老金差距可能相差数倍。
退休了,为啥还不轻松
由于制度设计等历史原因,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双轨制”的现状,多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与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存在着较大差距。
双轨制造成的收入之差究竟有多大?这种差距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改变养老双轨制又有多难?
“双轨制”下,不同群体间的退休金相差较大
每月从银行领到1000多元养老金时,65岁的退休职工刘学坤总是百感交集:养老金是多年工作的回报,是国家对自己贡献的认可,这让他很欣慰;可养老金数量毕竟不多,单靠养老金,日常都很难支撑,更不必说大病大灾了。
刘学坤住在山东某县城边缘一个普通的院落内,和周围的农家没什么不同。妻子患糖尿病多年,眼睛已近失明,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37岁的儿子跟别人跑运输,一个月难得回几次家,收入不高。13岁的孙女刚上初中,刘学坤不仅要照顾生病的妻子,还得接送孩子,承担孙女大部分的学习费用。
上世纪70年代初,刘学坤以“亦工亦农”的身份,成为该县国营饭店的一名学徒,1982年才转为正式工。1987年,借着“农转非”政策,妻子、儿子也吃上了国库粮,他从县国营饭店调进了毛巾厂。可是,“公家饭”吃了没多久,国企改制大潮铺开,刘学坤下岗了,提前办了内退手续。
此后,刘学坤自己开了个小饭馆,一边做着小生意,一边自己交养老金。2006年,他正式退休,领上了养老金,如今,养老金虽几次上涨,每月也只有1100多元。
刘学坤说,养老金虽然不多,自己也能接受。可同时出来做工的,有的后来转入民政部门,工作时不仅不用自己交养老金,退休后每月能拿3000多元,“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差距这么大,我实在想不通。”
由于制度设计等历史原因,我国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特殊的“双轨制”,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的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
在“双轨制”养老模式之下,工作性质相近、年限相同的职工,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可能相差数倍。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企业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200元,尽管国家近年来对企业养老金进行了调整,但预计今年企业养老金的平均水平也只有1400元,这给人的生活、心理带来巨大影响。
天津的陈霞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条件:父母都是退休公务员,自己在一家国企工作,女儿在大学毕业后也进入了一家知名外企上班。但一谈起养老,陈霞同样忧心忡忡:“我们所在的企业效益虽然不错,但退休后和公务员的待遇同样没法比。”
按照现在的标准,像陈霞这样相当于科级干部的主管在退休之后,每月的退休金再加上公司根据工龄、级别发放的补贴,拿到手里总共也就3000元左右。而同为科级干部、但以公务员身份退休的陈霞父亲的退休金每月至少也有4000多元,而按陈霞的话说,“这还是因为老人退休得早,现在退休拿得会更多。”
“我已经快50岁了,没几年就要退休了。如果退休金太少,老了连看病都困难,更别说什么旅游、保健了。”陈霞说,“我现在就开始节衣缩食,给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
由于向往稳定的养老保障,仅有1.2%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农民
养老双轨制,不仅直接影响人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人们的择业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不再考虑自己的兴趣、自身情况和岗位的匹配度,而是一窝蜂地涌向了工作相对稳定的行业。
王雨曾是北京一家重点大学中文系高材生。2008年本科毕业后,她进入一家知名的时尚杂志工作。优厚的待遇、惬意的工作环境曾让她成为不少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去年,考上了公务员的王雨放弃了所有这些光环。
面对记者的疑惑,王雨显得很坦然,“别看我在那里月薪上万元,但扣除‘五险一金’,拿到手的收入实际上已经大打。现在市场化媒体竞争激烈,前景不可预期。公务员可以给我一个稳定的职业生涯。”
王雨还表示,和她持相近观点的同学绝非少数,特别是随着年龄渐长、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大家都说,职业发展、个人兴趣都是浮云,稳定、能养老才是王道。”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如今年轻人在择业中,重政府轻企业、重白领轻蓝领、重城市轻农村等现象十分常见,“除了与就业环境、职业选择、工资待遇等相关外,与双轨制退休模式必然有关。”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显示,在对全国286个城市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在校生及其家长进行的调查中,2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医生、律师、记者等专业人员;1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另有1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教师;选择让孩子当政府官员的占11.6%;而选择让孩子成为工人农民的家长仅为1.2%。
不少网友直言:之所以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铁饭碗”的“安全、稳定,不用担心老了以后的生活。”
“铁饭碗”的巨大诱惑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找工作时把目光投向了更稳定、更保险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公考热”就是证明。
随意点开一家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网站,最热门的版面和帖子大多和公考有关。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学毕业后几年不就业、专职在家复习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公考族”。
天津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刘维退休后,每月的养老金只有1800多元。因为女儿大学还没毕业,未来还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这些年她一直在一家服装店帮忙。“现在就盼着自己老得慢一点儿,还能再多赚点儿钱。”
谈到女儿的工作,刘维铁定心要让女儿考公务员:“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直到考上为止。”她对记者说,“就算找到工作,也得让她考公务员,以后不能再像我这样老了受罪。”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是消除贫富差距、保障困难职工正常生活的重要之举
年初,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高达94%的网民认为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不合理。网友指出,改变养老“双轨制”,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专家表示,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产物,其不公平至少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从退休前的个人缴费来看,企业人员要缴纳养老保险,公务员不用缴费。
现行企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由企业缴纳的统筹部分占工资总额的20%,企业职工所缴比例为个人工资的8%。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多少与个人和单位的缴费额直接相关。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压力大,在职职工工资多数偏低,缴费额度较小,这直接导致职工退休后养老退休金普遍低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
二是从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来看,退休后,企业人员退休金普遍只有退休前工资的60%左右,公务员却能达到90%左右。
也就是说,即使退休前工资相差无几,退休后公务员养老金将是企业人员的1.5倍。在有的城市,公务员退休金和企业人员退休金甚至相差4倍多。
为了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差距过大等问题,自2005年起,国家已连续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看,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翻了一番。但企业职工与公务员退休金的差距仍未明显缩小。
原新表示,从全球看,一国之内不同人群、行业间存在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是正常的,许多发达国家也有这样的制度设计。关键在于所有模式的执行效果应该是基本公平、公正的,保障全社会每一个公民老年后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各类生活困难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让每个人生活得踏实,是制定和实施老年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目前看来,双轨制造成的差别确实过大,有失公平。
“发达国家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有明确的理念:维护全体老年公民的利益,保证公民平等,所有老年公民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都有权享受基本养老金,不论其有无其他经济来源,也不受其退休前的工作成绩和家庭状况的限制。”原新对记者说。
什么是养老双轨制(延伸阅读)
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按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同,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双轨制。
1.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按现行规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单位缴费基数的20%,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为个人缴费基数的8%,其缴费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
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它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等。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现行机关以及多数事业单位养老费基本上由政府财政或单位统包,实行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发办法。职工退休时按照本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进行。(记者 杜海涛 靳 博)
期待养老保障更公平(市场漫步)
让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不仅事关老年人的利益,也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如何使养老制度更合理、更人性化,是当下应尽早解决的问题
“穿着蓝格的围裙,戴着雪白的帽子,纺织女工像快乐的燕子一样在织布机前来回穿梭;下班后呼啸而来的青年工人,把自行车铃摁得震天响……”大凡40岁上下的人,对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工人题材的电影里常见的镜头。当工人,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理想。
时光荏苒,电影中的主人公转眼陆续到了退休年龄。当年的欢声笑语变成了落寞的背影。作为“80年代的新一辈”,他们经历了企业改制、下岗等一系列社会变革,而微薄的养老金,更给他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烦恼。
退休了,本该安享晚年。但是,真正退休之后,很多人会发现,因为工作单位不同,拿到手的退休金却有很大差别:与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相比,企业职工尤其是普通职工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少很多,甚至不及前者的一半。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我国退休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公务员(包括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为分野的“双轨制”。前者的养老金由财政支付,后者的养老金由职工个人和企业承担。这种分野,是导致不同人群之间养老金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
“双轨制”加剧财富分配的不公。同等学历、同等技能甚至同等贡献的人,仅仅是因为工作单位性质的不同,退休后就不能得到同等待遇。这种因身份、体制等标签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的一大问题。
“双轨制”是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绊脚石”。由于退休待遇差距很大,影响了社会就业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为万人争宠的“香饽饽”,一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总是乏人问津。一些人明知不适合、不能发挥特长,也宁愿赖在国家机关,不愿意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当然,在看到“少”的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多”的一面。企业作为与国家机关完全不同的主体,采取完全不同的薪酬制度。当下,一些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其在职职工的收入水平是公务员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企业高管更是收入不菲,退休职工的养老福利水平也不算低。这种因资源独享、改革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现象,同样值得高度关注。
改革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跟收入分配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稳步推进。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临近,让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不仅事关老年人的利益,也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尽快使养老制度更公平、更合理、更人性化,是当下应尽早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NN024
没有相关论坛帖
更多相关搜索: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瞭望东方周刊》
“温州楼市至少要调整三年,短期资金现在套牢,撤出基本无望。”长期在上海的温州炒房客秦国明说,如今温州人都想着套现,因为现在的调控政策都看不到头
《中国新闻周刊》
你站在地沟里蒙混别人,别人在牛奶里搞三聚氰胺。你让别人恶心,别人让你寒心。整个中国食物生态,已经被几乎所有食物制造者,搞得几近崩溃。
《中国新闻周刊》
具有自身利益偏好的地方政府,需要在民生保障和政府腰包之间做出选择。
《新民周刊》
日本开拓团纪念碑被砸背后,除了狭隘民族主义之外,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也不能忘记历史,但终究,还是要往前看的。
《新民周刊》
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股市有风险,楼市有“路障”,高利贷成了当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全民“放水”的疯狂。
《南方人物周刊》
39死近200伤,一次铁路事故中最低级、最应该防范的追尾碰撞,让打鸡血般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高铁打了个冷颤。大干快上的狂热背后是强大的长官意志,以及基于垄断养成的自大、昏愦和腐败,对安全与生命的极端漠视.
《中国新闻周刊》
几乎每年铁道系统内部都要进行安全大检查,但温州动车追尾悲剧还是发生了。这种内部监督的失控,最终凸显了外部监督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周刊》
世界级的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历经半年,“首都经济圈”终于从一个概念进入到了规划制定阶段。
《瞭望东方周刊》
水资源日益稀少的今天,汉江水到底是随“南水北调”输往北京和天津,还是留给三峡用来航运和发电,这是长江的两难。
《南方人物周刊》
陈氏家族的百年浮沉,烛照出了中国近代文化人命运的一个缩影。
《中国新闻周刊》
在15个月的等待和努力宣告失败后,姚明他选择了放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习惯没有姚明的NBA。
《新民周刊》
又一个央企含着微笑,对利益永无止境的索求,对苦主哭诉的无动于衷,对生态恶化的置若罔闻,对社会愤怒的视而不见。围观中,渤海慢慢地死去。
《中国周刊》
在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倾斜的中国,生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人别无选择。但他们来到大城市后才发现,在大城市生活,要处处当忍者,他们已经成了大城市的“人质”。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您的位置: &
什么是退休双轨制
所谓“退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主要表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其缴纳办法,支付标准和享受标准都不一样
1 在民众质疑养老金空账问题,在养老金双轨制被要求破除之时,国务院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无数次的呼吁后,天上终于掉了块“馅饼”。有网友说,家里有退休老人,一直劝她要心理平静。激动的背后是“老有所养”的心酸。 长江里打个鸡蛋&全国喝上蛋花汤
2 3 安徽省全国人大代表:退休金“双轨制”有失公正,建议取消 同样是干部,凭什么在企业退休拿得少,当公务员退休则拿得多,而公务员工作期间还不用缴养老保险?连日来,全国两会会场有关取消退休金“双轨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此,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从社会公平看,退休金实行双轨制有失公正,应该取消,二次分配,养老险应该并轨。 [观点]“双轨制”拉大群体差距 事实上,取消退休金“双轨制”的声音,几年前就开始出现,不过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此次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推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呼声再起,网上调查显示,两会期间,网友留言绝大部分是围绕现行社保制度的“双轨制”展开。 “要废除‘双轨制’,让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职工退休养老金基本一致,相差不要太多,否则即是人为的扩大收入差距。&”网友认为退休金“双轨制”就是最典型的造成贫富差距的歪政策,导致众多万企业退休职工长期生活在贫困底线。
无需注册、快速提问 全国专业在线律师快速为您解答!
退休金双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从总体上说,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这是因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改革是从企业开始的,企业先实行了社会化,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差距。具体说来,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民的政府为什么制定退休工资双轨制这最腐败的政策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制定退休工资双轨制夫妻一方欠钱,是否扣双方退休金?&&&&可以诉讼双方的。。。
用法律守护您的人生
您出生日期:
猜您需要:
您的邮箱:
感谢您选择用法律守护人生,为您精心推荐,我们一直陪伴着您!
大家都在看
1工伤赔偿标准,又称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指... 1 2劳动纠纷案例专题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劳动纠... 2 3劳动合同法病假规定专题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 3 4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 4 5事业单位岗位等级工资表,事业单位岗位等级... 5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养老金双轨制是什么?双轨制的产生有什么历史原因?
[导读]:在“养老双轨制”的区别对待下,公务员不仅退休金拿得极高,而且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全部让纳税人为其缴纳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只能拿公务员退休金的两三成,却要多缴纳十几万的养老保险。可见“养老金双轨制”体现的是最典型的中国特权等级与贫富差距的不公平政策。
社保&全面保障
免费获取保险计划
为您人生全面&体检&
给谁投保:
出生年月: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selected="true"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简介:
  &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所谓&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目前中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由财政统一筹资、统一支付,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这就造成了公务员不需缴纳费而享受高额养老金,而企业职工缴费负担沉重但养老金水平却远远低于公务员。
  用李玉和当年的那句名言说,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养老金双轨制痼疾由来已久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统一的,都是按照工龄长短和在职时的工资高低为主要计算标准。直到1993年我国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为了顾及1993年以前已退休(称&老人&)和已参加工作的职工(称&中人&)利益,当时明确表示改革要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到1995年,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以上海的情况为例,目前上海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结构包括基本养老金和各项补贴福利。基本养老金是以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为基数,然后根据工龄乘以一个系数,如35年以上工龄的以90%计算,15-20年工龄的以70%计算,而这个基数主要由级别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医疗、生活津贴、上海地方政府岗位津贴等等组成。从1992年上海实行公积金制度后,每月还有固定的房贴以及物价补贴等,这些不算在基本养老金中,退休后依然可以全额发放。此外,童女士特别指出,&从1993年到1995年这几年上海事业单位人员也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了个人养老金,这部分养老金也按照工龄长短,按一定比例折算到基本养老金中去了,最低1%,最高工龄超过35年的则是7%&。
特定轻症保障
身故/残疾保障
20万元*给付比例
住院日定额*实际住院日数
首期保险费*10%(首次),5790元(以后)
6369.00元(首次),6948.0元(以后)
更多精彩尽在社会保险频道
的更多内容
本周精彩推荐
·定期寿险该怎么购买
·万能险停售或强化 策略变化是主
·红双喜新C款两全保险好吗?
·银行存款与保险投资理财 哪个更
·万能险结算利率仍低于五年期储蓄
·万能险波澜不惊 华泰价值永恒两
·万能险结算利率不“给力” 市民
·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相互间的
·消费型的定期寿险推荐
·即交即返型分红险受热捧 国寿推
·投资理财另一渠道 投连险收益今
·投资理财险导致三成消费者不满意
·新华人寿银保新品 “至尊荣御”
·加息后分红险备受关注 如何选购
·人寿保险新年分红险仍唱主角 福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休养老双轨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