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乡镇老板需要棉絮门吗,爸妈在镇上做棉絮门生意,现在到了淡季希望在网上给爸妈揽点活让爸妈少操点心

【爆款】儿童棉被,棉絮棉被,儿童棉被什么牌子好,儿童棉被 春秋
欢迎访问排行榜,提供【爆款】儿童棉被,棉絮棉被,儿童棉被什么牌子好,儿童棉被 春秋
全棉被套单件 纯棉儿童单人大学生宿舍双人被罩单被套床单清仓
12130人已买
95白鹅绒被正品全棉加厚型羽绒被被子冬被棉被儿童被被芯包邮特价
5318人已买
清仓丝绵被子 冬被加厚儿童棉被 双人单人春秋被芯学生冬被子特价
3947人已买
保暖冬被加厚被芯学生被子单人棉被儿童被春秋被太空被丝棉被特价
3379人已买
新疆棉被长绒棉花被子棉絮棉胎床垫被褥子儿童学生春秋冬被芯加厚
2690人已买
【11.11狂欢节】加厚羊羔绒冬被太空被儿童被子学生秋冬被子加厚棉被家纺被芯特价
2539人已买
【11.11狂欢节】华锦添家纺单人双人纯棉被套单件全棉被罩学生儿童1.5床
2520人已买
儿童被芯白鸭鹅绒被加厚羽绒被冬被 单双人被子被芯棉被1.5米包邮
1871人已买
【11.11狂欢节】新硕 全棉被套单件单双人纯棉被罩1.5米/1.8棉布儿童学生磨毛秋冬
1730人已买
艾绘美家纺被子 冬被特价加厚保暖棉被被芯 冬季儿童学生春秋被子
1690人已买
2014新疆棉被长绒棉花被胎被芯褥子棉絮棉胎床垫儿童春秋冬被定做
1649人已买
加厚冬被 被芯学生被子单人双人棉被儿童春秋被太空被丝棉被特价
1543人已买
【11.11狂欢节】骄子爱 被套单件纯棉被罩单人双人200230全棉学生1.5儿童清仓特价
1507人已买
北极绒家纺被子冬被加厚棉被儿童学生冬天被芯单人双人太空被特价
1245人已买
【11.11狂欢节】1111花雨伞家纺秋冬被 冬被加厚儿童学生棉被被芯床上用品 被子
1199人已买
新疆棉被长绒棉花被子棉絮棉胎垫被儿童学生被褥子加厚春秋冬被芯
1155人已买
卡通纯棉被套单件 学生儿童单双人全棉被罩田园风 特价清仓包邮
1103人已买
新疆棉被单双人儿童学生被子被芯空调被夏凉被春秋被冬被褥子加厚
1091人已买
新疆棉花被子手工棉被单双人学生儿童纯棉被芯春秋被冬被垫被褥子
1089人已买
手工新疆棉花被子单人双人学生婴儿童纯棉被芯春秋被冬被垫被褥子
1081人已买
新疆棉被2014新长绒棉花春秋加厚冬被芯手工学生儿童垫褥被子棉絮
1080人已买
定做纯棉被套单件1.2/1.5米儿童卡通学生宿舍幼儿园宝宝单人被罩
1023人已买
【11.11狂欢节】儿童被子幼儿园被冬被 纯棉宝宝厚婴儿被 春秋被芯被套棉被三件套
皇储鲨鱼 羊毛被正品澳洲双人被子冬被加厚单人棉被儿童春秋被芯
曼家欣新疆棉被棉花被棉絮棉胎垫被儿童被芯学生褥子春秋被子冬被
山东棉花被子纯手工棉被单双人学生儿童纯棉被芯春秋被冬被垫被
手工棉被新疆棉花被子单人双人婴儿童学生纯棉被芯春秋被冬被褥子
定做纯棉被套单件1.2/1.5米儿童卡通学生磨毛幼儿园宝宝单人被罩
恋人水星羽绒被95%白鹅绒被正品加厚被子冬季被棉被儿童被芯包邮
纯手工棉被山东棉花被子单双人学生儿童纯棉被芯春秋被冬被褥垫子
曼家欣手工棉被新疆棉花被子婴儿童被芯单人双人棉被春秋被冬被子
鄂尔绒 纯棉被套单件全棉被罩学生儿童1.5床 200 230床上用品被套
归乡棉新疆棉被棉花被子单人双人学生儿童纯棉被芯春秋被加厚冬被
纯手工新疆棉花被子单人双人学生儿童纯棉被芯秋冬被冬被垫被褥子
呵护家纺 新疆棉被棉花被棉絮棉胎垫被长绒儿童被芯褥子春秋被子
全棉被套单件 儿童单人纯棉床单被罩幼儿园卡通被套 可定做 包邮
新疆长绒棉手工棉被棉花被子被芯褥子棉絮棉胎床垫秋冬被子儿童被
冬天被子秋冬双人单人被学生棉被儿童被冬被加厚保暖被芯特价清仓
农家纯棉花手工棉被新疆长绒棉被春秋被子学生儿童婴儿被棉被冬被
手工定做纯新疆棉花棉被春秋冬被芯双单人学生婴儿童被子褥子床垫
新疆棉被长绒棉花被子棉絮棉胎垫被儿童学生被褥子加厚春秋冬被芯
定做纯棉被套褥套 儿童婴儿学生宿舍幼儿园 单件全棉单人双人被罩
【11.11狂欢节】全棉卡通儿童被套单件清仓 1.5米单人纯棉被罩150*200特价1.2米床
蚕丝被儿童被子幼儿园被冬被婴儿子母被宝宝春秋棉被纯棉正品定做
新疆棉被褥子棉絮棉胎长绒棉花单双人床垫学生儿童空调春秋冬被芯
【11.11狂欢节】谷蝶家纺 双人全棉被套单件 单人纯棉学生被套单品 儿童卡通新款
手工棉被新疆棉花被子单人双人学生婴儿童棉被芯春秋被冬被床褥子
棉花被子定做床垫幼儿园新疆棉被婴儿棉胎被芯儿童被春秋冬被棉絮
热卖产品推荐现阶段农村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这里的人们对于互联网有何需求?
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姐妹题:
按票数排序
-刚从农村回来,几天的农村生活也让我反思很长时间。下面我来简单的回答下知友们提的问题,问题的答案皆是与村里及镇上的老百姓们聊天得来,希望对大家了解现阶段的农村有一定的帮助。村子小,人又少,网吧倒是开不起来。不过,镇上倒是有一家网吧,来这家网吧上网的主要是附近几所学校的学生,不过近几年随着周围学校学生人数的减少,网吧的生意也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网吧的首屏内容是江苏一家工厂的招聘广告,工资 2000,包吃住。对于小镇的人们来说,2000 的工资待遇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来上网的学生们,要是大学没考上,往往也会选择到类似的工厂去打工,甚至于有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出去打工。网吧的默认浏览器是 360 的安全浏览器,首页自然也就是
。在网吧里,男孩子们玩游戏的居多,像什么英雄联盟啦,穿越火线啦都是较为热门的游戏。女孩子们则喜欢逛逛 QQ 空间,偶尔也会去看看自己偶像明星的小道消息,她们对此似乎乐此不疲。农村的男女比例应该是接近 1:1 的,至于网吧里的男女比例,我数了下,在 4 月 5 日下午 3 点的时候,是 9:1。站在镇上唯一的一家网吧门口,打开微信,使用 “附近的人” 功能,最近的一位用户离我有 7 公里远,看了下他们的个人介绍,又加了几位好友,简单的聊了之后,发现这几位微信用户应该是镇上的学生。不久前,县城与小镇之间通了公交车,这给小镇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老人们开始喜欢在早晨的时候结伴坐上公交车到县城的公园去转转,中午到了饭点的时候再做公交车回来。每一班公交上,总能坐上满满一车人。人们也开始习惯到县城里去买衣服和家电,而放弃在镇上购买,镇上的不少商家早已不再做生意了,有的选择出去打工,有的则选择改行了。走在小镇的街上,人流量比往年少了许多,多是一些老年人,衣服则是偏深色,以素色为主。在村里或者小镇上,厕所、路牌、指示牌大多是纯文字,较少数使用简单的图配汉字。村里没有电信、联通、移动的营业厅,不过对于小镇的营业厅来说,主推老年人手机,强调价格便宜、通话信号好、喇叭大(有些老年人耳朵不方便)等等。现在,城市里的房价已经超出了大部分来城市打工的农村家庭的承受极限,所以,对于大部分农村的男孩子而言,到了结婚的年龄,他们通常会回村把自家的房子翻修一遍,买上一些现阶段农村结婚所流行的三大件,电冰箱、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然后去女方家里提亲。少部分在城里赚了钱的,倒也会选择在城里买房,把户口安在城里。现在的村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所以,年轻夫妇要几个孩子通常由他们第一个孩子的性别所决定。如果第一个孩子是男孩,他们通常不会选择生二胎。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大多数家庭会选择生二胎。不过,颇为古怪的一点是,通常第一胎是女孩的,第二胎也大多数是女孩。我统计了下,在我们这一带,头胎是女孩,二胎还是女孩的概率超过 80%。外出打工的年轻夫妇们,如果有了孩子,在孩子 5 岁前(上幼儿园前),通常是自己带着,但是到了上学的年纪,通常会交给自己的爸妈带着,而自己则会去打工给孩子赚学费。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的人们还是会选择把自家的孩子放到村里的小学去读书。可是,近几年,在村里读小学的越来越少。家里没钱的,就把孩子送到镇上去读。有钱的呢,则会把孩子送到县城里去读书,通常爷爷或者奶奶会跟着小孩一起去陪读。据说,去年的时候,村小学只有一名学生了。而现在,村小学已经撤了,成为了历史。我们这一带的人们,喜欢去江苏的昆山以及苏州一带打工,去北上广打工的较少。所以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通常能看到挂着 “苏” 字的牌照行驶在街头。对于村里的人们来说,很少会有人在城里找媳妇,大部分会托亲戚在附近的村里找一个合适的。对于村里的人们来说,大家大多都清楚对方的家底,所以也不会要多大的彩礼,不过为了图个喜庆,通常会要个 16888 元。家里有钱点的,会给个 88888 元。我们这似乎很少有年轻人离婚的,一般都是床头吵架床尾合。毕竟,日子不还是要过嘛,这个处不好,下一个也未必啊。近几年,你在村子里很少能看到 15 岁到 50 岁之间的人了,他们要么城里上学去了,要么就是出去打工了。男人们通常会去工地干活,女人们则会去一些工厂干活。留在家里种地的大部分都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们了,这几年农村里也没人养牛了,于是他们就自己花钱买了犁地机。但是,更多的农田则是荒废了。现在镇上建了个养老院,村里的五保户便住了进去,相对而言,他们在里面过得比以前更加舒适。 , , , ,,对于村子里的老人们而言,电脑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产物。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电子商务,什么是物流。但是,如果你对他们说在网上买东西,他们大多会略知一二,这通常是从家里的孩子们那里听来的。不过,教会村里的老人们从网上买东西的难度不亚于中国足球在世界杯上夺冠。村里还留在家里没出去打工的,大多是 50 岁朝上的老人了,对于他们来说,想买点东西多数会让自己的子女带。若是一些家庭必需品则会到村里或者镇上的小店里去买,这样也能打发时间,不必到网上购买。(这里,我问过村里及镇上的不少爷爷奶奶们。我说假如有一种途径可以让你们更方便、更节省时间的购买衣服、鞋子等东西,你们愿意尝试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我说,他们买东西,享受的是和店家讨价还价的过程、享受的是同一起买东西的爷爷奶奶们的闲聊,对于时间,他们是最不缺的了。)以前老人们同子女联系,通常座机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年轻人为了联系方便,大部分都选择给自己的爸妈买上一台老年手机,不需要有上网功能,只需要能打电话、能收短信、铃声够响亮就成。这样的手机通常的价位在 400 元左右,牌子则是我无法辨认的品牌。虽然价钱似乎不贵,也没有 APP 这些新鲜的东西,但是每当我询问其手机是谁买的的时候,老人们总是一脸高兴的回答,是自己的孩子送的。清明的时候,村子里的老人们通常会去自家的茶山摘茶,早上 6 点出发,中午 11 点再回来。通常一个上午能摘 1 斤半的茶,茶除了留下自家喝的,大部分会选择卖掉。20 元一斤卖给小贩,小贩再转手 30 元卖给商家,至于之后是如何流转的,我个人就不是很清楚了。村里的娱乐不是很多,广播算一个、电视也算一个。我们所不屑的新闻联播,是老百姓们对于外界消息的主要来源。这几年村里种地的百姓是越来越少了,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出去打工,村里的地有不少已经荒掉了。当然,有失必有得,村里的风景是一年比一年好,空气质量也是越来越好。现如今的农村,养鸡的也开始变少了,土鸡蛋大多是不会卖的,留着自家吃或者招待客人。市场上所流通的所谓土鸡蛋,大多数是假的。后记:4 月 4 日晚上,住在亲戚家的我,无意中抬头看到了头顶上那片美丽的星空,我忽然之间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上一次抬头看看头顶这片星空似乎是在高三高考前夕。在农村的这几天,没有网络,每天晚上 9 点睡觉,早上 5 点起床,生活习惯突然正常起来之后发现,只要不给自己找借口,想要改变,真的很简单。燕子来了又去,草木枯了又荣。小村的生活还是伴随着缈缈的炊烟,在每一个日出与日落中缓缓前行。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您了解现阶段的农村有一定的帮助。备注:文章背景是在安徽省舒城县下面的一个小镇,这里多山,近几年交通才逐渐便利起来。农民近几年外出打工居多,经济条件较差。县城总人口 102 万(2010 年末数据),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 6000 元(2012 年末数据)。
我老家跟老家差不多,种棉花是农民的主产业。山东沿海地区,经济相对比西部可能发达一点点。跟我同龄的人有10几个买了电脑,电脑这个东西在农村青年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必需品,有点你家没台电脑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感觉。主要还是以娱乐为主,你真相信有了电脑就实现科技种田?那是屁股决定的。360安全、浏览器,QQ都是标配,必须装,否则坏了售后很麻烦。玩玩QQ游戏,其他安装的一些工具大多也是360软件管家推荐给他们的。然后上上草榴,用用小电影下载器,这些多数是朋友之间传播过来的,都是问答形式的交流。有的家庭妇女一时兴起,也拿电脑练练打字,有一次回家给他们装了一个云笔记本,他们觉得很新鲜,居然打字的东西还能传网上丢不了,但是注册账号?太麻烦了,还不如记事本方便呢。我爸是我们村第一个老年电脑玩家,除了上Q之外,再就是上新闻网站,还不懂微博这些新兴媒体;当然我爸比他们玩的要高级,但也让我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在网上买狗皮膏药....县城就会好很多,我很多朋友,包括我舅妈这样的年青一代(相对我爸那个年龄),他们会在淘宝购物。县城里的父辈人群,电视购物的购买转化率远高于淘宝,他们认为货到付款最踏实。上面说了一些现象,做个总结:1. 对电脑仍然保持着好奇和恐惧,第一考虑是维修成本、投资成本。所以你只要吓他们,不装上电脑会坏掉,他们就会马上就范。(这是所有小农意识的人的通病,包括北京的农民出租车司机对待打车应用的投资反应就可见一斑)2. 虚假广告的辨识能力很差,我爸给我奶买的膏药就是从百度上找,然后去淘宝买的;我跟他讲药品批号和网上的常识,压根听不进去,还跟我死犟(其实就是怕丢面子)3. 对付钱的东西,即使用,也是选择货到付款4. 搞不懂的东西立马放弃,需要傻瓜式的流程,越简单越好。上网时间还是农闲时比较多,夏天真正忙起来的时候,是完全没时间玩这些劳什子玩物的。update一下最近老太太来北京,听她讲了一些老家的事情,社会风气的渗透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农村的淳朴印象荡然无存,真是想不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在逐渐的变化。1. 村支书和村主任竞争,导致堂兄弟二人跟仇家一样2. 村子里的人为了各自的土地利益,大打出手,各种阴招损招明招一应俱全,远超过城里生活的想象3. 各方利益纠缠不清,为了利益不惜雇佣打手对自己的邻居下手,最后不了了之4. 暗箱操作,基本上不是惊天冤案一般没有人上访,土地分配,支书把远亲都弄来充数分得更多的土地,最多只闹到乡里,老百姓忍耐性很高,只要差不多一般不会造反。5. 有个村子拆迁让出耕地后,居然没有了后续,结果整个村子的人不得不到处租房,老邻居搞得四分五裂。真是残酷!
看了前面的回答,我也想说说我们那里的情况吧,毕竟全国各地农村的生活水平差距也较大!
我家乡在甘肃会宁县,地地道道的黄土高坡,地势多为绵延起伏的丘陵和大山,也算是足够贫瘠的土地吧,有道是“甘肃好,甘肃好,甘肃的山上不长草”,这便是我们对那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先贴上几张图:我们的山:我们的路:我们的路:我们的水:我们的水:
百姓们常把我们这里的农村按照所居地理位置分为两种:山里人和川里人!
百姓们常把我们这里的农村按照所居地理位置分为两种:山里人和川里人!所谓的山里人,就是住在山腰或山顶,耕植的土地都为旱地,也就是说无法取水灌溉,只能靠天吃饭。而川里人是住在山下面的,大都是在两座山脉之间,有一条狭长的平坦地带,可以引黄河水灌溉,即为水田!
毋庸置疑,山里人和川里人的农作物收成是不能比的,我家的旱地每亩产出300斤小麦就算是丰收了,而且近十多年基本干旱少雨,有些年成能收得回种下去的籽和化肥就不错了!川里人的水田也会受干旱影响,毕竟在我们那里全部靠黄河水灌溉也不太现实,水费交不起,但最起码可以保证每亩产小麦在六七百斤以上。
川里人交通方便,无须攀爬蜿蜒小路,无须颠簸在沟沟壑壑之间,不像我们山里人,开着三轮车从山顶到山下的镇子里买两袋猪饲料,等回到家的时候,整个人被黄土包裹,也识不见是七大姑还是八大姨,管你是壮年的汉子,还是如花的姑娘,这里的漫天沙尘,可是一如既往的肆虐在每个人的头顶!
川里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就会聚集更多的人去居住和生活,人多地少,川里人每家最多也就五六亩的水田,但我们山里人就不一样,哪一家没有个三四十亩的黄土地呢!以前山里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扁豆(肯定有很多人没见过,嘿嘿嘿,扁豆饭很好吃,肯定有很多人没吃过),土豆。十几年前,我还小的时候,我们那里最主要是种小麦,因为那会吃饭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谁家里的粮仓存了几千斤的小麦,那是多么的让人羡慕嫉妒恨!另外大豆和土豆会有一部分作为经济作物卖掉,一部分用来喂猪!
后来,玉米的引进,改变了我们的耕种习惯,记得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村第一次尝试种玉米,每家种半亩,开种的时节,十几个人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家当,小心翼翼的对待这个新生的婴儿,每两个玉米籽之间的间隔必须用卷尺量过,每个种玉米籽的小窝必须用碗研成一般的大小,然后用筷子在小窝正中间插下去一个一寸深的眼,将玉米籽放进眼里面,而且必须让玉米籽的尖嘴朝下,最后,将塑料薄膜平铺其上!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面积的普及,玉米的种植流程已大大简化,而且比较耐旱,种植成本较低,产量高,也随着吃饭问题的彻底解决,如今玉米已经成我们的主要经济作物了!
如今我们的耕作方式距离现代化还是非常遥远的,我们的田地都是开垦在绵延起伏的大山上,那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爬不上去不说,上去了也得老老实实滚下来,倒是自家的小毛驴,迎着晨曦,扛着步犁,在大山之背上拉出一道道笔直的希望!哇,才发现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摸黑起床,套上咱家的驴儿,在寂静的山间吆喝了,那一抹清晨的曙光,竟是离我越来越远,哦,那片让我成长的土地,勾起我无限亲切的怀念。
村里常年安静的出奇,在炎炎夏日的傍晚,耳边只有鸡鸣狗吠之声,家家的妇女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给放学的孩子做饭,哄着孩子们躺在炕上熟睡之后,窗外已是月明星稀的深夜,之后,她便陷入了对外出打工的男人那长长的思念之中了吧。三毛曾经写道:“这小小的天地里,也是一个满满的人生”,你外出挣养家糊口的票子,我在家喂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就是如此的简单而饱满!村里每家每户,都要喂养一头猪,有些家大户大的喂两头,等过年外出的人归来后,便开始了杀猪过年的喜庆日子,在这一点上来说,村里人吃不了山珍海味,但常年有肉有菜,有各种各样从黄土地里刨出来的瓜果蔬菜。
村里人对孩子的读书异常的看重(从我这一代开始),当大城市里的博士硕士海归满地爬的时候,大学生仍是村里的稀缺动物,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和自个儿一样跪在黄土里面刨吃的,他们希望孩子们坐在高楼大厦的城市里办个公。他们认为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事实上他们认为的基本上是正确的!
村里每家都有一个院子,院子里至少有一个上房(类似客厅),一个厨房(厨房和上房一般大,里面可以住人),一个粮仓,或许还有两三件小耳房。院子外面有个园子,里面种着梨树桃树杏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苹果树,有个小车棚是放三轮车的,后面还有鸡圈羊圈驴圏等各种(好吧,我说的是我家)。值得注意的是,村里每家院子的大门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开的,事关阴阳风水,村里人都是迷信的,每个村都有一座小庙,里面或许供奉着白马爷与三佛爷以及三娘娘诸神。每个村都有一个人被叫做“先行”(读音是这样),意思是神仙指定的代言人,逢年过节,此人神仙附体,负责回答村里老年人所提的关于风调雨顺,红白喜事,吉凶祸福诸如此类的问题,即便是三九寒天冰天雪地,此人也须光着膀子,手拿五尺长鞭,丈八蛇矛,用点燃的香在黄纸上书写下神的指示,大概跟电视剧《太平天国》里面那个杨秀清干的是同一件事,我没有研究过个中诀窍,其实也是人生一大憾事!山里人的村子基本上不会有网吧这么个场所,因为山里人每个村子就几十户人家,人口加起来四五百的村子就算比较大的了,且除了小学生和老人妇女,其余人要么在县城上学,要么外出打工,而且村与村之间较远,有时候你骑着摩托车走个把小时,也没发现一个人影,因此网络的需求不大,不过电话是家家户户有的,今年回家的时候发现,现在村里的妇女们人手一个手机也是必须的了!但手机目前基本上只是个通话工具,因此和互联网也扯不到多大的关系,因此村里的信息是很闭塞的,他们认为新闻联播上说的都是事实,而且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人都算是村里能干的那些人,比如小学的校长!
这里的小小村支书会把房款哪来给自家盖房子,会坐着小车把扶贫的电脑买回来放自个家,然后村里人办个手续去他那打印还收钱,村里人会让村支书们把自己的章收去,等在各种文件上盖完章之后再送回来,后来的新人支书发现自己挨家挨户的收章麻烦的紧,干脆装了个大喇叭,通知大家把章送过来!更有甚者,还会把上面用来发放农业补贴的存折收去,把发下来的钱取走,然后把空的存折退回去。
男女平等在村里是不现实的,有个大事要你家男人出来说话才好,但在家里,一般妇女都是比较彪悍的,妇女们会说自己如何含辛茹苦拉扯儿女又怎样委曲求全的孝顺你家爹娘,男人们岂敢又怎敢冒着此女抹着眼泪跑回娘家丢人现眼的风险去得罪这个能吃得了苦忍得了穷的半边天!在这里生不了男娃的女人是可悲的,因为这将意味着你每隔一年都要生一个孩子,直到生了儿子或者实在生不出为止。没有儿子的男人有再多的财富也是没有骄傲的资本的,大家觉得死了之后要找个披麻戴孝的才算是后继有人,那些上官来弟上官招弟上官领弟上官想弟上官盼弟上官念弟上官求弟都是浮云神马的!
本人来自农村,逻辑思考能力不强,对这个问题不能全面回答,前几天在网易云阅读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觉得应该可以解决楼主疑问,下面贴出来,供大家借鉴。下文不是本人所写,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感谢作者的文章。来源:study875.三线小镇的数字生活,屌爆了! 12:15浙江东部一个三线城市里,有个以菱角闻名的三线小镇,那就是我老家。和所有人一样,回家过年被问到工作。遇普通亲戚,答“记者”,遇牛气亲戚,答“研究互联网的记者”,遇一站到底看多了的亲戚,答“修电脑和手机的记者”。于是我在春节期间被拉到各种亲戚面前表演维修技能,却也乘机了解了下小镇的数字生活。可能城里的IT老爷们快进化到更高级的物种了,相比之下,小镇居民的数字生活很“落后”。非得概括出“落后”原因啥的,真心太累,我就把看到的都说道说道,你们感受一下。移动互联网手机:小镇人觉得,手机只有两种,手机和跟电脑一样的手机。手机待机长,睡前一扔就好,打电话发短信够用。可惜过年要群发短信时,手机里找个联系人、群发20人以上都很难。跟电脑一样的手机,是高科技,是一般人弄不懂的。据说2000块钱买这么个小东西,比10年前6000块买的赛扬CPU电脑还牛。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待机太短,每天要伺候这玩意充电,有点累。一般情况下,2000块买个手机是可以的,1000块以下的手机也够用了,只有当地小老板家会给儿子买台苹果手机,小老板自己决计是不买的。镇上的老人家么(40岁以上),就安安耽耽别换了,如果女儿实在要给自己换新的,就勉强拿来试试吧,不过太复杂了肯定学不会,基本就是当普通手机用。运营商:小镇的运营商只做三件事,卖手机,充话费,装宽带。城里面搞手机体验式专区,那是要腾出地来装修一番,不摆上20台智能手机,不放台IMAC就是没做到位。小镇的运营商很简单,随便般张桌子,堵在路上,上面放三台华为的机子,就完工了。因为小镇运营商心里很清楚,在这里买手机的,没人弄得懂小米和大米的区别、三星牛还是苹果牛、OPPO是韩国牌子还是步步高的马甲,所以,有没有现场体验不重要。同样冲1000块话费,选华为就送一台原价1699的,附赠菜油一桶,赠送500话费,选三星就只能原价2999的变成1999的,那当然选华为。啊,你说要看系统版本、GPU、屏幕亮度?都啥东西啊。华为手机能切水果不,能玩汤姆猫不,可以,那就成了。至于话费,撑死了不能超过50元,除非是年轻人在谈恋爱,天天打电话。流量套餐么,30M够了,为什么,手机就是打电话的,上网就是发微信用的。手机坏了怎么办?找运营商隔壁修手机的张三,就算把坏手机给了运营商李四,最后还是到张三那里的。宽带大概是4M 1000元的样子,电信、铁通都能办。最热门的是装宽带送手机送话费的套餐,多出来的手机其实用不上,但就算放在家里存着也舒坦。无线路由器要不要用得考虑下了,整了这个东西据说辐射很强,如果不是儿子逼着要装,能不装就不装。APP:最常用的APP分别是:1、手机手电筒,2、微信,3、网易新闻客户端,4、我查查,5、搜狗输入法。手电筒稳居第一名是因为,小镇上灯光不好,楼道里乌漆墨黑,本来要随身带实体手电筒,现在手机能用了,自然不能浪费。微信也是好的,本来给儿子打电话,还得担心他是不是在忙,现在有啥事直接说句话,就只用等着回音了,关键是说再多都不花钱。微信里一般会出现的好友不超过10个人,都是熟到不能再熟的人。朋友圈偶尔会开一下,看看儿子发的照片就能知道他最近在干吗,不过肯定不说话,因为打字不方便。实在要打字发短信了,那就用搜狗输入法吧,因为以前电脑里用的就是这个,牌子够硬,现在搬到手机上了还能手写,更好。总不能要老人家每次发短信都拿出老花镜一个键一个键找吧。再说了,手机里那些个键都是虚拟的,一不小心手指会滑到旁边去,还是算了。我查查能火我也很好奇,一问才知道,自从知道扫描商品里的条形码,就可以看到价格后,用的人就多了。别人来送的礼,一查,就知道那家伙把人情看多重,店里的东西一查,城里原来卖的这么便宜,想宰人,没门,赶紧给我按照这个城里价格来一份。哦,对了,这些APP基本都是手机买来时,已经被运营商预装在里面的,或者是儿子城里回来时顺手装的。以后的日子里,APP绝对不会去更新,更不会去安装新的,谁让现在有几十万种应用,根本看不懂呢。O2O:真的有O2O么,不就是在手机上买东西么。楼下买烟花爆竹的已经是三年的朋友了,对面超市的店长以前是同一个厂的,十家饭馆里九家都是熟到不能再熟的朋友,烟店老板很扣门懒得搭理他,所有这些人、这些店,全部去打一圈招呼也不超过半小时,还有O2O什么事。要优惠?朋友那里随便拿折扣货。要送货上门?走两步就直接可以拿了,还麻烦人家多不好意思。要在线浏览海量商品?你丫该是有多懒,连逛街都不肯了,饭后去店里逛两步不就是锻炼么。而且手机上买东西动不动就要输入个人信息啊银行卡啊,太不安全了,万一被扣费了找谁都不知道。淘宝倒是不错的,上面都是城里漂亮女人在买的东西。不过,买这么花哨,镇上好像不合适啊,会被说心太野的,还是小镇的裁缝店直接要件指定花纹的羊毛衫更好。PC互联网电脑:买电脑,最早为了小孩子学习,孩子毕业后就是拿来炒股的。电影倒是喜欢看,不过基本就是镇上有点文艺细胞的人做的事情。对一般人来说,平时电视里节目就很多了。你看部电影,大家都没看过,平时有什么好聊的,还不如大家一起追央视黄金档的抗战片,见了面互相交流下心得,谁在电脑上抢先看谁是小狗。就是保养电脑比较麻烦。动不动就死机,只能把整个主机吭哧吭哧搬到店里去修一下,那个小老板真是神了,重新开了次机就修好了,也就10块钱的事情,小老板要是说毛病比较厉害要重装系统,也只要50块钱。万一小老板说是硬件问题,那就搬到城里去修吧。据说,电脑里病毒很多的,乱七八糟的网站就不敢上了,看新闻有网易、新浪,聊天有QQ,游戏么有边锋和QQ游戏大厅,微博里的东西都是话啊没说完的还是不玩了,优酷和土豆看看视频挺好的。以防万一,还是装三个杀毒软件吧,瑞星、金山、360都用上,这样就安全了,虽然好像电脑变慢了,但没事,总比中毒好。对了,还有平板电脑,小镇人眼中,这和传统电脑没多大区别,同样都是不会带出家门的玩意,最大的区别是,传统电脑放在书桌上,平板电脑放在床头或者马桶边。游戏:小镇的游戏有两种形态,网吧形态和棋牌形态。网吧是年轻人的最爱,铁打的营盘是浩方,因为CS和DOTA万年长青,一帮人抽着烟大声嘶吼着,这才是爷们。每年总有几款游戏在网吧贴满海报,那定然是当年最火的,传奇、仙剑、仙境、西游、完美、奇迹都轮流当过头牌。年纪稍大,就开始玩棋牌游戏了。反正平时吃完晚饭没事就会去棋牌室玩两把的,那哪天不去的时候就在电脑上玩吧。要是老婆管得紧不让去棋牌室,那电脑上玩总不说了吧。而且学会电脑玩棋牌游戏,万一年纪大了外面跑不动了,家里一个人也能继续开心。QQ游戏最火,边锋其次,因为不少边锋的游戏,例如红十之类的,只在当地流行。其他数字产品3D电视:这个真心不靠谱。看个电视还要带眼镜,多麻烦。过年时,十多号人去亲戚家拜年,围着电视机啃瓜子。这时候,你换台3D电视试试,先别说家里不会配那么多3D眼镜,就算真配了,10多号人都戴着眼镜,找瓜子都难找。万一有个小孩子还大哭,这电视看到我头晕,那主人家真是尴尬大了。像创维、TCL、LG等在小镇竖起的那些绚烂标牌,只会让大家看不懂。对小镇居民来说,看电视,是一帮人围着聊天的解闷工具而已。佩戴式设备:我和好几个人谈起了iWatch,大家都很兴奋。相比起突兀甚至太招摇的谷歌眼睛来说,一款智能的手表更让小镇居民容易接受。在他们的想象中,这个智能手表的功能应该有:时间、计步器、GPS定位(防止小孩子和老人丢失)、检测身体指标(老人的心跳情况等)、紧急呼叫(自动在身体指标出现异常时联系医院)、低耗电(至少能用一周)、牢固(诺基亚那水平)。不应该有的功能是:显示(屏幕太小,看了眼睛酸,除非是牛逼的3D投影)、多手势操作(原因如上)数字阅读:对于新闻,小镇居民认为就该免费,对于书籍,他们觉得这该收费。当我掏出Kindle,显示出里面的多看书城,父亲难得称赞了一款数字产品。读书要专一,因此单纯的阅读器让他们喜欢。读书要保护眼睛,因此看着和实体书差不多的电子墨水让他们放心。读书该花钱,因此一个可以花了钱就能看到好书的网络商城让他满意——不过父亲居然对几本在香港才能买到的书感兴趣,这就是中国互联网上找不到的资源咯,爱莫能助。小镇上,读书的氛围已经很淡了,唯一的新华书店店面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卖教科书,一部分叫诚品书店(囧),卖文具。我说现在Kindle不如iPad卖得好,我爸的反应是:读书人一直是少数。后记小镇的数字生活,有点反潮流,但我觉得应该被重视起来。城里的各位IT老爷们,你们每日关注那些搜索新技术、显示新科技、大数据玩法、云端新概念,也许是时候该接下地气,不是只有拿到投资人数千万的投资就算成功,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才有幸福感。这不是要求企业都举起社会责任感的大旗,而是为了新的商机。一二线城市里的竞争很激烈了,每天都有新的团购网站死亡,每天都有进行到一半的项目无疾而终。而我文中描述的小镇,在中国应该有数以万计,这片市场不要求你的项目必须领先全球,不拒绝C2C,要求就两个字:实用。我听说一个县城小超市请了顾问,十多万的费用,顾问给员工们带去的最大改变是,每天有了开晨会的习惯,小超市迅速成了当地龙头。我最近在看一本叫《顾客为什么购买》的书,作者用摄像机、数据点、表格、算法来跟踪商场顾客的行为,结果发现音像店唱片排行榜太高,很多人要踮起脚尖看,降低排行榜标牌的一周后,唱片店销量提升了25%;超市把领带货架放在主通道,结果行人老是被撞,为了避免被撞,顾客只能离开,工作人员把货架挪到固定通道后,销量迅速增长……我想,如果作者安心跟着学术界巨头去研究大数据啥的,估计就是一默默无闻小助手,但将自己所学放在生活中后,带来的改变岂止是小小的行为分析结论。互联网圈那么多聪明人,只要带一点关于互联网用户体验的心得去改变小镇,也许其报酬与幸福感,都比死撑着要做伪乔布斯强许多。
每年过年都会回。每年回去看老家,都有不少思考。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背景:老家属于典型的江浙农村。到2012年为止,常住人口为2.6万人,流动人口约在1万人,面积在47.63平方公里。201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 66.58亿。没有这个村的人均收入,所属的地级市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012年,约为21000元。第一个问题:现阶段农村的生存现状在江浙,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没有很大,甚至很多农村的经济发展比一些三线城市都要好。在我们这个地级市,全市下面的十几个乡镇,每个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农民生活,总体而言,好。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轻工业。以纺织、化纤、包装、苗木这些为主。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以我老家为例,以纺织为主。并且形成一个产业,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90%以上。在当地,有3家龙头企业,产值规模都在5亿左右,而其他的,就是每家每户都有家庭作坊,我大伯家,他们就有一个作坊,一共3台机器。每月的销售大概在10万左右。他们自己不作销售,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基本都是本村人,所以每家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一般以亲戚为主。除家庭作坊外,还有一些小型的工厂,大约有20~50台机器,工人都是外地人,这也是在一个农村有很多非本地人的原因。其他产业,还包括制鞋,雨伞。这些产业的特点: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以我的观察和对亲戚的了解,家家都有自己的楼,三四层的,汽车也很普及,有的在省会城市都有一套商品房。属于典型的江浙富裕农村。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因为老家地处丘陵地区,所以没有太多耕地,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是水稻、番薯、地瓜这些为主食。现在由于经济发展好了,当地的蔬菜和粮食,是从附近的有耕地的乡镇运过来的。有一个菜场,主要卖肉类和水产,蔬菜不多,老家人多少还是会在自留地上种一点。(老家的蔬菜非常好吃,清蒸再加盐酱油,就非常鲜)大概5年前,在集市旁边就开了第一家超市,名字叫“美华”,招牌设计抄袭上海的“联华”,里面的东西比较全,城里的超市有,这里基本都有,但是需要小心,很多都是“山寨”产品,我去买过一次糖,看着是“曼妥思”,买回来才发现是“曼妥恩”。至于交通工具,当地非常小,套用老家的一句俗语:“在村口放个屁,全村人都能闻到。“所以除了拉货用的三轮车,自行车都非常少。都是步行。农村居民的娱乐设施在小的时候是游戏厅,台球房,现在都绝迹了,网吧在几年前还有,去过一次。都是玩单机游戏,限于网吧速度,没有看到玩网游。只有上QQ,看小说的。后来电脑普及了,网吧也没有,家家户户都有电脑了。去串门走亲戚的时候,我都会注意,有没有无线网,可惜目前还是一个没搜到。电脑大部分是台式机,如果是有在外地做生意念书的,会有笔记本。台式机部分是组装机,我问过他们,都是到更大一级的镇上的电脑城买的,普通的是台式机,讲究的买品牌机,我所看过的约10台台式机,有2台联想,1台dell,1台方正,1台海尔。电脑系统都是windowsXP,都是雨林木风或者番茄家园的,360是必备的,还有360杀毒和360浏览器。这些是年轻人的娱乐,如果是做生意了或者35岁以上的,都是打牌打麻将为主。当地没有棋牌室,都是到市里面去。农村居民的感情生活当地人结婚年龄都在25岁左右,早的23就结婚了,因为我年纪差不多,所以每次回去都会有人来问,结婚了么,生娃了么等等。老家人都很守旧,很少娶外地人,最远的也就是1~2小时车程的地方。婚后,有住当地,也有去外面发展的。关于生孩子,一般都是两个,至于男孩还是女孩,我周围的情况是,女孩比男孩多。至于二胎,都是比较富裕人家会生第二个。而因为第一个是女孩而一定生第二胎的,以我的亲戚为例,都是爷爷辈的要求下,才会去生二胎。农村居民的医疗教育情况当地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没有高中,还有若干所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质量还算不错,据说老师都是外地的师范大学生。很少到外地去念书,除了有钱的或者在外地做生意的。医院有一所,叫卫生所。小毛小病的会去那里,手术住院什么的,都会跑到市里。平时买药的,还是非常方便的。我外婆家隔壁,是一家小诊所,主要就是打点点滴,或者开点感冒药。据说上一辈就是做这个,当现在了,门口还有一个小窗户,方便晚上需要买药的。第二个问题:这里的人们对于互联网有何需求除了电脑,手机是最重要的电子设备。Iphone没有那么多,但是在年轻一辈,还有做生意的,都是iphone,除此以外,还有就是三星和HTC。这些是比较高端的,其他的都是一些andriod系统的国产手机。在集市上的手机店去看过,和大城市的手机卖场没有差别,各种品牌都有,如果是iphone,刷机100元一次,其他的手机,装软件2元一个,贴膜外壳也都有卖,价格不等。总体而言,价格都是比大城市的贵100到200左右。在老家,开了一些QQ,看了一下附近,还是有很多人,目测在200人以上,都是100米以内的。微信我也试了一下,人数差不多。年龄,根据照片,大多是20多岁的,在工厂打工的,也有当地年轻人,30多岁的也有。(我还看到了我表妹和一个阿姨)。至于网络服务商,在我接触到的,都是中国移动,还有3个联通的,是3G签约的iphone。除此以外,都是2G或者2.5G的。上网速度比较慢,打电话的也不是很清晰,iphone上的imessage经常失败。上网都是套餐包月,在集市的手机电门口,有很大的广告移动的“梦网上网,20月包月100MB”这样的广告。在邮局门口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一般iphone手机上,除了必备的QQ,微信,微博(腾讯比新浪多),还有360助手。还有更多就是游戏,单机游戏,小说漫画软件,拍照软件,美图秀秀。而手机,就我看到的,都是越狱的。而android系统的手机,跟iphone上的软件基本没有差别。360也是我看到最多的。还有一个就是搜狗的来电通。电影视频,都是通过360或者迅雷上传的,主要是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为主。我问过一个亲戚,为什么不在家里装个wifi,他觉得那个东西很贵,而且很难用,要是坏了,都不知道怎么办。除了年轻人手机有上网功能,35岁以上的,都是一般打电话发短信,还有拍照片。我问我一个亲戚,如果上网,可以跟她在江苏的儿子发语音和照片,她说还不如打电话方便,而且上网要是超过套餐,要付很多很多钱。不划算。而且也嫌麻烦。最后一个就是网购的需求因为当地每天有很多的货要发出去,所以快递在那里很发达,每天都有。网购在当地很普遍,例如今年过年,我爷爷家,就在京东上网购了一台小的电暖气,用的是货到付款。大约1周到。淘宝也用的很多,周围的亲戚都有用,小朋友过年的衣服,书包,自己用的化妆品。甚至还有过年年货,一个阿姨今年就在淘宝上买了内蒙古的奶酪,作为年货。后记:我的老家农村,可能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但是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还是保留原来的气息。有祠堂,有宗谱,过年前还会吃百家宴。相比于城市,互联网对于他们还是说,更多的只是一件工具,和汽车一样,虽然方便,但是起点和终点还是一样。每当傍晚5点,我都会去外婆家的天台,整个村落,都在你底下,炊烟炊烟袅袅,而不远的山也慢慢的披上了一层雾气。那个时候都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
我28岁,从11岁就离家在外地读书,只有过年回家能有限地接触,对农村的事情了解大多数不是亲身体验,只是通过父母的转述(似乎过年这几天他们总是很喜欢把乡村的一些变化告诉我)。我所生长的农村是川东北一个多丘陵的小山村。长期以来因为交通不便到最近的县城需要步行-渡河-乘车才能到达。大概2010年左右通了水泥路,并且实现了村村通,基本上车能开到每家人的院坝内。到过年的时候狭窄的村道上会挤满沿海地带车牌的车辆,每天有开往市区的班车,最初每天一班,现在是两班,车主会帮忙捎带东西,而且不收钱(稍有古风啊)。互联网大概是2009年通的,只有学校、政府和少量周边用户在用,没有网吧,有闭路电视,但因为收不上来收视费关停了,很多用卫星天线收电视节目。学校的学生从我读小学时候的800人变成现在300多人,一方面是因为生育高峰已经过去,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稍有条件的家庭学生都送到镇上或城市里读书。和许多地方一样,这里农村基本只有老人、妇女和小孩,在土地上忙碌的,把土地耕作得最好的,基本是60多甚至70多岁的人。他们负责带小孩并耕作土地。乡里面有敬老院,五保户基本能保证在里面居住,每天中午有肉吃。算得上衣食无忧,但幸福指数谈不上。年轻人基本出去打工,混得好的开车回来,混得不好的居多,有给我讲在外地游街摆摊卖麻辣串的经历,并向我探听其他城市城管管理的严格程度,可能在他看来如果城管管理不严就算得上创业乐土了。农村环境除了集镇旁边外普遍好了很多,大部分农民都将住宅搬到了邻近公路的地方,造成很多远离公路干道的院子废弃,而这些院子是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他们最初几年辛苦积蓄修建的瓦房,周围多数都大树环绕,因为缺少人烟,白天去都有阴森的感觉,因为人类活动影响变少,这些地方成了以前一度难见踪影的野鸡、野兔以及不少鸟类的天堂,小山村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因为上游的水库水受到污染,虽然小溪沿线没有太多污染,小溪的水质还是很差。而修建在公路旁边的新居则多半是二层甚至三层小楼,宽敞了不少,用的则是他们及子女在外面打工数年的积蓄,往往外墙临公路面贴了瓷砖,背面及房间内部则简单粗糙,似乎大部分预算用于房子面积的扩大和外观的相对美观。与我同年的小学同学大多在外地打工,留下小孩给老人抚养。见过世面的人更加愿意在小孩教育上投资,但却无力改变隔代教育的缺陷。以上种种都是大概观之,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因为没有深入接触,就如同看图画书,对真正生活其间的人的具体感受难以体会。
想说说农村的老人,尤其是上年龄基本没有劳动力的老人。讲两位老人。一位是农村勤劳老人的代表,男,在我年幼的时候他已经70余岁,每天做地里农活,家务,带孙子,照顾生病的老伴,在门口就有压井的情况下仍旧坚持到山坳一口老井挑水煮饭,可能是因为含有某种矿物质的关系,用这口井的水煮饭特别香。有2子2女。女嫁得也不远,就在本村。2008年生病(糖尿病加支气管炎)20余年的老伴终于去世。老人已经80多岁,便由子女轮流供养,每家1一个月。不到半年便患老年痴呆症,经常看见在院坝涎水长流晒太阳。2010年听说去世,听说死时因却少照顾(子女没足够的耐心喂饭,子女本身也年近70,老年痴呆患者极难照顾,客观上子女也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照顾年幼的孙女孙子)。去世三天才被发现,被发现时用于取暖的棉絮铺盖被老人咬得千疮百孔,或许老人是被饿死的,或许是自然死亡,答案可能只有老人自己知道,但有什么分别呢,在子女和旁人看来,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这是农村老人的一种代表,勤劳一生,一旦丧失劳动力便成为累赘,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只是或早或晚罢了。另一位老人是农村还实行生产队制度时候的队长,算是一时风云人物,人在农村属于极有头脑的人,结果因为秃头,终生未娶。50岁的时候为生存到新疆摘棉花,因气候及摘棉花工作性质手全是裂缝。现年60多岁生活在敬老院,或因生活际遇,或因长期孤苦,现头脑神智不清。过年回家时我给他几百块钱,他很感动。我觉得,农村老人,勤劳者多,晚年幸福者少。他们不懂什么剪刀差,不懂什么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只觉得现在不用交公粮提留款,已然大幸,也知道现在仅靠种地已经无法支持全家开支,无法支持小孩上学,而小孩上学是全家唯一的希望,为此作再多牺牲付出也愿意。我想,如果做一个专门的农村老人生活状态调查的话,其苦其惨形成的画卷将使任何人动容,这个群体的数量,是文革受害者数量的十倍百倍,而且正在继续承受着这样的状态。只因为他们无文化,无政治地位,无发声渠道,便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成为这个国家付出最多获得最少
的庞大群体,官方文革博物馆的建立一直在被呼吁,而反映当代或者说近代农村老人的博物馆或类似东西呢?从无人提及,或许后世的人只能从新闻联播中了解到:农村人生活得很好。
河北保定的一个平原小村庄,村外是已经干枯很多年的大河。我们那比较偏,没有公交通往市里,因为路被运输辣椒豆子的大车压坏了,从小就没见它好过,现在我24周岁,路一直都没人修,村里还是自己打井用电泵抽水,不过现在水位变浅了,一般都要打50米左右。人们要去县城就要去隔壁大村(也是乡政府)坐公交去(每逢周末超载严重,因为县里上中学的学生会回来),5块钱,车比较破。村干部倒是无作为,只是把村中几条大点的路换成了水泥地面,这还是挨家挨户要钱修的,每户一两百,富裕点的多交一些,邻村都有了自来水,我们这还没有。留守的老人很多,青年人几乎都不在,小孩也少了些,但至少还有个小学,不用像另一个村庄还要去乡里上小学(自己没有学校),互联网用的少,老人不会用,年轻人不在家,中年人有些赶时髦的前几年开始买了,做种子生意发财的都搬进了县里。
土地基本都是老人在种,玉米,小麦,这些省事的,收获时年轻人会回来几天。过年时比较热闹,平常就很荒凉了,只能看到老人和孩子。新住宅都在向村外扩散,老房子都在村中心,没人管。建一个二三层的楼房花二十万左右,但是建新房子的人都是我这个年龄的人,上完初中高中就不上转而打工的,因为要成家,所以建房子,姑娘少,汉子多,愁坏了很多老父母,彩礼钱要八九万左右,又要愁,基本是年轻人出去几年,运气好的建筑工地当工匠,每年能有几万块钱,然后“老婆本儿”出来了,加上家里给些,成了家,基本钱就没了,年轻人和中年人还要出去。
我个人对农村的未来很悲观很悲观,我们那边没有资源也没有矿藏,离着县城有二三十公里。小时候地里的主要作物就是玉米,小麦,花生,长豆角成熟后的种子,辣椒。豆籽和辣椒贵些,但是很麻烦。你们在超市买的一袋袋的辣椒啊辣椒籽都是我们大冬天在屋里一棵棵摘下来的(红椒最好,病椒次之,青椒最便宜),一个冬天下来,手掌会被辣椒蛰出裂子,脱皮。行情好的时候一斤五块,十块,差的时候三块两块,只好不卖看来年会不会涨价。白菜呀洋葱呀这些,年头好的时候能一亩地卖上几千块(什么程度呢,就是一棵白菜几毛钱,拉一车去菜站卖,几百块钱回来),运气不好的时候直接扔到路边腐烂,因为这些东西烂地里毁土壤,尤其是洋葱这种,烂味儿熏人苍蝇漫天。这其中的事能说上万字,先省略了。现在,因为中年人和年轻人都外出了,只种些省事的玉米和小麦,卖不了几个钱,也就自己吃。电视里的农村频道致富频道里农民养殖啊包山啊致富的很多,我就想啊,这是真的呢还是真的呢。然后每年都有老人故去,埋到村西的众多坟墓中去(大多是交点钱就土葬了,火葬不多,也很贵)。过年的时候,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坟头上满是大红的鞭炮残衣,而后是或站或跪的人儿。去年过年回家,拜年也不用跪了,老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和中年人也不兴这套。
说的有点偏,互联网在我们那边虽然不多,但是年轻的一代都会玩,中年人和老年人因为文化不高,很少,最主要的媒体还是卫星电视,而中年人和年轻人更倾向于用手机上网看看新闻之类的。购物的话,就几乎没有,快递覆盖到县里。
说一下我们老家的情况。有互联网接入,但是比较少。用网络的大多是年轻人。全村入网的户数可以掰着手脚数过来。一般三十五岁以上的,尤其是以出卖劳动力来营生的人,都不怎么上网。四、五十的的男人在农活不忙时,经常出去干建筑,就是现在大城市流行的“农民工”说法。我们那里主要的田间劳动就是种棉花,一年一季。我有笔记本、Ipad,但是我们家没有电脑,也没入网。原因很简单,我爸妈除了和我们视频以外,对电脑和网络没有需要。可能经常接触网络的人会觉得,网络实用,而且简单容易。但对农村人不是的,他们甚至不会拼音。我回老家时,尤其是夏天农活特别忙的时候,老家的人会在30℃烈日下,还在地里忙活摘棉花,日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这种活儿扔现在大学生身上,100个里面,都难有1个能坚持干下来。所以,每次回家我爸都会教育我,生活不容易。PS:我老家在鲁西北某农村。
我无比的强烈的积极的推荐你看看这个腾讯出品,这个内容可以作为解答你问题的思考侧面
说说我见到过的吧,可能与上面有所不同,中国太大,我们求同存异吧。我去的那个农村,年轻人普遍去了更加发达的地区打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严重。在互联网方面,我没有见到多少人用互联网,人们普遍相信新闻联播。不少老人家都限制自己的孩子少看电视,理由是怕把眼睛弄坏。教育水平低下,一个67人的学校,仅有3个老师。请注意这里面包括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人,仅有的三个教室被分为一年级和六年级,二年级和五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在一块儿上。每个老师都有超过20年的教龄,对于很多城市人来说,这样的老师经验吩咐,孩子值得托付。可对于农村来说,他们不常受到培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陈腐的学识让他们难以应对改革的课本。体罚什么的跟喝凉水似的正常。我见过童养媳的事情发生,一个十五岁姑娘和她三岁的男人。我见过有人花两万块买一个媳妇。在那里很多人都会超生,我曾经和一个村民聊天,他说他养了四个,前三个没有罚一分钱,我问是为什么?他说实在没钱罚,国家也没法子。我问他第四个孩子呢?他说国家查的太严,送人了,那是个姑娘长的可俊了。很多人上不到初中就去打工了,女孩子到高年级越来越少。不少姑娘在初中和某些男生发生关系,家里人没办法只能偷偷办了婚事,到了年纪就办结婚证。可问题是,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对于人生还没认识,长大了之后又去打工,离婚率会变得相当高。那儿的第一书记是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村官,我记得村委会那儿是有电脑的,好像还有专门的村委会网站。国家修了路,而且营养早餐也发放到孩子们手里了。国家引导当地人大面积种植金银花,目前不知道效果。似乎经过考察还不错,土地适宜
农村应该分两部分来探讨:村庄和县城,这两个的生活差别还是很大的。我老家在河北农村,这边村镇里没有什么企业,年轻人要么在外上学,要么外出打工。其实不仅是年轻人,连年纪比较大,只要身体还能承受,很多也到外面打工,生活比较苦。我感觉,这十几年里,农民平均的生活水平应该是下降的。之前虽然也没什么钱,但起码没现在这么辛苦。现在很多人在外辛苦打工,农忙时再跑回来,一年没有休息的时候,但购买力却很有限。在村庄里生活的就是老弱病残。这部分人对手机的要求就是待机时间长,通话清楚,别说互联网了,短信都不会看。在县城生活的则是另外一个形态了。一般家里都有电脑,也都有宽带。但主要用来QQ、上网和游戏吧。网购的很少。就写这些了,有空时再补充。
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涉及面太广,中国幅员又如此辽阔,南北经济差异悬殊,都可以当做课题调研了。我就说黑龙江的情况黑龙江土地资源丰富,是产粮大省,农村人均耕地在三亩左右,多种植玉米、大豆、水稻。受限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限制人均可耕作耕地2.5公顷/年,三口之家一年可耕种5公顷左右,通过适当调整农作物耕种比例(玉米、大豆、水稻需工时不同,水稻最多,大豆次之,玉米最少)每年可获利6万元上下。对于包产到户的人均3亩之外的土地可从村集体、个人手中购买,价格为每公顷4500元/年(2013年)。由于土地资源充足,外出务工人员比例不大,留守儿童情况十分少见。外出务工人员多为:未婚的青年男女、已婚的中年男性。其中已婚青年男性多在五月耕种过后外出,务工期间又家庭女性成员负责田间管理、照顾幼儿,而未婚男女则躲在春节前后返乡和外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以及外出务工的影响,近年来农村中青年劳动力锐减,90%以上从事耕种活动的人在35岁以上。再加上不断有靠打工生活的人移居城市造成了农村房屋需求不旺盛,甚至发生了房地产逐年走低的状况。另外从去年开始政府为了城镇化已经不为新建房屋办理产权证明以及土地使用证明。由于每户在房屋前后均有大面积菜园可以满足夏季食用,冬季又有晾菜,所以农村一直处在半自给自足的状态,由个人开办的小型食杂店出售的商品繁杂,从食物到五金不一而足,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每周一次的大集也依然存在,集会上主要售卖服装、生肉。农村的教育状况也很堪忧,以村为单位的初级教育在去年被撤销,学生需要通过通勤校车去乡中心小学学习。由于道路不畅,以及冬季雪量过大经常造成小学停课。下面说互联网电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宽带在前五年也已经普及,青年都会使用电脑游戏,网络购物也经常发生。不少中年人也懂得使用电脑看视频和新闻。电脑的使用者中男性比例大大高于女性。绝大部分上网时间用于玩游戏,经常玩的游戏包括地下城、穿越火线、红警、魔兽,付费游戏极其少见。在各种网络服务中QQ和YY十分活跃,QQ空间使用频率也颇高,至于微博等就不常见了。由于农村交通不便造成的消费困难,所以网络成了很多青年购物的不二之选,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一个在最近通过淘宝买了块显卡,一个贝因美官方商城购买了奶粉。但也是由于交通不便以及各村集体过于分散造成了快递无法送达,买了东西需要自己来县快递门店自提,通过和县快递的交谈我发现农村网民的购物行为比想象中普遍,甚至于有人在乡中心开设专门为本乡网购人员服务的快递自提站,自提时收取3—10圆不等的费用。智能手机在年轻人中也十分普遍,但是使用者没有app、wifi以及品牌的概念。除打电话外多用来聊QQ,发微信。游戏多是通过包月的流量套餐下载。
云南中部一个大山深处偏远的小镇,距离最近的镇38公里,县城60公里,市府240公里,省会510公里,但是感觉也不是很落后,人们也并不贫穷收入:农业收入来源很多,主要有种植烤烟,甘蔗,水稻,玉米等等。土地一年基本不会空闲,户年产值5万很正常。另外贷款很流行,基本都能从本地信用社贷一比两三万的款,具体干什么用就不得而知了,盖平房,买拖拉机,买小车的也很多,大多是皮卡或者很低档的车,各种国产你从不知道的品牌这里都能看到,也有一小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各种排场,值得一提的是,本地首富,有两个老婆,小老婆当然不是合法婚姻,但是他们一家仍然生活的幸福美满,直到前两年首富因病去世,享年40岁,留下两个老婆和两个儿子,和睦相处,一家宾馆,一栋本地最高的房子,两个店子,一切照旧。交通:客运主要靠班车,货运有大卡,托运部很多,还有很多私人货运司机兼客运,往返于县城与镇之间,平时出行主要靠摩托车,拖拉机干农活省力又省心。快递有申通,圆通,邮政不提,取件每件加收五元,不送上门,爱收不收,不收拉倒,寄件13+5起步,每公斤+13元,我这个经常上淘宝的人买了假货伪劣产品也宁愿当垃圾也不愿退货,成本太高了,本地快递客户主要是一些镇上的商户,政府机关单位等,邮政主要是负责送各家零售的烟。通讯:现在山寨机依然是主力,移动电信的199,299的山寨智能合约机是新趋势,大部分年轻人用中兴华为酷派什么的,固定电话三星诺记苹果都是非主流,这里没有联通营业厅,因为联通根本没信号,电信的3G已经覆盖到每个村寨,我用的就是电信办宽带送的3G卡,虽然有些地方信号不好,移动3G还只是个传说,还没开始推广,估计基础设施还没铺好,年轻人都用手机上QQ,QQGAME,微信也有人用,但是搜索附近的人只有一页,网吧是中学生的最爱,游戏不比任何地方落后,LOL,CF是主力。电脑还没有普及,镇上只有一家挂着戴尔牌子的电脑配件销售的,但是很神秘,从来都是一块窗帘布拉下,想买个猫还没现货,年轻人已经越来越需要电脑了,主要用来游戏聊天。县城还是有很多家经销商的,机型落后市场一年左右,但是价格嘛,跟国际接轨你懂的。生活:本地居民以农业为主,年轻人没有外出打工的风气,可能是太远了吧,一般读到初中就不读了,就成为劳力了,也有小部分读大学,一般都在城市留下不会回来安家了,普通青年17,8岁家里就会安排婚事了,结婚证只是一张纸,到时再补,重男轻女思想不重,很多人只有一个女儿。消费水平很高,比一线城市还高,除非你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物流成本太高了。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冰箱那玩意没用,冰什么呢?镇上遍地是宾馆,晚上人们吃完烧烤(奇贵)喝完酒,也没车了,找个宾馆躺倒,多么潇洒。民风淳朴,晚上不关门,也不会有人来偷东西,外地人就不好说了。(我就是外地人)。
讲一下我家,浙西南某村落的情况:现状:交通路:村子里10年前是那种泥路,离公路有5华里远,全是这种路,一到下雨天,非常泥泞,根本没法走。最近几年通了水泥路,好像叫村村通工程。过去两年在村子河对岸修高速公路,今年五一要通车了,在附近村子会有一个出口。车:小时候去县城,是靠村子里几个比较富庶家庭的车子,也就两辆车,俗称“三卡”,车子后面有两排长长的位置。早上六七点钟出发,傍晚四五点回程,路比较险,这些司机的技术都非常牛逼。现在已经没有这种车了,代替的是县城里安排的乡村巴士,每天早上从县城车站出发,来村子里带一批人到县城,晚上从车站出发再来回一趟。如果错过了这个车子,大多数人家都会用自家平时拉货的电动三轮车,开20、30分钟左右去5华里之外的国道旁等车,也有直接开电动车去目的地的,来回能省10来块钱,还是不错的。生活农作:我们老家从十几年前开始做香菇,最近几年开始做木耳。所以到现在,除了外出务工的家庭,几乎每家每户都做香菇和木耳,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做的好的一年能赚7、8W,不好的可能就1、2W,有的年头甚至只能回本甚至亏钱。村子里像我们这么大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在农村种田做木耳香菇的,打工的占多数,也有相当一部分去做了生意,一般都还不错,这点从过年时候路边的各种车子上就可以看出来。风气:说几点吧。第一是邻里相帮。每家每户做香菇木耳的时候,因为需要的人手较多,最早那几年都是各自去找亲戚、邻居,十几个人一天下来做成菇棒,然后每人给点工钱,一般是50-100快的样子。演化到现在,做香菇已经成了有些类似于农村办红白喜事一类的活动,一家人要做香菇的时候,关系还不错的人家都会主动出人来帮忙,主人家只管在家准备午饭晚饭,那个时候会很热闹,有些人家会摆上5、6桌。第二是金钱观。在我们老家,中年男女,特别是女人们在私底下讨论最多的就是谁谁谁家这么这么赚了多少钱,谁谁谁家在城里买了房子,谁谁谁家女孩子结婚给了多少礼金,谁谁谁家的孩子工作了一个月多少快钱的工资,他们边讨论,边羡慕,边嫉妒,边延伸出更多的八卦。他们喜欢把自己家比较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因为在我们那的农村,大家普遍都认为有钱就能赢得尊重。第三是对待外来新鲜事物的态度(这部分可能跟第二个问题有关了)。大多数的人在新事物传到村子来的时候会认为我现在这样就挺好,不需要改变,都不愿意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等到有一批人尝试使用了并反馈好评之后,才会有陆续的人开始使用。比如90年代的小锅卫星电视接收器、固定电话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分批在村子里普及开来的,第一批可能只有几户,但是到第二批或者第三批安装完了之后,全村也就基本上普及了(我觉得这里面可能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心理,就是人家家里都有了,我们家还没有的话是要被人笑话的)。第四是业余活动靠牌和麻将。这点在春节的那段时间特别明显,中青年们好不容易有了几天休息时间,而且钱也相对充裕,几乎所有这些人那时候都在牛牛和麻将桌上,见面会问今天赢钱了吗。此外大多数人家都有手动麻将,然后在每个弄堂口的人家都有自动麻将机,赢了一把大的要给主人家分点红。其他:近些年回家感觉老家光棍数量渐多,我上学时候单身的那些年轻小伙子,到了现在已经40多了,依然单身,于是就有了一段时间内很风靡的云南媳妇,最近一段时间回家,又听说有缅甸媳妇了。互联网需求:就我们村子情况来讲,全村两三百户人,装了宽带的不上5家。基本上是和外界交流得比较多的支书和村长以及某某几个特别对新鲜事物有兴趣的家庭。由于我们那边有宝剑、青瓷等好几样可以在网上卖、并且在全国范围都较有名声的特产,所以村里年轻一辈当中开网店的人特别多,因为有一些卖得比较好,有过干了一年之后在城里买房的事例,这直接带动了淘宝在村子里的名声。很多人都知道有淘宝这个网,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在网上做生意的。另外有很多人也知道了qq,但是不知道qq这个网和淘宝这个网具体的区别是什么。他们知道qq是用来聊天的,还可以视频,这一点对于他们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因为视频即可以说话,又可以看到人,最重要的是,视频很久,都是不需要给移动交话费的,我觉得,这可能是对于他们最大的需求了。至于手机,就我接触的大多数人来讲,人手一个的都是类似诺基亚的老人机,大多数中年人只会打电话,不发短信,不是因为不识字,而是因为不会打字。所以,手机应用对于他们来讲,使用的学习难度已经是相当大的了。也提不上什么互联网需求。
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地板尘土飞扬物品堆放杂乱墙、座椅、工具 用后未清洁,污垢堆积不良卫生习惯(客观条件差)使用塑料制品
未意识到塑胶的老化,塑料制品被用于盛饮用水、油、酱油等(多年未更换)塑料制品用于淘菜、洗脸盆、洗脚盆一次性塑料制品被反复利用(已老化)、被用于盛食品塑料废品用于柴火信号差,无联通3G网络,网速缓慢。交通不便
乡村道路已硬化,但进县城要等乡村镇上到县城的长途客车(2小时+到县城)从屋头出发下山到镇上才能坐客车,下山的工具是摩托车,客车一天班次有限。县城到地级市约40分钟,班车25元地级市到省会CRH还未开通攀比虚荣
冰箱、摩托车、修砖房都是一家排头后面的都跟进邻居为田地、兄弟为老人的赡养吵架斗殴,关系并不融洽说话添油加醋,谈资,炫耀,孤单教育落后
填鸭式应试教育依旧多媒体教学,但初二的学生还不会基本的电脑操作虽然有理化实验室,但学生很少有机会去使用学生家长没读多少书(小学、文盲)留守
老无所依,子女进城务工,孩子在上学,生活得不到照料留守儿童寄养在外公、爷爷家,缺爱医疗
家中常备头痛粉、去痛片小病不看医生电器
电线老化,漏电电磁炉功率一大插座接口容易融化金融
没自动取款机、取款汇款很不方便钱未花在刀刃上、贪小便宜,趋向于购买低质商品,易上当受骗互联网
会使用QQ、微信但不会装软件手机是山寨功能机、安卓低端、iPhone 越狱——以上是今年回农村体验到的生活现状。
农村非常封闭,我就是农村走出来的,这样说吧,我家乡那边的人都不知道淘宝、阿里巴巴、等等,农村中的人基本没有笔记本,家用电脑。我哥哥家有电脑,可连不上网。农村中的学生上网都去网吧,可老师会制止,总之我家乡35岁以上的人都认为上网是败家子行为。
我说说我老家的情况吧。我们村里县城比较近,但也是从2002年开始修路之后才近的。互联网在那里基本算是普及了,应该有一半左右都装电脑了,尤其是新结婚的电脑成了必需品,不论你是花2000块自己配的还是买的品牌的。宽带也已经提速到4M了。智能手机也越来越多,老爸也用上了,虽然什么功能都不会,但是已经知道摇一摇非常流行了。网吧早就有了,现在仍然只是年轻人的地方。家里的电脑会有一部分中年人用,但是基本上仅仅限于QQ空间、斗地主、看新闻、炒股等简单互联网行为。购物还是少,毕竟只有EMS能送到农村。不过也有人选择网购后让快递送到城里,然后自己去城里的时候顺便取货。上点年纪又观念落后的对电脑、互联网基本算是绝缘了,都不想去用了。接受新观念的人还是愿意了解、学习的。
张丁杰几乎已经完整的展现了农村的网络生活现状,只是我需要补充一点,大批农村青年劳力基本上都在外流,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快越来越年轻的趋势,所以,互联网几乎在农村发生了断层,即会上网的年轻人都不在,年龄大的人都不上网,这就是现状,35岁以上的人上网,最喜欢的就是腾讯,斗个地主,打个升级,灰常HAPPY。
我的老家是晋东南的一个小县城,地势高低起伏的,县城周边有个村,我外婆就住在那儿。因为这个村子比较靠近县城,所以还是比较热闹的,里面的人家有电脑的也是很多,会网购的嘛就少多了,毕竟物流不方便。电脑的用途有娱乐和学习,学习方面主要是网校这样的服务。
我那边,人,以为上网就像犯罪,吸毒一样。因为会荒废学业。所以上网的比较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翡翠棉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