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理财陷阱

您所在的位置:
& 投资指导 & 正文
专家教你识破银行的五大理财陷阱
日14: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宣传误导之惑
网友晒出“潜规则”,买保险、存定期等附加条款出水…[]
某些银行理财经理在给投资者推荐产品或服务时会片面夸大产品的收益,而将风险或附加条款避而不谈。例如最近挂钩型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风险和收益总是呈正比的,如果一味宣传所谓“预期收益率”而不提示风险就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变相侵害。
银行理财专家支招: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也要“货比三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同时,要理解银行产品存在收益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都是很自然的。再者,对理财师的级别和理财产品的类别有个清醒的认识是第一步。而作为银行,有必要普及推广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制度,将风险承受力作为产品的风险等级设计标准之一。
多端收费之怨
如今,信用卡年费、超限费、滞纳金、挂失手续费、开具(存款、清偿)手续费的小额账户管理费等一系列费用数不胜数,持卡人一般在办卡选择时都很少进行横向比较,当事件触发时往往会抱怨高收费。其中还包括很容易被消费者忽略的还款利息,目前多数银行的信用卡透支未足额还款时,刷卡人都要按全额缴纳利息;某家银行信用卡消费短信提醒还需要征收每年36元的信息服务费。
律师意见:在选择时尽量避免条款不明、漏洞多的业务或产品;其后也要逐步建立维权意识,并利用舆论、民间或法律的方式有理有节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无法避免的借记卡年费,建议市民有效利用借记卡综合投资理财功能,以收益抵冲年费。
隐形条款之愤
消费者在开办某些银行业务时就没有被告知某些隐形费用,例如办信用卡时,某行条款中有“乙方以外币结算方式进行的消费和取现所产生的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清算汇率按照国际信用卡组织及甲方的最新规定办理,乙方同意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所有汇兑损失、佣金、费用及收费”。其中,“最新规定”和“所有费用及收费”就很含糊不清,办卡者在成功成为客户时就自动失去了辩驳的机会。还有某些银行在销售完产品后没有建立理财产品账户或注明产品到期日。
银行理财专家支招:隐形条款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原因有二:其一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故意隐瞒;其二为消费者在选择时漠不关心。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隐形条款并非不在合同规定的内容当中,只是由于受到的关注不够而常常被忽视。
霸王条款之恨
办理按揭贷款买房时必须要办房贷险;与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购车贷款时也需要被强制购买车贷险;办理信用卡不论成功与否,个人向银行提供的个人资料都没有索回的权利。这些霸王条款着实让消费者很无奈。
律师意见:霸王条款总是发生在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况下,虽然这些都是所谓“国际惯例”或“行业规则”,但是需要消费者理性对待并合理维权。例如耗时8年才取消的房贷“律师见证费”就是在消费者和消协的质疑和呼吁下成为历史的。
网络安全之忧
网上银行业务占据的市场份额已越来越大。而随之而来的网银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但由于消费者举证困难,银行往往拒绝赔偿。
专家建议:目前,、和农业银行纷纷推出了U盾,Ukey和K宝等网络安全设备。虽然网银数字证书、动态密码需要一定费用,但是和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喜好通过例如支付宝、快钱、银联电子支付和财付通等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一样,提高网银安全使用意识正当时。
[责任编辑:yeekili]
相关专题:
财经天下评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银行理财陷阱何其多?
新闻来源:
新闻作者:徐 宁
添加日期:12-10-31 09:08:06
&&&&&&& 当下,随着广大投资者理财热情的提高,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也因此变得活跃起来。然而,名目繁多的理财方式和投资途径背后可能暗藏着华丽的陷阱,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如何避免中招,广大投资者值得引起重视,提高警惕。
银行理财产品的常见陷阱
&&&&&&& 时下,很多银行营业厅宣传广告上都是收益率颇为吸引人的理财产品,然而其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销售人员出于赚钱、推销产品的目的,不会完全把风险说给客户听,却夸大收益率,造成对合同的误解。在募集时期,银行往往把预计的到期收益率变成实际收益率来向投资者销售。而最后产品到期不能兑现承诺,通过延期或让投资者自行承担等方式来转嫁风险。
&&&&&&& 还有一些说明书在定义上较为模糊,比如合同规定的本金是否包含收益转存的部分,返还本金是否扣除服务费,发生亏损是否还收服务费却并不清楚。再比如,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将“高风险理财产品”的“高”去掉。一些理财产品在免责条款上“打太极”,合同绝对性的字词如“完全符合”等。一些合同要件不连贯,因此合同的附件、产品说明书、风险提示书等都会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要注意连贯,只看合同的一部分不行,认真地阅读每一部分并及时进行咨询。
&&&&&&& 有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使用专业难懂词句,投资者无法完全理解。例如,三年之后,如果该公司不破产,将归还本金并按实际情况支付收益。事实上,一旦公司破产,投资者可能会血本无归。
如何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 理财产品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看你是不是买到了合适自己的理财产品。那么怎样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呢?
&&&&&&&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况”,包括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承受态度。一般银行会把理财客户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和积极型三大类。不同类型的客户在产品选择上应该有所不同:比如一般保守型的客户不应该在股票类产品上做过大比例的投资,适合稳定收益的信托类理财产品;积极型的客户可以适当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以获得高收益的可能。
&&&&&&& 其次,要了解产品的投资方向。在理财产品销售火爆的情况下,切忌投资者盲目跟风。投资者在了解自身情况后,要对希望购买的产品做一个深入的了解,投资债券,还是股票或挂钩汇率,收益率如何计算等。如果自己不理解,一定要请理财顾问解释清楚再买。产品投资方向直接决定该产品的风险和收益。
&&&&&&& 第三,要了解产品流动性。拿到产品合同除了要看产品投资方向、期限、收益如何计算,还需要看该产品是不是可以赎回,费率是多少,能不能质押,也就是产品流动性情况。
&&&&&&& 第四,要了解产品的风险。产品购买时及时看清楚合约上的风险条款,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
下一篇:无
 推荐图片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陷阱多 购买前先弄清风险_银行首页_行业动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陷阱多 购买前先弄清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陷阱多
  “10万元起,年收益率25%;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懒人理财百万富翁不是梦……”这是一款多么诱人的银行理财产品,然而,让投资者意想不到的是,到期时却出现亏损的结果,有的产品公开宣传年收益率6%,到期时却亏损16%………近期,不少银行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到期,出现亏损,引起投资者的不满,相关的投诉也非常多。
  最近几日,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广泛走访了广州市的十余家银行,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与银行销售理财产品不规范引起的误导有很大关系。
  文/记者方利平 李震
  不规范销售1:银行销售不提示收益率区别
  1月30日,工行一款针对高端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到期,净值只有0.83元,投资两年亏损16%,备受投资者质疑;因代理销售的一款券商理财产品,投资6个月亏损将近40%,遭到投资者的广泛投诉。而、渣打银行也因境外理财产品出现巨幅亏损而备受质疑。
  “预期收益率”可靠否
  本报记者查询了大量银行理财资料后发现,近期出现亏损的理财产品,多是投资或者挂钩股票和基金的产品,由于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股市低迷,此类产品收益率受到拖累。
  本报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与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习惯随意标示预期收益率有很大关系。如工行亏损16%的理财产品,原本是主要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开放式基金及可分离债券中所含有的权证等高风险市场的产品,收益率根本无法预测,然而工行在推销该款理财产品时,却给出了年化6%的预期收益率,给了投资者明确的预期。结果亏损高达16%。
  而兴业银行代售的被投资者广泛投诉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是一款主要投资股市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其风险极高,但是银行在推销产品时,宣传栏却公然打出了“10万元起,年收益率25%;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懒人理财百万富翁不是梦;行长推荐:避险之王――东风5号集合理财……”的广告。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银行后发现,大部分银行理财经理在接受投资者咨询时能提示风险,对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也不会公然给出“预期收益率”。不过在区分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具体风险解释方面,提示仍然不够。
  前日,本报记者来到滨江东下渡路的一家银行网点,遇到了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退休老人罗阿姨,罗阿姨表示,自己好不容易攒了5万元,看到银行门口的宣传黑板上写着78天,收益率高达5%,便想购买理财产品以提高收益。不过当罗阿姨问银行工作人员,购买5万元78天能有多少钱收益时,银行工作人员因为忙,拿了一个计算器给罗阿姨,要其自己算。
  罗阿姨算来算去,开始以为78天能有2500元的收益,后来记者从旁提醒,5%是年化收益率,还需要除以365天算出1天的收益,然后乘以78天,才能算出78天的实际收益。结果记者帮罗姨一算,只有534元,比存银行3个月定存只多100多元。而当罗姨咨询产品有没有风险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保本,但是有风险,随后拿出一份产品说明书给罗阿姨说,你自己看吧。看着长达好几页充满专业术语的说明书,罗阿姨心里很没底,最后退却了:“还是存定期吧。”
  各类收益率区别很大
  记者发现,无论是银行宣传产品,还是银行理财经理解释产品时,很少明确区分年化收益率与收益率的差别,其实两者之间实际差异很大,如罗阿姨咨询的产品写着收益率为5%,如果是年化收益率,则78天只能获得534元的收益;如果是收益率,则罗阿姨的收益可高达2500元。
  不规范销售2: “围追堵截”储户卖产品
  而本报记者在银行采访时,也遇到了对银行服务充满怨言的李小姐,据李小姐讲述,去年12月底,赤岗北路某国有银行内人头涌动,李小姐到柜台办理储蓄业务,结果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已有10万元存款,于是旁边走过来一个理财顾问,热心地向李小姐推荐称,银行正在卖一款理财产品,期限是90天,收益率超过5%,是否需要购买。
  李小姐有些迟疑,然而该理财顾问不断催促道“如果再不买,这款产品就没有了”。
  随即,就被告知这款产品已经售完了。于是该理财顾问又推荐了另外一款90天的产品,而且不断催问要不要买,说不然又会被抢光了。还没来得及看具体的产品说明书,李小姐便稀里糊涂地购买了这款产品。
  事后,李小姐表示,十几页的产品说明书根本没时间看,理财顾问没介绍一会就催着购买,至今都不明白其所说的收益率5%是怎么回事。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热销,而营业厅里最基本的存储业务的资源反而被理财产品占有。如在银行排队办理存储业务时,经常会受到理财顾问的“骚扰”,而像因客户购买理财产品而插队的情况居然被银行所允许。
  不规范销售3:故意模糊本金的现金价值
  为了帮女儿将压岁钱存入银行进行理财,19日,王女士带着小孩去建行滨江东路上的一家支行办理开户手续,一大堂经理过来说:“存钱利息低,还不如给女儿一款银保理财产品,中长线投资,收益高许多,每年存1万元,存够5年就可以,现在存,下个月就可以固定返还1780元,以后每两年返还一次,而且每年还有分红,5年后,你可以将本金都拿出来。”
  王女士算了一下,存够5年,到第六年末,就可以固定返还4次,总共可以获得7120元,便咨询了一下每年分红,银行工作人员说,这个不固定,但是去年该款产品每1万元的投保额分红分了639元,收益率高达6%以上,过去几年最多的有1000多元,基本在6%~12%之间。银行工作人员还特地拿出一份8岁小孩投保该款产品的现金价值对应表,向王女士解释说,第6年支取的话,不仅可以获得52016元的支取金额,而且可以获得8809元的万能账户价值返还,另外追加了每年6%红利。
  王女士致电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咨询,结果解释称,第六年返还时,保险公司退还的资金除了每年分红和年终红利外,本金按现金价值返还。
  现金价值因人而异,很难确定,但是如果按照银行人员提供的现金价值表,第六年的现金价值只有38461元,而非银行工作人员所说的52016元。
  理财产品
  问题系列之一
  消费提醒:
  买理财产品先弄清风险
  对于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乱象,银监会曾多次出台政策进行规范,例如对于保险产品,2010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便明确规定:“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上述产品简单类比,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
  银行渠道理财产品销售的不规范和误导,可能令投资者陷入超出预期的巨大风险中,一旦市场波动,不仅会令投资者面临巨亏,也将令银行的信用受损,并且面临相应的法律纠纷,甚至需承担赔偿投资者的部分损失。在理财产品销售问题上,银行和投资者是一赢俱赢,一损俱损的关系。香港的迷你债券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将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仔细咨询理财经理、看清楚相关合同,弄清楚自己的产品是否100%保本,风险在哪,最坏的情况可能亏损多少等基本问题,其次才是比较收益率,切忌稀里糊涂就被银行理财经理吹嘘的高收益率所诱导。银行理财陷阱 201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理财精讲 01全套视频联系QQ: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举办留学移民投资趋势论坛 121217余额宝资金规模突破百亿 穷人理财挑战银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天弘基金联手开发的余额宝推出一个月,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客户数已经突破400万户。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相比,目前余额宝的收益远超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以日为例,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4.682%,而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仅0.35%。对此,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表示,余额宝是客户的投资行为,还谈不上对银行业构成威胁或冲击。【新华理财】如何利用银行年底揽储战赚钱(动画版)又到年底,各银行间又开始了揽储争夺战,本周我们就来给您支支招,看如何利用银行年底揽储争夺战来赚钱。记者调查:巨额存款竟变理财产品
“银行存款”亏损30%[财经夜行线] 银行理财陷阱 - 理财陷阱的消息 - 太平洋保险理财陷阱银行理财陷阱相关视频 有关“银行理财陷阱”的搜索结果高收入人群如何做好理财规划—专访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贵宾理财中心 130722恒生银行 - 分享庄泳的理财故事冷静炒股VIP超清 银监会整治银行理财产品致股市大跌2014年银行从业资格 完整加Q:②⑨②零零②⑦⑧⑧⑦可以下载个人理财课件视频002银行理财产品 为何越理越穷? 110609【新华理财】互联网金融遇上传统银行(动画版)当互联网遇到金融,一切皆有可能,当互联网金融遇到传统银行,想必刀光剑影也是意料之中了。不难看出,银行正面还击互联网金融“各种宝”的大幕已经拉开,其致力于金融创新的方向也获得了市场更多的预期。下面我们就让钱教授带我们去看看这两大阵营都是如何出招的。35天银行理财再续年化收益7%
股份行“高位传花”[财经早班车]银行房贷全线收紧"苦"了谁?—专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王维安 131023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跳水
银行绝地反击?[财经夜行线]2013银行从业《个人理财》全书精讲(2)QQ
网址www点wangxiao001点cn金融机构理财"陷阱":数百万元为何不翼而飞随着国内经济的转暖,各机构机构都推出了各式理财产品来争相招揽顾客,其中也不乏各种“陷阱”。58岁的杨女士帮做生意的两个儿子管理钱,从2011年4月起,杨女士先后委托建设银行广州天河直街支行工作人员购买了2000多万元的名叫“天天利”的理财产品。这款理财产品是保本无风险的理财产品,杨女士之前多次购买。但杨女士没有想到,自己的账户已经缩水成几千元。原来,银行工作人员为杨女士买的是其他基金。目前,杨女士已经报案,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隐藏在银行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 140214【新华理财】银行抛出“橄榄枝” P2P网贷再掀热潮(动画版)经历了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大家对P2P网贷一定不再陌生了吧。而在“互联网金融”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报告之后,近日有消息称将由银监会来负责监管P2P。从“倒闭潮”到“银监会监管”,这无疑又将P2P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今各大银行的纷纷加入更是为这场“战役”增加了悬念。下面我们就和钱妈妈一起去看看吧。会计网 银行从业 个人理财从业考试科目,主要介绍了个人理财基本知识、方法以及基本理财产品选择等内容余额宝:资金规模突破百亿“穷人理财”挑战银行 130729 新财经余额宝:资金规模突破百亿“穷人理财”挑战银行银行理财产品陷阱一:虚假的保本承诺 110704 财经夜行线银行理财曝巨亏 亏损产品多挂钩股票黄金近日,“最赚钱”的银行却被曝出理财产品巨亏,让有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大吃一惊。银行上演“抢钱”戏
理财产品收益率暴涨[财经中间站]银行理财产品自降身价 140301涉嫌隐瞒理财产品高风险 中信银行或被索赔9000万 100820 财经夜行线贵金属投资有了新渠道 131004银行千亿买理财产品 疑变相放贷
财经夜行线李建良-金钱的管理-家庭理财的玄机与陷阱李建良-金钱的管理-家庭理财的玄机与陷阱高清移动商学院1万6千GB培训讲座视频课程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挑选讲座讲座。
银行理财陷阱最新内容排行 看过银行理财陷阱的网友还看过您当前位置:
法律咨询热线:400-676-8333
银行理财品销售陷阱大揭秘 五个明白巧购买
  【 】2004年,可称是中国理财市场的&元年&。  2004年以前,老百姓手头的闲置资金的主要流向仍是储蓄存款,其中一部分比较&新潮&的人开始涉足国债和股市,但对大部分人而言,银行只是存款和取款的去处,对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全无概念。但是,随着理财理念的开始普及,&用钱生钱&的想法开始在更多人心里蠢蠢欲动,中国的投资理财市场急需更丰富、更多元的方式来填充壮大。   推荐阅读华夏系基金"独门"重仓股曝光上市公司进入中报密集披露期,而华夏基金"独门"重仓股也就此曝光;即是该股前十大...
?索罗斯押注黄金?买股票买基三步走?史上最牛空姐曝光?变身财女三大秘诀?刘易斯拐点何时现?追击主升浪的技巧?买入股票八项注意?基金如何投资六问?盘点曾被骗财明星?杜啦啦如何做投资?信贷类理财产品淡出江湖??农业股高烧不退 淘宝廉价农业股?如何租到性价比高的房屋?6元买股票 重组+季增1000%=稳赚?六类股民的最佳操盘策略全汇总?盘点全球最火辣富家女 钱只是数字日,光大银行首开先河,发行了内地第一个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当年10月,光大银行推出国内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阳光理财B计划,一种收益比定期储蓄利率更高的理财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大幕正式拉开。  在光大银行之后,招商、华夏、中信、民生、兴业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纷纷跟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在稍晚时候开始推出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门槛从5000元到1万元不等,收益率从2.4%到3.1%不等,主要投资于央行票据和国债。  门槛的不断降低和收益率的差异化,使得人民币理财产品可以满足更多层次投资者的需求。虽然&高息揽储&和&是否能保本保息&的争论声仍在,但理财产品以相对安全、本金有保证、利息免税的特点尽显强势,百姓出于对银行的习惯性信任,纷纷将自己的储蓄资金转移至银行理财产品上。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各家银行争相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几乎所有产品一经面世都被抢购一空,理财产品一时洛阳纸贵。  快速发展固然可喜,但若不加以疏导规范,也容易流于泛滥。  2005年3月,银监会下发通知,除了强调&产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明确风险提示&这两方面要求外,还明确提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能搭售存款&。各家银行新推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应声而落,一年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降至2.5%到2.9%之间。之后,银监会颁布的两部理财新规将银行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大幅提高,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门槛提高到5万元以上。  监管层的&物理降温&,使得理财产品这块美味的&鸡腿&在2005年有些沦为&鸡肋&的味道。  除了监管层的管理,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造成银行间票据收益剧降,以及股市的持续不振,也是造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逐渐低迷的重要因素。而过于单一的投资品种和太过简单的设计原理,更使得理财产品在热销之后成了无源之水。  事实证明,暂时的降温,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不无裨益。静心修炼,而后厚积薄发,是各家商业银行在壮大理财产品市场的过程中应当做好的功课。  繁华背后的隐忧  经历了2005年后半程的欲振乏力,2006年的国内理财产品市场一转颓势,进入高速发展期。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2006年的回暖,与良好的大形势是分不开的。2006年,随着中国彻底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理财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增长。2006年,国内中外资银行共推出345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和277款外汇理财产品,分别比2005年增长185%和59.31%。  与此同时,普通百姓的理财意识、理财愿望和理财需求已经越来越强烈,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的升温使得投资理财成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同时,在跑马圈地的冲动之后,各家银行意识到,只有潜心研究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类型,才是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唯一出路。从2006年开始,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类型繁多的产品类型,中外资商业银行推出的本外币理财产品新品层出不穷。与股票、股指、汇率、黄金、石油挂钩的外汇浮动收益保本型产品异军突起,强力挑战固定收益型产品原有的统治地位,俨然占据了理财产品市场的半壁河山。花样繁多、风险各异、期限灵活的人民币交叉货币型产品也开始出现,满足了投资者多元化的理财需求。  外资银行的&鲶鱼效应&更使得理财产品市场显得&动力十足&。随着中国市场的彻底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开始凭借自身的研发优势,迅速推出各种创新理财产品,在国内市场加快推出与黄金、石油、股票等重要资产挂钩的创新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繁荣的市场背后,却有重重隐忧。  首先,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足,多存在理财产品&只赚不赔&的认识误区。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普遍存在过于乐观的预期,认为此类产品即使无法获取收益,至少也可以收回本金。事实上,在2006年,大部分中资商业银行推出的与欧元汇率、黄金挂钩的理财产品基本以失败告终,体现了浮动收益型产品的较高市场风险。  其次,个人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双向沟通不良,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金融机构为增加销售额,普遍存在过分强调理财产品优点和夸大收益的倾向,对于产品的潜在风险以及违约金等方面介绍不够。  再次,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以及理财产品的雷同也制约了理财市场的发展。尽管理财产品品种丰富、数量繁多,但仍然存在产品同质化倾向,缺乏差异和个性,还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由于时间较短,仍有些&水土不服&,推出的新品难言上佳。
如果尚未能解答您的疑问,还可以直接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font color="#ff6-8333,专业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已有条评论
关联文章推荐阅读:
关联热词:
杰出律师推荐
银行法频道
(人)|(个)|(条)
共有个相关咨询,
下一步您可以:
免责声明:找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法律相关知识为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按地区找银行法律师
银行法频道
:人 :个 :条
Copyright@ 找法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建设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