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规划规划设计项目共同需考虑的方面及其对应的基本图件?

景观设计学教程
查看 (800)
奶茶是咸的
这个教程一共104页,比较多!只能慢慢的传了,我看了一下好像没有上传压缩文件的功能!今天先能复制多少就多少了!现在开始:理论篇&& 理论篇主要介绍景观设计的起源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应用领域,包括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庭院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步行商业街,濒水区开发乃至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第一章&&绪&论提到“景观”或“景观设计师”,人们往往容易和“园艺师”,“园丁”和“造园师”混为一谈,将景观设计定位于简单的艺术创作,如花园设计,苗圃种植等单一的活动层面上。景观设计是一项设计内容丰富的,具有科学理性分析和艺术灵感创作于一体的,关于对土地设计的综合创作,并旨在解决人们一切户外空间活动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满意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景观设计可以说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这种活动孕育了景观设计学产生。我们回顾相关的历史,可以隐约窥视到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或者说是这种追求和改造活动形成的众多的学科如建筑、景园设计、画家等一起促生了景观设计的诞生。因此,在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领域之前,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2.&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景观设计的产生;4.&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 第一节&&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景观(Landscape):&&&&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的多种理解: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景观的地学理解:& 地表现象;综合自然地理区;地理单元。&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将其定义为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 景观设计师工作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二节&&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景观设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相当深厚和宽广的知识底蕴,如哲学中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或人地关系)的认识;在艺术和技能方面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美术(画家)、建筑、城市规划、园艺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但美术(画家)、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专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比较早,尤其在早期,建筑与美术(画家)是融合在一起的。城市规划专业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才和建筑专业逐渐分开的,尽管在中国这种分工体现的还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谈到景观设计学的产生首先有必要理清它和其他相近专业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其他专业所解决的问题和景观设计所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异。这样才可能阐述清楚景观设计专业产生的背景。建筑学建筑活动恐怕是人类最早的改善生存条件的尝试。地球上不同种族的人们,在经历了上百万年的尝试、摸索之后,终于在这种尝试活动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为建筑学的诞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筑作品的主持完成,开始是由工匠或艺术家来负责的。(进一步查阅《城市发展史》)在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工匠和艺术家完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广场,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建筑流派。那时,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完成一定数量的建筑。建筑与城市规划是融合在一起的。工业化以后,由于环境问题的突现以及后来二十世纪的二次世界大战,人们开始对城市建设进行重新的认识,例如出现了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的“阳光城市”和他主持完成的印度城市昌迪加尔(chandigarh)。直到建筑与城市规划逐渐相互分离,各自有所侧重,建筑师的主要职责就专注于设计居于特定功能的建筑物,例如住宅、公共建筑、学校和工厂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虽然早期是和建筑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大陆的国家,都有关于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比如比较原始形式的居民点选址和布局问题;中国的“体国经野”区域发展的观念和影响中国城市建设《营国制度》。但现在,城市规划考虑的是为整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制定总体计划,它更偏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风景园林学最早的造园活动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祭祀神灵的场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园囿和居民为改善居住环境而进行的绿化载植等。如公元前2600年前埃及在高阜上神殿周围栽植圣林;中国古代的“园囿”;这些都是园林的雏形。无论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环境,还是为皇宫贵族建筑的玩赏场所,景园建筑或造园活动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科和技术,活动领域和景观设计存在着一定程度和领域的交叉,以至于人们往往将景观设计等同于景园设计。与景园设计相应的园丁(Gardener)和风景园林师(Landscape&gardener)的工作则主要在于基本的园林设计和养护。市政工程学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给排水工程,城市电力系统,城市供热系统,城市管线工程等内容。相应的市政工程师则为这些市政功用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景观设计学,严格意义上讲,其研究领域和实践范围不是界限十分明确,从定义上理解,它包括了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人文艺术和科学理性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景观设计和其他规划职业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景观设计要综合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市政工程设计、环境设计等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其创造出具有美学和实用价值的设计方案。第三节&&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从上节“景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景观设计的产生是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发展、融合和进一步分工的结果。在上节我们简单介绍了各个专业的研究范围和实践领域后,下面介绍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产生就顺理成章,浅而易懂,易于读者接受。景观设计专业在国外设置的比较早,因此我们论述其产生主要从国外的发展情况谈起。文中可能会再次论及景观或景观设计的有关概念,这不是作者故意重复累赘,而是因为景观设计的产生和许多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的大师以及他们的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说不足以将问题叙述清楚。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景观概念作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基于以上的概念理解,从原始人类的为了生存的实践活动,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所有的更高层次的设计活动,在地球上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景观格局。如俞孔坚先生在《从选择满意景观到设计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中列出的农业社会的栽培和驯养生态景观,水利工程景观,村落和城镇景观,防护系统景观,交通系统景观;工业社会的工业景观,及其带来或衍生的各种景观。在这里景观是一种客观现象或客观状态,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景观的价值和审美的功能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还没有真正产生。工业化社会之后,工业革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但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同时也将原有的自然景观分割的支离破碎,完全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这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以至于人们开始逃离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景观的价值逐渐开始被人们认识和提出。有意识的景观设计才开始酝酿。或者可否从另外的角度理解,景观设计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一条主线:在工业化之前人们为了追求欣赏娱乐的景观造园活动,如国内外的各种“园、囿”,在这样的思路之下,产生了国内外的园林学、造园学等;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强化了景观设计的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景观设计的主题,由娱乐欣赏,转变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开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即解决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作者姑且将工业革命前的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和建设归纳为传统意义的景观设计或景观活动;本书中论述的景观设计特指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即在大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兴起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聚居环境质量恶化。基于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求解决的办法。主要的代表观点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和其职业化进程,美国是走在最前列的。在全世界范围内,英国的景观设计专业发展也比较早。1932年,英国第一个景观设计课程出现在莱丁大学(Reading&University),相当多的大学于20世纪50-70年代早期分别设立了景观设计研究生项目。景观设计教育体系相对而言业已成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院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史。从1860年到1900年,奥姆斯特德等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设计学科的基础,之后其活动领域又扩展到了主题公园和高速路系统的景观设计。纵观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因此,景观设计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生的,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节&&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景观设计与风景园林学、建筑学、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学科的发展不断融合。科技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环境和景观的价值所在。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开始关注城市的健康发展,关注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这也是景观设计与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共同的追求目标之一。因此,在以上各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绿化、城市空间设计等手法,在庭院设计、城市开放空间等领域体现了这种思想。这也是景观设计为何在相关的专业领域都有其发展的原因。一般来讲,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方面;在园林专业中有景园规划设计等方面;在建筑学中体现在景观建筑学方面;在城市设计中如城市广场设计、城市滨水区设计、城市公园设计等都有许多的专业人士在从事着景观设计的工作。目前,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运用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场地设计、景观生态分析、风景区分析等方面都开始了对RS、GIS和GPS的运用和远近研究。本教材参考刘滨谊的观点。他认为景观设计或景观工程实践的整体框架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层次和内容。国土规划:自然保护区区划;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场地规划:新城建设;城市再开发;居住区开发;河岸、港口、水域利用,开放空间与公共绿地规划、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创造;校园设计;指导城市设计研究;城市街景广场设计;场地设计:科技工业园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校园设计;场地详细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园林建筑小品;店面、灯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和实践范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演变和扩充的。&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其具体的实践领域也有所差别,这不仅和学科本身的发展关系紧密,和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有密切的关系。文中列举出部分观点,希望读者参阅、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有抛砖引玉的效果。第五节&&国内外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城镇化已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问题之一。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约为37%,在未来的10-15年之内,将达到60-70%。中国的人地关系将面临空前的紧张状态。设计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是当前的一大难题和热点,也是未来几个世纪的主题之一。所以,景观设计学(核心内容是城市与环境的设计,不同尺度的人居空间的设计,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根本宗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都前所未有,城镇发展成为当今和未来可预见时段内的一个令人鼓舞的主流,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城市建设的问题已十分严重,如贪大求洋、破坏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好高骛远、孤陋寡闻等等。而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专业教育的缺乏。在专业教育方面,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材陈旧、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技术与方法落后、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有待增强,等等已成为提高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机制的不尽合理,所以要改革教育关键在于机制创新。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建筑、规划、园林、环境等设计学科分别设在建筑类(65%)、工程类(15%)、环学类(15%)、林学类(5%)的院校中。因此,综合型的设计高级人才目前十分短缺。以景观设计的姊妹专业建筑为例,中国目前只有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10的设计师来做相当于国际同行人均5倍的设计任务(见下表)。可见人才之短缺。而高质量的人才就更是奇缺,更何况中国应有自己的人才来主导本国的设计。而景观设计的情况则要比这严重得多。中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年每个建筑师服务人口的情况(据Kuhauss)见表1-1。表1-1国别中国美国法国西班牙英国每建筑师服务人口数304003120220020701840与美国相比的比值9.710.710.660.59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发展历史比较长,但在国内才刚刚拉开序幕。在国内与景观设计相近的专业也在从事景观设计的项目,比如建筑、园林、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另外,一些环艺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园林公司也随着目前的&“景观”热潮,从事一些视觉产品的销售和项目终端的实施。但是专注于理论研究和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The&Graduate&School&of&Landscape&Architecture,&Peking&University),可以说这是引导中国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的一个开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简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简称GSLA,&PKU)成立于2003年元月,其前身为1998年元月创办的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只招收研究生水平以上的学生,同时开展高级培训教育。计划从2004年正式对外招生。培养目标和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景观设计、组织与管理能力,良好的外语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景观设计领域的领袖之才。主要专业方向包括:1.&国土与区域景观规划2.&新城镇与社区规划设计3.&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4.&科技园区与校园规划设计5.&城市街区与地段景观设计6.&综合地产开发规划设计7.&风景与遗产地规划设计8.&户外游憩景观规划设计9.&景观建筑设计10.景观与城市管理教学模式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参照的是哈佛学院的教学模式(1)&给限量教授设立教席(通过设立专项基金)(2)&引进外智,聘请国际学者和设计师,流动式短期就职。(3)&模块式课程设计:自由组合,形成灵活多样化的教师队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教育体系。(4)&workshop和studio方式:结合实际项目,开展短期研讨班以及课程设计方式进行教育。(5)&学制。根据不同专业背景设计多种研究生水平以上的学位。第二章&&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为人们规划设计适宜的人居环境,具体讲是通过对具体地块合理分析,做出其用途的进一步安排,通过设计解决人们一切户外空间活动的问题。在第一章中我们提到过,景观设计和相近学科的发展,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进步。地块上的一切安排都是为使用它的人提供方便,人们对地块的安排也要尊重自然地形,以达到人地和谐。因此,景观设计就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人类行为的研究。本章以两节的内容解决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问题。第三节介绍景观设计的要素。第四节介绍景观设计的方法。第一节&&景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是房子、住所、家务活生活所在地,“ecology”是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的意思。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1866年首次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由于其综合性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成为现今社会无处不在的科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景观生态学是工业革命后一段时期人类聚居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追求解决途径的过程中产生的。1939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Troll&提出的。他指出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这使人们对于景观生态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后来,德国另一位学者Buchwaid&进一步发展了景观生态的思想,他认为景观是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是由陆圈、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虽然很少著书立说,但他的经验生态思想、景观美学和关系社会的思想却通过他的学生和作品对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次大战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城市蔓延,生态环境系统遭到破坏。Lan&Lennox&Mcharg&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代言人,和一批城市规划师、景观建筑师开始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且在景观设计实践中开始了不懈的探索。他的《Design&With&Nature1969》奠定了景观生态学的基础,建立了当时景观设计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设计的重任,使景观规划设计在奥姆斯特德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他反对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Mcharg的理论关注了某一景观单元内部的生态关系,忽视了水平生态过程,即发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景观规划依次为基础开始了新的发展与进步。景观生态要素景观设计中要设计的要素包括水环境,地形,植被,气候等几个方面。水环境水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水资源。同时水资源又是一种能源,在城市水资源又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造景的素材。一座城市因山而显势,存水而生灵气。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因此,在当今城市发展中,有河流水域的城市都十分关注对滨水地区的开发、保护。临水土地的价值也一涨再涨。人们已经认识到水资源除了对城市的生命力支持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对城市河流的改造已经成了共识,但是对具体的改造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对河道进行水泥护堤的建设,却忽视了保持河流两岸原有地貌的生态功效,致使河水无法被净化等问题。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水资源利用时,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提出了十个水资源管理原则,在此作为水景营造的借鉴原则。1.&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2.&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3.&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分供应相适应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4.&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5.&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存量;6.&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7.&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8.&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税率;9.&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10.&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在补充技术的改进。地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地球表面营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平原、丘陵、山地,江河湖海。人们在经过长久的摸索、进化,选择了适合生存居住的盆地、平原、临河高地。在这些既有水源,又可以获得食物或可进行种植的地方,繁衍出地域各异的世界文明。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对地形的态度经过了顺应——改造——协调的变化。这个过程,人们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在城市建设中,关注对地形的研究,尽量可以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今天,城市发展用地略显局促,在保证一定的耕地的条件下,条件较差的土地开始被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此,在城市建设时,如何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场地设计时需要考虑,由于场地设计的工程量较大而且繁琐。因此,可以考虑采用GIS、RS等新技术进行设计。可以在项目进行之前,对项目的影响做出可视化的分析和决策依据。&植被植被不但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还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功效。因此,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设计素材之一。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率地的安排,以城市公园、居住区游园、街头绿地、街道绿地等,使城市绿地形成系统。城市规划中采用绿地比例作为衡量城市景观状况的指标,一般有:城市公共绿地指标;全部城市绿地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此外,在具体的景观设计实践时,还应该考虑树形、树种的选择,考虑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等因素。气候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纬度愈高,温度愈低,反之则相反。但是,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是受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水面、大气环流等。因此,城市就有“城市热岛”的现象,而郊区的气温就凉爽宜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们有意识地回在居住地周围种植一定的植被,或者喜欢将住所选择的靠近水域的地方。人类进化的经验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设计等领域都关注如何利用构筑物、植被、水体来改善局部小气候。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一些:1.&对建筑形式、布局方式进行设计、安排;2.&对水体进行引进;3.&保护并进可能扩大原有的绿地和植被面积;4.&对住所周围的植被包括树种、位置的安排,做到四季花不同,一年绿常在。总之,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运用生态学的思想,利用实际地形,降低造价成本,积极利用原有地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第二节&&行为地理学一个地方特有的地形地貌和与之俱来的居民的风土人情或性格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如草原人的豪爽、黄土地人的憨厚纯朴,江南人的精明能干等。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环境和人的行为、心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研究最早起源于行为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中出现的新分支学科,也有的学者把其作为一种新的人地关系的思想观点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工作者借鉴心理学、行为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人文地理学研究范畴开辟的新研究领域,主要是从人类行为的角度,采用非规范和非机械的整体方法,研究人类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过程和行为规律。行为地理的研究成果被许多领域关注、借鉴,如城市学家、社会学家、建筑设计师等等。1960年前后,E.T.Hall&提出了“空间关系学”的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空间尺度加以量化:密切距离(0-0.45米),个人距离(0.45-1.20米),社交距离(1.20-3.60米),公共距离(7-8米)。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理论开始对设计学起到指导作用。如挪威建筑学教授Christain&Norbergshulz&写的《存在、建筑与空间》对于空间的理解和分析比过去前进了一大步。美国加州建筑学教授Christopher&Alexander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论文和著作用了很多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探讨建筑中的形式问题。1960年Kavin&Lynch&的《城市意向》尝试如何找出人们头脑中意向的方法,并将之描绘表达出来,将之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他通过收集尝试居民回答的问题和一些城市意向图资料发现其中有许多不断重复着的要素、模式。这些要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类:道路(Path)、边界(Edges)、区域(Distinct)、中心与节点(Nodes)、标志物(Landmarks)。&环境空间会对人的行为、性格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气质,同时人的行为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城市居住区、城市广场、城市公园街道、工厂企业园区,城市商业中心等人工环境的设计和使用上。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和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直接活动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道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包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了解的空间。人们的间接空间活动范围比直接活动空间的范围大得多。直接活动空间与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关系极为密切,间接活动空间则极力人们进一步的空间探索与王,从而产生迁移行为活动。人们的活动行为是景观设计时确定场所和流动路线的基础。行为地理学将人类的日常活动行为分为以下方面:&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我们在考虑以上三种行为与景观设计的关系。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是指人们的上学、上班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和地点。这时,人们包括外地游览观光者在内对景观空间的体验是对由建筑群体组成的整体街区的感受。景观设计在这个层面上应当把握局部设计与整体的融合。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受到消费者的特征影响,商业环境的影响,居住地与商业中心的距离的影响。因此,在这个层面上主要考虑商业环境及其设施的设计,除了可以完成人们身心愉悦的购物行为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休息、游玩等功能。商业环境的成功营造不但可以改变城市地价,提升城市活力,还会抬升城市的品牌。在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景观设计是经营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朋友,同时,邻里和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是闲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为的发生往往会在住宅的前后,广场,公园,体育活动场所以及家里进行。因此,这些行为所设计的场所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以上三种行为空间及其相应的景观设计实践领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项目设计时要通盘考虑,突出重点。有另外的观点,将人类行为简单分为以下三类:(1)强目的性行为。即设计时常常提到的功能性行为,如商店的购物行为,展览馆的展示功能,公园的游览观赏功能等。(2)&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习性。典型的是抄近路。我们来分析对抄近路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讲,在到达目的点的前提下,人会本能地选择最近的道路。这是人固有的行为决定的。因此,在住区道路、游园设计、街头广场绿地的设计时都要考虑这点。处理方法:按照传统的观点对抄近路的处理方式是利用围墙、绿化、高差进行强行调整。这种处理方法,很明显地可以解决问题,但给人的感受是场地使用的不方便。因此,良好的处理方法是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性,按照人的活动规律进行路线的设计。这里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我们再次来借鉴一下。有一公园的线路设计,在公园的主体建设完成后,剩下了部分的草坪中的碎石铺路还没有完成。他们的做法是等冬天下雪后,观察人们留下最多的脚印痕迹确定碎石的铺设线路。这既充分考虑了人的行为,有避免了不合理铺设路线的财力物力的浪费。因此,在很多地方我们可以发现,游园或草坪中铺设了碎石或各种材质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围不远的地方常常有人们踩出来的脚印。这说明我们设计铺设的线路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观点和文章开始提出、发表。刘易斯.福芒德在其《城市发展史》中描述19世纪欧洲的城市面貌及城市中的问题:“一个街区挨着一个街区,排列得一模一样,单调而沉闷;胡同里阴沉沉的,到处是垃圾;到处没有供孩子游戏的场地和公园;当地的居住区也没有各自的特色和内聚力。窗户通常是很窄的,光照明显不足……比这更为严重的是城市的卫生状况极为糟糕,缺乏阳光,缺乏清洁的水,缺乏没有污染的空气,缺乏多样的食物。”&刘易斯.福芒德开始关注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奥地利城市规划师米罗.西特强调城市公园可以对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作用。霍华德的《明日的花园城市》认为:城市的生长应该是有机的,一开始就应对人口、居住密度、城市面积等加以限制,配置足够的公园和私人园地,城市周围有一圈永久的农田绿地,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永久结合,使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协调、平衡、独立自主地发展。在人们对城市问题提出各种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后,大体一致认同的观点是,在城市中布置一定面积和形式的绿地。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十大类之一。城市绿地的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公园、街头绿地、生产绿地、防护林、城市广场绿地等。城市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净化大气,美化环境;同时又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的造景元素。有了以上大致的共同观点,景观设计拉开了序幕,包括英国改善工人居住环境,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当前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这个过程有褒有贬。总之,景观设计已经粉墨登场,开始了它的历史使命。奥姆斯特德(F.L.Olmsted)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创始人。奥姆斯特德15岁时因漆树中毒而视力受损,无法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此后20年中,他广泛游历,访问了许多公园和私人庄园。他学习了测量学和工程学、化学等,并成为了一名作家和记者。由于奥姆斯特德在文学界的重要影响,他在1857年秋天获得纽约市中央公园主管职位。在他30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芝加哥的滨河绿地及世界博览会等。他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创始人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因此,奥姆斯特德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几何形态的中心绿地&&&下雪天观察到人的行为轨迹&&&&&&受到欢迎的中心绿地(3)&伴随强目的的行为的下意识行为。这种行为比前面两种更加体现了一种人的下意识和本能。如人们的左转习惯,人们虽然意识不到为什么左转弯,但是实验证明,如果防火楼梯和通道设计成右转弯,疏散的速度会减慢。这种行为往往不被人重视,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安全性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包括生存条件和生活条件如土地、空气、水源、适当的气候、地形等因素。这些条件的组合要可以满足人类在生存方面的安全感。领域性领域性可以理解在保证有安全感的前提下,人类从生理和心理上对自己的活动范围要求有一定的领域感,或领域的识别性。领域性的确定,人们才有安全感。在住区、建筑等具有场所感的地方,领域性体现为个人或家庭的私密或半私密空间,或者是某个群体的半公共空间。一旦有领域外的因素入侵,领域感受到干扰,领域内的主体就会产生不适或戒备因素就会产生。领域性的营造可以通过植被的设计运用实现。通达性无论是远古人们选择居住地还是修建一个是在的住所,都希望有观察四周的视线和危险来临时迅速撤离的通道。现在,人们除了有安全舒适的住所外,一般来讲,没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人们一样会选择视线开阔,能够和大自然充分接触的场所。即在保证自己的领域性的同时,希望能和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对环境的满意度人们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外,还有一种难以描述清楚的对环境的满意度。可以理解为周围的树林、草坪、灌木、水体、道路等因素的综合视觉满意程度。人们虽然无法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目标,但对居住地和住所有一个模糊的识别或认可的标准,比如可以划分为:喜欢、不喜欢、厌恶;满意、一般、不满意等。了解人类的基本空间行为和对周围环境的基本需求,在景观设计时心里就有一个框架或一些原则来指导具体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因此,行为地理学是景观设计过程中内在的原则之一,它虽然不直接指导具体的设计思路,但却是方案设计和确定的基础,否则设计的方案只是简单的构图,不能很好地给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和场所。此外,简单的构图创作除了不能满足使用功能外,还会造成为了单纯的构图效果浪费大量项目建设资金以及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资金流失。第三节&&景观设计要素基于前两节景观生态的思想和人类行为的规律介绍之后,我们来谈谈景观设计的素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景观设计的素材或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较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在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术,如VR仿真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地形的表现,以便真实地模拟实际地形,表达景观设计后的场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植被设计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植被的功能包括视觉功能和非视觉功能。费视觉功能指植被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植被的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通过视觉功能可以实现空间分割,形成构筑物,景观装饰灯功能。Gary&O.&Robinette&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环境品质》中将植被的功能分为四大方面: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美学功能。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简言之,即空间造型功能。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调节气候功能: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住区的识别性,使住区更加人性化。地面铺装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这里植被设计被再次提起,使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无论是运用何种素材进行景观设计,首要的目的是满足设计的使用功能。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在手法上表现为构图,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在明晰了设计的目标后,我们可以放心地探讨地面铺装的作用、类型和手法。地面铺装的作用有这样几个:&为了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走;&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的坚固的活动空间;&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行流线。地面铺装的类型,根据铺装的材质可以分为:&沥青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混凝土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卵石嵌砌路面;多用于各种公园、广场。&砖砌铺装;用于城市道路、小区道路的人行道、广场。&石材铺装&预制砌块地面铺装的手法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常常采用线性、流行性、拼图、色彩、材质搭配等手法为使用者提供活动的场所或者引导行人通达某个既定的地点。水体设计一个城市会因山而有势,因水而显灵。喜水是人类的天性。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性。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管线和设施的的隐蔽性设计;&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与灯光照明相结合;&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景观小品景观小品主要指各种材质的公共艺术雕塑或者与艺术化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座椅、公用电话、指示牌、路标等。
受益匪浅!楼主辛苦啦!
看了一半了~~~继续坚持,(*^__^*) 嘻嘻……
我正好需要呢~~呵呵,谢谢哦~~~加油加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景观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