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信访津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享受哪些医疗待遇

国务院特殊津贴给多少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务院特殊津贴给多少钱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远程医疗专家名录,专家名录,远程医疗专家,医疗专家名录
出生年月/年龄
获得院士/国医大师称号的时间
创伤骨科,特别是显微外科和手外科
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创伤、战伤外科、骨科、显微外科、烧伤及整形外科等
199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肝胆胰外科、器官移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明市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耳科学听力学,及言语障碍疾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明市延安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心胸外科ICU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明市延安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云南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从事心脏外科诊疗工作三十多年,全面掌握了心脏大血管外科各类手术技术,对大血管疾病、复杂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及心脏移植等高难度手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心肺联合移植术在终末期心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等。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昆明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及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昆明市学科带头人
昆明市延安医院
心血管内科
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在冠心病药物治疗及冠脉造影、球囊扩张及支架术;心动过缓的心脏起搏器安装、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根治术及其药物治疗;高血压并、先心病、心肌病、风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综合治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明市延安医院
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主任
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心血管超声诊断技术,尤其擅长于疑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能够为心胸外科提供准确可靠的术前诊断依据。
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昆明市延安医院
普通外科,甲状腺
对甲状腺、乳腺及胃、肠、肝胆疾病有较高的造诣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明市中医医院
妇科各类疑难杂症
国家级中医专家
昆明市中医医院
治疗心血管、泌尿系统、男科、妇科疾患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明市中医医院
国家级中医带教导师。擅长于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传统治疗。研究GZH型热针仪,对治疗脊柱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明市中医医院
江顺奎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一批中医优才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云南省名中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二院
擅长脊柱、关节外科、创伤外科、手外科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二院
主任医师,教授
肝病、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
胰、附二院肝病中心
云南省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肝脏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云南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肝胆胰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获云南省科技进步5项,卫生厅奖2项,昆明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1部、教材1部。
昆医附二院
1995年率先带头在云南省开展肝移植的动物实验与研究;1999年作为主要带头人率先在云南省开展了首例人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1998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云南省填补肝胆外科领域空白做出了重要贡献。
昆医附二院
教授(三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各种男子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各种原因因起的急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炎、睾丸、附睾的疾病以及阴茎睾丸发育不良所导致的阴茎短小的诊治
1994年获日本医学博士学位、教授(三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百千万&人才当选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昆医附二院
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外科疑难杂症的诊断及治疗,率先在全省主持开展了多项诊疗技术。对泌尿系肿瘤、尤其是膀胱癌的治疗居全国领先水平,擅长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已先后开展并推广了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盂成形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等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昆医附一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危重医学临床麻醉,镇痛治疗疑难危重病人麻醉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昆医附一院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昆医附一院
从事骨科43年,擅长对骨关节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48年来一直致力于泌尿外科的治疗及研究工作,对泌尿外科各类疑难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生殖感染、各种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等男科疾病等诊疗研究有着极高造诣,疗效卓着,疗法独特,行医严谨认真,是性功能障碍、前列腺患者康复的&希望之星&。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从事神经外科40余年,诊治本科疑难病症经验丰富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老年症、虚症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搭桥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起博器的安装及植入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擅长腹部外科(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小肠肿瘤、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癌及各种乳腺疾病、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等各种消化道肿瘤、消化道炎症、消化道畸形、肝硬化门脉高压、胆道结石、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脾脏疾病)以及血管外科疾病(动脉阻塞性疾病、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体表动脉瘤、静脉曲张、静脉血栓、静脉瘤、动静脉畸形)、小儿外科疾病、普外各种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的诊治,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主编《实用外科危重病学》、副主编《外科危重病手册》、参编《实用普通外科学》、《颈部外科学》、《现代大肠外科学》、《腹部外科临床实践》等专著九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
1986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二十年。曾在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南京总医院学习进修。1998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昆医附一院
擅长普放CT、MRI综合应用,神经血管病肿瘤介入治疗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1963年昆明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于新生儿、婴幼儿疾病诊治及保健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心血管内科
临床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尤其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起博器的安装及植入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皮肤性病学、损容性皮肤病诊治、皮肤整形外科手术、光线性皮肤病诊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医附一院
糖尿病及内分泌学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
对颅脑损伤、颅内肿瘤、颅底外科(特别是颅颈交界部)、脊髓肿瘤的诊治有一家经验,在云南省率先开展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在大理地区率先开展颈前路颈椎手术
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多年从事普外科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消化道肿瘤和外科创伤诊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临床经验丰富,手术精湛。曾到香港、加拿大及美国等地进修学习。兼任国际肝胆胰外科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委员等职。并兼任《中华普通外科》等20余本杂志编委。擅长甲状腺、乳腺及消化道肿瘤等普外科疾病的诊治。率先在国内开展了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1980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现任云南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及昆明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生殖遗传中心
遗传诊断中心主任
遗传咨询、遗传病诊断、基因诊断、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眼角膜病、青光眼
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系统疾病、内镜检查、胃肠动力学研究
2002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上腺、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前列腺、男性生殖系统等疾病的外科治疗
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普通外科、肿瘤介入治疗
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云南省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外感疾病、风湿痹症、脾胃疾病、高血压等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科学术顾问。在职领导|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地址:湖南长沙市麓山路58号
您所在位置: >>
医院领导集体
男,1958年12月生,中共党员,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临床研究所所长。
现兼任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世中联亚健康分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常委,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干部保健专家,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南省自然科学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湖南省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首批健康传播专家。湖南中医导报、湖南中医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32年,擅长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病、恶性肿瘤、消化病及内科疑难病症。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省中医药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完成&复方葶苈子胶襄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成果鉴定4项;主持或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与评价&、&基于气道黏液高分泌研究COPD&阴虚痰饮&生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等在研课题8项;发表《鸦胆子油注射液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通肺净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证免疫功能的影响》《复方葶苈子胶囊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评价及机理探讨》等学术论文50篇。主编或参编《名医临证实录-肺炎》《中药应用讲记》《家庭安全用药提醒》《中成药家庭使用全解》等专著五部;主持中药新药&复方葶苈子胶囊&&参七乳泰片&的研制与开发2个。
现负责大学和研究院基建工作,研究院计划财务工作、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后勤服务和安全保卫工作。协助校(院)党委书记分管医院工作。分管大学基建处、中西医结合学院,研究院计财处、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女,1963年12月出生,汉族,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护师,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校教学名师,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先后获得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共产党员&、&教学管理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教育工委&芙蓉百岗明星&,首届&全国百名中医护理标兵&等各级荣誉。现任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同任&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0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湘潭县中医院、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工作,历任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主任(兼任教研室主任)、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2010年4月任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2015年12月任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主要社会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护理分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家&、&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专家&、&湖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护理学会维权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院管理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护理学教育科技专业委员会委员&,为湖南省&卫生系列护理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全国与湖南省中、高职护理技能大赛&3任裁判长、2任副总裁判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华护理教育》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当代护士》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专业方向: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曾任《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导论》等课程主讲。
论文:撰写学术论文39篇,分别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管理杂志》、《护理研究》、《当代护士》、《中医药导报》等杂志公开发表。
著作:出版著作18本。其中,主编教材与著作13部(含全国&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主编3部、副主编6部)。分别于《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等公开出版发行。
课题: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24项,其中主持课题15项,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课题1项、湖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资助课题1项。如湖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课题:&不孕症的可控危险因素研究及社区综合干预&,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重点课题:&护理专业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研究&等。
获奖:主持研究成果获获省级、国家级&教学多媒体制作&奖3项,省教科院&教研教改成果奖一等奖&2项、&优秀教学成果优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编和撰写论文著作获省级学会&优秀著作奖&1项,国家级&优秀论文奖&1项,厅级&论文竞赛奖&2项。
专利:2014年获国家新型实用发明专利1项。
现主持附属医院党委全面工作。
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医院行政工作),中医临床研究所副所长。
现兼任中国中西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完成四肢、脊柱骨与关节手术近三千台次。勤于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四肢、脊柱骨与关节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关节退行性变,髋关节退行性变以及骨不连等疾病。最近潜心研究,坚持&系统、规范的中医药综合治疗,不排斥微创治疗,慎重选择开放手术&的治疗方案,取得了可喜成绩。每周一上午六楼名医堂,周四上午二楼普通门诊。
现主持医院行政工作。
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现兼任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获省中医药科技一、二等奖共3次,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6篇,参编医学专着6部。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工作28年,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及血液病,尤其对治疗胃肠癌、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及肝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时间:每周一(名医堂专家门诊)、周四、周五上午。
现分管纪检、监察、宣传、群团、计生、医保和干部保健工作。
男,汉族,1963年5月生,四川盐亭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现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中医临床研究所副所长。
1981年10月入伍
1989年10月转业到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2000年任行政科副科长
2002年任房产科科长
2005年任后勤处副处长
2008年3月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主管后勤工作
现分管后勤、基建、安全保卫和控烟工作。
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225&高层次卫生人才,现任医院副院长、中医临床研究所副所长,骨伤科教研室主任(兼)。
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骨科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小儿骨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脊柱微创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协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自然基金课题评审专家库成员,湖南省药品审评专家,湖南省中医药科教咨询专家,长沙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主持、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7项,获得专利2项。发表论文40余篇。擅长:骨伤科,脊椎骨关节病,主治:腰椎盘突出症、颈椎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骨折等。门诊时间:周一全天(骨一科),周五上午(名医堂)。
现分管资产、医疗设备、护理、信息工作。
女,1961年6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二级),湖南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12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现任医院党委委员、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附属医院肿瘤大科主任、肿瘤研究室主任。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评审专家,《湖南中医杂志》编委等。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30余年,在运用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肺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肿瘤学科学术带头人,所在科室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等。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在研科研课题4项,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项。编写医学专著6部。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
现分管医院科教工作,主持肿瘤研究所工作。
(医院办公室,2016年1月更新)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
医院地址:湖南长沙市麓山路58号
医院总机:4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湖南人社工作成绩显著
来源: 发布时间:日 浏览次数:
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35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20.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17%;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35.7万人;122个县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664万人;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为797万人、1545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全省人才总量达492万人,共有在湘院士4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6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32名,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429名。
&&& 本报讯(记者谢兴吾 实习记者 李汉镇) 1月18日,全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表彰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在长沙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人社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表彰优秀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2012年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湖南省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作重要讲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编办党组书记彭崇谷做工作报告。
&&& 2012年,全省各级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实现了就业规模与经济总量同步扩大、社保基金支撑能力和经办服务能力同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步壮大、健全人事制度和规范人事管理同步推进、工资收入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劳动用工管理和劳动权益维护同步加强。
&&& 2012年湖南人社工作主要成绩:
&&&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继续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保障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研究出台了《湖南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扩大资金使用范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促进就业效应。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35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20.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实现职业培训142.22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18.5%,其中,创业培训19.86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32.4%。继续将创业带动就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共建成30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长株潭和郴州4个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全部受到国务院表彰,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达58.95亿元,扶持成功创业超过5万人。
&&& 二是全力保障民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前实现全覆盖,全省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妥善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了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小集体职工群体参保办法,将城镇各类从业人员全面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截至去年底,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35.7万人;122个县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664万人;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为797万人、1545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工伤保险参保69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5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43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五项保险共征缴基金640亿元,支出699.3亿元。各项社保待遇进一步提高,经过8年连调,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平达到1490元;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支付比例分别为82%和68%;生育保险政策范围内分娩医疗费报销率达100%。重点强化职工医保的依法征缴和监管,采取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稽核等措施,有效杜绝基金&跑、冒、滴、漏&;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基金征收和监管工作的通知》,首次建立医疗保险费征缴稽核和支出控制激励机制;着力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有力地打击了过度医疗和违规骗保等欺诈行为,遏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全省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同比增长11.9%,低于基金征缴收入25.9%的增幅,当期收支相抵结余0.35亿元,初步扭转了近三年来当期收不抵支的局面。积极探索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收统付,研发安装社保基金监管软件,有效防范基金风险,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对我省社保基金专项审计。全面启动社会保障卡发放,推广运行企业养老保险网上经办大厅和面部识别生存认证系统,积极推进&大医保系统&建设,全省67个统筹区实现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 三是大力开发民智,人才智力支撑成效显著。出台了中长期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了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深入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和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建系列活动;启动实施&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组织开展第四届&湖南省优秀专家&评选;研究起草了《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对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评委抽取保密、评委封闭管理、规范评审程序等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规范和强化。执行国家及省级引智项目420个,实施高端外国专家项目6个,引进 &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03名,其中5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位外国专家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全省人才总量达492万人,共有在湘院士4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6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32名,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429名。
&&& 四是尽力顺应民意,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坚持&凡进必考&和省市县乡四级联考,全面实施集中面试、面试考官培训考试和持证上岗、考官异地交流、面试旁听、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等制度,确保了招录的公开、公正、公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全年成功组织实施各类人事考试48项、50万人次。深入开展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将绩效评估与公务员考核紧密结合,实现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所属工作部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团组织,法检两院、部分中央在湘单位的全覆盖,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初步探索出具有湖南特色的绩效评估体制机制,成为省委、省政府抓工作、促发展、惠民生、转作风、提效能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岗位设置管理,启动实施了岗位动态管理,建立了岗位管理年审制度,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岗位设置比例达到90%以上。严肃人事工作纪律,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对个别地方违规进人进行了通报,出台了&八严禁&和严肃工作纪律的&八条禁令&等纪律处理措施。制定实施了《省直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考试考核分配办法》,圆满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
&&& 五是努力满足民需,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市县两级第二步标准实施到位后,预计人均月增资300元;积极争取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妥善解决了事业单位老工伤人员抚恤待遇问题。强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按照&提低、扩中、调高&的原则,健全完善以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经营者年薪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组织开展了企业薪酬和公务员工资水平比较试调查,如期完成国家布置的试调查各项任务。全省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5520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增到860元/月&1160元/月。
&&& 六是强力维护民权,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省规模企业动态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8%以上。省市县三级劳动关系组织工作体系不断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序推进,覆盖企业超过5万户,涉及职工超过200万人,已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80%以上。强化实施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目前开户8千户,累计存入工资保障金60亿元,惠及农民工80万人次,确保了我省没有发生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积极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有效整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资源,已组建市县两级仲裁院112个,组建率达80%。
&&& 2012年,湖南各市州人社部门在工作中大胆创新、亮点纷呈。如长沙、株洲、湘潭、郴州就业创业成效显著,衡阳、永州、自治州人才引进有新招,岳阳、益阳、邵阳人事考试安全管理很到位,娄底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率先完成,常德开发应用了五险统一征缴平台,怀化扎实开展社保基金预决算,自治州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组建率达100%,张家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连续多年零事故。刚才我们对全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社工作会上,长沙市人社局、常德市劳动监察支队、株洲天元区人社局、衡阳耒阳市人社局等4家单位被评为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郴州市人社局局长谢考峰、岳阳市人社局综调室主任贺伟奇、湘潭韶山市人社局局长邹复庚、张家界慈利县社保局局长潘茂忠等4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人社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人社系统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我省人社事业发展再添新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信访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