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作中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本法的核算思路?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请教订单式小企业成本核算?
刚做会计不久,现在在一个小企业做成本会计,企业规模很小,做的是订单式生产,但是我刚接触实践很多东西不熟悉和了解,想请问天涯上有高人和前辈不厌其辞的指点一下,具体要用的那些方法和那些步骤,最好能遇到现在或者以前做过的前辈???最好能分步来说???先谢了
09-07-27 & 发布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而各成本教材及《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成本核算的叙述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对于小企业来讲过于繁琐且不实用。作者根据亲身实践并在实际中观察了不少中小企业采用的方法,总结得出了一种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希望以此对更多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系统、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这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者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等等。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还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小企业一般也应选择品种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批或订单生产,则使用分批法。   三、 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都有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目,这就为自设科目提供了理论支持。   2. 生产成本不按产品设明细账,也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而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范围单一,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不过,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时,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如果不按产品设明细账,则可用成本核算表代替,有人将此做法称之为以表代账。   3. 中小企业一般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者虽然车间划分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因此,制造费用科目可以不按车间设明细账,而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在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多、金额不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等费用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二级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相关明细科目。制造费用月底先不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这样,成本分配就完全在生产成本一个科目内进行了。   4.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作为原材料。这样,既符合小企业管理现状,又能减少部分工作量。   5.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可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6.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7. 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摊销。   8. 折旧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9. 对于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 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采购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计要能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财务部门最好能参与制度的设计。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当时即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账的原材料数量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5.取得成品月报表,计算生产数量。   6.如果企业是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应取得产品销售单价。对于不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的企业,此条省略。   7.对当月计算出的成本进行分析。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数据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目的。   五、 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容易取得是分配原则中的关键所在。   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二)具体实施   1.能直接归属到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分配入相应产品。   2.其它成本费用按选定的适合本企业的方法分配。这里推荐一种产值比例法,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此法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  3.在产品按约当产量参与分配,注意约当产量愈精确愈好。     相关问题   * 成本会计的核心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点,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因此,每月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相结合,及时地分析当月的成本波动才是最为关键的,仅仅进行核算没有实际意义。   * 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企业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共同的事情。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成本分析也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努力很多时候是难以完成核算和发现问题的。   * 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又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每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阶段又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   * 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对期间损益做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且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也为在成本核算方面进行筹划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 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⒊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调增计税利润。 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 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 。 主要审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跨期费用,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审查该科目发生的费用是否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来负担。应从费用真实性、合法性、计入成本时间和方法加以审查,审查时应注意两点: ⑴待摊费用应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⑵审查预提费用计入当期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围、标准,计提金额是否正确,支付对象是否合理。 ⒈“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已经支付或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费用支付或发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摊入生产成本,且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贯彻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原则,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相应地设置了“待摊费用”会计科目,便于企业准确核算应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和费用摊销的具体结果。 ⑴“待摊费用”科目会计核算方法 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支付的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的固定资金资产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以及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若数额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关费用)。“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费用,贷方反映已经摊入相应期间生产成本、费用的金额,该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间内尚未摊销完毕的各项费用。为了便于准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总账外,还应按各项费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 账务处理: 发生时:借:待摊费用—XXX 贷:银行存款(现金、现金、低值易耗品....) 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XXX ⑵“待摊费用”的审查重点及审查的思路 在日常税收审查工作中,由于“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实际摊销金额,因此其金额摊销的正确与否,关键是确认受益期或使用期限与摊销期限是否一致,因而产生纳税审查的重点;但切不可忽视对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因为,通过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能够便于审查人员及时 、准确的掌握和了解需摊销费用的形成或来源是否真实以及费用的性质。因此在日常的税收审查中,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应作为审查的重点,不能有所侧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 ⑶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 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 ①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界限 重点审查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 a.企业人为地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金额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摊销; b.企业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金额的部分项目有意识地列入“待摊费用”账户实现摊销。如有规律地将基建人员的工资列入“待摊费用”、基建项目领用的材料、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等等。 ②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a.审查企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资本性支出 有无假借固定资产大修理的名义 ,将从事固定的购建支出费用列入“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实现摊销。 b.审查企业是否有将应列入“递延资产”核算的开办费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不能单独归属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支出列入“待摊费用”核算的行为; c.审查企业有无将应记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无形资产受让及开发性支出费用一次性直接记入 “待摊费用”科目。 通过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从中发现企业是否有人为调节期间生产经营成本的现象。 对企业将“待摊费用”科目作为“蓄水池”人为地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审查重点应放在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审查企业是否有采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实施纳税审查,应遵循“追本求源、刨根问底”的原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标准成本核算方法_百度知道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本核算具体操作
提问者采纳
记初ERP系统本核算采用实际本标准本问题产争论许实际本滞性(月底计算)核算粗糙模式(手工核算)适宜公司未发展需要加标准本理论完善及公司本控制需要终选择标准本
与《财务与本管理》课本种简单材料标准本同ERP我采用标准本全面包含更种产形式标准本除材料外品所包含直接工、折旧、关税、运输费、制造费用明细等统预先设定标准,即预先按标准直接间接费用转入品本并产相应计录计入各项费用实际发冲减理想状态月末结帐制造费用、直接工等科目应该零点肯定现实做销定产制造费用变部波情况所做能尽量缩差异 由于用实记帐每周按定核算规则标准本进行维护所基本库存记录都接近采购本标准本维护所存货都新本显示制品、库存品(新本BOM)、原材料等随问题更新产差异何进行配采购入库订单价格与标准本差异、标准本更新新旧本间产差异、特定制造单完工入库所消耗物料与资源与品标准本差异(归特定制造单所物料消耗与完工品预先设定标准本差)述各种差异何原材料、制品、产品、销售本间流转、归集、配棘手问题尤其涉及业务部门考核问题
车间同产数十种型号产品并且涉及原材料超千种情况本更新产差异按产源进行原配理论简直夜谭按进销存金额进行整体比例配则保证总体本准确同体本完全失真所差异处理陷入公平与效率间两难选择境;工艺需求某些型号产品需要单独发或购买特定操作工具进行产肯定要些工具购置维护本计入产品本标准本按照工具本/预计产量设定产量达预先计划则前期本低估按计划产量变进行周期性维护则同产品月度本波幅度间具比性核算核算;任务单完产差异本考核车间管理与效率依据标准本核算形式让数据用起理直气壮理论特定制造单N发所物料价值A完工产品标准本B数量C则制造单完产差异A-B*C数据本考核车间管理力数据本断更新A与B所记录均发本核算程单价致所终差异数据系统工均准确快速数量差异价格差异本控制意义实际用处
实施实际本与标准本程看两者同核算向各自优势实际本核算准确需月底突击处理量数据;标准本则预先设定看见管理目标缺点于标准制定与差异摊尚缺乏合理效其实计基本反映与监督功能看标准本反映及准确监督其数据取业务部门认同所造尴尬位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助简单成本核算方法
求助简单成本核算方法 5
请问小型工业公司用什么成本法计算,可以又简易又能计算出它的单位成本?
1, 你自己要有个概念:按你们单位销售的产品项目,分几个大类(产品分类越细越精确,但工作量会很大)然后在材料,工资,其他费用,三个大类下设几个明细项目(成本明细项目分类越细越精确,但工作量会很大)。
2,然后你要检查以上的所需资料数据的来源,能搜集得到吗,它的准确性,可靠吗。
3,如果2项没问题,就只剩月底加总,除以销售数量的简单计算了。(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就是以销售数量来分配成本吗??
每月要做的表,应该是以的当月的产品销售额和当月的总成本为基准的,这才是准确的月成本核算表,12个月一汇总,就是年成本核算表。需要财务,生产,仓库等各部门提供许多相关的数据,当然最主要是来自于财务的数据,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账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⑴对于采用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 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中。
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单中的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二审查“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调增计税利润。
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
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 。
主要审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跨期费用,在“”、“”科目进行核算,审查该科目发生的费用是否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来负担。应从费用真实性、合法性、计入成本时间和方法加以审查,审查时应注意两点:
⑴待摊费用应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⑵审查预提费用计入当期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围、标准,计提金额是否正确,支付对象是否合理。
⒈“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已经支付或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费用支付或发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摊入生产成本,且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贯彻权责发生制 ,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相应地设置了“待摊费用”,便于企业准确核算应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和费用摊销的具体结果。
⑴“待摊费用”科目
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支付的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的资产租金、费用,一次购买和一次交纳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以及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若数额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关费用)。“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费用,贷方反映已经摊入相应期间生产成本、费用的金额,该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间内尚未摊销完毕的各项费用。为了便于准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外,还应按各项费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
账务处理:
发生时:借:—XXX
贷:银行存款(现金、现金、....)
借:(生产成本、、等)
贷:待摊费用—XXX
⑵“待摊费用”的审查重点及审查的思路
在日常税收审查工作中,由于“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实际摊销金额,因此其金额摊销的正确与否,关键是确认受益期或使用期限与摊销期限是否一致,因而产生纳税审查的重点;但切不可忽视对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因为,通过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能够便于审查人员及时 、准确的掌握和了解需用的形成或来源是否真实以及费用的性质。因此在日常的税收审查中,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应作为审查的重点,不能有所侧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
⑶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
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
①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界限
重点审查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
a.企业人为地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金额,分期、分批列入“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摊销;
b.企业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金额的部分项目有意识地列入“待摊费用”账户实现摊销。如有规律地将基建人员的工资列入“待摊费用”、基建项目领用的材料、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等等。
②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a.审查企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 有无假借固定资产大修理的名义 ,将从事固定的购建支出费用列入“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实现摊销。
b.审查企业是否有将应列入“”核算的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不能单独归属于一个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列入“待摊费用”核算的行为;
c.审查企业有无将应记入“”科目核算的无形资产受让及开发性支出费用一次性直接记入 “待摊费用”科目。
的感言:看你复制了这么多
其他回答 (3)
有没有详细的过程??
生产一种产品的话,直接转就可以了。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生产多中产品的话,要看量大不大了,一般的采用的是定额比例法
我现在是算单位成本呀!
用算好的总成本/单位数量不就可以了
人家都讲全面,我无言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财务税务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