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90后创业成功人士士的故事?

成功人士给创业者的忠告:投资项目过于单一―世界创业实验室:创业指南|创业经验|创业故事|创业项目|创业测试|创业计划书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成功人士给创业者的忠告:投资项目过于单一 来源:世界创业实验室   摘要:创业是一件长期并辛苦的事情,需要创业者的坚持与努力,但是如果创业成功者能够对初创业者进行一些指导,也许创业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世界创业实验室-讯】创业是一件长期并辛苦的事情,需要创业者的坚持与努力,但是如果创业成功者能够对初创业者进行一些指导,也许创业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创业之路不平坦,有很多风险和挫折要面对。因此,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成功人士给创业者的几个忠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并没有表面看来那么简单,其道路充满机遇和风险,因此,创业者在创业时,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然而,一些创业者却往往没有认真做好这些准备,导致创业的失败。   投资项目过于单一   虽然单一投资因为资源和资金的集中,在项目选择正确的情况下,会给创业者带来好的收益,但放大的风险只要发生一次,就能使投资者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毁于一旦。农民工缺乏创业经验,应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可以大大减少投资风险。   投资规模过大   贪大求全,几乎是创业投资者的共性,殊不知种种危机就蛰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发。在具体投资时,应留有余力,以防风险发生,手中再无资金可以周济,以致满盘皆输。   不亲自进行市场调查   通常,创业者对他人尤其是亲密朋友的意见都容易过度信任,认为朋友的话即代表了市场的真相,自己无需再对市场进行调查,从而导致投资失败。毛主席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尝。这是万古不渝的真理,投资者更要牢记在心。   急于获取回报   创业者在初涉投资时,易受眼前利益驱动。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创业者在合作前,务必对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合作伙伴的品行、经营能力、资金实力等等,都要有翔实的了解,以减少投资风险。   创业者还要观察市场动态,要有全局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好准备。成功人士给创业者的几个忠告是不是帮助你了呢?希望大家都能创业成功。【转载务必注明:世界创业实验室-】 &&&& 更多精彩专题:  & 2012年终最新最全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世界500强管理用人之道   加薪也讲究艺术   求职简历   社会实践报告集   面试经典题库大全   创业计划书   2013年春节创业专题   英文自我介绍技巧   揭秘香港霍氏家族 关键词: && && && && && 文章“成功人士给创业者的忠告:投资项目过于单一”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世界创业实验室”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世界创业实验室”,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投稿邮箱:,欢迎赐稿。 []  []  []  []  [] 邮件订阅:白手起家创业故事_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创业故事网 大家好,为了更便捷的分享最新 ,创业故事网正式开通微信公众账号 。大家使用微信打开二维码扫描工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或者也可以直接查找微信公众号: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5,717 views | 标签: 如何开好一个服装店? 这个年头,想要自己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独立开服装店,自己当小老板,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有梦想是好的,但你要真正的去做,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真的去做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下手,怎么才能做好?如何开好一个服装店?想要把服装店开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其中大有学问。今天在这里向大家介绍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65 views | 标签: 刘真海,24岁,今年刚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毕业,其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2013年,在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下,他出资10万元创办了微型企业——重庆软晨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办公系统软件的开发。之后,两次根据市场需求转型,进行微信开发及运营服务,今年的营业额有望达到500万元。 一年以前,公司仅有3人,年收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153 views | 标签: 寒冬十二月,年关将至,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清早起床后,一个身影习惯性地前往离家不远处的猪舍,走两圈,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没有他心里才踏实。早上到猪舍查看猪的长势是他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情。而除了查看猪舍,他还要忙村上的事,帮助村民排忧解难。这就是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板仓村支部书记卢双华每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97 views | 标签: 李亦非,中国女性企业家。2008年,担任高雷GLG全球领先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2009年出任全球最大的广告与传播公司之一阳狮锐奇集团大中华区主席。2011年加入英仕曼集团出任中国区主席至今。英仕曼集团始建于1783年,是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管理公司,专注于另类及净长仓投资,集团旗下管理资产总值为645亿美元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178 views | 标签: 去年,不少在校大学生纷纷加入抢夺新生入学商机的大军,也有大学生开展网络营销,送货上门。据调查,虽然一些学生去年“练摊”有赚有赔,但都认为从中得到锻炼,收获良多。武汉科技大学一名大四学生领衔的创业团队,去年靠开学季卖生活用品半个月挣了16万元,今年开学季他们也大干了一场。   去年开学季半个月赚了16万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514 views | 标签: 阿里美国上市后,现年50岁的马云身家反超盘踞亚洲首富榜2年半之久的李嘉诚,成为新的亚洲首富。我们知道,创始人不经千辛万苦,千锤百炼,不吃一堆亏,那是很难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即便是马云也不例外。 马云不是神人,曾经也犯过许多错误,其中一些是致命的。2013年的一次颁奖典礼上,马云说,如果将来要写书,就写《阿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619 views | 标签: 2009年,22岁的80后女孩陈兰岚刚刚大学毕业,随即向家里借了3万元创业。曾经只晓得在宿舍推销衣服和雨伞的她,没想到真正创业后一颗小小的钻石,竟让自己背水一战,还一度负债十多万,后又拉着自己从事业的低谷一路走出来,在成都创立了自己的珠宝品牌,现在年销售额近千万元。 “在最难过的时候,想想一颗钻石能有58个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514 views | 标签: 迪拜,外界的第一印象是个典型的“高大上”土豪酋长国,在这里来生活的人要么是才能出众的高级白领,要么就是腰缠万贯的土豪。但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机会的非典型“新兴市场”,适合各个阶层的人在这里生活和创业。 何谓“非典型”?是指迪拜拥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各种全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395 views | 标签: “当时也是非常的犹豫,回家了一切归零,从头开始,怕一事无成,在外打工好歹一年也能有个几万元的收入。”这是贵州省长顺县敦操乡敦操村苦竹组村民韦富荣返乡创业前的顾虑,而如今,他已是该乡最大的养蜂大户。 在长顺县以及周边的县市,敦操乡的土蜂蜜很有名气,但是由于都是传统的饲养,形不成规模,产量少,经常供不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458 views | 标签: 《涛女郎》是2014年现代都市情感励志剧,由李毓芬、林佑威、温升豪等主演。剧中以独特的网络创业题材为背景,讲述女主角李毓芬在经历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别样爱情后化身成为网络经营界女强人的故事。她蜕变成“涛女郎”的过程引起了大家对“网络卖家”这个职业的新关注,不少资深卖家在看了剧集之后表示:“女主角田心开网店时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300 views | 标签: 他,用平凡的刻刀,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刻出精美而别致的印章。他,用简单的钢笔,在薄薄的宣纸上描绘长卷,更传奇的是,在贝壳或者石头上也能绘出多彩迷人的人文风景。他就是一位80后大学生创业者——肖治鹏。   荣耀:小有名气 头顶多个光环 2012年,肖治鹏从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毕业。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刚离开校园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450 views | 标签: 前几年,世界最年轻亿万富翁的宝座一直被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独占。然而今年,这一头衔易主,Snapchat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收入囊中。Snapchat是一款手机通讯软件,最大的特色就是讯息会在传出的10秒后自动焚毁,,不会留下任何纪录,而该软件也可以分享讯息、照片、影片,主要的使用者多半是欧美国家的年轻人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504 views | 标签: 一袭橙色的风衣,丝巾简简单单的挽个结,恬静的微笑,淡淡的湖南口音,眼前的毛小青,一点都不像个“女强人”,而像是一个温婉的大学老师。 但她又的确有着一份成功的事业:1996年辞职下海,在北京开毛小青美食城,最高峰时有过8家连锁店,一道远近闻名的红烧肉;2007年,她又在北京南郊大兴区开了建筑面积逾两万平米的红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416 views | 标签: 日,湖人击败森林狼拿下3连胜,科比得到26分,生涯总得分达到32310分,他成功超越迈克尔-乔丹升至NBA历史得分榜第三位。虽然总得分已超越乔丹,并且被认为是迄今最接近乔丹的球员,但随着时光流逝,科比的篮球生涯已经渐入尾声。科比显然不想只在篮球场上拿来和乔丹比较,他曾经研究过乔丹以及魔术师的商业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468 views | 标签: 投资小见效快的生意有哪些?随着国内创业氛围的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自主创业的大军。创业故事网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更需谨慎,想要避免风险一定要谨慎的选择!投资小见效快的生意就成为每位创业者心中神往已久的项目!   投资小见效快的生意:手工制作杂货铺 手工制作杂货铺近几年商机比较不错。目前, ...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阅读:778 views | 标签: 最新故事热评故事随机故事 创业故事大全文章归档 Copyright (C) 尽在 ... 站长QQ:. . . 博客统计日志总数:371 篇评论总数:21 篇标签数量:629 个链接总数:23 个建站日期:运行天数:468 天最后更新: 最活跃的读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创业故事网微信公众号:cyegushi 看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品人生百味。牛男网订阅友情链接 每月一千万个读者,伴你成长 每天学一点,成为更好的男人下载牛男网手机端我想看成功人士的 故事或是创业史 有谁有谢谢 我想看成功人士的 故事或是创业史 有谁有谢谢 如题,我想看成功人士的 故事或是史 有谁有谢谢 朱金凤――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20年前,她从机电厂下岗,一家三口失去了生活的来源;20年后,一个资产1.5亿元的企业集团在她身后崛起,她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米王”。

20年前,她身患绝症,几乎被“判了死刑”;今天,她依然神采奕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接受“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的荣誉。

这2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朱金凤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人生风雨路,回首间皆是坚强铺就。

朱金凤原是沟帮子镇机电厂职工,该厂曾经是效益不错的企业。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平静而安详。

然而好景不长,80年代后期机电厂倒闭了,朱金凤端了多年的“铁饭碗”一下子没有了。看着天真无邪的女儿,朱金凤的心中充满了愧疚,连一毛钱都得算计着花的朱金凤无法向女儿诉说这一切。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朱金凤为日子犯愁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向她袭来。她病倒了,并被诊断患了绝症。看着医生开出的诊断书,朱金凤几乎垮掉。躺在术后的病床上,想想没有了,治病又欠下外债,朱金凤几乎感到绝望。

然而,要强的她并没有在困难下屈服,她擦干眼泪,决心以更大的勇气迎接生活的洗礼。

在沈阳住院期间,朱金凤看见许多出租车司机是女性,受到启发。她不顾医生和丈夫的劝阻,提前办了出院手续。出院后,朱金凤一面继续用药治疗,一面到北镇学汽车驾驶。学驾驶时,由于身单力薄,朱金凤要在坐垫下面放几块砖才能够得着方向盘,“一天下来,屁股坐炕都疼”,提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几个月后,她终于拿到了驾驶证。随后,她贷款买了一台旧面包车。一个人既开车又卖票,不顾白天黑夜、冬寒夏暑,朱金凤跑起了客运。她当时是跑车的人中惟一的女司机。

阴霾的天空露出了希望的曙光。1991年,开了3年面包车的朱金凤已有了3万多块钱的积蓄。

这一年,朱金凤去北京复查身体,街上许多人用白面换大米的现象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一下子想到家乡是大米的故乡,到北京卖大米肯定有市场。于是,她和丈夫将积攒的3万多元钱拿出建厂房、购置设备,开始了米业加工的

大胆尝试。朱金凤的之路由此打开。

创业是艰难的。刚开始由于粮源不足,她不得不到周边乡镇收粮,每天早晨4点钟出发,

收完粮食后再雇四轮车拉回家进行加工,为了多收点粮食,有时午饭都顾不得吃。而最艰苦的要属她在寒冬里跟着押粮,手脚冻得失去知觉。加工米时满身落得都是稻糠,连眼睫毛都是白的,稻糠呛得不住咳嗽,喘不过气来。朱金凤坚强地挺过了创业初期的困难,加工厂规模越来越大。2000年,她正式成立了五峰米业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集团资产总值达到1.5亿元,下设24个分厂,有员工2000人。企业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日本佐竹全自动水稻深加工生产流水线20条,日加工能力500吨。生产的“五峰”系列产品,覆盖全国26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吉尔吉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然而朱金凤并不知足。她柔弱的身体里面,流淌的是创业的激情,她想的最多的依然是企业的发展。

“今年最大的事是上米糠油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谈到企业的未来,朱金凤神采飞扬。米糠油是继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之后的又一新保健食品用油。目前,五峰米业集团已完成了技术引进、基建工程,从德国引进生产线2条,并已安装调试完毕。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年产精品米糠油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

今后几年,企业还将在营养强化大米、乙醇汽油等方面寻求突破,实现企业腾飞。

2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期待着20年后再聚首。到时再看我们的主人公――朱金凤,她将书写又一个怎样的传奇?

浙商叶枝勇、叶枝强的创业故事
继2007年投资5000万元,在邵武市和平镇创办了叶之林木竹有限公司之后,2009年,再度斥资8500万元,在邵武经济开发区进行企业的二期扩建。回顾10几年的风雨创业历程,叶之林公司的“掌门人”叶枝勇、叶枝强兄弟俩,他们不断实现着跨越。从浙江到福建,他们在“海西”这片热土真正找到了自已的位置!
齐心协力闯商海

叶枝勇、叶枝强兄弟俩是浙江省庆元县土生土长的农民孩子,哥哥比弟弟大10岁。也许浙江商人骨子里就有一股创业劲儿,1993年,还在读初三、仅16岁的弟弟叶枝强,便与哥哥商量着一道携手创业。初三一,兄弟俩就靠着家中亲友七拼八凑的几万元,办起了一家木地板生产厂。

刚刚创业可谓“一穷二白”。因为不要租金,他们找到一间单位废弃的“危房”当厂房使用。没有钱买设备,兄弟俩就自个儿摸索。他们到农机厂买来配件,没日没夜地研究、拼装,实在搞不懂,就去买成套设备的说明书,“依葫芦画瓢”地进行仿造。虽然文化不高,但凭着悟性和韧劲,兄弟俩硬是“造”出了几台像模像样的土机器。再雇上10几个工人,一个“作坊式”的企业,便在那年诞生了。

木地板厂创办初期,他们既要当管理人员管理工厂,又要当生产工人,搬原料、修机器,甚至还要当营销人员,拉着产品到外地城市四处找买家和经销商,兄弟俩可谓尝遍创业初期的艰辛苦涩。

别看弟弟年纪小,却对做生意颇有“研究”。早在读小学时,年仅八九岁的叶枝强就敢把家里种的瓜果,拉到市场上去摆摊叫卖。上初中时,还带着一帮同学,收购干货进行转卖赚利差,做起“倒爷”。企业创办后不久,兄弟俩便自然形成了分工,因为弟弟有生意头脑、善于经营,便主要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哥哥年纪更大,性格沉着、办事稳妥,便主要负责企业的对外事务协调。就连关乎企业命运的一些重大决策,兄弟俩商量之后,最终拍板做决定的还是弟弟,真是“人小胆大”呀。

在谈到兄弟俩人的分工时,哥哥叶枝勇坦然地对笔者说:“不管怎么分工,关键是要发挥好各自的长处,只要对企业好,不再乎谁‘领导’谁!”在实际工作中,兄弟俩不论是在困境逆境,都相互扶持,互相鼓励,配合也十分默契。公司取名“叶之林”,就是取兄弟俩名字中前两字的谐音,寓意兄弟俩联手打造的企业,将枝繁叶茂!

投资从150万追加到5000万

在浙江创业的几年里,兄弟俩的企业几度“升级”。木地板厂因为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虽然用了最好的原材料,“小作坊”最终还是被挤出市场。1998年,凭着创办木地板企业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教训,兄弟俩转型在县城创办了一家竹制品企业。渐渐地,兄弟俩有了“企业意识”,开始懂得了营销、客户、管理、市场等概念,企业逐步扩大、走向规范。2002年,兄弟俩创立了叶之林工艺品厂,并通过引进先进企业的营销模式,在各地迅速建立起销售网络,“叶之林”品牌也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由于浙江当地毛竹资源匮乏,企业做大后发展遭遇瓶颈,兄弟俩开始四处考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经过多方考察,2006年兄弟俩选择了邵武和平镇。刚开始,他们看中的是这里的资源,只准备在这里投资150万元,征地30亩,建设一栋2000平米的小厂房,办一个半成品加工基地。

但是,因为兄弟俩在邵武的所见所闻,以及深切感受的“礼遇”,仅仅在来到邵武的四五个月之后,便使兄弟俩改变主意,最终兄弟俩在这里投下了5000万元,征地100亩,建设9栋2万平米的厂房――

企业用地是地属企业用地,征地协调难度大,从乡镇、邵武市乃至南平大市,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全力帮助解决。企业投产前,所在地乡镇“一把手”,几乎每天都要到企业一趟,上门“找问题”解决。从采买沙石料、找公司食堂厨师,到安排员工住宿,大事小事全部亲历亲为。不仅是乡镇领导,邵武市领导更是关怀倍至。市委主要领导连续二三年到企业食堂,与企业员工一同过元宵节,并现场了解生产经营情况,还多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和银行家到企业现场办公,解决融资问题。哥哥叶枝勇的孩子因为户口原因读书遇到麻烦,市领导就亲自出面给予解决。

兄弟俩回忆在邵武的这几年,不论到哪个部门、找谁办事,从没有碰壁,不需要找人托关系,所有事情一样办好。甚至许多连浙江都没有的政策和便利,兄弟俩在这里都“享受”到了。叶枝强如此评价当地的官员:“他们说话最算数,只要承诺过的一定会做到,从不乱开‘空头支票’!”

兄弟要做地道邵武人

不仅仅是政府,兄弟俩与当地老百姓相处得也十分愉快。兄弟俩都感觉,当地的员工不仅吃苦耐劳,而且不会挑三拣四,民风纯朴、热情,这也是企业能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创办初期,公司给员工开的工资较低,可员工却不嫌弃,一样保质保量做事。当地员工说:“创办初期企业还很困难,工资低点没关系,只要企业发展好了,我们还愁没事做、没钱赚?”

记得还是基建那会儿,当时正值雨季,一次下暴雨工地严重积水,没想到三分之一的员工,从自家拿来了锄头等工具,自发地到工地疏通;浇注水泥地面时,晚上也正巧下雨,兄弟俩担心刚浇注的水泥,肯定被雨水打坏。可是第二天一早到了工地,才发现已有员工在夜里悄悄把水泥地铺上了薄膜;逢年过节,员工们就会争相抢着请兄弟俩到他们家中吃些小吃,并送上土特产……每每想到这些纯朴员工的所作作为,兄弟俩打心眼里感动。

在邵武这座包容、和谐的城市里,叶之林公司的发展如鱼得水,迅速扩张,仅仅2年之后的2009年,兄弟俩便再度斥巨资扩建,在邵武经济开发区征地120余亩,到8月上旬,扩建项?已完成一万多平米的厂房建设,明年上半年便可正式投产。目前,公司在当地建立了2万多亩的原料基地,并在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营销网络,发展后劲十足。

来到福建邵武虽然只有短短四五年时间,但兄弟俩对这里已经有了深深的好感,企业也这里深深扎根。如今,兄弟俩不仅仅是事业在邵武,就连整个家也都安在了邵武,老婆、孩子、父母、岳父母、表兄弟……,兄弟俩家族的亲人,已有30多人在邵武“安营扎寨”。哥哥叶枝勇的女儿是学海关专业的生,前不久也放弃了在杭州的高薪工作,投奔父亲来到邵武。弟弟叶枝强的两个孩子都在邵武出生长大,大人们问他们家乡在哪,他们会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的家乡在邵武!”兄弟俩都说:“事业、家庭、亲人都在这里,今后我们就是地地道道的邵武人了!”

兄弟俩还感叹,“海西”的政策这么好,我们外地客商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我们今后还要在这里大展拳脚呢。目前,我们在浙江的公司总部正在办理清算,下半年,那边的机构、人员、网络等全部都要迁来邵武,届时,我们公司也将成为地地道道的邵武公司 放眼浙江民营企业,排名前几位的浙商几乎都是“草根”出身,没有值得炫耀的第一份,也没有让人羡慕的后台靠山:鲁冠球第一份是打铁,徐文荣、李如成躬耕田亩,邱继宝、南存辉摆摊修鞋,胡成中是一介裁缝,郑元豹是工人,郑坚江是修理工,汪力成是丝厂临时工……

  这些白手起家的商界杰出代表,在中国市场经济刚萌动时,靠自己的勤劳、精明抓住了好时机。他们大都从事着传统行业,一步一个脚印累积起自己的财富,事业根基比较扎实。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企业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坚持不断学习,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谱写了浙商传奇,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资深企业家。

  不知道朱金根当初在金属机床切削表演中引来一片赞叹时,是不是就注定了30年后他会接手这家企业,并在他手上完成海外收购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不知道郑永刚主动接过连年亏损的服装厂时,是不是已有创造一个中国服饰的国际品牌的打算;也不知道徐文荣18岁那年当上供销社营业员时,是不是已预示着将有一个横店集团横空出世……

  走访了多位知名浙商,发现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与现在的事业相去甚远:谁能想到当年在路边给人修鞋的南存辉,后来打造了中国低压电器第一品牌;谁能料到,当年在农场里默默无闻,直到不惑之年还毫无成就的宗庆后,打造了国内第一饮料王国;又有谁能想到,如今奥克斯集团总裁郑坚江,16年前还躲在大山沟里做修理工……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许与成功没有直接关系,但在选择人生起点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将来要走的路。记者对浙江的企业家做了个小调查发现,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虽然五花八门,但或多或少对今天的成就有所影响。

  出身:有胆有识的“草根”一族

  典型人物:南存辉

  做修鞋匠,我明白了质量就是生命

  白白净净、风度翩翩的南存辉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应该生长在富裕的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实,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长环境都很一般,南存辉并不比别人幸运。

  从六七岁开始,南存辉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上街叫卖。13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很沉重地告诉正在念初中的他:“不要再读书了,家里需要你。”

  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一躺就是两年。作为长子,南存辉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父亲是街坊上手艺精湛的老鞋匠,南存辉的第一份工作自然就子承父业,做了一名修鞋匠。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在温州柳市镇走街串巷,摆摊替别人修鞋。

  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南存辉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近几年来,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他生活照样俭朴,还让在美国留学的儿子自己勤工俭学挣生活费。儿子假期回温州,南存辉也要求他隐姓埋名,换上工作服到正泰公司的车间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

  南存辉在事业上很专一,从事低压电器几十年已经做到了亚洲第一,但他还是跟记者说:“我还没有做到最好,只有把这块市场做到最好了,我才会考虑做其他的。”踏实是他给人的第一感觉,这跟他的修鞋经历分不开。

  有一次,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补鞋的锥子不小心深深地扎进了南存辉的手指,他咬牙拔出锥子,包上伤口,忍着巨痛,坚持为客人补好鞋子。尽管年轻,在附近的同行里,南存辉的生意一直最好。原因就在于他不但动作熟练,而且总是修得更用心一些,质量更可靠一些。

  看着孩子小小年纪过着这么辛苦的生活,怕他受不了的父亲经常用朴素的道理告诫南存辉:百脚的蜈蚣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做人做事也一样要踏踏实实。

  正因为南存辉修的鞋质优价廉,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后来许多人宁愿舍近求远跑来找他修鞋,这使他明白,质量就是生命线。这也为他后来极其重视产品质量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身:不甘平庸的文化阶层
  典型人物:郭羽

  认识郭羽的时候,边锋刚刚被盛大收购,他大赚了一笔,用这笔资金创办了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自己开发原创网络游戏。不可否认,他的营销比游戏做得更好,不久前,他卖了天畅专心做共合网,同时又看中了一家新的网络公司打算投资。但无论做什么,他没有离开网络。

  “真正的第一份工作应该是当语文老师,但那一年课没好好上,却出了三本书,一本武侠小说,两本诗集。真正以工作状态去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从杭师院,郭羽毫无选择地被分配到学校当了教师,不过这位在里上蹿下跳的活跃分子并不喜欢教师这个稳定的职业。

  1993年,一起写诗歌的哥们都去海南了,郭羽也买了一大堆花衬衣花短裤准备南下。临走前一天忽然得到消息,杭州一家?社要招人,郭羽心动了。做记者,引领社会舆论,这种感觉就好比当年在大学里写诗歌做“文化领袖”一样,郭羽立即改变了“下海南”的想法,进报社做了记者,2年后又进了电视台。“这个行业对我未来的影响很大。”

  做不做得成舆论领袖暂且不谈,郭羽进入记者行列后,发现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总能接触到最优秀的人,最先进的事物。

  1995年,郭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花了6500元买了台386,上网还要拨长途到上海。

  同样是因为采访,郭羽认识了联众创始人鲍岳桥。几年的记者生涯锻炼了他的敏感性,预感到棋牌游戏未来的前景,郭羽半只脚跨进了商海,投资了边锋。

  “在我真正下海之前,策划过一系列节目,采访了鲁冠球、宗庆后等前辈,说是采访,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偷拳头,有目的性地了解一些东西为自己所用。”

  郭羽分析自己的性格:“除了老婆,我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一般只有3~4年,之后就会追求新的东西。”如今的郭羽很潇洒,也真正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投资好项目,开始可以自己带团队,找到好的团队再退出。

  古人投笔从戎,今人投笔从商,吸收了先进知识的文化人总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浙江也不乏来自文化人的浙商队伍,主要来自3个人群:出身,如颐高集团的翁南道、宋城集团的黄巧灵;记者出身,如天畅科技郭羽、养生堂的钟;教师出身,如阿里巴巴[18.740.32%]的马云。他们是有知识的一代,一般第一份工作比较稳定,但心却不安分,于是出来。他们所从事的大都是服务、消费品、新兴产业,他们大都能言善辩,策划能力和发现新商机的能力都很强,展现了新浙商群体的另一面。他们让浙江的经济更具活力,商业格局也更加完整。

  出身:始终是工人

  代表人物:凌兰芳

  做工人,也要做到最出色

  1970年,凌兰芳17岁,初中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浙丝制丝二厂工作。在这家企业,他经历了入党提干、打倒受审、重新起用、奋起创业这几段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他在这家企业里一呆就是37年。5年前,他又成为这家企业的当家人。

  刚进厂的时候,凌兰芳是一个送茧工,因为个子矮小,背不动茧包,也推不动茧车,他咬着牙练。今天的凌兰芳步履快捷走路带风,他开玩笑说:“这身功力就来自当年当送茧工。”

  那时工厂常停电,就要人力接替电动机,把煮熟的茧子从机器的“肚子”里摇出来,一般人只摇十来下就气喘吁吁要换人,可凌兰芳总是越摇越猛,不服输的精神让这个小个子受到了大家的敬重。28岁那年,他一人一口气把煮茧机整整摇了一个回转,当最后一笼熟茧摇出来时,凌兰芳脸色煞白,踉跄几步,栽倒在茧包上。“我老婆也就是我当时的恋爱对象,常骂我‘神经病’。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不过至今尚未有人破我这个记录呢!”凌兰芳自豪地说。

  现在,厂报《丝绸之路报》上署名“宋俭功”的文章,员工一看就知道是凌董写的――“宋俭功”者,送茧工也!凌兰芳一直都把自己当作这个厂的普通工人。

  刚进工厂那会,他常给没文化的工人念报纸写家信打开水买点心,乐于助人。凌兰芳很快被组织上作为接班人培养,21岁就当上了大企业的党委书记。但是到了文革后期,凌兰芳被看作“篡党夺权的野心家”,受到了严厉审查,每天在车间里“监督劳动”,有时达到11个小时。那些朴实的工友,虽然弄不明白一个年轻人转眼间的政治沉浮,但是出自内心的怜悯和同情让凌兰芳感受到一丝温暖。许多员工偷偷地给凌兰芳送吃送粮票,帮他缝补衣服,说些安慰的话――在当时的环境里,这样做是有可能受政治牵连的。

  凌兰芳至今回忆到这些情景仍然感动不已。所以尽管现在他已经接手工厂成了当家人,还是把工人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

  能在一家企业从头坚持到底的知名浙商不多,就像只谈了一次恋爱就结婚并且相守到老的夫妻一样难得。杭州机床集团董事长朱金根也是一个。他们的所有人生足迹都离不开他们持续了几十年的“第一份工作”,投入的感情自然不用说了。多年后他们成了企业的当家人,特点也非常明显:他们关心员工,企业文化做得好;同时,这样的大厂有不少的老员工,除了创业,这样的企业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采访了这么多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说明,人生重要的不是在起步,而是在转折。未来的掌控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谁能想到,日本佳能公司的开创者之一御手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北海道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助手;又有谁能想到台湾商界巨擘王永庆最初只是个茶楼跑堂;人们恐怕也不知道戴尔公司的创立者迈克?戴尔的第一份工作还和中国有点关系,他在一家中国餐馆当过小工……

  谁都有过年少无知,谁都有过书生意气,人生起步不容易,但在少年时却没有那么看重选择?似乎时间多的是,还有无穷尽的明天等着我们去折腾,去拼搏。昨天与一位五十多岁的朋友聊天,他感叹,小时候总觉得日子很长,年纪越大,日子好像越过越快,一眨眼,竟临近退休了。人生在世,本如白驹过隙,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

  第一份工作,与成功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不管你现在在干什么,不代表你将来也干什么。未来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后创业成功人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