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查Science/Nature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格式

&& 查看话题
如何看到nature和 science上的文献
我想看最近的nature和 science上的相关的文献,怎么才能做到啊,谢谢
1 你们学校图书馆数据库里如果有nature和science,输入关键词直接查就可以
2 如果没有,第一可以通过在小木虫或QQ群里文献求助,第二可以找你们同学(他们学校数据库里有nature和science)帮你查,然后给你发过去。 你也可以申请一个国外大学图书馆的账号,一般国外大学里面都会买这个数据库的,呵呵 : Originally posted by nwulin at
1 你们学校图书馆数据库里如果有nature和science,输入关键词直接查就可以
2 如果没有,第一可以通过在小木虫或QQ群里文献求助,第二可以找你们同学(他们学校数据库里有nature和science)帮你查,然后给你发过去。 我就想看看这两个杂志上的每期有关的文章,不知道具体的题目怎么办呢?谢谢 : Originally posted by bxbo at
你也可以申请一个国外大学图书馆的账号,一般国外大学里面都会买这个数据库的,呵呵 能具体说说嘛?谢谢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关于一篇论文(物理学)的发表问题是一篇关于纯理论推论的文章,想知道发到science还是nature上好(要理由),还有怎么发过去.一定要有发过去的方式(比如e-mail地址)和选择的理由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关于一篇论文(物理学)的发表问题是一篇关于纯理论推论的文章,想知道发到science还是nature上好(要理由),还有怎么发过去.一定要有发过去的方式(比如e-mail地址)和选择的理由
关于一篇论文(物理学)的发表问题是一篇关于纯理论推论的文章,想知道发到science还是nature上好(要理由),还有怎么发过去.一定要有发过去的方式(比如e-mail地址)和选择的理由
nature吧.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它的网址.PS:你的论文要用英文发过去哦,NATURE是英国的杂志.
物理方面的最好发到Physics Review这个专业刊物上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7|回复: 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281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3514帖子精华0UID297100
二级网司, 积分 35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6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28068 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最爱浏阳河 于
14:23 编辑
& && && && && && && && && && && && && && && &&&农学院唐启源教授参与的学术论文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图)
& && && && && && && && && &&&“Producing More Grain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osts”9月3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
& & 我校农学院唐启源教授参与的题为“Producing More Grain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osts”的学术论文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链接地址:/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3609.html)。《Nature》杂志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之一,科研工作者视能在《Nature》上发表文章为对其科研工作的极大肯定。以湖南农业大学作为作者单位之一、唐启源教授作为作者之一的这篇学术论文,研究了农业领域一直面临的全球粮食安全以及在减少环境成本的状态下增加产量的问题。
& & 在这篇研究论文中,针对中国主要的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农业生态区域进行了多个试验点多年的互作田间试验。采用一套基于对作物生态生理学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以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土壤—作物综合监测系统,在不增施氮肥的情况下增加了水稻、小麦、玉米的平均产量。其仿真模型和生命周期评估表明,活性氮损失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减少了土壤—作物系统的集成管理。
& &该研究表明,如果到2030年中国农民可以实现粮食平均产量相当于与2012年相同的种植面积80%,中国水稻、小麦、玉米的总产将足以满足人类直接消费的需求,大幅增加对动物饲料的需求,同时降低集约农业的环境成本。
& & 近年来,我校作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数篇文章,该论文的发表再一次表明我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基础研究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228帖子精华0UID909089
二级网民, 积分 2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710 注册时间
Producing more grain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osts
& & Xinping Chen,& & & && &&&Zhenling Cui,& & & && &&&Mingsheng Fan,& & & && &&&Peter Vitousek,& & & && &&&Ming Zhao,& & & && &&&Wenqi Ma,& & & && &&&Zhenlin Wang,& & & && &&&Weijian Zhang,& & & && &&&Xiaoyuan Yan,& & & && &&&Jianchang Yang& & Xiping Deng,& & & && &&&Qiang Gao,& & & && &&&Qiang Zhang,& & & && &&&Shiwei Guo,& & & && &&&Jun Ren,& & & && &&&Shiqing Li,& & & && &&&Youliang Ye,& & & && &&&Zhaohui Wang,& & & && &&&Jianliang Huang,& & & && &&&Qiyuan Tang,& & & && &&&Yixiang Sun,& & & && &&&Xianlong Peng,& & & && &&&Jiwang Zhang,& & & && &&&Mingrong He,& & & && &&&Yunji Zhu,& & & && &&&Jiquan Xue,& & & && &&&Guiliang Wang,& & & && &&&Liang Wu,& & & && &&&Ning An,& & & && &&&Liangquan Wu,& & & && &&&Lin Ma,& & & && &&&Weifeng Zhang& & & && &&&& Fusuo Zhang& & & &
Contributions
X.C. and F.Z. designed the research. Z.C., Z.W., M.Z., W.M., W.Z., X.Y., J.Y., X.D., Q.G., Q.Z., S.G., J.R., S.L., Y.Y., Z.W., J.H., Q.T., Y.S., X.P., J.Z., M.H., Y.Z. and J.X. conducted field experiments. Z.C., M.F., G.W., L.W., N.A., L.W., L.M. and W.Z. collected the data sets and analysed the data. X.C., Z.C. and P.V. wrote the manuscript.
Competing financial interests
Corresponding author
Correspondence to:
& & Fusuo Zhang
排名20位,既不是共同一作,也不是通讯作者。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浮躁?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281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3514帖子精华0UID297100
二级网司, 积分 35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6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28068 注册时间
来自红网论坛手机版
标题写的清清楚楚是参与,这叫什么浮躁,你说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省属院校全国有几家能做到,就算以参与的身份,湖南省又有几家做到了。农大也就官春云前两个月以通讯作者在nature上发表了文章,这是湖南省属院校最好的成绩了。农大也是目前湖南省属院校在nature和& &science最好成绩的学校,请问您母校在这两分杂志又搞了几次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2038帖子精华0UID4952419
一级网友, 积分 20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0250 注册时间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74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2141帖子精华0UID3918535
一级网友, 积分 2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4605 注册时间
来自红网论坛手机版
最爱浏阳河 发表于
标题写的清清楚楚是参与,这叫什么浮躁,你说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省属院校全国有几家能做到,就算以参与 ...
刘红荣博士的论文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
来源:湘潭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发布时间: 关键词: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刘红荣,science,发表论文发布时间:日
8月27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刊登了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教师刘红荣博士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领域具有突破性发现的研究成果:Atomic Structure of Human Adenovirus by Cryo-EM Reveals Interactions Among Protein Networks (Hongrong Liu et al., Science, Vol 329,),同期发表的还有一篇采用X-ray方法的文章,以及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结构生物学先驱、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Stephen C. Harrison的评价。
Stephen C. Harrison教授对刘红荣博士的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他的工作是当今冷冻电子显微学领域的代表作(The cryo-EM structure is a tour de force of contemporary electron microscopy),同时指出他的结构明显比X-ray的结构更好(Indeed, the cryo-EM density map of Liu et al. appears to be substantially clearer and more interpretable than the x-ray density map of Reddy et al)。这篇文章同时被选为本期的研究亮点(science highlight)。
人类腺病毒能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睛等诸多严重的疾病,同时也是当前非常热门的医学领域“基因治疗”的主要载体,因此受到生物界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刘红荣博士的研究成果最突出的亮点是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求解了人类腺病毒的原子分辨的三维结构,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所解出的生物大分子原子结构中最大的一个,代表了当今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
刘红荣是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青年教师,1973年出生,1997年参加工作,2000年在职攻读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2005年在职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师从杨奇斌教授。在导师指导下,刘红荣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领域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所提出的新理论和算法得到广泛应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被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顶级杂志多次引用。这次被Science刊登的工作涉及到巨大的计算量,正是得益于其读博期间提出的新算法和所编计算程序,才使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3月,刘红荣应邀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加州纳米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刘红荣是继袁辉球于2003年在Science杂志发表有关超导研究的论文之后,以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在Science杂志发表的第二篇高水平论文。袁辉球、刘红荣均毕业于我校凝聚态物理专业。
我校物理学科近年来的一系列工作获得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的高度重视。2010年,Nature发表了我校物理学科湖南省首批“百人计划”学者李爱根教授在星际尘埃研究方面的综述文章,Science的一篇综述文章则重点介绍了唐壁玉教授有关Mg-Al-Ca-X合金系统的工作;2009年,钟建新教授指导的在职博士生谢月娥有关石墨烯条带电子输运的研究工作被Nature专刊Nature China评选为每周亮点并重点介绍;2008年,Nature发表意大利科学家的研究文章,验证了钟建新教授等提出的量子扩散理论;2007年,Nature Nanotechnology的综述文章将钟建新教授提出的纳米线分区掺杂工作列为年度四大进展之一并重点介绍。这些成绩表明我校物理学研究已在多个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高水平的研究也获得国内同行的重视,我校物理学研究团队共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项。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74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2141帖子精华0UID3918535
一级网友, 积分 2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4605 注册时间
来自红网论坛手机版
& & & & 邓国军
& & & & & & & &&&职称:教授& & & & 性别:男
职务:院长& & & & 办公电话: 1
移动电话:隐藏& & & & 家庭电话:
家庭住址: Home page: & & & & 电子邮箱:gjdeng@
工作学习经历
工作经历:& & & &&&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2010年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聘为湖南省特聘专家
2009年-至今:湘潭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导& & & &&&
学习经历:& & &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李朝军教授
:美国杜兰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李朝军教授
:德国马普煤炭所,博士后,合作导师:Lukas J. Goossen教授
: 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导师:范青华研究员,黄志镗院士
:湘潭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
研究生金属有机化学;本科生基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合成化学(主要研究内容为过渡金属催化的环境友好碳-碳与碳-杂键生成反应新方法)
主要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 & &&&
& & & &&&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05,温和条件下的烷烃脱氢反应极其进一步转化反应研究,万元,在研、主持
& &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芳香亚磺酸的脱二氧化硫C-C键和C-卤键生成反应研究、5/12、60万元、在研、主持
& & &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Lukas J. Goossen*, Guo-Jun Deng, Laura M. Levy.,Science , 662.
& & & &&&2. Guo-Jun D Liang, Z Chaojun, Li*. , Angew. Chem. Int. Ed. 7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74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2141帖子精华0UID3918535
一级网友, 积分 2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4605 注册时间
来自红网论坛手机版
& & & & 姓名:& & & & 曹觉先
职称:& & & & 教授
电话:& & & &
电子信箱:& & & & jxcao@
办公室:& & & & 二教A404
个人主页:& & & & 暂无
学习工作经历
1998年6月,湘潭大学,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
1998年9月—2003年10月,湘潭大学博士毕业;
2001年7月至今,湘潭大学物理学院参加工作;
2004年3月—2006年3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开展博士后工作;
2006年3月至今,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代表性论文
1、Jiang, Y; Zhang, YN;Cao, JX; Wu, RQ; Hu, W, Real-Space Imaging of Kondo Screening in a Two-Dimensional O2 Lattice, Science, 333(6040), pp 324-328 (2011)
2、Cao, JX;Gong, XG;Wu, RQ,Giant piezoresistance and its origin in Si(111) nanowires: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Phys. Rev. B 75,07)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74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2141帖子精华0UID3918535
一级网友, 积分 2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4605 注册时间
来自红网论坛手机版
掉了一个袁辉球的science第一作者 ,湘潭大学第二单位,2003年。发论文湘潭大学的强项。他的母校湘潭大学,science 第二单位有两个,因为第一作者是湘潭大学博士生,但是是在国外做博士后,设备不行国内。如何在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
已有 62054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2002年9月25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讲课录音记录)
我是上医的校友,80年代中期在上医,然后出国多年,很惭愧到上医的机会很少,跟大家没有太多的交流。
今天我讲的题目不太容易讲,第一是本人工作做得也不是非常好,第二是大家对我的期望也过分高了一点,好像来参加我的讲演,就可以在很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有这种期望,我很抱歉,做不到。在讲课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有多少人已经在英文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课堂上回答发表过的人很少)?& 看来相当少,这也难怪,很多学生刚刚进入课题,也许是来凑凑热闹, 看看鲁白是个什么样的怪物,没有关系,反正我是来献丑了 (笑) 。
要写好的文章,最重要问题的不是英文,也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要有好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得好这是最重要的。有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只要我写得好,就可以发表在好的杂志上,这是不对的。要发表好的文章,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最主要的因素是一定要有一流的工作。所以今天我借这机会,主要讲的不是怎样写,而要怎样才能够做好的研究工作。首先,什么样的研究工作是一个好的工作,大家要有一个共识。抱歉,今天我讲的许多内容都是引用英文的,因为网上都有,所以不用抄,不保密,可以下载。怎样的工作是一个好的工作其实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工作。我认为,好的研究工作大概可以分为6~7 类:
第一,Major advance in a classic field, 假如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学科如组织胚胎学(读医学院的人,都要学),它已经不能再有很大进展时, 突然你有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样的工作,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胆固醇,大家知道胆固醇一般被认为是坏东西,一个人的胆固醇要控制不能太高,因为它要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但如果你突然发现胆固醇的另一个生理功效,那就很了不起。这个例子不是乱举的,在1999 至 2001年中,连续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三篇文章,认为胆固醇可以促进脑神经细胞突触的形成,这就给胆固醇在生理功能的认识带来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你去看他们的工作,实在太简单了,一般的实验室都可以做,为什么大家都想不到? 一个经典的古老的学科,到了不能再有什么发展的程度时,只有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才能有突破。 突然间胆固醇变成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今天有人认为胆固醇对神经细胞生长突触的形成有作用,明天又有人认为胆固醇怎么样,一下子一个古老经典的学科,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二,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hat can be widely used, 我们在做研究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新的方法和技术。一个技术和方法要被非常广泛地使用,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甚至可以得诺贝尔奖。PCR 技术是获诺贝尔奖的,PCR 技术发明的当年,一下子就有几十篇文章,后来到处都用PCR,现在已经被非常广泛应用。不过这位发明 PCR 的人,Kary Mullis, 我觉得不怎么样。 他从此就不干科学不干活,整天到海滩去冲浪玩。后来有人祝贺他得了诺贝尔奖,他说此奖早就该给他的了,那是题外话。事实上,应用这么广泛的技术,你几乎可以坐着等诺贝尔奖。还有Patch Clamp,膜片钳技术,有了这个技术,在电生理方面完全改了个样,不仅是神经细胞,还用到心肌细胞等各种各样的细胞,都可以用Patch Clamp技术,来记录电信号变化。发明该技术的人也得了诺贝尔奖。我预测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是人类基因研究中的自动测序技术,应用非常广泛,而且许多工作可以提前好多年完成。这样的技术、方法,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有时候被非常广泛引用的技术性文章,还不一定是发表在Science、Nature杂志上,我们也不能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的标准来衡量。比如Patch Clamp技术的文章就是发表在一个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的杂志上。
第三,Discoveries with obvious practical implications,过去在NIH有一中国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发现了AIDS virus 的受体。那不得了,艾滋病毒可以进入人类免疫系统的细胞里,找到了受体,显而易见就可以想办法阻止它进入人类的免疫系统细胞, 根本不用去想,应用的前景显而易见。又比如大家知道的老年痴呆症,找到老年痴呆症的基因,这样就有可以及早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否则无从入手。这样的工作,如果你去看一本Science或Nature杂志的目录,不需要看内容显而易见就知道这工作是重要的。
第四,Conceptual breakthrough, 完全一个新的概念,过去人家不是这样认为的一个概念上的突破。这里我不太谦虚举一个例子,当时我们做神经营养因子引起很大的重视,神经营养因子一直是被认为起着促进神经细胞营养作用的如发育、分化。但从来没有想到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拿来调控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学习记忆基本的细胞基础,我们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可以调控脑内突触的可塑性,最终它也许可以调控学习记忆。这是我们96年发现的,当时被认为这是一个完全的新概念,当然现在已经被证实,逐渐开始想要应用到临床上,而且在这领域进展很快。这样一个概念方面突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
第五,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views, break dogma,dogma是教课书已经建立一个理论体系,你要能够打破它,证明是错的,就很了不起。 这与上面讲的是对应的,一个是能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另外是打破一个旧的观念,就是说我要提出反对意见,原来的概念有问题,对它提出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举一个例子,我在90年代做博士后时,受了蒲慕明先生(现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外籍所长)很大的影响,他是我的老师, 我在做博士后时受了他很大的影响,今天讲内容很多都是来自于蒲先生的影响。我就是从他身上学了非常多的怎样做好的科学工作,他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举个例子,我去美国没多久,实验室来了一位俄国的博士后,他是学物理的。当时实验室的仪器大家都占满了在用,他没有仪器做实验。所以蒲先生就拿了一本教科书让他看看,说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同你讨论课题。 他说我是来做实验的,来做重大发现的,你怎么让我看教科书,还是给我一个题目做实验吧。蒲先生说,你有什么题目,他说我问你呢,你是导师,你要告诉我做什么题目。蒲先生说你没有题目,那你来干什么?那就这样吧,你看看教科书,看看哪里有错,自己想个题目。 然后蒲先生拿了一本《细胞生物学》给他,让他找错,三个星期后再谈。结果他天天在看,三个星期后蒲先生与他谈,问他看出什么来了没有,那位博士后说,我看是全对的。蒲先生说,教科书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不要去相信权威,其实教科书上每一个概念,都是基于一到二个基本实验或一二篇文章。你要想不出来的话,那我来给你想。大家都知道神经细胞的轴突,会生长出来,一个中学生就可以想象的问题,你要神经细胞越长越长,一定要有新的东西加进去,大家知道细胞有细胞膜,神经细胞要长,肯定要有细胞膜加进去,那细胞膜从那儿来的,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教科书上讲,在长的时候,细胞里面有囊泡,这囊泡上面有膜,当囊泡到达轴突最前端的地方,它一融合fuse,膜就加上去了。也就是说膜是在轴突最前面的地方加上去的,这是教科书上的定论。蒲先生说,这个定论在教科书上就凭了一篇文章,做了一个实验,说是看到膜是在轴突最前面,囊泡一fuse就加上去了。我们可以试一下这种观点是不是对的,然后浦先生就给了这位博士后一台给中学生看的,很差的小显微镜。这位博士后就把显微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拿了一碟培养的神经细胞器皿看。看了大概一两个月,看完以后他就开始写paper, 我说你有这么容易吗?然后再过了三个月左右,拿了台好一点的显微镜,加了荧光打一打,做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实验,真的就准备投稿了。我说你准备投那里,他说Science,我说就这玩意儿也可以投Science吗?他说是蒲先生让我投的。再过几个月,他说我的paper接受了。这下我傻眼了,在这样的显微镜下看看写出来的文章居然会被Science接受? 请你给我讲讲,为什么这种工作可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他说这个实验非常简单,这是一个神经细胞,这里是细胞核,里面有囊泡,过去教科书上说囊泡在轴突最前端融合,轴突就变长了,越长越长。他说在细胞培养皿里面有灰尘样脏东西,有时候灰尘粘在轴突上,你可以找到一个轴突上这里粘一个,那里粘一个,要是膜的囊泡不是在最前端融合,而是在两个灰尘点之间融合,那么两个灰尘点间的距离也可以增长,他每过五分钟去量一量两个灰尘间的距离,发现两点之间的距离慢慢地增大了。后来我想了想他为什么会发表在Science杂志,主要是打破了传统观念,不是说教科书上的不对,而是也有例外。
第六,opening up new area,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是从一个小事情做起,举一个例子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现,细胞凋亡这是个很大的领域,发现这现象的几位科学家在今后哪一年给他们诺贝尔奖是肯定的。这样的一个领域,他们在发表第一、二篇文章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原来认为细胞死亡是由于受伤等引起的被动过程,新的概念认为细胞的死亡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为生物个体需要某些细胞去死亡,某些细胞故意要去死亡,这就是一个主动过程。这概念一提出,许多工作就在此基础上开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在讲完什么样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后,再讲讲什么样的工作是不好的工作。我平时做很多杂志的评审工作,很多文章拿来给我评审,看的文章很多,总结出来几点,什么样的工作是不好的工作。
第一,Horizontal growth,叫做横向长,这类文章在国内很多。如果一个人,要横着长怎么也不会好看 (笑)。举例,你在大鼠上得到一个发现,那我在小鼠上也做一下,也有同样的发现,这就没有创新意义。这个例子有点过分,当然如果你是在老鼠身上做,而在人身上从来没有做过,我来做一下,那应该也是有意义的。
第二,Filling gaps,有人发现了A,猜想A会到B,有人发现了C,你就在中间证实一下A是通过B到C的。这样的发现,也不是说不可以发表文章,但这种文章不会在很出色的杂志上发表,因为杂志的编委一看这种文章就认为是一种Filling gaps。举例,已知EGF可以激活JNK,JNK可以造成C-Jun的表达,假如你发表一篇文章去说EGF可以促进C-Jun的表达,那人家已经知道JNK可以促进C-Jun的表达,EGF可以激活JNK,当然如果人家没有做出来,这也是一种发现,但这种发现不是那么exciting,这类文章属于填补空缺的文章。
第三,Working out details,有人把大的框架已经搞出来了,你把细节再搞清楚的文章,一般不会是特别好的文章。我今天讲的不是坏文章,那我提也不提,只是讲这类文章还可以在二流或三流杂志上发表,这是与前面讲的好的工作有个反差。举例,发现一个NO(一氧化氮)是个很重要的信号分子,发现者也得了诺贝尔奖。NO能产生cGMP,然后你做了一篇文章,说是用多少时间,怎样的浓度,使NO产生cGMP,这类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但这不会是一个最重要的贡献。
第四,Support existing idea, &me too&,这类文章很多,有些人文献看得很多,而且手脚特别快,等你的文章在Science、Nature上一发表,他马上跟上一篇&me too&,你会,他也会。举例,EGF受体吞噬时,需要dynamin, 已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有人马上发表PDGF受体也是需要dynamin,其实EGF-R与PDGF-R虽然受体完全不一样,但都是个酪氨酸酶的受体,这两个受体,你猜猜就可以知道。这种工作可以发表,但不会发表在最好的杂志,除非它在PDGF研究领域中有特殊意义。
第五,Follow up,有人在前面已经发表了,我在后面跟上。举例,CREB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录因子,它可以结合到DNA的一个成分上,这个成分叫CRE,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CREB可以结合到CRE,过二天他也发表一篇文章,一共需要几个base,第一从哪里开始,最后到哪里结束,这里面到底要几个碱基,A要多少个,要换掉的话binding就会不好。这种工作不是完全不重要,但属于Follow up。
第六,Incomplete study, preliminary,这类文章最令人讨厌,国内这样的文章很多,欧洲也多,还有日本。做了二个图或四个图,有这么一点点的现象,故事还没有讲完,马上就送去发表。这类文章在二三流杂志也不会拒绝,总归是一个发现。这种把故事讲了一半,你把现象搞掉了,使得人家也不能去做一个完整的工作。我觉得这种文章是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就象写小说一样,你写了第一节,让别人去写第二、第三节,人家不会愿意去做。我是很讨厌这类文章的,碰到这种文章,我做审稿时会让他继续去做,但不会拒绝,否则他会去投别的杂志。我会开个清单1,2,3,4,&.,对他说,等你把这些工作全部做完,也会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我经常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这类文章。在日本,在中国,很多人在压力之下,都要在SCI几点几分杂志上发表文章,才可以拿博士学位。
在座的各位都是研究生,通过这堂课,要逐渐地学会培养自己对科学的欣赏能力。现在谈一谈怎样阅读科学文章。有谁能告诉我,你们是怎样读文章的(课堂上,有的说,先读题目和摘要;有的说,先看材料和方法,再看结果;有的说,先看结果),我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一周上二堂分子生物学,二堂生化课。老师在每次讲课时都给我们开一个十几篇文章目录,这些文章并不是短文章,都是很长的文章,每堂课前,我们先把文章拷贝好,然后用荧光笔把重要的内容画好。给我们上课的教授,教我们一个方法,是哈佛大学Walter Gilbert发明的,Gilbert应发明DNA序列测试法,得过诺贝尔奖。他在给本科生讲课时说,你们是怎样读Paper的,会读Paper是你一辈子受用的事情,这Paper不能够先看序言、方法,然后结果,即化时间又给它牵着鼻子走,这是很可怕的。写文章的人就是要牵着你的鼻子看他的文章,让你去相信他写的东西,但你先不要去相信他,拿到文章后,先看题目、摘要,然后就去看图1,因为结果都在图里,不要借助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先给图1下一个你自己的结论,然后再看图2,也下个结论,等到你把几个图都看完以后,再下个结论,然后去看文章,结果会发现你的结论经常与作者的结论不一样,二个不一样的结论,那总有一个是错的,这时再去看文章,是你的错,还是他的错,也许你没有看清楚那是你的错,也许是他的解释错,这样的话,你的收获是很大的,而且速度也很快,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我评审文章一般不看讨论,因为有误导现象,专门领着你去上他的圈套,所以看Paper,首先了解他要探讨怎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大框架,以及问题的重要性,假如是个吹毛求痴的小问题,who cares。然后用的实验方法是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如一个分子在细胞里面是怎么动的,用光学显微镜是没法看的,这肯定是胡说八道。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它的闪光的思想,如在一篇文章中有出人意料的新观点,而且新的观点是否有实验结果来支持,如果实验结果没有支持新的观点,那样的文章要被拒绝。但是很多这样的文章也照样发表,所以你自己不一定要相信作者的观点,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
下面我想说,希望你们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每周阅读CNS,你们知道CNS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中枢神经系统(课堂上引起哄笑)。CNS是Cell、Nature、Science, CNS 每周出一期,要养成一个习惯浏览一下文章的目录。我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发表在CNS杂志上,如果能坚持一个学期下来,你必定会有很大的收益。我这个习惯是在读研究生时养成的,每周我与几位同学一起网上浏览,这周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哪些文章,当然很多东西你不懂,偶尔有一个东西你懂,你就会问为什么它可以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久而久之,你就养成两个习惯,一个是批判精神,很多已经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的文章,都有漏洞,所以要学会批判。过去我念书的时候,老师讲要是能找出论文的错误,你就及格了。有一次生化考试,内容是对发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找错误,Scientific American的文章往往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工作,一位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写在这个杂志上的文章,我们的考试是对发表在这个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找错,这篇文章写错了,叫大家找。结果大家傻了,这有名的大杂志怎么会有错,所以就是要有批判精神。另一种你要养成欣赏别人做得好的工作,如到音乐厅去听音乐或到展览馆去欣赏艺术品一样。其实做科学家是很有趣的,政府给你出钱,让你玩,你如同每天在听音乐,每天在看电影一样,那有什么不开心的。
怎样的科学工作是好的科学工作,如果今天我前面所讲的内容你没有听进去的话,那现在讲的内容是最重要的,这是贯穿于你每天的工作之中,你对人家要有这个要求,对自己更要有这样的要求。没有好的工作,再有写作的技巧,也是没用的。怎样的工作算是好的工作?有三个基本要求,缺一不可。其一,必须被公众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你一说出来大家都点头这是重要的问题。其二,要有创新的概念,DNA的合成过程大家都知道是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在你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在蒲先生的实验室里你写实验设计,蒲先生经常会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你想到的问题,你的竞争对手有没有想到,如果他已经想到,那么就扔垃圾筒。第二,他没有想到,是你想到的问题,但能发表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吗?虽然科学工作不是以发表Nature、Science为目的,但是你的工作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那也要考虑是否要去垃圾筒。所以我们有好多这样情况,文章投Science被拒绝,投Nature被拒绝,投Nature Neuroscience被拒绝,最后投Journal of Neuroscience也被拒绝了,碰到这样的情况蒲先生会说,你有二个选择,第一垃圾筒,第二你自己拿去,我的名字不要放上去。其三,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别人想不到的,但能否过得了关,要看结果是不是可靠,结果是否被人信得过。这个问题怎么做呢?过去我在国内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我们十分崇拜的人,就是张香桐先生,你去看他的文章,他要阐明一个观点,会从三至五个不同的方面来证明。他有一篇文章,发现下丘脑有一些神经元是痛敏感神经元,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工作做得很地道,针刺时放电会不会增加,不痛时放电会不会下降,针刺时,烧烧屁股会不会痛,从方方面面来加以证明。你说他的工作非常innovation或very, very important吧, 也不见得,但结果是非常可信的。我见过有的文章做了一种结果就投出去了,人家不会相信的,特别是重要的文章。我在斯坦福大学有位熟人,我知道我的很多文章在他手里败下阵来。我问他,你是怎样审文章的,他告诉我,他评审有一个基本原则,文章一到手第一反应是拒绝,然后再到文章中去找,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改变我的拒绝,我才考虑去接受,所以你的实验结果一定要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反反复复来证明。这是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你自己。不要过二天人家认为你的文章是错的,你会没面子的,所以结果一定要非常可靠。如果你们的文章能符合这三个要求,进不了最好的杂志,那你来找我(笑)。
其实要做这三点对全世界搞科研工作的人来讲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中国各种条件都比较差的情况下,我的加上第四点,你做的工作要unique and unusual, 就是要独特非凡。你的科研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你要能做出来的东西,人家做不来,而且是unusual的科研工作。举例,我在哥仑比亚大学时,生物系有20多位教授,每年要招20多学生,然后学生可以选教授,选来选去,很多是考虑二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室,他做的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转录是怎么转录的,他把转录中的二十多个蛋白一个一个都克隆出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他的工作很过硬,没话可说,而且每篇文章都是很扎扎实实的,过硬的文章,发表层次很高。他的基本要求是,到他实验室去的学生要毕业的话,不管你做多少年,要有三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每篇文章的标准都订得很高,所以这三篇文章的量很重。他的实验室还有个基本情况,美国工作日每周五天,这与国内一样,他说他每天晚上11点钟回家,你如果每天要比他早回家的话,就不要到他实验室去。他的lab meeting是星期天早上8:00, 那正好是睡懒觉时候,一开就是半天。他的实验室是靠埋头苦干,拼命用功,每人进实验室时发一件棉袄,实验室有一个很大的冷库,在冷库里一呆就是半天,纯化蛋白。所以这个实验室训练很扎实,保证你有好的文章,如果想要早毕业没门,至少在实验室里要泡上6~7年,出来保证有好的出路,学生要是雄心勃勃的,会选择他的实验室。如果不想work very hard,你就不要去他的实验室。另一个是蒲慕明先生的实验室,这是截然不同的实验室,平均每三个月换一个题目,有很好的idea, 做不出来就放弃,连续做到第6或7个题目,做顺了,几个月就结题,发个Nature文章。我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些文章,特点不是靠死打死拼,是靠自己有力的新颖的思想而取胜的,很多东西都是人家想不到的,一旦被你做出来一定是个创新性的工作。后来我与蒲先生谈了这个事情,我说为什么你要选这样题目,而不选辛辛苦苦地去做总会有结果的题目,他说做科学有二种人,一种叫纽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是全世界有名的,一年一次,你要赢这个马拉松比赛,你要very good,要work very hard,拼命练习,肌肉很发达,还要起跑快,每个地方都不能失误。这种科学家叫纽约马拉松式的,本身条件好,又work very hard,而且起步快。第二种叫做纽约导游,导游在纽约或上海都有,一帮人后面跟着,他拿着一面小旗子,他指向哪儿,一帮人就跟到那儿。他认为这方向走错了,再朝另一个方向走,大家跟着他走,他不用跑得很快。这种叫做纽约导游,要做一个另路人,要开创新的,不用跑得很快。最后我引用一句杜甫的诗句:语不惊人誓不休。他每个句子都让人拍案叫绝,句句非常精彩。他不是随随便便就写,也不是天才,但他每次想句子就想跟人家不一样。(未完待续)
相关专题: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鲁白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font color="#FF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术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