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天花板隔音怎么做生意还好吗?

tyman: 中联重科终极思考,没有天花板的强者 ---中联能走多远?有强者基因的中联,没有天花板 ---港股折价,我不怕,套牢于俺是祝福 ---路遥才知马力,大风大浪和... - 雪球&:中联重科终极思考,没有天花板的强者---中联能走多远?有强者基因的中联,没有天花板---港股折价,我不怕,套牢于俺是祝福---路遥才知马力,大风大浪和困境方显伟大---欧美如何衰落的,太安乐啦;强者能受多少流言和困难,就能成就多大的赞美---我眼中的未来强者与王者,与强者为伍,投资之无惧无悔使命---宁愿明明白白的亏损,也不要希里糊涂的赚钱,把自已也炼成强者By Tyman-Mar.16.另见《中联重科2015,只见花开,何时结果?》 及《中联重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套牢于我是祝福,自娱自乐,切莫盲目跟风。本鸟习惯性吹牛皮,一吹就止不住,长文慎入。序1:我的心灵鸡汤与生意观—强者基因:我追求一辈子的投资之道。我追求与华为狼,鸿海虎共舞,搭强者便车。我在垃圾股中淘宝,努力发现落难王子,我在逼自已成为精商,眼光毒辣精明的商人-或者投资之道在于有识人之明,或像吕不韦投资秦王,或像刘邦选择韩信,或像鲍叔牙慧眼识管仲。。。这就是为何我为大北农激情高呼,为科伦药业感慨高攀不起,为大商股份的牛钢鸣不平,他们都是牛人与强人,落难而已。。。中联重科是不是?我两思不成,三思决定,中联重科,就是落难王子,寒冬里苦练内功,俺喜欢。。。与强者为伍,怕什么困难?他们全都搞定。像王永庆的台塑,经历多少次化工周期,哪一次不是越变越强?像李嘉诚,经历多少危机,什么时候失败过,危机中通杀四方,强者越强,竞争者可望尘能及?或像巴菲特,一个纺织厂,有巴菲特在,还是那个纺织厂吗?。。。要嫁就嫁灰太狼,因为灰太狼能帮你搞定一切。与强者为伍,俺从来就没亏过(如果中国铁建没止损-当然未来出现亏损股票是必然,分散化,100只中亏一只,算个毛呢?所以自中国铁建后,俺就发誓永不止损),与强者为伍,我从来就没担心过;与狼共舞,其乐无穷, 就是俺的心态。亏死也爽,套牢也是祝福,生意有风险,何况股票呢?可是为何王永庆,李嘉诚等企业家,几无失手? 未雨绸缪,风险有毛有?风险,只在你忘记的时候,得意的时候,才有.善游者溺,善骑者坠,骄兵必败. --------所谓没有风险,其实就特么最大的风险,而你却不自知,人生一大悲即如此. 闭着眼买指数,只要耐心也能赚大钱。。。序2:如何维持不松懈的努力?如何保持理性与清醒?---适当远离喧嚣股市最近感觉浮躁,或有点得意忘形,甚感不安。小日本为何崛起?因为小日本没资源,要啥没啥,还战败,被原子弹轰。这就是资源诅咒啊。没资源的,反强如狼似虎;有资源的晒晒太阳,结果什么也不会;冠军魔咒也一样,伟大的企业家和投资家,都一个特点,谦卑,自省,或者如李嘉诚,90%的时间在思考失败;华为狼儿,天天喊寒冬;王永庆更绝,天天跑步5000米。如何才能维持不松懈的努力?适当远离股市,不断挑战自我,痛并快乐着。我同时想逼自已看得更远,或者,我想自讨苦吃,挑战不确定性,主动寻套牢,以便不断提醒自已,股市之无常。。。。中联重科,前两篇总是觉得缺了什么,似是而非,没有感觉。自已吹牛搜索神功,为何不能将中联重科搞透些呢?序3:简论搜索神功—先完成吹牛任务首先,我在吹牛。如果有神功,无非就是吃苦耐劳的神功罢了。。成了任务,反而找不到灵感与动力。。先顺便扯几句吧。搜索资料,最关键的在于关键词。首先得先订个主题。比如我想了解中联的研发能力,尤其是高端零配件方面的研发情况,是否具有行业前瞻性,研发是实用型,还是包括各种基础性或共性的研发。你可以试着前面加中联重科,后面跟着输入:高端零件;基础性研发;基础研究;前瞻性;前沿;共性;创新;研发;智能;工业4.0;研发团队等等(越短搜索的东西越多)或比如你发现搜索到很多中联重科的人物或机构,继续以之为关键名搜索。。。无数资料就出来啦。。。还有更卖力的就是,看专业的各种机械网站,成为机械类专家。。。其实,就是一卖力活。干多了,可能快点,关键词用得好点。。。------以什么为关键名,就看你的思路和问题,能搜到什么东东,也和你的境界有关。。。关于淘宝的防骗技巧,以后再扯。序4落难强者与王者,如何识别?----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见微知著,何其难。。。这是个大论题。我只扯自已。以留未来检验。首先,仅适用于所谓的垃圾衰股。曾经公司做模具,正常2月,听闻富士康最快3天。我的妈啊。你太牛逼,骑牛赶火车,谁能敌啊。所以,我比较的对象就是华为狼,鸿海虎,台塑王永庆的拼命三郎。像大北农,种子风波让我看到他们的进取心;几十个博士团队,绍董自拿10亿身家共激励,让我看到勇者无敌之心;至于价格和业绩,我看好农业处女地,看到公司未来,农业的未来是留给类似大北农的强者,王者和霸者的。像科伦药业,2013年中国医药专利第一,这个算是搞输液的;无敌的团队和进取心,专利就是证明,强者的基因啊!!关键还是医药里最便宜之一。就算所谓夕阳股,大商股份,人家牛钢流言无数,但人家就是没偷没抢,还特么牛逼,商超百货如人人乐等那是坐在那里哭,他却如狼似虎增长无数,递延账上还留个10亿利润可用,强者基因在哪?人家虽然山沟里走出来,却是以振兴民族商业为已任,是商务部认定民族改革创新的典范; 俺2012年总结喊出用血泪验证选择雅戈尔的思路(当年真的好惨呢),人家小雅就高价买了几块破地,还有选错了投资顾问亏得一塌糊涂,但是小雅钱多,难道像五粮液一样300亿放仓库?投资和地产从长期看,给雅戈尔带来多少利润?光各种商铺就值300亿。难道不能允许人家犯错?进取肯定会犯错,只有像五粮液一样的国企,才会懒得想如何做大做强,躺着赚钱,还需拼命吗?。。。。。。或者说,因为正常的进取而犯错,或因为大环境和不可抗力,比如商业周期造成业绩滑坡,我反而是非常欣赏的;我最怕的反而是躺着赚钱习惯了的国企,一旦危机来临,烟消云散。只要有强者基因,经历过寒冬,反而更是光芒夺目,霸业可成;或者说,优等生落难,才是好机会;试问,如果巴菲特的公司忽然有巨大利空,暴跌80%,你会买吗?如果王永庆和李嘉诚的公司暴跌一半呢?。。。有强者的基因,暴跌很可能就是机会,不用太担心,强者会自已照顾自已,会自已解决所有难题。比如你找到韩信,如果打败战,你会信吗?不,你应该认为,他是故意的,引敌上勾;不败之神,必有不败之基因,你根本不用担心。。。。当然,当强者如柯达相机,诺基亚,索尼等骄傲自大的时候,就是冠军魔咒来啦,这时候他们早就失去了强者的灵魂,外强中干啦。所以,强弱都是相对的。一言难尽。总之,在强者最悲惨的时候,在强者苦练内功的时候,在强者通过各种信息透露出他们的坚忍不屈,志存千里时,我们应学会体会和理解那其中的呼叫和呐喊。。。。。。。。。见微知著,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我也一样做不到,但我努力去用心,去理解,去尝试。。。。繁荣不会永恒,但聪明自省的强者绝对会提前准备好过冬,并且通吃。投资于我的意义,就是寻找寒冬中苦练内功的真正强者和王者,或华为狼,鸿海虎。中联重科,你是强者吗?有多强?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我眼中的中联重科有多强?做生意,拼努力外,更拼眼光,拼远见. 一叶知秋,我眼中的中联重科,就是一超强的落难王子.1-&&&&& 耐得住寂寞,苦炼内功-国家队的使命: 中联中央研究院,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实验室, 很主要的一个功能是承担科研任务,做基础性,前沿性,前瞻性的研究与探索…..这个是吃力不讨好,基本看不到成效.就像发明与应用是鲜花,而真正基础性的研究,就是天生绿叶的命.然而没有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科学的应用就是无根之木,我们就会变成只会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一直模仿; 所以我们看到中联重科无敌的科研团队,30名院士专家博导,数百名博士硕士,4000名研发工程师,创新之花似乎和民营的三一重工相比,没太大优势? 未来呢? 谁更能拥有未来? 。。。。同时,在中联重科还有一支定位清晰的特种研究力量,独立于产品开发团队之外。这支队伍由数百名专注于技术的博士、硕士组成,配备了业内顶尖的试验装备与开发工具,承担着前沿技术研究、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任务,是产品开发团队最有力的支撑。。。。。。有着研究院基因的中联重科,技术演进上也不断突破着“路径依赖”。别人不愿投入的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中联重科却视之为行业技术持续进步的生命力;别人不敢问津的高端技术,中联重科却不断地为行业树立起一个个新坐标。詹纯新说,这是“国家队”的使命。。。。。。我相信,敢于像傻瓜郭靖一样,执着于追根问底的研究态度,才是未来的王者.不是吗?整天吹牛皮, 或花招无数,投机取巧,最终成名者谁? 真正的强者,就是专注的华为-永远不穿红舞鞋,鸿海和台塑-永不投机,苦练强者的绝活-让竞争者绝望的绝活。。。。。。引用战略股东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的话说,“中联重科身上有学院派人追求完美与卓越的理想化――技术上注重前瞻性,着眼整个行业,在共性与基础性研究上花了很大工夫,中联重科也因此失去了部分市场机会。”他还说,只要詹纯新想要做的事,他都坚决支持,因为,中联重科能比联想走得更远,詹纯新很多事情做在前面。。。赵令欢对中联重科的信心从何而来?在他看来,这个信心源自于中联重科的管理团队,源自于中联重科管理团队身上的理想、精神和责任感。。。。。谁的内功练得好,下一个黄金十年的时候,谁就会成为市场的新王者。肃然起敬中。远见有木有?强者基因有木有?2-&&&&& 内功有多强-创新研发: 虽然很不想再抄前两篇的,不过还是重点提几点; 1-国际标准化制定者。强者制定标准。三一重工有没有? 2-强大的研究团队:国家队啊。见第一点。无数的院士博士呢,三个国家级平台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下设结构、传动、流体、智能控制四大研究方向,有着业内唯一的两级技术创新平台——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公共装备技术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负责产品开发与共性技术研究的企业级创新平台。“这两个平台间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在此之上,形成了中联重科共性技术研究、主机产品、关键零部件相互支撑、资源充分共享的持续创新体系。”付玲说。三一重工有没有? &3-自然科学,国家863、973,十一五等专项科技攻关课题: 承担国家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及部省级科技计划19项。。。如中联重科在环卫机械技术领域首次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中联重科承担的973课题“工程机械关键电气零部件电磁兼容能力研究”,。。。。: 这个不知三一重工有没有类似的?3-&&&&& 看得有多远-战略能力1: 中联重科能比联想走得更远,詹纯新很多事情做在前面: 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即正确的决策和敏税的眼光。中联重科能看得有多远?战略有多强?什么是强者,强者和王者,就是先人一步。天下掉黄金,谁能捡到,当然先行一步的啦。中联重科转型,早在7-8年前;环境产业就不用多说了吧,现在市场占有率据说是接近50%。 农机产业稍慢,但从2008年就提出农机产业的构想,到2013年初组建农机事业部、年中在美国芝加哥成立农机研究所、年底落子重庆璧山打造百亿级农业产业园,再到成立中联重机,中联重科在农机市场的动作清晰而有力。。。。还有重机产业,金融产业,五大产业。。。中联,是那种躺着睡觉,靠运气吃饭的吗?优等生,在困境中,我看好。有强者基因没?4-&&&&& 自省的强者,战略能力2:《詹纯新:推动大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破解两大难题》,知已知彼,洞若观火有木有?“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受制于人”和“共性技术不能共享”仍是制约我国大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两大难题。。。这也是为什么中联重科苦练内功,不断埋头在做基础性研究,哪怕根本三五年不产生一毛利润。。。《中联重科詹纯新:中企不缺技术 缺“工匠精神”》,科技国家队:不在中国争地位,而为中国争地位,。。。。。感动,泪奔。远见者胜。强者基因有木有?5-&&&&& 天花板有多宽:最怕哪种一颗树上吊死,受制于人的单一业务的公司,比如单一的苹果供应商;或纯粹受周期影响、处于风口浪尖的窄的行业;好比航运,它的周期5-10年甚至更长。中联重科,无敌的研发团队和能力,朝阳无限的环保产业,农机产业,会有天花板吗?6-&&&&& 如狼似虎?谁才是当家作主?自降50%薪水,血性自强,必须赞!&三一强狠还是中联猛?做为苦炼内功的中联重科,优等生的中联重科,难道未来就会躺着睡觉,任凭别人超越,尤其是高管主动降一半工资,集体增持10亿,难道不能继续像机械一样,在环卫和农机及重机方面重登霸王之位?如果说,与三一比,私营更如狼似虎,人人拼命,不拼命滚蛋;中联现在人人是股东,难道会傻瓜一样,磨洋工,吃闲饭直到没饭吃?可能吗? 不,他们更拼命,他们是股东。。。。还有,如果不是高管们看来中联的未来,只有傻瓜才会花10个亿,(注:不是有钱的大股东),玩命地购买自家股票?反正我看到的绝对是血性,自强不息,与无敌的信心勇气,霸王之气,有木有?-----暂时的业绩算个屁。远见者才能看到暴风雨后的彩虹。7-&&&&& 再与三一对比-全球化之不同方向-中联高端化: 三一重工同样值得敬佩,中国的骄傲。但做为商人,我更喜欢中联重科。因为中联更没有天花板,更有远见,更有耐性苦练内功。业绩差又如何。方向不同而已。比如三一重工在国际化方面走在前面,但重点在于抢中低端的亚非拉的市场,国际化接近一半,业绩目前比中联还好。但中联海外只占10%,但后劲更足,因为中联主要走欧美高端路线,公司计划3-4年提升到40%。会有多在难度?这是曲径通幽吧,从欧美高大上转到亚非拉,应该更容易吧。不过,两公司的海外拓展路径不尽相同:中联重科在欧美等高端机械市场屡有斩获,而三一重工对亚非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拓展力度不断增强。2015年将是这两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战略转型付诸行动的最关键一年。不管是国际市场拓展,还是国内市场挖掘,改革已经成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中联重科向多元化与高端化发力,三一重工向智能化与信息化使劲,二者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开始出现差异。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增长有望位列全行业第一。关于流行概念的思考:1-&&&&& 工业4.02-&&&&& 环保与新能源3-&&&&& 一带一路4-&&&&& 农业概念5-&&&&& 智能化6-&&&&& 物联网化,信息化,互联网化我认为苦练内功的中联重科以上全是。你别不信,什么工业4.0,智能化物联化信息化,在我眼里,目前全特么扯蛋。挂羊头卖狗肉,搞了几条宽带,几台电脑就是信息化物联化工业4.0啦,这就么神奇呢。。。。中联重科,《副总理为中联重科“点赞”》, 马凯副总理对中联重科物联网建设寄予厚望,并希望中联重科的物联网为国家做更多贡献。。。。切,你们不知道中联重科居然也是物联网巨头呢。扯蛋吧,继续扯蛋吧。全是用来忽悠人家的。我重仓持有中联重科(8%),我只关注以上,即中联重科就是我眼中的韩信,我眼中的华为狼,鸿海虎,什么困难都是纸老虎,因为中联是强者,低调的强者,强者无敌。哈哈。拭目以待:三五年后,或者十年后,中联重科会是如何的巨无霸呢?我吹牛我开心。别和我争。1-&&&&& 工程机械全球第一2-&&&&& 农业机械全球前三3-&&&&& 环境机械全球前十4-&&&&& 重机,金融,两大则没啥好吹的。估值是扯蛋。。。不基于未来的估值都是扯蛋。。。随心所欲。。呵呵。。未来有三五倍的话,差几毛几分算个毛。时机呢。随心所欲吧。。。。《中联重科已度过“最困难时期”》其它鬼故事呢。。。《增加计提额度 经营质量更高降本增效 “内功”凸显》,人家还200亿现金呢。财务费用为负的呢。。。还15亿成立大金融财务公司呢。。。。存货,预收款,资产减值等,皆是工程 机械最好的呢。。。与强者为伍,不用担心股价涨跌。与强者为伍,不用担心没饭吃。与强者为伍,我的投资使命,投资是个快乐的事。我投资,我快乐。与狼共舞,其乐无穷。与强者为伍,要有猪坚强的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新希望,猪坚强的2014》,聊以自勉。祝福你,中联重科,没有天花板的强者。已有2人赞助了这篇帖子2雪球币:11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
GoPro碰到天花板 相机们的生意不好做
相机界最后一个明星最近的日子有些艰难。
10 月底,运动相机品牌 GoPro 公布了自己在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数字,尽管营收比去年同期上涨了 43%,但这个成绩并没有达到此前分析师的预期,随后 GoPro 股价应声下跌 18%,市值缩水近一半。
在这之前,今年 7 月刚发布的旗舰产品,400 美元的 Hero 4 因为卖的不好,定价被迫下调 100 美元。
看上去,靠运动这个卖点发掘相机的新市场也碰到了天花板。
运动相机远不是第一个碰到天花板的相机生意。发明了第一款数码相机的柯达在 2013 年破产,两大专业级相机巨头佳能和尼康的销售也惨淡了好些年。
当你登上最大的专业照片用户分享社区 Flickr,目前最受欢迎的 5 部相机依次分别是:iPhone 6、iPhone 5s、Galaxy S5、iPhone 5、iPhone 6 Plus。它们全部是智能手机。
Fliker 上最受欢迎的 5 款相机,全部是手机
谈到拍照,智能手机而非相机才是大多数人想到的第一个东西。
不过其它公司也没有放弃,过去几年里,手机以外的相机生意多了许多尝试。最近撞上瓶颈的 GoPro 只是其中一例。光场相机、智能眼镜、拍照的手表&&甚至民用无人机本质上做得都是拍摄器材而已。
现在,手机以外的相机公司们,过的怎么样了?
卡片机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
花几百上千元买个卡片机揣在口袋里?这事情听起来很像 2007 年。
早在 2008 年,每年卖出最多数码拍摄设备的公司就已经是手机厂商诺基亚。在 2010 年后,&全球最大相机公司&这个名号转而落在苹果或者三星身上,但从那时起就没有佳能或者尼康的份了。
年卡片式数码相机出货量(单位:百万部)
到 2014 年,全球销售的卡片机只有 6900 万台,只有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 5.3%。而 24 小时携带、永远联网的智能手机,让卡片相机听起来更落后了几分。尽管纯粹像素数字没能比得上卡片相机,但有了手机后期的软件修正和防抖,拍摄效果好于卡片相机也变成常事。
不仅是纯粹拍摄质量上的提升,手机上那些海量的图片分享服务才是杀手锏:iPhone 4 在图片社区 Flickr 的照片量赶上单反 D90,已经是
年的事情了,而阅后即焚应用 Snapchat 现在每天分享图片数量就能达到 7 亿张。
为了拯救数码相机,几乎所有相机公司都推出了可以 WiFi 联网或者连手机上传照片的功能。甚至还有 Eye-Fi 之类的公司,将 WiFi 装进了存储卡。但你在外拍照,相机还没连上 Wi-Fi,同伴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已经 P 好,上了朋友圈等着点赞了。
专业相机的日子也不好过,包括被誉为行业救星的微单
尽管手机早已成为最普及的相机,但每当有不知趣的摄影师将 iPhone 和单反放在一起比的时候,依然会招来成打的刻薄评论。
今天的手机还没单反或者微单的镜头重,单纯论拍照质量,手机摄像头还只是&光学菜鸟&。但随着差距缩小,曾经挂着长枪短炮出去旅行的非专业用户确实少了买一部专业相机的理由。
2013 到 2015 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
根据日本相机工业协会的报告,单反相机在 2014 年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 19.2%。保守的相机厂商还没有走出自己的传统怪圈,依然在玩感光器的佳能、改进镜头的尼康、钻研算法的奥林巴斯,无论怎样在技术方面进行提升,也还是抵不过快速的市场萎缩。
而曾经被认为可以让专业相机恢复增长的微单销量也有轻微下跌,经过好几年的发展,微单的技术尽管日渐成熟,但创新不多。
第一个找到相机业务差异化的 GoPro,起码曾经红过
在专业相机越来越无聊,而手机摄像头越做越好之外,GoPro 这种小众的运动相机却找到了自己差异化的路子。
它本来只是在 2000 年互联网泡沫中失业的工程师尼古拉斯&伍德曼(Nicholas Woodman)给自己做的玩具,一部用来拍摄冲浪短片的防水相机。
而 GoPro 在 2006 年推出第一款相机 Hero 也简陋的很,火柴盒大小的相机,只能拍 10 秒的录像,没有取景框,还要卖 200 美元。当年,GoPro 只是受到一些小众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欢迎,他们 2006 年当年的营业额也只有 80 万美元。
GoPro 真正红起来,还是在 2010 年之后。当时他们在 YouTube 上开设频道后,定期更新一些极限运动视频。尽管这些视频后期编辑的痕迹都很重,但这些让人血脉喷张的极限运动视频却起到了十分不错的传播效果,营收额也连年看涨,到 2014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GoPro 的年出货量已经达到了 690 万台,已经占据了运动相机 94% 的市场份额。在 4 年前,这个数字还是 20 万。
不过,事情最近有了些变化,GoPro 连续两个季度的营收都低于市场分析师的预期。而不久前,尼克&伍德曼也承认新款的方形相机 Hero 4 Session 的销售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因为价格定太高了。
Hero4 Session 的定价是一次失误。GoPro 没有沿用以往的砖块造型,而把新相机做成了正方体的外形,从性能、配置和售价来看还不如自家的高端系列,价格却是和高端的相机相同的 400 美元,结果卖不动,只好主动降价,而对于 GoPro 相机市场大小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而 GoPro 公司现在宣传最多的未来还不是相机,而已希望能成为一家内容平台,用自家相机拍摄的高质量的视频内容赚钱,尽管至今还没有见到成果。
年销量趋势
但 GoPro 更重要的意义是开启了一个新的市场。2014 年,GoPro 相机的出货量达到了 690 万,4 年前这个数字还是 20 万。而更可怕的是,各家的运动相机也开始涌入市场,除了像当年 GoPro 那样的初创公司之外,传统领域的索尼,柯达,甚至宝丽来都推出了小型的运动相机产品。
从综艺节目到名山大川,可能都是无人机拍的
GoPro 因为视角独特而流行起来,无人机也是这样。虽然能勘测地形、喷洒农药、也能送货,但有数据表明,有 41% 的无人机被用作航拍。
无人机的&上帝视角&提供了独特且稳定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传统的摇臂或直升机,用无人机拍摄省钱多了。
而无人机电影拍摄的日租金区间大约在 4500 到 8000 美元,而一支直升机拍摄团队一天就要花上 15000 到 20000 美元。再加上效率的提高,租用无人机团队可以为电影制作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还没包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成本,比如管制以及驾驶员的训练。虽然美国政府要准备立法让无人机持有者登记,中国的一些城市也限制飞行空间,但相比于直升机,无人机受到的限制已经小的多了。
所以无人机在摄影领域火了。2014 年索契冬奥会的滑板和高台速降的比赛就是使用无人机直播,红极一时的《权力的游戏》就曾使用无人机拍摄。你也一定记得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被熊孩子追着跑的无人机。
高盛的分析师说,无人机已经是一个 14 亿美元的市场,两年后这个规模还会攀升到 50 亿。其中大疆是赚的最多的,它在美国的已注册无人机中占比 42%。创办于 2006 年的大疆,成立三年之后业绩增长 80 倍。到 2014 年年底,大疆一年的营收已经达到 5 亿美元。
更多的公司也盯着这块肥硕的市场,索尼也在前不久和别人合资了一家无人机公司,提供他们(唯一的)优势技术&&图像传感器。高通也在今年推出了&骁龙飞行平台&,想要做无人机的芯片供应商。
其他的新鲜尝试都没有成功
除了无人机和运动相机,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相机,在努力的改造着没什么吸引力的传统相机。
Lytro 光场相机
先拍照后对焦这事听起来特别酷炫,Lytro 这家公司的确做出了这样的相机。它用了&光场技术&,相机在拍照的时候就把焦距范围内所有光学信息都记录在内了,你能事后选择焦点。Lytro 的技术在 2011 年曝光时曾经被众多媒体和摄影爱好者们追捧。
但它太贵了:第二代产品卖到了 1599 美元,更为关键的是,事后对焦并没有激发更多的需求。今年 2 月这家公司裁了员,转型去做虚拟现实了。
Lifeloging 是另一个拍照的概念,它专门针对那些喜欢记录和量化自我的人,让你把迷你相机别在身上,24 小时不停歇的记录自己的生活。
Memto 相机
2012 年开始众筹的 Memto 是其中一款 Lifeloging 概念的产品,它是一个 iPod Shuffle 大小的相机,有 8G 的闪存,内置的电池能让它拍摄 2 天。和它的同类产品一样,Memto 没有开关,夹上衣服它就以一分钟两张的速度拍照,取下来就会自动停止。
和 Google Glass 一样,Lifeloging 相机并没有让人看到什么实际的价值,还面临着泄露隐私以及窥测别人隐私的争议。到现在,这仍然是个小众市场。
至于更多奇怪的相机比如水管状的 HTC Re、迷你相机 Cube 就不用多说了,如果它们能火起来,你早就在大街小巷看到它们的身影了。
宝丽来 Cube 运动相机
从艺术到工具,摄影的定义已经被改变
尽管手机以外的消费相机沦为小众,但拍摄这件事反倒是更加普及了。
一方面,能拍照的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Instagram 上每天有超过 5000 万张图片被分享,Snapchat 更是达到了每天新增 7 亿张。
此外,每年 13 亿部智能手机的旺盛需求,推动了成像元件的不断演进和成本降低。今天,记录你身边一切的不只有需要操控的相机和手机,它可以是永远开启的行车记录仪、家庭摄像头、大楼里的监控器,或者是警察胸前的随身摄像头。
甚至查看照片也从完全由人完成,变成一个计算机参与的过程。当售价不过千元的 Google Nest Cam摄像头就能借助远方的服务器自动勾勒出自己&看到&的人类时,你知道拍摄的定义已经被改变。
摄影的门槛被不断拉低,它也正从一门考究的艺术,变成全民普及的生活乐趣,以及家庭和公共社会的一种需求。
与之对应的是,相机也从小众的、高端的机械,演变成大众消遣的常用设备比如手机,甚至变成家用的日常工具、大街上的公共基础设施。
随之而来的是海量的图像信息,当你迫不及待的拍下偶遇的美妙景色,也有无数个相机在对准你,它们可能是别人的手机,也可能是某个隐蔽的监控器。
无时无刻的拍与被拍里,你还会在乎手里拿的是不是数码相机吗?
来源:好奇心日报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
2016CES展会2016CES展会
百度冠名跨年晚会百度冠名跨年晚会
百通合作伙伴大会百通合作伙伴大会
锤子新品发布会锤子新品发布会
微博和微信:91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天花板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