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2007年以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支出数据

苹果/安卓/wp
苹果/安卓/wp
积分 5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8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隐身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难过签到天数: 7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常住居民II
本帖最后由 人土土624 于
11:01 编辑
& && &求助各位大虾们,2007年以前中国统计年鉴里有各地区财政支农这项数据,但是07年以后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 只有农林水事务这一项数据了&&底下还标注数据与以往不具有可比性了&&我现在要做论文用的就是年的财政支农数据&&现在截止到2006年 我就没法做下去了, 请问应该用什么数据来替代农林水事务 更贴切财政支农这个数据呢?&&或者从其他哪个年鉴里可以查到2007年以后各地区财政支农的具体数据呢?& &万分感激了
载入中......
不好意思啊&&标题打错了 “求助大侠 2007年以后财政支农统计口径发生变化不具有可比性怎么办
同求此问题的同学们可不可以帮顶一下啊
你那个财政支农支出统计口径变化的问题处理怎样了啊楼主,我也在写财政支出方面的论文,搞死我了,不知道怎么办啊!!
我也想知道&&楼主知道了吗
大家数据怎么处理的啊
同问,看来做不成了。。。。。。。。。。
同问,该怎么处理呢?
请问楼主:2007年以后财政支农统计口径发生变化不具有可比性到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楼主
论坛好贴推荐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为做大做强论坛,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
广告合作电话:(刘老师)
投诉电话:(010)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市场》2009年28期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对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职能的履行起着重要作用,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中国省级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812.45;F124【正文快照】:
1引言财政政策对一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也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基础,也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下滑、外部需求减弱、贸易壁垒盛行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东华;;[J];求索;2006年10期
欧阳志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未良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严忠;李伟军;陆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蒋满霖;周国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井百祥;孙伶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吴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李宝仁;;[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赵瑾璐;潘志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姜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杨士鹏;;[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王瑞泽;;[J];商业研究;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兆鹏;姜晓华;;[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郑书耀;;[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梁纪尧;;[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付晓灵;梁婷;;[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国权;[D];浙江大学;2003年
沈淑霞;[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于义彬;[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任志祥;[D];浙江大学;2004年
傅晓初;[D];暨南大学;2004年
顾继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宁连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叶峰;[D];复旦大学;2004年
易行健;[D];复旦大学;2004年
朱启荣;[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晓强;[D];浙江大学;2002年
姚志毅;[D];湖南大学;2003年
吴健雄;[D];湖南大学;2003年
田冬炜;[D];湖南大学;2003年
林美艳;[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夏爱平;[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孙燕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陈玲;[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李栋;[D];天津大学;2004年
周国栋;[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杰;[J];财经科学;2003年04期
李永友,裴育;[J];财经研究;2005年07期
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11期
刘溶沧,马拴友;[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张军,章元;[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治中;[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3期
甘木;[J];东南亚研究;1980年01期
;[J];东南亚研究;1980年03期
汤平山;[J];西亚非洲;1980年02期
朱峰;[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22期
,张显高;[J];世界经济;1980年01期
殷石;[J];世界经济;1980年01期
仇启华;[J];世界经济;1980年09期
陈宗德;[J];世界经济;1980年12期
左治生;[J];财经科学;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雨花;钱俐珍;;[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赵理真;吴海昆;;[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张学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傅强;;[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张维平;邬建华;;[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张文科;;[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胥莉;;[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王维平;王军旗;;[A];山东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上册)[C];1998年
刘卫东;袁华宝;;[A];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98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建设银行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分行联合课题组;钟成勋;杨家斌;王承倜;廖令谋;张卫国;罗命彰;;[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安徽经济报;2000年
朱旭初;[N];安徽日报;2000年
吴江海;[N];安徽日报;2000年
厉德才(作者单位:合肥市政府);[N];安徽日报;2000年
王薇;[N];中国保险报;2000年
蒋晓波;[N];中国财经报;2000年
颜晓岩;[N];中国财经报;2000年
齐守印(河北省财政厅);[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仲春;[N];中国财经报;2000年
;[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冬梅;[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陈小平;[D];厦门大学;2001年
郭健青(郭秦健);[D];厦门大学;2002年
黄耀军;[D];厦门大学;2002年
刘家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邓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张弘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李红;[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沈淑霞;[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张美芳;[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宝平;[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蔡旭辉;[D];暨南大学;2000年
周哲;[D];新疆大学;2001年
隋占东;[D];湖南大学;2001年
戴晓;[D];河北大学;2001年
罗爱湘;[D];汕头大学;2001年
何若昀;[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宋艳梅;[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徐可;[D];河南大学;2002年
于秀丽;[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_基于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_基于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年省级面板数据--《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年省级面板数据
【摘要】: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与促进社会公平两方面担负着重任。2007年财政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共财政支出。本文基于年全国30个处于不同区域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随区域的不同而不同,文章对现实情况和原因也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812.45;F124.7;F224【正文快照】:
从我国财政支出的现况来看,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展,不仅涉及到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的各方面,还扩展到支持各项社会事业、改善环境等多方面。但是即便在国家财政持续增加投入、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社会分配的公平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锋;;[J];现代商业;2015年25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骁,范凤山;[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张淑翠;;[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洪江;;[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11期
郭微;;[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2期
严成樑;龚六堂;;[J];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郑凌凌;张艺;;[J];金融经济;2008年02期
刘俊英;;[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3期
寇铁军,金双华;[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贾康,李炜光;[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四辉;钟优慧;;[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奉钦亮;陈建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向为民;;[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胡宝娣;汪磊;;[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温娇秀;;[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李伟萍;徐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杨杰;叶小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冉光和;潘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陈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王娜;;[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建;王安;;[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魏建;王安;彭涛;;[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叶文辉;姚永秀;;[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邹小勤;刘晓薇;;[A];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徐杨;;[A];财税法论丛(第6卷)[C];2005年
Yibing WXiaoyun Ma;;[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3年
沈坤荣;郑安;;[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田柳;赵军;;[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张晏;龚六堂;;[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吴付科;曾宪初;胡适耕;;[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鹏;[D];南开大学;2010年
张丹;[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晓芳;[D];吉林大学;2011年
王雁;[D];兰州大学;2011年
韩仁月;[D];山东大学;2011年
杨立春;[D];复旦大学;2011年
余翔;[D];重庆大学;2010年
和春军;[D];天津大学;2010年
唐蓉;[D];武汉大学;2011年
张权;[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育惠;[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汤群群;[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战春宏;[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李晓霞;[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仵云锐;[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刘国辉;[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杨伟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任俊俏;[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赵利蕊;[D];沈阳大学;2010年
马凌燕;[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乔昕;孔刘柳;;[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孙文祥,张志超;[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继善;汪东华;;[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张明喜,陈志勇;[J];财贸经济;2005年10期
韩远迎;;[J];科技和产业;2007年02期
财政部条法司课题组;[J];财政研究;2003年08期
郭庆旺,赵志耘;[J];财政研究;1994年04期
安秀梅;[J];当代财经;2003年09期
赵志耘,郭庆旺;[J];当代经济科学;1991年05期
杨永慧,张龙;[J];湖北财税;2000年02期
庄子银,邹薇;[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靳春平;;[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荣胜;[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5期
余萍;李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9期
陈四辉;钟优慧;;[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高倚云;赵小川;;[J];生产力研究;2007年09期
曲振涛;周旭亮;;[J];财政研究;2007年01期
王莉;;[J];统计与决策;2007年13期
雷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郝琳琳;;[J];科学大众;2008年08期
何梦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李树培;魏下海;;[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君洁;;[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伍文中;;[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谈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李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进铭;;[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易行健;刘胜;杨碧云;;[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刘苏;;[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朱海伦;郑琳;谢斌;;[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孙菊;;[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建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勇军;[N];中国审计报;2001年
秦戈;[N];中国审计报;2006年
张璇;[N];中国审计报;2006年
臧鸣;[N];东方早报;2007年
卢吉平;[N];甘肃日报;2006年
卢吉平?实习生
张雅博;[N];甘肃日报;2008年
尚京云 通讯员
杨越冰;[N];大理日报(汉);2009年
张牡霞 编辑
阮奇;[N];上海证券报;2009年
记者 杨朝东;[N];通辽日报;2010年
吴波;[N];淮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志刚;[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江新昶;[D];厦门大学;2007年
李建强;[D];苏州大学;2012年
杨苜;[D];吉林大学;2008年
周莉;[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伍文中;[D];山东大学;2010年
王雁;[D];兰州大学;2011年
冯林;[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尹利军;[D];厦门大学;2007年
李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赵瑞雪;[D];河北大学;2010年
徐爱丽;[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王桃;[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王威;[D];吉林大学;2011年
张茜;[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桂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鲁海帆;[D];暨南大学;2005年
刘一欧;[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王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财政部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通知(财综[2006]20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检院、高法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按照财政部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现就编制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编制范围  住房改革支出预算包括三部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预算。其中:住房公积金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费自理的中央事业单位等其他单位;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企业所属在京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京外行政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以及经费自理的中央事业单位等其他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编制原则  
(一)优先消化住房改革支出拨款结余资金。按照《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财预[2005]46号)以及《财政部关于2006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5]59号)的有关规定,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时,应当优先消化历年住房改革支出拨款结余资金,历年住房改革支出拨款结余资金未消化完的,原则上不得再申请住房改革支出财政拨款。  
(二)将公房出售收入余额20%用于发放购房补贴。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在安排2007年购房补贴预算时,应当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将预计2006年末公房出售收入扣除应计提住房维修基金后余额的20%用于发放购房补贴。  
(三)用预算外资金及其他资金安排住房改革支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在安排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时,还应当考虑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及其他资金安排住房改革支出的情况,减少对财政拨款资金的依赖。  
(四)按照专款专用原则编制住房改革支出预算。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时,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对于住房公积金预算、提租补贴预算和购房补贴预算,应当分别进行编制,各项预算之间不得相互调剂,并确保专款专用。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编制要求  
(一)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可靠。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填报工作涉及各单位的财务、房管、人事等相关部门,工作量大、业务面广,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编制说明》(附件6)以及本通知要求,认真组织所属单位做好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可靠。  
(二)继续做好内部资金调剂工作。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动用历年住房改革支出拨款结余资金以及公房出售收入安排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要继续做好单位内部相关资金的调剂工作,有关调剂办法及会计核算方式继续按照财综[2005]59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做好与部门预算数据的相互衔接。《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表》(附件1)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与房管、人事部门相互配合,确保《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表》(附件1)与部门预算相关数据相互衔接。  
(四)按时编制并报送预算报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编制《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表》(附件1,略)、《2007年中央在京行政单位购房补贴预算基础数据表》(附件2,略)、《2007年中央在京事业单位购房补贴预算基础数据表》(附件3,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符合领取购房补贴条件职工基本情况表》(附件4,略)和《年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补贴需求情况表》(附件5,略)。为方便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请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于日左右通过网络自行下载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软件。软件下载网址:www./,找到“下载中心”,点击进入后找到“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进行下载。或登录公共邮箱:czgfbt@或czgfbt@,口令:,从附件下载即可。如一些单位受上网条件限制,无法通过网络下载,也可带U盘到财政部(信息中心,电话:)拷取软件。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日前将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编制说明及附件1-5报送财政部(综合司)一式一份(附电子文档)。  
(五)及时反映编制预算中的相关问题。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中,需要反映相关问题,应当在向财政部(综合司,电话:)报送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时,以书面形式加以说明。二〇〇六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
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编制范围  住房改革支出预算包括三部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预算。其中:住房公积金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费自理的中央事业单位等其他单位;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企业所属在京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京外行政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以及经费自理的中央事业单位等其他单位。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表》(附件1)的说明  
(一)单位代码。单位代码仅填报二级预算单位预算代码后三位。  
(二)支出总额。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预计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需求数额。  1、住房公积金。按照单位预计2007年职工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总额乘以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确定。其中,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为8%,中央京外行政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按当地实际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12%。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超出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  2、提租补贴。按照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预计2007年在职在编职工人数和离退休人数以及相应职级的补贴标准确定。具体补贴标准:正部级240元/月,副部级210元/月,正司级130元/月,副司级115元/月,正处级100元/月,副处级(包括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90元/月,科级(包括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以上科员、办事员、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80元/月,科以下(包括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人和25年以下普通工人)70元/月。  3、购房补贴。指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无房职工和住房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职工,按照现行房改政策规定需要申领的购房补贴资金。  (1)按月补贴。指无房老职工(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和新职工(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按月领取的购房补贴。日至日的按月补贴计算公式:职工当月标准工资×月住房补贴系数(0.66)。日以后的按月补贴,实行定额发放。补贴标准为:科级以下800元;副科级900元;正科级1000元;副处级1100元;正处级1200元;副司级1400元;正司级1600元。机关工勤人员为:技术工人中的初级工和1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800元;技术工人中的中级工和15年以上(含15年)、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900人;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以上(含25年)工龄的普通工人1000元;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1100元。  (2)无房一次性补贴。指对日(含)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老职工发放的购房补贴。职工及其配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为无房老职工:未以规定的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公有住房;未以房改成本价、标准价或其他政府优惠价格购买公有住房(全额出资以市场价或经济适用房价格购买住房的,不影响其按规定享受购房补贴待遇);未按城市房屋拆迁政策享受货币补偿,未按危改政策享受补偿或未按房改价回迁购房;未以房改成本价或标准价参加集资合作建房;未享受过单位资助购建住房;未领取过国家或单位的住房补助(不含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退出以规定的标准租金承租城镇私有住房。  无房一次性补贴计算公式:[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0.66×职工1998年底前的工作月之和]+[1999年度工龄补贴额(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职工购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其中:在计算无房老职工一次性购房补贴的工龄补贴时,职工工龄超过32年的,按32年计算,工龄不足32年的,按实际工龄计算。  3、住房未达标补贴。指日(含)前参加工作的有房老职工住房面积未达标的,由所在单位根据其差额面积计算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住房未达标补贴要根据职工是否已享受购房优惠分别处理。享受购房政策优惠,是指已经按照房改政策购买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单位自建住房、集资建房以及按上述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购买的腾退已购公有住房、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其中:对于已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1265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对于未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2000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6.5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  职工已经承租或购买可售住房,并同时承租不可售住房的,住房面积核定时应合并计算,待其腾退不可售公房后不达标的,由所在单位按规定计发差额补贴。  4、级差补贴。指有房老职工在其现住房面积经达标、未达标、超标处理后,因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按晋升后的购房补贴面积标准与晋升前的购房补贴面积标准之差一次性计算级差面积补贴。级差补贴要根据职工是否已享受购房优惠分别处理。其中:对于已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1265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对于未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2000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6.5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行政单位职工月标准工资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事业单位职工月标准工资水平包括固定部分和国家规定的比例津贴。  
(三)2006年年末结余。  “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指预计截至日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财政拨付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结存数额,包括事业单位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按照《财政部关于2006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5]59)的规定,二级预算单位上交主管部门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减少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二级预算单位收到主管部门再分配的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增加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  “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动用预计2006年末结余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包括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分别安排用于2007年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按照《财政部关于2006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5]59)的规定,二级预算单位上交主管部门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减少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二级预算单位收到主管部门再分配的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增加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  
(四)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  “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小计”:指预计截至日各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公房出售收入结存数额,不包括应计提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  “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其中:按20%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动用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的20%安排发放2007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  
(五)用预算外资金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安排发放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  
(六)用其他资金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用其他自有资金安排发放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  
(七)申请用财政拨款安排本年支出。指2007年单位在动用2006年年末结余、20%的2006年年末售房收入结余、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后,拟申请财政预算拨款安排发放的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  
(八)在职职工人数。指预计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截至日的在职职工人数。  
(九)离退休职工人数。指预计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截至日的离退休职工人数。  (十)2006年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指预计2006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发放在职职工的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超出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  (十一)2007年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指预计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发放在职职工的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  (十二)2005年年末结余。指截至日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财政拨付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结存数额,包括事业单位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上述有关数据应当与上报财政部的2005年部门决算数据相一致。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在京行政单位购房补贴预算基础数据表》(附件2)的说明  
(一)职务(职称)。指职工截至日的实际职务或职称,二者只能选其一。  
(二)标准职务(职称)。指按国家规定应当对应的职级。  
(三)是否提职。指职工职务(职称)的变化情况(下同)。  
(四)当月标准工资。指符合条件职工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下同)。  
(五)现住房建筑面积。指职工家庭已按房改成本价购买的房改住房建筑面积,或者已承租的可售公房建筑面积(下同)。  
(六)建立住房公积金前的工龄。指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国家承认的实际工龄(下同)。  
(七)1998年月标准工资。指符合条件职工1998年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下同)。  1998年以前已离退休无房老职工,其“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按“职工1998年月均基本离退休费”计算,基本离退休费不包括国家规定的各种津贴、补贴和各部门自行发放的各种补助。1998年各职务月均基本离退休费标准由人事部确定,行政人员:正司局级800元,副司局级700元,正处级570元,副处级510元,正科级440元,副科级及以下380元;工人:高级技师480元,技师和高级工430元,中级工、初级工和普通工370元。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在京事业单位购房补贴预算基础数据表》(附件3)的说明  
(一)职务(职称)。指职工截至日的实际职务或职称,二者只能选其一。具体职称级别如下:  1、教授级。包括教授,研究员,主任医、护、技师,高级记者(编辑),编审,播音指导,译审,研究馆员,国家级教练,艺术一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  2、副教授级。包括副教授,副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高级讲师,副主任医、护、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高级经济、会计、统计师,主任记者(编辑),副编审,主任播音员,副译审,副研究馆员,高级教练,艺术二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  3、讲师级。包括讲师,助理研究员,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主治医(主管护、药、技)师,工程师,农艺师、经济、会计、统计师,记者(编辑),一级播音员,翻译,馆员,一级教练,艺术三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  4、助教级。包括助教,研究实习员,中学二级、小学一级教师,助理讲师,医、护、技师,助理工程师,助理农艺师、助理经济、会计、统计师,助理记者(编辑),二级播音员,助理翻译,助理馆员,二级教练,艺术四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  5、助教以下。包括中学三级,小学二、三级教师,教员,医、护、药、技士,技术员,经济、会计、统计员,三级播音员,管理员,三级教练,艺术五级等相当技术级别及未评聘专业技术的人员。  
(二)标准职务(职称)。指按国家规定应对应的职级或职称。分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四个级次。关于编制《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符合领取购房补贴条件职工基本情况表》(附件4)的说明  
(一)已解决人数。  “已解决人数-按月补贴”:指预计截至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退休并领取按月补贴的无房职工人数。  “已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指预计截至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无房一次性补贴的无房老职工人数。  “已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指预计截至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未达标补贴的职工人数。  “已解决人数-级差补贴”:指预计截至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级差补贴的职工人数。  
(二)尚未解决人数。  “尚未解决人数-按月补贴”:指预计截至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领取按月补贴的无房职工人数(包括无房老职工和新职工)。  “尚未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指预计截至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无房一次性补贴的无房老职工人数。  “尚未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指预计截至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未达标补贴的职工人数。  “尚未解决人数-级差补贴”:指预计截至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级差补贴的职工人数。  
(三)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按月补贴”=“已解决人数-按月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按月补贴”。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已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未达标补贴”=“已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级差补贴”=“已解决人数-级差补贴”+“尚未解决人数-级差补贴”。关于编制《年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补贴需求情况表》(附件5)的说明  
(一)年已解决购房补贴额。指单位年购房补贴决算数额以及预计2006年发放购房补贴数额之和。  
(二)2007年需要解决购房补贴额。指单位按照现行房改政策规定,2007年需要发放给职工的购房补贴数额。  
(三)年购房补贴需求合计。为年已解决购房补贴额和2007年需要解决购房补贴额之和。
最新同类法规
(现行有效)
(现行有效)
(现行有效)
(现行有效)
(尚未生效)
地区:北京 - 朝阳区
执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东座F4层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501号
地址:大兴区团河团桂路3号
地址:昌平区七里渠乡豆各庄村645号
地址:昌平区七里渠乡豆各庄村甲3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教育支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