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统品牌 亿元大单牌

TECH2IPO/创见
「 等待新的科技故事 」
传统品牌的互联网式进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现代企业经营的本质已由抢占市场转变为争夺顾客,而争夺顾客的关键则是赢得心智之战。
*作者庐陵子村 编辑东风记得朋友承哲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阐述互联网将如何颠覆传统行业。他说,我把人类群体思维模式称为群蜂意志,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类群体大脑记忆库的建立:最初的时候各个神经记忆节点的搜索路径是尚未建立的,当我们需要反复使用的时候就慢慢形成强的连接。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些连接记忆节点的路径是微弱的,强连接是极少的,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路径瞬间全部亮起,所有记忆节点都可以在瞬间连接。这样就给了人类做整体未来决策有了超越以往的前所未有的体系支撑,基于这样的记忆模式,人类将重新改写各个行业,以及人类的未来。对于承哲的这个理论,我是非常赞同的。其实,互联网的兴起,正是我们人类连接思维觉醒的开始。我们创造了搜索,连接人与信息;创造电子商务,连接人与交易;创造社交工具,连接人与人。互联网正在颠覆工业时代的一切,包括消费市场、品牌认知、思维模式。未来,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行业都会被解构,互联网会成为我们信息与服务的「高速网络」,连接现实世界的一切。首先,人们会 24 小时(实时)在线,永远与网络捆绑在一起,不会有「线上」与「线下」之分。其次,因为互联网的信息沟通,社群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品牌将不会是一个大众认知的标签(质量好、服务好、档次高),而是一个社群所认可的差异化的产品(价值趋同、产品风格、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未来不会有大众品牌,只有群体性品牌。最后,未来将不会有穷人,有也不是吃不上饭,而是心态上比较出来的穷人。未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类会迎来空前的繁荣,用罗振宇的话来说就是,未来的经济模式将会弱化需求与供给的博弈关系,体验经济模式将会成为市场主导。所以,对于所有传统品牌而言,都将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唯一的出路就是——「互联网式进化」。如何进化呢?1)重新定位杰克·特劳特 (Jack Trout) 先生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定位》(Positioning:The Battle for Your Mind),一本是《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Marketing in an Era of Competition,Change and Crisis)。《定位》描述的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实现差异化,从而获得认知优势。《重新定位》是如何调整心智中的认知。这些认知可以是关于你的,也可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总之,「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为自己建立起正面定位。但不知你发现没有,特劳特先生这两本书均强调顾客心智上的认知定位,而不是顾客需求上的差异定位。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大部分需求早已被挖掘。甚至一个需求,消费者有 N 个品牌产品可以用来满足。显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现代企业经营的本质已由抢占市场转变为争夺顾客,而争夺顾客的关键则是赢得心智之战。很多人都觉得「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很牛。的确,当时凉茶市场还待开发,这句广告语一语中的,直接击中消费者的需求点,自然成功。但是,现在凉茶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除了王老吉、加多宝,其他的凉茶还以「去火」为品牌宣传的主打点,你说还会有人买账么?2)社群品牌我曾经在撰写《》一文时,引用了罗尔斯社群主义的观点。罗尔斯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前后有其限制。但正是因为这种限制,社群价值不断被低估。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正因为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最终形成社群。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罗辑思维。罗辑思维凭借优酷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已形成了近 200 万人的社群。要知道,线下来做的话,无论如何也很难建立这么大的社群的。罗振宇靠的是什么?互联网。所以,严格来说的话,罗辑思维其实是一个社群品牌。社群品牌,罗辑思维可以做到,企业也可以做到。成功的例子就是小米。小米不仅有一大群「发烧友」粉丝(数量是罗辑思维的几倍有余),而且建立了「小米社区」。除了日常社区运营、粉丝活动外,小米还会有一年一度的「米粉节」,声势浩大。因为这个社群和小米关联度太大,以至于有「小米」、「发烧」、「性价比」这些关键词的产品,在这个社群基本可以畅销无阻。这个,就是社群的力量。3)体验经济罗振宇曾经讲过,「人类会迎来一个空前的丰饶时代。现在还在为生计担忧的人,互联网一定会解决你的问题。」他认为,未来的穷人不是吃不上,而是心态上的穷人。未来住房和吃饭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体验的差异化。工业时代,或者说传统制造业,生产一个产品讲究的是用更大的组织规模、更低的成本,从而实现竞争优势。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一切都变了。产品质量和价格已经不会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指标。他们考虑的,是体验,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体验。比如,现在很多女生买 LV,从质量和价格来衡量的话,她肯定觉得不值。但如果 LV 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话,那她肯定觉得值,因为「价格内在于价值」。4)文化契合其实,前面谈到的定位、社群、体验,均是基础。互联网时代,传统品牌要想成功进化,最终还是要看其能否塑造出与自己市场契合的品牌文化,并使之融合。当然,这里有必要解释的是,传统企业也有品牌文化,并不是说传统企业没有。比如麦当劳,它塑造的就是家庭式的快乐文化。但这种品牌文化的「主角」是品牌自己,是品牌强制向所有顾客输出的一种文化。互联网时代,随着消费者心智的「觉醒」,他们必定会趋于不同的消费社群,而他们所要求的体验也是「主观性」非常强的。比如,一位消费者就不喜欢「家庭式的快乐文化」,那他就不会去麦当劳,可能去另一家「海盗式」文化的快餐厅。所以,互联网时代,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契合度非常关键。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传统家电品牌新秀奥马,其品牌理念是「做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与小米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其品牌文化全部是围绕他的受众——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而打造。「I'm Cool」系列产品从冰箱的外包装到内饰、赠品等,皆以年轻人的语言解读励志,给人以新鲜的开箱体验,使之与他们形成思维、内心情感的共鸣。最终,达到文化契合的目的。诚然,以上的这一切,正印证了未来是「卖文化,不卖产品;卖品牌,不卖功能」的趋势。【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书客(ID:shukewenzhai),专注营销观察与公关思考】*头图为电影《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剧照
请后参与评论品牌营销方式和传统营销方式的区别
如题,品牌营销方式和传统营销方式的区别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是通过市场营销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使目标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服务的认知过程。品牌营销从高层次上就是把企业的形象、知名度、良好的信誉等展示给消费者或者顾客从而在顾客和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对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品牌形象,这就是品牌营销。“品牌营销说的简单些就是把企业的品牌深刻地映入消费者的心中。品牌营销的前提是产品要有质量上的保证,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品牌建立在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基础上。有形是指产品的新颖包装、独特设计、以及富有象征吸引力的名称等。而服务是在销售过程当中或售后服务中给顾客满意的感觉,让他/她体验到做真正“上帝”的幸福感。让他们始终觉得选择买这种产品的决策是对的。买得开心,用得放心。纵观行情,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推广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其实已差不多,从消费者的立场看,他们看重的往往是商家所能提供的服务多寡和效果如何。从长期竞争来看,建立品牌营销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途径。对企业而言,既要满足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及顾客的满意度,注重双赢,赢得终身顾客。品牌不仅是企业、产品、服务的标识,更是一种反映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水平的无形资产,在商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唯有运用品牌,操作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加入WTO后,国外跨国公司与知名品牌将大举进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和产品与世界知名品牌的企业和产品在同一市场角逐,产品的竞争实际已过渡到品牌的竞争。因此,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对于我国企业是当务之急。 美国营销协会是这样为品牌定义的:“意在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服务,并将其与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来的名称、术语、标识、象征、设计或其总和。”因此,当一家企业、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拥有自己的名称、术语、标识、象征、设计或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时,它就拥有了品牌。 那么,对企业来说品牌的价值何在呢?确切地说,一个广为人知、备受尊崇的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营销它们的企业来说,品牌可以起到以下几种作用:一、品牌可以使一个企业通过大批量生产一个品牌的产品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二、任何技术都可以模仿,而品牌具有不可模仿性,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对企图推出自己品牌的竞争对手形成进入壁垒。三、品牌可以使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区分开来,提升企业的品牌资本即可以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四、在市场中,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可以使企业在与零售商和其他市场中介机构的关系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五、对消费者来说,备受尊崇的品牌是质量、方便、地位等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始终如一的保障,它是消费者对其信任的一种契约。 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可以没有自己的厂房,没有自己的仓库,甚至在未来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你甚至可以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但你却不能没有自己的品牌。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是品牌层次上的竞争。
品牌营销的五个要素
从一般意义上讲,产品竞争要经历产量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到品牌竞争,前四个方面的竞争其实就是品牌营销的前期过程,当然也是品牌竞争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要做好品牌营销,以下五方面不可等闲视之。 1、质量第一 任何产品,恒久、旺盛的生命力无不来自稳定、可靠的质量。药品作为治病救命的特殊产品,消费者对其质量(疗效)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因此导致对品牌的忠诚度和遗弃率也相当高。患者一经认可一种药品,其购买和使用的行为将有可能是长期的,比如众所周知的正红花油、保济丸等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品牌。相反,哪怕只有一次失效的经历,患者都有可能从此将其“打入另册,永不叙用”。 2、诚信至上 人无信不立,同理,品牌失去诚信,终将行之不远。为什么同仁堂、胡庆余堂、九芝堂等的品牌形象能历久不衰?为什么曾经红极一时的三株、巨人、太阳神等都只各领风骚三五年?除了产品的市场属性和生命周期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靠脚踏实地、诚信为本,后者靠华而不实的广告吹嘘和虚拟概念炒作。时间是检验诚信与否的标尺。长期以来,我们能经常听到同仁堂、九芝堂等的产品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美谈,而对靠炒作出名的药品(保健品),除了其自吹自擂的“疗效”外,最后都免不了落个被消费者弃之如敝屦的结局,有的甚至因为疗效不确而吃下官司,最后败走麦城。 3、定位准确 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过:市场定位是整个市场营销的灵魂。的确,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始终如一的形式将品牌的功能与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连接起来,并能将品牌定位的信息准确传达给消费者。比如同是感冒药,由于市场定位的不同,有较高经济收入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白加黑,而经济状况较为拮据的则首先可能会想到速效感冒胶囊或感冒通片;同样,一个真正关爱妻子,并力求一点浪漫氛围的有钱中年男士,在首饰服装之外一般是不会忘记买上几盒太太口服液的。这就是这些品牌以一贯之的定位和准确、贴切、适当的诉求表达的效应。 市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采取什么行动,而是针对现有产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采取行动。因此,提炼对目标人群最有吸引力的优势竞争点,并通过一定的手段传达给消费者,然后转化为消费者的心理认识,是品牌营销的一个关键环节。 4、个性鲜明 一个真正的品牌药品,绝不会包治百病、人人皆宜、疗效绝对。就像吉普车适于越野、轿车适于坦途、赛车适于运动比赛一样,对于药品的功效诉求和目标靶向,一定要在充分体现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力求单一和准确。单一可以赢得目标群体较为稳定的忠诚度和专一偏爱;准确能提升诚信指数,成为品牌营销的着力支点。 我们经常看到的“味道好”、“疗效佳”、“高品质”等广告诉求语言,根本谈不上是有个性的语言,自然了就不可能准确描述品牌的个性。而象“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口腔溃疡,一贴OK!”“克咳,全家好心情。”等个性十足、鲜明独特的诉求,就较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品牌形象也伴随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广告语而迅速建立。 5、巧妙传播 有整合营销传播先驱之称的舒尔茨说: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唯有传播能够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医药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简单的广告传播便足以树起一个品牌;到90年代,铺天盖地的广告投入也可以撑起一个品牌;时至今日,品牌的创立就远没有那么简单了,除了需前述四个方面作为坚实基础外,独特的产品设计、优秀的广告创意、合理的表现形式、恰当的传播媒体、最佳的投入时机、完美的促销组合等等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医药产品的市场传播还必须考虑其持续性和全面性。为什么像飞龙、三株那ā?样的企业尽管极尽传播之能事但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主要原因就是产品或者创意是虚弱的,无法支持其传播的持续性。为什么不少中小企业的一些产品确实不错但却难以打动更多的消费者?主要原因就是营销策划缺乏周密的整合思路,自然也就无法全面收到市场传播的效果。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品牌不死,而传统品牌工具正在消亡
作者:延斯·斯基伯斯泰德、拉斯马斯·汉森
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许多人认为品牌会随着互联网的成长而成为历史。IT经济界一些前沿观察家也在传播这种观点,其中就包括卡尔&夏皮罗(Carl Shapiro)和哈尔&R&瓦里安(Hal R. Varian,谷歌现任首席经济学家)。他们二人曾在1999年联合出版了颇具影响力的《信息规则》(Information Rules)一书。该书预测,品牌的力量将随着人们能够获得免费信息的趋势而逐渐萎缩。这一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事实上,互联网如今已经是几个大品牌的天下。
此外,互联网的拓展也反映出了弱势品牌极强的适应力。最近,斯坦福大学教授伊塔马尔&西蒙森(Itamar Simonsen)和伊曼纽尔&罗森(Emanual Rosen)在其新书《绝对价值:信息时代真正影响客户的是什么?》(Absolute Value: What Really Influences Customers in the Age of (Nearly) Perfect Information)中指出,营销人员需要重新评估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他们宣称:&当消费者可以通过用户评价、专家意见或者社交媒体等更好的渠道获得产品质量信息时,品牌就不那么重要了。&
大品牌的衰落遵循着清晰的逻辑:品牌的首要作用是促使消费者更容易地选择产品。如果消费者可以轻易获得用户评论、专家意见等有助于决策的信息,那么,品牌的价值就会下降。移动网络的发展,就是这一理论的强有力证据。毫无疑问,西蒙森和罗森描述的那种消费者能够越来越容易及时获得大量产品信息的时代,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品牌必死&的理论,现在比15年前提出的时候更加正确了。事实恰恰相反。随着数字化的渗透,品牌变得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看看目前各种品牌排名榜就清楚了,比如在数码品牌方面,苹果、谷歌、微软、IBM、英特尔和三星等品牌,几乎在大多数排名中均占据了前十名。这并不是因为人们不再喜欢可口可乐、麦当劳、奔驰这些品牌了,而是数码品牌的迅猛发展超越了它们。如果品牌不再重要,那么,网络世界怎么会被上述数码品牌主导着呢?为什么人们更多地选择谷歌搜索而不是必应搜索?为什么苹果产品价格昂贵、功能低劣,却能成为最有价值的公司呢?
因为,品牌依然十分重要。西蒙森和罗森的错误在于,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运用既有方式树立品牌时,他们混淆了品牌的价值、角色以及意义。谷歌和苹果之所以能超越其他旧有品牌,原因正是在于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谷歌几乎没有花钱做过传统广告。不过谷歌足够明智,尽管其所有收入都来自于广告,但它并没有吹嘘这一点。相反,谷歌通过提供免费服务和创新想法,维持了品牌的意义以及它与用户生活的相关性。苹果公司则以更低的营销预算、通过&Think Different&这句广告语重塑了品牌。他们撤回了传统的品牌形象广告,而将树立品牌的工作聚焦在设计优良、全面统一的产品体验上。苹果严格限制在枯燥的产品广告上花费过多预算。
品牌的角色从来不是仅仅解决信息问题。品牌应该为用户提供意义和满足情感需求,这些人类的基本需求始终未曾改变。与此相反,随着消费者体验信息的过载,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自己已经知道的或者是令他们舒服的信息。当然,颠覆性的数字化服务会不断发展、甚至会暂时占主导地位,但从像Pinterest和WhatsApp这样受欢迎的服务发展到具有价格控制力的品牌,这仍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因此,对于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说,与其讨论&要不要品牌&,还不如反思:当广告、公关、企业CIS等传统品牌工具式微之时,我们应该如何强化品牌建设?
答案之一就是要让品牌更加中心化,而不是相反。在这个高度透明的数字化世界中,消费者能够轻易知晓企业言行是否一致。企业再也不能简单分割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沟通和服务的界限,而必须把自己融入到客户价值链中。产品和服务要学会讲故事,学会抛开广告的外衣,向用户传达价值。随着信息接触越来越容易、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学会通过行动和产品来讲述有意义的故事,这将是品牌获胜的唯一途径。(张璐/译 徐明/校)
延斯&马丁&斯基伯斯泰德(Jens Martin Skibsted)是丹麦KiBiSi&Skibsted&Ideation创始合伙人、设计师;拉斯马斯&贝克&汉森(Rasmus Bech Hansen)是独立品牌顾问、设计师。
原文详见:未来颠覆BAT的可能就是传统品牌!
来源:品途网
作者:坤鹏论
原标题:颠覆|未来阿里百度腾讯将被颠覆,颠覆者可能就是传统品牌!
  721式的发展,最终其实就是导资金导流量,拼的是钱!但纵观现在的中国互联网,那绝对、唯一、一定是BAT的机会!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看到眼前,而不是从一个时间段看问题,一个人的眼界高低就在于他能看得有多长远,不仅是向前看,还有向后看!如果我们把时间放大到20年、30年再来看传统企业和品牌,你就不会认为他们最近两三年的颓势算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了。
  经过前几年的喧嚣与吵闹,2016年随着经济低迷,互联网也走下了神坛,人们已经意识到它终归只是技术与工具,谁都可以插上它飞翔,线上品牌只是先插上飞了一段的小鸟,而那些传统品牌也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它们绝对都是雄鹰级别的,一旦飞起来,小鸟将很快被追上甚至被远远甩在身后。当然,坤鹏论这里说的传统品牌主要是民营的,国企咱们就不提了,一提就是一肚子气!
  一、它们积累的财富你想像不到
  我们举个例子,某品牌叱咤风云30年,平均年纯利润10个亿,那么它30年就积累了至少300亿,这可不是估值,这是纯纯的现金利润,像这样的品牌在中国真的不少,比这个厉害的还很多!对了,坤鹏论确认一下,咱们说的是民营企业,不是国企。而且有这么好的利润,没有一个企业会将钱全部存进银行,正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它们一般都会做多种投资,那些年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也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更疯狂的收入与利润。
  所以别看互联网企业喊得震山响,比起那些身家丰厚的传统品牌来说,也只算是小弟级别,更何况像小米、滴滴、乐视等估值几百亿美金,其实还没盈利不断找投资的互联网企业。
  曾记得某个食品类协会要开年会,说是想请个嘉宾来讲讲,有人推荐了三只松鼠的老总,协会领导一听就否决了,领导说:你让一个年收入几亿的人来给一帮年收入几百亿的人讲课,逻辑吗?
  所以雷军一直说小米是创业公司,这还真不是他自谦!
  二、它们的品牌积累你想像不到
  接着再说品牌,人们说品牌需要积累,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从互联网时代,可以一夜造就一个品牌,但能够走得长远,活下来的品牌少之又少,品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东东,它不仅仅是名字和LOGO,还有文化、产品、心理、时间等多种因素支撑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归根结底,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没有质量过硬、不断创新、关怀用户的产品,也就没有什么品牌而言。传统企业积淀最深的就是产品,这也是任何人不可能在一夜就能超越的。
  许多传统品牌家喻户晓了几十年,它们所积累下来的品牌价值绝对不是一个只有几年,甚至两三年的品牌可以比拟的。
  三、它们最大优势你想像不到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喧嚣了这么多年后,2016年,人们开始渐渐冷静,商业的本质最终还是吃穿住用行,因为人最终还是凡夫俗子,最终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产品,即使是高大上的互联网金融也在发愁优质的资产端,而传统品牌的最大优势就是它们在实体中耕耘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基本把每个沟沟槛槛摸得滚瓜烂熟,闭着眼睛都能游刃有余玩得溜溜的。而新兴的互联网品牌呢?
  比如:紫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郑刚就明确说过,当年,锤子T1手机正式对外发布后,遭遇产能不足的问题,当最后产能问题解决时,已经无人问津。2015年12月中旬,在锤子T2发布会前夕,锤子手机代工厂中天信再度倒闭,锤子不得不迅速换厂,好在最终及时解决了产能问题。创业中的罗永浩,似乎每年都在交学费。就连罗永浩自己也承认,锤子在供应链研发生产和销售上交了惨重的学费。
  为什么雷军、周鸿t等总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真不是他们假谦虚,因为他们深知在互联网上超越别人并不困难,虚拟的世界用0和1就能搞定,但在实体中,可不是喊喊口号、免免费就能做到的,那是十几年、几十年实打实的硬功夫。
  四、BAT可能已被几家传统企业颠覆
  最近两天朋友圈在疯传着一篇《阿里高管:我们已被几家传统企业颠覆,阿里、腾讯和百度还不知道怎么接招》,文章不仅被传统企业的人狂转,互联网人也在狂转。
  其中提到了产业互联网已经到来,阿里的高管说:"原以为,我们互联网企业才是世界上最好的企业,但是,今天我们被海尔、红领等这些意想不到的、我们也看不起的传统企业颠覆掉了。我们拥有社交或者消费大数据,但是也许只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海尔、红领则会拥有消费者的行为大数据,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可怕的。"
  坤鹏论非常赞同其中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的评价,以大可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明星”企业,基本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三无产品,他们无模式、无技术、无资本,而小米可能只少了一个无,就是资本这块,但如果融不到资,也就成了三无!
  现在纯粹只做"互联网+"的事情,没有实业,是不会再有机会的。因为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二十年,纯粹只用"互联网+",机会都已被BAT抢走。
  只要是互联网轻模式,必然要遵循721法则,老大占7、老二占2,其他占1。即一个超级公司占据市场70%的份额,老二会占据20%左右的份额,剩余的10%由几家小公司分食。这个法则已经在电商、搜索市场、社交市场等领域被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验证了一次又一次。而近来的一次次合并,58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滴滴和快的......其实都是721法则在做怪!
  如果你的公司做得很轻,那就是偏向互联网公司模式,于是也就陷入到了互联网的721法则,哪怕为了10%份额中的一点点,也要不停扩大规模,前期不赚钱,要一直投资,简单说就是:先不管赚不赚钱,首要是拼先发制人,拼规模盘子,当拼搏到在行业内成为独角兽,占据垄断地位,那时就可以呼风唤雨,敞开地赚钱了!但是,这种721式的发展,最终其实就是导资金导流量,拼的是钱!但纵观现在的中国互联网,那绝对、唯一、一定是BAT的机会!
  五、未来十年是产业互联网的天下
  现在几乎所有有识之士,都将机会指向产业互联网,因为它在全球有90万亿的机会,在中国有12万亿的机会。之前的消费互联网用了二十年时间,产业互联网只会用十年的时间。
  产业互联网是什么?
  前面说的文章指出,“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变得更加便宜,宽带速度更快的情况下,企业也正在变得虚拟化。虚拟化指的是企业内部的互联网化以及产业链的互联网化,其结果是生产、交易、流通、融资更加高效。如果现在企业还没有开始虚拟化,那么我们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使企业所有的一切数字化,数字化是企业走向产业互联网的第一步。”
  那么产业互联网到底如何实现呢?
  《阿里高管:我们已被几家传统企业颠覆,阿里、腾讯和百度还不知道怎么接招》也用实例进行了讲解:
  1、韩都衣舍的云公司
  云公司是指供应链、IT系统、仓储物流、客户系统、集成服务全部用数字化的模式打通了,这是别的公司没有做的事情。
  2、红领的C2M颠覆模式
  红领做到了什么?人人都是设计师,形成了产品的个性化。根据个人不同的身体尺寸去下单,个人就成为设计师。客户直接对工厂,而不是对渠道,从而达到了零库存,达成了投资低、回报率高的效果,而且形成了很高的客户黏性。在任何环节都进行了颠覆,这就是红领模式与其他服装行业的不同。红领到底实现了什么?就是C2M,就是客户直接对工厂,省去了所有的中间环节,这叫做红领模式。
  3、海尔M2C,高黏性社区
  产品在没有设计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用户交互,让用户来说我们应该设计什么样的产品,然后通过众包定制达成订单,订单提交上去即可实现生产可视、交付可视,使用体验通过设计的形态可以打造出来。海尔的模式是把整个的产品从前端的设计、生产到最后的体验全部打通。
  坤鹏论认为,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是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以前是企业为中心,大规模生产、低价竞争以及巨大库存。未来则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大规模定制,把消费者变成研发人员、销售人员,这样就会变成零距离销售,同时去库存,这才可以使组织扁平化。
  另外,坤鹏论提醒大家,可以多关注开放式创新,尽管它是在2003年被亨利?切斯布朗提出来的,但却在近些年大放异彩!它将在产业互联网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过去是Linux与开源、曾经与现在是苹果的APP和安卓系统、当下是自媒体,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将是自产品的时代!正像海尔的张瑞敏曾经说的,“现在,我们变成一种开放式创新,在和用户交互的过程当中,不断迭代,并把各种资源都整合进来。迭代过程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户要参与,如果没有用户参与,不管是渐进的还是突破性的创新,可能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陈洋)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品牌 亿元大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