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各国货币兑换人民币13,650是多少人民币?

人民币难以取代美元 - 头版 - FT中文网
人民币难以取代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市场记者
许多名声显赫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政界人士都已普遍认同了一种看法,即中国货币已走上了注定要成为一种全球储备货币并向美元发起挑战的道路。人们对于人民币未来的国际角色感到异常激动,以致英国财政大臣乔治o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今年1月启动了一项计划,以帮助伦敦发展成为一个国际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心。去年9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阿文德o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了一篇名为《当人民币统治世界时》的文章。他在文中宣称:“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过程。”但与主流观点不同的是,人民币的崛起绝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即使确实能够实现的话,可能也要花上几十年时间。中国无疑体量巨大——大约占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而且正在迅猛发展。高盛(Goldman Sachs)的吉姆o奥尼尔(Jim O'Neill)估计,到202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中国规模庞大并不意味着其货币很快就将对美元或欧元——甚至日元或英镑——构成挑战。人民币若要成为一种储备货币,成为各国央行所持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以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中国政府将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当前,中国仍对资本账户实施严格的控制。根据现行规定,个人和企业只能通过有限的渠道把人民币带入和带出中国大陆,比如贸易活动和中国政府批准的投资项目。中国共产党保留这些限制措施,就能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重要方面进行控制,比如汇率、利率和通过国有银行体系进行的资本分配。埃斯瓦尔o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和Lei Ye在最近为布鲁斯金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撰写的一份报告中称:“人民币不大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货币,更不要说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了,除非它可以自由兑换且中国政府开放资本账户。”问题是,中国政府那些非经选举上台的政策制定者们是否具有放开资本控制的政治意愿,因为这么做将使他们丧失对国内经济的部分控制权。尽管近几年中国政府取消了某些类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限制,但要实现人民币可完全兑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在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仅仅两年后,中国企业目前已有约10%的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外资进入途径有限,所以投资流动规模仍然不大。今年3月,中国允许日本购买至多650亿元人民币(合100亿美元)的中国国债,不到后者外汇储备的1%。日本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如果各国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它们就需要有更广阔的渠道投资于中国的资产。而人民币若要挑战美元的地位,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就得与美国市场相当,这不仅需要时间,而且还需实施重大的改革。然而,即便在大刀阔斧地改革之后,也不能保证人民币获得优势地位。想想经济规模几乎与中国相当的日本吧。与中国不同,日本不仅拥有开放的资本账户,而且还拥有深化和流动性充足的金融市场。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宣布了“日元国际化”的既定政策,许多观察家预计日元将挑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在过去40年间,日元在全球金融市场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然而,香港贸易发展局(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的经济学家何达权(Dickson Ho)认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货币相比,日元在国际上的使用度和接受度都“相当低”。日本只有约40%的出口和20%的进口用日元结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日元目前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不到4%,低于%的峰值。相比之下,美元和欧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分别为62%和26%。如果日本的经历可作为借鉴的话,那么中国存在扩大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应用的空间。然而,挑战美元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的地位则是另外一回事。译者/何黎
罗伯特o库克森上一篇文章
将评论同步到微博
小提示:设置一个头像,将会使您发表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大家关注。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人民币国际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人民币国际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近日,日本获准购买650亿元中国的消息,凸显其看好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将对发达国家起到示范效应。在19日举行的“第二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在未来20年人民币将加速推进国际化,但要实现国际化目标,挑战仍多。“中国已正式吹响人民币向国际化进军的号角,2011年也被称为人民币国际化"元年"。”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论坛上表示。回顾过去一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可以发现,人民币的储备之路正在逐渐从新兴市场扩展到发达市场。去年,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柬埔寨、韩国、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正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体系中。今年3月13日,日本政府首次宣布将购买65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债,在专家看来有着示范效应。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日本的举动意味着发达国家也开始加入将外储投向人民币的大趋势,这表明了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及其国际化的信心,有助于在非贸易渠道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进程中“取代”的说法一直引起社会争议。对此,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金立群认为这一说法不准确也不恰当。事实上,目前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还处于初级的阶段,要实现国际储备货币的目标,除了要求中国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外,还需要具备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自由浮动等条件。此外,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至关重要。尽管人民币的国际化指数已由两年前的0.02%上涨到0.41%,上涨了逾20倍,但与35%的欧元国际化程度和54%的美元国际化程度相比,人民币国际化尚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在陈雨露看来,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应由现在的0.41%上升到20%左右。在未来20至30年里,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应当分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要以人民币周边化为主,第二个十年要以亚洲区域化为主,第三个十年应实现人民币全球化;而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功能拓展来看,第一个十年当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功能上拓展为主,第二个十年则要在人民币金融交易的计价功能上提升,第三个十年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储备化。“但要实现上述目标挑战仍多。”陈雨露指出。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率先解决可兑换问题。按照国际市场最长20年来计算我国在2016年-2020年之间实现可兑换是完全可能的。其次,人民币代替使用其他货币结算的潜台词是人民币应当保持汇率的持续升值。但对于与亚洲国家以贸易逆差为主,与发达国家以贸易顺差为主的中国而言,人民币一旦未来十年升值,意味着我国对亚洲债务越来越重,而对发达国家债权缩水严重,如何吸收消化值得研究。此外,还需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后如何创造全球和平共赢机制。
相关最新文章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4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日本买中国国债是在挖坑--财经--人民网
日本买中国国债是在挖坑
&&&&来源:&&&&
&&&&&&字号
(日本买中国国债是在挖坑)网络配图
5月13日,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宣布,经中国相关部门许可,日本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元中国国债。国内有评论说,这是日本第一次获准购买中国国债,也是发达国家首次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推进。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
最近,中国央行又开始启用3月期央票发行了。这说明,央行的政策工具期限正在变长,而其背后的含义可能是国际投机资本――“热钱”流入中国的速度正在提高。这显然不正常。
最近被热炒的“克强指数”显示,中国经济非常疲弱,实体经济和就业都发生严重的困难。中国经济现在的核心问题,是真正解决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问题,这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正确性”问题。
要做到“正确性”,我们必须首先解决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在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的松紧具有不可忽视的相对性。其一,货币收紧条件要与自身的过往状况相比较;其二,货币松紧条件要与境外、尤其是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条件的松紧相比较。我们过去只盯着中国货币条件和国内过往情况相比,而对于强大的外部干扰或是不以为然,或是无能为力。
其实,更大的陷阱正在我们身边布局。5月14日,G7会议结束之后,日本带头提出将增加人民币在其外汇储备当中的比重。这实际是说,发达国家政府将加入中国外汇供给的大军,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货币条件极度宽松的情况下,无论中国央行构建多大的“货币池子”,这样的做法都会“淹死中国”。同时,无论各国政府购买量多大,都会极大地激励“国际套利资本”进入中国的信心。
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应对这一重大行动,因为它会导致人民币“超乎寻常地快速升值”,而当中国经济垮掉后,这是一支巨大的“做空人民币”的力量。
原理大致如下:发达国家持有人民币,意味着人民币货币供应量需要相应增加,必然引起人民币M2(广义货币)增速加快;中国今年给定13%的M2增速,所以央行不能无视M2的快速增长,势必出手压制。结果是:人民币外部需求挤压内部需求,使得中国表面上看货币供应量挺大,M2增速挺高,但国内企业将体会到货币条件趋紧。这会迫使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而国内企业加速走弱。更重要的是:中国货币政策将更为有效地被发达国家控制。
我们现在必须放弃13%的M2控制目标,让M2的增长迅速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最核心的问题是,考虑境外人民币需求,使货币政策真正保持中性,坚决捍卫中国实体经济的健康。而长远之策,我们必须尽快研究。
安住淳说,考虑到日本在外汇资产运用方面的情况,一开始小额购入中国国债比较合适。这就是说,未来有可能的话,日本会加大中国债券购买力度。如果日本敢进,其他发达国家呢?是不是会导致发达国家政府围攻人民币?问题很严重。
英国《经济学人》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源于李克强总理任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该指数推出后,受到众多国际机构认可。
(责编:聂丛笑、乔雪峰)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图:国外排名,毛泽东高于华盛顿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财经]日财相宣布日本获允购入650亿人民币中国国债_图片频道_新华网
[财经]日财相宣布日本获允购入650亿人民币中国国债
| 责任编辑:
图表:日财相宣布日本获允购入650亿人民币中国国债 新华社记者 肖潇 编制
&&&&&&&&&&&&&&&&支持键盘翻页&&←左&右→&&视频:日本获允购入650亿人民币中国国债
【央视网 《新闻30分》】日本获允购入650亿人民币中国国债。
你或许喜欢
我来说两句()
想先评论需要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国货币兑换人民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