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汇率、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这篇论文的文献综述有哪些,国内国外都要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通货膨胀背景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文献综述.doc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通货膨胀背景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学 院商学院
专 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直以来,通货膨胀都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因为物价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宏观经济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既是反映市场经济冷热情况的“指示器”,也是配置市场经济资源的“调节器”。稳定物价一直是各国政府追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各类价格指数均呈上涨趋势,。自2003年以来,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良好态势。进入2004年第一季度后,我国各类价格指数均呈现上涨趋势,通货膨胀的压力日趋显现。2005年物价指数又出现回落。但从2007年开始,这一态势出现重大变化,CPI开始出现持续攀升势头。2007年我国CPI上涨为4.8%是1997年以来CPI的年度最高涨幅,据最新资料统计,2010年11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由此新的一轮通货膨胀已经显现。
币值不变和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企业资产按购入时的成本计价入账后,无特殊规定者一律不准调整其账面价值。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是购置该项资产时的价格,而不反映通货膨胀经济条件下该项资产的现时价格;所有者权益也不反映投资者现时拥有的权益;利润表所反映的经营成果和企业的赢利能力受到歪曲。由此可见,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实。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分析通货膨胀背景下的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结合我国具体实情,提出完善通货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开放经济下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分析引言人民币升值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汇率具有调节外贸流向与结构的功能,升值的效应也集中体现在对外经贸领域。2005 年 7 月 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明显增大,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 8.68%,而且这种升值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另一方面,自从中国加入 WTO 世贸组织以后,美国及世界金融大鳄就虎视眈眈的盯着人民币自由兑换,企图迫使我国打开汇率管制这道大门。因此至 2008 年 2 月底对美元名义汇率已升值 16%,达到 7.1 人民币元兑 1 美元的水平,从而打破了人民币自 1994年以来对美元名义汇率在 8.27 人民币元兑 1 美元左右水平上的长期稳定。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与所面临的三种压力息息相关。这三种压力分别是在来自国家之间外汇交易的市场压力;来自各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博弈,也就是政治压力;还有政策性压力,我国前一时期的 CPI 指数居高不下,尤其是来自农产品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经济面临短期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有可能考虑人民币升值。在巨大的升值预期下,人民币持续升值,且波动浮动加大。经济生活总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新的形势下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对于浙江省来说,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是其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热点,其升值的压力与过程将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产生持续影响。2008 年,浙江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2111.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9.4%,与此同时,浙江省对外贸易顺差则高达 975.4 亿美元。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作为一个对外贸易的大省,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对其外经贸领域的发展将受多大的影响?是否有利于对外贸易的结构升级,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进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这些都是需要大力研究的。本文将联系浙江省开放型经济运行实际,切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热点,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展开分析,从而对人民币升值下浙江省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一、相关理论研究(一)托马斯孟的汇率变动观点关于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最早理论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Thomas Mun)的论述中。托马斯孟在讨论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他认为,“在汇兑商压低我们的币值是于外人不利而于我们有利的”,这是因为,压低汇率的做法必然引起汇率上升,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在对外贸易中就可以拿少量的货币去购买外国商品,而外国人在购买本国商品时却要拿出更多的货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虽然如此,托马斯孟仍然认为保持一国货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托马斯孟未能对他所处的金本位时期的货币贬值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做出清晰的阐述,也未能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数量的影响。(二)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的弹性分析马歇尔于 19 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用来分析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竟相将本币贬值,阿巴勒纳(Abba Lemer)就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恒界值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两种理论的结合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在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 l,那么该国货币对外贬值就一定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以“马歇尔--勒纳条件”为核心的弹性分析理论认为:一国货币贬值能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关键取决于四个弹性: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以及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买方市场的存在,需求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货币贬值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要以足够大的出口需求弹性为前提,通过足够大的供给弹性来实现。同样,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进口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强,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或无弹性,则更可能降低进口产品的供给价格,使货币贬值国获得价格上的好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一国货币贬值的目的在于改善贸易收支的话,则希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以及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越大越好,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则越小越好。“马歇尔--勒纳条件”对于这四个弹性值在满足何种条件下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三)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的吸收分析吸收分析方法是由亚历山大(S.S.Alexander)20 世纪 50 年代首先提出的。他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把国际收支当作宏观变量与整个国民经济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当一国生产与服务的增加超过它的吸收能力(国内居民支出)时,该国的贸易差额才能改善,同时并指出,如果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货币贬值要配合必要的通货紧缩政策。吸收分析法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更加注重宏观经济对贬值的反应。该理论指出,贸易差额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进一步影响贸易收支。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一方面取决于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即国内经济是否处于非充分就业。如果国内经济已经实现充分就业,那么贬值不但不会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导致物价上升另一方面。只有当国内的边际吸收倾向小于时,货币贬值才能引起收入的增加大于吸收的增加,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吸收分析法强调本币贬值降低了国内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国内产量和收入对贸易存在的反馈效应,故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要比完全的弹性分析法小。(四)固定汇率制崩溃后的相关理论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调整和贸易平衡的影响.但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于 20 世纪 60年代贬值而美国的国际收支却无法得到改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特别是80 年代以来,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大起大落而进出口价格却相对稳定等事实,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汇率传递通常被定义为贸易品的进口国货币价格对进口国货币与出口国货币之间汇率变化的反应弹性。对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主要有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 Dombush)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与汇率传递理论”,迪克希勒和克鲁格曼的“沉淀成本理论与汇率传递理论”,费尔特和微南帕尔的“市场份额与汇率传递理论”。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分析了汇率变动后贸易商的价格决策行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导致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因素,强调了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沉淀成本、汇率预期、市场份额,生产全球化以及随机性冲击的影响。在影响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揭示了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有限性,从而对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幅增大而贸易却快速增长的现象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驳了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浮动汇率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观点。从政策含义上看,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说明,通过汇率变动来改善贸易差额的效果是有限的,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需要更大的汇率变动才能消除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因此政府欲通过汇率变动来改善贸易差额,汇率调整必须是大而持久的变动。汇率传递理论从市场组织和市场变动分析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更贴近现实情况。从上面的理论回顾中可以看到,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的各种理论各有侧重,同时也都存在着各种不足。其中,弹性分析法更侧重汇率波动影响的技术分析,而吸收分析法更侧重研究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汇率问题既是国际金融理论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也是国际经济实践中所有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应该说国内外对于汇率波动的贸易影响已经进行很多相关研究,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国外学者相关观点l、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存在正面影响美国经济学家克鲁德曼(Paul Krugman,1989)【1】对美国的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实际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的结论。Marquez(1990)【2】以欠发达国家整体为对象,研究的时间段为
年,采用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分别为-1.44 和-0.78,马歇尔--勒纳条件得以满足,证明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埃莉诺(Eleanor Doyle,2001)【3】考察了汇率波动如何影响爱尔兰对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出口影响,分析汇率波动影响采用了GARCH 模型,协整与误差修正理论,实证结果表明不论名义或真实汇率波动对爱尔兰的出口都具有积极影响。Ilhan Ozturk 和 Huseyin Kalyoncu【4】发现对于匈牙利和土耳其来说,汇率波动对其实际出口有积的极影响。Baak Saangjoon(2008)【5】使用 1986 年第一季度到 2006 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向量回归分布模型检验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对两国间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以 1994 年一季度为分界线,在此之前人民币贬值 1%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提高了约 1.7%,在此之后美元贬值 1%使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提高了约 0.4%。2、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存在负面影响Dell ia 和 Giovanni(1998)【6】通过研究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加入共同边界、共同语言、共同组织等虚拟变量后,认为名义汇率的不确定性对贸易收支有微弱的负面影响。Rose 和 Andrew(2000)【7】使用
年 186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作模型,发现名义汇率的波动对贸易收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大。Sauer and Bohara(2001)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对拉丁美洲与非洲国家是存在的。Taufiq Choudhry(2005)【8】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两个角度研究 年汇率的波动性对美国向加拿大和日本实际出口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名义汇率的波动对美国的对外出口有显著的影响,且大多数为负面影响。Ilhan Ozturk and Huseyin Kalyoncu【4】发现对于波兰、巴基斯坦、韩国,南非来说汇率波动对于其实际出口具有负面影响。3、汇率变动与进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显著影响Rose 和 Yellen(1989)采用
年美国季度数据,分别就美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弹性以及美国的总体贸易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出口既无长期影响,也无短期效应,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和 J 曲线效应都不成立。Rahman 和 Mustafa(1996)【9】对美国
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发现,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对美国贸易收支并没有长期的影响关系。Cerra 和 Saxena(2003)【10】利用
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中国出口对汇率等价格信号的敏感程度,发现汇率与进出口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虽然与汇率显著相关,但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上升,得出与一般理论预测相反的结论。Wilson(2005)【11】基于
年度数据对韩国、美国和日本之间多边贸易进行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对韩美和韩日之间的贸易收支没有显著的影响。(二)国内学者相关观点近年来,国内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1、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有显著关系戴祖祥(1997)【12】对中国
年的数据分析后得出,中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从而人民币汇率贬值可以改善我国贸易收支。李海菠(2003)【13】使用协整分析,Granger 因果性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对
年度数据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实际汇率变动可以改善短期内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赵蓉彬(2004)【14】依据
年我国进出口额和汇率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实际汇率与进出口有很强的协整关系,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影响程度要大于对进口的影响,认为汇率可以作为调控国际收支的有效政策工具。刘风娟(2007)【15】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MCHUGE)的基础上,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对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农业、采矿业、公共服务、建筑业、服务业的产出,总就业和总资本存量的增加最终会带动 GDP 的增长。贤成毅(2008)【16】通过计算
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分析了
年人民币汇率错位和实际汇率的波动对中美进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错位和实际汇率波动会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人民币升值会减少中国出口,但也会减少中国从美国的进口。2、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无显著关系陈彪如(1992)【17】运用外经贸部统计的
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量指数进行回归后得出:中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3007,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7241,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之和-1.0248,绝对值接近于 l,人民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但改善的效果不明显。谢智勇,徐璋勇等(1999)【18】运用 1996 年至 1997 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量表现为弱相关关系,其中进口相关系数为 0.2884,出口相关系数为 O.3477,表明在检验区间内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并不十分敏感,汇率水平与进出口贸易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并非决定性因素。谢建国(2002)【19】运用了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从
年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进而提出改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最根本的手段,即短期控制国内需求,长期增加国内供给。任兆璋(2004)【20】等对中美、日美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日元升值未改善日美之间的贸易差额,调整人民币汇率也不是改善中美贸易收支的有效政策工具。沈国兵(2005)【21】基于
年月度数据对中美之间贸易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认为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浮动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宿玉海、黄鑫(2006)【22】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及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效果不显著。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影响有限,但可以改善中国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利于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而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影响并不显著。潘红宇(2007)【23】使用最近 12 个月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利率的标准差度量汇率波动,分析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及汇率波动与中国对日本的实际出口之间的关系。利用 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汇率波动与实际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 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汇率波动风险对出口有显著影响。吴玉兰(2008)【24】利用我国
年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研究了我国实际有效汇率对加工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政策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最大,这说明我国这 20 多年来的加工贸易发展虽然与汇率有关,但更多的是借助我国贸易政策的支持。三、评述从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学者们大多从国家的视角出发,研究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问题,缺少对特定区域的外贸收支与结构的研究。而浙江省作为外贸大省,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其外贸有持续的影响,故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参考文献[1] Paul Krugman.Differences in e elasticities and trends in real exchangerate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9.5,PPl031-1046[2] Marquez,Jaime.Bilateral Trade Elastic tie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Statistics,—77[3] Eleanor Doyle(2001).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Irish—UK trade,APPliedEconomies,33(2):249—266[4] Ilhan Ozturk and Huseyin Kalyoncu.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Trade: An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rom Cross-parison[J]. African DevelopmentReview, Vol. 21, No. 3, 2009[5] Baak Saangjoon.The 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the U.S.[J].China Economic Review,Jun 9 Issue:1l7—127[6] Dell ia,Giovanni.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and Trade Flows—Evidencefrom the European Union[R].IMF Working Papers ] Rose,Andrew.One Money,One Market:Estimating the Effect monCurrencies on Trade[J].Economic Policy,] Taufiq Choudhry.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exports:evidencefrom Canada and Japan.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5.3,PP51—71[9] Rahman M.and Mustafa M.The dancing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of US dollar andthe US real trade Economics Letters , 1996 , Volume 3,Numberl 2,1December:807-808(2).[10] Mccaus Land.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International GoodsTrading[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8.95[11] Baharumshah . The Road to Recovevery in Malaysia:a Three — GapAnalysis[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857—861[12] 戴祖祥.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J].经济研究,-25[13] 李海菠.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47[14] 赵蓉彬.汇率波动与国际贸易收支动态关系探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30[15] 刘风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D].湖南:湖南大学学报.2007 年[16] 贤成毅.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证分析[D].广西:广西大学学报.2008 年[17] 陈彪如.人民币汇率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15[18] 谢智勇,徐璋勇等.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68[19] 谢建国.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 世界经济,-35[20] 任兆璋.人民币汇率预期与人民币 NDF 汇率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48[21] 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J].当代财经,] 宿玉海.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国家出口的关系[J].财经科学,—40[23] 潘红宁.汇率风险如何影响中国对日本的出口[J].国际贸易问题,] 吴玉兰.人氏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doc
文档介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分析引言人民币升值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汇率具有调节外贸流向与结构的功能,升值的效应也集中体现在对外经贸领域。2005 年 7 月 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明显增大,至...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浏览:14次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文献综述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扩张作用,而这种扩张作用将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希望有益于提高该问题研究的系统性。 中国论文网 /2/view-1623437.htm  【关键词】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文献综述      自从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也进一步的加大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从目前来看,随着各国财政赤字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财政赤字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也就成为近年来各国学者高度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而对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关系,各国学者所持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一、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一,国外经济学者的研究。国外大多数都是从赤字财政的角度分析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Barro(1976)指出若债券存量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持续赤字就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导致通货膨胀。Sargent和Wallace(1981)认为持续的债券融资赤字将最终被货币化。Smith(1982)把维持货币目标路径的观点称为“货币主义”,并比较了当总赤字不变时,使用债券和发行货币手段进行赤字融资的后果。Allen和Smith(1983)、Darrant(1985)、Munir和Am(1991),通过对具体国家的实证分析,指出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都有显著的影响。Woodford(2001)认为货币政策决定一段时期内通货膨胀率的平均水平,财政政策决定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Uribe(2002)利用VAR模型对阿根廷20年的财政赤字与零售物价指数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发现财政政策所导致的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是导致货币过度发行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国内经济学者的研究。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我国的通胀与财政赤字存在密切的关系。龚六堂、邹恒甫(2002)通过构建不带货币和带货币的价格水平决定模型,指出我国的通货膨胀也是一个财政现象,价格水平是由政府债券的实际值与政府财政剩余相等来决定的。阎坤(2002)指出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业务中收购国债,加之过大的外汇储备,从而形成巨大的货币扩张压力。当用以弥补财政赤字的国债模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信用就会有所动摇,一旦政府通过国债实现不了预期的结果,那么就只有靠铸币税来筹集资金,最终无疑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万明国(2003)认为“财政赤字引致的财政性货币发行显然是一种货币投放,尤其当国债发行收入被作为财政支出安排时,就会对基础货币进而对货币乘数有所影响,起到一种创造货币的效应,由此构成对通货膨胀的推动。”许雄奇、张宗益(2004)采用中国年的数据对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赤字水平与通货膨胀互为因果。方红生、朱保华(2008)通过对年的我国财政政策和物价水平进行分析,认为“在此期间财政政策承担了控制物价水平的重任,要想稳定物价,必须采取盯住赤字的财政政策。”张延(2010)发现我国的财政政策具有相对滞后的通货膨胀效应,即使目前通货膨胀尚未高企,刺激性财政政策也很可能已经过度。也有部分经济学者认为我国的通胀与外汇储备有着显著关系。张晓朴(2002)、孙建平(2003)、刘荣茂和黎开颜(2005)对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现象进行解释,并发现外汇储备增加幅度和通货膨胀的发生存在显著的关系,这说明外部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   2.二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当然,也有经济学者对财政赤字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的观点提出质疑。第一,国外经济学者的研究。Friedman(1982)认为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实际上只存在最松散的关系。Darby(1984)认为只要既定的预算赤字就能够动态地同某一个范围内的货币增长率保持协调,那么财政赤字即使有货币化的倾向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发生。Buiter(1985)研究了财政政策导致巨额人均实际总赤字对通货膨胀时间途径的影响,认为赤字的增长对长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是有限的。Giannaros和Kolluri(1985)对10个工业化国家在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只有3个国家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迹象比较明显,认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Abizadeh(1998)、Afonso(2002)等通过实证分析也分别发现美国和欧盟15国的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率并无大的影响。第二,国内经济学者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结合我国实际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也认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李昌达和曹萍(1996)通过对中国年的数据研究后得出,“我国的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滞后相关性,其滞后期基本是一年;经济增长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首要因素,而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则远远超过了财政赤字,赤字与通货膨胀的相关程度很低。”马拴友等(2002)利用VAR模型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较小。洪源和罗宏斌(2007)认为我国财政赤字不是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样本区间内财政赤字没有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涂立桥(2008)认为赤字财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路径是通过国债余额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余额,进而影响通货膨胀率来实现。在这一传递过程中,由于我国赤字在整个财政中的比重较小,所以赤字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也很小。万晓莉和傅雄广(2008)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尽管财政政策对价格有一定影响,但我国的物价水平仍然由货币当局决定。王珏(2010)认为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具有反向变动关系,然后转为正向影响。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有正向变动关系。高茵(2010)指出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很低,通货膨胀还是主要决定于货币因素和预期因素。   二、结论   第一,上述研究多是就政策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因此,研究结论并不能全面体现政策的综合影响;第二,在大多数实证分析中,经济学者直接采用财政赤字代替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变量的选择缺乏理论依据,并且数据的选择也并非完全处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期间;第三,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经济金融体制,运用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都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弄清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客观的评判。      参考文献   [1]Barro.Rely to Feldstein and Bushana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6(84):343~350   [2]Sargent,Wallace.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J].Federal Reserve Bank Minnepolis Quarterly Review.1981(5):1~17   [3]Munir A.S.C.,Amar K.P..Budget Deficit and Inflation:the Peruvian Experience[J].Applied Economics.1991   [4]Woodford M.Monetary policy and price level determinacy in a cash-in-advance economy[J].Economic Theory.1994(4):345~380.   [5]Uribe.A fiscal theory of sovereign risk[R].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196   [6]龚六堂,邹恒甫.财政政策与价格水平的决定[J].经济研究.2002(2)   [7]阎坤.积极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风险分析[J].税务研究.2002(6):10~14   [8]万明国.国债的货币化与通货膨胀效应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2)   [9]方红生,朱保华.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J].管理世界.2008(3)   [10]Darby.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p Quarterly Review.1984(24):32~37   [11]Buiter W.H..A Fiscal Theory of Hyper deflations――Some Surprising Monetarist Arithmetic[J].NBER Technical Working Paper.1985   [12]Giannaros,Kolluri.Inflation stabilization and BOP cri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king Paper.1985   [13]李昌达,曹萍.通货膨胀、赤字、财政政策[J].四川财政.1996(10):4~7   [14]马拴友.积极财政政策:评价与展望[J].管理世界.2002(5)   [15]王珏,宋文飞,韩先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   项目基金: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ZX-36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献综述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