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立促进黑龙江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经济的重大意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孔泾源司长在中澳管理项目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页&>&发展改革工作&>&体制改革&>&宏观体制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在中澳管理项目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 司长& 孔泾源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尊敬的马力强副秘书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按照会议的安排,今天由我做提纲挈领的发言,在此感谢秘书长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所做的真知灼见的演讲,以及对会议热情洋溢的祝福。我演讲的题目是《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专题研究是由中澳双方共同研究的,国家发改委体改司主持这项工作,我发言主要是引起大家对有关问题的关注,并展开深入讨论。
  大家知道,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机制。由中国国家发改委和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联合组织的消除城乡一体化发展障碍促进农民富裕和城乡统筹发展研究项目,目的在于通过政策设计和试点,为加快中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召开这次国际研讨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下面讲几个方面的感受和认识。
  一、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迫切需要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更新转变。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日益提上了议事日程。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城乡之间在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一差距与体制机制密切相关。
  ——从经济建设方面来看,尽管近30年来城乡发展都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增长速度也很快,城乡居民收入也都增长了5倍以上,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扩大。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2.57:1。到2006年上升到3.28:1。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在日益扩大。
  ——从政治体制方面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政治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人民的参与机会日益增多,农村的建设也在逐步发展,但是城乡居民无论是政治参与度、诉求表达机制、其他社会公共权利方面也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文化建设方面看,城乡文化事业30年来都有较快发展,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薄弱,文化生活也比较贫乏,真正反映农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也比较短缺。一些封建落后的文化现象还有所抬头。
  ——从社会体制方面来看,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向农村倾斜,确实也带来了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相对城市而言,无论在农民增收稳定机制方面,还是农民在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以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城乡之间的差别也非常明显。
  从这些方面来看,经过30年的改革,城乡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二元结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在新的时期,尤其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进入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改革的过程中,城乡统筹发展已经是一个极为迫切的任务。
  二、深化改革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保障
  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前城乡差距很大;有产业本身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农村,尤其是农业,本身是一个弱势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不利地位;此外,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匮乏,发展水平经济地位因素很多方面的影响也有作用,这是客观方面。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最根本的,就是体制方面的一些因素: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逐步建立,但在城乡之间,尤其是在要素配置方面、城乡居民平等地享受要素配置以及要素增值的成果方面,还有很多差距。比如说劳动就业,城乡之间还有体制性障碍。土地的增值收益,较多流向城市。在其他资本利用方面,城乡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制约。从这些因素来看,我们认为在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方面,城乡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其次,虽然城乡生产力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能够实现城乡互动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我们在城市和农村、在资源要素的占有上,在经济发展上,在政府给农村发展的关注上,相对城市而言,在政策方面偏重城市、忽略乡村,乡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城乡发展中缺乏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代表城乡发展方向、能够带动城乡共同繁荣的体制机制。
  再次,虽然城乡社会管理水平已经有明显提升,但是能够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不仅在发展方面存在差距,就是社会公共事业方面,在人才方面也有差距。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正是因为这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使城乡差距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扩大,体制机制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政府的精力依然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
  针对这些体制机制矛盾,中国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为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新近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根据党中央和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近些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免除了农业税;开展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并基本覆盖全国;在全国基本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2个省区市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开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为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从2007年开始,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了成都市和重庆市两个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全国提供了实施统筹城乡重大政策的创新基地和建立统筹城乡体制机制的试验平台。
  大家知道,统筹城乡发展既是一个紧迫的战略任务,又是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抓住战略机遇期,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逐步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包括:
  一是统筹城乡的经济发展机制。要探索建立能够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建立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工业集中集约发展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协调联动的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区域开放、竞争有序、有效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市场体系;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和土地收益统筹分配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居民住宅所有权同质化的宅基地和房屋所有权统一管理制度等。
  二是统筹城乡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探索建立经济调节科学、市场监管有力、社会管理协调、公共服务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建立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运转协调高效的政府机构体系;建立财权事权对等、保证基层政府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财税管理体制;建立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自治组织协同配合、互动促进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运转协调、功能到位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
  三是统筹城乡的文化发展体制。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具有普遍服务功能的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建立多元资本参与、符合一般市场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文化管理体制。
  四是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机制。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充分就业机制,覆盖城乡、衔接顺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建立城乡居民方便共享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制;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符合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生态评价体系。
  三、加快推进统筹城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的改革不仅涉及经济基础,而且涉及上层建筑;有的不仅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而且涉及深层次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有的可以在近期操作并完成,有的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在条件进一步成熟时实施。在这种形势下,既要坚持方向、不失时机、尽力而为,还要因地制宜、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更要把改革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抓住重点,由点及面,实现纲举目张,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两个区域进行统筹城乡配套试验的出发点所在。近期,要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
  第一,要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割城乡层面的一个体制障碍。一是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包括完善和推广部分地区已经实现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在全国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为最终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奠定基础。二是加快户籍迁移政策改革,实行更加灵活的户籍迁移政策,逐步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门槛。鼓励和支持在城镇有合法居所、有稳定收入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民向城镇转移,逐步实现安居乐业。三是要深化户籍相关的配套改革,使户籍制度真正成为反映公民身份、提供人口数据、保证公民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和行使法定权利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础性制度。
  第二,要推进城乡就业制度改革。过去我们积极推动了农民工培训体系建设,有幸的是国家发改委已将这个项目正式作为公共政府投资的项目加以支持。当然刚开始可能资金不多,但这个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对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大有帮助的。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发展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包括就业培训、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援助、就业督查以及其他服务体系建设等等。二是要彻底取消针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简化农民工外出就业手续,取消企业使用农民工的审批制度,清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合理收费。同时,要进一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使农民工像合同工一样享受同等就业权利和保障。三是加强对农民工权利的保障,严格执行合同制度,建立既适合农民工特点又适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并且要尽快探索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障异地转移办法,使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使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得以建立。
  第三,要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土地平衡、耕地保护机制。统筹土地平衡,探索区域内土地利用计划的有效调剂,继续完善和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农用地征转和土地保护机制有效结合,保证耕地的质量和数量。二是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在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支持农民以租赁、入股等方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保证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制度获得稳定收益。三是探索农村土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机制。将保障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作为土地价格形成因素,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就业培训费用纳入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探索留地安置、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安置新机制。
  第四,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农户自我保障为主,以土地保障和集体保障为补充,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保障标准合理的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这是从实际出发,低标准、广覆盖的阶段性目标,将来可从城市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统筹安排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二是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互相衔接和转移机制。在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要逐步实现保障随人口迁移自动衔接,最终实现不同区域、不同职业的人群在城乡之间、在地区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三是建立多渠道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建立各级财政社保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集中部分土地出让和流转增值收益用作社保资金。另外,在统筹城乡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将国有资本以及国有资本一定比例的经营收益转移到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使城乡社会保障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当然,也要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的规范运作机制,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建设。
  第五,要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一是要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要合理调整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责任划分,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形成支持三农的稳定财政机制,确保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比重稳步增加。二是深入开展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金融组织、金融产品以及金融市场制度的创新,规范和引导非政府金融的发展,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及农业再保险体系。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加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第六,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按照合理整合市、区(县)两级政府的综合管理部门,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机构设置原则,逐步形成城乡一体、高效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不再实行城市管理乡村的传统格局。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并且将职能逐步向农村延伸。要转变各级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调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要推进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在一定时期甚至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一些试点地区已经开始这样做,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已经开始向郊区倾斜。三是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合理界定市、县、乡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决策权限,健全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制度,建立反映城乡协调发展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奖惩机制,把能否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四是要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社区、农村居民要逐步转移到城市,要适应发展的要求。在社区管理方面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我们要扶持和培育社区自治组织,探索新时期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管理的状况,稳妥推进居委会、村委会改革,完善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自治机制。在城乡结合部和逐步纳入城市管理的区域,要在乡镇、居委会有序、稳步地推进开展此项工作。
  第七,要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一是要建立统筹城乡、互相衔接的城乡规划体制,改变城市规划区内的多重管理,城市规划区外管理缺位的现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市民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编制城乡规划,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建立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打破现有的各个部门和行业分管、各自规划自成一体,缺乏衔接的现行规划体制,把分散的规划职能统一划给规划管理部门。建立各级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起定位清晰、功能互助互补、衔接协调的体制机制。
  第八,要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包括方方面面,也包括高端服务业。一是要推进城乡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改革,实现城乡教育硬件均衡配置、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大高等院校培养适合城乡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力度。二是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08年,我国要出台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各级政府也做好了准备,中央准备投入300亿元,加上全国各地的投入,估计今年投入在医药卫生体制方面的投资要超过1000亿元。借这个机会,我们要加快和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乡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改善设备,建立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建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机制。三是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城乡统筹考虑,通过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向农村辐射和延伸。
  我们知道,推进以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需要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智慧,需要群策群力,我们衷心希望参加这次中澳管理项目国际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在下面的发言和讨论中各抒己见,交流见解,为我们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为我们制定政策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时,作为会议的主办方,我们也预祝此次国际研讨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字体:&&&&]&&&&&&&&? ? ? ? ? ? ? ? ? ?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形势
构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形势
构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摘要】:正构建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实现党建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研思考,特别是从党建工作的角度,围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者单位】:
【分类号】:D267.2【正文快照】:
构建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实现党建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研思考,特别是从党建工作的角度,围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创新农村基层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飞;;[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Z1期
李顺宽;[J];支部建设;1996年07期
李广;[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1995年02期
姜武堂;[J];唯实;1999年04期
李鹏;[J];大连干部学刊;2001年05期
,王中杰;[J];人才瞭望;1994年06期
李新荣;[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5年09期
侯松涛;;[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9期
郑景顺;;[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11期
许慧霞;;[J];华章;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吴从环;;[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杨艳平;;[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李淑华;;[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朱正辛;;[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郭安;;[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殿兴;;[A];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2008年自选课题优秀调研成果选编[C];2010年
李天明;;[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余立祥;彭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启富 记者
陈勇;[N];四川日报;2008年
通讯员 张君燕 高增红;[N];临汾日报;2008年
邓光荣;[N];楚雄日报(汉);2009年
王文珩;[N];廊坊日报;2009年
;[N];新华日报;2009年
郭永明 王小军;[N];陇东报;2009年
海城市委党校
王久龙;[N];鞍山日报 ;2009年
中共桂林市雁山区委督查室主任
王崔荣;[N];广西日报;2009年
简牟华 冉光跃;[N];铜仁日报;2009年
罗乐 陈小兰
李小华;[N];自贡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艳艳;[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庄申彬;[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李泽凤;[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邱林;[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龚斌芳;[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刘瑞泽;[D];山东大学;2012年
张迎新;[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李程云;[D];长江大学;2013年
陈丽萍;[D];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
向浩维;[D];西南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高三政治复习参考:时政: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练习题_高中政治试题_教师备课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三政治复习参考:时政: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练习题
&&&&&&&&&&★★★★★
高三政治复习参考:时政: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练习题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5:22:22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江西师大附中 张近四 一、【背景材料】材料一: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正式公布。文件作出了六方面决定: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考点链接】(三)政治学1、经济常识:(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2)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④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2、哲学常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是正确的意识,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指导作用。(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农民的小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小康。(3)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要依靠“三农”自身的努力,是内因、是根据;国家的惠农补贴政策是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4)事物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可以引起质变。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果、农产品结构可以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党和国家把“三农”问题当重点来抓,解决好9亿农民的利益问题应该是重中之重。3、政治常识(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应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三农”问题。(3)党的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4)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三、【创新练习】(一)选择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据此回答1-3题。1、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从经济学上体现了:
A.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注重社会公平 C.坚决惩治党内的腐败现象,加强作风建设D.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2、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做出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提高。从哲学上说明了:A.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与时俱进,
C.坚持统筹兼顾,恰当解决次要矛盾D.农村的改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A.党的经济领导  
B. 党的思想领导
C. 党的组织领导   D. 党的政治领导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据此回答4-6题。4、要实现以上美好图景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因为:
A.农村经济发展可替代其他方面的发展B.农村经济发展能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C.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经济发展D.经济发展自然会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5、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全会释放的最强烈信号,从经济学上来讲,为此必须:
A. 重视农业的主导地位
B.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善于抓住重点
D. 提升城市的产业化水平6、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和美好图景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8亿农民的意愿。这体现了: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④ 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最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A.①②③
D.①②④中国历史上历代政府都比较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回答7―9题。7、下列措施对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具有直接作用的有:①唐朝的租庸调制
②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 ③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④清朝推行的摊丁入亩
A.①②③④
D.①②8、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均田制”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起到了限制豪强兼并,增加政府收入的作用
D.受田农民必须负担租庸调9、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A.建立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现平均主义当今世界各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农业仍是一个国家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回答10-11题。10、法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经济不能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和割地赔款
B.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C.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束缚着经济的发展
D.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经济发展11、美国“罗斯福新政”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实质上是:A.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B.提高消费能力以使市场复苏C.保障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价格权益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完成12-14题。1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13、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疏松
D.酸性较强14、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30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增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等。回答15-16题。15、你认为下列对农民增收最为可行的措施是:
A.在南方农村大力发展畜牧业
B.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大中城市C.搞好粮食的转化和深加工     
D.精简乡镇机构、减少农业投入16、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改革要改变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应该是: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C.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D.大规模的企业种植园,农产品商品率较高(二)非选择题:17、材料一:X市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注:从2004年起,X市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了粮食补贴。材料二:X市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社会事业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产品加工率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患病就医率30206年1056051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2)请你为X市农村改革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8、读我国农村“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b(1)该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判断的理由是什么?(2)结合图a,分析图b(等降水量图)中甲区域降水多的原因。(3)图中铁路中段沿线是重要农业区,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4)P城产业结构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大,原因是什么?19、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而在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大潮中,美国、日本、俄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就制定了各自的土地政策。请问:19世纪中期的美国、日本、俄国各颁布了哪些新的土地政策?各国制定这些土地政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些变革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D 4.B 5.B 6.A 7.B 8.C 9.C 10.B 11.D 12.C 13.D 14.B 15.C 16.C(二)非选择题:17、(1)材料一说明2004年以来,X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由于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支农、帮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X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
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高。(2)第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第二,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三,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从根本上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民主管理,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18、(1)地形以高原为主。理由是等高线大多在1 000米以上,且起伏较小。(2)暖湿气流在山地形成地形雨。(3)夏季光热充足;日温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势较平坦。(4)P城有敦煌古城遗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19、(1)土地政策: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俄国: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的价格赎买。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统一征收地税。(2)原因:美国向西部迅速扩张领土,大量土地有待开发;林肯政府为据转内战局面,调动广大人民参战的积极性,顺应民意颁布《宅地法》。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更暴露出俄国的落后,广大农奴反抗 强烈,沙皇统治危机严重,被迫废除农奴制,允许农民取得份地。日本封建主经济开始瓦解,新兴地主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要求取得土地所有权,彻底废除封建领土所有制。(3)作用:《宅地法》对扭转内战局势起了很大作用,它促进了西部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推动了西部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获得了土地和人身自由,使俄国的农业经济日益资本主义化,农村阶级分化加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日本改革土地制度,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免费下载完整版试题: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城乡一体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