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百度搜索“上证综合指数指数”,都是和讯网出现在最上面,现在怎么没有了??

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上证指数
日05:06  来源:
  ◎应健中  "今天的收盘指数多少?",问这话的人要么是股民、要么是关注股市的领导,而他们所问的收盘指数肯定是上证指数。现在各类指数林林总总有几十种,但没有一个指数能取代上证指数;没有一个指数像上证指数那般在人们的内心根深蒂固,以至成了股市分析的标志性指标,甚至成了投资者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  上证指数完整地应该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学究般的解释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理论是枯燥的,如果喜欢理论研究的朋友,只要去谷歌上查询一下就能明白他的计算公式、如何计入上证指数、指数分类、指数波动轨迹等一连串知识。
  但在这近20年来,笔者眼中的上证指数则是无数人命运的重新排列组合。在上证指数跌宕起伏的背后,是社会财富的重新配置,是无数人命运的宽幅震荡。  上证指数的前身今世  日,当首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敲响开市锣声之后,中国股市就开始了一场永远没有结束的赛跑。那时还没有上证指数,上市交易的8只有7只是上海本地的,在上海交易所开张前,总算拉来了生产日用化学品的浙江凤凰(现已更名为ST方源--编者注),总算使开张的上交所能戴上"全国性市场"帽子。  当时市场上股票稀缺,每天只有买入没有卖出,为了真实反映股价走势,我当时还在报刊上提出可以对股票实行流量控制的办法,规定不同规模的股票每天的最低成交量,只有达到这个成交量,第二天涨停板的价格才有效。后来,上海交易所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股市出现了一大恢宏的景观,每日都有大户抛出规定数量的股票;于是,股价节节走高,天天撞击涨停板。  那时还没有如今那样发达的信息系统,每天的股票在上海电视台的"小菜场"节目中播出。每天晚上,播音员蔡淑英在报完当天鸡毛菜、土豆、冬瓜……等蔬菜价格之后,就开始报当天交易所收盘的真空电子、延中实业、申华实业(现分别更名为(,)、(,)、(,)--编者注)、(,)……等股票的收盘价。  到了1991年7月,上海交易所觉得不用一个抽象的数字来归纳这8只股票的走势,好像并不能反映市场总趋势,也好像将股票价格走势与每天蔬菜价格的波动混在一起也太掉价了,更主要的是将来如果要走出国门,不弄一个能与道?琼斯相媲美的指数也太自惭形秽了,于是在日,上海交易所公布了上证指数。那一天收盘指数为133.13点,以日开市的基点为100点。  那时的上证指数实际上是"老八股指数",反映8只股票的走势,与如今反映1000多只股票走势的上证指数更是不能同日而语。19年前的老八股现在还在市场上交易,但这8只股票如今在上证指数的权重,我想不会超过千分之一。但这么多年来,大家还是认可上证指数。  尽管每当市场走熊、股价跌得一塌糊涂,什么都被骂过之后,也都不会忘记骂一下上证指数,骂它是如此地失真、骂它沦为主力的操控工具,又或者上证指数的二八现象被骂、八二现象也被骂。不过骂完之后,人们评说市场的时候,还是离不开上证指数,这就是上证指数的魅力所在。  如果我们对上证指数进行拟人化比喻的话,我觉得上证指数可以称为"尉文渊指数",是尉文渊推出了上证指数,这是一件开拓性的工作。如果当时尉文渊没有推出上证指数,尉文渊当时采用的交易模式不是现在这样的,或是采用英美模式,那中国股市的历史将要被重写,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命运也可能被重塑。  后人的工作除了改良别无他法,而开拓性工作是最具贡献的。所以,在纪念上证指数19年的时候,把这个指数与当年的小尉、今时的老尉挂起钩来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经历了成年大洗礼  上证指数19年,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经过了婴儿期、少年期,如今经过了市场的洗礼,进入到成年期。在上证指数的婴儿期,市场还是一个迷你型市场,是一个小众的市场。从1990年到1994年的这段时间中,全中国参与股票交易的人不超过100万人,市场交易的股票从8只扩展到几十只;从1995年到2001年,经过长达6年的跋涉,上证指数艰难地攀到2200多点,市场进入到一个大扩容的发育期;然后再进入四年的大熊市,直到2006年,中国股市才像样地走出了一波全国总动员式的大牛市,然而接下来的大熊市才是对所有投资者最大的刻骨铭心般地洗礼。  记得股市有句名言:"没有经过股灾的投资者,不是一个成熟的投资者",这话听起来很残酷,但是站在如今从1664点地狱中爬起来的人,抬头仰望还在山顶的6124点,仔细品位一下此话的含义,是能读出其深意来的。  一幅翻山越岭的全景图  如果我们将19年以来的上证指数月K线全景图浏览一番,就会发现,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翻山越岭的山脉全景图啊。  左侧:从100点起步,翻过两个小山坡,前一个高地1300点,后一个高地1500点,两个俯冲的低谷在380点附近,这一波行情花费了5年时间,许多人在这段行情中完成了个人的原始积累,中国也为此产生了通过股票致富的早期大户。但在这波行情中,也有许多早期大户被透支炒股所害,最终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还没分享到股市的成果就被淘汰出局。  中侧:从500点起步爬高至2200点再拦腰一刀,这样的过程整整花费了11年。在这段行情中,股市告别了大户时代、告别了庄家时代,机构投资者成了市场的主流,股市完成了大扩容。在这12年翻山越岭的行情中,经过了一段长达4年的漫长熊市,埋葬了许许多多的资本玩家,一大批券商呈"多米诺骨牌"似地倒下。  右侧:真正意义的大牛市拔地而起。从1000点起步,上证指数在短短2年时间中冲到6124点,新一轮造富运动在上证指数上体现出来,股市的财富效应使股民队伍大扩容。虽说不上是全民炒股,但股民队伍波澜壮阔。然而从6100点俯冲而下的大熊市,给那些还没从财富梦中醒来的股民简直带来灭顶之灾,一年时间中股市缩水七成,只要身在股市,就很难幸免这样的惨剧。  如今,上证指数从1664点处开始往上爬,但是前方还有多少山峰和谷底,还有多少荆棘,不妨借用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股市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0年的上证指数会多高  上证指数是上海股市的股票指数,现在上海要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那么在未来10年,上证指数将会怎么走,这是每一个股民最关心的。  如果上证指数每年递增10%,那么到2020年也就走到6000点,刚收复失地,这好像离际金融中心还远了点;如果每年递增20%,也就是16000点。而香港从恒生指数100点起步走了40年,才曾摸高到30000点,每年递增16%而已。那么,上证指数在未来10年将会是一幅什么图景,我们不仅可以拭目以待,更应该到这种跌宕起伏的上证指数中去博取机会。  在我们的余生中还将与上证指数同行,上证指数不是一个过了此村没那店的抽象符号,他蕴含着N波大机会,而我们在一生中能抓住几波足矣。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05/16 08:0905/16 05:3705/14 04:0205/13 05:4605/13 05:0705/09 05:0705/07 02:3205/05 07:22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那一代人的上证指数(图)
日05:07  来源:
  在证券中说到指数,人们想到的就是上证综合指数,就像我们到菜场里买菜,说买肉,人家给你的就是猪肉,不会是牛肉、羊肉。提起上证综合指数,我自然而然地会想起第一代股民。二十年前,初创时期,第一代股民的中坚力量正值而立之年。他们正好有了一点富余的钱,年纪还没大到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的份上,所以股市开设之初,这个年龄层的人,比较多地涌入股市。当时似乎感觉是在“抢人生的跑道”,如今这批年近半百的股民,如果回首二十年自己的“股道”,或许会发现,他们抢到的并不是“人生的跑道”,而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小金就是他们中的典型的一位。1993年我认识他时,他基本上属于“股盲”。有天他好奇地问我什么是指数。我告诉他,那是市价总值除以基期股票市价总值而得出的。他又问什么基期,我告诉他,就是把某一天的市价总值作为100点,称为基期。他继续追问,为什么用100点,而不是1点,一时把我问得语塞。从他的不断追问中,我第一次认识到他性格的单纯和执着。单纯使人容易产生好奇,执着会使人对好奇的东西深入研究。果然,后来小金所在的学校开设证券专业,小金靠他的钻研精神,摇身一变,成了证券专家,教起了证券投资的课。令我惊奇的是,三年后遇到他时,我发现他对了如指掌,谙熟到如数家珍的地步。我说:“为了教书,你也没必要把上证指数背的那么熟吧。”他给了我一个非常可笑的理由:“你知道上证综合指数的基期是日,我儿子正好是1990年12月出生的,虽然不是19号,可我还是觉得上证指数的演变和我儿子的成长有点关联。”这有什么关联。他严肃认真解释:“孩子出生就算一岁了,讲的是虚岁,指数不也一样么?一出生就100点,而不是1点。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我的孩子一样幼小,关注它像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  此后我遇到小金,提到上证指数,就称“你的那个儿子”。“早熟,早熟。”1999年“5?19”时,他在电话里喃喃道,“才十岁就跑到2000多点了,相当于20多岁呀。”“现在的孩子都早熟,营养过剩呗。”我说。“我得把股票都抛了,这太危险了。”那会儿我知道,小金炒股炒得还不错,可并不知道他还代人炒股。由于他对上证指数测得准,在单位里了点小有名气,加上教证券方面的课,大家给了他一个绰号:指数预报员。后来听朋友说,有单位同事委托他炒股,他自我感觉良好,来者不拒,统统揽了下来。对此我不免有些担忧,一个性格单纯而执着的人,在股市里或许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在人际关系里,把握命运的能力就远不如机会主义分子。  上证指数“十六岁”时,我的担忧得到了验证。那天在他们学校附近,我与小金邂逅。要不是他跟我打招呼,我还真是认不出他哩。他胡子拉碴,衣着肮脏,一副邋里邋遢的样子,完全无法想象这是个大学老师,只能让人想起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我很想知道他怎么会如此落魄的,所以请他喝酒。三杯酒下去,从他断断续续的叙述当中,我了解到,在2003年到2005年股市走熊中,他炒股出现了亏损,原本炒股盈亏都很正常,可代人炒股,一旦出现亏损,大家都“要钱不要股”,他不好意思让同事承担亏损,只好把以前自己赚的钱都赔给人家了。这样一来,他老婆不愿意再跟他过下去,跟他离了婚,儿子也就判给了老婆。  “现在我是无家一身轻啊。”他悲叹道。我问他是不是还会炒股票,是不是还在教证券投资课。他回答说,课当然还得上,再入市就不想了。我告诉他自己准备写新中国证券史,他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道:“你一定得做个调查,每轮熊市,有多少股民的家庭破裂,熊市和牛市的离婚率肯定不一样。”这种调查当然是无法做的。我安慰他说:“在指数的潮起潮落中,有一些家庭被冲散也是不可避免的。你想开点,要学会资产重组。”“难道我是ST股吗?不算黑马,也算白马吧。”他瞪着我道。“不管怎么样,现在你人生的总不会很亮丽吧。”“那也只是一次性计提。”他的话把我逗乐了,他自己也乐了。  和小金分手后,我一直在想中国股市背后的故事,在上证指数涨涨跌跌的背后,中国第一代股民有多少进行了家庭“重构”呢?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股市不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成熟后自然生成的,而是计划经济改革下创立的;还因为像我和小金这代人,不是在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而属于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我们带有理想主义气质,拥有英雄崇拜情结,我们的气质和性格,甚至道德规范,完全不适用于市场经济。当我们一头扎进股市后,自愿和不自愿地都必须进行自我改造。同时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还有时间对自己进行“改革开放”,我们中的一些人也是不幸的,像小金一样,重构自我时也重构了生活,经历了生活的阵痛。在市场经济下,人们不会随便帮别人无偿炒股,更不会自己去承担炒股的亏损。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小金,并非在股市里输掉,而是在市场化的社会里,输掉了自己的生活,跑输了“人生指数”。  当我的《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出来后,我送了小金一本。“这么厚。”他掂了掂分量道,“像我现在处于浅阅读的人,恐怕是没时间看完的。”“看看对你有好处。”我说,“历史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让我们能清楚地认识,我们是什么。”“这话有道理,最终人都应该思考,我们到哪里去。”他点头道。这时的小金似乎已经不再单纯,却还是那么执着,他进行了一番“资产注入”,“重构”了自己的生活,当然他再也不把上证指数当作“儿子”了。“要是他是个孩子,能跑到6000多点吗?”他说,“不过现在它也该成年了,终有一天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我明白他说的“踏上社会”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成为世界性的开放的市场。  如今我翻看上证指数,有时眼前就会浮现起小金的脸,那脸上的表情,随着上证指数的涨跌红绿,也从困惑、迷茫,变幻为痛苦、绝望,最后在指数的盘整中,渐渐地定格在思索和坚定。上证指数从基期到今天,记载着一代股民的人生,在股市里,他们把自己痛苦地从计划经济下摆脱出来,走向市场经济,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上证指数或许在他们眼里,相当于他们的人生指数。  ◎阿奎  “激荡十九年,亲历上证综指――听名家讲述上证综指的故事”系列之五  ―企业形象―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05/23 05:0805/23 04:1205/23 02:2605/22 09:3005/19 05:0605/16 05:3705/15 08:2105/14 04:02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上证指数
日05:06  来源:
  ◎应健中  "今天的收盘指数多少?",问这话的人要么是股民、要么是关注股市的领导,而他们所问的收盘指数肯定是上证指数。现在各类指数林林总总有几十种,但没有一个指数能取代上证指数;没有一个指数像上证指数那般在人们的内心根深蒂固,以至成了股市分析的标志性指标,甚至成了投资者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  上证指数完整地应该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学究般的解释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理论是枯燥的,如果喜欢理论研究的朋友,只要去谷歌上查询一下就能明白他的计算公式、如何计入上证指数、指数分类、指数波动轨迹等一连串知识。
  但在这近20年来,笔者眼中的上证指数则是无数人命运的重新排列组合。在上证指数跌宕起伏的背后,是社会财富的重新配置,是无数人命运的宽幅震荡。  上证指数的前身今世  日,当首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敲响开市锣声之后,中国股市就开始了一场永远没有结束的赛跑。那时还没有上证指数,上市交易的8只有7只是上海本地的,在上海交易所开张前,总算拉来了生产日用化学品的浙江凤凰(现已更名为ST方源--编者注),总算使开张的上交所能戴上"全国性市场"帽子。  当时市场上股票稀缺,每天只有买入没有卖出,为了真实反映股价走势,我当时还在报刊上提出可以对股票实行流量控制的办法,规定不同规模的股票每天的最低成交量,只有达到这个成交量,第二天涨停板的价格才有效。后来,上海交易所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股市出现了一大恢宏的景观,每日都有大户抛出规定数量的股票;于是,股价节节走高,天天撞击涨停板。  那时还没有如今那样发达的信息系统,每天的股票在上海电视台的"小菜场"节目中播出。每天晚上,播音员蔡淑英在报完当天鸡毛菜、土豆、冬瓜……等蔬菜价格之后,就开始报当天交易所收盘的真空电子、延中实业、申华实业(现分别更名为(,)、(,)、(,)--编者注)、(,)……等股票的收盘价。  到了1991年7月,上海交易所觉得不用一个抽象的数字来归纳这8只股票的走势,好像并不能反映市场总趋势,也好像将股票价格走势与每天蔬菜价格的波动混在一起也太掉价了,更主要的是将来如果要走出国门,不弄一个能与道?琼斯相媲美的指数也太自惭形秽了,于是在日,上海交易所公布了上证指数。那一天收盘指数为133.13点,以日开市的基点为100点。  那时的上证指数实际上是"老八股指数",反映8只股票的走势,与如今反映1000多只股票走势的上证指数更是不能同日而语。19年前的老八股现在还在市场上交易,但这8只股票如今在上证指数的权重,我想不会超过千分之一。但这么多年来,大家还是认可上证指数。  尽管每当市场走熊、股价跌得一塌糊涂,什么都被骂过之后,也都不会忘记骂一下上证指数,骂它是如此地失真、骂它沦为主力的操控工具,又或者上证指数的二八现象被骂、八二现象也被骂。不过骂完之后,人们评说市场的时候,还是离不开上证指数,这就是上证指数的魅力所在。  如果我们对上证指数进行拟人化比喻的话,我觉得上证指数可以称为"尉文渊指数",是尉文渊推出了上证指数,这是一件开拓性的工作。如果当时尉文渊没有推出上证指数,尉文渊当时采用的交易模式不是现在这样的,或是采用英美模式,那中国股市的历史将要被重写,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命运也可能被重塑。  后人的工作除了改良别无他法,而开拓性工作是最具贡献的。所以,在纪念上证指数19年的时候,把这个指数与当年的小尉、今时的老尉挂起钩来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经历了成年大洗礼  上证指数19年,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经过了婴儿期、少年期,如今经过了市场的洗礼,进入到成年期。在上证指数的婴儿期,市场还是一个迷你型市场,是一个小众的市场。从1990年到1994年的这段时间中,全中国参与股票交易的人不超过100万人,市场交易的股票从8只扩展到几十只;从1995年到2001年,经过长达6年的跋涉,上证指数艰难地攀到2200多点,市场进入到一个大扩容的发育期;然后再进入四年的大熊市,直到2006年,中国股市才像样地走出了一波全国总动员式的大牛市,然而接下来的大熊市才是对所有投资者最大的刻骨铭心般地洗礼。  记得股市有句名言:"没有经过股灾的投资者,不是一个成熟的投资者",这话听起来很残酷,但是站在如今从1664点地狱中爬起来的人,抬头仰望还在山顶的6124点,仔细品位一下此话的含义,是能读出其深意来的。  一幅翻山越岭的全景图  如果我们将19年以来的上证指数月K线全景图浏览一番,就会发现,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翻山越岭的山脉全景图啊。  左侧:从100点起步,翻过两个小山坡,前一个高地1300点,后一个高地1500点,两个俯冲的低谷在380点附近,这一波花费了5年时间,许多人在这段行情中完成了个人的原始积累,中国也为此产生了通过股票致富的早期大户。但在这波行情中,也有许多早期大户被透支炒股所害,最终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还没分享到股市的成果就被淘汰出局。  中侧:从500点起步爬高至2200点再拦腰一刀,这样的过程整整花费了11年。在这段行情中,股市告别了大户时代、告别了庄家时代,机构投资者成了市场的主流,股市完成了大扩容。在这12年翻山越岭的行情中,经过了一段长达4年的漫长熊市,埋葬了许许多多的资本玩家,一大批券商呈"多米诺骨牌"似地倒下。  右侧:真正意义的大牛市拔地而起。从1000点起步,上证指数在短短2年时间中冲到6124点,新一轮造富运动在上证指数上体现出来,股市的财富效应使股民队伍大扩容。虽说不上是全民炒股,但股民队伍波澜壮阔。然而从6100点俯冲而下的大熊市,给那些还没从财富梦中醒来的股民简直带来灭顶之灾,一年时间中股市缩水七成,只要身在股市,就很难幸免这样的惨剧。  如今,上证指数从1664点处开始往上爬,但是前方还有多少山峰和谷底,还有多少荆棘,不妨借用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股市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0年的上证指数会多高  上证指数是上海股市的股票指数,现在上海要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那么在未来10年,上证指数将会怎么走,这是每一个股民最关心的。  如果上证指数每年递增10%,那么到2020年也就走到6000点,刚收复失地,这好像离际金融中心还远了点;如果每年递增20%,也就是16000点。而香港从恒生指数100点起步走了40年,才曾摸高到30000点,每年递增16%而已。那么,上证指数在未来10年将会是一幅什么图景,我们不仅可以拭目以待,更应该到这种跌宕起伏的上证指数中去博取机会。  在我们的余生中还将与上证指数同行,上证指数不是一个过了此村没那店的抽象符号,他蕴含着N波大机会,而我们在一生中能抓住几波足矣。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05/16 05:3705/13 14:2505/13 13:3305/13 07:3505/13 05:0705/12 15:4805/09 05:0705/07 02:32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上证指数与人生指数
日04:59  来源:
  日,上证指数第一次触及2000点;日,上证指数又一次跌破1000点;日之后,上证指数的上升通道被豁然打开,接着就翻着跟头升腾,而底部恐怕是再也难见“跌破1000点”的惨象了。我是90年代初在上海加盟证券公司的,迄今近距离地和上证指数相伴,已经快20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近1/4的长度是在上证指数1000点以下熬过的。
  被上证指数熬过的人,今生今世恐再难与其断绝关系。离开证券这个行当之后,我再回过头去看,蓦然发现,原来自己悟出的那几条所谓真理,几乎都和这厮有关联,它和它所导演出的一幕幕人间悲喜剧,不但改变了我的世界观,甚至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变得恬淡、乐观甚至幽默起来。  现在,在我的眼里,股票市场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场颇有几分相似。指数代表行市;品质好或独一份的菜死不降价;小贩如同散户,一心只想着赚点小差价,终究发不到那儿去;偶有几个大户,看见那个卖肉的总参水,十分地不平,于是出钱将那肉摊连同肉联厂一起给控了,还换了个人来看摊,从此肉里开始有了比水还要贵的瘦肉精。几个专事倒卖摊位的家伙,都发了大财;那些帮助菜市场扩容的,不管是承销商还是经纪人,反正每月进项都哗哗的。每个菜市场都有公约,也都有人监管。嫌乱嫌秩序不好的,可以转到别的市场去,比如转到现代化大型超市去,那里有空调,苍蝇少,服务周到,环境有序,只是东西贵点。  干什么营生都可以活。但是要把人生和菜市场的行市紧密地捆在一起,让自己的人生指数化了,那就不怎么好玩了。指数人生非我所愿,非我所求。我去菜市场,只是想买点小汤山产的有机蔬菜。  我有个同学,本科是学会计的,研究生却改学了数学,脑子好用到我们不得不叫他“疯子”的地步。他1992年初入市,当年5月底前在上交所开辟的文化广场柜台全数将所持股票抛出,赚取了他毕业后的第一桶金,8万元。后来的93年10月、94年7月底等几次大底,都被他成功把握住,资产在同学中最先晋入千万级。然而很不幸,他后来太投入了,似乎觉得自己就是为股市而生,根本就不顾及生活、家庭和工作,因此而在赚了指数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妻离子散,自己撒手人寰时还不到35岁。  还有一位同事,93年底,机关不坐了,下海。到1996年时,此君已做到某上市公司副总的位置,主管公司证券投资部。1996年上证指数一路走高,他在公司内的实际地位也一步步地上升。记得当时每次聚会,大家全听他一人讲,而所讲的内容又全部是股市,因为股市就是他的全部生活。终于,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后,他个人的内幕交易问题暴露,于是被迫抛下父母妻女,仓惶逃奔加拿大。失去了中国这片沃土,流落异国他乡,水土不服啊!他的人生指数从此开始不断下探:先是父母相继辞世,后是妻子将他的各处或变卖或变更至自己名下,并与别人合谋家庭重组,再后来就是他向从前的同学、同事、朋友逐个地借钱,每次都说还,但至今也没见他还过谁。  上证综指,让多少人悲欢多少人离合,多少人倾其一生才智也琢磨不透它,多少人爱它亲它陪它,最后却被它给生吞了。他们的人生随股市指数起伏,为物所困,完全没有了自己的轨迹。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人生是内容,指数只是外在表现形式。搞反了,必然会出现紊乱。  虽然相当数量的投资专家在买卖个股时很少关注大盘点位,但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还是很在意综合指数。其实大家看重上证指数,更为关键的,是关注其变化趋势,即都想知道市场的未来走势。人们都知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或涨或跌这两种趋势,出现的概率基本上各占50%,与人生在某一时点的或变好或变坏的概率大体上相当。但是,由于它时时蕴含着不确定性,甚至连能够推算出天体运行轨迹的牛顿,都“算不出人类的疯狂”,所以它对好奇与贪婪的人类,就具有了无穷的魔力。人们在欣赏对知识的“谦逊”时,常用“虚怀若谷”加以褒扬;在抨击对财富的贪婪时,常用“欲壑难平”加以贬抑。其实谷与壑差不了多少。过分地贪婪知识或财富,都会耗损生命,尤其是在为自私目的而做的时候。就“对赌式衍生产品”十分热销的华人族群而言,对这一点多保持几分警戒和清醒,有百益而无一害。  透过仔细观察,人们会发现,股票投资做得好的人,都性情温和,不偏执。他们往往有一种信仰,或秉承一种理念,并据此而时时校正自己的人生指数。  股票指数可以异常波动,但人生指数最好尽量避免巨幅异动。因为毕竟,多数人的人生并不是指数化的。  ◎吴愁  “激荡十九年,亲历上证综指――听名家讲述上证综指的故事”系列之九  ―企业形象―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06/05 02:1906/05 02:1906/04 05:5706/04 05:1106/04 05:0206/04 01:4506/03 02:2306/03 02:12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证综合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